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光学的论文-有关光学的论文题目_第1页
有关光学的论文-有关光学的论文题目_第2页
有关光学的论文-有关光学的论文题目_第3页
有关光学的论文-有关光学的论文题目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光学的论文_有关光学的论文题目有关光学的论文光的干预应用的新进展光的干预无处而不在,如在日光照耀下,肥皂泡的薄层色及昆虫同上的彩色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仅在生活中光的干预便随处可见,那么在它的实际应用岂不更让人意想不到。光的干预最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需知足传播方向一样、初相位恒定、频率一样。对于光干预最开始的意愿是为了测单色光的波长,然而如今我们熟悉的拍照机便也运用了光的干预,普通拍照是把拍照机的镜头对着被拍摄的物体,让从物体上反射的光进入镜头,在感光底片上产生物体的像。感光底片上记录的是从物体上各点反射出来的光的强度。一、全息拍照是应用光的干预来实现的。它用激光〔是良好的相干光〕作光源。全息拍照的原理如以下图,激光束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射向被摄物体,另一部分射向反射镜〔这束光叫参考光束〕。从物体上反射出来的光〔叫做物光束〕具有不同的振幅和相位,物光束和从反射镜来的参考光束都射到感光片上,两束光发生干预,在感光片上产生明暗的干预条纹,感光片就成了全息拍照。干预条纹的明暗记录了干预后光的强度,干预条纹的形状记录了两束光的位相关系。从全息照片的干预条纹上不能直接看到物体的像,为了现出物体的像,必需用激光束〔参考光束〕去照耀全息照片,当参考光束通过全息照片时,便复现出物光束的全部信息,于是就能看到物体的像。二、光学千涉生物传感器的建立及其在多种生物分子辨别中的应用1.光学千涉生物传感器系统的设置(1)光学干预生物传感器的硬件构成(2)聚荃乙烯薄膜厚度与光学常数的测定及软件的编译2.光学干预生物传感器敏感膜的构建3.光学干预生物传感器在多种类型分子辨别中的应用(1)酶标记的外表抗原一外表抗体互相作用(2)寡核昔酸分子杂交实验(3)L一天冬酞胺酶B细胞表位的挑选(4)不同细胞与固定化凝集素的互相作用三、当下光刻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及进展1.光学光刻光学光刻是通过光学系统以投影方法将掩模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器件的构造图形"刻"在涂有光刻胶的硅片上,限制光刻所能获得的最小特征尺寸直接与光刻系统所能获得的分辨率直接相关,而减小光源的波长是提升分辨率的最有效途径。因而,开发新型短波长光源光刻机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热门。2.极紫外光刻〔EUVL〕极紫外光刻用波长为10-14纳米的极紫外光作光源。固然该技术最初被称为软X射线光刻,但实际上更类似于光学光刻。所不同的是由于在材料中的强烈吸收,其光学系统必需采取反射形式。假如EUVL得到应用,它以至可能解决2012年的0.05微米及以后的问题,对此发展应予以足够看重。总的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人们不断地利着光的干预原理解决了很多复杂的实际问题。让我们愈加深刻的认识光的干预现象,以便日后更好的利用光的干预知识解决生产及生活中的问题初二物理光学论文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图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距越小,虚像越小。在光学中,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像,称为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反之,则称为虚像,只能由眼睛感觉。有经历体验的物理教师,在讲述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时,往往会提到这样一种区分方法:“实像都是倒立的,而虚像都是正立的。〞所谓“正立〞和“倒立〞,当然是相对于原物体而言。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所成的三种虚像,都是正立的;而凹透镜和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以及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实像,无一例外都是倒立的。当然,凹透镜和凸透镜可以以成虚像,而它们所成的两种虚像,同样是正立的状况。那么人类的眼睛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呢?我们知道,人眼的构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根据上面的经历体验规律,视网膜上的物像似乎应该是倒立的。可是我们平常看见的任何物体,明明是正立的啊?这个与“经历体验规律〞发生冲突的问题,实际上牵涉到大脑皮层的调整作用以及生活经历体验的影响。当物体与凸透镜的间隔大于透镜的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步变大,像到透镜的间隔也逐步变大;当物体与透镜的间隔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可与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比照〔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只能用眼睛看到〕。当物体与透镜的间隔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间隔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正立的虚像。求一篇有关信息光学论文,比方激光全息技术研究进展什么的引言光全息学是在现代激光的发现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本文将就光全息学的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行讨论,并针对一些应用课题进行研究。现代光全息学的起源,发展和,新型应用,本文将告诉你.利用干预原理,将物体发出的特定光波以干预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使物光波前的全部信息都储存在记录介质中,这样记录下来的干预条纹图样称为“全息图〞,而当用光波照耀全息图时,由于衍射原理能重现出原始物光波,进而构成与原物体真切的三维象,这个波前记录和重现经过称为“全息术〞或“全息拍照〞光束全息拍照由盖伯于1948年提出的,而当时没有足够强的相干辐射源全息研究处于萌芽时期。当时的全息拍照采取汞灯为光源,且是同轴全息图,它的+/-1级衍射波是分不开的,即存在所谓的“孪生像〞问题,不能获得很好的全息像。这是第一代全息图。1960年激光的出现,1962年美国科学家利思和乌帕特尼克斯将通信理论中的射频概念推广到空域中,提出离轴全息术,他用离轴的参考光照耀全息图,使全息图产生三个在空间相互分离的衍射分量,其中一个复制出原始物光,第一代全息图的两浩劫题因而得以解决,产生了激光记录,激光再现的第二代全息图。现代光全息学发展重要课题有:1.球面透镜光学系统2.光源和3.平面全息图分析4.体积全息图衍射5.脉冲激光全息学6.非线性记录,散斑和底片颗粒噪声7.信息储存8.彩色全息学9.合成全息图10.计算机产生全息图11.复制,电视传输和非相干光全息图而伴随光全息学的发展也产生一些光全息技术应用,比方高分辨率成像,漫射介质成像,空间滤波,特征辨别,信息储存与编码,精致细密干预测量,振动分析,等高线测量,三维图象显示等方面的用处。本论文将就现代光全息学的研究与应用两大课题进行学术研究一.现代光全息学研究球面透镜不仅能构成光振幅分布的影象,而且易构成该分布的傅立叶变换图形。因而,用一个简单透镜可使物光在全息平面上成为某原始图形的傅立叶变换。存储在全息图中的变换所具有的特性,在光学图形辨别中有主要的应用。透镜,作为构成影象的器件,能够在全息术顶用来构成像面全息图。一个透镜能够构成:a.傅立叶变换和b.输入复振幅分布的影象由于利用激光光源来制造全息图片,使得全息学开始成为一门实用的学科。