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农民收入与农村扶贫第八章1
第一节
农业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2第一节农业收入分配理论一、收入分配的概念1、收入分配:指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在一个社会内部的不同集团之间、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割或占有。2、农业收入分配是指农业生产成果按照各类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作贡献的大小进行分割的一种活动。具体是指农业生产成果在国家、集体、农民个人之间所进行的分配第一节农业收入分配理论33、收入分配可分为要素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
要素收入分配,其基本思想源于李嘉图,关注的是国民收入在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旨在说明要素价格的形成;
个人收入分配,其基本思想源于帕累托,关注的是国民收入在个人、家庭等经济单位之间的分配,旨在说明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尺度。3、收入分配可分为要素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4二、要素收入分配理论二、要素收入分配理论52、李嘉图收入分配理论
2、李嘉图收入分配理论63、萨伊要素分配理论
3、萨伊要素分配理论74、马歇尔均衡价格框架收入分配理论
4、马歇尔均衡价格框架收入分配理论8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1功利主义的分配论
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92、持有正义论
2、持有正义论103、罗尔斯理论
3、罗尔斯理论114、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
4、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125、福利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论
5、福利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论13四、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
1、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是按劳分配:
四、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14
2,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体现
2,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体现153、社会总产品分配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和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进行社会总产品分配时,应作“六项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耗的生产资料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作为消费资料部分在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应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关系的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基金。剩余部分做为个消费品,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在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3、社会总产品分配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和积累与消费16五、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初次分配概念: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五、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72、收入的再分配概念:亦称“社会转移分配”。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2、收入的再分配18六、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度量——基尼系数1、基尼系数概念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六、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度量——基尼系数19基尼系数=A/(A﹢B)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农经第九章农民收入课件202、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2、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213、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4年的0.47。3、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22第二节我国的收入分配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在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4、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5、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第二节我国的收入分配23二、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不同群体差距二、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4
2、资本分配过高,劳动分配过低,导致国民收入格局偏移
2、资本分配过高,劳动分配过低,导致国民收入格局254、分配秩序混乱,伤及公平
4、分配秩序混乱,伤及公平263、初次分配中存在公平缺陷初次分配数额要比再分配大得多,涉及的面广(1)劳动收入比重过低
1995-2005年劳动收入占GDP为41-53%;
(2)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3)国民参与利润分配利润过窄(
3、初次分配中存在公平缺陷27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主要是劳动收入和利润收入,在我国企业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过高,而且掌握在资本的所有者手中,多数国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报酬,形成“马太效应”。
低收入群体占多数,中等收入阶层占少数,少部分富人掌握大量的社会财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主要是劳动收入和利润收入,在我国企业利润284、再分配相关制度缺陷
(1).社会保障制度
覆盖面不足:受益群体主要是城镇正规单位职工,而非正规部门、非主流群体以及农村居民基本没有或只能享受部分社会保障;
制度不统一:存在社会保障的“双轨制”,除城乡分割外,在城镇还存在着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制度差别;
缺乏制度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缴纳、筹集缺乏强制性约束,标准的确定和执行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4、再分配相关制度缺陷
(1).社会保障制度
覆29(2).税收制度
纳税主体税负不公;
城乡居民间、高低收入者之间、不同经济类型单位间存在税负不公的问题;
税收政策不完善;
税收待遇差别较大;
税收体系不完善;缺乏与财产及其收入相关的税种设置;
(2).税收制度
纳税主体税负不公;30
(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不明确,调节功能微弱;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包括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不清晰;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范围模糊;转移支付形式繁多管理分散。
