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浙江省长兴县委宣传部2022年公开招考2名编外用工名师点拨卷㈠答案详解版(3套)_第1页
2022年06月浙江省长兴县委宣传部2022年公开招考2名编外用工名师点拨卷㈠答案详解版(3套)_第2页
2022年06月浙江省长兴县委宣传部2022年公开招考2名编外用工名师点拨卷㈠答案详解版(3套)_第3页
2022年06月浙江省长兴县委宣传部2022年公开招考2名编外用工名师点拨卷㈠答案详解版(3套)_第4页
2022年06月浙江省长兴县委宣传部2022年公开招考2名编外用工名师点拨卷㈠答案详解版(3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6月浙江省长兴县委宣传部2022年公开招考2名编外用工名师点拨卷答案详解版(3套)(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I卷一.全真模拟押题-综合考点(共150题)1.海洋是陆域通过流域的自然延伸,在海洋开发活动中,海洋捕捞、海上运输、海洋矿产开发和海水养殖等生产环节是在海域和流域共同完成;而海盐业和海水利用等则完全是在陆域上完成所有生产环节。此外,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在推动海洋科技进步、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新产品的出现,也促进了流域科技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海陆产品通过这种技术延伸得到互动发展。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空间布局的依赖性

B.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海陆经济的进步

C.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在产业上相互交错

D.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海陆经济的交汇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以“此外”为标志词,是典型的并列结构。“此外”前阐述了海洋开发活动中各项产业既要依靠海域、流域,也需要陆域参与;“此外”后阐述了在现代海洋高新技术推动下,不仅海洋科技得以发展,也促进流域、陆域等技术的发展。总结并列前后分句内容,可得正确答案为A项。B、D两项阐述主体为“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并列后半部分内容,表述片面,排除;C项的“相互交错”没有体现出两者的互相依赖和促进之意,不如A项表述准确,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此外”提示文段为并列结构。文段首先论述了海洋是陆域通过流域的自然延伸,海洋产业活动对沿海陆地空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接着指出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及新产品的出现,也促进了流域科技的进步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促进。A项表述与此相符。

B、D两项“现代科学技术”只是“此外”后论述的内容,都只是文段的一部分,排除。C项强调两者相互交错,未体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依赖的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以“此外”为标志词,是典型的“分-分”结构。“此外”前阐述了海洋开发活动中各项产业既要依靠海域、流域,也需要陆域参与;“此外”后阐述了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了海洋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流域、陆域等技术的发展。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和D项中“现代科技”只是出现在“此外”后的内容中,显然它只是文段主旨的一方面,表述片面,排除B项和D项;对比A项和C项,C项“产业上相互交错”涵盖太窄,文段中还提到了技术方面,而A项“空间布局”涵盖全面,“依赖”也比“交错”更能体现海洋经济与流域经济的互动关系。

因此,选择A选项。2.2016年,长春到延吉的高铁开通,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带动了延吉、珲春等地的旅游、购物等一系列的消费。坐高铁到延吉等地旅游、吃美食已经成了不少长春人假日休闲的内容。这表明:

A.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的质量、方式

B.消费是社会生产的目的

C.市场对消费具有理性调节作用

D.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机制知识。

第二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生产决定消费。高铁开通之后,出行和旅游消费更加方便,从长春到延吉等地旅游、吃美食成了假日休闲的内容。如果没有车,怎么可能去很远的地方休闲,这里强调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方式。

因此,选择A选项。

其他选项都正确,但和题干无关。从社会再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来看,它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组成的。其中,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的水平和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同时,消费也能够带动生产的发展,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企业生产可以引导市场消费,市场消费可以反过来促进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一)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短缺经济”状态,有效供给严重不足。这种状况实际就是生产为消费提供的对象在数量、品种方面的局限所致。

第二,生产决定消费方式。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先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一旦生产力发展了,收入提高了,消费方式就会随之多样化,比如当前有不少人已进入休闲、家政服务等消费领域。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产品剩余的现象,但不是全面的生产过剩,消费需求远没有达到饱和的地步。这说明某些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主要是质量和效益处于低水平阶段,自然难以启动新的消费需求。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目前我国一些消费品出现供过于求.并不表明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已很高,而恰恰是因为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产品生产不出来或者产量不多。因此,投资(生产)需求大有文章可做。要启动新的消费需求,还必须由生产来完成。

(二)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第一,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才算真正完成,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第二,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调节生产”,指需求的数量和质量调节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如汽车的需求量增加必然带动汽车产量的增加,对汽车性能要求的提高必然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

第三,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的这一作用也叫做“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说明(

)。

A.宇宙处在不断地膨胀中

B.银河系是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C.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D.太阳和太阳系最终也会走向“死亡”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星系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那么整个宇宙的体积也就在不断地扩大,也就是整个宇宙在不断地膨胀中。B、C、D三项与题干描述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A。4.农业,林业主管部门依法打击生产假种子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下列种子属于假种子的是:

A.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

B.质量低于标签标准指标的

C.带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

D.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种子法》。

第二步,根据《种子法》第四十九条,禁止生产经营假、劣种子。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打击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下列种子为假种子:(一)以非种子冒充种子或者以此种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二)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或者没有标签的。所以D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根据《种子法》第四十九条,下列种子为劣种子:(一)质量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二)质量低于标签标注指标的;(三)带有国家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

A项:对应上述第一项,属于劣种子。故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B项:对应上述第二项,属于劣种子。故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对应上述第三项,属于劣种子。故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5.小蔡从小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经常为身边的人演奏乐曲,受到广泛好评,许多人甚至称赞他是神童。他在7岁时,接受舅舅赠送的口琴;12岁时,在某音乐培训机构购买一把3000元的小提琴;16岁时,接受某知名企业家赠与的名贵钢琴。请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蔡7岁,接受赠送的口琴有效