对构成全息图所用光源提出的要求取决于由于物体和需要的光学部件的布置所决定的参数。从单一光源获得物波和参考波有如以下图所示两种普通方法:A.分波前法B.分振幅法在光源与全息图之间〔通过物外表或参考镜的反射〕传播的光线的最大光程差必需小于相干长度。激光的相干性与激光器的振荡形式有关,就全息术而论,它要求在任一个横模振荡的激光器的空间相干的辐射,由于高介模的振荡较不稳定,并有以两个或者多个形式同时振荡的倾向,因而最好的振荡形式是最底阶的形式。激光束的输出功率必需分成物体照明波和参考波。若物体要求从不止一个角度〔以消除阴影〕,就需要将激光束分成好几束,一般采取分振幅法,因分振幅法能产生较均匀的照明,而且对光束的展宽要求小,既能够在分配前可以以在分配后展宽。平面全息图分析用非散射光记录的共线全息图上的条纹间隔与感光乳剂的厚度相比为较宽的。照明这张全息图的波前中的一条光线在通过全息图前只和一条记录条纹互相作用。因而全息图的响应近似于一个有聚焦特性的平面衍射光栅。加伯在分析这些特性时是把这样的全息图严格地当作二维的。用对二维模型分析的结果也很符合实验观察。在应用利思与乌帕尼克首先采取的离轴技术所得到的全息图上,其条纹频率则跨越共线全息图,跨越了量正比于物光束与参考光束之间的夹角。条纹间隔的典型值能够考虑由两平面波的干预得到。正弦强度分布的周期d能够由下式决定:2dsinθ=λ,θ为波法线与干预条纹间的夹角,波长λ,条纹间隔d式中当θ=15°,λ=0.5微米〔绿光〕时,则d=1微米。记录离轴全息图的感光乳剂的厚度通常为15微米,实际上,在这样的乳剂中记录的全息图已不能当作是二维的了。因而主要的是要记录住平面全息图的分析结果只能精确地应用于使用相当薄的介质所构成的全息图。体积全息图衍射基本的体积全息图对相干照明的响应能够用偶合波理论来描绘叙述。假设有两个在yz平面传播的并具有单位振幅的平面波,其进入记录介质并进行干预的情况,按折射定律,有sin/sin=sin/sin=nn为记录介质的折射率;及分别表示两个波在空气中与z轴的夹角;及则为两个波在介质中与z轴的夹角。布拉格定律能够用空气中的波长,全息片介质折射率写成如下形式:2dsinθ=/体积全息图的特性由布拉格定律确定,因而对照明显示出选择响应。二.光全息学典型应用高分辨率成像当一张全息图用与制造全息图参考光束共轭的光束照明时,在理论上能再现没有像差没有畸变的物波,其投影实象的分辨率仅受全息图界限衍射的限制。由于分辨率将随全息图尺寸的增长而增长。由于全息图能够做的很大,因而能够指望在现场大到5×5厘米时空间频率高到1000线/毫米。显然此种情况下放大率为1,但1:1的高分辨率投影成像,在集成电路的光刻工艺中有主要的潜在应用。将光刻掩模精致细密成象在半导体薄片上的工作,当前是用接触印象法来完成的。但这方法很快就会使模板损坏。用投影方法将影象转移到薄片上是一理想的可供选择的方法,但要非常优良和非常昂贵的镜头能力使投影的掩模象到达要求的分辨率和视场。当用相干光源照明制造全息图时,摄影乳剂的收缩,外表变形,非线性及洽商噪声源的影响就更大了。它们可使图象产生花纹,衬度降低和边沿模糊,这些缺陷又是用光刻法制造集成电路所不允许的。新的,更稳定的材料可能是这些问题的解答。特征辨别由空间调制参考波构成的傅立叶变换全息图的很多特性,曾被范德鲁等人用于特征辨别。他们采取全息法作成的空间滤波器完成了“匹配滤波〞在特征辨别中的应用。匹配滤波与概念,构成与应用可由以下图说明当要把构成的空间滤波器作为特征辨别时,在输入平面内z轴上方部分是一个由平面波透明的,在不透明背景上包括M个透明字符的透明片。我们将这一组字符阵列的透过率表示为这里所有字符均围绕点对称分布,是阵列中的一个典型字符,其中心在点。另外,在输入平面内处,有一光强度为δ的亮堂的点光源,并在空间频率面εη面上构成一张傅立叶变换全息图。这一全息图能够看作是t与δ函数构成的平面波干预的记录。但是当全息图完成辨别功能时,仅由透过t的一小部分,即通过入射平面内的一个或几个字符的光所照明,我们将会看到,在输出平面上我们所关心的再现,是表示辨别结果的一个亮堂的象点。信息储存与编码全息图既能够存储二维信息可以以存储三维信息。信息能够是彩色的或者编码的,图象的或者字母数字的;能够存储在全息图的外表,或存储在整个体积中;能够为空间上分离的,或者重叠的;能够是永久记录或者是能够消象的。记录的内容能够是相互无关的或者互相成对的;能够是可分辨体认的影象或似乎是无意义的图形。现代光全息学的发展前景特别广阔,而其实用技术必定会实现普及,有识之士当携手共同研究以促进社会进步.求一篇关于大学物理光学论文不要一搜网上出现一大片的那种不要学术性的、太专业的〔大学物理-光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链接:大学物理-光学|3.偏振.mp4|2.干预.mp4|1.衍射.mp4初二物理光现象小论文在实际生活当中,有许多有趣而奇妙的光现象。大到吸引全球留意力的日食、月食,小到肥皂泡上的彩色图案,只要你留心,随时都能发现自己身边的光现象。不外,你有没有考虑过它们的原因呢?其实,这些光现象许多都能够用我们学过的波的知识来解释,如今就让我们去看一看自己身边巧妙的光现象吧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广义范围内的光指全部电磁波。迄今为止,所知的最长波长为107米左右,最短波长为10-15米左右。可见光指能引起人视觉的电磁波,其波长约在7.7×10-7~3.9×10-7米,它包含从红光到紫光的各种单色光。下面我们将针对可见光谈下面几个问题:1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4光的衍射5光的干预6光的散射7极光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一、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这条性质我们是习以为常了。也正是光的这条性质,使人们费了很大劲才弄清光的波动性质。终究有什么现象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呢?就让我们看一下吧。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日食、月食是一主要的天文现象,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例证。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月球的影能够分为本影、半影和伪半影三部分。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和地球绕太阳的轨道都不是正圆,所以日、月同地球之间的间隔时近时远。因此,在日食时,观察者在本影范围看到太阳全部被月球遮住,称为日全食;观察者在半影内则见到太阳部分被月球遮住,称为日偏食;观察者在伪本影内见到太阳的中间部分被月球遮住,周边剩下一个光环,称为日环食。当月球绕地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几乎与太阳同起同落时,从地球上见不到月球,这时称为朔,日食现象发生在朔的时候。朔的周期约为29.5天。但不是每隔29.5天都发生一次日食,原因是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平面不完全重合,两者之间有5°9’的平均夹角。所以只要当朔时太阳离两个轨道平面的交点在某一角度以内时才会发生日食。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月全食、月偏食与半影月食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阴影,月面变暗的现象。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有一条阴影,叫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没有遭到太阳直接射来的光,半影遭到一部分太阳射来的光。月球在绕地球运行经过中进入地影后就发生月食。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发生月全食;部分进入本影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叫本影月食。有时月球只进入半影而不进入本影,发生半影月食。当地球处在太阳与月球之间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满太阳光,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呈光亮的圆形,这叫望。望的周期与朔一样,月食只能发生在望的时候。