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_第1页
润滑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_第2页
润滑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_第3页
润滑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_第4页
润滑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润滑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第1页,共59页。润滑系的功用

润滑清洁冷却防锈密封(针对气缸)缓冲降噪第2页,共59页。润滑的作用机理轴承轴润滑油第3页,共59页。润滑方式压力润滑飞溅润滑润滑脂润滑第4页,共59页。压力润滑一定压力的机油形成油膜来润滑的方式。

适用部位:负荷较大、相对运动速度较高的摩擦面。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等(均为滑动轴承)第5页,共59页。飞溅润滑利用零件运动时溅起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的方式。

适用部位:外露、负荷较小的摩擦表面。如:气缸壁、配气凸轮表面、活塞销等第6页,共59页。润滑脂润滑(不属于润滑系范畴)润滑脂俗称“黄油”。适用于发动机各辅助装置的轴承的润滑(一般是球轴承、滚子轴承、滚珠轴承等)第7页,共59页。机油主要性能指标:粘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机油品质的好坏对发动机起动、工作性能的影响非常重要。第8页,共59页。润滑系的组成

机油供给装置:机油泵、油底壳、限压阀、油道、油管

滤清装置:

三级滤清、旁通阀

散热装置:

机油散热器

压力指示及报警装置:机油压力表、报警灯第9页,共59页。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集滤器、机油泵、油底壳、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机油压力表、放油螺栓油底壳机油滤清器油路集滤器第10页,共59页。润滑系的油路第11页,共59页。润滑系油路

EQ1092、

EQ1090E机油泵机油滤清器集滤器机油冷却器油底壳第12页,共59页。润滑系工作油路油底壳集滤器机油泵细滤器主油道主轴颈连杆轴颈凸轮轴颈摇臂轴、推杆气门正时齿轮空压机连杆粗滤器旁通阀限压阀限压阀第13页,共59页。桑塔纳润滑系油底壳集滤器机油泵滤清器主油道中间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凸轮轴限压阀第14页,共59页。机油泵功用: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系统内不断循环。

分类:A、齿轮式机油泵B、转子式机油泵第15页,共59页。齿轮式机油泵出油腔进油腔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壳体特点: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工作可靠、使用寿命长应用:捷达、桑塔纳、奥迪、切诺基等轿车第16页,共59页。转子式机油泵泵壳外转子内转子机油进油腔出油腔特点:结构紧凑、重量轻、外形尺寸小、泵油量大、供油均匀度好、成本低.

应用:夏利轿车、红旗轿车第17页,共59页。机油滤清器使循环流动的机油在送往运动零件表面之前,滤去机油中的金属屑和大气中的尘埃及燃料燃烧不完全所产生的炭粒。

分类:

集滤器、粗滤器、细滤器、复合式滤清器

连接方式:

串联——一般为粗滤器并联——一般为细滤器第18页,共59页。集滤器功用:防止较大的机械杂质进入机油泵。分类:浮式集滤器浮于机油表面,能吸入油面上较为清洁的机油,但当油面上的泡沫被吸入时,油道中机油压力降低,润滑欠可靠。固定式集滤器集滤器淹没于机油下面,吸入的机油清洁度较差,但可防止泡沫吸入,润滑可靠,结构简单。第19页,共59页。浮式集滤器结构固定管吸油管罩油网浮子第20页,共59页。浮式集滤器的工作情况正常工作时滤网被堵塞时油网浮子罩第21页,共59页。粗滤器作用:

滤去机油中粒度较大(直径为0.05—0.1mm以上)的杂质。安装:串联在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拉杆纸滤芯外壳进油口旁通阀第22页,共59页。粗滤器第23页,共59页。纸质滤芯式折叠型波纹型上端盖下端盖芯筒微孔滤纸第24页,共59页。粗滤器的工作方式第25页,共59页。细滤器作用:

用来清除机油中细小(直径在0.001mm)的杂质。

安装:

由于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大,采用并联方式。

分类:

过滤式细滤器、离心式细滤器第26页,共59页。细滤器第27页,共59页。离心式机油滤清器第28页,共59页。发动机润滑系滤清器第29页,共59页。机油散热器作用:使机油保持在最有利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安装:1、装在冷却水散热器前面。2、装在冷却水路中。第30页,共59页。曲轴箱通风原因:汽油蒸汽

冷凝 稀释机油

废气中二氧化硫

遇水 亚硫酸

遇氧 硫酸废气进入

曲轴箱压力增大 机油泄漏

第31页,共59页。通风方式自然通风:

从曲轴箱内抽出的气体直接导入大气中去。强制通风:将曲轴箱内抽出的气体导入发动机进气管道中。抽气管上端盖第32页,共59页。曲轴箱通风装置工作演示第33页,共59页。一、润滑系常见故障分析与诊断1.机油变质

机油呈黑色,用手捻试无粘性,并有杂质感;机油高度增加,且呈浑浊乳白色,伴有发动机过热或个别缸不工作现象;机油变稀,高度增加,且有汽油味,并伴有混合气过稀等现象。第34页,共59页。(1)故障原因:

