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㈠答案详解版(3套)_第1页
2022年06月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㈠答案详解版(3套)_第2页
2022年06月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㈠答案详解版(3套)_第3页
2022年06月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㈠答案详解版(3套)_第4页
2022年06月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㈠答案详解版(3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6月四川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四川省医疗器械检测中心)招考聘用名师点拨卷答案详解版(3套)(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I卷一.全真模拟押题-综合考点(共150题)1.农村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

A.国家所有

B.农民集体所有

C.农民个人所有

D.乡镇政府所有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

根据《宪法》第十条第一、二款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故正确答案为B。2.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以下关于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河河套地区有时会发生凌汛

B.银川和济南都是其流经的省会城市

C.黄河主要支流包括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D.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和河南的交界处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地理知识。

第二步,A项:凌汛,俗称“冰排”。冰凌堵塞河道,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水面结冰的河道,上游河冰先融,下游河道尚未解冻,易出现“凌汛”。河套平原位于黄河上游,当上游开河融冰时,下游往往还处于封冻状态,上游大量的冰、水拥向下游,形成较大的冰凌洪峰,极易在弯曲、狭窄河段卡冰结坝,壅高水位,造成凌汛灾害。故黄河河套地区有时会发生凌汛现象。A项正确。

B项: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其中,黄河流经宁夏12个县市,分别为中卫市、中宁县、青铜峡市、吴忠市、灵武市、永宁县、省会银川市、贺兰县、平罗县、石嘴山市、陶乐县、惠农县。黄河经过山东省会济南,在河南兰考从山东省东明县入境,呈北偏东流向,经山东省菏泽、济宁、泰安、聊城、德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9市的25个县(市、区),在垦利县注入渤海。B项正确。

C项: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包括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C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选项。

D项:黄河壶口瀑布处于秦晋峡谷的南段,位于陕西和山西两省交界处。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境,河东与山西省吉县相连,是中国一处大型峡谷瀑布景观。D项排除。

3.2013年启动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不再保留的正部级机构是(

)。

A.交通部

B.农业部

C.水利部

D.铁道部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D项正确,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议案,铁道部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

故正确答案为D。4.(1)市场仓库起火

(2)房屋突发坍塌

(3)进入火场排除火患

(4)市民街头悼念

(5)消防战士被埋

A.1-2-5-3-4

B.1-3-5-2-4

C.1-3-2-5-4

D.3-1-4-2-5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事件顺序。

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消防战士救火”的过程。选项中首句为事件(1)或事件(3),只有先“市场仓库起火”,才能“进入火场排除火患”,因此事件(1)和事件(3)相邻,且事件(1)排在事件(3)前面,排除A、D项。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根据第一步得到的结果可以判断只有B项和C项符合,事件(2)和事件(5)的顺序不同。通过分析事件(2)和(5)得知,应先“房屋突发坍塌”,才会“消防战士被埋”,事件(2)应该排在事件(5)前面,从而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事件,可以提取出“仓库起火”“房屋坍塌”“进入火场”“悼念”“被埋”等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可以明显看出事件的发展顺序,因此考虑直接进行排序。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排序。题干描述的是仓库起火消防战士英勇牺牲的事件。因为(1)市场仓库起火,消防员(3)进入火场排除火患,在救火过程中(2)房屋突发坍塌,导致(5)消防战士被埋,事后(4)市民在街头悼念。故本题选C。5.法国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把很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的不远处,放了一些毛毛虫喜爱吃的菜叶,毛毛虫一个跟着一个沿着花盆边缘走,最终,精疲力竭死去,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种行为属于“毛毛虫效应”?

A.郑板桥能临摹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各种书体,最后吸取各家所长,融会贯通,终成一代书画大家

B.西施每次心痛就蹙眉捂胸,但人们又觉得她更美了,邻家丑女东施效仿之,人人却见而躲避

C.老张是卖米起家的,每次卖米之前都要捡干净米里的杂物,但此法很快就被竞争对手模仿了,导致老张生意受到严重影响

D.有位很聪明的创业者,总是想加新的功能,新的产品线,使产品推出迭代太慢,错失市场良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毛毛虫效应”,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盲目跟从导致失败结果。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吸取各家所长不属于“盲目跟从”,并且融会贯通,终成一代书画大家,是成功的表现,不属于“导致失败结果”,不符合定义;

B项:东施效仿西施的动作属于“盲目跟从”,人人却见而躲避,说明效仿使她变得很丑陋,属于“导致失败的结果”,符合定义;

C项:老张生意受到严重影响是因为竞争对手的模仿,这属于对老张的“盲目跟从”,对于其他商家来说,虽然跟从了老张的做法,但是抢占了老张的生意,并未“导致失败的结果”,不符合定义;

D项:错失市场良机是因为总想创新使得迭代太慢,不属于“盲目跟从”,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6.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不存在黑白运算规律。再观察圆圈数量得知,第一组黑圆圈数量分别是4、3、2个,第一组白圆圈数量分别是3、2、1个,但第二组图形第二幅图并不适用,但把第一组图的黑白圆圈相加得出数量分别是7、5、3个呈等差数列,观察第二组图形发现黑白圆圈相加得出数量分别是6、4、“?”,因此推测“?”处应为2个圆圈,只有B项符合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B。7.在超市里有四个存物柜,打开柜子后发现,第一个柜子里写着:“所有的柜子里都装着购物袋”;第二个柜子里写着:“本柜子中有购物礼品”;第三个柜子里写着:“本柜子里没有食品”;第四个柜子里写着:“有些柜子里没有购物袋”。

如果只有一个柜子里的描述是真实的,以下肯定为真的是:

A.所有的柜子里都有购物袋

B.所有的柜子里都没有购物袋

C.所有的柜子里都没有购物礼品

D.第三个柜子里有食品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分析可知第一个柜子和第四个柜子的描述矛盾,必有一真一假。已知只有一个柜子里的描述是真实的,则第二个柜子和第三个柜子的描述均为假,由第三个柜子的描述为假可知第三个柜子里有食品,即D项为真。故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突破口。

