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与离子平衡课件_第1页
溶液与离子平衡课件_第2页
溶液与离子平衡课件_第3页
溶液与离子平衡课件_第4页
溶液与离子平衡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溶液与离子平衡(水化学)本章将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关于化学变化的方向、限度及能量衡算规律,应用于水溶液体系,探索其部分物理及化学变化的规律。§3-1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3-2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3-3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第三章溶液与离子平衡(水化学)本章将热力学的1要点为:掌握稀溶液的通性,包括蒸气压、沸点、凝固点及渗透压等物理性质的规律;了解电解质溶液的部分性质;掌握离子平衡规律,包括酸碱电离平衡规律及缓冲溶液、配离子平衡规律等;初步掌握离子平衡中典型问题的计算,如pH值、溶解度、溶度积等。要点为:23.1溶液的通性复习:1.溶液的一般概念及分类溶液是由两种或多种组分组成的均匀体系。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分为气体溶液、液体溶液、固体溶液。其中液体溶液以其特殊性引起化学家的关注。3.1溶液的通性复习:1.溶液的一般概念及分类3(1)、质量分数ωB:溶质B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分数。表示为:ωB=wB/Σwi(2)、物质的量分数xB:溶质B的物质的量占溶液物质的量的分数。xB

nB/n总

溶质B的摩尔分数表示为:xB=nB/Σni2.溶液几种浓度的表示:(1)、质量分数ωB:溶质B的质量占溶液总质量的分数。24(3)、质量(或重量)摩尔浓度mB

:单位质量的溶剂A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表示为:mB=nB/wA(或bB=nB/mA

)单位为:mol·kg-1(4)、物质的量浓度cB(体积摩尔浓度):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表示为:cB=nB/V单位为:mol·dm-3(3)、质量(或重量)摩尔浓度mB:单位质量的溶剂A中所含53.1.1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依数性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1.什么叫溶液的蒸气压?实验:在一定温度下,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密闭容器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开始时,水的液面会有所下降,降到一定的程度,水面不在下降。如果测定液面上方的蒸气压,开始时蒸气压有所上升,但最终达成恒值。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密闭容器中液体的蒸发速率等于蒸气分子的凝聚速率时,液体与它上方的蒸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蒸气所具有的压力称为该温度下的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性质(蒸气压下降,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以及溶液渗透压)与一定量溶剂中溶质分子的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本性无关的现象,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也称稀溶液定律。3.1.1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依数性一.溶液的蒸气6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同一温度下,纯溶剂的蒸气压与溶液蒸气压之差称为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用符号△P表示。

物质蒸气压例:298.15K水32279Pa0.5m蔗糖水溶液31953Pa1.0m蔗糖水溶液31668Pa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73….蒸气压下降的原因:(1).当溶剂中加入难挥发溶质而形成溶液时,形成溶剂化分子(2).溶剂化分子占据了一部分溶剂的表面,结果使得在单位时间内从溶液表面蒸发出来的溶剂分子减少,结果使体系在较低的蒸气压下重新建立气相与液相间的平衡。因此,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纯溶剂的蒸气压,溶液的浓度越高,溶液的蒸气压下降越多,如图3….蒸气压下降的原因:84.拉乌尔(Raoult)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与溶质的摩尔分数成正比,比例常数是纯溶剂的蒸气压。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P(A)是纯溶剂的蒸气压,xB为溶质B的摩尔分数。4.拉乌尔(Raoult)定律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9五.蒸气压下降的应用测定溶质分子的相对摩尔质量设质量为WB的溶质溶于质量为WA的溶剂中,则有:

干燥剂工作原理CaCl2、NaOH、P2O5等易潮解的固态物质,常用作干燥剂。因其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其表面形成溶液,该溶液蒸气压较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不断凝结进入溶液而达到消除空气中水蒸气的目的。五.蒸气压下降的应用测定溶质分子的相对摩尔质量干燥剂工作原理10例:已知29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33kPa,将17.1g蔗糖(C12H22O11)溶于100g水中,试计算此溶液的蒸气压为多少?解:17.1g蔗糖的物质的量

100g水的物质的量

蔗糖溶液中水的蒸气压下降值

所以蔗糖溶液的蒸气压

答:此溶液的蒸气压为2.31kPa。例:已知293K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33kPa,将17.11

二.溶液的沸点上升

沸点定义: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沸腾,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沸点,外界压力如果是标准压力,此时的温度称为正常沸点。符号:Tbp(boilingpoint)表示。2.溶液的沸点上升:同一外界压力下,溶液沸点与纯溶剂沸之差称为溶液的沸点上升符号:△

Tbp表示。

二.溶液的沸点上升沸点定义: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123.沸点上升的原因:水中溶有难挥发的溶质后,其蒸气压就会下降。要使水溶的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即等于101.325kPa),以达到沸腾,就必须要把水溶液的温度升高到373.15K以上即Tbp。因此,水溶液的沸点上升,如图4水溶液的沸点上升

3.沸点上升的原因:水中溶有难挥发的溶质后,其蒸气压就会下降134.沸点上升规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上升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kbp为溶剂的摩尔沸点上升常数。它与溶剂的本性有关其值可查4.沸点上升规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上升与14三.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凝固点定义:某物质的液相蒸气压和固相蒸气压相等时的温度称为该物质的凝固点,在该温度下,可发生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变化。以符号Tfp(freezingpoint)表示。固相蒸气压:固体表面的分子也会蒸发(例樟脑球),在密闭容器中,固体与其蒸气之间平衡时所具有的蒸气压力称为固相蒸气压。溶液的凝固点下降:纯溶剂的凝固点与溶液凝固点之差称为溶液的凝固点下降,用符号△

