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5月四川省色达县关于2022年公开考聘就业服务协理员名师点拨卷答案详解版(3套)(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I卷一.全真模拟押题-综合考点(共150题)1.长干里是六朝都城建康城南的里巷,位于秦淮河南岸。孙吴定都建业后,人口迅速朝都城聚合。吴国在秦淮河入江口附近沿河筑堤立栅,约束河道,称“栅塘”,防止河水因潮涨溢;又沿江往上筑“横塘”,防止江潮侵袭,并在附近的秦淮河北岸建大市。良好的居住环境及便利的生活设施,使长干里一带很快成为民庶杂居的城市空间。左思《吴都赋》铺陈了长干里比屋连甍、酒肆密布的盛况,李白《长干行》、崔顾《长干曲》更使此处的商人生活闻名天下。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
A.长干里的经济功能
B.长干里的地理位置
C.长干里的形成过程
D.长干里的文学书写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介绍长干里位于秦淮河南岸,是六朝都城建康城南的里巷,并指出吴国定都建业后人口迅速朝都城聚合,吴国通过筑堤立栅等方式约束河道、防治水患,并在秦淮河北岸建大市。而后进行总结,即良好的居住环境及便利的生活设施,使长干里快速发展成宜居的城市空间。尾句通过文学诗赋进一步阐述长干里发展繁荣的盛况。故文段重在说明长干里的形成过程,对应C项。
A项,文段并未提及“长干里的经济功能”,无中生有,排除。
B项,“地理位置”对应文段开篇引出话题部分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D项,“文学书写”对应文段尾句,是对长干里形成发展的进一步阐述,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六朝建康长干里考略》2.①潜心学习研究
②成立“互联网+”教育创业公司
③成为行业高手
④团队在PPT领域做到了最好
⑤对PPT有浓厚兴趣
A.⑤③②①④
B.⑤②③①④
C.⑤①③②④
D.①③②⑤④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①⑤中选择。
应该先有“对PPT有浓厚兴趣”,才会“潜心学习研究”,所以⑤在①之前,即首句应为⑤,排除D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①②③中选择。
应该先有“潜心学习研究”,而后“成为行业高手”,所以①应在③的前面,排除A、B两项。
因此,选择C选项。
3.一天24小时中分针与时针共垂直多少次?(
)
A.22
B.24
C.44
D.48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一天24小时中,时针共转2圈,分针共转24圈,分针比时针多转圈。每多转一圈,分针与时针会垂直2次,因此一天24小时中分针与时针共垂直的次数为次。
故正确答案为C。4.诗文中常用借代,选出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
)。
A.手足——兄弟;庙堂——朝廷
B.桃李——学生;丝竹——音乐
C.垂髫——老人;桑梓——同乡
D.汗青——史册;社稷——国家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正确,“手足”代指兄弟,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割。“庙堂”即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借指朝廷。
B项正确,“桃李”代指学生,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丝竹”中的“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丝竹是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C项错误,垂髫是指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故以“垂髫”指儿童。“桑梓”代指家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桑梓代指处所,比喻故乡。
D项正确,“汗青”代指史册,汗青原本是指蒸竹时蒸出的青色的竹汗,现指忠心。“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5.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题干每个图形都是由一定数量的○和×组成,数量上存在一定的规律,同时还要考虑组成的图形形状。题干图形都是水平对称图形,且圆的个数依次为5、4、5、4、(5),选项中只有A项是含有5个圆的水平对称图形。故本题选A。6.为了保证管理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从根本上说,管理者应该长期关注的主要是:
A.严加控制有关人员
B.对有关人员重奖重罚
C.与有关人员亲密相连
D.增强有关人员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感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
第二步,从根本上讲,为了保证管理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管理者应增强有关人员对组织目标的认同感。认同感是目标达成一致的基础,要想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作为管理者应该从目标的制定开始就让员工参与,让他们了解目标的目的,即将来目标达成后美好的愿景,会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或者直接说会有什么利害关系,让他们自觉地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执行。
因此,选择D选项。
管理控制系统是指构成管理行为的计划、策略及奖惩的组合。管理控制系统是指一种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权责结构,这种权责结构相应地表现为一定的决策结构、领导结构和信息结构。管理控制系统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和战略管理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7.请根据所给图形的既有规律,选出一个最合理的答案。(
)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中多边形明显,优先考虑数直线,发现直线数量依次为3、4、5、6,故?处直线数应为7,只有B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8.某洗车店洗车分外部清洁和内部清洁,两道工序时间均不少于30分钟,而且同一辆车两道工序不能同时进行,洗车间同一时间只能容下2辆车。现有9辆车需要清洗,汽车进出洗车间的时间可忽略不计,则洗完9辆车至少需要的时间为:
A.330分钟
B.300分钟
C.270分钟
D.250分钟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统筹推断问题,用枚举法解题。
第二步,若有A、B两辆车,按照A外B内、A内B外进行清洗,需要30×2=60(分钟)。故以两辆车为一组,清洗前6辆车需要60×3=180(分钟)。
第三步,将最后3辆车记为D、E、F,按照D外E内、E外F内、F外D内进行清洗,需要30×3=90(分钟)。
第四步,故洗完9辆车至少需要180+90=270(分钟)。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统筹推断问题。
第二步,2辆车交替清洗需要60分钟,3辆车轮流清洗至少需要90分钟,可知当车数>1时,洗车的时间=30分钟×车数。故清洗9辆车的时间为30×9=270(分钟)。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若以汽车数计算,9辆汽车分配2个洗车间存在浪费的情况,每辆车洗车时分为两道工序,故应以工序数进行计算。共有9×2=18道工序,每个洗车间分配18÷2=9道工序,同时进行,不存在浪费的情况,用时最短。设每个洗车间每分钟工作量为1,则9辆车清洗完的总工作量不少于9×2×30=540。该洗车店的工作效率为2,则洗完9辆车至少用时为540÷2=270分钟。故本题选C。