但由于地球与月球运行轨道不在同一平面,而有一个5°9′的夹角,不是所有望的时候都发生月食。只要当月球运行到两个轨道平面的交点附近时,月食才可能发生。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由于地球的本影比月球大得多,在月全食时,月球会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因而,绝不会出现月环食这种现象。发生月食时,地面上的观测面积很大,可覆盖半个地球,只要是天气晴朗的夜空就能看得到。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本影区是光线完全射不到的地方。点光源生成的影区四周能够出现亮边,这是由于光的波动性,光碰到障碍物后,发生衍射的结果。发光体越大,本影区越小。如白炽灯下的人影很清楚,荧光灯下的人影特别模糊,就是两者比较而言,白炽灯可看成是点光源,发光面小;荧光灯的发光面就比白炽灯大得多。医院里外科手术用的无影灯,就是在一个很大的圆形灯罩里交织排列或呈环形排列几个到10多个灯球,每个灯球里有一个镜面灯泡,灯炮下半部的内壁上涂有一层铝,把光线均匀柔和地反射到整个灯球上。这样,各个灯球都能把光线照耀到手术台上,既保证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留任何影子。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星光闪烁夜晚,天上的星星,十分是地平线附近的星星,常以震动的形式急速变化。时明时暗,上下跳动,左右摇摆。而且有时颜色也有变化,这就使所谓的星光闪烁,或者说是星星“眨眼〞。这是由于大气处于经常不断地运动中,空气密度也相应地不断变化。又由于不同光波的折射率是不同的,所以看起来,位置和颜色都不断地变化。来自地平线附近的星光,由于穿过的大气层厚,又由于底层大气变化大,所以闪烁显著。地面的发光物也会有同样的闪烁现象。星光闪烁往往反映出大气的不稳定,是天起变化的征兆,所以有“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的谚语。同样的原因,在炎热的夏季,地面上的目的物,由于强烈的增热,空气密度变化大,大气层不稳定,折射率不断变化,远处看起来一些树木、房屋等会产生晃动,气象学上称为闪晃。这中闪晃也和星星闪烁一样,是天起变化的征兆,由于这是大气层不稳定的表现。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假设地球外表不存在大气层,那么人们观察到的日出时刻与实际存在的大气层的情况相比将延后。这是由于太阳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传播发生弯曲的原因。海市蜃楼也是介质不均匀造成的世人皆知的现象。这些现象等说到折射时再具体说明。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二、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的物体有的是光源〔自己能发出光线〕,有的则是由于它们能反射光。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而以漫反射最为常见。光线经光滑面发生的反射现象。镜反射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线是有规律的。平面镜、球面镜及各种曲面的反射都是镜反射。镜反射能生成各种像,并在适当位置和范围内能观察到。在现实中,大量的反射都不是在光滑面上进行的,反射面是粗糙的。在粗糙的外表进行的无规则反射叫漫反射。漫反射的光线能到各个方向,但就其中的每条光线而言,都遵守反射规律。一般物体,我们之所以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它,就是漫反射的结果。漫反射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我们常见的平面镜的反射就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经镜面反射仍平行。许多时候我们都利用镜面反射,但有时镜面反射却是我们要避免的。比方教学用的黑板,假如太光滑就会造成许多同学看不清字。这是由于反射光大部分光沿与镜面反射的路径传播。这时只要把黑板弄粗糙一些即可。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当光射到两种媒质界面,只产生反射而不产生折射的现象叫全反射。当光由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时,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折射角将到达90°,这时在光疏媒质中将不出现折射光线,只要入射角大于上述数值时,均不再存在折射现象,这就是全反射。所以,产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光必须由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②入射角必需大于临界角。由于镜面反射经常造成光的能量损失,经常用全反射透镜代替平面镜。潜望镜就是这样做的。全反射的应用很广,如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测量折射率和传导光束等。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三、光的折射光的折射知足折射定律。其内容如下:①折射线、法线、入射线在同一平面内。②折射线、入射线在法线的两侧。③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的比值是一常数。光由光速大的媒质进入光速小的媒质,光线将向法线偏折,即光线配法线的夹角变小。在水底有一束光源,光束到达水面然后折射到空气中,当然,也有一部分光线产生反射。当入射角加大时,更多的光线产生反射。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临界角是由两个介质的折射率来决定的:n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nairwatersinθnair/nwatercrit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在地球上观察日出时,太阳发出的光线进入大气层经过无数次折射才映入观察者的眼帘,观察者以为光是直线传播的,所见太阳好似在如此图1-40所示的S′处的“太阳〞乃是阳光经过大气层折射后构成的虚像。实际上这时的太阳S还在地平线下面。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透过燃烧得很旺的炉火上方空气看炉火另一侧竖立木棍,发现木棍不规则地左右晃动变得弯曲了,如此图所示,这是由于人眼所见木棍的虚像密度分布变化的气流飘移。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雨后初晴的凌晨或傍晚,或者远处还落着小雨,另一边又在出太阳,常观察到天空出现彩虹,这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色散现象,如以下图,太阳光进入水滴后,因各色光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色散。实际上是一部分光线反射,一部分光线折射进入水滴,在水滴里面发生内部反射〔全反射〕然后再从水滴折射而出,人眼可见各色光。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眼睛视觉器官。眼睛和拍照机类似,一部分是光学成像系统,能够保证在视网膜上形成外界物体清楚明晰的像;另一部分是与拍照底片类似的感光层,即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及其外段的光敏色素。眼球近似于球体,内部的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及玻璃体构成屈光系统,起到一个双凸透镜的作用。眼睛比拍照机机构要复杂得多。除了有一套自动调节控制机制外还能把光携带的信息变成神经电信号并经过初步加工处理传到大脑。眼睛有一套自动调节控制机制,即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也能使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其原因是晶状体自己是有弹性的,能够靠四周肌肉的运动改变它的外表的弯曲水平,进而改变其焦距。