B.小蔡12岁,购买的小提琴有效

C.小蔡16岁,接受赠与的名贵钢琴有效

D.小蔡三个时间的行为都有效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A项错误,根据《民法典》第二十条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7岁小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纯获利益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

B、D两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12岁小蔡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购买小提琴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16岁小蔡纯获利益行为有效。

故正确答案为C。6.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的土地分配办法是: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按阶级成分分配土地

C.按实际劳动力分配土地

D.按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标准分地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第六条,除本法第九条乙项所规定者外,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因此,选择A选项。

7.《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历史名著。(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山海经》是一部中国志怪古籍,而不是古代历史名著。

因此,本题错误。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8.近几十年来,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药物来毒杀老鼠。可是人们发现,在一些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放置老鼠药的方法越来越没有效果,无论人们将药物添加到对于老鼠来说多么美味的食物之中,老鼠都会对这些送来的“美味”置之不理。根据这一现象,得到的可能解释是:老鼠的嗅觉异常灵敏,它们能从任何复杂的气味中辨别出对它们有害的物质。

下列哪项能最强有力地表明上文中最后一个解释是错误的?

A.老鼠很少去那些曾经放置过老鼠药的地方活动

B.老鼠在进食之前可以从颜色上辨别食物是否有毒

C.科学家经过一系列试验证明老鼠已经产生了抗药性

D.在先前放过药物的地方放任何食物老鼠也不会去吃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表明……是错误”,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老鼠的嗅觉异常灵敏,它们能从任何复杂的气味中辨别出对它们有害的物质。

论据:在一些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放置老鼠药的方法越来越没有效果,无论人们将药物添加到对于老鼠来说多么美味的食物之中,老鼠都会对这些送来的“美味”置之不理。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题干指出“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放置老鼠药”,而该项指出“老鼠很少去曾经放药的地点”,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老鼠可以从颜色上辨别食物是否有毒,重点论述老鼠辨别有害物质的方式,并不能直接说明老鼠嗅觉是否灵敏,不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老鼠具有抗药性”,而题干讨论的是老鼠对“美味”置之不理的原因,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反向论据。指出在先前放过药物的地方放任何食物老鼠也不会吃,即不吃这些食物不是因为辨别出里面有有害物质,而是因为食物放置在曾经放过药物的地方,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

本题的论点是老鼠的嗅觉异常灵敏,它们能从任何复杂的气味中辨别出对它们有害的物质。论据是在一些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放置老鼠药的方法越来越没有效果,无论人们将药物添加到对于老鼠来说多么美味的食物之中,老鼠都会对这些送来的“美味”置之不理。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

本题为类比削弱。两组对象分别是没有添加任何药物的粮食和添加过药物的粮食,其他条件均相同。实验结果是老鼠不会去动没有添加过药物的粮食,也不会动添加过药物的粮食。

A项中“活动地点”与老鼠的嗅觉无关,A错误;

B项只能说明老鼠能辨别有毒物质,但不能说明老鼠的嗅觉灵敏,B错误;

C项中“抗药性”与老鼠的嗅觉无关,C错误;

D项“将没有添加任何药物的粮食放在先前放置过药物的地方,老鼠也不会去动这些食物”说明老鼠并不能辨别出无毒的食物,D最能削弱题干结论。

故正确答案选D。9.因上游突降大雨,河水突涨,游客甲被困河心岛,为自救,未经乙同意,使用了乙的小船渡河。在渡河过程中,小船被撞破,花去维修费5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可以要求甲适当补偿维修费

B.甲侵犯了乙的所有权

C.甲的行为属于自助行为

D.甲的行为属于不当得利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责任知识。

第二步,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另一方的合法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危险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可以给予适当补偿。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题干中甲的行为构成紧急避险,乙可以要求紧急避险人甲适当补偿维修费。A项正确,BD项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

C项: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受到不法侵害之后,为保全或者恢复自己的权利,在情势紧迫而不能及时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助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财产或自由施加扣押、拘束或其他相应措施的行为。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属于自助行为。C项错误。

10.在某地,每逢高速公路免费,该市通往外地的A和B两条高速公路都会出现堵车现象。

如果上述情况为真,下列选项判定为真的是:

A.如果某天A和B两条高速公路堵车,那么说明这天高速公路免费

B.如果某天A高速公路堵车,而B高速公路不堵车,说明这天高速公路不免费

C.如果某天高速公路不免费,那么A和B两条高速公路都不会堵车

D.如果某天B高速公路不堵车,那么这天A高速公路也一定不堵车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和选项关联词“如果……那么……”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高速公路免费→A堵车且B堵车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该项中“某天A和B两条高速公路堵车”是对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是否高速公路免费,排除;

B项:该项中“B高速公路不堵车”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到“这天高速公路不免费”,该项可以推出;

C项:该项中“某天高速公路不免费”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A、B两条高速公路的拥堵情况,排除;

D项:题干并未提及B高速是否堵车对A高速路况的影响,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11.沿着卢瓦尔河,法国的历史被书写进河谷里________的城堡群中。想要探寻几百年间法国乃至欧洲王宫贵胄间的权力斗争,窥视________的宫廷秘事,就要从走进这一座座城堡开始。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鳞次栉比

