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行体与三曹诗歌创作_第1页
歌行体与三曹诗歌创作_第2页
歌行体与三曹诗歌创作_第3页
歌行体与三曹诗歌创作_第4页
歌行体与三曹诗歌创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歌行体与三曹诗歌创作歌行,是诗人乐于适用,也是长期使用的诗体的一种。但是,关于歌行的由来范畴,至今没有信说,无法定论。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体》中提出:“古有鞠歌行、放歌行、长歌行、短歌行。又有以歌名者,以行名者,不可枚述。”[1]根据严羽的表述我们看出,歌行由来已久,类型很多,但歌行究竟是以歌为主,还是以行为中心词,严羽也无法说清楚。就严羽举的例子看,长短应该指的是音乐单元,而鞠则是体育娱乐行为。既然彼此名称有别,那么实际的歌唱体制也应该有一定的区别。那么,歌行,究竟是歌还是行?还是说歌行就是一回事。歌行是乐府的一部分,这几乎是长期以来共同的看法。胡震亨在《唐音癸鉴》中曰:“其题或名歌,亦或名行,或兼名歌行,又有曰引者,曰曲者,曰谣者,曰辞者,曰篇者,有曰咏者,曰吟者,曰叹者,曰唱者,曰弄者,复有曰思者,曰怨者,曰悲若哀者,曰乐者。凡此多属之乐府。”[2]据统计,以“歌”、“行”为题的诗歌在汉乐府中出现频率最高:歌有50余首,行有20余首。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云:“七言古诗,概曰歌行”,认为所有七言古诗都是歌行,七言古诗乃是歌行的同义语。胡震亨在《唐诗癸鉴》中论唐诗之体时说:“七言古诗,于往体外另为一目,又或名歌行”,观点与胡应麟相似。现代人认为的“歌行是七言古诗”大概就由此而来。清钱良择《唐音审体》:‘歌行本出于乐府,然指事咏物,凡七言及长短句不用古题者,通谓之歌行。'其形式较自由,大抵模拟乐府诗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辞海》中直接引用了钱良择的话,认为歌行体是乐府的一种,并认为是由以歌与行命名的诗歌演变而来。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乐府》从音乐的角度进行过一番思考说:“按乐府命题,名称不一:盖自琴曲之外,其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曰歌行。如古辞《孤儿行》、《饮马长城窟行》”[3]。徐师曾认为歌行是乐府的一种,并且说明了歌行、歌与行的特点与区别,歌的特点是杂,没有规律,行则有步骤章法。现代人编写的《辞海》综合了前人的看法,对歌行的定义为:“古代诗歌的一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根据文字记载,以“歌”为题的诗很早就有了。汉赵晔《吴越春秋》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一般认为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的诗歌。传说黄帝时代的歌还有《水经注》记载的大战蚩尤时的《渡漳歌》,《汉书?礼乐志》的黄帝使岐伯作的短篇《饶歌》等,这些都是歌曲形式,以口头传唱的形式流传,甚至没有音乐。以“行”为题的诗歌起源比较晚,最早在汉代出现,汉乐府中有大量的以“行”为题的作品,如《君子行》、《豫章行》、《董逃行》、《相逢行》等。文人创作的最早以“行”命题的是蔡邕的《饮马长城窟行》。而之前的《诗经》、楚辞都没有这样的形式。楚辞中只是叫离、游,不叫行。同时,在汉乐府中最早出现以“歌行”命题的诗是《满歌行》,其后便有《短歌行》、《艳歌行》、《燕歌行》、《长歌行》等作品。考察汉乐府中对以“歌行”、“歌”、“行”等为题名的诗歌中,我们发现,歌、行二字并不是简单的歌加行,而是以“行”为主的,应该是XX行。《乐府诗集》中云:“《艳歌何尝行》:一曰《飞鹄行》。《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艳歌何尝行》,歌文帝《何尝》、《古白鹄》二篇。”[4]又云:“《艳歌行》,《古今乐录》曰,《艳歌行》非一,有直云“艳歌”,《即艳歌行》是也。若《罗敷》、《何尝》、《双鸿》、《福钟》等行,亦曰“艳歌”。王僧虔《技录》云:《艳歌双鹄行》,荀录所载,《双鹄》一篇;《艳歌福钟行》,荀录所载,《福钟》一篇,今皆不传。《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荀录所载。《罗敷》一篇,相和中歌之,今不歌。”[5]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这些诗歌应该是具有“行”的特点。那么,“行”又是什么意思?《说文解字》云:“行,人之步趋也”。趋,本义为走,后衍生为古代乐府大曲的尾声。《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中云:“诸调曲皆有辞、有声,而大曲又有艳、有趋、有乱 艳在曲前,趋与乱在曲后。”[6]清毛奇龄《竟山乐录》卷三云:“夫乐府歌法,前为艳,后为趋。艳者缓也,趋者促也。”因此,我们认为“行”这种诗体是入乐歌唱的,并且是节奏比较急促的曲调,抒情比较艳,也比较强烈。汉代的歌是主流诗体形式之一,从刘邦的《大风歌》、刘彻的《秋风》、梁鸿《五噫歌》等文字形式看,往往句式参差,还会用兮来断开。