突破口为第一个柜子和第四个柜子是矛盾关系,两个断定必有一真一假。

第二步:分析其他选项。

题干说只有一个柜子的描述为真,那么第二个柜子和第三个柜子的描述必定均为假,即第二个柜子里没有购物礼品,第三个柜子里有食品。

故正确答案为D。8.甲企业向超市订购80件商品,每件定价100元,企业采购员向超市经理提出:“如果超市肯降价,那么每降价1元,企业多订购4件”。超市经理算了一下,若降价5%,由于采购员多订货,获得的利润反而比原来多100元,则该商品每件成本为(

)元。

A.71

B.70

C.68

D.67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利润率折扣类。

第二步,降价5%后,售价变为100×(1-5%)=95(元),共订货80+5×4=100(件)。

第三步,设该商品每件成本是x元,根据题意可列方程(95-x)×100-(100-x)×80=100,解得x=70。

因此,选择B选项。

9.研究者招募了一批学生并分成三组,要求每人完成智力测试,但在测试前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这期间,第一组听了莫扎特的乐曲,第二组听了普通流行音乐,第三组没有听任何音乐。之后让受试者答题,结果显示:第一组受试者得分明显比后两组要高。因此,研究者认为: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在智力测试中的得分。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结论?

A.第一组受试者都很喜欢莫扎特的音乐

B.第一组受试者在尖子班中选取,后两组在普通班中选取

C.后两组受试者在进行智力测试时较为紧张、焦虑

D.智力测试的题目只有图形推理题,不能全面反映受试者的智力情况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反驳”,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听莫扎特的音乐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在智力测试中的得分。

论据:研究者招募了一批学生并分成三组,要求每人完成智力测试,但在测试前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这期间,第一组听了莫扎特的乐曲,第二组听了普通流行音乐,第三组没有听任何音乐。之后让受试者答题,结果显示:第一组受试者得分明显比后两组要高。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此选项说第一组被试者原本就喜欢莫扎特音乐,但不能证明喜欢莫扎特的音乐与提高在智力测试中的得分有关系,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增加反向论据。加入此选项,证明第一组被试者平均分明显高于后两组可能并非因为他们聆听了莫扎特的音乐,而是因为他们本身智商高,具有削弱作用。

C项:不明确项。紧张不一定影响答题得分,不具有削弱作用。

D项:不明确项。强调的是能不能反映受试者的智力情况,而我们的实验结果是提高答题得分,即使题目不能全面反映受试者的智力情况,但是只要能提高得分也能说明情况,故不明确,不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10.(

之于

重起炉灶

相当于

萎靡不振

之于

A.突飞猛进;漏洞百出

B.按部就班;废寝忘食

C.改弦更张;无精打采

D.一败涂地;养精蓄锐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分别将选项代入题干,确定逻辑关系。

A项:“突飞猛进”形容进步与发展特别迅速,“重起炉灶”指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萎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漏洞百出”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二者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与“重起炉灶”无明显逻辑关系;“废寝忘食”指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与“萎靡不振”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改弦更张”指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与“重起炉灶”无明显逻辑关系;“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与“萎靡不振”属于近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先“一败涂地”,后“重起炉灶”,二者属于时间顺承的对应关系;“养精蓄锐”指保养精神,蓄集力量,先“萎靡不振”,后“养精蓄锐”,二者属于时间顺承的对应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11.有人发现了外星人造访地球。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外星人根本不存在

B.外星人只要造访地球就会留下痕迹

C.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不适应外星人生存

D.外星人有星际旅行探索习惯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题干主要说的是有人发现了外星人造访地球。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发现外星人则外星人一定存在,A项错误;

题干没有提到有没有痕迹,B项错误;

题干并没有提到地球是否适应外星人生存,C项错误;

有人发现了外星人造访地球则外星人一定要进入宇宙空间,并向外探索,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抓住题干有人发现外星人造访地球这一主要信息,结合选项,选择为真的一项。题干关键信息:有人发现了外星人造访地球。

A项,外星人不存在与题干论述相悖,错误。

B项,外星人每次造访都留下痕迹,题干未提及,错误。

C项,地球不适合外星人生存与题干表述无关,属于无关项。

D项,有人发现外星人造访地球说明外星人一定要进入宇宙空间,并向外探索,所以可得外星人有星际旅行探索习惯,可以推出。

故本题选D。12.假定一对刚出生的小兔一个月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并且此后每个月都生一对小兔。如果一切正常没有死亡,公母兔也比例适调,那么一对刚出生的兔子,一年可以繁殖成多少对兔子:

A.144

B.233

C.288

D.466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先列举出经过一到六个月兔子的对数分别是1、1、2、3、5、8。很容易发现这个数列的特点:即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按这个规律写下去,便可得出一年内兔子繁殖的对数:1、1、2、3、5、8、13、21、34、55、89、144。可见一年内兔子共有144对。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列问题,枚举找规律。

第二步,根据小兔一个月长成大兔,过一个月生下1对小兔,可得:

1月,1对小兔,共1对,

2月,1对大兔,共1对,

3月,1对大兔1对小兔,共2对,

4月,有2对大兔1对小兔,共3对,

5月,有3对大兔2对小兔,共5对,

……

第三步,归纳发现:从3月开始,每月的兔子数均为前两个月兔子数之和(斐波那契数列)。故各月兔子数依次为1、1、2、3、5、8、13、21、34、55、89、144。故一年后为144对兔子。

因此,选择A选项。13.数列:(3,4),(6,8),(13,15),(27,29),

A.(53,55)

B.(54,55)

C.(55,57)

D.(56,58)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观察数列特征,数列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交叉后无规律,考虑两两分组。括号中两项数字加和,得到7,14,28,56,(

),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则所求项中两项之和,只有C项满足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C。14.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纬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条件较适宜于人类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人类活动已经从内陆转向沿海,出现了现代沿海向内陆的经济梯度。对比古文明与现代沿海文明的环境差异,其中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