不可捉摸

B.星罗棋布

波诡云谲

C.浩如烟海

变化莫测

D.不计其数

变幻无常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所填词修饰“城堡群”,侧重于“多”。A项“鳞次栉比”形容房屋排列得很整齐,文中强调“多”,而非“整齐”,排除A项。B项“星罗棋布”指数量多,分布广,符合文意。C项“浩如烟海”形容的是图书、资料很多,不能用来形容“城堡群”,排除C项。D项“不计其数”指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符合语境。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第二空修饰“宫廷秘事”,且与“权力斗争”对应。B项“波诡云谲”形容事物变幻莫测,侧重于强调政治、情报领域的斗争,符合“宫廷秘事”和“权力斗争”的语境。D项“变幻无常”只强调事物的变化没有规律性,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待填词语含义。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选项,排除与“城堡”搭配不当的C和语义过重的D。第三步,辨析第二空两个词语含义,选择与“宫廷秘事”搭配最恰当的一项。第一空,“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修饰“城堡”,排除C。“不计其数”指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修饰城堡群的数量程度过重,排除D。

第二空,“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波诡云谲”形容事物变幻莫测。形容欧洲王公贵胄的宫廷秘事,用“波诡云谲”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城堡群”及“河谷”。A项“鳞次栉比”指房屋排列密而整齐,与“河谷”弯曲的特征不相符,搭配不当,排除;C项“浩如烟海”,常搭配典籍、图书,形容资料丰富,与“城堡群”搭配不当,排除。B项“星罗棋布”指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符合文意,且搭配恰当,当选。D项“不计其数”指数目极多,没办法计算,程度过重,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横线处搭配“宫廷秘事”,“波诡云谲”形容事物变幻诡异莫测,搭配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B。12.耕种:收获(

)。

A.点火:煽风

B.结婚:典礼

C.起航:抛锚

D.修改:定稿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本题考查对应关系,耕种和收获作为一个过程的开始和结束,相互对应。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点火的同时需要煽风,点火和煽风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不符。

B项,结婚典礼是结婚的一部分,所以结婚和典礼属于包容关系,与题干不符。

C项,起航是航行过程的起点,抛锚是航行过程的终点,两者相互对应,符合题意。

D项,稿件必须经过修改才能定稿,修改和定稿属于对应关系,但修改不是完成稿件过程的开始,与题干不符。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C。13.显示分辨率是电脑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显示屏大小固定时,显示分辨率越高图像越:

A.模糊

B.失真

C.清晰

D.放大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知识。

第二步,显示分辨率(屏幕分辨率)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有多少。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像素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像素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显示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显示屏越小图像越清晰,反之,显示屏大小固定时,显示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因此,选择C选项。

14.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劳力》一书中写道,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说明____。

A.公平与效率是矛盾的

B.公平与效率是互补的

C.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这句话强调了公平的重要性。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收入分配公平,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A表述错误,公平和效率是一致的。BD是无关选项。

15.所谓硬水是指水中存在较多的矿物质成分,水的硬度指的是水中钙镁离子的总和。下列关于硬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石灰能降低水的硬度

B.可以用肥皂水鉴别软硬水

C.将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可以长期饮用硬度较高的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常识法解题。本题属于生活经验和简单化学原理的结合考查,长期饮用硬度较高的水显然不利于身体健康,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此外,C项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降低水硬度的方法。A项正确。加石灰可以降低水的暂时硬度,但石灰纯度和添加量要控制好。

B项正确。水的硬度最初是指水中钙、镁离子沉淀肥皂水化液的能力,即可以用肥皂水鉴别软硬水。

C项正确。通常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项错误。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不利于健康。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硬水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长期饮用高硬度的水,会引起心血管、神经、泌尿、造血等系统的病变。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硬水相关的常识。

A项正确,生石灰中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水中所溶解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在煮沸的过程中会变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这样就形成了水垢。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低了,水的硬度也就降低了。

B项正确,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钙镁离子的含量越高,水的硬度就越高,即硬水;钙镁离子的含量越低,水的硬度就越低,即软水。肥皂的主要成分为硬脂酸钠,硬脂酸钠溶于水会产生硬脂酸根离子和钠离子。硬脂酸根离子会与硬水中大量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结合生成硬脂酸镁和硬脂酸钙,二者都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而软水中不含或者只含微量的的钙镁离子,因此将肥皂放入软水中不会产生或只会产生极少量沉淀。

C项正确,硬度指在水中的钙、镁等离子,想要降低水的硬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煮沸。水中所溶解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在煮沸的过程中会变成难溶于水的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这样就形成了水垢。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低了,水的硬度也就降低了。

D项错误,钙、镁离子是人体每天必需的营养素,如果水有一定硬度,通过饮水可以补充一定量的钙镁离子。但水的硬度太高和太低都不好。如果水硬度较高,不利于血液流通。在水硬度较高地区,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低,但肾结石发病率却随水的硬度升高而升高。因此长期饮用硬度较高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也有弊,不可一概而论。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16.上面公文标题不规范,下列修正正确的是:

A.××市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的通知

B.××市新闻出版局转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的通知

C.××市新闻出版局转发《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的通知》的通知

D.××市新闻出版局转发《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书香之家”推荐活动的通知》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可以用关键词法和排除法解题。

排除A项。A项修正之后,变成了“××市新闻出版局开展该项活动的通知”,与正文中第一段“现将总局……转发给你们”矛盾。

排除C项。“……通知》的通知”文种重复。

排除D项。“转发”后缺少原发文机关。公文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介词“关于”连接发文机关和事由。该公文是一份转发性公文,应用通知文种。转发类通知的标题,一般也由“发文机关+关于转发+原文标题+文种”组成。故本题选B。17.格林尼治时间2015年6月30日午夜增加了1秒,使2015年比2014年长1秒,这1秒称为闰秒。产生闰秒的原因是:

