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说明及彩图_第1页
初步设计说明及彩图_第2页
初步设计说明及彩图_第3页
初步设计说明及彩图_第4页
初步设计说明及彩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1第一章设计总说明第二章总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设计第四章结构设计第五章给排水设计第六章电气设计第七章通风及防排烟设计第八章消防设计第九章人防设计第十章无障碍设计第十一章节能设计第十二章环保设计第十三章绿色设计第十四章环境和夜景灯饰设计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工程概况长沙万科金域滨江(曾用名:万科君捷)项目,为长沙君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兴建的集住宅、商业、社区商业于一体的大型小区。本项目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滨江新城的中心区域,湘江西侧临江地段,与长沙市中心区隔江相望。项目基地东侧为滨江景观大道,北面为含光路,西侧紧接潇湘中路。项目景观资源丰富,西南面为滨江新城的两大公园之一施家港公园,东侧为保留的古樟公园和滨江绿化带、湘江景观,优越的景观资源是本项目的一大特色。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2560㎡,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264590㎡,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约210240㎡(其中含住宅144800㎡,商业21300㎡,办公、酒店41000㎡,社区公共配套1300㎡,幼儿园1840㎡),不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约54350㎡。本次初步设计为一期(首开区)项目,合计总建筑面积约113200平米,主要位于总用地南部,范围包括二、地理气象条件长沙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各县16.8℃—17.3℃,年积温为5457℃,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县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长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长公用设施及交通条件本工程用地地处长沙市岳麓区滨江新城的中心区域,交通便利。电力、自来水、天然气设计依据1.建设方“长沙万科金域滨江项目”设计任务书;2.建设方提供的建设用地现状实测地形图、红线图及市政资料图;3.长沙万科的设计技术标准要求;4.报规划总图及方案的初步意见;长沙万科君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和技术规范及长沙市有关规定;五、设计范围长沙君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长沙万科金域滨江一期部分()的第二章总平面设计一、设计依据国家及地方相关规范、规定及规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11年版)《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1-200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长沙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补充2012规定》《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关于日照分析范围的补充规定》(2012)《长沙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库)规划设置规则》(2005)总平面设计(一)总用地现状及分析区位:本项目位于长沙市滨江新城的中心区域,紧邻湘江且距离橘子洲仅为3公里,与长沙市中心区隔江相望。项目基地东侧为滨江景观大道,北面为含光路,西侧紧接潇湘中路,交通便利。