(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不明确,调31(4)“三次分配”制度
民办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鼓励扶持民间力量进入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社会机制。
(4)“三次分配”制度
民办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是成熟32第二节农民收入一、农民收入的概念1、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当年生产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报酬+为社会所创造价值
第二节农民收入332.总收入总收入是期内全部收入的总和,其中未扣除为获得收入所发生的支出(生产费用)和生活消费支出。按收入来源的性质划分,总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报酬收入)、家庭经营总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按收入的形态划分,总收入中包含两部分:实物总收入和现金总收入。
2.总收入34(1)工资性收入:指期内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和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2)家庭经营总收入: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按划分又可分为农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等(共分为十个行业和其他)。(3)财产性收入:指拥有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农村住户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如利息、股息、红利、土地征用补偿等。(4)转移性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但不包括无偿得到的用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资金。(5)现金总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在期内得到的以现金形态表现的收入总和。(6)实物总收入:指的是农户当年生产的各种农产品总量扣除出售部分,按一定的价格计算得到的总收入。(1)工资性收入:指期内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和个人,353、纯收入在收益分配统计中,“纯收入”指的是农村经济总收入扣除各项费用后的余额部分,这个余额部分也叫“收益”。“纯收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现行农村“纯收入”指标的口径主要是包含了部分再分配的收入。“纯收入”指的是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
3、纯收入364、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农民收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现金收入,另一部分是实物收入4、农民人均纯收入375.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分配的概念。由农民生产活动的净收益和再分配净收益构成。也是通过总收入计算得到。
计算公式: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5.可支配收入386、狭义家庭收入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货币收入,即家庭提供劳力或财产所获取的货币报酬。也就是家庭中所具有的为购买满足生活必需的财物或劳务而向市场支出的货币来源。7、农民直接收入补贴所谓农民直接收入补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或减少农业及涉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损失而对农民的直接转移支付
6、狭义家庭收入39二、农民收入构成1、生产经营收入2、工资性收入3、资产性收入4、补贴性收入5、其它收入二、农民收入构成40三、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一)农民收入差异成因1、资本要素禀赋与农民收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村干部、家有否政府工作人员)造成农户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本而非物质资本和土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户工资性收入产生显著影
三、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412、农户经营结构与农民收入农户种植业结构农户非农活动(务工、兼业)强度务工、兼业的工资性收入与农户收入关联密切低收入户主要收入来源于微利的种植业3、外部环境与农民收入农业资源地理位置(农业区位)基础设施条件
2、农户经营结构与农民收入42(二)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1、农业基础设施水平2、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产品商品率3、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4、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5、农业劳动力转移与非农就业6、农民负担7、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二)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43四、增加农民收入途径
四、增加农民收入途径44政策主张1、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3、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4、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5、坚持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政策主张45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1、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462、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全面落实对粮食、油料、生猪和奶牛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2、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473、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降低成本增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促进秸秆等副产品和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非农就业增收,提高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环境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合理调控重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保障农民对集体财产的收益权,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3、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484、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切实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49第四节贫困与反贫困
第四节贫困与反贫困50一、贫困的概念
一、贫困的概念511、贫困首先被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贫困是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的生活匮乏状态。贫困界定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贫困界定为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能达到社会可接受的生活标准那种状况。总体而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贫困是因为经济收入不足而不能达到最低生活水平或社会可接受的生活标准的状况。什么是社会可接受的生活标准,人们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至今没有一个人们公认的统一的贫困标准的原因。