Tfp

表示三.溶液的凝固点下降凝固点定义:某物质的液相蒸气压和固相蒸154.溶液凝固点下降的原因水中溶有溶质后,水溶液中的水(溶剂,液相)的蒸气压会下降,而冰(固相)的蒸气压不受影响,因此,在273.16K时,水溶液中水的蒸气压低于冰的蒸气压。只有273.16K以下的某一温度点,即Tfp时,水溶液中水的蒸气压才能与冰的蒸气压相等,发生水从液态向固态的转变。由此造成水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水溶液的凝固点下降4.溶液凝固点下降的原因水中溶有溶质后,水溶液中的水(溶剂,165.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规律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kfp

为溶剂的摩尔凝固点下降常数它与溶剂的本性有关

,可查5.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规律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凝固点下降与溶173.沸点和凝固点测定的应用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凝固点下降应用较多。因为kfp>kbp,ΔTfp

>ΔTbp,所以实验误差较小,且凝固时有结晶析出,易于观察。当溶质的相对摩尔质量MB很大时,由于ΔTf太小,准确性差,因此只适用于MB较大的情况。防冻剂工作原理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结冰,可加入甘油、乙二醇等以降低水的凝固点(-40℃),避免因结冰,体积膨胀而使水箱破裂。3.沸点和凝固点测定的应用测定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防冻剂18冷冻剂工作原理工业冷冻剂如在冰水中加氯化钙固体,由于溶液中水的蒸气压小于冰的蒸气压,使冰迅速熔化而大量吸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降低。食盐-冰(30gNaCl+100gH2O(s))-22℃CaCl2-冰(42.5gCaCl2+100gH2O(s))-55℃低熔合金的制备利用固态溶液凝固点下降原理,可制备许多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的合金。如33%Pb(mp.327.5℃)与67%Sn(mp.232℃)组成的焊锡,熔点为180℃,用于焊接时不会使焊件过热,还用作保险丝。又如自动灭火设备和蒸汽锅炉装置的伍德合金,熔点为70℃,组成为Bi:50%、Pb:25%、Sn:12.5%、Cd:12.5%。冷冻剂工作原理低熔合金的制备19将2.60g尿素[CO(NH2)2]溶于50.0g水中,试计算此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已知。解: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0g·mol-1

尿素的质量摩尔浓度

所以

△Tbp=kbp.m=0.52×0.867=0.45℃

Tbp=100.00℃+0.45℃=100.45℃

△Tfp=kfp.m=1.86×0.867=1.61℃

Tfp=0.00℃-1.61℃=-1.61℃答:此溶液的沸点为100.45℃,凝固点为-1.61℃

将2.60g尿素[CO(NH2)2]溶于50.0g水中,试计20四.溶液的渗透压

1.定义:维持被半透膜隔开的溶液与纯溶剂(稀溶液)之间的渗透平衡,保持溶液与纯溶剂的液面相平所需要的额外压力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用符号π表示2.渗透压形成的原因是:当用半透膜把溶液和纯溶剂隔开时,纯溶剂中的溶剂分子在单位时间内渗透到溶液内的数目,要比溶液内的溶剂分子在同一时间内渗透到纯溶剂的数目为多。结果使得溶液被稀释,溶液体积逐渐增大,细玻璃管中的液面逐渐上升,直至双方的渗透达到平衡为止。液面上升高度越高,说明溶液的渗透压越大四.溶液的渗透压1.定义:维持被半透膜隔开的溶液与纯溶213.渗透压规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及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c为溶质的浓度(mol/m3);

T为热力学温度(K);

R为气体常数;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mol);V为溶液体积(m3)。3.渗透压规律: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渗透压与溶液的浓度及224.注意:稀溶液的渗透压相当可观,如25℃时,0.1mol·dm-3溶液的渗透压为:这相对于25m高水柱所产生的静压力。而一般植物细胞液的渗透压大约可达2000kPa。

利用渗透压测量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有其独特的优点。思考:1.为什么医院给病人作静脉点滴用的葡萄糖溶液的质量分数是5%(0.28mol·dm-3)?

答案:

因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红细胞和血浆的平均渗透压基本相等,人体有保持正常渗透压范围的要求4.注意:稀溶液的渗透压相当可观,如25℃时,0.1mol·232.例;将血红素1.00g溶于适量水中,配成100cm3的溶液,此溶液的渗透压为0.366kPa(20℃)。求:⑴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⑵与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值比较。解:⑴即:血红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66×104。2.例;将血红素1.00g溶于适量水中,配成100cm3的溶24⑵与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值比较。

ΔTbp=kbpmBkbpcB

={0.52×1.50×10-4}K=7.80×10-5KΔTfp=kfpmBkfpcB

={1.86×1.50×10-4}K=2.79×10-4K可见,ΔTbp、ΔTfp的数值很小,测量较困难。所以测量具有较大分子量的物质时,常采用渗透压法。⑵与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值比较。25溶剂溶剂溶液hpppp+π反渗透渗透溶液溶剂溶液pp半透膜溶剂溶液pp’>p+π加压h反渗透如图所示,当在溶液一侧加一大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溶剂将从溶液一方向溶剂一方扩散,为反渗透现象。反渗透技术的利用:海水淡化(所需能量仅为蒸馏法的30%左右)、污水净化等。其中的主要问题是,需要一种高强度的耐高压半透膜。近年已研制了由尼龙或醋酸纤维制成的合成薄膜,用于反渗透装置。5.反渗透溶剂溶剂溶液hpppp+π反渗透渗透溶液溶剂溶液pp半透膜溶26思考:1.如下(a)(b)两个装置,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答案:(a)和(b)中,均发生纯水体积减小、液面降低,糖水体积增大、液面升高的现象。但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不同(a)糖水蒸气压下降,液面上蒸气分子较少;纯水上方蒸气分子向糖水上方扩散,导致纯水蒸发量增加,水的体积减小、液面下降。

(b)在有半透膜存在,又无外加压力的条件下,因水分子的渗透作用,使糖水溶液被稀释,体积增加、液面升高,直至糖水与纯水液面高度差所形成液体压力(重力引起)等于糖水溶液的渗透压时,糖水液面才不再升高。思考:1.如下(a)(b)两个装置,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会有272.在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中,哪些性质属于依数性性质?