因而眼睛是一种精巧的变焦距系统。眼睛要看清一个物体,除了像要成在视网膜上以外,还需要成在视网膜上的像足够的亮堂,这重要靠瞳孔的调节,瞳孔的大小是能够改变的,改变它就能够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多少,它的作用像拍照机的光圈。另外眼睛要看清楚一个物体还要知足第三个条件,就是物体的两端对眼睛光心所张的视角要大于1分。当物体对眼睛所张的视角小于1分的时候,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会落在同一个感光细胞上,整个物体看上去就会缩成了一点无从分辨。物体上射出的光一部分进入眼睛在视网膜上成一实像,我们就看清了物体。眼睛不仅能看清物体,而且还能看清物体通过光学系统所成的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构成的,但这些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进入眼睛后能在视网膜上成一实像。人们眼球的焦距只要1.5厘米左右,所以观察的物体一般总在眼睛的两倍焦距以外,它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由于长时间的感受已养成习惯,脑神经能清楚地辨别各种物体,不至有上下倒置、左右易位的感觉。物理论文——形形色色的光现象近视眼一种远点为有限间隔的非正常眼,这种眼睛的折光本领比正常的眼睛大些,或者角膜到视网膜的间隔比正常的眼睛长些。晶状体在曲率最小的时候,也不能把平行光束会聚在视网膜上〔而是聚在视网膜前〕,这种眼睛远点不是无限远,只适于看较近的物体,近点也比10厘米小,要使这种眼睛能够看清楚无限远的物体,必需把物体在视网膜前所成的像,移到视网膜上。矫正近视眼的方法是配带一副用凹面镜做的眼镜,利用这种透镜对于光束的发散作用能够使得物体所成的像远一点,恰好成在视网膜上。青少年多患近视眼,因而应该留意眼睛的保健。毕业论文,我是光学的论文很好写啊,光电工程毕业论文,我写的是〔LED照明光学系统的设计及其阵列光照度分布研究〕,不外几万字的研究生论文自己完成还要工作,肯定没时间。还是同事给我的莫文网,有专业教师帮忙写就是快,专业的说求毕业论文超光学分辨率的NSOM(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讨论,的文献综述高分辨率光学显微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提升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研究重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经典方法提升各种条件下的空间分辨率,如用于厚样品研究的SPIM技术,用于快速测量的SHG技术以及用于活细胞研究的MPM技术等。二是将最新的非线性技术与高数值孔径测量技术〔如STED和SSIM技术〕相结合。生物科学研究离不开超高分辨率显微术的技术支撑,人们迫切需要更新显微术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近年来研究表示清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已经成功突破200nm横向分辨率和400nm轴向分辨率的衍射极限。高分辨率乃至超高分辨率光学显微术的发展不仅在于技术自己的进步,而且它将会极大促进生物样品的研究,为亚细胞级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新的手段。【本文关键词语】光学显微镜;高分辨率;非线性技术;纳米水平在生物学发展的历程中显微镜技术的作用至关主要,尤其是早期显微术领域的某些主要发现,直接促成了细胞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突破性发展。对固定样品和活体样品的生物构造和经过的观察,使得光学显微镜成为绝大多数生命科学研究的必备仪器。随着生命科学的研究由整个物种发展到分子水平,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及鉴别精微细节的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问题。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不断挑战分辨率极限的历史。在400~760nm的可见光范围内,显微镜的分辨极限大约是光波的半个波长,约为200nm,而最新获得的研究结果所能到达的极限值为20~30nm。本文重要从高分辨率三维显微术和高分辨率外表显微术两个方面,综述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的各种技术原理以及近年来在突破光的衍射极限方面所获得的研究进展。1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光学显微镜图像的大小重要取决于光线的波长和显微镜物镜的有限尺寸。类似点源的物体在像空间的亮度分布称为光学系统的点扩散函数(pointspreadfunction,PSF)。由于光学系统的特点和发射光的性质决定了光学显微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线性移不变系统,所以PSF通常在垂直于光轴的x-y平面上呈径向对称分布,但沿z光轴方向具有明显的扩展。由Rayleigh判据可知,两点间能够分辨的最小间距大约等于PSF的宽度。根据Rayleigh判据,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由下面公式表示[1]:横向分辨率(x-y平面):dx,y=■轴向分辨率(沿z光轴):dz=■可见,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提升遭到光波波长λ和显微镜的数值孔径N.A等因素的制约;PSF越窄,光学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就越高。为提升分辨率,可通过下面两个途径:〔1〕选择更短的波长;〔2〕为提升数值孔径,用折射率很高的材料。Rayleigh判据是建立在传播波的假设上的,若能够探测非辐射场,就有可能突破Rayleigh判据关于衍射壁垒的限制。2高分辨率三维显微术在提升光学显微镜分辨率的研究中,显微镜物镜的像差和色差校正具有非常主要的意义。从一般的透镜组合方式到利用光阑限制非近轴光线,从稳定消色差到复消色差再到超消色差,都明显提升了光学显微镜的成像质量。近期Kam等[2]和Booth等[3]应用自适应光学原理,在显微镜像差校正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自适应光学系统由波前传感器、可变形透镜、计算机、控制硬件和特定的软件构成,用于连续测量显微镜系统的像差并进行自动校正。一般可将现有的高分辨率三维显微术分为3类:共聚焦与去卷积显微术、干预成像显微术和非线性显微术。2.1共聚焦显微术与去卷积显微术解决厚的生物样品显微成像较为成熟的方法是使用共聚焦显微术(confocalmicroscopy)[4]和三维去卷积显微术(three-dimensionaldeconvolutionmicroscopy,3-DDM)[5],它们都能在无需制备样品物理切片的前提下,仅利用光学切片就获得样品的三维荧光显微图像。共聚焦显微术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应用探测针孔去除非共焦平面荧光目的产生的荧光来改善图像反差。共聚焦显微镜的PSF与惯例显微镜的PSF呈平方关系,分辨率的改善约为■倍。为获得满意的图像,三维共聚焦技术常需使用高强度的激发光,进而导致染料漂白,对活生物样品产生光毒性。加之构造复杂、价格昂贵,进而使应用在一定水平上遭到了限制。3-DDM采取软件方式处理整个光学切片序列,与共聚焦显微镜相比,该技术采取低强度激发光,减少了光漂白和光毒性,合适对活生物样品进行较长时间的研究。利用科学级冷却型CCD传感器同时探测焦平面与邻近离焦平面的光子,具有宽的动态范围和较长的可曝光时间,提升了光学效率和图像信噪比。3-DDM拓展了传统宽场荧光显微镜的应用领域遭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关注[6]。2.2选择性平面照明显微术针对较大的活生物样品对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Huisken[7]等开发了选择性平面照明显微术(selectiveplaneilluminationmicroscopy,SPIM)。