A.2015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候比2014年多一秒

B.和闰年一样,每四年会出现一次闰秒

C.正好当天的地球自转比往常慢了一秒

D.为了弥补原子钟计时与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的差异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了解闰秒相关知识。这一知识点可能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比较陌生,只能依靠考生的知识储备。当年发生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现象、新成果、新发现是常考点,考生要多关注此类新闻。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闰秒是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引起的,所以A、C选项错误。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目前,全球已经产生了26次闰秒,所以B选项错误。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会使世界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钟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钟为61秒),原子时是指现在最精确的原子钟计时,D选项说法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18.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判断句的是:

A.南冥者,天池也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C.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D.曹操天下枭雄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

②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南冥者,天池也”的意思是南冥这个地方是个天池,符合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符合定义;

B项:黑质而白章,是在描述这种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并没有说明蛇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不属于“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不符合定义;

C项:“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的意思是鬼侯、鄂侯、文王是殷纣的三个诸侯,符合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符合定义;

D项:曹操是天下的枭雄,符合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19.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范围的是:

A.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玉某提交的专利申请

B.赵某与某公司专利权产生纠纷

C.钱某与律师事务所签订诉讼代理委托合同

D.某政府机关从丙商场购买一批文具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B项:赵某和某公司属于平等地位的民事主体,赵某是自然人,拥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某公司属于法人,也拥有独立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专利权属于知识产权范畴,属于民法调整范围。赵某与某公司专利权产生纠纷应当由民法进行调整。B项正确。

C项: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六十一条,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可见,代理属于民法调整范围,钱某与律师事务所签订诉讼代理委托合同应当由民法进行调整。C项正确。

D项:国家是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主体,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国家直接参加民事活动时,国家以民事主体的资格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如发行公债、享有财产所有权、接受赠与、对外以政府名义签订贸易协定等。本题中,某政府机关从丙商场购买一批文具,此时某政府作为买卖合同的一方参与民事活动,此时政府进行的买卖行为受民法调整。D项正确。

因此,选择BCD选项。

A项: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玉某提交的专利申请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国家知识产权局是是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负责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负责商标、专利、原产地地理标志的注册登记和行政裁决,指导商标、专利执法工作等。国家知识产权局为行政机关,针对玉某提交的专利申请进行受理审查,是履行行政职能的行为,属于具体的行政行为,受行政法调整而非民法调整。A项错误。

20.权利商品化,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等,像物质形态的土地、产业、资本那样,在这里,权力也被物化了,转化为商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长环节。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权力商品化的是:

A.某市主管城建副市长以市场价的一半从某房地产公司购得一套别墅

B.某区区长在该区文化广场工程招标期间收受某投标公司经理的礼物

C.某企业采购部门负责人在批量采购电脑过程中向供货商索要高额回扣

D.某网游公司财务总监利用自己的人脉筹资开了一家网游运营公司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

②获取自身经济利益;

③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等。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城建副市长以市场价的一半购买别墅属于权物交易,体现了利用权力“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符合定义;

B项:区长收取招标公司的礼物,属于权物交易,体现了利用权力“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符合定义;

C项:采购负责人向供货商索要高额回扣,属于权钱交易,体现了利用权力“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符合定义;

D项:总监利用人脉开公司,属于个人的正常创业行为,没有涉及到利用权力,“获取自身经济利益”,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21.部分英国医生宣称,他们开始对苹果iPad用户类似重复性劳损的病症进行治疗。这类被戏称为“i伤害”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用户的手和点击、触摸屏幕的手指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痛。专家推测:大多数iPad用户左手拿着平板电脑以保持其稳定,右手食指点击屏幕发送邮件或生成文件。这使得他们有患上诸如重复性劳损、腕管综合症以及其他肌腱伤害的风险。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推测的是:

A.使用iPad的用户患上此类病症的概率比较高

B.使用其他品牌平板电脑的用户出现了类似病症

C.未普及iPad的地区此类病症出现的比率极少

D.使用台式机的用户患上此类病症的概率比较低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有助于支持题干结论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通过对iPad用户使用习惯的观察得出论点,即“用户有患上诸如重复性劳损、腕管综合症以及其他肌腱伤害的风险”,要支持这一结论,只需说明使用iPad确实会有患此病症的风险。

题干论点:用户有患上诸如重复性劳损、腕管综合症以及其他肌腱伤害的风险。论据:大多数iPad用户左手拿着平板电脑以保持其稳定,右手食指点击屏幕发送邮件或生成文件。

A项,说明ipad用户患病率高,直接支持了论点。

B项,其他品牌平板电脑的用户与iPad用户无关,属于无关项。

C项,未普及iPad的地区此类病症出现的比率极少,从反面支持了题干观点,但没有A项直接支持了力度强。

D项,台式机的用户与iPad用户无关,属于无关项。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IPAD用户有患上“i伤害”病症的风险。

论据:大多数IPAD用户左手拿着平板电脑,右手食指点击屏幕。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加强论点。说明IPAD用户患病率高,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使用其他品牌平板电脑的用户出现了病症与使用IPAD的用户是否会患病症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不明确项。未普及不代表无人使用,如果有人使用了,使用的人数不明确,使用IPAD的人里面有多少患此类病症也无从得知,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论点讨论的是使用IPAD会出现病症,而该项谈及的是“台式机患病率低”,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大多数iPad用户因为iPad使用习惯的问题,有患上诸如重复性劳损、腕管综合症以及其他肌腱伤害的风险。

论据:无明显论据。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使用iPad的用户患上此类病症的概率比较高”,是对论点的直接加强;B项,“使用其他品牌平板电脑的用户出现了类似病症”,说明不是只有iPad用户才会出现这类问题,否定专家的推测;C项,“未普及iPad的地区此类病症出现的比率极少”,未普及iPad的地区到底有多少人用iPad不知道,多少人得病不知道,得病的这部分人是不是这些用iPad的人也不知道,因此无法对题干进行支持;D项能一定程度支持,但比A项力度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22.转基因植物的基因具有植物属性,若不将其转变为动物属性的基因,即使特意将其转入动物细胞内,也不会有任何活性。因此,食用转基因植物是不会发生基因突变的。