1、贫困首先被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522、贫困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贫困具有一系列经济社会特征。因此,仅仅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贫困是不够的,许多学者、研究机构和相关部门正是从经济―社会特征上来界定贫困的。
世界银行《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英国学者奥本海姆在《贫困的真相》一书中,给贫困所下的定义是:
“贫困指物质上、社会上和情感上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少于平均水平。……贫困夺去了人们建立未来大厦——‘你的生存机会’的工具。它悄悄地夺去了人们享受生命不受侵害、有体面的教育、有安全的住宅和长时间的退休生活的机会。”
2、贫困也是一种社会现象。53
3、世界银行的描述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世界银行给贫困所下的定义是:
“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3、世界银行的描述54世界银行的描述性解释:贫困是人们想逃避的状态。贫困意味着饥饿,没有栖身之地;贫困意味着缺医少药、没有上学机会、也不知道怎样获取知识;贫困意味着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贫困意味着缺少清洁水而导致生病甚至死亡;贫困意味着权力和自由的丧失。世界银行的描述性解释:554、欧共体给贫困下的定义
“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英国学者汤森德认为;
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贫困的。
4、欧共体给贫困下的定义565、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阿马蒂亚·森有一句名言:“你不能凭富裕和繁华程度来判断一个社会的快乐程度,你必须了解贫困阶层的生活。”
5、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57
阿玛蒂亚·森以独特的视角研究贫困问题
“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认为贫困的实质是能力的缺乏。
阿玛蒂亚·森以独特的视角研究贫困问题58
一是贫穷是基本能力的剥夺和机会的丧失,而不仅仅是低收入;二是收入是获得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力的提高会使个人获得更多的收入;三是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身体不仅能直接地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提高个人获得更多收入及摆脱贫困的能力;四是提出用人们能够获得的生活和个人能够得到的自由来理解贫困和剥夺。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的落脚点在于:
通过重建个人能力来避免和消除贫困。
一是贫穷是基本能力的剥夺和机会的丧失,而59
5、综合性界定国家农调队:贫困是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它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
贫困指的是由于缺乏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而处于一种社会不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手段、能力和机会而不能摆脱这种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
5、综合性界定60二、贫困的类型1、根据贫困的内涵,可以分为广义的贫困和狭义的贫困。
狭义的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这主要是从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意义上来讲的,缺乏维持生理需要的最低生活标准就是贫困。
广义的贫困则不仅包括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等因素,比如文化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生活环境状况和人口预期寿命。二、贫困的类型612、根据贫困的成因,可以分为普遍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
普遍性贫困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低下而形成的贫困。
制度性贫困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所决定的生活资源在不同社区、区域、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所造成的某些社区、区域、社会群体、个人处于贫困状态。
区域性贫困是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所出现的一种贫困现象。
阶层性贫困则是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差、文化程度比较低、家庭劳动力少、缺乏生产资料和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的贫困。
2、根据贫困的成因,可以分为普遍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623,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指缺乏维持生存的最低需求品,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相对贫困也叫相对低收入型贫困,是指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不同社会成员和不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异,低收入的个人、家庭、地区相对于全社会而言,处于贫困状态。
3,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63三、对穷人理解的不同视角1、穷人是有缺陷的“3M”理论2、穷人是无奈的
3、穷人是必然的4、穷人是理性的
5、穷人是被剥夺的
6、穷人是可以信任的
三、对穷人理解的不同视角64四、贫困成因的主要理论。
1、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这是从经济的或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贫困成因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贫困是由于一连串的、较低的投入―产出行为造成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储蓄少,从而造成社会再生产的投资不足。投资不足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因而其产出处于低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所以,贫困导致投资不足,投资不足导致低产出,低产出导致低收入,如此循环,这就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再生产的过程和机制。
四、贫困成因的主要理论。
1、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65
2、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舒尔茨认为,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异造成的。
贫困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因此,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
2、人力资本投资理论。663、社会不平等理论。这一理论把贫困归咎于社会原因,即对权力和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
贫困者之所以陷入贫困,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的经济过程、政治过程和社会生活中很少占有资源造成的。他们在经济上缺乏竞争力,在政治上没有权力,在利益分配上没有有效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机会,因而陷入贫困之中。
3、社会不平等理论。67
4、贫困文化理论。美国学者刘易斯认为:社会上一些人其所以处于十分贫困的地位,是因为有一种“贫困文化”。