项目景观资源丰富,西南面为滨江新城的两大公园之一施家港公园,东侧为保留的古樟公园和滨江绿化带、湘江景观,优越的景观资源是本项目的一大特色。交通:项目用地东临滨江大道,西接潇湘中路,北临含光路。经银盆岭大桥和长望路大桥与东边老城区相连接。其中潇湘中路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为40米,已形成;滨江大道为景观道,规划道路红线为23米,已形成;含光路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为25.5米,已形成。周边配套:项目地块周边均未有建成项目,配套设施目前尚缺乏。基地现状:总用地52560m2,东西宽约302.05m,南北长约247.01m。竖向:基地现状为西高东低,南北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6m;基地北高南低,南北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4m。总体规划设计原则1.设计目标本项目由于位于滨江新城核心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价值较高,故本项目的定位主要针对中高端收入人群,其中南面的高层建筑为中端住宅,北面的超高层为高端住宅,北面商业在满足普通消费需求的前提下增加了高端商业设施;另一方面项目从城市公共空间最大化的设计原则,将东侧山体保留,改造成绿化公园提供给周围城市居民使用,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公共生活需求。2.规划策略本规划设计首先从滨江新城沿江城市景观出发,考虑到滨江新城沿江一带开放强度大,未来将是超高层建筑的聚集地,为了避免城市的临界面封闭的状况,设计采取的策略是把超高层建筑后退,沿江用地保留江边的山体绿化,打造成城市的森林。其次从基地的交通环境出发,将人流量最大的商业设施设置在潇湘中路和含光路边上,既提高商业消费的可达性,又减少商业人流对城市交通的负荷。同时本规划在商业区有着丰富的多层次的公共空间,为城市居民营造了良好的休闲购物活动场所。超高层住宅设置在潇湘中路一侧,丰富城市建筑轮廓线;高层住宅设置在南面,位置相对隐蔽,同时共享施家港公园、湘江资源,极大满足了居住建筑的功能需求。(三)总平面规划布置1.总体规划布局规划总用地性质为住宅+商业,其中商业占面积30%,住宅占70%。选择沿用地北侧布置相对集中的商业,住宅设置在地块南部,远离街道的噪声干扰,形成较为私密的中心大花园景观。6班幼儿园位于东南角,独立用地2700平米,具有充足的日照条件。住宅规划:一期住宅区由三对塔式高层连拼形成的板楼组成,错落有致,形成宁静悠闲的围合大花园,二三期为规划两栋超高层塔式公寓式住宅。商业规划:商业分为集中商场、沿街商铺。其中大体量商业设置在用地北部、东西部,部分沿街商铺设置于西侧,两栋超高层住宅和部分办公楼底部设置复式商铺。建筑层数:南区在限高100m的前提下,住宅高度控制在100米以内。北区限高为150米,布置了两栋超高层住宅。多栋办公楼控制在100米以内,高低错落,形成了丰富的天际线。日照条件:日照计算结果表明,所有住宅大部分能有一个居住空间满足大寒日两小时的日照要求,通过窗日照分析:各栋每层,1号栋有1户日照不达标、6号栋(二期)有19户日照不达标。日照不达标户数占总户数的1.39%。幼儿园日照满足冬至日三小时的要求。人防规划:人防地下室设置于用地的地下二层内,总人防面积约为13070平米,其中一期地下室(1号地下室)内布置一期部分的人防,约3920平米,为甲类其余部分人防结合后期地下室另行建设。整个项目总图布置,以一期住宅为首开区,其余为二、三期商业、办公、公寓(住宅)等,位于中部、北部,以中间东西向内街分开。2.一期规划布局一期与其他部分无用地分界线,仅为建设方建筑单体各子项开发的计划。本次一期各建筑单体为:三栋高层住宅(1、2、3号栋,35层)及首层配套商业、一期地下室(1号地下室,地下2层)、一个幼儿园(13号栋,3层),位于总用地南部,另包括首开区一栋小型商业(12号栋,2层),位于总用地东部临江片区。三栋住宅塔楼共同围合成住区独立的庭院空间,下部为一期地下室,地下两层,为车库及设备房,并兼做一期部分人防,车库车道利用南部小区内部道路引入,在1、3栋住宅之间,另有二期建设的9号栋(公寓,7层,下部包含物业管理及社区配套服务用房),在此区域布置一期住宅庭院的主要人行出入口。幼儿园(13号栋,3层,6班)位于用地东南端部,分别在南北设车行和人行出入口与外部相连,利用现有的下沉的地形减少对住宅的影响。另为配合住宅销售的12号栋(商业),布置于用地东北部,2层,考虑初期做为住宅售楼部及样板间及小型展示,随本次先期设计,与古樟公园相邻,与该片区起伏地貌相结合。