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Contents5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液相色谱的维护及注意事项软件的简单介绍及示范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液相色谱基础知识1Contents液相色谱法发展史与分类1色谱方法基本原理2345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液相色谱的维护及注意事项软件的简单介绍及示范Contents液相色谱法发展史与分类1色谱方法基本原理2321液相色谱发展历史与分类1.1色谱的起源(1903)Chromatography色谱M.S.Tswett1液相色谱发展历史与分类1.1色谱的起源(1903)C3IUPACdefinitionofchromatography(1993): Chromatographyisaphysicalmethodofseparationinwhichthecomponentstobeseparatedaredistributedbetweentwophases,oneofwhichisstationarywhiletheothermovesinadefinitedirection.固定相(stationaryphase):在色谱分离中固定不动、对样品产生保留的一相。流动相(mobilephase):带动样品向前移动的另一相。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它利用不同组分与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分配、吸附、离子交换等)的差别,样品在两相中做相对移动时,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平衡,使不同物质达到相互分离。1.2色谱的定义IUPACdefinitionofchromatogr41.3色谱的发展历程1.3色谱的发展历程5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课件61.4色谱中的分离过程定性定量串联应用样品纯化成分分析分离1.4色谱中的分离过程定性定量串联应用样品纯化成分分析分离7色谱中的分离过程咖啡流动相固定相利用混合物中各组份在不同的两相中溶解、分配、吸附等化学作用性能的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使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受到上述各作用力而达到相互分离色谱中的分离过程咖啡流动相固定相利用混合物中各组份在不同的两81.5色谱的分类按流动相的物态分:–气相色谱(GasChromatography,GC):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又叫载气)–液相色谱(LiquidChromatography,LC):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又叫洗脱剂)按固定相的形态分:–平面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
–柱色谱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相对极性–正相色谱(NormalPhaseChromatography)
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反相色谱(ReversedPhaseChromatography)
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1.5色谱的分类按流动相的物态分:9HPLC与
GC的应用差异HPLC与GC的应用差异10HPLC与
GC的应用差异挥发非挥发疏水性亲水性糖环氧化合物多氯联苯脂肪酸甲酯芳香酯C2/C5碳氢化合物无机离子氨基酸糖类衍生物香精油聚合物单体甘油三酸酯磷脂亚硝胺有机磷杀虫剂酒精多环芳烃芳族胺脂溶性维生素抗体天然食用色素类黄酮抗生素腈类抗氧化剂乙二醇脂肪酸磺胺类挥发性羧酸醛酮类甘草膦合成食用色素苯酚黄曲霉毒素酶糖醇HPLC与GC的应用差异挥发非挥发疏水性亲水性糖环氧化112.色谱方法基本原理色谱的主要理论热力学理论以相的平衡观点研究色谱过程
塔板理论为代表
(Martin&Synge)动力学理论以动力学观点研究各种动力学因素对色谱峰的影响
VanDeemter方程为代表MartinSynge2.色谱方法基本原理色谱的主要理论MartinSynge12
分离的原理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
流动相带动样品经过色谱柱
不同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不同
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移动速度不同,
形成分离分配系数
KDXmXsKD1=[Xs]/[Xm]YmYsKD2=[Ys]/[Ym]
流动相固定相分离的原理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13