注:假设这9辆车分别为ABCDEFGHI,第一次可洗AB两车的第一道工序,第二次洗AB两车的第二道工序;第三次洗CD两车的第一道工序。。。。。。第七次洗GH两车的第一道工序,第八次洗G的第二道工序和I的第一道工序,第九次洗H和I的第二道工序。总共需要9次,每次最少30分钟,则洗完9辆车最少需要9×30=270分钟。
解题思路:在前6辆车中,均安排其中两辆车同时依次进行外部清洁和内部清洁,耗时60×3=180分钟。最后3辆车记为A、B、C,首先安排为A、B两车进行外部清洁,完毕后对B、C两车内部清洁,然后在A车内部清洁的同时C车外部清洁,共计耗时90分钟。因此洗完9辆车至少需要270分钟。
故正确答案为C。9.一个学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需求,与时俱进选择一个适当的名字,是学校的权利,无可厚非。同时,国家对高校的更名出台了明确的规定,这也意味着只要符合相关的条件,国家对于高校的更名是尊重和支持的,高校的更名渠道也是畅通的。但是也应该看到,高校的名字固然重要,但是如今的更名门槛并不低,高校没有必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更名上,而将主业抛在一边。
根据上述文段,作者认为:
A.高校是否更名应慎重考虑
B.国家应采取更加严格的规定限制高校更名
C.国家不应支持高校更名
D.高校更名是一种浪费精力的行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指出“学校选择适当的名字,是学校的权利,无可厚非。”第二句提到国家对于高校的更名也是尊重和支持的。紧接着用转折关联词“但”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即高校没有必要将过多的精力放在更名上,而是要做好自己的主业。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高校是否更名应慎重考虑”,是作者观点的同义替换,正确。B项无中生有,排除。C项“国家不应支持高校更名”。国家对于高校的更名是尊重和支持的,因此排除C项。D项非重点,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10.稻谷∶大米
A.核桃∶核酥
B.棉花∶棉籽
C.西瓜∶瓜子
D.花生∶花生酱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大米”是“稻谷”的组成部分,“稻谷”去壳后得到“大米”,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核桃”可以加工成“桃酥”,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排除;
B项:“棉籽”是“棉花”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瓜子”不一定是“西瓜”子,二者不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D项:“花生”可以制作“花生酱”,二者属于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11.成语“一丝不苟”中丝的本意是(
)。
A.丝绸
B.头发丝
C.计量单位
D.丝线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一丝不苟”出自清朝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丝:计量单位。
故正确答案为C。12.2020年7月6日,人社部发文表示,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应享受法定的全部劳动保障权利,试用期期间单位不缴纳社保属于违法行为。若王某在其试用期内公司不给其缴纳社保,王某可以参照哪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
A.《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B.《社会保险法》
C.《最低工资规定》
D.《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A、C、D项错误、B项正确,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因此,试用期内也要缴纳社保,否则违法。
故正确答案为B。13.秦汉四百年间,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形成互补机制,其效应是:统一被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则被认为是违理的、反常的。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国家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与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强化了政治一统。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政治与文化存在紧密联系
B.秦汉文化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C.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D.国家统一的前提是文化的一统整合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二句话“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地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的“这一定势”是对前文的概括,而具体怎样影响了以后的中国历史,第三句话进一步阐述,即国家统一加强了文化的整合,反过来文化的整合又强化了政治统一即国家统一。可以判断整个文段是“分—总—分”的行文结构,第二句是重点,因此作者的意图应该是强调秦汉文化的重大影响。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秦汉文化对于后世影响深远”符合作者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快速阅文段并观察选项可知,选项差异较大,论述对象不同,考生可通过抓住文段的论述对象“秦汉文化”,快速锁定答案。文段首先指出秦汉的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形成互补机制。接着指出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深刻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最后具体论述了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具体影响。文段强调的是秦汉文化形成的定势对后世的影响,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脱离了“秦汉文化”这一关键词。C项与文段内容无关。D项的“前提”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秦汉文化造成的定势:政治与文化相互推动、存在互补,然后通过指代词“这”指代前文所述的秦汉文化对后世影响,得出结论:秦汉文化影响了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尾句具体介绍了影响的表现,故文段的重点在于强调秦汉文化对历史的影响,B项论述符合文段中心。
A项:偏离“秦汉文化”这一主题词,排除;
C项:“中国文化”不等同于“秦汉文化”,属于偷换概念,排除;
D项:对应尾句,属于解释说明部分,不是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14.两筐苹果共130公斤,如果将甲筐苹果的八分之一装入乙筐,甲、乙两筐苹果的重量比是7∶6。那么甲筐原来有苹果多少公斤?