贫困者通常居住在贫民区,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促进了贫困者之间的集体互动,并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对隔离开来,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形成之后,将一代代传递下去。贫困者的孩子在生活中长期接受它的熏陶,会自然而然地习得贫困文化,因而他们很难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很难利用这种机会走出贫困。
4、贫困文化理论。685、贫困的“3M”理论经济人:遗传人:问题人:6、贫困环境论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恶化与残缺是导致贫困产生和存在的关键。包括:发展要素残缺论贫困处境论
5、贫困的“3M”理论69五、贫困线
(一)为什么制定贫困线
为何要设贫困线国际标准
五、贫困线
(一)为什么制定贫困线70
(二)国际上确定贫困线的方法,1、国际贫困标准法。这是一种收入比例法,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也就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该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
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线。
(二)国际上确定贫困线的方法,71
2、生活需求法,又叫“市场菜篮法”。
2、生活需求法,又叫“市场菜篮法”。72
3、生活形态法。
3、生活形态法。734、恩格尔系数法国际粮农组织认为,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即属于贫困。用这个数据求出的消费支出,就是贫困线,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线。
4、恩格尔系数法74(三)主要国家和地区贫困线1、世界银行以1985年的美元为基准,考虑各国货币购买力水平的不同,提出了国际贫困线标准为人均
每天1美元。考虑到近年来的物价水平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世界银行估计,按2005年美元计价,新的贫困线应该是人均
每日1.2美元。相对贫困线每日2.0美元/人(三)主要国家和地区贫困线752、国际劳工组织在工业化国家,贫困线大体上应相当于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的30%;3、欧洲经济委员会贫困线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可支配收入的50%。2、国际劳工组织762005年,美国重新制定了贫困线标准:单身年收入低于9570美元,(
2006年则为10294美元。)两口之家低于12830美元,3口之家低于16090美元,4口之家少于19350美元,5口之家少于22610美元。2005年,美国重新制定了贫困线标准:77
美国的贫困人口也在逐年增加。2002年,美国贫困人口为3460万。到2006年底,美国贫困人口的比率为12.3%,即有3650万人、770万个家庭生活在贫困中,相当于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中。
美国的贫困人口也在逐年增加。2002年,美785、香港1993年的贫困线为3500港元,1997年提高到5000港元,6、印度印度根据人均热量摄取量为标准来划定贫困线全国目前的平均贫困线是人均月收入450卢比(1美元约合40卢比)。根据这个标准,印度现在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是总人口的26.1%。
农村贫困线标准调整为人均月收入368卢比,城镇标准调整为559卢比。5、香港79
他们认为目前印度的贫困线标准应该是人均840卢比。如果按照这条贫困线计算,印度现在有近79%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
他们认为目前印度的贫困线标准应该是人均840卢比。80
7、中国到底有多少贫困人口三个标准的考察
官方统计标准目前我国的绝对贫困标准为人年收入683元以下,相对贫困标准为人年收入958元以下。据此标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调研显示,到2006年底,全国农村绝对和低收入贫困人口总数是5700万。扶贫系统建档立卡的工作对象约为1.07亿人。世界银行标准采用国际上每人每天消费1美元的贫困标准,据测算,我国在此标准下的贫困人口是2亿。7、中国到底有多少贫困人口81按照农村人口的特定比例为标准。如果采取比例法,将农村10%的最低收入人口作为扶贫工作的对象,按农村户籍人口计算,规模是9500万。据有关专家估计,这部分人的收入约占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1/3
按照农村人口的特定比例为标准。82
六、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与特点(一)贫困地区及特征
1、贫困县
。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共有592个,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数量较多的省区是:云南(73个)、陕西(50个)、贵州(48个)、四川(43个)、甘肃(41个),数量较少的省区是:广东(3个)、浙江(3个)、吉林(5个)、海南(5个)、西藏(5个)。从集中连片的角度看,这些贫困县主要分布在18个贫困地区。
六、中国农村贫困的现状与特点832、贫困地区的特征(1)自然条件极其严酷
贫困地区大多地理位置偏僻,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生态失调,自然灾害严重而且频繁。
2、贫困地区的特征84
(2)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3)文化教育卫生落后(4)工业与城镇经济极不发达
(2)基础设施薄弱85(5)人口增长过快。(6)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滞后。
(5)人口增长过快。86(二)我国农村贫困结构性特点1、极端贫困、一般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2、区域贫困与阶层贫困并存。3、乡村贫困与城市贫困并存。
(二)我国农村贫困结构性特点874、精神贫困与物质贫困并存。5、脱贫与返贫并存,温饱线上人口集中4、精神贫困与物质贫困并存。88七、反贫困战略(一)国际反贫困战略类型
1、经济增长战略。20世纪50~6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主要就是这一战略。它的基本含义:
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来解决贫困问题。
联合国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和实施的两个“发展十年”计划,就是这种经济增长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虽然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解决贫困问题。
七、反贫困战略892、再分配战略。根据再分配对象的不同,这一战略又可以分为两种具体的战略,即边际再分配战略和生产性资产再分配战略。边际再分配战略:倡导者是世界银行发展研究中心.强调再分配的主要对象是经济增长的增量部分,也就是一般边际意义上的再分配。通过这种再分配,使经济增量中的一部分从富人手中转移到贫困者手中,从而消除过分悬殊的贫富差距和实现反贫困的战略目标。2、再分配战略。90
生产性资产再分配战略强调的是对可用于经济增长的资产存量进行再分配,即先分配后增长。这一战略的前提是保证贫困者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要确保住房补贴、教育开支、卫生保健等计划惠及贫困者。由于许多国家开支庞大的公共服务基本上被社会中上层所据有,因此,要扭转这种状况,这就要对公共消费进行重新配置,并更改政府的许多投资计划。强调贫困者要参与发展的过程。因为一个由富人掌握权力的社会,是不可能真正为贫困者的利益着想的,因此贫困者必须参与发展过程。这一战略重视有利于低收入集团的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但这种再分配是通过生产性资产的再调整来进行的,比如土地的重新分配等。
生产性资产再分配战略91
3、绿色革命战略。当今世界的贫困人口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因而发展农村经济成为反贫困战略的必然选择。绿色革命战略试图通过引进、培育和推广高产农作物品种,并利用生物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发展农村生产力,从而解决粮食问题和农村的贫困问题
3、绿色革命战略。924、社会服务战略。如果不对贫困者的人力资本进行较大的投资,从长远看,缓解贫困的努力是不可能成功的。对人力资本尤其是对教育进行投资,才能铲除贫困的根源。因此,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将反贫困的战略重点逐渐转移到了提供卫生、营养、教育和其他社会服务方面,并将其作为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来实施。
