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_第1页
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_第2页
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_第3页
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_第4页
幼儿园班级管理案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幼儿园班级精细化管理案例【案例名称】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选题意图】《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曾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因此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是非常重要的。而小班是为整个幼儿园教育奠定基础的阶段,所以小班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阶段。而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开学一个月哭闹情况比较厉害,导致有些教师觉得无从下手,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稳定幼儿情绪上,而忽略了常规教育,致使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秩序混乱,教师觉得很吃力。其实我们在小班幼儿的常规教育中可以利用一些方法,使幼儿快速掌握生活常规,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保证幼儿安全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施过程】一、入园一位教师接待,另外两位教师组织幼儿喜欢的活动,如选幼儿熟悉的歌曲进行表演,如《两只老虎》《小星星》等幼儿在家就会的这些曲目,使他们一进幼儿园就有一种成就感。另外还可以为幼儿多准备一些玩具让幼儿活动起来,让他们有事可做,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利用这些方法来减少幼儿哭闹的现象。二、排队上楼梯利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排队,然后让幼儿学火车的声音排队进教室,幼儿很喜欢这种方式,就算有哭闹的幼儿也会在其他幼儿的带动下一起向前走,而不需要教师一个一个来抱,教师可以腾出精力来组织全体幼儿。上楼梯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环节我们利用贴标志的方法,在每个台阶两边都贴上小脚丫的标志,让幼儿踩着脚丫上楼梯,这样既避免了拥挤,也能使幼儿自动分成左右两队。三、吃饭.教给幼儿吃饭的方法, 可采用教师示范和儿歌结合的方法。教师边示范边念儿歌:“吃饭时,坐端正。右手拿调羹,左手扶着碗。细细嚼,慢慢咽,不剩饭,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也可以在幼儿吃饭时,教师用儿歌强调吃饭的方法。.教师要多表扬。可以口头表扬,如:“XXX吃得真好”、“XXX的嘴巴真大,象小老虎一样"、“XXX又吃了一大口饭, 真能干”等。也可利用小朋友最喜欢的点红点的方法,给吃完的小朋友点红点,以此激励幼儿快速吃饭。.还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法教给幼儿吃饭的一些常规。.和家长联系,让家长在家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并对孩子进行方法的指导四、午睡.一开始,就重视午睡习惯的养成。我个人认为应该一开始就让每一个孩子躺下来,如果哭闹比较厉害,教师可在他旁边安慰他,照顾他。如果不愿意睡,就让他躺着,等他躺一会儿觉得困了,就会自己睡着的。久而久之,到了一定时间,幼儿自己就想睡觉了,如果让他在教室里活动就很难让幼儿形成午睡的习惯。.让家长在休息天也要带幼儿按时午睡。.重视午睡细节的管理。五、喝水这个环节主要防止幼儿拥挤和烫伤。.教给幼儿正确的拿水杯的方法教师不要怕麻烦,每次在幼儿喝水前,给幼儿示范,等幼儿接水时,再在旁边指导,喝完水后,让幼儿用空杯子练习水杯的正确拿法。这个过程也可以结合儿歌来进行:“小小水杯手中拿,食指、中指往前穿,无名指靠一靠,大拇指压压牢。”水杯拿正确了就不会烫到幼儿的手指。.教幼儿有秩序接水可采用贴脚印的方法,既让幼儿有序排队,又节省了老师的工作量。通过这两项活动可以有效避免幼儿拥挤和烫伤。六、离园1.整理衣物(1)教给幼儿穿衣的方法。教师可以把穿衣要领编成儿歌,如:“抓住领口翻衣往背披,抓住衣袖伸手臂,整好衣领扣好扣,穿着整齐多神气。”边说儿歌边示范,或让幼儿边说儿歌边穿衣。(2)同伴互相帮助整理衣物。2.离园由于幼儿入园之前一直和家人在一起,所以在离园时,幼儿和家长都很迫切希望早一点见到对方,所以家长和幼儿的秩序都会很混乱。