样品组分的分离进样、分配、移动、流出、分离KD2<KD1,所以Y先流出來样品组分的分离进样、分配、移动、流出、分离K14分配系数K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在条件(流动相、固定相、温度和压力等)一定,样品浓度很低时(Cs、Cm很小)时,K只取决于组分的性质,而与浓度无关。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色谱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色谱峰为正常峰;在许多情况下,随着浓度的增大,K减小,这时色谱峰为拖尾峰;而有时随着溶质浓度增大,K也增大,这时色谱峰为前延峰。因此,只有尽可能减少进样量,使组分在柱内浓度降低,K恒定时,才能获得正常峰。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样品中K值大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K值小的组分则滞留时间短,先流出色谱柱。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大,越容易分离,因此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前提。在HPLC中,固定相确定后,K主要受流动相的性质影响。实践中主要靠调整流动相的组成配比及pH值,以获得组分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及适宜的保留时间,达到分离的目的。分配系数K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15样品组分分离情况A.样品与色谱柱固定相无任何作用
三种样品在
t0时间流出,
无保留无保留时间B.样品组分保留时间一致与色谱柱作用力相同
C.样品组分保留时间不一致
样品各组分与色谱柱作用力不同
D.实际分离状况高斯分布曲线样品组分分离情况A.样品与色谱柱固定相无任何作用16
色谱出峰形状实际出峰形状为高斯分布曲线(Gaussiancurve)样品的扩散效应无扩散样品扩散色谱出峰形状实际出峰形状为高斯分布曲线(Ga17
分离度
分离度(Resolution)两个相邻峰的分离程度。以两个组份保留值之差与其平均半峰宽值的比来表示:R=?时两峰认为已分开?分离度分离度(Resolution)R18
不同分离度
R相邻两吸收峰分离度R=1.0,98%,
基线分离R=1.5,99.7%R>=1.5時,完全分离(中国药典规定)两色谱峰被视为分开不同分离度R相邻两吸收峰分离度19
分离度R的数学表达分离度R的基本公式k’:容量因子(capacityfactor)反映吸收峰的保留特性:选择因子(selectivityfactor)反映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程度
——色谱过程热力学因素N:理论塔板数,反映色谱柱的分离效率
(columnefficiency)——色谱过程动力学因素有关R=1/4Nxxk'1+k'-1柱效选择因子容量因子分离度R的数学表达分离度R的基本公式R=1/4Nx20
容量因子k’测量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布的摩尔数(量)之比
与温度有关(GC)与流动相溶剂种类及组成有关(LC)Injectiont0t’RtR容量因子k’Injectiont0t’RtR21k’决定样品能进入色谱柱固定相的量k’太小,在固定相上保留太短,很快流出,难以确定保留时间
k’太大,在固定相上保留太强,洗脱时间太长,
理想的k’为1~5k’决定样品能进入色谱柱固定相的量22
分离效果与
k’值的最优化
k’值的优化改变溶剂成分、梯度条件
(洗脱强度)分离效果与k’值的最优化k’值的优化23
选择因子
色谱柱分开两组份的能力
>1时两组分分离表示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平衡分配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t0t’R1t’R2Injection选择因子色谱柱分开两组份的能力t24选择因子
的影响因素影响
的因素
改变流动相成分,包括改变
pH
值改变柱温
(在LC不明显)改变固定相成分使用特殊化学效应选择因子的影响因素影响的因素25理论板数
N塔板理论热力学平衡理论色谱柱效的量化从分馏法技术衍生而来分离法依组分挥发性不同而分馏色谱法依组分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分配系数
K=Cs/Cm理论板数
N、塔板高度
H柱效随
N增大和
H减小而增加分配色谱流程模型N=L/H理论板数N塔板理论N=L/H26理论塔板数N
与半峰宽W1/2和保留时间的关系如下在相同保留时间色谱峰越尖锐,则色谱柱效越高
理论塔板数N27
分离效能的最优化增加容量增加选择因子增加柱效增加k’值可增加分离度但会增加分析时间改变流动相、固定相成分
增加值可增加分离度但不能因此影响
k’值分离效能的最优化增加容量增加选择因子增加柱效增加28液相色谱仪设备概述液相色谱仪设备概述29液相色谱仪器组成溶剂传输系统(泵系统)进样系统检测器工作站组分收集(选项)液相色谱仪器组成溶剂传输系统(泵系统)进样系统30液相色谱仪器结构组成示意图流动相储液瓶单元或多元泵梯度混合器预柱手动-进样器自动-进样器保护柱色谱柱柱后反应器柱温箱检测器馏分收集器积分仪工作站计算机接口温度控制单元样品制备单元液相色谱仪器结构组成示意图流动相储液瓶单元或多元泵梯度混合313.样品分析方法开发
3.样品分析方法开发32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课件33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纯化样品。完成纯化的方法有:稀释-
用一种互溶的且比流动相弱的溶剂或流动相本身稀释样品过滤-
有不同孔径的过滤材料.
提示:有的化合物可能吸附在过滤器上,从而影响定量.离心-
可除去样品中的颗粒物质.萃取-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挥发-采用惰性气体通过样品鼓泡或抽真空除去溶剂样品准备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纯化样品。样品准备34优化概览优化应当是系统进行的,也就是说每个参数应当逐步变化.
!!每次运行只改变一个参数!!目标是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分离结果.