A.60
B.70
C.80
D.9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甲筐装入乙筐后,甲的重量是130×7/(7+6)=70(千克),那么甲筐原来有70÷(1-1/8)=70÷7/8=80(千克)。
因此,选择C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由题可知,甲筐苹果的八分之一装入乙筐,可得甲框的苹果个数一定为8的倍数。只有C选项80可以被8整除。
因此,选择C选项。
15.经济学家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股市就像一杯啤酒,如果没有一点泡沫,说明它不新鲜(没有活力);可如果泡沫太多,啤酒就少了。事实也是如此,一个繁荣的市场自然交易活跃,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投机现象,但是如果投机盛行,成为市场的“规律”,那么这个市场一定要出问题。因为说到底,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选项是(
)。
A.啤酒的总量是有限的
B.理性抑制了泡沫的产生
C.泡沫是由执著的投机者造成的
D.支撑市场的是“啤酒”而非“泡沫”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语句填空题,空格位置在段尾处,对前文进行概括。
首句通过经济学家“股市”的比喻引出话题“市场”,句中“泡沫”比喻股市投机现象,“啤酒”比喻正常的股市。接着具体讲述市场中的“泡沫”和“啤酒”,先指出繁荣市场一些投机现象是无法避免的,通过“但是”转折,指出投机盛行不利于市场的发展,最后一句话应该围绕正常的“市场”展开,D选项填入文中,说明“市场”主要还是靠“啤酒”即正常的市场运行,话题一致,衔接恰当合理,当选。
A、B、C选项填入此都不能体现“啤酒”(正常市场运作)对“市场”的作用,均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股市就是一个博弈市》16.水的沸点是100℃,但是水沸腾的时候并不都是100℃,比如在青藏高原地区不到100℃水就开了,其原因是:
A.高原地区水质不同
B.高原地区气温比较低
C.气压低的地方水的沸点要低一些
D.地区条件决定的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
第二步,水的沸点是指水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时的温度。水在标准大气压下(101.325kPa),沸点为100℃。水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这是因为,当水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因此,当水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越高,当地的大气压越低。这就使得青藏高原的气压低于标准气压,水的沸点低于100℃。由此可知,在青藏高原地区不到100℃水就开了,是因为气压低的地方水的沸点要低一些。
因此,选择C选项。
17.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内马拉松猝死人数已达到14人。且大多数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专家表示,马拉松比赛最后5km容易出现猝死的情况。因为这个阶段参赛者体能接近极限,且在加速冲刺。运动超过自身极限,心跳加速,血氧若跟不上,就会引起心脏功能衰竭,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马拉松运动容易出现猝死
B.马拉松运动不适合年轻人
C.年轻人参加马拉松运动容易超过自身极限
D.要根据身体情况选择运动量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内马拉松猝死人数已达到14人”,文段中表达的意思是马拉松会出现猝死,并不是“容易出现”错误。B项无中生有,错误。C项对应“马拉松比赛最后5km容易出现猝死的情况。因为这个阶段参赛者体能接近极限”,错误。D项对应“运动超过自身极限,心跳加速,血氧若跟不上,就会引起心脏功能衰竭,出现心脏骤停的现象”,马拉松对身体要求很高,所以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18.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商家都在大力进行商品广告宣传。某电商在广告时段不停的放保健品的广告,如此一来,广告宣传效果适得其反,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在对商品选择的时候,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判断,而不会轻易相信广告。
以上论述,是基于下列哪个选项为前提?(
)
A.广告越多,商品销量越大
B.许多广告夸大了对商品的宣传
C.消费者已经具备鉴别以及选择商品的能力
D.对于知名度高的商品,根本不需要广告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在对商品选择的时候,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判断,而不会轻易相信广告。
论据:无。
本题问的是“前提”,没有论据,优先考虑必要条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指出“广告越多,商品销量越大”,与论点指出的大多数消费者不会轻易相信广告相反,有一定的削弱力度,无法加强,排除。
B项:指出“许多广告夸大了商品的宣传”,解释了为什么消费者不会轻易相信广告,补充论据加强,但不是论点成立的前提,排除。
C项:指出“消费者已经具备鉴别以及选择商品的能力”,从而证明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更加注意自己的判断,是论点成立的前提,当选。
D项:指出“对于知名度高的商品,根本不需要广告”,与论点讨论的大多数消费者不会轻易相信广告无关,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19.学术评价中,往往交织着主客观的各种复杂因素。由于学术评价常受到评价主体学术观点、情感倾向、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事实上,这类数据所包含的评价意义是由点击者、下载者、引用者体现出的,过度倚重这类数据就是把量化数据的制作者当成了评价主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以量化指标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备受争议
B.在进行学术评价时不能过多依赖量化数据
C.正确的学术评价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
D.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学术评价才是可靠的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学术评价交织着主客观的各种复杂因素,又讲到为了避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依靠所谓“客观”的量化数据,接下来通过“事实上”一词引出文段重点,即这些数据也不客观,过度倚重的话,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主观因素。所以,文段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说学术评价不应该过多依赖量化数据。对应选项即为B项。A项文段中没有说到“备受争议”且“评价体系”扩大了概念;C、D两项所表达的意思文段中也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学术评价中往往会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接着以“由于……所以……”指出人们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随后以转折词“事实上”强调“过度倚重这类数据会适得其反”。文段主旨句在“事实上”之后,主要讲的是“过度倚重量化数据是不好的”。文段的意图是“不应该过多依赖量化数据”。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转折结构,“事实上”之后为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首先指出由于学术评价常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更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接着以“事实上”做转折指出过度倚重量化数据就是把数据的制作者当成了评价主体,也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价。故在进行学术评价时不能过多依赖量化数据。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备受争议”无法从文段得出。C项不是文段的观点。D项过度推断,文段并没有否定以量化指标评价,反对的是过度倚重数据的做法。
故本题选B。20.闯王确实有非凡之处,为当今群雄所________。
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望洋兴叹
B.望而止步
C.望其项背
D.望尘莫及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表明闯王非凡的能力和才华是当今群雄赶不上的。
第二步,辨析选项。D项“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能够表现群雄在能力上无法追赶到闯王,符合语境。A项“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B项“望而止步”指看到某种情况或失误就往后退缩。语境没有表现出群雄的“无奈”和“退缩”,两者均与文段感情倾向不符合,排除A项和B项。C项“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用作“难以望其项背”,该成语置于横线用法有误,且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