根据文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

B.环境要素是某一时期文明形成至关重要的要素

C.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改变某一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

D.交通能够在不同时期给某一区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分总结构,具体论证—得出结论—补充论述。文段首先指出古文明受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影响。接着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由内陆转向沿海。然后通过对比古今文明的环境差异,得出结论: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最后补充说明,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促进了内陆的发展。故文段强调的是交通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只有D项提到了这一关键词,当选。

A项,“要求不同”说法有误。B项,“至关重要的因素”表述过于绝对。C项,由“科技发展”不是文段论述重点。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论述了古文明的形成过程中自然环境因素的重要性,第二句通过“而”说明了科技发展削弱了自然环境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三句进一步论述前一句的内容,指出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尾句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具体说明了“交通”带来的积极作用。文段重点在于“而”后面的内容,强调了科技发展弱化了文明对要素的要求。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要内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第一句话讲述古文明形成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接下来阐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且人类活动转向了沿海,形成这种差异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是交通。尾句通过转折词“但”引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由沿海和内陆这两个部分的对比可以看出,曾经交通这一因素让内陆的发展渐渐落后于沿海地区,而当今内陆交通的发展又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故文段意在强调交通十分重要,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D项表述与原文相符,当选。

A、B两项:“环境要素”对应“但”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对应文段第二句话,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环境要素”,非重点,文段重在强调“交通”这一要素,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15.某公司安排实习生小王、小李、小张、小赵和小钱五人去甲、乙、丙、丁、戊5个部门担任不同的职位。

小王说:小李去了甲部门,我去了丙部门。

小李说:小张去了甲部门,小赵去了丁部门。

小张说:小王去了乙部门,小钱去了戊部门。

小赵说:小张去了丙部门,小李去了丁部门。

小钱说:小赵去了乙部门,我去了丙部门。

若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则可以推出(

)。

A.小张去了甲部门

B.小钱去了丙部门

C.小赵没有去乙部门

D.小李没有去丁部门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题干信息不确定,优先考虑代入法。

代入A项:可得小张去了甲部门、小赵去了乙部门、小王去了丙部门、小李去了丁部门、小钱去了戊部门,且满足题干每人只说对一半的要求,当选;

代入B项:小钱去丙部门,则小李去了甲部门;小李去了甲部门,则小赵去了丁部门;小赵去了丁部门,为满足每人只说对了一半,则从小赵说的话可知,小张去了丙部门,而小钱也去了丙部门,与题干要求冲突,排除;

代入C项:小赵没有去乙部门,则小钱去了丙部门;小钱去了丙部门,为满足每人只说对了一半,从小王的话可知:小李去了甲部门;从小赵的话可知:小李去了丁部门,与题干要求冲突,排除;

代入D项:小李没有去丁部门,则小张去了丙部门;小张去了丙部门,为满足每人只说对了一半,则从小李的话可知:小赵去了丁部门;从小钱的话可知:小赵去了乙部门,与题干要求冲突,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16.右边四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左边的四个图形拼合而成的,请把它找出来。

A.A

B.B

C.C

D.D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平面图形的拼合,可以通过某些特征快速选定答案。常规解答思路则是将题干图形相同方向以及相同长度的线条重合在一起,观察是否有选项符合。

题干四个图形中都含有一条长度相等的水平或竖直线,由此可确定C项正确,如图所示:

故本题选C。17.下列关于战争题材的诗文与战役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长平之战

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垓下之战

C.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平型关战役

D.昆阳之战,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昆阳之战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出自戴复古的《满江红·赤壁怀古》,对应的战役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B项正确,“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出自项羽的《垓下歌》,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进行必死战斗的前夕所作的绝命词。

C项正确,“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流”出自聂荣臻元帅的《忆平型关大捷》,是其忆平型关大捷所作。

D项正确,“昆阳之战,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出自苏轼的《昆阳城赋》,主要记述汉光武帝刘秀在昆阳破王莽百万大军的事迹。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诗句与战役的对应。考生在备考时,应注意学习古代著名的诗词歌赋,并对其中的典故有所了解。同时,考生可对历史上的著名战役通过列表进行比较,运用比较法对古今中外的著名战役进行对比记忆,或通过观看战役纪录片等方式,加深对历史上著名战役的了解。

A项对应错误。“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出自戴复古的《满江红·赤壁怀古》,反映的是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而非长平之战。

B项对应正确。“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出自项羽的《垓下歌》,反映的是秦末汉初的垓下之战。

C项对应正确。“东渡黄河第一战,威扫敌倭青史留”出自聂荣臻的《忆平型关大捷》,反映的是平型关战役。

D项对应正确。“昆战之战,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出自苏轼的《昆阳城赋》,反映的是新朝末年的昆阳之战。这场战役中,刘秀率领的起义军歼灭了王莽主力。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出自宋代戴复古的《满江红·赤壁怀古》,写这首诗的时候,作者这时正在鄂州、黄州一带漫游。黄州城外有赤壁矾(又名赤鼻矾),传说是三国战场,词人过此,也难免不发思古之念,故写了这篇赤壁怀古。故该诗写的是赤壁之战,而不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A项对应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18.明确工作绩效差距可采取:

A.横向比较法

B.水平比较法

C.交叉比较法

D.目标比较法

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

第二步,明确工作绩效差距可以通过三种方法:①目标比较法,即将考评期内员工的实际工作表现与绩效计划的目标进行对比,寻求工作绩效的差距和不足的方法。②水平比较法,将考评期内员工的实际业绩与上一期的工作业绩进行比较,衡量和比较其进步或差距的方法。③横向比较法,在各部门或单位间,各员工间进行横向比较。由此可知,A、B、D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BD选项。

C项:“交叉比较法”不存在。但存在“交叉分析法”,但与题干也没有任何联系。C项错误,不当选。

交叉分析法又称立体分析法,是在纵向分析法和横向分析法的基础上,从交叉、立体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复杂,但它弥补了“各自为政”分析方法所带来的偏差。通常用于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各个报纸阅读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实际使用中我们通常把这个概念推广到行变量和列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样行变量可能有多个变量组成,列变量也可能有多个变量,甚至可以只有行变量没有列变量,或者只有列变量没有行变量。