三、道路及交通系统小区内部采用相对人车分流的交通系统。1.人、车行系统:总用地西侧、北侧有城市道路,人车流均可进入,一期部分小区人车流主要从西面进入,进入后,人行流线主要道路为沿北侧商业景观道路,车行道路沿南部用地边缘车行道引入,一期人行主要入口在北侧,通过中央景观轴线进而到达各住宅塔楼入户路。小区车行系统设计总原则为交通便捷,在车辆进入小区后就近将其导入地下车库,减少小区地面的行驶车辆,对住宅影响最小,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2.停车分布采用以地库停车为主,地面停车相补充的停车方式,尽量减少地面停车对小区环境的影响。根据商业和住宅停车需求,车库满铺地下两层。保证各栋住宅均能停车入户,同时住宅车库与二三期地下车库将预留连通通道,同时商业停车和住宅停车能有效地隔离,后期方便管理,减少商业停车对住宅的影响。住宅区采取部分人车分流方式,并将步行系统与景观系统相融合。进入小区,小区居民和访客的车辆主要进入地下,少量可通行小区最东侧外环道路,从而保证小区内部正常情况下无机动车行驶,确保环境的幽静。小区设有大型地下车库,停车采用了地下停车为主,辅以少量的地面停车的方式。小区内部设有消防通道,庭院中的紧急消防车道与景观结合设计,可直达每一栋高层塔楼周边。南部小区路沿路局部可设置部分临时地面停车,采用植草砖铺砌,种植树木,树间停车的方式。一期部分车位计算:(按长沙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规划设置规则通知)1、户型面积在100平米以上住宅按100平米0.7系数算,所需机动车位:49366x0.7/100=346辆。2、户型面积在100平米以下住宅按100平米0.5系数算所需机动车位:38070x0.5/100=190辆。3、临街小商铺按100平米0.4系数算所需机动车位:2271x0.4/100=9辆。4、住宅区入口处按每100户设置两个出租车位,当出租车位超过6辆时每增加200户设置一个出租车位,共需出租车位9辆。5、幼儿园面积1840平米,所需车位:临时停车6辆,校车3辆。四、竖向设计以外围城市道路控制点标高、市政给排水管井标高和现有地形为高程控制和参照点,确定场地的竖向设计标高。场地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地形走势,外部市政路呈现西高东低,在东侧用地红线之外现状有护坡,护坡底标高比本工程基地低约9米,因此不在靠近东侧布置大量地下车库和高层建筑。根据周边市政道路标高走势以及场地现状地形趋势,将地下车库分为南北两大区域,总体和地形一致即北高南低。地下车库均为全埋,顶板覆土最低点不小于1.2米以保证室外管线及景观种植。本工程各栋建筑物室内±0.00标高的设定依据地下车库标高,地下车库范围外的建筑(如幼儿园等)依据场地道路设计标高以及雨污水组织设定。在同一个标高平面的塔楼通过室外较缓场地坡以及道路坡度组织排水防止内涝积水。因基地最南端原生树木景观别致,南端小区路标高需依据现状地形进行设计以保留且利用原生景观。地形现状南端为基地接近最低点,于是该条小区路也是基地内接近最低标高处,南部地块雨污水通过该条小区路下雨污水埋管一路向东接入基地东侧滨江景观道市政管井。南部地库与最南端小区路约有3米高差,在路边停车位部分通过挡墙化解该高差,在无路边停车需求的路段通过放坡解决该高差。另基地东侧保留古樟树处标高为37.00米,相邻基地内道路及场地标高与之有近10米高差,在该处考虑集中设置室外景观踏步解决3~4米高差,在临近古樟树形成“观景台”。本工程基地内规划高程设计与景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有机结合,采用台阶式复合结构,平地、台地和坡地相结合,将建筑空间和活动空间分布在各个不同的高程上。尽可能的实现了不让大高差割裂景观空间,同时又利用高差制造景观空间的设计意图。五、景观绿化设计一期建筑(高层住宅)与北侧二、三期之间由东西贯通的商业内街做景观主轴,形成南北两侧不同功能分区,景观主轴同时也是用地共享的与外部联系通道。一期内部营造景观系统分为中心景观和组团院落景观节点两个层次。从主入口到中心景观带,通过设置入口花坛、绿化景墙等一系列景观元素,营造出优雅的居住氛围,体现小区业主回家的尊贵感。中心景观在设计上提倡公共性、开放性和参与性,为住户提供更多的交流空间。1.设计力求景观空间丰富动人。社区配套商业区以大量铺地为主,配以精致的景观小品和静水,既保证了大量人流穿行的要求,又营造出高品质的临街商业空间。住区内以三栋塔楼围合的大面积庭院,主要为车库顶板区域,布置只要景观绿化,中间泳池区和景观空间为主旋律,以一种流动、舒缓、自然的空间形态确立了小区环境的高品质。