优化溶剂强度
流速
温度
柱长
固定相*优化优化概览优化应当是系统进行的,也就是说每个参数应当逐步变化.35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①样品易溶,且溶解度尽可能大。②化学性质稳定,不损坏柱子。③不妨碍检测器检测,紫外波长处无吸收。④粘度低,流动性好。⑤易于从其中回收样品。⑥无毒或低毒,易于操作。⑦易于制成高纯度,即色谱纯。⑧废液易处理,不污染环境。反相色谱最常用的流动相及其冲洗强度如下:
H2O<甲醇<乙腈<乙醇<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正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及其冲洗强度的顺序是: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异丙醇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36系统方法开发)选择初始色谱柱(直径,长度,填料粒度)-4.6x250mm,5m使用适当的孔径初始运行采用与流动相组成条件一致的pH)优化k*(保留)梯度范围,时间,斜率流动相-很小变化)优化回收率样品的溶解性温度的作用键合相的作用有机改性剂)优化*
(选择性)温度键合相pH(最后的手段))优化N(色谱柱条件)流速长度填料粒度系统方法开发)选择初始色谱柱(直径,长度,填料粒度37分离度与k’,N,和的关系初始改变k'提高N提高a梯度范围,斜率流速,填料粒度,柱长温度、流动相、pH优化分离度与k’,N,和的关系初始改变提高提高梯度范38色谱的定性分析色谱定性分析:
用保留值定性和色谱联用技术(如LC-MS、LC-FTIR)定性利用保留值定性基本依据:两个相同的物质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应该有相同的保留值。但是,相反的结论却不成立,即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具有相同保留值的两个物质不一定是同一个物质利用已知物直接对照进行定性分析用绝对保留值定性--一般要求用自动进样用相对保留值定性用已知物增加峰高法定性利用文献值对照进行定性分析--采用保留指数(I)色谱的定性分析色谱定性分析:39检测器信号响应与时间的关系测量每个峰的保留时间tR1t0tR2timesignal检测器信号响应与时间的关系tR1t0tR2timesigna40色谱的定量分析检测器信号响应与时间的关系测量每个峰的峰面积色谱的定量分析检测器信号响应与时间的关系41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
Mi–i组分的量;Ai–i组分的峰面积;fi–i组分的校正因子,与检测器的行为和被测组份的行为有关。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的量与响应信号成正比,但相同含量的物质由于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即使在同一检测器上产生的信号也不同,直接用响应信号定量,必然导致较大误差。故引入校正因子。校正因子是定量计算公式中的比例常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面积所代表的被测组分的量。
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421.面积百分法(AreaPercent)2.外标法(ExternalStandard)3.内标法(InternalStandard)4.归一化法(NormalizedPercent)色谱定量分析方法的种类1.面积百分法(AreaPercent)色谱定量分析方43面积百分法
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样品中的所有成分对检测器的响应值相同样品中的所有成分必须完全分离表示样品中单一组份相对于其他组份的含量
面积%=(AI/ΣA)*100AI=单一色谱峰的面积
ΣA=全部色谱峰的面积之和不要求进样量准确不适用于选择性检测器面积百分法
最简单的计算方法44归一化法(Normalized%)将样品中所有组份的含量之和定为100%。计算其中某一组份百分含量的定量方法:其中:xi-试样中组份I的百分含量
fi-组份I的校正因子
Ai-组份I的峰面积或峰高归一化法(Normalized%)将样品中所有组份的含量之45归一化法示例
化合物 峰面积 校正因子 峰面积×校正因子 百分比含量C8 200 1.2 240 240/1708=14.1%C12 230 1.6 368 368/1708=21.5%C16 200 1.8 360 360/1708=21.1%C18 300 1.8 540 540/1708=31.6%C20 100 2.0 200
200/1708=11.7% 1030 1708 100%优点:方法简便,进样量与载气流速的影响不大缺点:样品中所有组份必须都能出峰,并且必须知道各自组份的校正因子(校正因子需要由已知的标准品来求得)。归一化法主要用于气相色谱的定量测定。且一般只适用于通用型检测器。归一化法示例46直接峰面积归一化--无校正因子法%(NOCalibration)当样品中各组份的校正因子近似相等,如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可直接用峰面积归一化进行定量。即简化为下式:示例:给出了采用校正因子和不用校正因子进行归一化法的定量结果组份乙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峰面积(Ai)校正因子(fi’)f’*Ai1200.97116751.00751400.961341050.98103校正因子归一化法定量结果直接峰面积归一化定量结果27.027.217.517.131.331.824.123.9直接峰面积归一化--无校正因子法%(NOCalibrat47多点校正的定量分析单点校准峰面积进样量峰面积进样量响应值=样品量unn=峰面积响应值峰面积进样量多点校准多点校正的定量分析单点校准峰面积进样量峰面积进样量响应值48外标法(ExternalStandard)-又称校正曲线法在相同分析条件下,比较标准物质与样品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1.用已知的标准品配成不同浓度的标准系列,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下,等体积准确进样,测量各种浓度的峰高或峰面积,绘制响应信号与百分含量的关系曲线;2.测量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在校正曲线上查出其对应的百分含量。外标法(ExternalStandard)-又称校正曲线法49外标法定量外标法定量50浓度峰面积标准1127187标准24012845标准38021437标准412027557标准514031440样品结果直接在标准工作曲线上读出,非常简单,尤其对大量样品分析时特别适合。要求进样量、色谱分析条件严格不变;容易出现较大误差。浓度峰面积标准1127187标准24012845标准380251内标法(InternalStandard)内标法(InternalStandard)52
用DBP做内标测定Pynamin.