这就需要有一位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有禁止动作的活动,另外一位教师组织家长,还需要对家长进行耐心的劝导,让他们认识到有序接送幼儿的必要性,争取家长的配合。【工作成效】我们从细节入手,通过全班教师的协作努力,幼儿的哭闹情况在两个星期基本上就没有了,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带领幼儿顺利地开展教学和其他活动了。家长的反响也很好。【效果反思】要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常规,就要从幼儿入园第一天抓起。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和需要,从细节入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怕麻烦,不放过每一个教育时机,耐心、细致地帮助和指导幼儿。安排好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不打无准备之仗。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和家园联系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建立良好常规。2、幼儿园中班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基本情况:班级:中班幼儿园:省交通厅记录1早上刚来幼儿园,帅帅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玩皮球,于是跑到放球的箱子那边,结果箱子里没有球了,就跑到东东边上看她玩,过了一会儿,他对东东说:“借我玩玩好吗?”东东看看他说,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借给你玩。”帅帅看看东东,走开了,自言自语地说:“我为什么不是你的好朋友呢?”记录2上音乐课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往前坐,看着老师,唯独帅帅有时看着窗外,有时还看看后面,朝后面的小朋友笑笑。老师批评他以后才不在往别的地方看了。记录3区域活动里,帅帅选了折小花猫,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围成圆圈和老师学本领。过了五六分钟,别的小朋友都已经把小花猫的头折的差不多了,帅帅还看看别人,自己慢慢地折,老师看看他,告诉他快一点,要不然没时间折小花猫的身子了。直到最后结束的时候,帅帅还没有折好。记录4课间休息的时候,帅帅要跟小朋友玩,别的小朋友说“:我不想和你玩。”帅帅看看了他,指着我们四个实习老师说:“我喜欢这个老师,和这个老师,但是我不喜欢这个老师,和这个老师。”帅帅性格外向,好动,对新事物或活动总有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的情绪理解能力较差,不善于用适合的语言表达和交往,与同伴的交往不是很顺利,帅帅的朋友很少,很多小朋友不愿意和他成为朋友;气质方面主要表现出活动缺乏主动性和注意力,反应速度较慢。幼儿个性成因分析帅帅较少地感受来自外界的挫折和别人对他的感受的影响。缺少处理这方面的情绪经验,从而导致他不善于沟通和交流。在记录2中,帅帅因为在班里朋友很少,但是在课上的不认真的表现实际上是表现了他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在实习老师来班里时候,他经常和实习老师玩,而不是和小朋友玩,这也是他想找到好友的寄托的表现。此类情况在幼儿园很常见,属于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管理中的个别教育的范畴。虽是个别,但是在班级管理中也不算易事,个别教育应该要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对帅帅的行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1)增加交流,培养其交际能力针对他不善于沟通和交流的状况,多制造和别的小朋友交流的机会,期间引导他用更好的方法和别的小朋友沟通交流。(2)多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给帅帅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别的幼儿也看到他身上的闪光点(3)家园配合,共施良策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帅帅的特点的教育的方案,如在家的时候,多跟邻居家的小朋友玩,多给他讲讲故事,注意注意力的培养;关注和支持他的兴趣爱好,并给他在兴趣爱好上提供方便。(4)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感情上的发展3、幼儿园班级管理之案例分析一、案例呈现:地点:杭州西湖区某公办幼儿园中班时间:2010年5月28日下午14:00左右事件:今天,正好是周五。幼儿园在每周五的中午都要安排大约2小时的工作会议,每个班级的主班与配班教师都必须参加会议。两位教师离开自己班级去开会的时间段,正好是幼儿在午休室(寝室)的睡觉时刻。