4、社会服务战略。935、“双因素”发展战略。世界银行在《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了包含两个同等重要因素的发展战略。
第一个因素是促使贫困者将其最丰富的资产,也就是劳动力用于生产性活动。为此,要求政府用政策来约束和刺激市场、社会和政治组织、基础设施、技术等。
第二个因素就是向贫困者提供基本的社会服务,其中初级医疗保健、营养和初等教育尤为重要。报告认为这两个因素是相辅相成的,缺了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成功。
5、“双因素”发展战略。94(二)我国的扶贫战略1、救济型扶贫运用补贴计划和社会保障,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不利宏观经济条件冲击而缺乏收入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助的扶贫方式2、针对性扶贫3、开发式扶贫包括:区域开发.流域治理.项目建设.以工代赈.科技扶贫.劳务输出.对口帮扶.信贷支持(二)我国的扶贫战略954、信贷扶贫小额贷款扶贫:通过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穷人组织制度创新,为具有潜在能力的穷人提供信贷服务20世纪70年代中期,始于亚洲和南美洲.特点:第一,具有潜在能力的穷人为服务对象,实行小额短期贷款和分期还款制度第二,增强穷人自信心和能力,4、信贷扶贫96第三,不需要担保,通过精密组织和管理避免风险第四,小额贷款独立运作,自负盈亏.第五,贷款项目.贷款发放和回收等回收等活动完全公开,贷款人可互相监督.第六,重视培训和技术支持,并作为贷款目标要求第七,小额贷款有较大风险我国小额贷款实施的三种主要方式:一是增加科技投入,如购买良种.化肥.农膜二是兴办微型企业,如农产品加工.手工业三是资助劳务输出第三,不需要担保,通过精密组织和管理避免风险975、非政府组织扶贫非政府组织(NGO,非盈利组织,民间组织,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通过自身的资源动员机制,实现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困难农民转移的活动.如:希望工程,母亲水窖计划,幸福工程,母婴平安120行动,春蕾计划,*直接动员社会资金(500亿)*项目引进*志愿人员*建立贫困地区或贫困户与外界和政府的联系5、非政府组织扶贫983、基本方针(1)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2)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3)坚持可持续发展(4)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5)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3、基本方针994、主要措施(1)开发经济资源,为贫困人口提供经济机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率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第二、三产业输出劳务转移人口(2)开发人力资源包括:普及初等教育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4、主要措施100(3)实施财政补贴计划,为贫困人口建立社会保障网络包括:食品价格补贴、赈济计划、养老保险、医疗保险(4)进行反贫困制度创新包括:实行针对性扶贫、定点扶贫、发达地区对口扶贫、扶贫资金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预算、社会帮扶。(3)实施财政补贴计划,为贫困人口建立社会保障网络101
第八章农民收入与农村扶贫第八章102
第一节
农业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103第一节农业收入分配理论一、收入分配的概念1、收入分配:指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在一个社会内部的不同集团之间、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割或占有。2、农业收入分配是指农业生产成果按照各类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作贡献的大小进行分割的一种活动。具体是指农业生产成果在国家、集体、农民个人之间所进行的分配第一节农业收入分配理论1043、收入分配可分为要素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
要素收入分配,其基本思想源于李嘉图,关注的是国民收入在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旨在说明要素价格的形成;
个人收入分配,其基本思想源于帕累托,关注的是国民收入在个人、家庭等经济单位之间的分配,旨在说明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尺度。3、收入分配可分为要素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105二、要素收入分配理论二、要素收入分配理论1062、李嘉图收入分配理论
2、李嘉图收入分配理论1073、萨伊要素分配理论
3、萨伊要素分配理论1084、马歇尔均衡价格框架收入分配理论
4、马歇尔均衡价格框架收入分配理论109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1功利主义的分配论
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1102、持有正义论
2、持有正义论1113、罗尔斯理论
3、罗尔斯理论1124、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
4、库兹涅茨的倒U形理论1135、福利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论
5、福利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论114四、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
1、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是按劳分配:
四、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115
2,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体现
2,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体现1163、社会总产品分配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和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进行社会总产品分配时,应作“六项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耗的生产资料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的作为消费资料部分在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应从里面扣除。第一,和生产没关系的管理费用;第二,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第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设立基金。剩余部分做为个消费品,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在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3、社会总产品分配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关系和积累与消费117五、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初次分配概念: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五、初次分配与再分配1182、收入的再分配概念:亦称“社会转移分配”。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2、收入的再分配119六、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度量——基尼系数1、基尼系数概念基尼系数(Gini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六、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度量——基尼系数120基尼系数=A/(A﹢B)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反之,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农经第九章农民收入课件1212、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2、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1223、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1993年的0.407上升到2004年的0.47。3、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123第二节我国的收入分配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在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4、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5、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第二节我国的收入分配124二、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收入差距过大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不同群体差距二、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25