3.

上述四个规律适用范围是什么?4.将1mol葡萄糖溶于1000g水中,能应用依数定律分析该糖水溶液的蒸气压、凝固点、渗透压等性质吗?5.依数定律对NaCl稀溶液适用吗?

2.在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中,哪些性质属于依数性性质?

28五.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电解质分子在水溶液中解离成离子,使得溶液中的微粒数增大,由于离子间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使溶液的性质与其中离子数不存在简单的依数性规律,它们的蒸汽压、沸点、熔点的改变和渗透压数值都比非电解质大。以i表示电解质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比同浓度的非电解质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值的偏差(P118表3.3)。有非电解质弱电解质AB型强电解质A2B或AB2型强电解质Δp、ΔTfp、ΔTbp、π值渐大五.电解质溶液的通性电解质分子在水溶液中解离成离29例:将质量摩尔浓度均为0.10mol·kg-1的BaCl2,HCl,HAc,蔗糖水溶液的粒子数、蒸气压、沸点、凝固点和渗透压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序:解:按从大到小次序排序如下:粒子数BaCl2→HCl→HAc→蔗糖蒸气压蔗糖→HAc→HCl→BaCl2沸点BaCl2→HCl→HAc→蔗糖凝固点蔗糖→HAc→HCl→BaCl2渗透压BaCl2→

HCl→HAc→蔗糖例:将质量摩尔浓度均为0.10mol·kg-1的BaCl303.2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重点讨论酸、碱离解平衡,简介配离子离解平衡。3.2.1酸、碱在水溶液中的离解平衡一.酸、碱的概念:阿仑尼乌斯电离理论:水溶液中,离解之阳离子皆为H+者为酸,阴离子皆为OH-者为碱;布朗斯特酸碱酸碱质子理论:酸为质子的给体,碱为质子的受体;路易斯酸碱理论:酸为电子对的受体,碱为电子对的给体。3.2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重点讨论酸、碱离解31★酸指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碱指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H2SO4=HSO4+H+NaOH=Na++OH-

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水溶液中电解质部分电离SvanteAugustArrhenius

瑞典化学家★酸指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碱指在水中电32布朗斯特酸碱酸碱质子理论几点说明:1.酸为质子的给体,碱为质子的受体;酸碱+H+例如:HAcAc-+H+

酸共轭碱

NH4+

NH3+H+

酸共轭碱

H2PO4-

HPO42-+H+

酸共轭碱共轭酸碱对BrfnstedJN丹麦物理化学家布朗斯特酸碱酸碱质子理论几点说明:例如:332.酸碱的相对强弱:

酸愈强,它的共轭碱愈弱,反之碱愈强,它的共轭酸愈弱。酸碱+H+共轭酸碱对2.酸碱的相对强弱:酸碱+H+共轭酸碱对34表3-3常见共轭酸碱对酸共轭碱名称分子式分子式名称酸性增强高氯酸硝酸氢碘酸盐酸硫酸水合氢离子HClO4HNO3HIHClH2SO4H3O+ClO4-NO3-I-Cl-HSO4-H2O~酸根离子~酸根离子碘离子氯离子~酸根离子水碱性增强亚硝酸氢氟酸醋酸氢硫酸铵离子氢氰酸HNO2HFCH3COOHH2SNH4+HCNNO2-F-CH3COO-HS-NH3CN-~酸根离子氟离子~酸根离子硫氢根离子氨氰根离子水H2OOH-氢氧离子氨氢氧离子NH3OH-NH2-O2-氨基离子氧离子表3-3常见共轭酸碱对酸共轭碱名称分子式分子式名称35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反应总是由相对较强的酸和碱向生成相对较弱的酸和碱的方向进行●对于某些物种,是酸是碱取决于参与的具体反应3.酸碱反应的实质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越36可用一个普遍的公式表示:酸1+碱2

酸2

+碱1

共轭4.酸碱的范围扩大了,排除了盐的概念。酸:有分子酸、正离子酸和负离子酸;如:H2O,碱:有分子碱、负离子碱和正离子碱HCO3-共轭5.有些物质既可是酸,又可是碱。可用一个普遍的公式表示:酸1+碱2酸2+碱1共轭37二.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及pH的计算1.一元弱酸(如HAc、HCN等)例、HAc(aq)H+(aq)

+Ac-(aq)离解平衡时有:(3-6)二.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及pH的计算(3-6)38

Kθa为弱酸的离解常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与酸的起始浓度无关,且因电离过程热效应很小,则Kθa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对于一元弱酸,Kθa表示了它们离解程度的大小,也表现了相同浓度时的酸性强弱。即Kθa愈大的一元弱酸的酸性愈强。Kθa为弱酸的离解常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与酸的起始浓度无39例如:HAc(aq)H+(aq)

+Ac-(aq)起始浓度/mol·dm-3

ca00平衡浓度/mol·dm-3

ca-xxx实验平衡常数:*近似条件:Ka与Kθa数值相等,但Ka有单位。通常Ka≤10-5或5%,或C/Ka>400

可忽略已离解部分即:ca-xca例如:40定义α=x/ca

为离解度;代入上式得:(3-7)可见,α与ca

的平方根成反比——稀释定律。即:ca愈大,ceq(H+)愈大,pH愈小,α愈小。定义α=x/ca为离解度;代入上式得:(3-7)可见41例3-2、计算浓度分别为1.0mol·dm-3和0.1mol·dm-3的HAc溶液的离解度。解:查表知Ka=1.76×10-5mol·dm-3计算表明,稀释使弱酸的离解度增加。例3-2、计算浓度分别为1.0mol·dm-3和0.1m422.一元弱碱(如NH3·H2O)离解平衡为:NH3·H2O(aq)NH4+(aq)