与通常需要将样品切割并固定在载玻片上的方式不同,SPIM能在一种近似天然的状况下观察2~3mm的较大活生物样品。SPIM通过柱面透镜和薄型光学窗口构成超薄层光,移动样品获得超薄层照明下切片图像,还可通过可旋转载物台对样品以不同的观察角度扫描成像,进而实现高质量的三维图像重建。由于使用超薄层光,SPIM降低了光线对活生物样品造成的损伤,使完好的样品可继续存活生长,这是当前其他光学显微术无法实现的。SPIM技术的出现为观察较大活样品的霎时生物现象提供了适宜的显微工具,对于发育生物学研究和观察细胞的三维构造具有十分意义。2.3构造照明技术和干预成像当荧光显微镜以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对较厚生物样品成像时,采取光学切片是一种获得高分辨3D数据的理想方法,包含共聚焦显微镜、3D去卷积显微镜和Nipkow盘显微镜等。1997年由Neil等报道的基于构造照明的显微术,是一种利用惯例荧光显微镜实现光学切片的新技术,并可获得与共聚焦显微镜一样的轴向分辨率。干预成像技术在光学显微镜方面的应用1993年最早由Lanni等提出,随着I5M、HELM和4Pi显微镜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与惯例荧光显微镜所观察的荧光相比,干预成像技术所记录的发射荧光携带了更高层次分辨率的信息。〔1〕构造照明技术:结合了特殊设计的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硬件包含内含栅格构造的滑板及其控制器,软件实现对硬件系统的控制和图像计算。为产生光学切片,利用CCD收集根据栅格线的不同位置所对应的原始投影图像,通过软件计算,获得不含非在焦平面杂散荧光的清楚明晰图像,同时图像的反差和锐利度得到了明显改善。利用构造照明的光学切片技术,解决了2D和3D荧光成像中获得光学切片的非在焦平面杂散荧光的干扰、费时的重建以及长时间的计算等问题。构造照明技术的光学切片厚度可达0.01nm,轴向分辨率较惯例荧光显微镜提升2倍,3D成像速度较共聚焦显微镜提升3倍。〔2〕4Pi显微镜:基于干预原理的4Pi显微镜是共聚焦/双光子显微镜技术的扩展。4Pi显微镜在标本的前、后方各设置1个具有公共焦点的物镜,通过3种方式获得高分辨率的成像:①样品由两个波前产生的干预光照明;②探测器探测2个发射波前产生的干预光;③照明和探测波前均为干预光。4Pi显微镜利用激光作为共聚焦形式中的照明光源,能够给出小于100nm的空间横向分辨率,轴向分辨率比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提升4~7倍。利用4Pi显微镜技术,能够实现活细胞的超高分辨率成像。Egner等[8,9]利用多束平行光束和1个双光子装配,观测活细胞体内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精微细节。Carl[10]初次应用4Pi显微镜对哺乳动物HEK293细胞的细胞膜上Kir2.1离子通道类别进行了测量。研究表示清楚,4Pi显微镜可用于对细胞膜构造纳米级分辨率的形态学研究。〔3〕成像干预显微镜(imageinterferencemicroscopy,I2M):使用2个高数值孔径的物镜以及光束分离器,采集一样焦平面上的荧光图像,并使它们在CCD平面上产生干预。1996年Gustaffson等用这样的双物镜从两个侧面用非相干光源〔如汞灯〕照明样品,发明了I3M显微镜技术(incoherent,interference,illuminationmicroscopy,I3M〕,并将它与I2M联合构成了I5M显微镜技术。测量经过中,通过逐层扫描共聚焦平面的样品获得一系列图像,再对数据适当去卷积,即可得到高分辨率的三维信息。I5M的分辨范围在100nm内。2.4非线性高分辨率显微术非线性现象可用于检测极少量的荧光以至是无标记物的样品。虽有的技术还处在物理实验室阶段,但与现有的三维显微镜技术融合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1〕多光子激发显微术:(multiphotonexcitationmicroscope,MPEM)是一种结合了共聚焦显微镜与多光子激发荧光技术的显微术,不只能够产生样品的高分辨率三维图像,而且基本解决了光漂白和光毒性问题。在多光子激发经过中,吸收几率是非线性的[11]。荧光由同时吸收的两个以至3个光子产生,荧光强度与激发光强度的平方成比例。对于聚焦光束产生的对角锥形激光分布,只要在标本的中心多光子激发能力进行,具有固有的三维成像能力。通过吸收有害的短波激发能量,明显地降低对四周细胞和组织的损害,这一特点使得MPEM成为厚生物样品成像的有力手段。MPEM轴向分辨率高于共聚焦显微镜和3D去卷积荧光显微镜。〔2〕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术:Westphal[12]近期实现了Hell等在1994年前提出的受激发射损耗(stimulatedemissiondepletion,STED〕成像的有关概念。STED成像利用了荧光饱和与激发态荧光受激损耗的非线性关系。STED技术通过2个脉冲激光以确保样品中发射荧光的体积非常小。第1个激光作为激发光激发荧光分子;第2个激光照明样品,其波长可使发光物质的分子被激发后立即返回到基态,焦点光斑上那些受STED光损耗的荧光分子失去发射荧光光子的能力,而剩下的可发射荧光区被限制在小于衍射极限区域内,于是获得了一个小于衍射极限的光点。Hell等已获得了28nm的横向分辨率和33nm的轴向分辨率[12,13],且完全分开相距62nm的2个同类的分子。近来将STED和4Pi显微镜互补性地结合,已获得最低为28nm的轴向分辨率,还初次证明了免疫荧光蛋白图像的轴向分辨率能够到达50nm[14]。〔3〕饱和构造照明显微术:Heintzmann等[15]提出了与STED概念相反的饱和构造照明显微镜的理论设想,近期由Gustafsson等[16]成功地进行了测试。当光强度增长时,这些体积会变得非常小,小于任何PSF的宽度。使用该技术,已经到达小于50nm的分辨率。〔4〕二次谐波(secondharmonicgeneration,SHG)成像利用超快激光脉冲与介质互相作用产生的倍频相干辐射作为图像信号来源。SHG一般为非共振经过,光子在生物样品中只发生非线性散射不被吸收,故不会产生伴随的光化学经过,可减小对生物样品的损伤。SHG成像不需要进行染色,可避免使用染料带来的光毒性。因其对活生物样品无损测量或长时间动态观察显示出独特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遭到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看重[17]。3外表高分辨率显微术外表高分辨率显微术是指一些不能用于三维测量只适用于外表二维高分辨率测量的显微技术。重要包含近场扫描光学显微术、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外表等离子共振显微术等。3.1近场扫描光学显微术近场扫描学光显微术(near-fieldscanningopticalmicroscope,NSOM)是一种具有亚波长分辨率的光学显微镜。由于光源与样品的间距接近到纳米水平,因而分辨率由光探针口径和探针与样品之间的间距决定,而与光源的波长无关。NSOM的横向分辨率小于100nm,Lewis[18]则通过控制在一定针尖振动频率上采样,获得了小于10nm的分辨率。NSOM具有非常高的图像信噪比,能够进行每秒100帧图像的快速测量[19],NSOM已经在细胞膜上单个荧光团成像和波谱分析中获得应用。3.2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术绿色荧光蛋白及其衍生物被发现后,全内反射荧光(totalinternalreflectionfluorescence,TIRF)技术获得了更多的看重和应用。TIRF采取特有的样品光学照明装配可提供高轴向分辨率。当样品附着在离棱镜很近的盖玻片上,伴随着全内反射现象的出现,避免了光对生物样品的直接照明。但由于波动效应,有小部分的能量仍然会穿过玻片与液体介质的界面而照明样品,这些光线的亮度足以在近玻片约100nm的薄层构成1个光的隐失区,而且激发这一浅层内的荧光分子[20]。激发的荧光由物镜获取进而得到接近100nm的高轴向分辨率。TIRF近来与干预照明技术结合应用在分子马达步态的动力学研究领域,分辨率到达8nm,时间分辨率到达100μs[21]。