2、资本分配过高,劳动分配过低,导致国民收入格局偏移
2、资本分配过高,劳动分配过低,导致国民收入格局1264、分配秩序混乱,伤及公平
4、分配秩序混乱,伤及公平1273、初次分配中存在公平缺陷初次分配数额要比再分配大得多,涉及的面广(1)劳动收入比重过低
1995-2005年劳动收入占GDP为41-53%;
(2)垄断行业收入过高
(3)国民参与利润分配利润过窄(
3、初次分配中存在公平缺陷128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主要是劳动收入和利润收入,在我国企业利润占总利润的比例过高,而且掌握在资本的所有者手中,多数国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报酬,形成“马太效应”。
低收入群体占多数,中等收入阶层占少数,少部分富人掌握大量的社会财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主要是劳动收入和利润收入,在我国企业利润1294、再分配相关制度缺陷
(1).社会保障制度
覆盖面不足:受益群体主要是城镇正规单位职工,而非正规部门、非主流群体以及农村居民基本没有或只能享受部分社会保障;
制度不统一:存在社会保障的“双轨制”,除城乡分割外,在城镇还存在着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制度差别;
缺乏制度保障:社会保障资金缴纳、筹集缺乏强制性约束,标准的确定和执行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4、再分配相关制度缺陷
(1).社会保障制度
覆130(2).税收制度
纳税主体税负不公;
城乡居民间、高低收入者之间、不同经济类型单位间存在税负不公的问题;
税收政策不完善;
税收待遇差别较大;
税收体系不完善;缺乏与财产及其收入相关的税种设置;
(2).税收制度
纳税主体税负不公;131
(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不明确,调节功能微弱;政府间财政管理体制包括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不清晰;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范围模糊;转移支付形式繁多管理分散。
(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不明确,调132(4)“三次分配”制度
民办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鼓励扶持民间力量进入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社会机制。
(4)“三次分配”制度
民办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是成熟133第二节农民收入一、农民收入的概念1、农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当年生产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报酬+为社会所创造价值
第二节农民收入1342.总收入总收入是期内全部收入的总和,其中未扣除为获得收入所发生的支出(生产费用)和生活消费支出。按收入来源的性质划分,总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报酬收入)、家庭经营总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按收入的形态划分,总收入中包含两部分:实物总收入和现金总收入。
2.总收入135(1)工资性收入:指期内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和个人,靠出卖劳动而获得的收入。(2)家庭经营总收入: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家庭经营收入按划分又可分为农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等(共分为十个行业和其他)。(3)财产性收入:指拥有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农村住户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收入。如利息、股息、红利、土地征用补偿等。(4)转移性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无须付出任何对应物而获得的货物、服务、资金或资产所有权等。但不包括无偿得到的用于固定资本形成的资金。(5)现金总收入:指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在期内得到的以现金形态表现的收入总和。(6)实物总收入:指的是农户当年生产的各种农产品总量扣除出售部分,按一定的价格计算得到的总收入。(1)工资性收入:指期内农村住户和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和个人,1363、纯收入在收益分配统计中,“纯收入”指的是农村经济总收入扣除各项费用后的余额部分,这个余额部分也叫“收益”。“纯收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现行农村“纯收入”指标的口径主要是包含了部分再分配的收入。“纯收入”指的是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获得收入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
3、纯收入1374、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税金和上交承包费用)/农村居民家庭常住人口农民收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现金收入,另一部分是实物收入4、农民人均纯收入1385.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分配的概念。由农民生产活动的净收益和再分配净收益构成。也是通过总收入计算得到。
计算公式:农村住户可支配收入=农村住户总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财产性支出-转移性支出5.可支配收入1396、狭义家庭收入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货币收入,即家庭提供劳力或财产所获取的货币报酬。也就是家庭中所具有的为购买满足生活必需的财物或劳务而向市场支出的货币来源。7、农民直接收入补贴所谓农民直接收入补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或减少农业及涉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损失而对农民的直接转移支付
6、狭义家庭收入140二、农民收入构成1、生产经营收入2、工资性收入3、资产性收入4、补贴性收入5、其它收入二、农民收入构成141三、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一)农民收入差异成因1、资本要素禀赋与农民收入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村干部、家有否政府工作人员)造成农户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本而非物质资本和土地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户工资性收入产生显著影
三、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1422、农户经营结构与农民收入农户种植业结构农户非农活动(务工、兼业)强度务工、兼业的工资性收入与农户收入关联密切低收入户主要收入来源于微利的种植业3、外部环境与农民收入农业资源地理位置(农业区位)基础设施条件