21.卫生行政部门对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不予以执业注册。(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执业医师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执业医师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注册:(一)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二)因受刑事处罚,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三)受吊销医师执业证书行政处罚,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注册之日止不满二年的;(四)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不宜从事医疗、预防、保健业务的其他情形的。受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对不符合条件不予注册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题干的表述满足第十五条中的第三款,表述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
22.①砍大鳌腿支撑天地,从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②盘古开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撑天地
③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将“不周山”撞倒
④天地裂开了一条大缝
⑤女娲炼石补天
A.1—2—3—4—5
B.2—3—4—5—1
C.3—2—4—1—5
D.4—2—3—5—1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选项,尾句在1、5间比较,①“天地就永久牢固了”是最后的结果,答案就在B、D两项中,比较B、D两项,其实就是比较②和④的先后,②在先,本题为事件排序题。通过略读题干可知一开始天地是稳固的,后来经过一些变故,天地裂开一道缝,后几经周折,天地又恢复常态。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尾句应从①⑤中选择。
观察题干可知,讲述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因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是最后的结果,即①为尾句,故排除A、C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首句应从②④当中选择。
天地裂开大缝是共工将“不周山”撞倒的结果,不能在首句,即②为首句,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23.海马∶哺乳动物
A.猫头鹰∶鸟类
B.乌龟∶两栖动物
C.海豹∶哺乳动物
D.鳄鱼∶爬行动物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海马”属于鱼类,与“哺乳动物”属于全异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猫头鹰”是“鸟类”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B项:“乌龟”是爬行动物的一种,与“两栖动物”属于全异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海豹”是“哺乳动物”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D项:“鳄鱼”是“爬行动物”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24.有24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零件,其中23个是正品,一个是次品,正品重量都相等,次品比正品稍重一些,用天平(无砝码)称,至少称(
)次可以把次品找出来。
A.3
B.4
C.12
D.23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其他杂题,用枚举法解题。
第二步,首先将24个零件分为3组,每组8个。第一次在天平两边各放8个零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情况一:如果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剩余的8个零件之中,则进行第二次称量,即把剩余的8个按3,3,2分组,在天平两边各放3个零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①如果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剩余的两个零件之中,则进行第三次称量,即把剩余的两个放到两盘中,托盘下降为次品;
②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托盘下降那边的三个里面,则进行第三次称量,取托盘下降的三个零件中的两个各放到左、右盘中,如果天平平衡,则剩余的那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下降者为次品。
情况二: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在托盘下降那边的八个里面,则进行第二次称量,原理同情况一,共需要3次。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25.二十世纪的发明包括(
)等。
A.半导体
B.计算机
C.激光器
D.手机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史知识。
第二步,A项: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1833年,英国科学家电子学之父法拉第最先发现硫化银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于一般金属,一般情况下,金属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法拉第发现硫化银材料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上升而降低。这是半导体现象的首次发现。一直到1947年12月,贝尔实验室才总结出半导体的四个特性。半导体是20世纪发明的。A项正确。
B项:计算机俗称电脑,是现代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以进行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是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和艾克特。由美国军方定制。计算机是20世纪发明的。B项正确。
C项:激光器是一种能发射激光的装置。1954年制成了第一台微波量子放大器,获得了高度相干的微波束。1958年A.L.肖洛和C.H.汤斯把微波量子放大器原理推广应用到光频范围,1960年T.H.梅曼等人制成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1961年A.贾文等人制成了氦氖激光器。1962年R.N.霍耳等人创制了砷化镓半导体激光器。激光器是20世纪的发明。C项正确。
D项:手机、全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通常称为手机,原本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在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1958年,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1973年,美国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手机是20世纪发明的。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D选项。
26.观察成功的企业家,他要么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要么是经过长期不懈的拼搏奋斗努力。
某饲料公司文董事长长期拼搏努力,那么:
A.文董事长成为一个企业家的几率为50%
B.文董事长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
C.文董事长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D.文董事长可能会成为一个成功企业家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选项关联词“要么……要么……”,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成功的企业家→要么专业,要么拼搏
第三步,进行推理。
题干中“文董事长长期拼搏努力”是对①后件中“要么拼搏”进行肯定。“要么……要么……”的含义是“二者择一”,但是题干并未涉及到文董事长是否专业,所以只能说文董事长可能成为成功企业家。
因此,选择D选项。27.行政复议机关应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内做出行政复议决定。
A.三十日
B.六十日
C.七十日
D.九十日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六十日的除外。”
故正确答案为B。28.老鼠是人人喊打的坏蛋,不过它可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如果鼠类数量过多,大量啃食草根,那就会使食物减少,鼠类死亡率增加,生殖力下降。同时,鼠类过多还会使它们的天敌——鹰、黄鼠狼等得以发展,反过来抑制鼠类的增加。等到鼠类减少到一定程度,草原生态系统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老鼠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
B.鼠类越少越易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原状
C.鼠类过多会使鹰和黄鼠狼等得以发展
D.鼠类数量过多会间接导致其生殖力下降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结合选项,在文段中找到与之对应的信息,并进行一一对照,从而判断其说法是否正确。同时,需要注意,这类题目常见的错误类型包括无中生有、过于绝对、颠倒黑白、偷换概念等。由文段首句“老鼠是人人喊打的坏蛋,不过它可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可知,A项正确。
B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常识不符,文段说的是“鼠类减少到一定程度”,而非越少越好。
由“鼠类过多还会使它们的天敌——鹰、黄鼠狼等得以发展”可知,C项正确。