3.3外表等离子共振外表等离子共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22]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当入射角以临界角入射到两种不同透明介质的界面时将发生全反射,且反射光强度在各个角度上都应一样,但若在介质外表镀上一层金属薄膜后,由于入射光被耦合入外表等离子体内可引起电子发生共振,进而导致反射光在一定角度内大大减弱,其中使反射光完全消失的角度称为共振角。共振角会随金属薄膜外表流过的液相的折射率而改变,折射率的改变又与结合在金属外表的生物分子质量成正比。外表折射率的细微变化能够通过测量涂层外表折射光线强度的改变而获得。1992年Fagerstan等用于生物特异互相作用分析以来,SPR技术在DNA-DNA生物特异互相作用分析检测、微生物细胞的监测、蛋白质折叠机制的研究,以及细菌毒素对糖脂受体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定量分析等方面已获得应用[23]。当SPR信息通过纳米级孔道[24]传递而提供一种卓著的光学性能时,将SPR技术与纳米构造设备相结合,该技术的深切进入研究将有可能发展出一种全新的成像原理显微镜。【以下为参考文献】[1]汤乐民,丁斐.生物科学图像处理与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205.[2]KamZ,HanserB,GustafssonMGL,etationaladaptiveopticsforlivethree-dimensionalbiologicalimaging[J].ProcNatlAcadSciUSA,2001,98:3790-3795.[3]BoothMJ,NeilMAA,JuskaitisR,etal.Adaptiveaberrationcorrectioninaconfocalmicroscope[J].ProcNatlAcadSciUSA,2002,99:5788-5792.[4]GoldmanRD,Spectorcellimagingalaboratorymanual[J].GoldSpringHarborLaboratoryPress,2005.[5]MonvelJB,ScarfoneE,CalvezSL,et-adaptivedeconvolutionforthree-dimensionaldeepbiologicalimaging[J].Biophys,2003,85:3991-4001.[6]李栋栋,郭学彬,瞿安连.以三维荧光反卷写关于光学功能材料的论文,知道的给我一篇,没有的给我些资料,加图片,谢谢了。稀土掺杂氟化物多波长红外显示材料的研究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稀土发光原理、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大致发展史、红外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以及当下研究现在状况。以PbF2为基质材料,ErF3为激活剂,YbF3为敏化剂,采取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PbF2:Er,Yb上转换发光材料。重点讨论了制备经过中,制备工艺中的烧结时间、烧结温度对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发光效果的影响。研究了Er3+/Yb3+发光系统在1064nm激光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和上转换发光的性质。实验表示清楚,在1064nm激光激发下,材料能够发射出绿色和红色荧光,是一种新型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关键字:1064nm上转换红外激光显示Er3+/Yb3+AbstractThispapersimplydescribedtherareearthluminescencemechanism,thedevelopmentofup-conversionmaterialsandtheirapplicationsweresystematicallyexplained.Presentsituationoftheresearchoninfraredup-conversionluminescenceisalsopresented.PbF2asmatrix,ErY3asactivatorandYbF3assensitizerwereadoptedtosynthesizePbF2:Er,Ybup-conversionmaterialwithhightemperaturesolid-phasereaction.Agreatemphasizewaspaidonthefactorsthateffectontheluminescencepropertiesofinfraredlaserdisplayedmaterialssuchassintertemperature,timeofsinter.TheluminescencesystemofEr3+/Yb3+,theirfluorescencespectrumandtheircharacterofup-conversionwith1064nmLDasanexcitationsourcewerestudied.Theexperimentalresultsthatintensegreenandwedup-conversionemissionswereobservedunder1064nmLDexcitation,whichisanewtypeofinfraredlaserdisplayedmaterials.KeyWords:1064nmUp-conversionInfraredlaserdisplayedmaterialsEr3+/Yb3+目录内容摘要Abstract第一章绪论11.1稀土元素的光谱理论简介11.1.1稀土元素简介11.1.2稀土离子能级11.1.3晶体场理论21.1.4基质晶格的影响21.2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展大概情况31.3上转换发光的基本理论41.3.1激发态吸收41.3.2光子雪崩上转换41.3.3能量传递上转换51.4敏化机制与掺杂方式61.4.1敏化机制61.4.2掺杂方式71.5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81.6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8第二章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与表征102.1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102.1.1实验药品102.1.2实验仪器102.1.3样品的制备112.2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表征122.2.1XRD122.2.2荧光光谱12第三章结果与讨论143.1基质材料确实定143.2助熔剂的选择153.3烧结时间确实定153.4烧结温度确实定163.5掺杂浓度确实定17结论21以下为参考文献22致谢23第一章绪论1.1稀土元素的光谱理论简介1.1.1稀土元素简介稀土元素是指周期表中IIIB族,原子序数为21的钪〔Sc〕:39的钇〔Y〕和原子序数57至71的镧系中的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共17个元素[1]。稀土元素的原子具有未充斥的遭到外界屏蔽的4f和5d电子组态,因而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和长命命激发态,能级跃迁通道多达20余万个,能够产生多种多样的辐射吸收和发射。稀土化合物发光是基于它们的4f电子在f-f组态之内或f-d组态之间的跃迁。稀土发光材料具有很多优点:〔1〕与一般元素相比,稀土元素4f电子层构型的特点,使其化合物具有多种荧光特性;〔2〕稀土元素由于4f电子处于内存轨道,受外层s和P轨道的有效屏蔽,很难遭到外部环境的干扰,4f能级差极小,f-f跃迁呈现尖锐的线状光谱,发光的色纯度高;〔3〕荧光寿命跨越从纳秒到毫秒6个数量级;〔4〕吸收激发能量的能力强,转换效率高;〔5〕物理化学性质稳定,可蒙受大功率的电子束、高能辐射和强紫外光的作用。1.1.2稀土离子能级稀土离子具有4f电子壳层,但在原子和自在离子的状况由于宇称禁戒,不能发生f-f电子跃迁[37]。在固体中由于奇次晶场项的作用宇称禁戒被解除,能够产生f-f跃迁,4f轨道的主量子数是4,轨道量子数是3,比其他的s,p,d轨道量子数都大,能级较多。除f-f跃迁外,还有4f-5d,4f-6s,4f-6p电子跃迁。由于5d,6s,6p能级处于更高层次的能级位置,所以跃迁波长较短,除个别离子外,大多数都在真空紫外区域。