2、农户经营结构与农民收入143(二)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1、农业基础设施水平2、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产品商品率3、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4、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5、农业劳动力转移与非农就业6、农民负担7、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二)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144四、增加农民收入途径
四、增加农民收入途径145政策主张1、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2、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3、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4、坚持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5、坚持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政策主张146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1、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切实向“三农”倾斜坚持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县级以上各级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措施1472、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全面落实对粮食、油料、生猪和奶牛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2、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1483、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降低成本增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促进秸秆等副产品和生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非农就业增收,提高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环境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合理调控重要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保障农民对集体财产的收益权,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3、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1494、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努力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健全城乡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切实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逐步实现城乡社会统筹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4、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150第四节贫困与反贫困
第四节贫困与反贫困151一、贫困的概念
一、贫困的概念1521、贫困首先被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贫困是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的生活匮乏状态。贫困界定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能力,贫困界定为个人或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能达到社会可接受的生活标准那种状况。总体而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贫困是因为经济收入不足而不能达到最低生活水平或社会可接受的生活标准的状况。什么是社会可接受的生活标准,人们有不同的理解,这也是至今没有一个人们公认的统一的贫困标准的原因。
1、贫困首先被看作是一种经济现象。1532、贫困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贫困具有一系列经济社会特征。因此,仅仅从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贫困是不够的,许多学者、研究机构和相关部门正是从经济―社会特征上来界定贫困的。
世界银行《1981年世界发展报告》:“当某些人、某些家庭或某些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他们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就是处于贫困状态”。英国学者奥本海姆在《贫困的真相》一书中,给贫困所下的定义是:
“贫困指物质上、社会上和情感上的匮乏。它意味着在食物、保暖和衣着方面的开支少于平均水平。……贫困夺去了人们建立未来大厦——‘你的生存机会’的工具。它悄悄地夺去了人们享受生命不受侵害、有体面的教育、有安全的住宅和长时间的退休生活的机会。”
2、贫困也是一种社会现象。154
3、世界银行的描述在以贫困问题为主题的《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世界银行给贫困所下的定义是:
“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
3、世界银行的描述155世界银行的描述性解释:贫困是人们想逃避的状态。贫困意味着饥饿,没有栖身之地;贫困意味着缺医少药、没有上学机会、也不知道怎样获取知识;贫困意味着失业、害怕面对未来、生命时刻受到威胁;贫困意味着缺少清洁水而导致生病甚至死亡;贫困意味着权力和自由的丧失。世界银行的描述性解释:1564、欧共体给贫困下的定义
“贫困应该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英国学者汤森德认为;
那些缺乏获得各种食物、参加社会活动和最起码的生活和社交条件的资源的个人、家庭和群体就是贫困的。
4、欧共体给贫困下的定义1575、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阿马蒂亚·森有一句名言:“你不能凭富裕和繁华程度来判断一个社会的快乐程度,你必须了解贫困阶层的生活。”
5、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158
阿玛蒂亚·森以独特的视角研究贫困问题
“贫困必须被视为是一种对基本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认为贫困的实质是能力的缺乏。
阿玛蒂亚·森以独特的视角研究贫困问题159
一是贫穷是基本能力的剥夺和机会的丧失,而不仅仅是低收入;二是收入是获得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力的提高会使个人获得更多的收入;三是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身体不仅能直接地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提高个人获得更多收入及摆脱贫困的能力;四是提出用人们能够获得的生活和个人能够得到的自由来理解贫困和剥夺。阿玛蒂亚·森的贫困理论的落脚点在于:
通过重建个人能力来避免和消除贫困。
一是贫穷是基本能力的剥夺和机会的丧失,而160
5、综合性界定国家农调队:贫困是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它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求。
贫困指的是由于缺乏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资源而处于一种社会不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以及由于缺乏必要的手段、能力和机会而不能摆脱这种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
5、综合性界定161二、贫困的类型1、根据贫困的内涵,可以分为广义的贫困和狭义的贫困。
狭义的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这主要是从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意义上来讲的,缺乏维持生理需要的最低生活标准就是贫困。
广义的贫困则不仅包括不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还包括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等因素,比如文化教育状况、医疗卫生状况、生活环境状况和人口预期寿命。二、贫困的类型1622、根据贫困的成因,可以分为普遍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