上述论证的成立,需要补充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没有被转变为动物属性基因

B.我们食用的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没有活性

C.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没有被转入动物细胞内

D.食用没有活性的基因是不会发生基因突变的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前提”,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食用转基因植物是不会发生基因突变的。

论据:转基因植物的基因具有植物属性,若不将其转变为动物属性的基因,即使特意将其转入动物细胞内,也不会有任何活性。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是对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若不将其转变为动物属性的基因”的重复表达,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是对“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注入动物细胞内不会有活性”的重复表达,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转基因植物的基因没有被转入动物细胞内,与论点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建立联系,在论据“基因没有活性”和论点“不会发生基因突变”之间建立起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23.定义:

①无公害农产品: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获得认证书的安全、优质、面向大众消费的食用农产品。

②绿色食品:指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③有机食品:指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既不用化学合成物,又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和其他不符合有机农业原则的技术与材料,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典型例证:

(1)每过一段时间,农民王大爷便会将自家养的几只草鸡下的蛋拿到集市上卖。

(2)小张在自家别墅院子里种了一些蔬菜,他认为,农药用多了会污染环境,而且农药残留还会污染食品,因此,小张种菜从来不打农药。

(3)小王喜欢喝饮料,每次去超市,他只购买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橙汁。

对上述典型例证与定义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A.例证(1)与定义①相符

B.例证(3)与定义③相符

C.例证(2)与定义①相符,例证(3)与定义②不相符

D.例证(1)与定义②不相符,例证(2)与定义③不相符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三个定义和三个典型例证,要求选择判断正确的一项,需对每个定义都理解到位,并据此分析例证。无公害农产品定义的关键信息: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获得认证书。

绿色食品定义的关键信息: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有机食品定义的关键信息:不用化学合成物,不采用转基因技术,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例证(1),自家养的草鸡下的蛋,并没有经过任何认证,不符合上述任何一个定义。

例证(2),在自家别墅院子里种的蔬菜,并没有经过任何认证,不符合上述任何一个定义。

例证(3),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橙汁,属于绿色食品,符合定义②。

综上,判断正确的是D项。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无公害农产品:获得认证书;

②绿色食品: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③有机食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第三步,辨析典型例证。

例证(1),自家养的鸡下的蛋,没有“认证书、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认证”,不符合定义①②③;

例证(2),小张自家种的无农药蔬菜,没有“认证书、绿色食品标志、有机食品认证”,不符合定义①②③;

例证(3),橙汁带有绿色食品标志,属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符合定义②。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①中的“获得认证书”、②中的“经专门机构认定”、③中的“通过有机食品认证”均强调需要通过认证。②中绿色食品的定义强调“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等。

第二步:逐一判断例证。

(1)(2)中的食品均未体现通过认证,因此均不符合以上三个定义。(3)中带有绿色食品标志的橙汁符合绿色食品定义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关键词,因此符合②定义。

故正确答案为D。24.关于语言文字与字母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法语使用的是拉丁字母

B.德语使用的是拉丁字母

C.俄语使用的是斯拉夫字母

D.日语使用的是阿拉伯字母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语言文字与字母的关系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日语的文字主要由汉字、假名、罗马字三个部分构成。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与语言文字相关的文化常识,结合选项具体分析。

A、D两项正确,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字母体系,源自希腊字母。拉丁字母、阿拉伯字母、斯拉夫字母(西里尔字母)被称为世界三大字母体系。法国和德国均使用拉丁字母。

B项错误:日语的文字主要由汉字、假名、罗马字三个部分构成,假名又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其中罗字是使用拉丁字母来表记日语的一种方法。一般在书写日语时,不需要用到罗马字。罗马字用于给日语注音,输入日语文字。有时在书写地名、人名、商标时可能会用到罗马字。

C项正确,俄语字母是西里尔字母的变体,西里尔字母是由基督教传教士西里尔在9世纪为了方便在斯拉夫民族传播东正教所创立的,被斯拉夫民族广泛采用,因此有时也称为斯拉夫字母。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法语和德语都使用拉丁字母,法国德国紧挨,两者来源应该一致。A、D两项正确。日本与阿拉伯相隔较远,两者应该关系不大,B项错误。C项可能比较陌生,暂且放弃。A、D两项正确。欧洲大多数语种的文字都使用拉丁字母,比如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

B项错误。我们的近邻日本则使用假名字母,朝鲜使用谚文字母。

C项正确。俄语使用的是斯拉夫字母。在欧洲以外,世界上使用广泛的字母还有阿拉伯字母、印度字母、希伯来字母等。

故本题选B。25.阅微草堂笔记:纪昀(

A.西游记:罗贯中

B.警世恒言:冯梦龙

C.将进酒:杜甫

D.红楼梦:三国演义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纪昀是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二者是作者和著作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二者不是作者和著作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警世恒言的作者是冯梦龙,二者是作者和著作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将进酒的作者是李白不是杜甫,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红楼梦和三国演义是不同的著作,二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不包括(

)。

A.人民币

B.美元

C.英镑

D.法郎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特别提款权(SDR),亦称“纸黄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会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可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债务、弥补会员国政府之间国际收支逆差的一种账面资产。目前以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五种货币综合成为一个“一篮子”计价单位。可知,A、B、C项均包含在货币篮子中。