+OH-(aq)与前同理,有(3-8)定义α=x/cb

;代入上式得:(3-9)2.一元弱碱(如NH3·H2O)(3-8)定义α=x/43另法处理,质子酸离解平衡为:

NH4+(aq)

NH3(aq)

+H+(aq)其离解平衡常数:其中:Kw=1×10-14——水的离子积(3-10)Ka*Kb=Kw另法处理,质子酸离解平衡为:其中:Kw=1×1044离解常数Kaθ或Kbθ可由实验测得,也可与标准平衡常数一样,利用

ΔrGθm=-RTlnKθ求得。也称之为热力学平衡常数离解常数Kaθ或Kbθ可由实验测得,也可与标准平衡常453.多元弱酸

分级离解,每级平衡。以H2S为例25℃下

H2S(aq)H+(aq)+HS-(aq)一级离解

HS-(aq)H+(aq)+S2-(aq)二级离解可见,Kθa1>>Kθa2,即二级离解比一级困难很多。这是由于S2-对H+的吸引强于HS-对H+的吸引,且一级离解产生的H+对二级离解的左移倾向也强。3.多元弱酸HS-(aq)H+(a46可作近似处理,c(H+)=c(H+)1+c(H+)2c(H+)1

c(HS-)=c(HS-)1-c(HS-)2=c(H+)1-c(H+)2c(H+)1

代入Kθa1、Kθa2

,并整理得:(3-11)与酸的浓度无关,为常数可作近似处理,c(H+)=c(H+)1+c(H+)247Kθ与K1,K2的关系将一级离解平衡与二级离解平衡二式相加得:

H2S(aq)2H+(aq)+S2-(aq)应了解:

上式并不表明当有1个S2-(aq)被离解出来时,就有2个H+(aq)被离解,只是表明了平衡溶液中H+(aq)、S2-(aq)及H2S(aq)三浓度间的关系服从Kθ表达式。Kθ与K1,K2的关系应了解:48例3-3、计算25℃时,浓度为0.1mol·dm-3的氢硫酸溶液中的pH值、氢硫酸根及硫离子浓度。解:可见,二级离解要困难得多。例3-3、计算25℃时,浓度为0.1mol·dm-3的氢硫酸49例3-4、计算25℃时,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加入足够量的盐酸后,溶液的pH=1。求硫离子浓度。解:二例比较,溶液酸性增大时c(S2-)大大减小。例3-4、计算25℃时,在饱和氢硫酸溶液中加入足够量的盐酸后50三.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1.同离子效应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其相同组分的离子时,可使这些弱电解质解离度降低,酸度或碱度降低的现象,叫同离子效应。例如、HAc(aq)H+(aq)+Ac-(aq)+NaAc(aq)Na+(aq)+Ac-(aq)NaAc的加入,增加了Ac-(aq)浓度,平衡左移,结果降低了H+(aq)浓度,离解度α降低。三.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51自发平衡由化学反应等温方程:

NaAc的加入,增加了Ac-(aq)浓度,使Q增加,ΔrG增加,平衡左移。解离度降低同理,在NH3·H2O中加入NH4Cl也会产生同离子效应。自发由化学反应等温方程:NaAc的加入,增加了Ac-52(1)定义:由一对共轭酸碱对组成的混合溶液的pH值,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因稀释或外加少量强酸或强碱而发生显著变化。这种溶液称为缓冲溶液。如

HAc-NaAc即构成缓冲溶液,其中弱酸分子及弱酸根离子浓度都较高(弱酸分子浓度接近未离解时浓度);又如NH3·H2O-NH4Cl亦构成缓冲溶液,其中弱碱分子及阳离子浓度都较高;2、缓冲溶液

共轭酸:

HAc、HF、NH4+、HCO3-、H2CO3、H2PO4-等;共轭碱:

Ac-、F-、NH3、CO32-、HCO3-、HPO42-等;(1)定义:由一对共轭酸碱对组成的混合溶液的pH53(2)缓冲作用原理HAc—NaAc溶液:(2)缓冲作用原理HAc—NaAc溶液:54

a.加入少量强酸时,溶液中大量的Ac–与外加的少量的H+结合成HAc,当达到新平衡时,c(HAc)略有增加,c(Ac–)略有减少,变化不大,因此溶液的c(H+)或pH值基本不变。a.加入少量强酸时,溶液中大量的Ac–与外加的少量的H55

b.加入少量强碱时,溶液中大量的HAc与外加的少量的OH-生成Ac–和H2O,当达到新平衡时,c(Ac–)略有增加,c(HAc)略有减少,变化不大,因此溶液的c(H+)或pH值基本不变。如何考虑稀释时的情况?b.加入少量强碱时,溶液中大量的HAc与外加的少量的O56即缓冲溶液的pH值只与n酸/n盐有关,而与溶液总体积无关,所以稀释时,缓冲溶液的pH也能基本保持不变。c.稀释时即缓冲溶液的pH值只与n酸/n盐有关,而与溶液总体积57其间的平衡如:HAc(aq)H+(aq)+Ac-(aq)起始浓度/mol·dm-3

ca0c盐平衡浓度/mol·dm-3

ca-xxc盐+x实验平衡常数:(3-13)其中pKθa=-lgKθa(3)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

a.Ca的HAc----C盐NaAc组成的缓冲液,计算溶液的PH值其间的平衡如:HAc(aq)H+(aq58同理,NH3·H2O-NH4Cl构成的缓冲溶液有:(3-15)同理,NH3·H2O-NH4Cl构成的缓冲溶液有:(3-1559--60结论:⑴缓冲溶液的pH值主要是由或决定的,

⑵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⑶缓冲能力与缓冲中各组分的浓度有关,ca(cb)较大时,

且ca/cs=1时,缓冲能力最大,(4)一般的缓冲溶液ca/c盐的在0.1~10之间。所以缓冲溶液对pH值的缓冲范围为:

pH=pKθa±1

或pOH=pKθb±1结论:(4)一般的缓冲溶液ca/c盐的在0.1~10之间。61

例题若在50.00ml0.150mol·L-1NH3(aq)和0.200mol·L-1NH4Cl组成的缓冲溶液中,加入0.100ml1.00mol·L-1的HCl,求加入HCl前后溶液的pH值各为多少?

