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祝福》课堂实录语文_第1页
2019《祝福》课堂实录语文_第2页
2019《祝福》课堂实录语文_第3页
2019《祝福》课堂实录语文_第4页
2019《祝福》课堂实录语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师:(笑)语言虽然有点现代版的味道,但你的意思想必大家都理解了。(众生笑)这样说好不好?“痛失爱子的打击使祥林嫂这位母亲失去了精神上的依靠”,怎么样?不满意的话,你还可以改。生2:四婶的话也对祥林嫂形成了很严重的打击。文中说四婶不让她动酒杯和筷子的时候,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而且,“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最后,“他们于是想打发她走了”。这些说明祥林嫂最终被赶出了鲁四老爷家,命运完全不再是从前的样子了。生3:……生4:……师:大家的讨论非常好!看出了许多问题,也解决了许多问题,看来祥林嫂的命运的确是这样一步步地悲惨起来的。在她命运渐趋悲惨的过程中,在她面临种种不幸的时候,她有没有尝试过摆脱?生:(议论)有的。她曾想过去捐门槛。师:捐门槛有什么用呢?生:(齐答)没有用。师:为什么?生:(齐答)这只是一种迷信,不可能改变她的命运。师:(笑)看来大家在这个问题上都很清醒。的确,烧香拜佛是于事无补的,但我们看看样林嫂当时是何等地相信啊!是不是这样呢?生:是的。她去捐门槛时“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捐了门槛之后,她“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而且还“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这些都能看出祥林嫂对通过捐门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抱有极大的希望。师:(紧接上去)然而最终她还是没有能摆脱悲剧的命运。生:(沉默,有人小声议论)真惨。师:是的,我们再回去看看祥林嫂的故事,一个仆人,一位母亲,一位妻子,可是无论哪一个角色都未能摆脱一种悲剧的命运。不仅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鲁迅先生同样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小说中,作者对祥林嫂的角色也有一些不同的定位,大家能否发现作者赋予了人物哪些角色?【承接前面的遗留问题,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生:小说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我认为“玩物”是作者对祥林嫂的一个评价。【板书:一个被人厌倦的玩物。】师:为什么?生:比如鲁镇上的人拿祥林嫂取笑,这就是当她是一个“玩物”。师:这说明人们对祥林嫂的命运怎么看?生:有些同情,但更多的是冷漠。师:很好。这位同学的回答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思路,原来在小说里,人物除了具有一些和我们的生活接近的角色之外,还有一些作者所赋予的角色,这些角色的发现往往会让我们对人物、对作品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那么,我们沿着这位同学的发现看下去,看一看作品中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持一种冷漠的态度呢?【学生议论。】生:也不是。只是说大部分人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态度是冷漠的,还有一些人不是这样的。师:举例来谈谈。生1:比如说小说里的柳妈,她就帮样林嫂出了捐门槛的主意,这应该是想帮助祥林嫂的。生2:小说里的“我”对祥林嫂也有同情,另外,从“我”在灯下所想的这些话来看,“我”应该不是一个把祥林嫂看成玩物的人。生3:……[课堂小结]师:大家的讨论很热烈,也很有价值。因为时间关系,我们的讨论暂时告一段落。在这堂课上,大家虽然是初次阅读作品,但我们还是借助一些熟悉的角色看到了一个身为仆人、妻子、母亲的祥林嫂,这样一个人物是普普通通的人物,但她的命运似乎比一个普通人悲惨。我们自然会问,为什么祥林嫂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有着这样悲惨的命运呢?这其实正是这篇小说能引起我们深入思考的地方,也是我们下一堂课主要讨论的内容。大家在课后可以查找一些关于《祝福》这篇小说的鉴赏资料,作一些相关的资料整理。[布置作业]借助网络或图书资料,阅读了解封建礼教关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及封建族权等方面的知识。第二课时[推进新课]师:在前面一节课上,我们一起熟悉了小说的情节,并且从人物的角色这个角度认识了祥林嫂这个人物,看到了这样一个普通人的悲惨命运。由一个仆人、妻子、母亲最终沦为乞丐而寂然死去,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是上天的不公?还是另有原因?下面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人手来寻找一下答案。请大家再次回顾一下祥林嫂在鲁镇时她周围的人对她的态度。