规划注重人在行进中的感受,注重空间收放和住宅小区亲切尺度的塑造。结合流畅的建筑形体,把空间组织得有疏有密,张弛有度。不同形状的场所,不同景致的组团景观有机的被小区的行进路线连接起来。景观设计以生态为原则,以亲水为特征,借水造景。注重社区总体形象的把握,摒弃华而不实的设计表现手法,以清新、现代、流畅的设计手法创造亲近自然且具有人情味的新住环境,在景观的细节和表现元素上,注重与整体环境风格设计的统一,渲染休闲舒适氛围。2.设计范畴1、室外1)服务设施,包括书报亭、垃圾桶、公厕与小卖等。结合人流布置,设施识别性强。2)休闲设施,包括座椅、凉棚、景亭等。设施突出景观性,座椅造型多样,可结合景观环境,以雕塑或小品的形式出现。3)雕塑,结合场所主题设计,注重表达地域文化。2、铺装1)广场铺装,以广场砖铺装为主,强调人文意味。依据不同主题选取不同色系和铺砌方式,但整体协调。铺地与草地、花池、草坡等结合。2)道路铺装,机动车道以沥青路面为主,局部采用与广场铺装相协调的铺砌方式;步行路铺装采用防滑的石材、青砖或植草砖等,强调步行的舒适安全。3、景观照明根据景观照明载体条件,确立以水体照明为主线,以立体照明为背景,分别对建筑、岸线、景观小品等进行刻画,形成立体的、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照明格局。4、植物配置植物配置设计本着“创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的原则进行规划。绿地植物以乔木为主,辅以花草灌木,充分发挥乔木的整合优势,改善局部环境小气候。在竖向布置上,进行分层配置,形成乔木→小乔木→灌木→地被的空间模式。在植物的色彩设计上,以常绿植被为主,点缀部分落叶观赏植物,丰富小区环境色彩。六、无障碍设计本工程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设计的部位包括:项目基地的人行道,停车车位,住宅的建筑入口,入口平台,侯梯厢,公共走道,商店的建筑入口及门,水平与垂直交道,商业营业厅公共卫生间。在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设残疾人坡道,入口平台宽度大于2.0m;建筑内部通道、平台和垂直交通等部位均考虑无障碍设计,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小于1.20m。一层商业内的公共卫生间设有残疾人专用无障碍卫生间。本小区于地面路边及地下停车库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经济技术指标编号项目计量单位数值1总用地面积M²525602总建筑面积M²264589.603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M²210239.19其中住宅M²144793.28商业M²21307.87其中地下商业M²6827.89地面商业M²14479.98幼儿园M²1841.58社区公共配套M²1296.46其中卫生M²60垃圾收集站M²40消防控制室M²52.33物业管理M²1117.44其他M²26.69办公、酒店M²410004不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M²54350.41其中架空层M²2635.61地下车库(含人防)M²50899.98社区用房M²800屋顶报警间M²14.825建筑密度24.60%6容积率4.07绿地率35%8居住户(套)数户(套)13689停车位辆1366其中地上停车辆76地下停车辆1290一期经济技术指标表:编号项目计量单位数值1总建筑面积M²113200.962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M²91674.54其中住宅M²87443.32商业M²2270.62其中住宅底商M²768.00地下商业M²127.89其他商业1374.73幼儿园M²1841.58屋顶加压泵房M²9.26社区公共配套M²109.76其中垃圾收集站M²40门卫M²7.2工具间M²10.23消防控制室M²52.333不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M²21526.42其中架空层M²1441.62地下车库(含人防)M²20069.98屋顶报警间M²14.824建筑密度24.60%5容积率4.06绿地率35%7居住户(套)数户(套)8168停车位辆547其中地上停车辆48地下停车辆499一期各子项经济指标1)住宅:1号栋(住宅)建筑面积指标户型编号套内面积(不计阳台)阳台面积(按一半计)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建筑面积A99.39㎡9.6㎡108.99㎡22.82㎡131.81㎡B69.49㎡7.68㎡77.17㎡16.16㎡93.33㎡C82.66㎡8.498㎡91.15㎡19.08㎡110.23㎡1号栋合计总建筑面积:29911.25㎡(其中计容积率面积29560.91㎡)含住宅面积:29145.88㎡,配套商业:362.70㎡,消防控制室兼保安监控室:52.33㎡,首层架空层(不计容积率):350.34㎡。