由“如果鼠类数量过多……鼠类死亡率增加,生殖力下降”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首句“老鼠是……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角色”,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对应尾句“鼠类减少到一定程度,草原生态系统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可知老鼠的减少是有限度的,不是越少越好,该项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文意。C项对应“鼠类过多还会使它们的天敌——鹰、黄鼠狼等得以发展”,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对应第二句“鼠类数量过多……就会使食物减少,鼠类死亡率增加,生殖力下降”,符合文意,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由提问可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D项曲解文意,材料最后一句话说的是“等到鼠类减少到一定程度,草原生态系统才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非“越少越容易恢复”。“等到鼠类减少到一定程度”并不等同于“越少越易恢复”;
A项正确,是对材料第一句话的复述;
B项正确,由“如果鼠类数量过多……死亡率增加,生殖力下降”可知;
C项正确,由第三句话可以推断得出。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9.打开微信朋友圈,能看到很多年轻父母拍照“晒娃”。看得多了,难免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有些父母把孩子“宠物化”了。事实上,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确有这种“宠物化”倾向,开心时会和孩子玩一玩逗一逗、温言细语,心情不好时就态度粗暴、拿孩子撒气。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当絮叨无效或“婆婆妈妈”令孩子逆反之后,一些“懒得废话”的家长就会诉诸暴力。
这段文字反映出一些年轻家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缺乏信息安全意识
B.心智显得不够成熟
C.利用孩子满足虚荣心
D.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对“宠物化”育儿的本质有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对比选项选出答案。文段前两句引出很多年轻父母把孩子“宠物化”的现象,后文具体介绍其表现:开心时和孩子玩一玩逗一逗,不开心则态度粗暴,甚至诉诸暴力。这种现象反映出一些年轻家长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即没有把孩子作为有独立意识的个体,而是当成自己饲养的宠物,只是宠爱,而缺少尊重,D项的“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点出了“宠物化”育儿的本质,正确。
A项,文段并没有谈到年轻父母朋友圈“晒娃”引发信息泄露的问题,“信息安全”无中生有,排除;B项,“心智显得不够成熟”表述不明确,未点明“宠物化”育儿的根本问题,排除;C项,文段并无家长晒娃满足了家长虚荣心的表述,排除。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引出话题年轻父母朋友圈“晒娃”,然后通过转折词“事实上”引出“不少家长对孩子的确有这种‘宠物化’倾向”,后面对该句进行具体解释。文段是“分—总—分”结构,重在强调年轻父母对孩子有“宠物化”倾向,对待孩子喜怒无常,不顾孩子的感受。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先由朋友圈“晒娃”引入话题,指出当下存在家长将孩子“宠物化”的现象,并详细阐述了此类现象的表现: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仅由自己的心情决定,甚至诉诸武力。故文段强调的是这类年轻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将孩子视作“宠物”而非“独立个体”,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状况,对应D项,当选。
A项“缺乏信息安全意识”、C项“满足虚荣心”均对应文段开头的“晒娃”这一背景,而非“宠物化”教育的主要问题所在,排除;
B项“心智不成熟”虽能反映年轻家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但与D项相比,D项“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才是年轻家长“宠物化”教育背后最根本的问题,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年轻父母不应把孩子“宠物化”》30.皮肤老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些与个人体质有关,有些则因外界因素影响造成。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过度肥胖或体重不足,更可能造成两种情况交替产生。此外机体各种组合成分,如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及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分配不均衡,也会造成皮肤老化现象。
这段文字想表达的是:
A.微量元素分配不均衡
B.肥胖或体重不足与个人体质有关
C.皮肤老化的原因
D.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肥胖或体重不足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皮肤老化的原因很多,与个人体质有关,也与外界因素有关。然后讲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会影响体重。最后讲皮肤老化与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分配不均有关。文段主要围绕“皮肤老化”这一主体进行描述,整个文段为“总—分”结构,就是在论述皮肤老化的原因。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C项涉及“皮肤老化”这一核心话题,且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文段为总分结构,提出观点—具体论证,选择与观点句表意一致的一项。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提出论点——皮肤老化的原因有很多,有些与个人体质有关,有些则因外界因素影响造成。后文则对造成皮肤老化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具体列举。因此文段想要表达的是皮肤老化的原因。C项表述与此相符。
A、D两项只是文段部分内容,B项无法从文段中推出。
故本题选C。31.城市化是继工业化以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大力量。地方政府在城市化方面有着很强的冲动,但这个冲动更多表现在土地的城市化方面。因为土地的升值幅度很大,潜力很大,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的城市化成为地方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但这并非真正的城市化,因为城市化程度是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的。
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
A.发展要避免土地的城市化
B.发展要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
C.人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D.城市化是地方发展的正确选择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尾句是文段的主旨句,主要强调的是城市化发展的衡量标准问题,B项“发展要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较为准确地点明了文段的中心意思,为本题答案。C项偏离了“城市化标准”这一主题,故排除。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通过城市化的重要性引出土地城市化,然后解释土地城市化的原因并说明土地城市化的意义,最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引出作者观点,即“这并非真正的城市化,因为城市化程度是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的”。文段结构为“分—总”,重点句为尾句,主要强调了人的城市化才是城市发展的标准。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根据提问方式“中心意思”一词可知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材料第一句讲城市化的重要性,二、三、四句讲城市化多表现在土地的城市化及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一句通过转折词“但”否定土地城市化是真正的城市化,并提出观点“城市化程度是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的”。转折词“但”后是材料的表面主旨,即“发展要以人的城市化为标准”。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
材料虽说土地城市化“并非真正的城市化”,但也肯定了土地城市化的作用,即“土地的城市化成为地方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故选项A说法错误;选项C在材料中未提及;选项D说法虽然没错,但偏离了“以人的城市化为城市化标准”这一主旨。
故正确答案为B。32.政府为多解民生难事,提升群众幸福感,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了多种途径。当市民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得到政府帮助时,最好选择(
)。
A.到信访部门求助
B.利用市长接待日反映情况
C.拨打市长热线电话
D.要求政府行政裁决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