19.《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每年的(

)为市民长跑日。

A.5月1日

B.6月1日

C.9月1日

D.11月1日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常识判断中法律常识,主要考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的有关知识点。《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十条规定:“每年11月1日为市民长跑日。在市民长跑日,市、区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长跑活动,鼓励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团体组织开展长跑活动,鼓励市民参加长跑活动。”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要熟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的有关知识点,很难运用解题技巧解答,需要考生准确记忆该时政知识点。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信号:时政内容除考查国家的重要文件及大政方针外,本市的时政热点也是考查的重点,考生在复习时政时要有所针对。2014年8月28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第十条规定,每年11月1日为市民长跑日。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经2014年8月28日深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通过,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根据《条例》第10条规定,每年的11月1日为市民长跑日。在市民长跑日,市、区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长跑活动,鼓励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团体组织开展长跑活动,鼓励市民参加长跑活动。

因此,选择D选项。20.有的摄影者对“后期”的重视几乎超过前期拍摄,作品全都美得不行。当“美”________的时候,应该是有问题了。就像舞台上极为相似的明星一样,迷信“后期”只会消除自我。这样的作品创作,只是数量的________而已,创作者的个性被模糊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篇一律叠加

B.俯仰可拾堆砌

C.不胜枚举积累

D.一成不变提升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从第二步分析选项,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选择与语境最契合的一项。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由“创作者的个性被模糊了”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含贬义,表达只是单纯数量增多。首先排除含褒义的“积累”“提升”,即C、D。“叠加”“堆砌”都含有堆叠的意思,“叠加”为中性词,“堆砌”为贬义词,且“堆砌”含有的大量使用华丽而无用元素的意思与“作品全都美得不行,却个性模糊”的语境也更契合,排除A。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形容“美”,根据“作品全都美得不行”以及“就像舞台上极为相似的明星一样”可知,此处指的是“美”很易得且相似。C项“不胜枚举”意思是无法一一全举出来,形容为数极多,置于此处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D项“一成不变”指一经形成,不再改变,侧重于不变化,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形容“数量”。A项“叠加”指的是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形容“数量”不恰当,排除A项。B项“堆砌”比喻写文章时使用大量华丽而无用的词语,置于此处指的是单纯增加数量,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美”,并且根据文段当中“作品全都美得不行”、“就像相似的明星”可知,现在作品比较相似,美的作品比较多,A项“千篇一律”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这个词语体现出相似的含义,B项“俯仰可拾”含义为低头就能拣到,形容数量多,到处都是,极易得到,C项“不胜枚举”表明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均表达数量多的含义,均可,保留。D项“一成不变”强调一经形成,不再改变,文段当中未提及“美”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发生改变,排除。

第二空搭配“数量”,文段中表示的含义为创作者个性被模糊了之后,作品创作只是数量上的增多而已,故第二空所填词语要能够体现出来数量“多”的含义,且感情色彩偏消极,B项“堆砌”含义为堆积,符合文意,当选。A项“叠加”强调使一物与另一物占有相同位置并与之共存,意思上可以,但是在感情色彩上堆砌更加合适,排除;C项“积累”,积累侧重于时间上的逐渐累积,文段不强调时间上的累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喜欢那点粗粝》21.在德国,房地产开发商建高楼会引起民众的抗议,建设高楼的提案往往被民众否决。很多民众认为上了年岁的老房子住起来“够了”,不需要建高楼。这些高楼不仅会毁坏城市的历史景观,住起来也不习惯。所以,若有人几十年后故地重游,漫步于德国街头,一定会唏嘘感叹德国的“不变”。德国的步伐怎么如此缓慢?民风如此。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严谨的德国人

B.有节制的理性

C.德国房地产业现状

D.满足的德国人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在德国,建设高楼的提案往往会被民众否决,然后阐述了其原因,即“认为上了年岁的老房子住起来‘够了’,不需要建高楼”表明高楼不仅会毁坏城市的历史景观,住起来也不习惯,接着通过“所以”指出德国的“不变”,最后一句告诉我们德国的步伐缓慢的原因是民风如此。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最后两句,重在说明德国“不变”和“步伐缓慢”的原因在于民风如此,而民风体现在人们的理智上。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适合作为文段的标题。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严谨”与文意不符。C项:话题引入的部分,非重点。D项:字面表述,且不具形式美。

22.2018年9月25日,国际足联年度颁奖典礼举行,克罗地亚球员(

)力压C罗和萨拉赫,当选2018年度世界足球先生,打破过去10年这一奖项由梅西和C罗二人垄断的局面。

A.莫德里奇

B.内马尔

C.保罗波格

D.伊斯科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北京时间25日凌晨,2018年国际足联年度颁奖典礼在伦敦举行。皇马队员、克罗地亚国家队队长莫德里奇获得本年度世界足球先生。

故正确答案为A。23.绿色公关是指企业以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公关,选择具有“绿色”特征的媒体开展传播活动,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和竞争优势的一系列公关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绿色公关的是:

A.某快餐企业推出了“种植一棵树”的宣传活动,并倡导减少包装以节约资源,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社会氛围

B.某软件公司推出一款绿色软件,无需安装即可使用,移除后也不会有任何残留记录留在电脑里,受到了很多用户的欢迎

C.某小区居委会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在小区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现场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供居民使用,受到大家的欢迎

D.人民网举办了以“发展低碳经济引领绿色潮流”为主题的“2010首届低碳中国年度创新论坛”,揭晓了2010年低碳中国领军人物、领军品牌、十大创新技术产品等十多个奖项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企业;

②以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公关;

③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

④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和竞争优势。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快餐企业推出“种植一棵树”的活动,倡导减少包装以节约资源,具有“绿色”特征,属于“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社会氛围,体现了“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竞争优势”,符合定义;

B项:绿色软件是电脑软件,未体现“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不涉及“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不符合定义;