D项:错误,1980年,IMF将SDR货币篮子确定为5种——美元、英镑、日元、马克和法郎,2001年,欧元取代马克与法郎,其他的货币种类不变。IMF于2015年11月30日宣布,人民币将于2016年10月正式作为第五种货币加入SDR货币篮子。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周平王将国都迁往洛邑(今洛阳)

B.宋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

C.“理藩院”是清朝主管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构

D.引清兵入关并向清朝投降的明军将领是吴三桂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戊戌变法时才废除,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被废除。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并非宋代。B项说法错误,此题为选非题。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周朝存在约800年,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为中国历代最长的王朝。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于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A项说法正确,此题为选非题,因此不当选。

C项:理藩院,官署名,清代管理蒙、回、藏少数民族事务的机关。C项说法正确,此题为选非题,因此不当选。

D项:公元1644年,中国东北以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清朝的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京师(今中国北京)。D项说法正确,此题为选非题,因此不当选。

28.“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一说法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鸡蛋一旦裂缝,就很容易坏掉,产生异味。而产生这种异味的东西却是苍蝇的食物,所以苍蝇就会被招引过来。因此,并不是苍蝇给鸡蛋造成的裂缝,而是鸡蛋先有的裂缝才出现了苍蝇。鸡蛋本身的裂缝是内因,苍蝇的存在是外因,体现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起着根本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者相互结合,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与题干无关。B项错误。

C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事物的运动并不是外力推动的结果,而是其根本属性。说法错误且与题干无关。C项错误。

D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D项错误。

29.3,5,10,25,75,(),875

A.125

B.250

C.275

D.350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倍数递推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10=(5-3)×5,25=(10-5)×5,75=(25-10)×5,猜测规律为第三项=(第二项-第一项)×5,所求项为(75-25)×5=250,验证选项,(250-75)×5=875,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B选项。30.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句话体现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有:

A.征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尊重自然

参考答案: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违背农时,粮食就会吃不完。不用细密的渔网到池塘里捕鱼,那鱼鳖水产就会吃不完。砍伐林木按照一定的时节,那木材便用之不尽。这整体现出我们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现出我们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因此,选择BCD选项。

A项:规律是客观的,指的是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客观的,还指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人们能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我们要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自然是不能被征服的。故“征服自然”表述错误。A项错误。

31.3,8,17,32,57,(

A.96

B.100

C.108

D.115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使用倍数递推。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8=3×2+2,17=8×2+1,32=17×2-2,57=32×2-7,修正数列为2,1,-2,-7,(-14),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做差如图所示:

修正项的差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5-2=-7,所求项修正项为-7-7=-14,则所求项为57×2-14=100。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考虑幂次数列。幂次化指数形式如下:

底数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所求项底数为5+1=6,指数数列是2的常数数列,修正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求项修正项为32×2=64,则所求项为6²+64=100。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三:数列变化趋势平缓,考虑做差,三次做差如图所示:

三次做差之后得到2,4,猜测等差和等比数列,代入等比数列得到下一项为8,则二次做差下一项为10+8=18,一次做差下一项为25+18=43,所求项为57+43=100。

因此,选择B选项。3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晦涩;批沙拣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杜撰;流水帐;胜不骄,败不馁

C.斑驳;哈蜜瓜;欲加之罪,何患无瓷

D.端详;相形见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端详”指仔细地看,侧重于看清、知道每一个细节。“相形见绌”,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和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便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D项没有错别字。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晦涩”指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披沙拣金”指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批沙拣金”中的“批”字错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A项错误,排除。

B项:“杜撰”指臆造、虚构,谓没有根据地编造。“流水账”指每天记载金钱或货物出入的、不分类别的账簿。流水帐”中的“帐”字错误。“胜不骄,败不馁”指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B项错误,排除。

C项:“斑驳”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色彩相杂不纯。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注释“班驳”亦做“斑驳”。“哈密瓜”多产于哈密盆地、吐鲁番洼地一带,故称为“哈密瓜”。“哈蜜瓜”中的“蜜”字错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指欲加害于人,即使无过错,也可以罗织罪名作为理由。“欲加之罪,何患无瓷”中的“瓷”字错误。C项错误,排除。

33.一般来说,电热毯的使用寿命为6年,如果超期使用,容易出现漏电、失火事故,高压锅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如果超出安全使用期,高压锅的抗压能力会明显下降,继续使用就容易发生爆炸事故。据此,可以有四个推论:(1)小赵5年前购买了高压锅,目前还在使用,如果不立即更换,容易发生高压锅爆炸事故;(2)小高用高压锅煮饭时,高压锅突然爆炸,这是由于高压锅超期使用造成的;(3)小孙7年前购买了电热毯,一天家里失火,这是由于电热毯超期使用造成的;(4)小李前年购买了电热毯,今年继续使用不会出现漏电事故。

以上推理中,错误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题干给出四个推论,要求根据题干信息判断这四个推论的真假情况,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推理规则进行解题,注意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所述的范围。题干已知条件为:①电热毯使用超过6年→容易出现漏电、失火事故;②高压锅使用超过8年→抗压能力下降,容易引起爆炸事故。

(1),高压锅使用5年,否定了②的前件,不能得出否定的后件,错误。

(2),高压锅爆炸,肯定了②的后件,不能得出肯定的前件,错误。

(3),电热毯失火,肯定了①的后件,不能得出肯定的前件,错误。

(4),电热毯使用2年,否定了①的前件,不能得出否定的后件,错误。

综上,错误的一共有4个。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就……”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电热毯超期(6年)使用→漏电失火

②高压锅超期(8年)使用→爆炸

第三步,进行推理。

(1)高压锅“5年前购买”说明“没有超过8年”,是对②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错误;

(2)高压锅“爆炸”是对②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错误;