A项错误,根据《信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信访人对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不服下列组织、人员的职务行为,可以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信访事项:(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三)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四)社会团体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中由国家行政机关任命、派出的人员;(五)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及其成员。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B项错误,“市长接待日”一般固定为每个月的某几天,无法立即帮助市民解决紧急情况。
C项正确,“市长热线”是反映民意的一个渠道,可以在市民遇到困难时,迅速得到政府帮助。
D项错误,“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和法定程序,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特定民事、经济纠纷进行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故正确答案为C。33.1.16,8.25,27.36,64.49,(
)
A.65.25
B.125.64
C.125.81
D.125.01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非整数数列中的小数数列。
第二步,将小数点看作分隔符,分组看整数和小数数列,整数和小数分别成规律:
整数数列:1,8,27,64,可化为幂次数列1³,2³,3³,4³,底数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4+1=5,指数是3的常数数列,所求整数部分为5³=125;
小数数列:16,25,36,49,可化为幂次数列4²,5²,6²,7²,底数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7+1=8,指数是2的常数数列,所求小数部分为8²=64。
所求项为125.64。
因此,选B选项。
34.初次分配中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体现这一要求的措施有:
A.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B.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
C.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D.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货币,这种货币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即初次分配就是要保障工资收入,促进社会公平。
A项:十八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即不断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体现初次分配要注意保障公平。A项正确。
B项:“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即使工资水平始终处于合理的水平,保持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明确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对完善工资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出初次分配中的公平原则。B项正确。
D项:“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即通过制度形式将最低工资和支付保障制度进行落实,从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D选项。
再分配,即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机制。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政府转移支付等。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的其中重要一环,是我国再分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说法错误。C项错误。
35.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下列案件不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是:
A.重大涉外案件
B.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C.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D.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事诉讼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条,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所以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属于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不是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因此,选择C选项。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一)重大涉外案件;
(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AB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6.刘慈欣的《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
)。
A.星云奖
B.雨果奖
C.图灵奖
D.普利策奖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项错误,《三体》英文版第一部曾获得2014年度“星云奖”提名。
B项正确,在2015年8月,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C项错误,图灵奖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而《三体》是科幻小说。
D项错误,
普利策奖包括新闻奖和艺术奖两大类,其中新闻奖主要有:公共服务奖、报道奖、社论奖、漫画奖、批评评论奖、通讯奖、特写奖、新闻摄影奖等;文学艺术奖有小说奖、戏剧奖、诗歌奖、美国历史作品奖、自传或传记奖和非小说作品奖;音乐作曲奖1项。《三体》未获得普利策奖。
故正确答案为B。37.下列各句中,横线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应该“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做到外圆内方,才能受到尊重。
B.在世界经济总体下滑、差强人意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依旧保持平稳增长。
C.如果一部电影卖座,那么它的原著也可能攀龙附凤,成为畅销书。
D.建立广泛的临时性同盟,从舆论上看,铄石流金,有利于主导国际舆论场。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外圆内方”比喻人外表随和,内心却很严正,符合文意,当选;
B项,“差强人意”指大体上令人勉强满意,词性偏褒义,包含满意的意思,而世界经济下滑明显消极,不符合文意,排除;
C项,“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不能形容原著,用词不当,排除;
D项,“铄石流金”形容天气酷热,也形容辉耀发挥巨大作用,与“舆论”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8.作为规范性公文的正本,其特殊形式不包括:
A.抄本
B.修订本
C.试行本
D.暂行本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公文正本是指根据定稿印制、格式规范并有各种生效标志的、具有法定效用的供受文者使用的正式公文文本。正本通常指主送件,送达主送机关,供对方直接办理,具备正式公文的效用。其特殊形式包括试行本、暂行本、修订本、不同文字版本。因此,不包括抄本。故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修订本,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实施后进行修订再使用的文本,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C项:试行本,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即试验推行本,在规定的试验推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试用本主要适用于发文机关认为公文内容在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后可能将予修订的情况下使用的文本。试行本的外形特征主要是在公文标题中加注稿本标记,一般是在文种后用括号注明“试行”字样,如《××××××条例(试行)》。
D项:暂行本,规范性公文正本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暂时推行本,在规定的暂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暂行本常用于发文机关认为因时间紧迫,公文中的有关内容可能存在不够详细周密等缺欠,不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将予修订的情况之下。暂行本的外形特征是在公文标题的文种之前加注“暂行”字样,如《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
39.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大多发明家都善于从细小、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
