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案_第1页
历史:《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案_第2页
历史:《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案_第3页
历史:《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案_第4页
历史:《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多姿多彩的中国古城和古村落第8课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平遥古城墙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古城的建筑布局。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探究古代建筑与历史文化的内在关系。问题探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增强爱国主义观念。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平遥是晋商的发源地;独特的票号;四合院的基本结构。晋商的发达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发展经济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依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用简单图示表示四合院的基本结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精华值得我们加以吸收。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镇国寺的万佛殿为我国现存最早木构建筑。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特色。提高对艺术品的鉴赏水平,学会欣赏不同类别的艺术作品。展示并分析图片,从图片中理解彩塑的艺术特色。“美”是不同时代人们的共同追求。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

难点

平遥古城建筑和古民居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本课主要从四个不同的侧面介绍了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明清城市古建筑的代表四合院;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在本课看似简单的从不同角度介绍平遥文化的背景,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种文化的内涵以及它所体现的价值所在,即作为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古城体现了在文化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共存的关系,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从纯粹的感性认识中得到理性的升华。

第一目“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本目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沿革、古城墙的结构、古城的建筑布局三个问题。使我们从总体上对平遥古城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下面的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城作了很好的铺垫。

(1)古城的历史沿革

从西周、北魏到明朝,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平遥古城的历史,重点把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平遥古城是明朝扩建的结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补充有关平遥名称的来源:远古时候,平遥是尧的初封地,称为古陶;西周,平遥开始筑城墙;春秋时平遥属晋,称作中都;秦灭六国,始称平陶,属太原郡;北魏因太武帝名焘,焘、陶音近,为避名讳而改平陶为平遥。

(2)古城墙的结构

对古城墙外观的介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幻灯片提供清晰的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老师还可以提醒学生从历史小说的描述或者是历史剧中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加强印象,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学到的历史知识“用”起来。其中重点介绍古城墙的历史地位──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从而体现了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的一面。

(3)古城的建筑布局

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这些到如今仍保存完好的建筑,犹如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其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人居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第二目“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和古民居建筑”

明清之际,由于平遥商业的发达,为这块土地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在商业发达带来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平遥古建筑兴建的高潮,四合院成为这一时期最典型的建筑样式。

(1)发达的平遥商业

平遥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中最著名的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其商业的繁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遥商人生意涉及地域范围广;二是平遥本地商业发达,为平遥产生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日升昌”奠定了基础。

(2)山西第一票号“日升昌”

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就在此诞生,并一度成为全国金融业的中心。平遥作为16世纪以来的金融重镇,保存了大量原始而鲜活的金融史料和无数的文物遗珍,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文化的“活化石”。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日升昌”票号作为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它的产生一方面说明其创始人雷履泰的卓越的经营才能,另一方面也见证了平遥商业的发达。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布局:既是当时平遥古城中商号店铺前店后宅的格局的典型体现;也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富丽堂皇,墙高宅深,重门坚固,具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由日升昌票号创立,带来了票号业的发展,结束了现银票运局面,开辟了金融业发展的新纪元。它为加快资金周转,促进商业贸易繁荣和近代工业兴起,以及方便政府和人民生活起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古民居的基本结构

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有简单构图能力的教师可以一边讲一边做简单的构图,也可以在介绍完后将事先构好的简图展示给学生看,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效果。

平遥古民居以建于清朝的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只有极少而珍贵的元代旧居。其建筑既符合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的建筑模式,又有当地鲜明的特色。对于四合院的特点,需要讲清以下几点:一是文化内涵上反映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二是地上窑洞与四合院的完美结合;三是“目”字结构的平面布局与封闭内聚的院落空间;四是“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

第三目“双林寺和镇国寺的彩塑艺术珍品”

平遥是以“一城两寺”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寺”便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双林寺和镇国寺。

(1)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双林寺

位于古城西南的双林寺,修建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寺中有唐槐、宋碑、明钟均十分珍贵,但最令人惊叹的是殿内保存有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这些神形兼备的彩塑作品透过宗教的拘囿,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高超的艺术价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双林寺当之无愧地成为“东方彩塑艺术的宝库”。

教师在介绍这些彩塑作品的特点时,可以从网上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通过幻灯片加以展示,让学生领悟作品的艺术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对这些艺术珍品的认同感,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平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也更能够激发起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万佛殿

双林寺以彩塑著称,镇国寺则以古建筑闻名。该寺的万佛殿建于五代时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万佛殿的建筑结构设计非常巧妙,用料十分科学合理,是建筑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同时,万佛殿中八尊彩塑佛像,是我国寺庙中现今仅存的五代作品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设计方案一问题探究讨论

问题提出: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是如何体现出以儒家思想为主、“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具体要求:安排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尝试讨论解决上述问题,然后选代表分别阐释各自的观点,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主要观点:古城严格遵循“左祖右社”、“左文右武”、“文武对应”、“上下有序”的礼制程式,形成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中有道观和寺院,代表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同时把庙和县衙署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体现了“神人共治”的思想。

发展延伸: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古建筑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该建筑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设计方案二师生共同参与

内容选择:在介绍四合院的结构时,让学生参与绘出四合院结构简图,然后在介绍完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与自己的作品对比。

具体安排:首先让学生准备好铅笔和白纸,在教师介绍四合院结构时,学生同时根据自己对老师介绍的理解勾画出心中四合院的简图,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请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公开展示。最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平遥四合院图片或者是视频资料展示给学生看。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活动将学生认为通常是呆板的历史生动化,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并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关于本课导入

本课导入可以用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的一段话作为引言:

“在上一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最富有的省份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那些地区,而竟然是山西!直到本世纪初,山西,仍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在山西最红火的年代,财富的中心并不在省会太原,而是在平遥、祁县和太谷,其中又以平遥为最;平遥人也因最善经商、理财和最会办金融事业,而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余秋雨先生在《抱愧山西》中是这样说平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紧随课文的介绍到平遥去进行一趟短暂的旅行吧!

教学案例二关于平遥四合院布局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教师提问:平遥四合院布局是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礼制观念的?(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平遥四合院的正房一般为三间或者五间的拱券式砖结构窑洞,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