生1:鲁四老爷是比较厌烦祥林嫂的。祥林嫂两次到鲁镇时,他都表现出了这种态度。比如,一开始这样写鲁四老爷的态度“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后来,祥林嫂再到鲁四老爷家的时候,鲁四老爷“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师:从这里可看出,鲁四老爷厌烦祥林嫂的原因是什么?生1:嫌她是个寡妇。师:一个寡妇就这么让人讨厌吗?生1:鲁四老爷认为女人再嫁是不对的,不合妇道。【众生笑。】师:请大家不要笑,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请你接着说下去。生l:封建礼教的行为规范认为夫为妻纲,所以女子在丈夫死后应该守寡,而不应再嫁。师:你说得很好。生1:我也是课后在资料上看的。师:这没关系,只要能帮助你学习课文,这种途径未尝不可。不过,我有一个问题,祥林嫂第一次来鲁镇时不是再嫁啊,为什么鲁四老爷也要皱眉呢?生1:(犹豫)……【众生议论纷纷。】师:(笑)大家的探究精神很好,看来祥林嫂的命运真的是打动我们了。(众生笑)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迂回一下,大家看看课文,鲁四老爷的身份是什么?生:(有的翻书,有的抢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师:这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行当?生:(七嘴八舌)教书吧?师:可以这样理解。那么,他都教些什么呢?平时都看些什么书呢?生:(齐答)《四书衬》《近思录集注》。师:(笑)《四书衬》大概不是他的教科书吧?(众生笑)不过由此我们可以推知,鲁四老爷信奉的是什么样的处世准则?生:理学家的准则。师:对。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夫为妻纲”就是理学家们的主张之一,在封建礼教所规定的行为准则中,祥林嫂在丈夫死后不能守寡这是不对的。所以,鲁四老爷当然厌烦一个和自己的行为准则不统一的人了。师:如果说,鲁四老爷对祥林嫂的态度代表了那些谨遵封建礼教准则的人,那么,我们看看作品中的这个人物——柳妈,她对祥林嫂的态度是怎样的?生:同情。师:就因为她给祥林嫂出了个“捐门槛”的主意吗?生:(疑惑)是这样的吧?师:那她为什么会想到这个主意呢?生:(议论)或许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师:大家说得对,她的确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她也和祥林嫂一样生活在底层,是被剥削、被压迫的人。生:(议论)她没有祥林嫂那么悲惨吧?师:是的。表面上看,柳妈没有经历过祥林嫂那么多的苦难。但实质上,她也未能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想想看,我指的是什么?生:“捐门槛”是一种封建迷信的做法。师:对。这里,我们看到了两个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形象.一个是祥林嫂,一个就是柳妈。大家还记得祥林嫂不从改嫁而在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的情节吧?(众生点头)这是为什么呢?而且,在外人看来,祥林嫂在改嫁时闹一闹也是对的。生:(思考,犹豫)也是认为不应该改嫁?师:对。封建思想对祥林嫂的毒害也反映在这个情节里,这就是封建礼教所谓的“从一而终”。所以我们看到,祥林嫂和柳妈这两个人虽然各自的命运不尽相同,但在受封建思想毒害这一点上是相同的。生:(提问)那么,鲁四老爷用一些封建礼教的标准来衡量祥林嫂的行为,他算不算也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师:(鼓励)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大家能不能讨论一下?【学生讨论。】生1:鲁四老爷不应该是被毒害的,他和祥林嫂、柳妈不是一个社会阶层里的人物。生2:不对。他也应该是受了封建思想的影响,因为从他对祥林嫂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的判断标准完全是封建的,这和柳妈给祥林嫂出“捐门槛”的主意没什么两样。师: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讨论。不光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议,很多专家学者也有类似的争论。有人认为,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礼教的自觉维护者,也有人认为,在封建社会的环境下,有封建思想的岂止鲁四老爷一个人?种种控制人们思想行为的所谓的“三纲五常”的思想不是存在于个别人身上的。我们暂且不去更多地理论这个问题,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观点都可以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祥林嫂到底是被什么迫害致死的。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提到,封建制度是一种“吃人”的制度。