管理幼儿午睡的工作也自然交给班里唯一的成人——保育员阿姨——负责。午睡的时间对于某些幼儿来说总是那么漫长与“痛苦”,所以,他们不自主地开始悄悄做起了小动作,包括偷偷玩藏匿着的小玩具,和其他伙伴聊聊天、吹吹牛,再来个手指游戏,直至高兴地开始角色大冒险……可是, 很不幸,保育员在关键时刻出现了, 她当然不是来一起和幼儿玩耍这么幼稚的游戏的。她很生气,于是,最普通而熟悉的惩罚教育手段一个接一个的尝试效果。可是,今天,对于小辉来说,这些手段都失去了应该有的效果。怎么办呢?我很难想象接下来叙述的事情真的是我亲眼看见的,但愿我的眼睛是在善良的欺骗我,可是,你我的理性知道,这是真的在发生……保育员首先出现在我的“舞台”中央,她手里拽着一条从午休室拿出来的属于某人的被子,然后把它平铺在活动室内一张矩形的桌子上。 这是想要干什么呢?我的经验思维让我联想到了一件事情的可能发生,那就是有个孩子尿床了。但是, 对于中班下的孩子,这一点还是可疑的推测一一也许是个能力略微薄弱的孩子吧。接下来,小辉出现了,他很小心翼翼的走到保育员身边。是的,这样的情景下,害怕是正常的表现。什么?保育员竟然让那个可怜的孩子睡在垫了一半被子的桌子上! 但是,小辉几乎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与反抗, 而是很是自然地照做了。保育员随之走进了午休室,中间来活动室看过两次。我从未想过让自己近似疯狂的做同样的事情。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那天的天气有点冷,活动室的窗户是开着的,我穿了一件短袖能够感到一丝凉意; 桌子的长度正好与小辉的身长差不多一致,桌子的宽度仅够小辉向左或者向右转一下, 而且需要在有意识下转身,如果真的睡着了,谁会精确的知道自己的身体会不会转到桌子边缘, 然后,再一动,“砰”……值得庆幸,小辉并不可能睡着的,是我“多想了”?二、案例分析:这是个极度极端的案例,在我看来,等于隐性的“体罚” 。你觉得呢?原因很简单,人为的让一个健康活泼的幼儿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 说的更明白一点,是在给幼儿制造危险,这和残害幼儿有多少结果上的区别?有, 本质上不一样,保育员的行为的出发点是让小辉在午睡时不要讲话,好好睡觉,从而不影响他人的睡觉。好吧,这样的出发点确实很正确。但是,保育员的行为真的是在达成这样的目的吗?保育员行为的结果是什么?没有给小辉造成任何身心伤害呀!是吗?什么是“好好睡觉”?睡在如此一张并不舒服的桌子上,难道就是“好好睡觉”吗?是的,不要否认,你会说“不” 。确实,这样的危险对于小辉这样正常的幼儿,一般不可能转化成恶性结果。但是,谁会对“一般”放心呢?原本可以不存在的危险可能,保育员却偏偏因为“一般”,而去赌博一个可爱幼儿的命,这不是渎职,就是犯罪。也正因为小辉知道乱动或者睡着了就会掉下桌子, 他和我们一样珍惜自己的生命, 所以,他要硬撑着保持清醒,强迫自己不睡着,那样,根本起不了什么教育幼儿要好好睡觉的目的,反而让他害怕,身体可能不会造成伤害,但心理一定遭到了看不见的重创。 一切都是成人的借口。另一方面,小辉一开始为什么一定要睡着?他如果不想睡觉, 或者没有睡觉的需求呢?他既然不需要睡觉,那又凭什么“强迫”让他枯燥地呆在床上一动不动呢?对于一个正常幼儿,过分的安静是难受之极的“酷刑” ,幼儿的天性是运动,在保证幼儿保持充足的精力基础上,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这种天性。 既然自己不想睡觉,可以到活动室安静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做累了又要睡觉了,可以再回午休室休息。不打扰有午睡需求的别人睡觉,是正确的教育观念,这是需要幼儿理解与遵守的规则, 也是他可以与愿意遵守的规则。 但不能教育幼儿为了顾全他人的权利与利益, 就要损害自己的权利与利益。 幼儿首要的是能够自己保护自己,实现自我的利益,而减少他人的帮助与带给他人的“麻烦” ,这就已经足够了。但是,这样做,就又产生了一个问题:需要有另一个教师在活动室组织管理这些没有午睡需求的孩子,做有益身心的安静游戏活动。 所以,我认为,周五开会作为一项幼儿园管理的常规活动,无可异议。但是,是不是需要班级的两个教师都去呢?原本, “两教一保”的配置模式对于如此之多的幼儿, 就已经有班级管理上的力不从心倾向了。这下好了,只剩一个保育员来管理午睡时的班级,管理压力更大。虽然,午睡时相对在管理上比较轻松,但不能因此放松安全管理这根弦。况且,保育员的管理水平也较带班教师低下。故而,我认为,只需要派一个教师去参加会议即可,有什么重要的事项可以让参加会议的教师记录下, 回班告知另一个教师并与之商量,这也可以增进两位教师间的默契与合作关系, 有利于共同管理好班级而步伐一致。另一点,如若没有什么重要的事项,会议的时间可以尽力缩短,这不是开联欢会或者茶话会。何况,幼儿园什么工作都以幼儿的权益为重,特别是幼儿的安全。最后,只想说一句:“幼儿园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行政管理,切忌官僚形式化,这毫无意义,反而浪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4、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案例分析与启示案例:“你去放好!”