由于4f壳层遭到5s2,5p6壳层的屏蔽作用,对外场作用的反应不敏感,所以在固体中其能级和光谱都具有原子状况特征。因而,f-f跃迁的光谱为锐线,4f壳层到其他组态的跃迁是带状光谱,由于其他组态是外壳层,受环境影响较大。稀土离子在化合物中一般出现三价状况,在可见和红外光区观察的光谱大都属于4fN组态内的跃迁,在给定组态后确定光谱项的一般方法是利用角动量耦合和泡利原理选出合理的光谱项,但这种方法在电子数多,量子数大时,相当麻烦且容易出错。所以,对稀土离子不太合适。利用群论方法,采取U7R7G2R3群链的分支规则能够方便地给出4fN组态的全部正确的光谱项,通常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光谱项的总轨道角动量的量子数的数目,如S,P,D,F,G,H,I,K,L,M,N,O,Q……分别表示总轨道角动量的量子数为0,1,2,3,4,5,6,7,8,9,10,11,12,……,25+l表示光谱项的多重性,S是总自旋量子数。在光谱学中,用符号2S+1L表示光谱项。1.1.3晶体场理论晶体场理论以为,当稀土离子掺入到晶体中,遭到四周晶格离子的影响时,其能级不同自在离子的情况。这个影响重要来自四周离子产生的静电场,通常称为晶体场[2]。晶体场使离子的能级劈裂和跃迁几率发生变化。稀土离子在固体中构成典型的分立发光中心。在分立发光中心中,参与发光跃迁的电子是构成中心离子自己的电子,电子的跃迁发生在离子自己的能级之间。中心的发光性质重要取决于离子自己,而基质晶格的影响是次要的。稀土离子的4f电子能量比5s,5p轨道高,但是5s,5p轨道在4f轨道的外面,因此5s,5p轨道上的电子对晶体场起屏蔽作用,使4f电子遭到晶体场的影响大大减小。稀土离子4f电子遭到晶体场的作用远远小于电子之间的库仑作用,也远远小于4f电子的自旋—轨道作用。考虑到电子之间的库仑作用和自旋—轨道作用,4f电子能级用2J+ILJ表示。晶体场将使具有总角动量量子数J的能级分裂,分裂的形式和大小取决于晶体场的强度和对称性。稀土离子4f能级的这种分裂,对四周环境〔配位情况、晶场强度、对称性〕非常敏感,可作为探针来研究晶体、非晶态材料、有机分子和生物分子中稀土离子所在部分环境的构造,且2J+ILJ能级重心在不同的晶体中大致一样,稀土离子4f电子发光有特征性,因此很容易根据谱线位置分辨体认是什么稀土离子在发光。1.1.4基质晶格的影响基质晶格对f→d跃迁的光谱位置有着强烈的影响,另外其对f→f跃迁的影响表如今三个方面:〔1〕可改变三价稀土离子在晶体场所处位置的对称性,使不同跃迁的谱强度发生明显的变化;〔2〕可影响某些能级的分裂;〔3〕某些基质的阴离子团可吸收激发能量并传递给稀土离子而使其发光,即基质中的阴离子团起敏化中心的作用。十分是阴离子团的中心离子〔Me〕和介于中间的氧离子O2-以及取代基质中阳离子位置的稀土离子〔RE〕构成一直线,即Me-O-RE接近180°时,基质阴离子团对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最有效。1.2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展大概情况发光是物体内部以某种方式吸收的能量转换为光辐射的经过。发光学的内容包含物体发光的条件、经过和规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原理、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光和物质的互相作用等基本物理现象。发光物理及其材料科学在信息、能源、材料、航天航空、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必将促进光电子产业的迅猛发展,这对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起着无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三价镧系稀土离子具有极丰富的电子能谱,由于稀土元素原子的电子构型中存在4f轨道,为多种能级跃迁创造了条件,在适当波长的激光的激发下能够产生诸多的激光谱线,可从红外光谱区扩展到紫外光谱区。因而,稀土离子发光研究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60年代末,Auzel在钨酸镱钠玻璃中意外发现,当基质材料中掺入Yb3+离子时,Er3+、Ho3+和Tm3+稀土离子在红外光激发下可发出可见光,并提出了“上转换发光〞的观点[54]。所谓的上转换材料就是指遭到光激发时,能够发射比激发波长短的荧光的材料。其特点是激发光光子能量低于发射光子的能量,这是违背Stokes定律的。因而上转换发光又称为“反Stokes发光〞。从七十年代开始,上转换的研究转移到单频激光上转换。到了八十年代由于半导体激光器泵浦源的发展及开发可见光激光器的需求,使其得到快速发展。十分是近年来随着激光技术和激光材料的进一步发展,频率上转换在紧凑型可见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等领域的宏大应用潜力更激起广阔科学工作者的兴趣,把上转换发光的研究推向高潮,并获得了突破性实用化的进展。随着频率上转换材料研究的深切进入和激光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考虑拓宽其应用领域和将已有的研究结果转换成高科技产品。1996年在CLEO会议上,Downing与Macfarlanc等人合作提出了三色三维显示方法,双频上转换三维立体显示被评为1996年物理学最新成就之一,这种显示方法不仅能够再现各种实物的立体图像,而且能够随心所欲的显示各类经计算机处理的高速动态立体图像,具有全固化、实物化、高分辨、可靠性高、运行速度快等优点[15]。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另一项很有意义的应用就是荧光防伪或安全辨别,这是一个应用前景极其广阔的新兴研究方向。由于在一种红外光激发下,发出多条可见光谱线且各条谱线的相对强度比较灵敏地依靠于上转换材料的基质材料与材料的制造工艺,因此仿造难、保密强、防伪效果非常可靠。当前,研究的稀土离子重要集中在Nd3+,Er3+,Ho3+,Tm3+和Pr3+等三价阳离子。Yb3+离子由于其特有的能级特性,是一种最常用的敏化离子。一般来说,要制备高效的上转换材料,首先要寻找适宜的基质材料,当下研究的上转换材料多达上百种,有玻璃、陶瓷、多晶粉末和单晶。其化合物可分为:〔1〕氟化物;〔2〕氧化物;〔3〕卤氧化物;〔4〕硫氧化物;〔5〕硫化物等。迄今为止,上转换发光研究获得了很大的进展,人们已在氟化物玻璃、氟氧化物玻璃及多种晶体中得到了不同掺杂稀土离子的蓝绿上转换荧光。1.3上转换发光的基本理论通太多光子机制把长波辐射转换成短波辐射称为上转换,其特点是吸收光子的能量低于发射光子的能量[28]。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是基于稀土离子4f电子能级间的跃迁产生的。由于4f外壳层电子对4f电子的屏蔽作用,使得4f电子态间的跃迁受基质的影响很小,每种稀土离子都有其确定的能级位置,不同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经过不同。当前能够把上转经过归结于三种形式:激发态吸收、光子雪崩和能量传递上转换。1.3.1激发态吸收激发态吸收〔ExcitedStatedAbsorption简写为ESA〕是上转换发光中的最基本经过,如此图1-1所示。首先,发光中心处于基态能级E0的电子吸收一个ω1的光子,跃迁到中间亚稳态E1上,E1上的电子又吸收一个ω2光子,跃迁到高能级E2上,当处于能级E2上的电子向基态跃迁时,就发射一个高能光子。图1-1上转换的激发态吸收经过1.3.2光子雪崩上转换光子雪崩上转换发光于1979年在LaCl3∶Pr3+材料中初次发现。1997年,N.Rakov等报道了在掺Er3+氟化物玻璃中也出现了雪崩上转换。由于它能够作为上转换激光器的激发机制,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的留意。“光子雪崩〞经过是激发态吸收和能量传输相结合的经过,如此图1-2所示,一个四能级系统,Mo、M1、M2分别为基态和中间亚稳态,E为发射光子的高能级。激发光对应于M1→E的共振吸收。固然激发光光子能量同基态吸收不共振,但总会有少量的基态电子被激发到E与M2之间,而后弛豫到M2上。M2上的电子和其他离子的基态电子发生能量传输I,产生两个位于M1的电子。一个M1的电子在吸收一个ω1的光子后激发到高能级E。而E能级的电子又与其他离子的基态互相作用,产生能量传输II,则产生三个为位于M1的电子,如此循环,E能级上的电子数量像雪崩一样急剧地增长。当E能级的电子向基态跃迁时,就发出能量为ω的高能光子。