在《祝福》一文中,我们再次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封建制度对人的吞噬就是这样的不留痕迹,祥林嫂就是这样被形形色色的、为封建思想所毒害的人们用封建礼教的准则判了死刑。文中的“我”在灯下独自中对祥林嫂的死有这样一段话:“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这难道不是祥林嫂所在的整个社会的环境吗?【众生沉默、思考。】师:刚才我们围绕着社会环境,就祥林嫂的死因进行了非常有价值的讨论。现在,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使祥林嫂死去的原因,从根本上讲,固然是封建礼教思想所致。那么,除了封建礼教的迫害之外,祥林嫂还深受着一些什么样的迫害呢?师:鲁迅先生的小说在反映社会问题时,不但洞察入微,而且笔触也极为细腻。往往能从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着手去揭示问题。比如说“孔方兄”在《祝福》里就多次露面(众生笑)。下面,我们来看看它出现了几次。【学生的兴奋点又一次被激发,回答踊跃。】生1:祥林嫂的工钱是每月五百文,还有她回去时算清了工钱,一共是一千七百五十文。师:这是什么时候?生1: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的时候。生2:“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师:这是写谁?生2:写“我”。师:知道这里的“一元”和“五百文”是怎么换算的吗?生2:……师:我来告诉大家,“一元”等于“一千文”。那这盘鱼翅对祥林嫂来说意味着什么?生2:两个月不吃不喝。师:而且,讲到鱼翅的价钱时,文中紧接着还有这样一句话,是什么?生:(齐答)“价廉物美”。师:大家自然明白这里的意思了吧?生:(发出感叹)祥林嫂真不容易。师:不仅是一盘鱼翅,还有更不容易的呢。请继续看课文,再谈谈。生3:祥林嫂被她婆婆卖到山里时,被卖了“八十千”。师:这回知道换算了吧。这相当于多少文,多少元?生3:等于八万文或八十元。师:请大家注意,这是谁的身价?生:(齐答)祥林嫂!【有更多的学生发出感叹。】师:还有哪些关于钱的细节?最好自己试着来分析这个细节的作用。生4:祥林嫂去“捐门槛”用掉了她一年的工钱,这说明她对“捐门槛”的作用深信不疑。于是才将自己一年的血汗钱全部捐了出去。师:很好,大家同意吗?【学生点头,表示赞同。】师:(作自言自语状)是啊,越是深信不疑,也就越可悲啊!【学生又一次陷入沉思。】师:我们又进行了一次有价值的发现,就在鲁迅先生所叙述的这些似乎很不起眼的细节中,我们发现了另外一个祥林嫂——一个不但在思想上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而且在经济上也处于被剥削地位的祥林嫂。像这样一个受到双重剥削和压迫的人,她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学生有的感叹,有的沉思。】师:小说里,似乎祥林嫂也有过寻找出路的想法,比如说……(停顿以便给学生反应时间)【学生议论,多数人找到了相关内容。】生:应该是祥林嫂问“我”的那番问话。师:她问什么?生:“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师:对,就是这句话。祥林嫂问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生:想寻求解脱,她对自己死后的命运有一种怀疑。这应该是一个遭受重重打击的人所作出的本能的反应。师:(笑)你在遇到十分困难而又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怀疑过自己吗?生:也有过怀疑。师:噢,看来祥林嫂也和我们有着相似的想法了。的确,人有时是要怀疑自己,但这一次祥林嫂是在怀疑自己的什么?生:(齐答)命运!师:当一个人怀疑自己的命运的时候,那么他必然是在十分痛苦甚至是绝望的边缘挣扎过来的,深受封建礼教迫害的祥林嫂现在已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她无法解脱,也没有人替她想过怎样解脱,是不是这样啊?【学生议论。】生1:小说里的“我”曾经也想过这个问题。师:何以见得?生l:当样林嫂问他时,他有这样一段独白:“我在极短期的踌蹰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这表明“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同时也想帮助她。师:但最终能不能帮助她呢?生1:不能。因为文中的“我”最终选择了“说不清”这句话来搪塞。师:那为什么“我”没有像柳妈那样也给祥林嫂出一个类似于“捐门槛”的主意呢?生1:(一时答不上来)……生2:因为“我”和柳妈不一样。文中说“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可见,他并不相信有魂灵。师:但他也不能帮助祥林嫂摆脱她的悲苦命运。生2:是的。生3:老师,对于祥林嫂的反抗,我想补充一点。师:(鼓励)很好,请讲。生3:祥林嫂在第一次嫁人后是逃出来的。【很多学生感到意外。】师:(非常欣喜)是吗?生3:在祥林嫂被她婆婆带走后,原文有这样一句话:“她诚然是逃出来的,不多久,这推想就证实了。”我认为祥林嫂的逃跑也说明了她不愿意再做童养媳,这也是反抗命运的一种表现。师:(兴奋)太好了!其他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个细节啊?师:是的,这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