小( 2)班活动室,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了不同的区域。越越拿着要舀米的操作盘坐到座位上开始活动。玩了大概5分钟,娃娃家的嬉笑声吸引了他。他站起来走到娃娃家,站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他们玩。值日生楠楠走过来,对越越说:“越越,你不舀米了?”“我看看。 ”“那你先把操作盘放回家里去。 ”“我不要。 ”“老师不是说过了, 操作盘哪儿拿哪儿放。”“我还要玩的。 ”“你不能串来串去的,你先去舀米。 ”说完来推越越。“哼,好吧,好吧。”越越气乎乎地回到位子上。楠楠也不高兴地走了。姚老师看见这一幕,轻轻地走到楠楠旁边,向她竖了竖大拇指,楠楠于是露出笑脸去玩自己的区域了。越越玩了一会儿,他东张西望地站起来拿着托盘随手放在积木区的柜子上,走开了。姚老师看见了,但没说什么。活动结束了,整理区域材料时,姚老师说:“啊呀!这个家里少一个托盘宝宝了,你们帮我找一找。 ”“姚老师,我知道,托盘在这里。 ”说完越越已经从玩具柜上拿来了自己刚才玩过的托盘。“越越眼睛真亮!对了,托盘哪儿拿哪儿放,以后你们别忘了。”越越缩缩头。第二天姚老师将舀米的内容换成了给动物喂食。姚老师准备了三个层次的材料。第一层次给小青蛙喂食(嘴巴又宽又大),第二层次给小狗喂食(嘴巴比青蛙小一些),第三层次给小兔喂食(三瓣嘴最小)。思思给小兔喂食,越越给小狗喂食,听到活动结束的信号后,越越第一个将托盘放到思思托盘的位置上(刚好是昨天越越给姚老师时姚老师放的地方),后到的思思大声说:“这个是我的托盘宝宝的家,你拿开。 ”“刚才我就是从这里拿的。 ”越越不肯,说完人蹲在柜子前护着托盘,其他正在放托盘的小朋友都围了上来,天天说:“越越,这个位置是思思的,你让一让嘛!”“不行,是我的。”见围上来这么多小朋友,很要面子的越越更加不让了。桑桑想了一个办法,“思思,你放这个空地方。”“对,反正放在这里也好的。”晨晨也插上一句。“不行,老师说的哪儿拿哪儿放。”说完用力一拉,越越人一倒,托盘里的米也跟着洒落一地。眼看要吵架了,这时在一边观察的姚老师急忙过来:“小动物的家可不可以乱放?”“不行。”“他们都说是自己托盘里小动物的家,请小朋友想想,怎样才能一看就知道,不会放错家呢?”“这里画个小青蛙、小狗、小兔就不会弄错了。”“好,我们就做个标志。”于是姚老师带领小朋友对每个托盘做上标记,在对应的柜子上也做上同样的标志。这样就解决了托盘会放错的问题。分析与启示:1.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设置“值日生”对常规进行监督,有一定的作用。在这个案例中,值日生楠楠主动监督越越放好托盘,越越虽然不乐意,但是在楠楠的监督下,还是回来继续玩。这说明值日生的监督对常规的维护起了一定的作用。小班的孩子处在他律道德阶段,他们往往是按照外在的他人的标准判断事物的好坏。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设置“值日生”其实是根据小班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而制定的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这个策略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值得我们借鉴,而且这个策略在中班和大班也是可以用的。2.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可以运用及时奖励的策略,给幼儿以肯定,树立幼儿的信心。在这个案例中,当楠楠监督越越遵守规则后,教师对楠楠竖了竖大拇指,表示对她的肯定。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让楠楠由不高兴转为高兴,增加了她维护区域活动规则的信心。我们老师不能小看这“及时奖励”,它能让常规的实施更顺利。信心。我们老师不能小看这“及时奖励”3.在班级常规管理中,教师可以根据观察以及幼儿的特点,适时的采用正面引导法维护常规。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采用正面引导法维护“托盘哪儿拿哪儿放”的常规是比较合理、有效的,并且是很机智的。教师先请小朋友帮忙找一找少了的托盘;当越越找到托盘时,教师虽然知道是越越乱放的,还是表扬了她,并告诉幼儿别忘记托盘哪儿拿哪儿放。教师做的这一切其实是基于她对越越的观察:在开始的时候,越越也有过违规的行为,但经过值日生楠楠提醒,她还是遵守规则了。这说明越越对这个规则是知道的,而且她也没有故意要违反规则,这个规则对她还是有一定的约束力的。由此可见,越越的行为只是因为她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采取正面引导法,既避免了引起越越的情绪对抗,又比较好的维护了常规,是一种很好的策略。但是这种策略不能照搬照抄,要根据不同的情境以及幼儿的特点而采用。在小班班级常规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具体的环境暗示的作用。在这个案例中,之所以会发生因为放错托盘而引发的争吵是因为教师高估了小班幼儿的能力,对小班幼儿来说,在没有具体的环境的暗示下,要把托盘摆在正确的位置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具体的环境暗示的作用。