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可自由复制编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的“千年思想家”的网上评选活动,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4.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自我批判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6.“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8.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十月革命的胜利C.共产党的建立D.剩余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发现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经典原著B.深入进行调查研究C.理论联系实际D.善于独立思考答案:1.A2.D3.C4.A5.D6.A7.C8.A9.C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E.辨证唯物主义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的三大工人起义是()A.法国巴黎公社运动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E.1848年的欧洲革命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E.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4.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A.亚当•斯密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E.昂利•圣西门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E.认识论答案:1.ABC2.BCD3.ABC4.BCE5.CD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静止的绝对性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B.物质和运动C.物质和意识D.思维和存在8.在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中,其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价值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9.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的是()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11.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抛弃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D.既克服又保留12.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形式和状态B.方向和道路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3.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A.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原理D.主观和客观关系的原理14.时间空间是()A.世界的本质B.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头脑中的主观形式D.先于物质存在的15.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物质生产实践B.社会政治实践C.科学文化实践D.精神生产实践16.社会规律是()A.自然界固有的B.不通过人的活动就能表现出来的C.人可以左右的D.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17.社会历史趋向讲的是()A.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B.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C.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选择性D.对社会历史规律的选择性18.质变体现了()A.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B.事物的相对稳定性C.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D.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界限19.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C.社会实践D.必要地物质手段和条件20.规律的根本特点是()A.稳定性B.客观性C.必然性D.本质性单项选择题答案1.C2.D3.A4.C5.B6.A7.A8.D9.D10.C11.D12.B13.C14.B15.A16.D17.B18.A19.C20.B二.多项选择题1.意识是()A.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B.人脑的机能C.社会的产物D.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4.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A.“一分为二”B.“和二为一”C.“万物莫不有对”D.“九层之台,始于垒土”5.辩证的否定观认为()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D.否定是扬弃多项选择题答案1.ABCD2.BC3.CD4.ABC5.ABCD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2.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3.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4.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8.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C.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10.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11.“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D.相对主义的观点12.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13.“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14.“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15.“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16.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A.具体性B.客观性C.终极性D.全面性17.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8.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19.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B.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C.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20.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单项选择题答案]1.C2.B3.D4.A5.D6.C7.B8.C9.C10.B11.B12.C13.A14.A15.B16.B17.C18.D19.C20.C二、多项选择题1.实践的中介系统包括()A.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B.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C.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各种物质系统D.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逻辑方法E.在思维中把对象的某种属性、因素抽取出来的操作系统2.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E.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而支配主观世界的运行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E.认识是否经历一个过程4.能动的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承认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认识的对象B.是否承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C.是否承认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过程E.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5.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B.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义D.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永恒真理,只能坚持不能发展E.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多项选择题答案]1.AB2.ABC3.BD4.CD5.ABCE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2.提出了“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在社会历史观上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可知论D.不可知论3.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C.发展的决定力量D.经济规律产生的主观条件4.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意识形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C.艺术D.宗教5.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D.社会的经济生活过程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不平衡C.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反作用7.生产力概念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8.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10.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形式D.产品的交换形式11.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B.生产关系的变化与生产力无关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不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12.经济体制是()A.生产力的基本要素B.政治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13.在一个社会中,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属于()A.政治上层建筑B.观念上层建筑 C.社会意识形态D.经济基础14.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A.暴力掠夺的产物B.社会契约的产物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15.国体表明的是()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B.民主的发展程度C.法制的健全程度D.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1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17.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18.阶级是一个()A.政治概念B.经济概念C.文化概念D.法律概念19.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20.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属于()。A.社会意识形式 B.观念上层建筑C.社会意识形态 D.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2.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转化为生产能力的途径有()。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生产的组织管理3.狭义的生产关系包括()。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产品分配关系4.下列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有()。A.数学B.犯罪心理学C.政治学D.哲学5.下列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原动力的原理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A5.A6.D7.B8.C9.B10.B11.C12.C13.A14.D15.D16.C17.C18.B19.B20.D二.多项选择题1.ABC2.ABCD3.ACD4.BCD5.ABD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从本质上看,货币是()A.特殊的资本 B.普通的商品C.一般等价物 D.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A.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B.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C.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D.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过剩人口3.用于发放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4.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A.法院 B.检察机构C.议会或国会 D.政府5.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C.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成反比6.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C.流动资本 D.流通资本7.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工作日延长所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A.绝对剩余价值 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 D.平均剩余价值8.产业资本的循环包括()A.生产、流通和销售阶段 B.生产、储存和销售阶段C.购买、生产和销售阶段 D.购买、生产和储存阶段9.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二者成正比B.二者成反比C.二者总按相同比列变化D.二者总按不同比例变化10.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B.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矛盾11.产业资本循环采取的职能形式是()A.生产资本、流通资本和银行资本B.生产资本、商业资本和银行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业资本12.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商品含义的是()A.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B.具有稀缺性的物品C.为自己而生产的有用物品D.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物品13.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所生产的()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1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A.市场供求关系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企业的劳动生产率15.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A.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B.劳动资料部类和劳动对象部类C.可变资本部类和不变资本部类D.固定资本部类和流动资本部类16.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A.m:vB.v:mC.m:(c+v)D.(c+v):m17.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A.价格总是高于价值B.价格总是低于价值C.价格总是等于价值D.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劳动力成为商品19.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总产品的构成问题 B.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问题C.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比例关系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价值和交换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D2.A3.C4.C5.B6.A7.A8.C9.B10.A11.C12.D13.C14.B15.A16.A17.D18.D19.D20.C二、多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有()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运输阶段D.销售阶段2.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促进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3.资本主义三权分立中的“三权”是指()A.财政权B.行政权C.司法权D.立法权4.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所需要的基本经济条件有()A.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5.下列各项正确表述可变资本含义的有()A.可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C.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增殖的那部分资本D.可变资本是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价值转移的那部分资本多项选择题答案1.ABD2.ACD3.BCD4.AC5.BC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2.生产和集中是()A.垄断发展的结果B.大企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的结果C.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D.越来越多的资本为少数大资本家所支配的结果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A.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B.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C.消除或防止经济危机爆发D.提高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4.垄断利润是()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6.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7.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A.资本输出B.商品输出C.对外经济援助D.技术输出8.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生产社会化D.经营管理社会化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垄断组织()A.跨国公司B.国际卡特尔C.国际辛迪加D.国际托拉斯10.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A.参与制B.个人联合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11.金融寡头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12.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A.原有的体制、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面临冲击B.在国际贸易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C.环境恶化和金融风险加大D.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13.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的推动力量是()A.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权益的斗争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的影响D.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14.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A.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C.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D.在所有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15.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根本原因在于()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B.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激烈化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答案:1-5ACADC6-10ABBAB11-15CDACC二、多项选择题1.垄断是()A.在自由竞争和生产集中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C.资本主义大企业或企业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生产和市场D.帝国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E.以追求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2.垄断价格是()A.资本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的价格B.垄断组织凭其垄断地位规定的一种市场价格C.有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D.保证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E.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两部分组成3.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主要是()A.目的是获得垄断高额利润B.手段更加多样化C.范围涉及政治领域D.程度更加激烈E.造成社会劳动的浪费和引起帝国主义战争4.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A.避免了经济危机B.在一定程度上削平经济高涨时的尖峰,垫起经济萧条时的低谷C.减弱了经济周期的震荡D.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E.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中各种内在的、深刻的矛盾5.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A.借贷资本输出B.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私人资本输出E.国家资本输出6.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由于()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具有复杂性和曲折性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容纳生产力继续发展C.资本主义已经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丰富的统治经验D.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E.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答案:ABCDE2.BCD3.ABCD4.BCD5.DE6.ABCDE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选题1.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B)A.人民民主专政