C项:居委会不是“企业”,不符合定义;

D项:人民网举办的论坛是公益活动,目的不是“给企业带来便利和竞争优势”,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24.按照规律办事,说明了规律的本质是(

)。

A.主观的

B.客观的

C.可知的

D.必然性的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规律的特性。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项,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它,也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它都客观地存在着并发生作用。所以,规律的本质不是主观的。该项错误,应排除。

B项,规律的本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客观存在着并发生作用,所以我们才能按照规律办事。该项正确,应选。

C项,对规律的发现和总结说明规律是可知的,但“按照规律办事”无法体现规律的可知性。该项错误,应排除。

D项,必然性是指规律的存在、作用及规律作用的后果的不可避免性。按照规律办事,只是说明规律客观存在且发生作用,不能体现出规律的必然性。该项错误,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5.企业家舆论形象会对所代表的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在企业舆情事件中,企业家的言论与举措会受到媒体和网民最为集中的关注。企业舆情应对中,积极的态度是缓解负面舆论的最大助力。企业家在舆情应对上总体表现良好,但是也有企业家应对不当,导致负面舆情扩大,有损个人和企业声誉。

这段话的重点阐述对象是:

A.企业家舆论形象

B.企业舆情事件

C.企业舆情应对

D.企业家舆情应对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企业家舆论形象与企业关系密切。然后通过转折词“而”引出文段的论述主体“企业家的言论与举措”。接着说明企业舆情应对应采取何种态度,最后论述了不同企业家在舆情应对上的不同表现。文段重点在“而”之后,主要讲的是企业家的言论与举措在舆情应对中的作用,文段论述的主体是“企业家舆情应对”。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与文段主体一致。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是考查考生对论述对象的归纳,解题关键在于理清文段行文思路,抓住论述重点。本文一共三句话,三句话的论述对象都是“企业家”,行文思路为强调重要性—给出方法—描述现状,全面概括三句话的内容。文段共三句话,首句指出在企业舆情事件中,企业家的行为备受舆论关注。次句说明企业舆情应对中,采取什么态度比较好。尾句说明企业家在舆情应对中的表现情况。故整段文字重点阐述的对象是企业家舆情应对,D项概括恰当。

文段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家,B、C两项都说的是企业,不符合,排除。A项迷惑性比较大,但“企业家舆论形象”范围太大,而文段主要针对的是在企业舆情事件中,企业家的应对问题。故A项不如D项准确。

故本题选D。26.年满18岁的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李某已经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一定是满18周岁了。下列选项中,与上述推理在形式上相同的是(

)。

A.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小张是公民,他一定有劳动的权利。

B.物体间发生摩擦会产生热。物体间已经发生了摩擦,所以物体必然要生热。

C.学生要好好学习。小明好好学习了,他一定是学生。

D.只有温度适当,鸡蛋才会孵出小鸡。现在,鸡蛋已经孵出小鸡,因此温度是适当。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逻辑

题干的意思是“如果公民年满18岁,那么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翻译为:年满18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李某已经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说明李某符合翻译的后半部分,于是得出结论“他一定是满18周岁了”,这是说李某符合翻译的前半部分。这是一种由肯定翻译后半部分得出肯定翻译前半部分的逻辑。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逻辑

A项,公式为“公民→劳动的权利”,“小张是公民,他一定有劳动的权利”,是由翻译的前半部分得出公式后半部分,不符合题意。

B项,公式为“物体间发生摩擦→产生热”,“物体间已经发生了摩擦,所以物体必然要生热”,是由翻译的前半部分得出公式后半部分,不符合题意。

C项,公式为“学生→要好好学习”,“小明好好学习了,他一定是学生”,是由肯定翻译的后半部分得出肯定公式前半部分的逻辑,符合题意。

D项,公式为“孵出小鸡→温度适当”,“鸡蛋已经孵出小鸡,因此温度是适当”,是由翻译的前半部分得出公式后半部分,不符合题意。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C。27.高新技术实际指的是当代新兴学科与高技技术水平,特别是尖瑞技术和先导技术,它反映了科学向技术的迅速转化以及科学与技术的高度融合,是生产力发挥巨大作用的重要因素。高新技术本身有一些有别于一般技术的独特内容,其主要特征是:

A.高智力、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渗透、高竞争

B.高智力、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支出、高竞争

C.高智力、高投入、高成本、高效益、高渗透、高竞争

D.高智力、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高渗透、高收入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前沿科技知识。

第二步,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各方面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先进技术群。其主要特征为:高智力、高效益、高战略、高群落、高渗透、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

因此,选择A选项。28.某学校在400米跑道上举行万米长跑活动,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制定了积分规则:每跑满半圈积1分,此外,跑满1圈加1分,跑满2圈加2分,跑满3圈加3分······以此类推。那么坚持跑满一万米的同学一共可以得到的积分是多少分:

A.325

B.349

C.350

D.375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跑完一万米共计圈,因此跑满半圈的累积积分为分。跑满整圈的积分为分。合计375分。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列问题。

第二步,最后的总分=半圈的积分+整圈获得的加分,10000÷400=25(圈),25圈有50个半圈,可以积50分;25圈获得的加分分别为1、2、3、…、25,共可以获得(分)。

第三步,最后的总分为50+325=375(分)。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总分数=半圈积分+整圈积分,易得整圈积分为等差数列,先求得一万米需要跑的圈数,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求得整圈积分;注意题干条件为“每跑满半圈积1分”,故半圈积分=圈数×2×1。跑了一万米相当于跑了10000÷400=25圈,每0.5圈积1分,则25圈积50分;而每整数圈累加的分数恰好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因此所有整数圈累加分数为(1+25)×25÷2=325。因此一共积分50+325=375分。29.关系∶密切

A.压迫∶反抗

B.社会∶和谐

C.反感∶讨厌

D.冷酷∶热情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密切”的“关系”,二者属于偏正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受到“压迫”后可能会“反抗”,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B项:“和谐”的“社会”,二者属于偏正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反感”指厌恶、不满,“讨厌”指令人烦恼、惹人厌烦,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D项:“冷酷”指冷淡苛刻,残酷无情,毫无同情心,“热情”指人参与活动或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热烈,积极,主动,友好的情感或态度,二者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30.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