配制标准溶液:准确称量200mgDBP和220mg90%的Pynamin配制成溶液100ml。色谱测定得到As=12000,Ai=10000,则相对校正因子为:配制样品溶液:称量210mgDBP和220mg的样品,配制成溶液100ml。色谱测定得到As=12500,Ai=9500,则样品中Pynamin的含量为:故样品中Pynamin的百分含量为:
用DBP做内标测定Pynamin.配制样品溶液:称量2534.液相色谱仪(HPLC)的保养1、HPLC的日常操作条件:温度:10-30摄氏度;相对湿度<80%;最好是恒温、恒湿,远离高电干扰、高振动设备。2、泵的保养:1)使用流动相尽量要清洁;2)进液处的沙芯过滤头要经常清洗;3)流动相交换时要防止沉淀;4)避免泵内堵塞或有气泡。3、进样器的保养:每次分析结束后,要反复冲洗进样口,防止样品的交叉污染。4.液相色谱仪(HPLC)的保养1、HPLC的日常操作条件:544、柱的保养:1)柱子在任何情况下不能碰撞、弯曲或强烈震动;2)当柱子和色谱仪联结时,阀门或管路一定要清洗干净;3)要注意流动相的纯度;4)避免使用高粘度的溶剂作为流动相;5)进样样品要提纯;6)严格控制进样量;7)每天分析工作结束后,要清洗进样阀中残留的样品;8)每天分析测定结束后,都要用适当的溶剂来清洗柱;9)若分析柱长期不使用,应用适当有机溶剂保存并封闭。5、检测器(UV)的保养:1)紫外灯的保养:在分析前、柱平衡得差不多时,打开检测器;在分析完成后,马上关闭检测器;2)样品池要保养。4、柱的保养:55流动相的制备气泡的形成空气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低于纯溶剂多余的气体离开溶剂形成气泡流动相的制备气泡的形成56过滤将流动相种的微粒去除储液罐需加盖保护过滤头置于溶剂进口处当正相柱与反相柱互换时,需用能跟两种流动相互溶的溶剂冲洗!过滤将流动相种的微粒去除当正相柱与反相柱互换时,需用能跟两种575.示范一下软件5.示范一下软件58Clicktoeditcompanyslogan.ThankYou!Clicktoeditcompanyslogan.59谢谢!谢谢!60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Contents5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液相色谱的维护及注意事项软件的简单介绍及示范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液相色谱基础知识61Contents液相色谱法发展史与分类1色谱方法基本原理2345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液相色谱的维护及注意事项软件的简单介绍及示范Contents液相色谱法发展史与分类1色谱方法基本原理23621液相色谱发展历史与分类1.1色谱的起源(1903)Chromatography色谱M.S.Tswett1液相色谱发展历史与分类1.1色谱的起源(1903)C63IUPACdefinitionofchromatography(1993): Chromatographyisaphysicalmethodofseparationinwhichthecomponentstobeseparatedaredistributedbetweentwophases,oneofwhichisstationarywhiletheothermovesinadefinitedirection.固定相(stationaryphase):在色谱分离中固定不动、对样品产生保留的一相。流动相(mobilephase):带动样品向前移动的另一相。色谱法: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它利用不同组分与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作用力(分配、吸附、离子交换等)的差别,样品在两相中做相对移动时,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多次平衡,使不同物质达到相互分离。