解:加入HCl前例题若在50.00ml0.150mol·L-162

加入HCl后反应前n/mmol反应后n/mmol加入HCl后反应前n/mmol反应后n63例3-5、将2.0mol·dm-3的HAc与同浓度的NaAc溶液等体积混合。⑴计算此缓冲溶液的pH值及的HAc离解度。⑵于90mL的上述溶液中,加入10mL0.1mol·dm-3的HC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的pH值。⑶于90mL的上述溶液中,加入10mL0.1mol·dm-3的NaOH溶液,计算所得溶液的pH值。例3-5、将2.0mol·dm-3的HAc与同浓度的NaAc64解:⑴等体积混合后初始浓度cHAc=c盐=

1.0mol·dm-3前例3-2的计算可知

ca=1.0mol·dm-3的醋酸溶液的离解度为:可见,Ac-的同离子效应,使醋酸的离解度大大降低。解:⑴等体积混合后初始浓度cHAc=c盐=1.0mol·65⑵加入HCl(aq)后,H+与溶液中大量的Ac-结合为HAc,溶液中HAc浓度增加,Ac-浓度减少。

cHCl={(10/100)×0.1}mol·dm-3

=0.01mol·dm-3cHAc

={(90/100)×1.0+0.01}mol·dm-3

=0.91mol·dm-3

c盐={(90/100)×1.0-0.01}mol·dm-3

=0.89mol·dm-3⑵加入HCl(aq)后,H+与溶液中大量的Ac-结合为HA66由⑵、⑶可见,本例中pH值只在原基础上偏移了±0.01。⑶加入NaOH(aq)后,OH-与H+结合,促使HAc进一步离解,溶液中HAc浓度减少,Ac-浓度增加。与上同理可求得:由⑵、⑶可见,本例中pH值只在原基础上偏移了±0.067(4)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原则:⑴所选择的缓冲溶液,除了参与和H+或OH–有关的反应以外,不能与反应体系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副反应;(4)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原则:68欲配制的缓冲溶液的pH值应选择的缓冲组分⑵或尽可能接近所需的pH值;⑶若或与所需pH不相等,依所需pH调整或。欲配制的缓冲溶液的pH值应选择的缓冲组分⑵69例题:今有2.0L0.10mol·L-1的Na3PO4溶液和2.0L0.10mol·L-1的NaH2PO4溶液,仅用这两种溶液(不可再加水)来配制pH=12.50的缓冲溶液,能配制多少升这种缓冲溶液?解:缓冲组分应为Na2HPO4—

Na3PO4,小于所需pH值,说明应过量,则2.0LNa3PO4应全部用上,设需0.10mol·L-1的NaH2PO4xL反应前n/mol2×0.10 0.10x 0反应后

n/mol0.20–0.10x 0 0.20xNa3PO4+NaH2PO42Na2HPO4例题:今有2.0L0.10mol·L-1的Na3PO470解得x=0.12解得x=0.1271(5)缓冲溶液的应用意义:半导体工业中,HF和NH4F的混合腐蚀溶液(缓冲溶液)去除硅片表面氧化物;金属材料表面防护进行电镀的电镀液;土壤中含H2CO3-Na2CO3和NaH2PO4-Na2HPO4,以及其它有机酸及其盐组成的复杂的缓冲溶液体系,保持土壤pH值,保证了植物的正常生长;人体血液中的主要缓冲溶液体系也是H2CO3-Na2CO3和NaH2PO4-Na2HPO4,维持pH=7.4±0.05。若其值发生突变,将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症,一般pH的改变大于0.4单位时,人就会有生命危险。(5)缓冲溶液的应用意义:72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布朗斯特酸碱概念的核心系于分子或离子间的质子转移,显然无法对不涉及质子转移、但却具有酸碱特征的反应做解释。这一不足在布朗斯特概念提出的同年由美国化学家路易斯提出的另一个更广的酸碱概念所弥补,但后者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在化学界产生影响。

LewisGN美国物理化学家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布朗斯特酸碱概念的核心系于73

定义路易斯酸(Lewisacid)是指能作为电子对接受体(Electronpairacceptor)的原子、分子或离子;路易斯碱(Lewisbase)则指能作为电子对给予体(Electronpairdonor)的原子、分子或离子;酸碱反应是电子对接受体与电子对给予体之间形成配位共价键的反应。

定义路易斯酸(Lewisacid)是指74四.配离子的解离平衡配离子的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配离子的解离平衡四.配离子的解离平衡配离子的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751、配离子的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⑴解离常数⑵稳定常数1、配离子的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⑴解离常数⑵稳定常数762、配离子的解平衡⑴平衡组成的计算2、配离子的解平衡⑴平衡组成的计算77例1、求初始浓度均为0.1mol·dm-3的[Ag(NH3)2]+与NH3·H2O的混合溶液中,Ag+(aq)的浓度。解:[Ag(NH3)2]+(aq)Ag+(aq)+2NH3(aq)起始浓度/

mol·dm-30.10.1平衡浓度/mol·dm-30.1-x0.1x0.1+x

0.1即,c(Ag+)为8.9×10-7

mol·dm-3。例1、求初始浓度均为0.1mol·dm-3的[Ag(NH3)78例题2.