B.我们今后一定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C.上次作文,王平同学因用词不当丢了丑,我决心吃一堑,长一智,苦下功夫背诵。
D.北京电视台的编导很有水平,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A项使用正确。“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置于文中表达在常见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符合文意。
第二步,B项使用正确。“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与后文“取得更好的成绩”相呼应。
第三步,C项使用正确。“吃一堑,长一智”意思是说受到一次挫折,便得到一次教训,增长一分才智,是经过失败取得教训的道理,符合文意。
第四步,D项使用错误。“绘声绘色”指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与“节目”搭配不当。
因此,选择D选项。
40.在社会经济尚不发达时,传统建筑遭受的主要是自然的破坏。而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人们急于改变物质生活条件,忽视精神生活的需要,对传统建筑的人为破坏大大超过自然的破坏。待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价值观起了变化,进而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时,传统建筑将重新受到重视。但是传统建筑是不可再生的,任凭今后有多么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已遭受破坏而不复存在的传统建筑及其历史环境来说,留下的只能是无法挽回的遗憾。
以上文字主要想说明:
A.传统建筑的保留是一种精神生活的需要
B.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
C.对于传统建筑来说,人为破坏的程度往往大于自然的破坏
D.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建筑的破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文段通过不同阶段传统建筑遭到的破坏,以及人们的态度,引出保护传统建筑的重要性。因此文段主旨应该与此相关。文段先说,在经济不发达时,传统建筑主要遭受自然的破坏;接着用“而”转折,说明在经济发展起步期,传统建筑主要遭受人为的破坏;最后说“待到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才开始重新重视传统建筑,但是因为传统建筑的不可再生,被破坏的已无法挽回。故文段意在说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B项正确,当选。
解题思路:第一步,读文段找到主旨句。
文段一开始通过对比提出在经济不发达时“传统建筑遭受的主要是自然的破坏”,而在经济发展起步阶段“人为破坏大大超过自然的破坏”,通过两个转折关联词“而”“但”语义后置,转折后是重点,因此重点落在“但传统建筑是不可再生的······”这一句,这一句主要强调传统建筑破坏的危害性。
第二步,在主旨的基础上适当延伸得到答案。
由提问方式可知这是一道隐含主旨题,因此要选解决问题的对策。B项“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为对策,正确;D选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但表述有误,文段强调的是“遗憾”而并非“不可避免”,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41.魏晋时期,从权贵中选官,但唐玄宗期间,科举制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这说明:
A.唐朝不任用权贵子弟
B.唐朝力求以才学选官
C.唐朝社会文学一度繁荣
D.唐朝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科举制始于隋文帝(605年)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朝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唐朝科举不看出身,向全社会开放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所以唐玄宗期间,科举制的宰相占到三分之二,体现出科举制力求以才学选官。
因此,选择B选项。
42.假设2011年市场用人需求总数是2001年的一半,与2001年相比,2011年4个主要行业用人需求变化量最小的是:
A.制造业
B.建筑业
C.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D.社会服务业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2011年市场用人需求总数是2001年的一半”,可设2001年用人需求总数为2,则2011年用人需求总数为1。A项,制造业的用人需求变化量为;B项,建筑业的用人需求变化量为;C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用人需求变化量为;D项,社会服务业用人需求变化量为。比较四组数据可知,A项制造业用人需求变化量最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43.下列活动中,有利于建立完善有效的渠道、缩短公众与政府间距离的有(
)。
A.某地卫生部门开展社会协商对话,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B.某单位举行“领导接待日”,了解社情民意,处理民生问题
C.某政府研发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政务舆情回应制度
D.某物价部门举行公开听证会,倾听广大群众的声音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
开展社会沟通,建立完善有效的渠道,缩短公众与政府的距离,要坚持开展一些卓有成效的社会沟通活动,如:社会协商对话、公众咨询活动、政府机构开放接待日、听证会、推动政府上网工程建设、专题网站等。
故正确答案为ABCD。44.社会约定是指某个形式与其所代表的意义之间的关系,由社会成员共同认定并遵守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以下属于社会约定的是:
A.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B.考古墓葬中头骨上的箭头意味着非正常死亡
C.红灯停,绿灯行
D.黄疸意味着肝脏疾病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由社会成员共同认定并遵守的;
②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是一句农业谚语,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依据,但并未体现是“社会成员共同认定并遵守的”,不符合定义;
B项:考古墓葬中头骨上的箭头意味着非正常死亡,即可能是死于战争,这是通过遗骸及史实所做的正常推理,不涉及“社会成员共同认定并遵守的”,不符合定义;
C项:红灯停,绿灯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认定并遵守的”,红与停也不具有必然联系,符合定义;
D项:黄疸和肝脏疾病是可以存在联系的,但黄疸并非一定身体患肝脏疾病,关于身体疾病的规律总结未体现二者是“社会成员共同认定并遵守的”,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45.甲容器中有150ml浓度为8%的乙醇溶液,乙容器中有60ml浓度为12.5%的乙醇溶液,现分别将等量的水倒入两容器中,使两溶液浓度相等,需要各加入水(
)ml?(不考虑因不同溶液混合造成的体积变化)
A.60
B.80
C.90
D.120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溶液问题,属于溶液混合。
第二步,设各加入水x,根据题意有:=
,解得x=90(ml)。
因此,选择C选项。
46.关于科学革命的讨论________于十七世纪。不过,其时革命尚在________地展开,相关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科学的本性,而未有所谓“科学革命史”的理解。到十九世纪,现代科学的基本模式逐渐定型,一些学者便回到现代科学的源头做起了编史和整理工作。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滥觞
如火如荼
B.起源
风起云涌
C.溯源
轰轰烈烈
D.发端
方兴未艾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其时革命尚在”“到十九世纪……基本模式逐渐定型”可知,第一空应体现开始、起源之意。A项“滥觞”原意是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很浅,只能浮起酒杯,后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符合文意。B项“起源”符合文意。C项“溯源”指探求本源而追溯,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本空没有探求、探寻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发端”指开始、起头,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十七世纪”“……地展开”可知,第二空应该用来修饰在十七世纪时的展开程度。A项“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符合文意。B项“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但是在十七世纪时并未体现快速发展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D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但其不与“……地展开”搭配,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第一空,A、B、D三项意思相近,填入均可。C项“溯源”后一般不接宾语,与“于”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作状语修饰“展开”,排除一般不作状语的B、D,确定答案。第一空,“溯源”与“于”搭配不当,排除C。第二空,所填词应作状语修饰“展开”。“风起云涌”比喻事物大量迅速发展。文段中只说了“革命”,并未体现“大量”,排除B。“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一般作谓语,如“革命方兴未艾”,排除D。“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可作状语修饰“展开”,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空,A项“滥觞”、C项“起源”、D项“发端”均有表达事物起源和开端的含义,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溯源”后一般不加宾语,常表述为“对······进行溯源”,排除。