此经过就为上转换的“光子雪崩〞经过。图1-2光子雪崩上转换1.3.3能量传递上转换能量转移〔EnergyTransfer,简写成ET〕是两个能量相近的激发态离子通过非辐射经过藕合,一个回到低能态,把能量转移给另一个离子,使之跃迁到更高层次的能态。图1-3列出了发生能量传递的几种可能途径:〔a〕是最普通的一种能量传递方式,处于激发态的施主离子把能量传给处于激发态的受主离子,使受主离子跃迁到更高层次的激发态去;〔b〕经过称为多步连续能量传递,在这一经过中,只要施主离子能够吸收入射光子的能量,处于激发态的施主离子与处于基态的受主离子间通过第一步能量传递,把受主离子跃迁到中间态,然后再通过第二步能量传递把受主离子激发到更高层次的激发态;〔c〕经过可命名为穿插弛豫能量传递〔CrossRelaxationUp-conversion,简称CR〕,这种能量传递通常发生在一样离子间,在这个经过中,两个一样的离子通过能量传递,使一个离子跃迁到更高层次的激发态,而另一个离子弛豫到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上去;〔d〕经过为合作发光经过的原理图,两个激发态的稀土离子不通过第三个离子的参与而直接发光,他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与发射光子能量匹配的能级,这是一种奇特的上转换发光现象;〔e〕经过为合作敏化上转换,两个处于激发态的稀土离子同时跃迁到基态,而使受主离子跃迁到较高的能态。〔a〕普通能量传递〔b〕多步连续能量传递〔c〕穿插弛豫能量传递〔d〕合作发光能量传递〔e〕合作敏化上转换能量传递图1-3几种能量传递经过的示意图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发光都是多光子经过,在多光子经过中,激发光的强度与上转换荧光的强度有如下关系:Itamin∝Iexcitationn其中Itamin表示上转换荧光强度,Iexcitation表示激发光强度,在双对数坐标下,上转换荧光的强度与激发光的强度的曲线为一直线,其斜率即为上转换经过所需的光子数n,这个关系是确定上转换经过是几光子经过的有效方法。1.4敏化机制与掺杂方式1.4.1敏化机制通过敏化作用提升稀土离子上转换发光效率是常用的一种方法[9]。其本质是敏化离子吸收激发能并把能量传递给激活离子,实现激活离子高能级的粒子数布居,进而提升激活离子的转换效率,这个经过能够表述如下:Dexc+A→D+AexcD表示施主离子,A是受主离子,下标“exc〞表示该离子处于激发态。Yb3+离子由于特有的能级构造,是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敏化离子。〔1〕直接上转换敏化对与稀土激活中心〔如Er3+,Tm3+,Ho3+〕和敏化中心Yb3+共掺的发光材料,由于Yb3+的2F5/2能级在910-1000nm均有较强吸收,吸收波长与高功率红外半导体激光器的波长相匹配。若用激光直接激发敏化中心Yb3+,通过Yb3+离子对激活中心的多步能量传递,可再将稀土激活中心激发至高能级而产生上转换荧光,这类经过会导致上转换荧光明显加强,称之为直接上转换敏化。图1-4以Yb3+/Tm3+共掺杂为例给出了该激发经过的示意图。图1-4直接上转换敏化〔2〕间接上转换敏化由于Yb3+离子对910-1000nm间泵浦激光吸收很大,泵浦激光的穿透深度非常小,因而固然在外表的直接上转换敏化能极大的提升上转换效率,但它却无法应用到上转换光纤系统中。针对这种情况,国际上与1995-1996年初次提出了“间接上转换敏化〞方法[7]。间接上转换敏化的模型首先在Tm3+/Yb3+双掺杂体系中提出的:当激活中心为Tm3+时,假如激发波长与Tm3+的3H6→3H4吸收共振,激活中心Tm3+就被激发至3H4能级,随后处于3H4能级的Tm3+离子与位于2F5/2能级的Yb3+离子发生能量传递,使Yb3+离子的2F5/2能级上有一定的粒子数布居。然后处于激发态2F5/2的Yb3+离子再与Tm3+进行能量传递,实现Tm3+的1G4能级的粒子数布居,这样就通过Tm3+→Yb3+→Tm3+献的能量经过间接地把Tm3+离子激发到了更高层次能级1G4。进而导致了Tm3+离子的蓝色上转换荧光。图1-5给出了间接上转换敏化的示意图。考虑到稀土离子的敏化作用与前述的上转换机理,在实现上转换发光的掺杂方式通常要考虑如下几点:〔1〕敏化离子在激发波优点有较大的吸收截面和较高的掺杂浓度;〔2〕敏化离子与激活离子之间有较大的能量传递几率;〔3〕激活离子中间能级有较长的寿命。图1-5间接上转换敏化1.4.2掺杂方式表1-1给出了当下研究比较多的掺杂体系,表中同时列出了某一掺杂体系对应的激发波长、基质材料、敏化机制等。表1-1常见的掺杂体系稀土离子组合激发波长基质材料敏化机制单掺杂Er3+980nmZrO2纳米晶体—Nd3+576nmZnO–SiO2–B2O3—Tm3+660nmAlF3/CaF2/BaF2/YF3—双掺杂Yb3+:Er3+980nmCa3Al2Ge3O12玻璃直接敏化Yb3+:Ho3+980nmYVO4直接敏化Yb3+:Tm3+800nm氟氧化物玻璃间接敏化Yb3+:Tb3+1064nm硅sol–gel玻璃合作敏化Yb3+:Eu3+973nm硅sol–gel玻璃合作敏化Yb3+:Pr3+1064nmLnF3/ZnF2/SrF2BaF2/GaF2/NaF直接敏化Nd3+:Pr3+796nmZrF4基玻璃直接敏化三掺杂Yb3+:Nd3+:Tm3+800nmZrF4基玻璃间接敏化Yb3+:Nd3+:Ho3+800nmZrF4基玻璃间接敏化Yb3+:Er3+:Tm3+980nmPbF2:CdF2玻璃直接敏化1.5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应用稀土掺杂的基质材料在波长较长的红外光激发下,可发出波长较短的红、绿、蓝、紫等可见光。通常情况下,上转换可见光包括多个波带,每个波带有多条光谱线,这些谱线的不同强度组合可合成不同颜色的可见光[7]。掺杂离子、基质材料、样品制备条件的改变,都会引起各荧光带的相对强度变化,不同样品具有独特的谱线强度分布与色比关系〔我们定义上转换荧光光谱中各荧光波段中的峰值相对强度比称为色比,通常以某以一波段的峰值强度为标准〕。因此上转换发光材料可应用到荧光防伪或安全辨别上来。上转换发光材料在荧光防伪或安全辨别应用上的一个研究重点是制备上转换效率高,具有特色的防伪材料,实现上转换荧光防伪材料能够以配比控制色比;也就是通过调整稀土离子种类、浓度以及基质材料的种类、构造和配比,到达控制色比关系。1.6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Nd:YAG激光器发出1064nm的激光,在激光打孔、激光焊接、激光核聚变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最常用的激光波段。然而,由于人眼对1064nm的红外光不可见,因而,需要采取对1064nm激光响应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制备的显示卡进行调准和校正。本论文采取氟化物作为基质,掺杂稀土离子,通过配方和工艺研究,制备对1064nm响应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研究组分配比、烧结温度、气氛和时间等对粉体性能的影响。并采取XRD和荧光光谱分析等测试手段对粉体进行表征。确定最佳烧结温度、组分配比,最终获得对1064nm具有优异红外转换性能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第二章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与表征经太多年研究,红外响应发光材料获得了很大进展,现已实现了氟化物玻璃、氟氧化物玻璃、及多种晶体中不同稀土离子掺杂的蓝绿上转换荧光。然而上转换荧光的效率间隔实际实用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蓝光,其效率更低。因而,寻找新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仍在研究之中,本文重要研究对1064nm响应的发光材料。本章研究了双掺杂Er3+/Yb3+不同基质材料的蓝绿上转换荧光,得到了发光效果较好的稀土掺杂氟化物的红外激光显示材料,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2.1红外激光显示材料的合成2.1.1实验药品〔1〕合成材料所用的化学试剂重要有:LaF3,BaF2,Na2SiF6,NaF,氢氟酸,浓硝酸等。稀土化合物为Er2O3、Yb2O3,纯度在4N以上。〔2〕ErF3、YbF3的配制制备Yb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