(3)电热毯“失火”是对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错误;

(4)电热毯“前年购买”说明“没有超过6年”,是对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错误。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利用充分必要条件。

第一句说明电热毯的使用寿命为6年,电热毯超期使用⇒电热毯出现漏电事故;第二句说明高压锅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高压锅超期使用⇒高压锅发生爆炸。

第二步:逐一翻译推论并判断推论的正确性,利用逆否规则。

(1)翻译-高压锅超期使用⇒高压锅发生爆炸,“-高压锅超期使用”属于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1)错误;

(2)翻译高压锅发生爆炸⇒高压锅超期使用,“高压锅突然爆炸”属于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2)错误;

(3)翻译电热毯出现漏电事故⇒电热毯超期使用,“电热毯出现漏电事故”属于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3)错误;

(4)翻译-电热毯超期使用⇒-电热毯出现漏电事故,“-电热毯超期使用”属于否前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因此(4)错误。综上,四个推论均是错误的。

故正确答案为D。34.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和采取各种有力________减少汽车对人类的危害。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手段

B.举措

C.措施

D.方法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减少汽车对人类的危害”可知,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和采取各种“办法”。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手段”指为某种目的采取的措施,含有一定的技巧;B项“举措”指举动;D项“方法”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等。三者均与语境不符,排除A项、B项和D项。C项“措施”指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35.一项对3.7万名年龄在49至75岁之间的某国男性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10年中,这些男性里有近2000人得过中风;那些经常食用巧克力的受调查者与少量食用甚至不食用巧克力的人相比,患中风的风险要低不少。研究人员推测,经常食用巧克力可降低中风风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研究人员的推测?

A.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巧克力可调节低血糖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

B.研究人员对女性的类似调查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C.巧克力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而它具有预防中风的功效

D.在此项调查中,得过中风的男性患者中部分人有经常食用巧克力的习惯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经常食用巧克力可降低中风风险。

论据:针对某国男性的跟踪调查发现,经常食用巧克力的受调查者与少量食用甚至不食用巧克力的人相比,患中风的风险要低不少。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该项指出巧克力可调节低血糖患者的血糖含量,但调节后的血糖含量如何,以及调节后能否降低中风风险并不明确,不具有加强作用。

B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女性的调查结果和题干中男性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支持了论点,具有加强作用。

C项:增加论据。该项说明了巧克力预防中风的原理,解释了巧克力可以降低中风风险,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得过中风的人中,有人经常食用巧克力,说明了经常食用巧克力并没有降低中风的风险,具有削弱作用。

第四步,强度比较。

B项是举例补充说明对女性也有同样的结果,C项解释了巧克力能预防中风的原因,故C项的加强力度更强。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研究人员推测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通过对比经常食用巧克力的人与少量食用甚至不食用巧克力的人患中风的风险,得出“经常食用巧克力可降低中风风险”的结论。要支持该推测,可以说明食用巧克力与降低中风风险之间确实存在联系。题干由经常食用巧克力的人比少量食用甚至不食用巧克力的人患中风的风险低得出经常食用巧克力可降低中风风险。

A项,指出经常食用巧克力对低血糖患者的作用,无法说明经常食用巧克力能否降低中风风险,不能支持题干推测。

B项,指出对女性的类似调查结果与题干中对男性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补充论据,对题干推测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保留。

C项,指出巧克力中的物质具有预防中风的功效,说明经常食用巧克力确实能够降低中风风险,支持了题干推测。相较于B项,该项直接解释了巧克力能降低中风风险的原因,直接支持了论点,而B项是通过补充其他的例子来说明情况,因此该项的支持力度要比B项强。

D项,指出调查中得过中风的患者中部分人有经常食用巧克力的习惯,显然无法说明食用巧克力可以降低中风风险,不能支持题干推测。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经常食用巧克力可降低中风风险。

论据:对某国男性食用巧克力与中风之间关系的调查数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血糖含量与题干论点中风无关,无关项,排除;

B项:对女性的调查属于补充新的论据,能够加强,保留;

C项:解释了巧克力可以降低中风风险的原因,能够加强,保留;

D项:得中风的人常吃巧克力,无法证明巧克力是否可以预防中风,无关项,排除。

比较B、C两项,B项是举例,C项是解释原因,C项加强力度比B项大。

故正确答案为C。36.小李驾车从甲地去乙地,如果比原车速提高25%,则比原定时间提前30分钟到达;如按原车速行驶12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25%,可提前15分钟到达,则原车速是:

A.84千米/小时

B.108千米/小时

C.96千米/小时

D.110千米/小时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本行程类。

第二步,分析可知,前120千米,以原车速行驶和提速25%相比,时间相差30-15=15分钟。原车速和提速后的车速比值为1∶(1+25%)=4∶5,故所用时间为5∶4。相差的1份就是15分钟,故原车速行驶120千米对应的时间为5×15分钟=75分钟=1.25小时,则原车速是120÷1.25=96(千米/小时)。

因此,选择C选项。

37.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如想让某个小球隐形,可在该小球的四周覆盖一层以同心圆形状排列的超材料,这种材料能挡住传来的一切光波,并且不发生反射或吸收现象。被挡开的波在物体的另一边再次汇合后继续沿直线传播。在观察者看来,物体就似乎变得“不存在”了,也就实现了视觉隐身,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未来,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但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实现隐形,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隐身衣能够让光线穿透自身

B.物体阻挡光波使人能够视物

C.隐身衣用于军事会引发战争

D.使用超材料能够反弹雷达波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A项,根据“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可知,隐身衣可以让光波绕过物体,而非穿透自身,故表述错误,排除;

B项,根据“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可知,表述正确,当选;