2号栋(住宅)建筑面积指标户型编号套内面积(不计阳台)阳台面积(按一半计)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建筑面积A99.39㎡9.6㎡108.99㎡22.79㎡131.78㎡B69.49㎡7.68㎡77.17㎡16.14㎡93.31㎡C82.66㎡8.498㎡91.15㎡19.06㎡110.21㎡2号栋合计总建筑面积:29907.32㎡(其中计容积率面积29151.56㎡) 含住宅面积:29151.56㎡,首层架空层(不计容积率):740.94㎡,屋顶人防报警间(不计容积率):14.82㎡。3号栋(住宅)建筑面积指标户型编号套内面积(不计阳台)阳台面积(按一半计)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建筑面积A99.39㎡9.6㎡108.99㎡22.82㎡131.81㎡B69.49㎡7.68㎡77.17㎡16.16㎡93.33㎡C82.66㎡8.498㎡91.15㎡19.08㎡110.23㎡3号栋合计总建筑面积:29917.98㎡(其中计容积率面积29567.64㎡)含住宅面积:29145.88㎡,配套商业:405.30㎡,屋顶加压泵房:9.26㎡首层架空层(不计容积率):350.34㎡,门卫室:7.2㎡。合计1、2、3栋建筑高度:99.65m层数:35层建筑占地:1270㎡2)12号栋(商业):建筑面积:1374.73㎡层数:2层建筑高度:11.15m建筑占地:1183㎡3)13栋(幼儿园):建筑面积:1841.58㎡层数:3层建筑高度:11.10m建筑占地:1070㎡独立用地:2748㎡4)1号地下室:建筑面积:20069.98㎡层数:地下2层5)地下小商业:建筑面积:127.89㎡高度:99.65m层数:35层建筑占地:1270㎡第三章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2011年版)《住宅建筑规范》GB50386-200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湖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3/001-200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长沙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9)《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补充2012规定》《长沙市城乡规划局关于日照分析范围的补充规定》(2012)《长沙市建筑工程配建停车场(库)规划设置规则》(2005)二、工程概况长沙万科金域滨江一期建筑单体包括三栋高层住宅(1、2、3号栋)及配套商业、一期地下室(1号地下室)、一个幼儿园(13号栋),位于总用地南部,另包括首开区一栋小型商业(12号栋),位于总用地东部临江片区。总用地内分期仅为各建筑单体分期建设的设置,无分期界线。一期高层住宅均为35层,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层高首层4.3米,标准层2.8米;1、3栋首层局部布置配套小型商铺,其余部分及2栋首层均为架空层,架空层另结合室外景观布置。1号地下室为一期三栋住宅塔楼下部连体地下室,共地下两层,层高地下一层、二层层高分别为3.6米、3.7米,地下二层局部布置战时人防;用地东南部为幼儿园(13号栋),为3层,6班;12号栋(小型商业)考虑前期做售楼处使用,为同期先建设子项,为2层,位于坡地地形,结合景观设计,首层局部埋入坡地地形中。地上所有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6度,三栋高层住宅塔楼均为一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其他子项为多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均为二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三、建筑平面功能设计住宅塔楼采用高大的首层架空空间,每栋首层均设有架空层,形成景观视线的通透,与室外景观的融合。