室温下,0.010mol的AgNO3(s)溶于1.0L0.030mol·L-1的NH3·H2O中(设体积不变),计算该溶液中游离的Ag+、NH3和的浓度。例题2.室温下,0.010mol的AgNO3(s)溶于79解:很大,可假设溶于NH3·H2O后全部生成了解:很大,可假设溶于NH3·H280溶液与离子平衡课件81例题325℃时溶液中加入Na2S2O3使,计算平衡时溶液中NH3、的浓度。较难可不掌握例题325℃时82为什么这样假设?为什么这样假设?83溶液与离子平衡课件84(2).配离子解离平衡的移动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促使配离子解离?加入可以与配离子中的中心离子或配体生成更难解离的化合物降低溶液中中心离子或配体的浓度,使配离子不断解离。

降低中心离子的浓度

[Cu(NH3)4]2+

Cu2++4NH3

+

Na2S→Na++S2-→CuS↓

降低配体的浓度

[Cu(NH3)4]2+

Cu2++4NH3+HCl→

Cl-+H+=NH4+

(2).配离子解离平衡的移动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促使配离85§3-4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3.3.1多相离子平衡和溶度积通常将100g水中溶解度小于0.01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质。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离解的。如:AgCl(s)溶解Ag+(aq)+Cl-(aq)沉淀可溶电解质的解离平衡是单相体系的离子平衡。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固体和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平衡,即多相离子平衡。§3-4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3.3.1多相离子平衡和861.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1).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固液达到平衡状态时,饱和溶液里的物质浓度。常表示为

g·dm-3或mol/dm-3。1.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1).溶解度物质的溶解87(2).溶度积对通式溶解沉淀(2).溶度积对通式溶解沉淀882.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1)设AgCl(s)的溶解度为S,则有下列平衡:AgCl(s)

Ag+(aq)+Cl-(aq)

SSKsp={c(Ag+)}·{c(Cl-)}=S2AB型的难溶强电解质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存在上述关系;2.溶度积和溶解度关系:AgCl(s)Ag+(aq)+89(2)设Ag2CrO4(s)的溶解度为S,则有下列的平衡:Ag2CrO4(s)

2Ag(aq)+CrO2-4(aq)

2SSKsp={c(2Ag+)}2·{c(CrO2-4)}=4S3A2B型的或AB2型的难溶强电解质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存在上述关系。(2)设Ag2CrO4(s)的溶解度为S,则有下列的平衡:A90(1)同一类型的难溶强电解质随着溶度积减小,溶解度也减小;因此,可以根据溶度积的大小,预测溶解度的大小。Ksp(AgCl)=1.7710-10Ksp(AgBr)=5.3510-13Ksp(Agl)=8.5110-17S(AgCl)=1.3310-5S(AgBr)=7.3110-7S(AgI)=9.2210-9(2)不同类型的难溶强电解质不可用溶度积的大小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例:Ks(AgCl)=1.7710-10Ksp(Ag2CrO4)=1.1210-12S(AgCl)=1.3310-5

S(Ag2CrO4)=6.5410-5

由上例可见,铬酸银的溶度积较氯化银的小,而溶解度却较其大。3.总结:溶度积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1)同一类型的难溶强电解质随着溶度积减小,溶解度也减小;因91(3)与溶解度概念应用范围不同,只用来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4)不受离子浓度的影响,而溶解度则不同见下例(3)与溶解度概念应用范围不同,只用来表示难溶电92例:已知Ca3(PO4)2的Kθs为2.0×10-29,求:a.在纯水中的溶解度S;b.在0.10mol·dm-3的Na3PO4溶液中的溶解度。解:a.Ca3(PO4)2(s)3Ca2+(aq)+2PO3-4(aq)平衡浓度/mol·dm-33S

2S

即Ca3(PO4)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6.2×10-7

mol·dm-3。例:已知Ca3(PO4)2的Kθs为2.0×10-29,93

bCa3(PO4)2(s)3Ca2+(aq)+2PO43-(aq)起始浓度/

mol·dm-30.10平衡浓度/mol·dm-33S2S+0.100.10即Ca3(PO4)2

在0.10mol·dm-3的Na3PO4

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为4.2×10-10

mol·dm-3。这种因加入含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难溶电解质溶解度降低的现象也叫同离子效应。bC94盐效应:以在饱和BaSO4溶液中加入KNO3为例

BaSO4(s)Ba2+(aq)+SO42-(aq)加入强电解质KNO3后,溶液中离子数量增加,形成离子氛,使Ba2+、SO42-

的运动受到抑制,重新凝聚成沉淀的机会减小,则平衡右移,难溶盐溶解度增加。强电解质电荷愈高,浓度愈大,盐效应愈强。通常溶液中离子总浓度<0.01mol/L时,可以不考虑盐效应的影响。这种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不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叫做盐效应。盐效应:以在饱和BaSO4溶液中加入KNO3为例95例3.15:医院制备钡餐时,选择下列哪种溶液洗涤损失最小?A.蒸馏水B.生理食盐水C稀硫酸例3.15:医院制备钡餐时,选择下列哪种溶液洗涤损失最小?A96

1、溶度积规则将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应用于上述溶解-沉淀平衡,有:

Q<Kθsp

,平衡右移,没有沉淀生成或沉淀溶解,是未饱和溶液

Q>Kθsp,平衡左移,产生沉淀,过饱和溶液

Q=Kθsp

,平衡状态,是饱和溶液称为溶度积规则。据此可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3.3.2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G=Gθ+RTlnQ1、溶度积规则Q<Kθsp,平衡右移97

