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设计_第1页
琵琶行教学设计_第2页
琵琶行教学设计_第3页
琵琶行教学设计_第4页
琵琶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教学设计琵琶行教学设计琵琶行教学设计xxx公司琵琶行教学设计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琵琶行》教学设计设计:吴静沙县一中点评:连宏彬永定金丰中学一、概述·高一语文·本课文是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二单元教材一课时·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音乐形象非常抽象,是一种听觉艺术,它无形无色无味,可感而不可捕捉,而作者能将这样的抽象表现得形象可感,作者的文字功夫相当了得,因而我们首先要学习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同时还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点评:概述部分言简意赅,既准确地点明了教学内容在课本中所处的位置并对之进行简要分析,吴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也较为到位,“学习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这个重点贯穿于这个诗歌鉴赏教学的始终。二、教学目标分析1、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2、欣赏名家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研读诗歌第二段,探究用文字表现音乐的方法,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品味白居易语言的独特魅力4、教师点拨,学生体味,师生共同揣磨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和悲剧美。点评:吴老师把教学目标确定为“①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②探究用文字表现音乐的方法,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品味白居易语言的独特魅力”完全符合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学科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教学目标是目标教学的灵魂,在实践中,科学设置目标,适时调整目标,和谐完成目标,才可能发挥目标教学的作用。吴老师能准确地对教学目标,只可惜她没能将“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目标中①与③显得堆叠重复。另外,诗歌教学最好有“诵读入境,感知诗意”到“潜心涵泳,体味情感”这样的过程,吴老师安排“名家诵读”这一环节似乎剥夺了学生通过诵读来涵泳文本的鉴赏趣味。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文安排在高一下学期的必修三。高一的学生,从年龄特点上看,正处于青春发育之时,情绪容易受感染,喜爱音乐,但无力理解抽象的音乐形象,所以教师要帮助他们从整体上来认识本文乐曲的旋律。从思维特征上看,他们擅长形象思维,弱于抽象思维,音乐能刺激他们的神经,但只停留于可感而不可言的混沌状态,尤其是这无形的音乐还是用文字来表达,理解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从成长环境上看,我的学生不少来自农村,不少人的童年生活在“地辟无音乐”的环境里,谈不上受到的音乐熏陶,本文所涉及的对象(音乐),以及这对象的表现方式(文字)更是让他们如此隔漠。再则从社会阅历看,他们人生阅历浅,对于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知”的情怀也难以共鸣。点评:对学生的预设十分到位。吴老师对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习者的准备:如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为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具有强烈的音乐学习兴趣,但同时又存在人生阅历浅的毛病。这样对学习者特征分析为课堂中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提供可行性预案。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基于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如下:第一用多媒体:利用音频播放声画,以中国古典音乐为背景,名家朗读课文,进行情景感染和整体感知课文。第二用探究法:学生提取重点词,把琵琶女弹奏的乐曲旋律展现出来,初步感知琵琶曲的情感内涵。第三用探究法、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作者用了几种表现手法来描写音乐,掌握本课文的表现手法,明确作者是如者将抽象的音乐表现得具体生动。第四用探究法、交流法:学生发言交流,结合背景知识(作者生平与琵琶女身世),理解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知”复杂的感情。点评:吴老师先设计了“音乐导入,情景感染”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尔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吴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如“探究法”“讨论法”,通过任务驱动使学生能自主学习,并在自主中结合合作学习。这样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五、教学媒体分析表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3-2-1激趣、感知多媒体播放古典音乐与课文录音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课文播放演示感知了音乐美,对课文有了整体认知6′30下载3-2-2知识积累PPT作者、写作背景提供知识,建立经验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掌握文学常识2′自制3-2-3知识积累及运用PPT音乐旋律举例验证,建立概念;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掌握音乐起伏的旋律,及本首曲子的情感特点8′自制3-2-4知识运用、鉴赏陶冶PPT修辞手法、感悟审美掌握写法,复习巩固知识,欣赏审美,陶冶情操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抽象音乐化为可感的15′自制3-2-5感悟,共鸣、表达PPT文字欣赏审美,陶冶情操讨论、共享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6′自制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点评:吴老师在本节课中运用了课件、音乐播放等多种媒体,充分发挥了多种媒体的优势,既能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有机地融合多种媒体资源,还能优化教学设计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是用得其所、用的有效,否则宁可不用。我个人以为古代诗歌鉴赏过程,学生必须通过反复吟诵来感悟体味,准确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入作者营造的特有情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最终产生感悟,获得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课文的朗读录音只能是指路引导或者是纠偏矫正,用得多了可能会剥夺学生学习体验,无法做到识“象外之象”,辨“味外之味”,无法达到审美鉴赏的最佳境界。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点评:《琵琶行》是一首古乐府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于亲”,作者通过音乐批文入情,调动学生认知的积极性。