机油长期使用变质;活塞、活塞环漏气,燃油下泄稀释机油;冷却液漏入曲轴箱,使润滑油乳化;曲轴箱通风不良,机油中混杂有废气中的燃油,使机油变质;机油滤清器堵塞,机油直接通过旁通阀造成机油内杂质过多;机油泵磨损,供油能力下降,机油散热不良使发动机过热,机油温度超过70º~80℃,加速机油高温氧化。第35页,共59页。(2)故障诊断

根据机油颜色和症状特征判断机油是否变质,或利用机油清净性分析仪、机油粘度检测仪测定机油的粘度、颜色、是否混有汽油或水等杂质;根据机油变质后的征兆,确定故障原因和部位。若机油呈浑浊乳白色且油面增高,说明汽缸内进水。如果机油中掺有汽油,则可能是汽油泵膜片破裂漏油。另外还应检查曲轴箱通风是否良好,曲轴箱通风阀是否失效。检查机油滤清器是否失效及油道是否堵塞。检测汽缸压力,判断汽缸活塞组是否漏气窜油。第36页,共59页。2.机油压力过低

(1)故障现象

发动机在正常的温度下,机油压力表读数始终低于标准值.第37页,共59页。(2)故障原因1)机油油面过低、粘度过小或变质,混入汽油、冷却液等2)机油压力指示有误。如油压表、传感器、油压开关、油压指示灯和油压报警器失效等。3)油底壳漏油、放油螺塞漏油,机油管道、接头漏油、堵塞等。4)机油泵工作不良,机油泵进油滤网堵塞等。5)机油限压阀调整不当、卡滞,或限压阀弹簧过软、折断。6)机油集滤器、滤清器堵塞,密封衬垫损坏漏油,旁通阀堵塞等。7)发动机各轴承轴颈配合间隙过大,轴承盖松动,造成泄油量过大,导致机油压力过低。第38页,共59页。(3)故障诊断

1)试车检查,利用机油压力表、报警灯或报警器确诊。2)检查机油油面、机油粘度和油质。3)区分机油压力指示系统和润滑系油路故障。若怀疑指示系统有故障,可检查油压表与传感器的连接状况,若正常,拆下传感器导线,打开点火开关,使导线与机体搭铁。若油压表指针急速上升,说明油压表良好:如油压表指针不动或微动,说明油压表失效。若油压表良好,应检查传感器的工作性能。4)检查机油滤清器的滤芯、旁通阀是否堵塞,机油滤清器是否漏油等。5)对于外装式限压阀,应进行检查和调整。6)拆检机油泵,检查机油泵齿轮副的端面间隙、径向间隙和啮合间隙,并进行油压、泵油量等性能检测。7)检查曲轴主轴承和连杆轴承、凸轮轴轴承等配合间隙。第39页,共59页。3.机油压力过高

(1)故障现象

发动机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机油压力表读数始终高于规定值第40页,共59页。(2)故障原因

1)机油粘度过大,机油量过多。2)油压表、传感器及油压指示装置失效。3)机油压力限压阀调整不当或卡滞。4)机油滤清器滤芯堵塞,且旁通阀开启困难。5)润滑油道、汽缸体主油道堵塞、积垢过多。6)发动机各轴承间隙过小。第41页,共59页。(3)故障诊断

1)试车检查,根据故障征兆进行分析和诊断。2)检查油面高度,若油面正常,应检查机油粘度、牌号是否符合要求。3)检查油压指示系装置。若接通点火开关就有压力指示,则说明油压表或传感器有故障。4)检查、调整限压阀,对于与机油泵一体的限压阀,则应拆检机油泵。5)拆检发动机,检查、清洗润滑油道,并用压缩空气吹通。同时检查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和凸轮轴轴承等各配合间隙是否过小。第42页,共59页。4.机油消耗过多

(1)故障现象

机油消耗超过0.1-0.5L/100km,排气管大量排蓝烟,积炭增加,火花塞油污现象严重等。第43页,共59页。(2)故障原因

1)气门室盖、油底壳、放油塞、正时齿轮(链轮、带轮)、曲轴前后油封、凸轮轴油堵、机油滤清器及汽油泵等各部位的油封或密封垫损坏漏油。2)活塞环与汽缸壁间隙过大、活塞环密封不良、气门与气门导管间隙过大、气门油封失效或脱落以及曲轴箱通风阀失效等均使机油进入燃烧室被烧掉,其明显故障征兆是排气管大量排蓝烟。第44页,共59页。(3)故障诊断

1)首先根据故障现象进行确诊。如每天检查机油时,油面高度逐渐降低;排气管大量排蓝烟;火花塞积炭严重等。也可采用机油标尺测定法和质量测定法,测出发动机规定行驶里程(如100km)的油耗,若超过0.5L/100km,说明油耗过大。2)检查发动机前、后、上、下及侧部有无明显漏油痕迹。3)若排气管排蓝烟,说明机油被吸入燃烧室,应根据故障现象确定具体故障部位。第45页,共59页。