例:0.1mol.dm-3AgNO3和0.1mol.dm-3HCl等体积混合。a.有无沉淀生成?(Ks(AgCl)=1.77×10-10)b.溶液中留有的Ag+有多大浓度?解a:溶液等体积混合,浓度减半,

cAg+=0.05mol.dm-3

cCl-=0.05mol.dm-3Q=c(Ag+).c(Cl-)=0.05×0.05=2.5×10-3

根据溶度积规则:Q>Ks,有沉淀生成

例:0.1mol.dm-3AgNO3和0.1mo98解b:所生成的沉淀仍存在着溶解平衡

AgCl(s)Ag+(aq)+Cl-(aq)

c(Ag+)=Ks1/2=1.33×10-5分析化学上规定:系统中,如果某种离子浓度等于或小于10-5就认为该离子基本被沉积完全了。那么上述系统中银离子已经被沉积完全了。例3.2在含有0.1mol.dm-3Ag+的溶液中,如果使其沉积完全,那么溶液中的Cl-有多大浓度?cCl-=Ksp(AgCl)/10-5解b:所生成的沉淀仍存在着溶解平衡分析化学上规定:系统中992.溶度积规则的应用⑴沉淀的转化如锅炉中防止CaSO4产生的预处理。CaSO4Na2CO3CaCO3Na3PO4Ca3(PO4)2CaSO(s)+CO2-3(aq)=CaCO3(s)+SO2-4(aq)此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较大,表明沉淀转化的程度较大2.溶度积规则的应用CaSO4Na2CO3CaCO3Na100一般说来,沉淀总是向溶度积更小,或更难溶的方向转化,反之比较困难。例3.16.已知Ksp(PbCl2)>Ksp(PbI2)>Ksp(PbS),PbCl2为白色,PbI2黄色,PbS黑色;在一支试管加入了一定浓度和体积的Pb(NO3)2,若能依次看到三种沉淀,则加试剂:Na2SNaINaCl的序顺如何?答案是:加试剂的顺序是:NaCl、NaINa2S一般说来,沉淀总是向溶度积更小,或更难溶的方向转化,反之比较101例1.在氯离子和碘离子浓度皆为0.01mol·dm-3的混合溶液中已知

Ksp(AgCl)=1.77×10-10

Ksp(AgI)=8.51×10-17若滴加AgNO3试剂:

a.首先沉淀的是哪种沉淀?

b.如果使AgCl先沉积,则溶液中Cl-和I-的浓度比为多大?(2)分步沉淀c.当AgCl开始沉淀时,碘离子的浓度是多少?是否被沉积完全了?例1.在氯离子和碘离子浓度皆为0.01mol·dm-3的102答案是:a.首先沉淀的是AgI;

b.解释a.由于AgI的溶度积远远小于AgCl的溶度积,所以在混合溶液中,当滴加硝酸铅时,溶度积小的首先沉积;解释b.如果使溶度积较大的AgCl首先沉积,Cl-的浓度必须是l-浓度的2.07×106倍海水的含量就是如此,如果在海水中加入硝酸银,氯化银先沉淀。答案是:a.首先沉淀的是AgI;b.解释a.由于A103(1)AgCl沉淀所需银离子的最低浓度c(Ag+)=Ks(AgCl)/c(Cl-)=1.77×10-10/0.01=1.77×10-8(2)AgCl开始沉淀时碘离子浓度:AgCl开始沉积时溶液中的c(Ag+)=1.77×10-8,则碘离子的浓度为:c(I-)=8.51×10-17/1.77×10-8=4.81×10-9可见,当开始沉淀时,溶液中的碘离子已被沉淀完全。用沉淀的方法可以实现两种离子的分离。C:解题思路:(1)AgCl沉淀所需银离子的最低浓度(2)AgCl开始沉104例2:某溶液含1.0mol·dm-3的Ni2+和0.10mol·dm-3的Fe3+,当逐滴加入NaOH溶液时(忽略溶液体积的改变),问:⑴哪种离子先沉淀,哪种离子后沉淀,沉淀能否达到分离?⑵要使Fe3+完全沉淀,而Ni2+不沉淀,pH值控制在什么范围?解:⑴根据溶度积规则,分别计算产生Fe(OH)3及Ni(OH)2所需的OH-最低浓度。查表得:

Kθsp[Fe(OH)3]=c(Fe3+)·c(OH-)3=4.0×10-38;Kθsp[Ni(OH)2]=c(Ni2+)·c(OH-)2=2.0×10-15例2:某溶液含1.0mol·dm-3的Ni2+和0.1105

Fe(OH)3先沉淀。而当Ni(OH)2开始沉淀时,Fe3+的浓度为:通常当某离子浓度<10-5mol/L时,认为可实现沉淀分离。当Ni(OH)2开始沉淀时,可认为Fe(OH)3已沉淀完全。Fe(OH)3先沉淀。而当Ni(OH)2开始沉淀时,106⑵由⑴的计算知,欲不生成Ni(OH)2沉淀,OH-浓度应低于4.47×10-8

mol·dm-3。欲使Fe(OH)3沉淀完全,Fe3+浓度应低于10-5

mol·dm-3。即溶液的pH值应控制在3.2~6.7范围内。⑵由⑴的计算知,欲不生成Ni(OH)2沉淀,OH-浓度应低107(3)沉淀的溶解①利用酸碱反应:CaCO3(s)+H+(aq)=Ca2+(aq)+CO2(g)+H2O(l)②利用配位反应

AgCl(s)+2NH3(aq)[Ag(NH3)2]++Cl-(aq)③利用氧化还原反应

CuS(s)+8HNO3(稀)3Cu(NO3)2+3S(s)+4H2O(l)

一些溶度积小的硫化物一般难溶于酸,如PbS、HgS(3)沉淀的溶解①利用酸碱反应:CaCO3(s)+H+(1083.4.1分散系分类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分子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小于10-9m,属于真溶液。例如氯化钠、葡萄糖等水溶液。