1.2色谱的定义IUPACdefinitionofchromatogr641.3色谱的发展历程1.3色谱的发展历程65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课件661.4色谱中的分离过程定性定量串联应用样品纯化成分分析分离1.4色谱中的分离过程定性定量串联应用样品纯化成分分析分离67色谱中的分离过程咖啡流动相固定相利用混合物中各组份在不同的两相中溶解、分配、吸附等化学作用性能的差异,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使各组分在两相中反复多次受到上述各作用力而达到相互分离色谱中的分离过程咖啡流动相固定相利用混合物中各组份在不同的两681.5色谱的分类按流动相的物态分:–气相色谱(GasChromatography,GC):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又叫载气)–液相色谱(LiquidChromatography,LC):用液体作为流动相(又叫洗脱剂)按固定相的形态分:–平面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
–柱色谱按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相对极性–正相色谱(NormalPhaseChromatography)
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反相色谱(ReversedPhaseChromatography)
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1.5色谱的分类按流动相的物态分:69HPLC与
GC的应用差异HPLC与GC的应用差异70HPLC与
GC的应用差异挥发非挥发疏水性亲水性糖环氧化合物多氯联苯脂肪酸甲酯芳香酯C2/C5碳氢化合物无机离子氨基酸糖类衍生物香精油聚合物单体甘油三酸酯磷脂亚硝胺有机磷杀虫剂酒精多环芳烃芳族胺脂溶性维生素抗体天然食用色素类黄酮抗生素腈类抗氧化剂乙二醇脂肪酸磺胺类挥发性羧酸醛酮类甘草膦合成食用色素苯酚黄曲霉毒素酶糖醇HPLC与GC的应用差异挥发非挥发疏水性亲水性糖环氧化712.色谱方法基本原理色谱的主要理论热力学理论以相的平衡观点研究色谱过程
塔板理论为代表
(Martin&Synge)动力学理论以动力学观点研究各种动力学因素对色谱峰的影响
VanDeemter方程为代表MartinSynge2.色谱方法基本原理色谱的主要理论MartinSynge72
分离的原理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
流动相带动样品经过色谱柱
不同组分与固定相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不同
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移动速度不同,
形成分离分配系数
KDXmXsKD1=[Xs]/[Xm]YmYsKD2=[Ys]/[Ym]
流动相固定相分离的原理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73
样品组分的分离进样、分配、移动、流出、分离KD2<KD1,所以Y先流出來样品组分的分离进样、分配、移动、流出、分离K74分配系数K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有关。在条件(流动相、固定相、温度和压力等)一定,样品浓度很低时(Cs、Cm很小)时,K只取决于组分的性质,而与浓度无关。这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色谱条件,在这种条件下,得到的色谱峰为正常峰;在许多情况下,随着浓度的增大,K减小,这时色谱峰为拖尾峰;而有时随着溶质浓度增大,K也增大,这时色谱峰为前延峰。因此,只有尽可能减少进样量,使组分在柱内浓度降低,K恒定时,才能获得正常峰。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样品中K值大的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长,后流出色谱柱;K值小的组分则滞留时间短,先流出色谱柱。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相差越大,越容易分离,因此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不同是色谱分离的前提。在HPLC中,固定相确定后,K主要受流动相的性质影响。实践中主要靠调整流动相的组成配比及pH值,以获得组分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及适宜的保留时间,达到分离的目的。分配系数K分配系数与组分、流动相和固定相的热力75样品组分分离情况A.样品与色谱柱固定相无任何作用