A.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B.索取或者接受被许可人的财物

C.谋取其他利益

D.要求被许可人报送有关材料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许可知识。

第二步,ABC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三条,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ABC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选项。

D项: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二条,行政机关可以对被许可人生产经营的产品依法进行抽样检查、检验、检测,对其生产经营场所依法进行实地检查。检查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查阅或者要求被许可人报送有关材料;被许可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可以看出,在检查时要求被许可人报送有关材料是合法的。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1.我国政府职能的主要实施手段是:

A.行政手段

B.依法行政

C.经济手段

D.其他手段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政府职能知识。

第二步,政府职能,也称行政职能。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治的本质表现。政府职能的特征包括:

(1)政府职能的实施是政府机构;

(2)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3)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4)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体系。

由此可见,根据政府职能特征第三项,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行政手段是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它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A项错误。

C项:经济手段是指政府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C项错误。

D项:其他手段为干扰项。D项错误。

32.成语“心知肚明”的发明人可能从未思考过它的生物学含义。在食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判断上,心知肚明是____的,当人吃了有害食物的时候,消化道微生物和肠道神经元会立即启动____机制而使人上吐下泻,尽快尽多地将有害物质排出。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适用免疫

B.准确保护

C.科学防御

D.普遍平衡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填入的词应该与“从未思考过它的生物学含义”这句话对应,“适用”“准确”“科学”均符合文意,“普遍”一词不准确,前后文都未提及心知肚明的普遍性,故排除D项。

第二空填入的词语应该与后文“尽快尽多地将有害物质排出”对应,故填入“保护”更加符合语境意思。A项“免疫”指人体对微生物或毒素有抵抗力,但并非强调将其排出。C项“防御”强调不允许毒素进入体内,则更谈不上排出。故“保护”一词用在此处最为准确。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中国社会科学在线》2012年8月《人体共生微生物关涉人类心理及身体健康》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备选词语差异较大,重点分析文意,排除错误选项。第三步,分析文意并辨析词语的差别,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一空,由“成语‘心知肚明’的发明人可能从未思考过它的生物学含义”“当人吃了有害食物的时候……”可知,“心知肚明”是有生物学意义的,所以它的形容是“准确”或“科学”的,排除A、D。

第二空,“保护”和“防御”词义相近,都有保全、使不受伤害的意思,但“保护”范围较大,“防御”侧重不让进入的防守方式,范围较小。由“尽快尽多地将有害物质排出”可知,这里说的是已经进入,故用“保护”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发明人可能从未思考过它的生物学含义”以及“肠道微生物……将有害物质排出”可知,“心知肚明”能够体现生物学含义,A项“适用”,B项“准确”和C项“科学”三个词语适用,D项“普遍”形容存在面很广,文中没有谈及“心知肚明存在面广”,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尽快地将有害物质排出”可知,启动机制让身体尽可能不受有害食物的损害。A项“免疫”指由于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种传染病,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符合文意。C项“防御”多指被动型或做好准备的防守,文段并没有体现“身体对有害食物入侵做了事先防备”的意思,排除C项。

因此,选择B选项。33.下列东北方言对应的意思,正确的是:

①“嘎哈”——干什么”

②“砢碜”——难看

③“唠嗑”——聊天

④“掰扯”——打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省情。

第二步,①项:“嘎哈”,东北方言,意思就是“干啥呢?”,常用来询问对方在做什么,①项正确。

②项:“砢碜”,亦作“磕碜”、“碦碜”,东北方言中意思是丢人、没有面子,还可以形容长得难看。用作动词时意为羞辱、侮辱。②项正确。

③项:“唠嗑”,东北方言,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聚在一起,就某些问题或事情进行闲谈、聊天。特别指在非正式场合的非重要事情的闲谈。③项正确。

④项:“掰扯”,东北方言,是“说话、争辩、讲道理”的意思,并没有打架的含义,所以④项错误,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东北方言常见词语:扒拉——拨弄,扒瞎——说谎,刺挠——痒,疙瘩——地方,埋汰——脏,稀罕——喜欢。

34.发生农村土地经营纠纷时,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解决(

)。

A.当事人自行和解

B.村委会进行调解

C.请乡政府进行调解

D.请农村承包仲裁委员会调解

E.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参考答案:ABCE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其他。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第三条规定:“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

第四条规定:“当事人和解、调解不成或者不愿和解、调解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发生纠纷时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而不是调解。

故正确答案为ABCE。35.抵押对于(

)相当于(

)对于处罚

A.银行监狱

B.担保罚款

C.房屋立法

D.债务刑罚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需要结合代入排除法进行解题,将选项中的词项依次代入题干括号中,构成两组词项,并分析这两组词项的关系,前后关系一致的即为正确答案。代入A项,在银行可以进行抵押,在监狱接受处罚。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抵押是担保的一种形式,罚款是处罚的一种形式。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抵押房屋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立法可以达到处罚的目的。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抵押就会出现债务,刑罚是处罚的一种。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3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唐朝李商隐的无题诗。(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诗中写到“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故表述正确。37.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过程,没有氧气参与的呼吸称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缺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尚未彻底氧化的产物。下列现象与无氧呼吸有关的是:

A.人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

B.用糯米和酒曲酿制米酒

C.农作物受涝时短时间内不会死亡

D.把生水果和熟苹果放在密闭的缸里催熟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无氧呼吸。

第二步,A选项中,人体在剧烈运动时,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肌肉处于暂时缺氧状态,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只能依靠酶的催化分解,从而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所以,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与无氧呼吸有关。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熟悉相关生物学概念。本题为生活经验与科学原理结合考查的题目,在生物学原理方面,光合作用(与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呼吸作用(有氧与无氧)、发酵原理等都是常考内容。A项正确。人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是因为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