胶体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在10-9m~10-7m之间,属于胶体。例如蛋白质、核酸等水溶液。粗分散体系: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大于10-7m,易聚沉。例如牛奶,豆浆,泥浆等。按胶体与水的亲合力分类:憎液溶胶分散相粒子与水的亲合力较弱,如AgI胶体等。亲液溶胶分散相粒子与水的亲合力较强,如蛋白质、淀粉等。3.4.1分散系分类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分类:分子分散体1091.胶体的结构以碘化银胶体为例:AgNO3+

KI(过量)→

KNO3+AgI↓胶团的结构表达式:(AgI)mI-K+(AgI)m

胶核[(AgI)m·nIˉ·(n-x)K+]x-

胶粒[(AgI)m·nIˉ·(n-x)K+]x-·xK+

胶团同一种胶体,胶粒的结构可以因制备方法的不同而不同。胶体的核心部分是不溶于水的粒子,称为胶核。胶核是电中性的。胶核上吸附了大量离子形成紧密层,称为胶粒。由于吸附的正、负离子不相等,因此胶粒带电。胶粒周围分散着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自然也有其它离子)。胶粒及其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构成胶体的基本结构单元——胶团。附图3.4胶体结构示意图1.胶体的结构以碘化银胶体为例:(AgI)mI-K+(Ag1102.胶体的稳定性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但胶体能够长时间不发生沉降而稳定存在,原因主要有: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思考:胶体的稳定性如何?胶体粒子带有电荷的原因:胶体是一高度分散的系统,胶体粒子的总表面积非常大,因而具有高度的吸附能力,并能选择性地吸附某种离子。胶体粒子带有电荷,胶粒之间有很强的相互排斥。思考:在上例碘化银胶体的制备中,为何吸附Iˉ而不是K+?答:在碘化银胶核的表面,碘化银优先吸附和组成有关的Iˉ。2.胶体的稳定性胶体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胶体粒子的布朗运1113.4.2胶体的聚沉与保护胶体的聚沉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的过程称为胶体的聚沉。促使胶体聚沉的因素有:加入电解质:电解质中带有与胶粒异号电荷的离子导致了溶胶的聚沉。

使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最小浓度称为聚沉值,单位mmol·dm-3。电解质与胶粒异号电荷的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效率越大,聚沉值越小。将两种带异号电荷的溶胶混合加热胶体的保护加入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如动物胶、蛋白质、淀粉等3.4.2胶体的聚沉与保护胶体的聚沉加入电解质:电解质1123.4.3表面活性剂凡能显著降低两相之间表面张力的物质称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表面活性剂具有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基团: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疏水基团)。水相油相双亲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在两相界面作定向排列。使得两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大大降低。图3.5表面活性剂在两

相界面的排列3.4.3表面活性剂凡能显著降低两相之间表面张力的物质称表1131.表面活性剂分类表面活性剂通常也按亲水基团的化学结构来分类,亲水基团是离子结构的称为离子型,亲水基团是共价结构的称为非离子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可分为阳离子型(亲水基团是阳离子)、阴离子型(亲水基团是阴离子)和两性型(亲水基团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显然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不能混用,否则可能会发生沉淀而失去活性作用。1.表面活性剂分类表面活性剂通常也按亲水基团的化学结构来分1142.表面活性剂举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R-OSO3Na 硫酸酯盐R-SO3Na 磺酸盐RCOONa 羧酸盐R-OPO3Na2

磷酸酯盐两性表面活性剂R-NHCH2-CH2COOH氨基酸型

CH3|R-N+-CH2COO-

甜菜碱型

|

CH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ArCH2N(CH3)3Br季胺盐类非离子型R-O-(CH2-CH2-O-)nH聚氧乙烯醚类2.表面活性剂举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R-OSO3Na 硫酸酯1153.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洗涤作用

洗涤剂是一种使用面很广的表面活性剂。肥皂是最普通的一种。肥皂是包含17个碳原子的硬脂酸钠盐。当洗涤剂用来洗涤衣服或织物上的油污时,由于亲油基与油脂类分子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而进入油污中。另一端的亲水基与水分子之间存在较强的作用力而溶于水,这样通过洗涤剂分子使水分子包围了油污,降低了油污与织物之间的表面(界面)张力,再经搓洗,振动便可除去织物上的油污。织物污渍洗涤剂污渍亲水基疏水基附图3.6洗涤剂的去污作用3.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洗涤作用当洗涤剂用来洗涤衣服或织116乳化作用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若将其中一种均匀地分散成极细的液滴于另一液体中,便形成乳状液。加入表面活性物质使形成稳定的乳状液的作用叫做乳化作用。若水为分散介质而油为分散相,即油分散在水中,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以符号O/W表示。例如,牛奶就是奶油分散在水中形成的O/W型乳状液。(a)O/W型乳状液图3.6表面活性物质稳定乳状液示意图乳化作用若水为分散介质而油为分散相,即油分散在水中,称为水117若水分散在油中,则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以符号W/O表示。例如,新开采出来的含水原油就是细小水珠分散在石油中形成的W/O型乳状液。(b)W/O型乳状液图3.6表面活性物质稳定乳状液示意图若水分散在油中,则称为油包水型乳状液,以符号W/O表示。例如1181.在Fe(OH)3水溶液中,(Fe3+)=3(OH-)。这话正确吗?

答案:不正确。

因为Fe(OH)3在水溶液中是分三步解离的,

所以c(Fe3+)<c(OH-) 1.在Fe(OH)3水溶液中,(Fe3+)=3(OH-)。这1192.设AgCl在水、0.01mol·dm-3CaCl2溶液、0.01mol·dm-3NaCl溶液和0.05mol·dm-3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和S3

,则这些量间的正确关系应为:

A.S0>S1>S2>S3

B.

S0>S2>S1>S3

C.S0>S1=S2>S3

D.

S0>S2>S3

>S1答案:B。

因为根据同离子效应,同离子效应的影响程度依次为:0.01mol·dm-3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