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后来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她通过组织幼儿讨论,为小动物的家做标记很好的解决了托盘错放的问题。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尽量多的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在这个案例中,当越越和思思因为托盘放错位置而争吵时,天天说:“越越,这个位置是思思的,你让一让嘛! ”桑桑说: “思思,你放这个空地方。”……这些其实都是幼儿在试着解决问题,虽然他们可能无法解决问题,但是作为教师,要尽量多的给幼儿这样的机会。在这个案例中,这个教师在这点上做的是很不错的。我认为:常规的制定和实施应该是为了方便幼儿,而不是为了方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教师应多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和幼儿共同制定班级常规,让班级的每个幼儿都成为常规的捍卫者。只有这样,幼儿园班级的常规才不会成为“只有某个教师在才有效”的常规。虽然做到这样很难,但是为了幼儿,我们还是应该努力去试一试。5、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案例分析:整理玩具做操的时间到了,老师对在区角玩耍的小朋友说:“请你们把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去解小便,然后来搭火车,我们要准备下楼做操了。”可丁丁还在玩,老师叫他:“丁丁快点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来,我们要准备下楼了。”可他还在继续玩,等到老师走过去他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没有整理的意思,来到自己的鞋子旁边坐着,而且没有动手穿,然后看看老师。老师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师说:“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后自己穿上鞋子,丁丁很棒的,自己会穿的哦?”他没反应,然后老师又说:“丁丁再不整理,等下我们就都下楼了,就不等你了。”于是丁丁就拿了几个玩具去放好了,这时一位小女孩进去帮他整理,他马上就退出了,坐在鞋旁。“老师,我不会。”丁丁说。“不会我可以教你啊,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哦。”老师说。丁丁点点头,老师一步步告诉他,他今天穿的鞋子应该怎么穿,并一步步帮他穿上一只,另一只让他自己动手,他很快久穿好了。案例分析:1、行为的原因分析家庭丁丁的这种懒惰行为在班里是很普遍的,其实并不止丁丁小朋友一个,其他小朋友或多或少也是有的。我想这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极大程度上归因于家庭。原来从小丁丁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对于小孙子是宠爱有加,每天吃饭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清理丁丁每次玩好的场地,他从来都不习惯自己整理玩具。就这样,什么都由大人包办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动手的机会,并逐渐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对于他的每个眼神总能很快的心领神会,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难怪丁丁经常说自己不会但也懒得问。(2)教师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也会运用故事、榜样激励、说理、看图等策略,但是这些对他来说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认识和经验。教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还是会受到传统教育的思想束缚,有时也会只注重教育的结果而非过程。比如有时教师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任务,仅仅只是用了语言的提示让丁丁把自己的玩过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却没有交给他应该如何整理,这对于其他的孩子来说也许并非难事,但是对于一个在家一直有人帮他做事的丁丁来说也许是有难度的,可能根本没有人告诉过他应该要怎么拿怎么放,放哪里。而有时教师也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上述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