B.暴力革命

C.和平过渡

D.局部战争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D)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4.“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C)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

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5.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A)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6.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C)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专政

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8.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C)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9.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D)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D)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B.建立工农联盟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1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B)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D.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13.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D)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14.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C)

A.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

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1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A)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16.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是(D)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8.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C)

A.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执政党的发展需要1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0.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A)A.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

B.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

C.先进工人阶级的代表

D.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其基本经济制度为(ABCD)

A.公有制为主体

B.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

D.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2.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ABC)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

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

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3.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4.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CD)

A.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B.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C.巩固政权的任务

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5.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6.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BCD)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7.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因为(ABCD)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D.工人阶级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8.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ABC)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C.国家开始消亡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1.“代替那存在的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A)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C)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3.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

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4.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5.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B)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C.巴黎公社的原则D.生产力决定论6.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7.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D)A.共产主义渺茫论B.共产主义是一个理想,但是难以实现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8.马克思主义政党是(B)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C.全体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D.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建设社会主义D.最终实现共产主义10.《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B)

A.解放全人类

B.消灭私有制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无产阶级专政11.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

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12.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B.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

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D.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13.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C)

A.消除剥削现象

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1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是指我们今天通常讲的(B)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15.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B)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的社会主义本质

C.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6.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D)

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B.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

C.有没有预见性D.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

17.首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表述的是:(C)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18.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

A.具有客观可能性的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

C.具有客观必然性的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

1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