3)若排气管排蓝烟,说明机油被吸入燃烧室,应根据故障现象确定具体故障部位。①检测缸压,若缸压过低,同时加机油口也脉动冒烟,说明汽缸活塞组磨损过大、密封不良而导致汽缸窜油。也可用加机油法确诊。②若排气管排蓝烟,加机油口无脉动冒烟现象,说明故障在气门导管处,应检查气门与气门导管间隙是否过大、气门油封是否失效等。③检查曲轴箱通风阀是否粘结而不能移动等。第46页,共59页。

二、机油品质的检测与分析

对在用机油的检测与分析,有理化性能指标检测法、德纸斑点分析法、清净性分析法、介电常数分析法、光谱分析法、铁谱分析法和磁性探侧器分析法等。

第47页,共59页。1.理化性能指标检侧法

定期对在用机油抽样化验,检侧其理化性能指标相对同牌号新机油的变化,能定量评价机油品质的变化程度。

第48页,共59页。2.滤纸斑点分析法

(1)滤纸斑点图形态滴定的在用机油斑点图上,一般能扩散成3个环形斑点。它们被分别称之为沉积环、扩散环和油环第49页,共59页。

沉积环在斑点图中心,是机油内粗颗粒杂质沉积区。从其颜色的深浅可粗略判断机油被污染的程度。扩散环在沉积环外围的环带,是悬浮在机油内的细颗粒杂质向外扩散时留下的痕迹。杂质颗粒愈细扩散愈远,且颜色愈浅。扩散环的宽窄和颜色的均匀程度,表示机油中污染杂质的分散程度,即机油的清净分散能力或清净分散剂的消耗程度。油环在扩散环外围的环带,颜色由浅黄到棕红,表示机油的氧化程度。第50页,共59页。滤纸斑点图谱及对比分析

1级:核心区和扩散环,光亮无色或颜色很浅,无明显沉积环。说明是新机油或使用时间很短的机油,尚无污染,继续使用。2级:沉积环与扩散环界限分明,扩散环很宽,油环明亮。说明机油使用时间不长,污染程度很轻,清净分散性良好,继续使用。3级:沉积环暗黑,扩散环较宽,油环明亮。说明机油使用时间较久,污染程度较重,但清净分散性尚好,继续使用。4级:沉积环深黑,扩散环开始缩小,油环浅黄。说明机油使用时间很长,污染严重,沉积物增多,清净分散性下降,尚可继续使用。5级:沉积环深黑,甚至呈油泥状,不易干,扩散环狭窄,油环扩大且呈黄色。说明机油的污染已很严重,清净分散性已很差,清净分散剂消耗将尽,不能继续使用,必须换用新油。6级:只剩极黑的沉积环与棕黄色油环,扩散环已完全消失。说明机油的污染已十分严重,污染杂质完全凝聚在沉积环内,清净分散剂耗尽,清净分散性消失,早就超过了换油期。第51页,共59页。3.机油清净性分析法

用机油清净性分析仪监测机油的污染状况和清净分散剂的消耗程度,以判断机油品质的变化程度。用机油清净分散性系数K值表示机油具有不同的清净分散性或污染度。机油清净分散性系数K的变化范围为0~1。当K=0时,机油的清净分散性等于零;当K=l时.机油的清净分散性最好。第52页,共59页。4.介电常数分析法

物质的介电常数(亦称电容率),是同一电容器中用某一物质作为电介质时的电容和其中为真空时电容的比值。在同一温度下,在用机油介电常数相对同一牌号新机油的变化,主要是机油内添加剂逐渐减少,污染、老化程度逐渐增加造成的。测得介电常数这一变化量,即可分析出机油品质的变化程度。

第53页,共59页。RZJ-2A型润滑油质量微机检测仪(简称油质仪)

1-数字显示屏2-机油传感器3-清零按键4-测量按键5-电源开关6-固定螺钉RZJ-2A型润滑油质量微机检测仪(简称油质仪)第54页,共59页。仪器使用用脱脂棉彻底清洁传感器油槽,用3~5滴与被测机油同牌号新机油置于传感器油槽中,使机油与油槽边沿齐平。2~5s后机油在油槽内已扩散完毕,轻轻按一下“清零按键”约2s后清零,显示“±0.00”。彻底清洁传感器油糟,用3~5滴被测机油油样置于传感器油槽中,要求同于上述新机油。轻轻按一下“测量按键”,数字显示屏立即显示出被测油样相对新机油介电常数改变值。第55页,共59页。结果分析

(1)数字为“+”稳定不动,表明机油为一般常见污染、老化变质,即机油中含有氧化物、油泥、污物、炭和酸性物质等。(2)数字向“+”方向漂移激烈,表明机油中有较多的水、防冻液和大孩粒金属微粒。(3)数字向“-”,方向漂移,说明机油被汽油稀释。但机油被柴油稀释时,数宇不向“-”漂移。第56页,共59页。5.光谱分析法复色光通过三梭镜或光栅后分解成的单色光所排成的光带叫光谱。各种元素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光谱。用光谱法分析在用机油,可以确知机油中金属徽粒的成分和含量,并能实现对发动机不解体诊断。第57页,共59页。6.铁谱分析法

铁谱分析法是用高强度磁场力把铁磁性金属微粒从机油中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