这实际是骚体。而很多长短不齐的都叫杂诗,或者用乐府作为题目,如《上邪》之类。行是一个单独的诗体,如《猛虎行》:“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就文字看,五言、六言都有。也有杂言的如《孤儿行》。也有齐言五言的如《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娶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一胜一丈夫。”这些命名为行的诗基本山都注重空间的表达,与《垓下歌》比较看出,歌可以不用空间表现,直接抒情,而行必须要有空间。这首《陇西行》我们看出,第一部分是说天上,如同神游性质,第二部分是人间,很像叙事诗。第三部分是议论,即女人不行最好,说明在行这个形态上出现性别的差异和评价标准。 之后出现了很多五言诗,如《怨歌行》说:“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这里的歌者显然是位女性,她的行就限制在精神漫游“出入君怀袖”,实际上主要是在家。歌的抒情与行的行为表现结合,实际上是一种累加。行表现空间,歌抒发感情,所以结合起来在汉代那种长期战争的时代也就必然。根据《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的作品看,五言、杂言体的歌行比较早。行是乐府诗体的一种。换言之,乐府吸取了传统的歌的抒情特点因此形成歌行体。《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云:“案:乐府长歌行、短歌行,行者曲也。此言‘鼓一再行',谓一两曲”,说明行有“乐曲”含义。所以,“行”是流行于两汉的一种文体,音乐节奏比较急促,有反复吟唱的特点,同时,从内容上看,还具有行为表现的意思。处于汉末的三曹,就创作了大量的“行”体诗歌。曹操诗歌现存22首,其中15首是“行”体,曹丕诗歌现存40首,其中21首以“行”命名,曹植现存诗歌80余首,其中以行命名的有15篇,并且,诗歌中还有不少以“篇”为题的是由“行”转变而来的,据《歌录》记载,《名都篇》、《美女篇》、《白马篇》、《磐石篇》等原来都叫着《齐瑟行》。又据《乐府诗集》记载:“曹植拟苦寒行为《吁嗟篇》”,拟《长歌行》为《?鳝》等。可以看出,他们非常热衷于“行”体诗歌创作。曹操父子身在乱世,以安邦定国为己任,戎马关山,但他们认为“夫文武之道,各随时而用”,因此“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定省从容”,还把文学看成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对于声乐的追求,至死不渝。曹操《遗令》说:“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7]死后还把举音伎乐当成大事来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曹对音乐非常重视。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演唱功能的“行”体诗。曹操的15首以行命题的诗歌当中,有四言《短歌行?对酒当歌》、《步出夏门行》等,有五言《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等,有杂言的《秋胡行》二首等。从语言形式上看,和汉乐府已经有所不同。但是,从“行”的含义上讲,还是与汉乐府中是一脉相承的,都具有行为时间或空间上的含义。如《步出夏门行》是写于胜利班师途中写的一首组诗,《苦寒行》则是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时写下的诗。《短歌行?周西伯昌》和《善哉行?古公?父》篇,则是一种历史纵向上的行。《秋胡行》是游仙诗,“晨上散关山”、“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不只是距离上的行,同时,还包括了精神世界的漫游。曹丕诗歌中21首以“行”命名,其中,多为四言、五言,均为7首,杂言有5首,而完整的七言歌行最早见于曹丕的《燕歌行》。其一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将《燕歌行》与《怨歌行》比较,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五言与七言的不同。那么显然,七言时间上在五言之后。诗歌代言的是位女性,在家中悲伤地歌唱,实质上,这里的“行”,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漫游。曹丕诗歌中以“行”命题的,均与“行”所表达的时间或空间上的运动或漫游有关。从艳歌、燕歌、怨歌等题名,可以看出,这些诗歌是不同类型的歌,但是,它们在音乐与含义上,都有行的特点,因此,它们虽然类型不同,但是,都称为某某行。曹植诗歌中以“行”命名的,相对来说,比较少,有15首,且多为五言、杂言,这说明,从诗体上讲,曹植诗歌与二祖诗歌相比,已经有很大的变化。不过,曹植诗歌中以“行”命名的,与“行”的音乐形式与含义也是相同的,如《野田黄雀行》“置酒高殿上,亲亲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