三种样品在
t0时间流出,
无保留无保留时间B.样品组分保留时间一致与色谱柱作用力相同
C.样品组分保留时间不一致
样品各组分与色谱柱作用力不同
D.实际分离状况高斯分布曲线样品组分分离情况A.样品与色谱柱固定相无任何作用76
色谱出峰形状实际出峰形状为高斯分布曲线(Gaussiancurve)样品的扩散效应无扩散样品扩散色谱出峰形状实际出峰形状为高斯分布曲线(Ga77
分离度
分离度(Resolution)两个相邻峰的分离程度。以两个组份保留值之差与其平均半峰宽值的比来表示:R=?时两峰认为已分开?分离度分离度(Resolution)R78
不同分离度
R相邻两吸收峰分离度R=1.0,98%,
基线分离R=1.5,99.7%R>=1.5時,完全分离(中国药典规定)两色谱峰被视为分开不同分离度R相邻两吸收峰分离度79
分离度R的数学表达分离度R的基本公式k’:容量因子(capacityfactor)反映吸收峰的保留特性:选择因子(selectivityfactor)反映相邻两色谱峰的分离程度
——色谱过程热力学因素N:理论塔板数,反映色谱柱的分离效率
(columnefficiency)——色谱过程动力学因素有关R=1/4Nxxk'1+k'-1柱效选择因子容量因子分离度R的数学表达分离度R的基本公式R=1/4Nx80
容量因子k’测量溶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布的摩尔数(量)之比
与温度有关(GC)与流动相溶剂种类及组成有关(LC)Injectiont0t’RtR容量因子k’Injectiont0t’RtR81k’决定样品能进入色谱柱固定相的量k’太小,在固定相上保留太短,很快流出,难以确定保留时间
k’太大,在固定相上保留太强,洗脱时间太长,
理想的k’为1~5k’决定样品能进入色谱柱固定相的量82
分离效果与
k’值的最优化
k’值的优化改变溶剂成分、梯度条件
(洗脱强度)分离效果与k’值的最优化k’值的优化83
选择因子
色谱柱分开两组份的能力
>1时两组分分离表示两组分在两相间的平衡分配热力学性质的差异,即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异。t0t’R1t’R2Injection选择因子色谱柱分开两组份的能力t84选择因子
的影响因素影响
的因素
改变流动相成分,包括改变
pH
值改变柱温
(在LC不明显)改变固定相成分使用特殊化学效应选择因子的影响因素影响的因素85理论板数
N塔板理论热力学平衡理论色谱柱效的量化从分馏法技术衍生而来分离法依组分挥发性不同而分馏色谱法依组分分配系数不同而分离分配系数
K=Cs/Cm理论板数
N、塔板高度
H柱效随
N增大和
H减小而增加分配色谱流程模型N=L/H理论板数N塔板理论N=L/H86理论塔板数N
与半峰宽W1/2和保留时间的关系如下在相同保留时间色谱峰越尖锐,则色谱柱效越高
理论塔板数N87
分离效能的最优化增加容量增加选择因子增加柱效增加k’值可增加分离度但会增加分析时间改变流动相、固定相成分
增加值可增加分离度但不能因此影响
k’值分离效能的最优化增加容量增加选择因子增加柱效增加88液相色谱仪设备概述液相色谱仪设备概述89液相色谱仪器组成溶剂传输系统(泵系统)进样系统检测器工作站组分收集(选项)液相色谱仪器组成溶剂传输系统(泵系统)进样系统90液相色谱仪器结构组成示意图流动相储液瓶单元或多元泵梯度混合器预柱手动-进样器自动-进样器保护柱色谱柱柱后反应器柱温箱检测器馏分收集器积分仪工作站计算机接口温度控制单元样品制备单元液相色谱仪器结构组成示意图流动相储液瓶单元或多元泵梯度混合913.样品分析方法开发
3.样品分析方法开发92液相色谱基础知识及应用课件93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纯化样品。完成纯化的方法有:稀释-
用一种互溶的且比流动相弱的溶剂或流动相本身稀释样品过滤-
有不同孔径的过滤材料.
提示:有的化合物可能吸附在过滤器上,从而影响定量.离心-
可除去样品中的颗粒物质.萃取-液液萃取,固相萃取挥发-采用惰性气体通过样品鼓泡或抽真空除去溶剂样品准备样品预处理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纯化样品。样品准备94优化概览优化应当是系统进行的,也就是说每个参数应当逐步变化.
!!每次运行只改变一个参数!!目标是在最短的分析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分离结果.