普遍性贫困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低下而形成的贫困。
制度性贫困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所决定的生活资源在不同社区、区域、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所造成的某些社区、区域、社会群体、个人处于贫困状态。
区域性贫困是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所出现的一种贫困现象。
阶层性贫困则是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由于身体素质比较差、文化程度比较低、家庭劳动力少、缺乏生产资料和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的贫困。
2、根据贫困的成因,可以分为普遍性贫困、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1633,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指缺乏维持生存的最低需求品,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相对贫困也叫相对低收入型贫困,是指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不同社会成员和不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着明显的收入差异,低收入的个人、家庭、地区相对于全社会而言,处于贫困状态。
3,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164三、对穷人理解的不同视角1、穷人是有缺陷的“3M”理论2、穷人是无奈的
3、穷人是必然的4、穷人是理性的
5、穷人是被剥夺的
6、穷人是可以信任的
三、对穷人理解的不同视角165四、贫困成因的主要理论。
1、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这是从经济的或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贫困成因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贫困是由于一连串的、较低的投入―产出行为造成的。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低、储蓄少,从而造成社会再生产的投资不足。投资不足使生产规模难以扩大、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因而其产出处于低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低下。所以,贫困导致投资不足,投资不足导致低产出,低产出导致低收入,如此循环,这就是发展中国家贫困再生产的过程和机制。
四、贫困成因的主要理论。
1、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166
2、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舒尔茨认为,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个人之间、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异造成的。
贫困的主要根源就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因此,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贫困者的人力资本投入水平。
2、人力资本投资理论。1673、社会不平等理论。这一理论把贫困归咎于社会原因,即对权力和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
贫困者之所以陷入贫困,主要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的经济过程、政治过程和社会生活中很少占有资源造成的。他们在经济上缺乏竞争力,在政治上没有权力,在利益分配上没有有效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机会,因而陷入贫困之中。
3、社会不平等理论。168
4、贫困文化理论。美国学者刘易斯认为:社会上一些人其所以处于十分贫困的地位,是因为有一种“贫困文化”。
贫困者通常居住在贫民区,这种独特的居住方式促进了贫困者之间的集体互动,并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对隔离开来,天长日久便形成了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形成之后,将一代代传递下去。贫困者的孩子在生活中长期接受它的熏陶,会自然而然地习得贫困文化,因而他们很难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很难利用这种机会走出贫困。
4、贫困文化理论。1695、贫困的“3M”理论经济人:遗传人:问题人:6、贫困环境论自然资源和社会环境恶化与残缺是导致贫困产生和存在的关键。包括:发展要素残缺论贫困处境论
5、贫困的“3M”理论170五、贫困线
(一)为什么制定贫困线
为何要设贫困线国际标准
五、贫困线
(一)为什么制定贫困线171
(二)国际上确定贫困线的方法,1、国际贫困标准法。这是一种收入比例法,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也就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该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
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线。
(二)国际上确定贫困线的方法,172
2、生活需求法,又叫“市场菜篮法”。
2、生活需求法,又叫“市场菜篮法”。173
3、生活形态法。
3、生活形态法。1744、恩格尔系数法国际粮农组织认为,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即属于贫困。用这个数据求出的消费支出,就是贫困线,也就是最低生活保障线。
4、恩格尔系数法175(三)主要国家和地区贫困线1、世界银行以1985年的美元为基准,考虑各国货币购买力水平的不同,提出了国际贫困线标准为人均
每天1美元。考虑到近年来的物价水平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世界银行估计,按2005年美元计价,新的贫困线应该是人均
每日1.2美元。相对贫困线每日2.0美元/人(三)主要国家和地区贫困线1762、国际劳工组织在工业化国家,贫困线大体上应相当于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的30%;3、欧洲经济委员会贫困线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可支配收入的50%。2、国际劳工组织1772005年,美国重新制定了贫困线标准:单身年收入低于9570美元,(
2006年则为10294美元。)两口之家低于12830美元,3口之家低于16090美元,4口之家少于19350美元,5口之家少于22610美元。2005年,美国重新制定了贫困线标准:178
美国的贫困人口也在逐年增加。2002年,美国贫困人口为3460万。到2006年底,美国贫困人口的比率为12.3%,即有3650万人、770万个家庭生活在贫困中,相当于每8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中。
美国的贫困人口也在逐年增加。2002年,美1795、香港1993年的贫困线为3500港元,1997年提高到5000港元,6、印度印度根据人均热量摄取量为标准来划定贫困线全国目前的平均贫困线是人均月收入450卢比(1美元约合40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品牌建设对外股权投资管理办法
- 教育行业工会资金管理指南
- 河道整治打桩机租赁合同
- 耐防锈剂木地板安装合同
- 医疗中心小吃部租赁协议模板
- 体育场馆建设施工管理合同范本
- 电子产品制造采购合同指南
- 城市交通浇筑工程协议
- 文化创意法定代表人招聘书
- 文物展示馆PVC地板铺设合同
- 2024新外研版七年级上册课本重点知识点及范文归纳
- 部编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共16课)
- 2024版《保密法》培训课件
- 2024年长江产业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150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初中数学说题比赛1
- 会计专业工作简历表(中级)
- 导游与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
- 公路管理工作常见五大诉讼风险及防范
- FLUKE-17B型万用表使用说明
- 探析高校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与推广-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