第二空,搭配“革命”,表达革命如何展开,A项“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可以体现革命开展很热烈,符合文意,当选;C项“风起云涌”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不能与“革命”搭配,排除;D项“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若填入横线处,则与“展开”语义上重复,二者搭配不当,可表述为“科学革命方兴未艾”,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科学史绝非科学的注脚:科学革命的人文理解》47.实际上,“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就是要不断提升城市雨水综合消化力。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秉持“快速排出”和“末端集中”的理念,这使得城市的排水管网,随暴雨强度而不断扩建和反复加“粗”。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应转变化观念,创新思维,强化“源头分散”和“慢排缓释”,让城市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和“免疫力”,以确保城市正真在涝时能吸水,在旱时能吐水。
这段话意在表明:
A.如何快速排除雨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
B.如何使雨水慢排缓释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
C.不断提升城市雨水综合消化能力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
D.加大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关键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为提升城市雨水综合消化能力。接下来分析了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由“因此”引出结论,提升城市雨水综合消化能力的具体措施。文段为“总—分—总”结构。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提升城市雨水综合消化能力,而不是“快速排雨水”。B项:表述片面,“慢排缓释”仅为提升雨水消化能力的一个方面措施。D项:文段并未提及“加大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无中生有。
48.超级火山的爆发强度将超过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火山爆发。研究人员相信,当岩浆升到地壳中后又无法突破时,就有可能爆发超级火山。压力下产生这种结果,可能意味着当岩浆最终爆发冲出时,某广阔区域内的某一点将被完全毁灭。世界末日论认为,这种事件将喷发出数百万吨重的残骸,并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让整个世界陷入所谓的“核冬天”。最糟糕的是,它可能将部分地区的生命,甚至整个地球的生命都消灭干净。
这段文字主要揭示的是:
A.超级火山造成的危害
B.超级火山爆发的原因
C.地球生命面临的威胁
D.世界末日论的基本观点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首先判断整个文段紧紧围绕主题词“超级火山”展开,故可以直接排除
C、D
两项。文段开始虽然介绍了超级火山爆发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也是着墨更多的部分在于揭示超级火山可能造成的危害。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了超级火山爆发的强度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会爆发超级火山。接下来论述了“超级火山爆发的危害”并通过援引“世界末日论”的观点进行论证。文段是“分—总—分”结构,文段的主体是“超级火山”,主要讲的是“超级火山爆发的危害”。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重点的概括。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围绕超级火山论述,介绍爆发原因,然后具体论述爆发产生的危害,文段大篇幅论述的是超级火山的危害,故重点在后。文段首先指出超级火山的爆发强度超过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火山喷发。接着指出超级火山对世界的危害。最后引用世界末日论的观点,强调超级火山爆发可以毁灭整个地球的生命。因此文段主要揭示的是超级火山造成的危害,C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D三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不是论述重点。
故本题选C。49.“河南”的“河”是指(
)。
A.海河
B.辽河
C.黄河
D.淮河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国情社情。
从名称上来说,河南省、河北省的“河”指的都是黄河。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因历史上大部分都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最终流入渤海,它是中国人的“母亲河”。
故正确答案为C。50.某快餐店的汉堡包每个成本6元,售价10元,当天卖不完的汉堡包即不再出售。在过去的十天里,快餐店每天都会准备100个汉堡包,其中有5天正好卖完,5天各剩余3、4、7、5、1个,问这十天该快餐店卖汉堡包共赚了多少元?
A.3680
B.3200
C.3480
D.3800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基础公式类。
第二步,总利润=单利润×销量。根据“汉堡包每个成本6元,售价10元”,可知售出一个汉堡包利润为10-6=4(元)。而十天中,一共销售了100×10-(3+4+7+5+1)=980(个),则利润为4×980=3920(元)。十天中未售出的汉堡数为3+4+7+5+1=20(个),每个亏损6元,则总亏损为6×20=120(元),故十天该快餐店卖汉堡包共赚了3920-120=3800(元)。
因此,选择D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利润问题,属于基础公式类。
第二步,总利润=总售价-总成本。由“每天都会准备100个汉堡包,其中有5天正好卖完,5天各剩余3、4、7、5、1个”,可知十天里汉堡包共销售了100×10-(3+4+7+5+1)=980(个),则总售价为10×980=9800(元),总成本为6×100×10=6000(元),故十天该快餐店卖汉堡包共赚了9800-6000=3800(元)。
因此,选择D选项。
51.三顾茅庐∶刘备
A.负荆请罪∶蔺相如
B.请君入瓮∶周兴
C.雪中送炭∶宋太宗
D.程门立雪∶程颐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刘备”是“三顾茅庐”这个典故中的主体,二者属于典故与主体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蔺相如”是“负荆请罪”这个典故中的客体,主体是廉颇,排除;
B项:“周兴”是“请君入瓮”这个典故中的客体,主体是来俊臣,排除;
C项:“宋太宗”是“雪中送炭”这个典故中的主体,二者属于典故与主体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程颐”是“程门立雪”这个典故中的客体,主体是杨时,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52.下列选项中的古典悲剧作品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娥冤》,关汉卿
B.《桃花扇》,孔尚任
C.《雷峰塔》,高明
D.《汉宫秋》,马致远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雷峰塔》是清代方成培创作的传奇(戏剧)。《雷峰塔》共三十四出,写一个修炼千年的白蛇精因留恋尘世生活而化作美女,来到杭州与男子许仙结成夫妻。她一心追求爱情和幸福,并无半点害人之心,但却遭到一些社会力量和神权力量的迫害,最后终于被法海禅师镇压在雷峰塔下。该传奇在世界戏剧史中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C项说法错误,此题为选非题,所以C项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A项正确,此题为选非题,因此A项不当选。
B项:《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所写的是明代末年发生在南京的故事。全剧以侯方域、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展现了明末南京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揭露了弘光政权衰亡的原因,歌颂了对国家忠贞不渝的民族英雄和底层百姓,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B项正确,此题为选非题,因此B项不当选。
D项:《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简称《汉宫秋》)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创作的杂剧。该剧的基本冲突是汉元帝、王昭君和文武官僚、奸臣贼子的冲突。与匈奴的矛盾只是作为一个社会背景来写的。全剧的艺术特点在于抒写人物内心的感情,有浓厚的抒情意味。《破幽梦孤雁汉宫秋》被称为元曲四大悲剧之一。D项正确,此题为选非题,因此D项不当选。
53.单价∶数量∶总额
A.质量∶密度∶体积
B.动能∶速度∶时间
C.电流∶电压∶功率
D.长度∶宽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