优化溶剂强度
流速
温度
柱长
固定相*优化优化概览优化应当是系统进行的,也就是说每个参数应当逐步变化.95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①样品易溶,且溶解度尽可能大。②化学性质稳定,不损坏柱子。③不妨碍检测器检测,紫外波长处无吸收。④粘度低,流动性好。⑤易于从其中回收样品。⑥无毒或低毒,易于操作。⑦易于制成高纯度,即色谱纯。⑧废液易处理,不污染环境。反相色谱最常用的流动相及其冲洗强度如下:
H2O<甲醇<乙腈<乙醇<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正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及其冲洗强度的顺序是:正己烷<乙醚<乙酸乙酯<异丙醇流动相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原则是:96系统方法开发)选择初始色谱柱(直径,长度,填料粒度)-4.6x250mm,5m使用适当的孔径初始运行采用与流动相组成条件一致的pH)优化k*(保留)梯度范围,时间,斜率流动相-很小变化)优化回收率样品的溶解性温度的作用键合相的作用有机改性剂)优化*
(选择性)温度键合相pH(最后的手段))优化N(色谱柱条件)流速长度填料粒度系统方法开发)选择初始色谱柱(直径,长度,填料粒度97分离度与k’,N,和的关系初始改变k'提高N提高a梯度范围,斜率流速,填料粒度,柱长温度、流动相、pH优化分离度与k’,N,和的关系初始改变提高提高梯度范98色谱的定性分析色谱定性分析:
用保留值定性和色谱联用技术(如LC-MS、LC-FTIR)定性利用保留值定性基本依据:两个相同的物质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应该有相同的保留值。但是,相反的结论却不成立,即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具有相同保留值的两个物质不一定是同一个物质利用已知物直接对照进行定性分析用绝对保留值定性--一般要求用自动进样用相对保留值定性用已知物增加峰高法定性利用文献值对照进行定性分析--采用保留指数(I)色谱的定性分析色谱定性分析:99检测器信号响应与时间的关系测量每个峰的保留时间tR1t0tR2timesignal检测器信号响应与时间的关系tR1t0tR2timesigna100色谱的定量分析检测器信号响应与时间的关系测量每个峰的峰面积色谱的定量分析检测器信号响应与时间的关系101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
Mi–i组分的量;Ai–i组分的峰面积;fi–i组分的校正因子,与检测器的行为和被测组份的行为有关。定量分析的依据是被测组分的量与响应信号成正比,但相同含量的物质由于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即使在同一检测器上产生的信号也不同,直接用响应信号定量,必然导致较大误差。故引入校正因子。校正因子是定量计算公式中的比例常数,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面积所代表的被测组分的量。
定量分析的基本公式:1021.面积百分法(AreaPercent)2.外标法(ExternalStandard)3.内标法(InternalStandard)4.归一化法(NormalizedPercent)色谱定量分析方法的种类1.面积百分法(AreaPercent)色谱定量分析方103面积百分法
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样品中的所有成分对检测器的响应值相同样品中的所有成分必须完全分离表示样品中单一组份相对于其他组份的含量
面积%=(AI/ΣA)*100AI=单一色谱峰的面积
ΣA=全部色谱峰的面积之和不要求进样量准确不适用于选择性检测器面积百分法
最简单的计算方法104归一化法(Normalized%)将样品中所有组份的含量之和定为100%。计算其中某一组份百分含量的定量方法:其中:xi-试样中组份I的百分含量
fi-组份I的校正因子
Ai-组份I的峰面积或峰高归一化法(Normalized%)将样品中所有组份的含量之105归一化法示例
化合物 峰面积 校正因子 峰面积×校正因子 百分比含量C8 200 1.2 240 240/1708=14.1%C12 230 1.6 368 368/1708=21.5%C16 200 1.8 360 360/1708=21.1%C18 300 1.8 540 540/1708=31.6%C20 100 2.0 200
200/1708=11.7% 1030 1708 100%优点:方法简便,进样量与载气流速的影响不大缺点:样品中所有组份必须都能出峰,并且必须知道各自组份的校正因子(校正因子需要由已知的标准品来求得)。归一化法主要用于气相色谱的定量测定。且一般只适用于通用型检测器。归一化法示例106直接峰面积归一化--无校正因子法%(NOCalibration)当样品中各组份的校正因子近似相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世行破产案例解析》课件
- 2024年09月河南省滑县引进高层次和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42人(第二批)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潮流算例
- 大学课件高等数学下册9-6
- 磨练技巧的网络编辑师试题及答案
- 煤气化过程优化考核试卷
- 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商业模式考核试卷
- 2024年09月江苏新沂市卫生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36人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9月武警安徽总队医院补录招聘社会用工4人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授权招标合同书
- 广东省能源集团西北(甘肃)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公开招聘工勤技能人员605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驻村队员个人工作总结
- 计量标准器具管理制度
- 中学教育基础(上)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陕西师范大学
- 楼梯 栏杆 栏板(一)22J403-1
- 2024年高考真题-政治(江苏卷) 含答案
- 针灸推拿学教学课件
- 政府采购业务知识培训课件(PPT33张)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