B项错误。酿制米酒利用的是酵母菌的繁殖,并非细胞的呼吸作用。

C项错误。农作物受涝时短时间不会死亡,因为根里有少量空气,如果长期受涝,会发生无氧呼吸而死亡,与无氧呼吸无关。

D项错误。水果催熟是熟苹果表皮逸散分泌出一种叫作“乙烯”的气体,这种气体具有加速水果成熟的作用。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呼吸作用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生成ATP的过程。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无氧呼吸是指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

A项正确,人在剧烈运动时,氧气供应不足,导致一部分葡萄糖进行无氧分解,产生乳酸,乳酸是酸性的,会对肌肉产生刺激,造成肌肉酸痛。该过程与无氧呼吸有关。

B项错误,用糯米和酒曲(含酵母菌)酿造米酒属于发酵过程。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的过程叫发酵。酒曲酿酒的过程首先需要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之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这一过程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相对而言,A项更符合题意。

C项错误,农作物受涝之所以会死亡,是因为洪涝使土壤中溶解氧浓度降低,植物根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对根细胞会产生毒害作用,导致农作物根系受损甚至坏死。短时间内未死亡,是因为农作物利用残存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不涉及无氧呼吸。

D项错误,生水果被熟苹果催熟,是因为熟苹果会释放出一种叫做“乙烯”的气体,这种气体会加快果实的成熟,与无氧呼吸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A。38.2009年10月16日是第29个世界粮食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该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定为(

)。

A.保障食物权

B.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

C.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

D.保障粮食安全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历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

A项,保障食物权是2007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强调保障每个人获取食物的权利。该项应排除。

B项,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是200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强调全球变暖和生物燃料的迅猛发展现已构成新的挑战,可能在今后几十年中使饥饿人口数量增加。该项应排除。

C项,“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是在粮价上涨和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确定的第29个世界粮食日主题,强调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必要性。该项应选。

D项,保证粮食安全这一主题是1983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强调农业、农村的发展。该项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39.《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物质奖励为主的原则。(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事业单位相关制度。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故表述错误。40.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下列关于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B.C919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战斗机

C.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英文代号为CRH

D.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台湾的超大型跨海通道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

第二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2016年9月在贵州落成。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C919大型客机,全称COMAC

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于2008年开始研制,并非战斗机。B项错误,因此不当选。

C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英文代号为CR,列车水平高于CRH系列。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C项错误,因此不当选。

D项: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该桥体并未连接台湾地区。D项错误,因此不当选。

41.(

)是核能目前最重要的核燃料。

A.镭

B.氢

C.氦

D.铀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A项错误,镭,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放射性的元素,当镭衰变时,会产生电离辐射,使得荧光物质发光,发现人是居里夫人。

B项错误,氢是一种化学元素,通常的单质形态是氢气,无色无味无臭,是一种极易燃烧的由双原子分子组成的气体,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医学上用氢气来治疗疾病。

C项错误,氦,最不活泼的元素,为稀有气体的一种,氦在通常情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唯一不能在标准大气压下固化的物质。

D项正确,铀是自然界中能够找到的最重元素,铀化合物早期用于瓷器的着色,在核裂变现象被发现后用作为核燃料。核电站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铀核燃料,铀有三种同位素,即铀-234、铀-235和铀-238。

故正确答案为D。42.作者认为影响载人空间站发射和运行安全的最大因素在于:

A.太阳质子引发高能辐射环境变化

B.空间环境高层大气密度迅速上升

C.太阳活动周循环进入新上升阶段

D.太阳的强爆发活动及地磁暴活动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影响载人空间站发射和运行安全的因素”出现在文章第三段,根据“影响载人空间站发射和运行安全的轨道空间环境主要是大气环境、高能辐射环境和流星体环境等。这些环境的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的制约”以及“大的太阳爆发活动直接影响近地空间环境”“地磁暴期间,高层大气密度会迅速上升,导致低轨道上航天器的阻力增加,从而改变航天器的正常运行轨道,增大航天器定轨和轨道预测的误差”可知,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太阳爆发活动”和“地磁暴活动”,对应D项。

A项,根据“太阳活动是近地空间环境的扰动源,大的太阳爆发活动直接影响近地空间环境,如产生太阳质子事件引起高能辐射环境的变化”可知,“太阳质子”仅对应“太阳爆发活动”,表述片面,排除;

B项,根据文段“地磁暴期间,高层大气密度会迅速上升”可知,“高层大气密度迅速上升”仅对应“地磁暴活动”,表述片面,排除;

C项,“太阳活动周循环进入新上升阶段”文章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空间环境预报:太空“晴雨”早知道》43.根据文意,文中4个划线部分使用不恰当的是:

A.领导班子

B.市政府各部门

C.承办责任人

D.承办单位主管领导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D项“市政府各部门”与分句上下文主体矛盾,上文主体为“承办单位”,下文主体为“本单位”,但其内容还是在围绕“承办单位”在论述,因此,“市政府各部门”使用不当。应将“市政府各部门”改为“各承办单位”。

因此,选择B选项。

44.下列选项中,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人生是不完美和有待修正的,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B.人生不必追求完美,正视现实最重要

C.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是最不幸福的人

D.人要学会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进行比较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此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文章最后一段可知,A项正确。

由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可知B、C项错误;D项不是作者的本意。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首段提出问题,即人生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然后以残疾私营企业主、罗斯福、丘吉尔为例进行具体阐释说明“即使不完美也不能放弃努力,努力会弥补自己的不完美,收获成功”,接着给出作者观点“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第四段分析人们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原因。接着以席勒的童话为喻,强调“不完美”也有美丽的风景,最后给出面对不完美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即“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即便有缺憾,人生照样精彩”。文章结构为“总—分—总”,第三段和第七段均给出了文章的观点,即强调必须学会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要真诚面对人生的缺憾。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陷,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对应文中的“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

因此,选择A选项。45.领导目标是领导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构成领导效能的核心内容。(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知识。

