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21课《创造宣言》01课件_第1页
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21课《创造宣言》01课件_第2页
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21课《创造宣言》01课件_第3页
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21课《创造宣言》01课件_第4页
语文部编版上册 第21课《创造宣言》0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那么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如果让大家来学习一篇关于“创造”的文章……导入20创造宣言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2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阅读目标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通过事例进行论证的方法。3品味本文逻辑谨严、气势充盈、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2掌握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写作目标掌握并灵活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品格素养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做一个“处处”“天天”的创造者。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è)县人,教育家。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作者简介预习资料速查预习资料速查知识链接陶行知的教育名言1.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2.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3.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文体知识预习资料速查论据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所谓事实论据,一般指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等;所谓道理论据,一般指正确的科学原理、名人名言、民间谚语等。把握论据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有些文章的事实论据概括得很简要,或仅仅摆了一些现象,并不一定有具体的人物、内容,这种概括性的事实论据容易被忽视;二是不能一看到名人名言,就一概认为是道理论据。实际上有些开头出现的名人名言只是为了引出后面的阐释或起到叙述的作用。1.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2.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3.鲁钝():愚笨,不敏锐。4.懦()夫:软弱胆小的人。5.豢()养:喂养。6.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zhònɡ必考字词梳理读读写写字音、字形均易错。·dùndùnnuòhuàn字形易错,注意偏旁。·7.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8.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9.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10.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必考字词梳理字形易错,注意偏旁。·()创伤()创造chuàngchuāng多音字必考字词梳理创()中间()中伤zhòngzhōng中()监生()监护jiānjiàn监()投降()下降jiàngxiáng降形近字必考字词梳理遁()遁词循()遵循倘()倘若淌()流淌溉()灌溉概()气概毫()挥毫亳()亳州檐()屋檐瞻()瞻仰樵()樵夫瞧()瞧见字义辨字法:“樵”与木头有关,因此形旁为“木”;“瞧”与眼睛有关,因此形旁为“目”。··dùnxúntǎngtǎnggàigàiháobóyánzhānqiáoqiáo词崇拜崇敬同都是动词,都有“尊敬”的意思。异着重指对人或事物特别尊敬钦佩,有时过分得近乎迷信,比“崇敬”的程度重。着重指对思想、行为、道德、学问推崇尊敬,比“崇拜”的程度轻。例①有那么一部分人,对金钱过分崇拜,认为金钱是万能的。②英雄的高尚品质为人崇敬。近义词辨析必考字词梳理词义轻重程度不同。预习思考问题本文作者的出发点和写作意图是什么?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选择其中一种简单分析。写作目的论证方法论证思路本文揭示主旨的是哪句话?文章主旨本文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论证的?2导思1导思3导思4关键词:创造精神带着问题读课文导思课文初读感知文章脉络第一部分(①):开宗明义,统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总论点。第二部分(②—④):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一分论点。课文初读感知第三部分(⑤—⑪):作者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了处处、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的结论。第四部分(⑫—⑯):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发出宣言,呼吁创造。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小自己无能陷入绝境批驳处处、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不能创造结论课文整体感知1.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这篇文章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了处处、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的结论。课文整体感知2.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的?号召我们如何做?作者是围绕“创造力”这个主题来写的,号召我们要用自己的汗、自己的血、自己的热情去创造。引出论题:创造板书设计批驳错误的观点发出号召:献身创造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纪太小自己无能陷入绝境不能创造处处、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创造宣言20创造宣言

第二课时导入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导入课文细读品味1. 第三段中“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句话强调了师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的创造工作应该和学生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课文细读品味2.第6段中,连用三个“单调”“无过于”有什么作用?三个“单调”“无过于”既是排比又是对比,加强语势,通过列举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有力地批驳了“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课文细读品味3. 第十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什么作用?第12段作者举“水滴石穿”的例子,告诫我们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不要因为点滴的创造小而不做,要从点滴做起,积少成多。1.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者最大的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教育者最大的成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教育者要注意的问题:①要敢于创造;②要有献身创造的精神;③要明确教育的创造目标;④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⑤要鼓励学生创造;⑥要注意师生合作创造;⑦要注意集体创造的特点。课文全篇探究1.举例论证,说服力强。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说服力极强。举例论证时,事例取自古今中外,涉及绘画、雕塑、文学、音乐等各个领域,例证富有典型性。在批驳每个错误观点时,都至少用了两个事例,论据充分。如,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等。归纳总结特色总结2.破立结合,论证有力。文章有破有立,破立结合,先批驳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自然引出“处处、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的观点,最后发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归纳总结3.叙议结合,层层深入。记叙是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用的表达方式;议论是指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明观点时所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五个错误观点时,对第二个和第五个错误观点的批驳,就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法。本文叙议结合,运用大量排比句,层层深入地剖析缺乏自信的危害,鼓励我们要树立自信,勇于创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归纳总结原文:是故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齐时蚤晚,任多少,适疾徐,造而勿趋,稽而勿苦,省其所为,而成其所湛,故力不劳,而身大成,此之谓圣化,吾取之。——《春秋繁露》课文拓展积累国学经典译文:因此擅长做师长的人,既要完善他的道义,又要谨慎他的言行,早晚一样,(不管)任务多少,不急不慢,做事不去迎合别人,争辩但不忧愁,反省他所做的,而使学问有深度,因此不劳累身体而事业有成,这就是所说的圣人造化,我选择(学习)这些行为。课文拓展积累郑板桥教子“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老家由自己的弟弟郑墨看管。小宝6岁上学时,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爱,不以其道是溺爱。”传统文化课文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