这个导入很好,选取了学生都比较熟悉的音乐片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很有帮助。新课标对高中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显然,这个导入吴老师颇费匠心,找准了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在教学活动伊始便能顺利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参与”。二、诵读鉴赏:(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商妇怨2)读P25注释③、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谪官恨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音乐(琵琶声)。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别离情。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醉不成欢惨将别”使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①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②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③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3.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旋律变化,心潮起伏。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3)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点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本环节吴老师通过PPT链接了作品朗读,充分利用音像教学资源的优势,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教学活动,全方位地启发学生,丰富学生的认识。不过,于漪老师说过:“要反复读,把无声的文学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这个环节吴老师运用作品范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读诗的兴趣,错失了学生批文入情和引导学生审美体验的时机。我个人建议是否在学生读之后再通过该范读资源矫正或指导。三、感悟琵琶曲的旋律:[提问]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明确]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最后一乐章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点评:整个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教学流程由“音乐导入,情景感染”、“品味朗读,精读赏析”、“感悟文本,体味情感”三个板块组成,由浅入深,思路清晰。本环节吴老师着重在于感悟音乐旋律,并对文本赏析。赏析,吴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最难能可贵的是吴老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整体教学设计能与前面的“学习者特征分析”相联系。不过,吴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活动及教师的指导的过程,分析的过程比较粗梳。四、学习抽象音乐化为可感的形象,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并感悟古典音乐的美【布置任务并安排谈论】请同学们圈点、勾画出《琵琶行》中作者生动的比喻修辞的运用,并讨论这些比喻修辞手法的妙处)【明确】诗人运用一连串的生动比喻来写虚缈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多种声音来比喻几个琴弦所发出的不同乐声:“如急雨”,粗重急骤;“如私语”,轻细委婉;“珠落玉盘”,清脆圆润;“莺语花底”,宛转流利;“泉流冰下”,滞塞不畅;“冰泉冷涩”,低沉停顿;“银瓶乍破”,突然爆发;“铁骑突出”,激越雄壮;“声如裂帛”,强音收尾,嘎然而止。这里以声喻声,以形绘声,声情并茂,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激发起读者的丰富联想和想象。点评:《琵琶行》这首乐府诗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吴老师在这个教学环节考虑也十分到位。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尤为突出的是帮助学生将学习、积累与运用紧密结合起来。

五、感悟与分享感悟作者的情感,及学生的共鸣,学生表达交流共享这种体验。点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了充分尊重,这必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吴教师通过恰当的组织、引导,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学生确实是“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六、作业1.比较李贺《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不同之处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2.反复聆听一首自己最喜欢的音乐,借助联想想象,用恰当的比喻描摹音乐,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点评:学完课文后,吴老师因势利导,把课内知识向外辐射开来,让学生进行有机的训练。例如作业1,通过比较李贺《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不同之处。这就训练学生的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它极大的拓展了课堂的涵盖面,扩大了训练量,增强了穿透力。通过课内外结合,进一步融汇了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感悟和能力得到提升,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琵琶行》课件结构设计点评:吴老师的课件设计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本课立足新课标,结合诗歌的特点,以读为主线,以品为深入,说为拓展,恰当的运用多种素材资源,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促进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构建,通过实践的检测。可以说,本课的学习效果应该会是令人满意的,我深信,在农村中学恰当的运用素材资源进行多媒体教学,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七、教学评价设计课堂表现评价表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项目A级B级C级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认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阅读完了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

自信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不能准确在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用于课堂中评价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A级为15分,B级为10分,C级为8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点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