C项,根据“未来,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可知,“会引发战争”强加因果,排除;

D项,根据“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可知,使用超材料不会反弹雷达波,故表述错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隐形人能从传说走向现实吗》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因此,隐身衣可以让光波绕过物体,并非穿透自身,排除。B项对应“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符合文意,当选。C项对应“未来,隐形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作战的隐蔽性和安全性”,“会引发战争”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对应“简而言之,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进而达到不可视的效果”,因此,使用超材料不会反弹雷达波,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的判断。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将选项与原文相关表述一一对照,选出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A项与原文不相符,文段仅说“隐身衣将被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无法得出“隐身衣用于军事会引发战争”的结论,排除。

B项与原文相符,由首句“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的通过”可推知。

C、D两项与原文不相符,由“隐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让雷达波、光线或者其他的波绕过物体而不会被反弹”可知,“让光线穿透自身”“反弹雷达波”的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38.诗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是指我国古代的:

A.西施

B.王昭君

C.貂蝉

D.杨玉环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出自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意思是: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题干中这句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杨贵妃,即杨玉环,与貂蝉、西施、王昭君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羞花”。所以诗句中的“妃子”是指杨玉环。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与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沉鱼”。但题干中的“妃子”是指杨玉环而不是西施。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B项:王昭君,西汉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但题干中的“妃子”是指杨玉环而不是王昭君。B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C项:貂蝉,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王昭君、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闭月”。但题干中的“妃子”是指杨玉环而不是貂蝉。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9.商店进了100件同样的衣服,售价定为进价的150%,卖了一段时间后价格下降20%继续销售,换季时剩下的衣服按照售价的一半处理,最后这批衣服盈利超过25%。如果处理的衣服不少于20件,问至少有多少件衣服是按照原售价卖出的:

A.7

B.14

C.34

D.47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赋值进价为100。设按原售价卖出x件,半价处理y件。

第三步,根据盈利超过25%可得150x+120×(100-x-y)+75y>100×100×(1+25%),整理得x>1.5y+。由处理的衣服不少于20件,可知y≥20,故x>20×1.5+16.67=46.67,至少有47件衣服按原售价卖出。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赋值进价为100,则定价为150,降价后为120,处理价格为75。

按原售价卖出的衣服最少,则盈利应最少,即100×100×25%=2500。若全部按原售价卖出,可赚50×100=5000(元),少赚了5000-2500=2500(元),降价每件少赚30元,处理每件少赚75元,要使按原售价卖出的衣服最少,则按其他价格售出的最多,,按降价20%最多售出33件。则按原价卖出的衣服最少为100-33-20=47(件)。

因此,选择D选项。

40.甲以杀人故意,乙以伤害故意,共同攻击丙,导致丙死亡。事后发现,丙身上只有一处致命伤,但查不清楚是甲还是乙的行为导致。

学说:

①杀人行为不包含伤害行为,杀人故意排除伤害故意

②杀人行为包含伤害行为,杀人故意包含伤害故意

根据上述学说,以下哪种说法不能成立?

A.根据学说①,甲乙不成立共犯,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都没有因果关系

B.根据学说②,甲乙成立共犯,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无论根据学说①还是学说②,甲总是成立故意杀人罪,乙总是成立故意伤害罪

D.无论根据学说①还是学说②,甲乙二人对丙的死亡结果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逐一分析选项。

A项:根据学说①,甲乙由于目的不同,不成立共犯,但是甲乙的行为导致丙死亡,与丙的死亡之间都有因果关系,因此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当选;

B项:根据学说②,乙的伤害故意被包含在杀人故意中,所以甲乙成立共犯,且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这种说法能够成立,排除;

C项:无论根据学说①还是学说②,由于甲的目的是杀人,乙的目的是伤害,且丙由于受到伤害死亡,所以甲总是成立故意杀人罪,乙总是成立故意伤害罪,因此这种说法能够成立,排除;

D项:无论根据学说①还是学说②,甲乙已经对丙造成伤害导致死亡,所以对丙的死亡结果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这种说法能够成立,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以下哪种说法不能成立”,确定为其他逻辑。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根据学说①,甲乙由于目的不同,不成立共犯,但是甲乙的行为导致丙死亡,与丙的死亡之间都有因果关系,因此这种说法不能成立;

B项:根据学说②,乙的伤害故意被包含在杀人故意中,所以甲乙成立共犯,且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这种说法能够成立;

C项:无论根据学说①还是学说②,由于甲的目的是杀人,乙的目的是伤害,且丙由于受到伤害死亡,所以甲总是成立故意杀人罪,乙总是成立故意伤害罪,因此这种说法能够成立;

D项:无论根据学说①还是学说②,甲乙已经对丙造成伤害导致死亡,所以对丙的死亡结果都要承担刑事责任,因此这种说法能够成立。

因此,选择A选项。41.,

,(

),,(

),

A.,

B.,

C.,

D.,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数列,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

第二步,底数都是

,则所求项底数为

,指数数列是小数,且奇数项为正,偶数项为负,所求项都是奇数项,则所求项指数都是正数,在数值上,将小数点看作分隔符,分组看整数和小数数列。

整数部分:0,1,(2),3,(4),5,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小数部分:1,3,(5),7,(9),11,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则所求两项分别为

因此,选择D选项。42.下列有关生理常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慎扭伤关节,不应立即揉搓按摩

B.洪水来袭,如来不及逃生可往高出转移等待营救

C.火灾逃生时,应用湿毛巾或口罩蒙鼻,匍匐等待营救

D.电热毯折叠加热升温,便于热量保存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电热毯应严格禁止折叠使用,因为电热丝因折叠易断裂,可能造成火灾。使用电热毯的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电热毯是否有集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