第二步,领导目标是领导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是整个领导活动都必须集中指向的未来愿景,是构成领导效能的核心内容。领导效能不仅反映在个人所主持、负责的部门工作和单项领域之中,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全局工作和整体贡献上,即整个组织的总体目标上。领导者的时间效能、用人效能、决策办事效能,最终都将体现为对组织的整体贡献效能。整个组织的总体目标实现程度如何,是衡量领导效能高低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

因此,本题正确。

46.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________。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________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必然性乐观

B.规律性简单

C.突发性粗略

D.周期性保守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似乎具有”提示第一空词语是对前文的总结,分析前文文意,选择合适的词语。第三步,辨析第二空备选词语的差异,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一空,“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中的“每”在此表示同一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出现,由此可知,只能选“规律性”或“周期性”,排除A、C。

第二空,与“简单”相比,“保守”侧重于指一种底线或最低的限度,与后面的“至少”对应更恰当。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有规律”可知,文中要表达的意思生物大灭绝似乎具有“规律性”。A项“必然性”指一定会发生的,C项“突发性”指突然发生。二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和C项。B项“规律性”形容有规律,D项“周期性”指事情的发生有一定的循环规律,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的“至少”可知,该空表述的是最小的限度,B项“简单”指草率,不细致,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D项“保守”的估计指留有充分余地的一种估算,与“至少”对应,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搭配。

第一空,材料中说生物的灭绝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并且发生过二十几次。所以可以看出生物的灭绝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必然性”指事物发展、变化中的不可避免和一定不移的趋势,“突发性”是说突然发生,都不符合语境,所以应在B、D中寻找答案。

第二空,根据语境,“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中的“至少”,是“保守”的估计,而不是“简单”的估计。

所以应选D不选B。

故正确答案为D。47.下列药物不适用于清热利咽的是:

A.胖大海

B.板蓝根

C.片仔癀

D.珍珠粉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清热利咽的药物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珍珠粉外用常用来养颜美容,可以去黑头、控油、美白;珍珠粉内服可以安神定惊,明目消翳(yì),解毒生肌,润肤祛斑,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赤翳障,疮疡不敛,皮肤色斑等。珍珠粉无清热利咽的功效。

因此,选择D选项。48.配套效应,指拥有某件物品后,为了追求完美效果而不断配置其他相应物品。

下列不属于配套效应的是:

A.邻居送给小李一只宠物狗,半月后,小李家阳台上狗笼子、狗饭碗、狗澡盆、狗毛衣等一应俱全,几乎变成了宠物用品展示中心

B.小孙穿着朋友赠送的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在书房走动,总觉得身边的一切都不协调,他很快换掉了书房中的地毯、桌椅、书柜

C.张女士在商场亲子装专柜为儿子买了一件T恤,儿子和丈夫都非常满意,于是又返回商场为丈夫和自己各买了一件

D.赵总在古玩店淘到一件康熙宫廷玉器,特意为它配置了一个红木底座,还请诗友为它专门写了一首咏玉诗,放在大厅最醒目的地方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关键词:目的为“追求完美效果”,方式为“拥有某件物品后不断配置其他相应物品”。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小李家买的狗笼子、狗饭碗等是发生在小李拥有一只宠物狗后,体现了“拥有某件物品后不断配置其他相应物品”,这些物品是为了追求与宠物狗配套的“完美效果”,符合定义,排除;

B项:小孙换掉地毯等物品是为了和质地精良的睡袍配套,体现了“拥有某件物品后不断配置其他相应物品”,为的是“追求完美的效果”,符合定义,排除;

C项:张女士前后购买的是T恤,并没有配置其他物品,不符合定义,当选;

D项:赵总为玉器配置了红木底座,请他人为玉器写诗等行为体现了“拥有某件物品后不断配置其他相应物品”,也是为了“追求完美效果”,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拥有某件物品后;

②不断配置其他相应物品。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邻居送给小王的宠物狗属于“拥有某件物品后”,小李家阳台上关于狗的用品一应俱全,属于“不断配置其他相应物品”,符合定义;

B项:小孙穿质地精良的睡袍属于“拥有某件物品后”,换掉地毯、桌椅、书柜,属于“不断配置其他相应物品”,符合定义;

C项:妈妈再买T恤目的是使3件衣服呈现亲子装的效果,并不是为了让儿子的T恤配套,不属于“不断配置其他相应物品”,不符合定义;

D项:赵总得到康熙宫廷玉器属于“拥有某件物品后”,又配置了红木底座、咏玉诗,均是为了和玉器相配套。属于“不断配置其他相应物品”,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配套效应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拥有某物后,为追求完美效果而不断配置其他相应物品。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配套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为了追求完美效果而不断为某物配置相应物品。

A项,有了宠物狗后,为它配置狗笼子、狗饭碗、狗澡盆、狗毛衣等相应物品,符合配套效应,排除。

B项,有了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后,为它配置了书房中的地毯、桌椅、书柜等相应物品,符合配套效应,排除。

C项,是因为对衣服满意才再次购买了同样的物品,并非为其配置相应的物品,不符合配套效应,当选。

D项,有了康熙宫廷玉器后,为它配置红木底座,请诗友为它写诗,符合配套效应,排除。

故本题选C。49.“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的意思是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方的时候,春天就来了。那么,在冬季,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

A.北方

B.南方

C.西方

D.东方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冠子·环流篇》:“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意思就是说:若把观测的时间固定于傍晚,则二月春分时斗柄指东,五月夏至时斗柄指南,八月秋分时斗柄指西,十一月冬至时斗柄指北。借助斗柄指向地面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可以确定四个季节的中间日期,二至二分的所在月确定之后,其他月份也就容易确定了。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天体运动。

第二步,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傍晚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古籍《鹖冠子》记载:"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所以,在冬季,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北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可以采用猜测法和排除法。题干说的是斗柄指东,是春天。星星的运动不会是跳跃的,因此指南或者指北应该是夏天或者冬天,排除C、D。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和季节有关,《鹖冠子》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故本题选A。50.下列属于法人的是:

A.公民个体

B.学校

C.个体工商户

D.农村承包经营户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五十七条,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