每栋楼分两个标准单元塔楼,每单元每层4户,采用公共开敞电梯厅,其中设置一部可满足担架的电梯。在户型平面设计中,考虑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每户均带有空中花园。厨房、卫生间均有直接采光,动静、干湿分区明确,设计充分考虑其使用流程、设备安装、管线布置以及通风要求。保证设备、设施安装操作的需求空间,并尽量标准化。各类管线系统相对集中布置,设置集中管井。卧室、客厅外墙面均考虑空调机的室外机搁板。住宅底层配套商业设计合理考虑一期与未来二、三期相邻的关系,均利用1、3栋塔楼首层临二期部分内街布置,在共用景观道路南侧形成沿街铺面,与二期呼应成为商业内街,内部尽端另有局部下沉小庭院和小型商业,既增加了商业氛围,又为城市提供了休闲空间,形成了灵动有趣的商业形态。住宅首层的配套以住宅生活配套的零售为主,以多种有独特品位的店面来构成整个商业街。三栋住宅塔楼共同围合成住区独立的庭院空间,下部为一期地下室,共地下两层,为车库及设备房,并结合布置地下人防。用地东南布置的6班幼儿园,为小区内配套且兼顾外部使用,建筑为3层,面积约1840m2,西南侧结合小区路设车行主要入口,北侧临商业内街,为人行主要入口,场地局部下沉,避免了对住宅形成的压迫感,建筑造型呈现有机弧圈曲线半围合建筑体量,富有动感,建筑围绕内侧外走廊布置活动单元及其他用房,另在二层屋顶设置屋顶活动平台。另为配合住宅销售,12号栋(商业)为小型商业建筑,布置于用地东北部,2层,考虑初期做为住宅售楼部及样板间的展示,与古樟公园相邻,与该片区起伏地貌相结合。建筑平面首层结合地形高差局部埋入坡地中,并在内部设下沉式庭院。在1、3栋住宅之间,另有二期9号栋(公寓,7层,下部两层包含物业管理及社区配套服务用房),在此区域布置一期住宅主要人行出入口,消防控制室位于1号栋西部首层。四、无障碍设计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进行无障碍设计,在室外广场设缘石坡道及盲道;小区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商业室内外地面有高差时,设缓坡道;一期考虑设有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在建筑物的出入口设残疾人坡道,入口平台宽度大于2.0m;建筑内部通道、平台和垂直交通等部位均考虑无障碍设计,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和通道净宽不小于1.20m,电梯厅净宽不小于1.80m。五、建筑立面设计建筑设计采用典雅、简洁的现代手法,通过虚实对比、材料质感对比、色彩的冷暖对比,塑造赏心悦目的居住建筑形象。外观线条流畅、富有韵律。立面细节精美,于整体里显现节奏变化。建筑立面的光影与层次丰富,建筑显得坚实而富有时尚感。形成了有质感但又不张扬,迎合了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的审美情趣。虽然各栋户型不尽相同,体现到建筑立面上也富有差异,但通过相同元素的反复运用,使各栋在立面风格上得到了统一而又各具特质。具体一期部分住宅塔楼底部采用深色石材,上部采用质感涂料;幼儿园外墙以涂料为主;12号栋小商业外墙采用外金属板幕墙和清水混凝土结合设计。六、剖面设计建筑设计绝对标高依地势而定。一期住宅共3栋,首层为局部架空,层高为4.3米,标准层层高为2.8米,建筑高度最高为99.65米。本工程现阶段电梯选型依据日立电梯小机房电梯提供参数设计。住宅每一个单元设有两台载重900kg的电梯,井道尺寸2100mmx2100mm,速度1.75/s,底坑深度1.6m,其中一台电梯为消防电梯,且设计为无障碍电梯且考虑到担架通行的需要。七、地下室设计一期地下室设计为两层,为地下停车库和设备房,地下室二层内布置平战结合的人防掩蔽部。地下一、二层层高分别为3.6米、3.7米,共设置499个停车位,总建筑面积约为20070㎡,人防面积为3920㎡,共划分为8个防火分区。地下车库层耐火等级为一级,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车库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4000平方米,设备用房区单独成防火分区,面积均不超过1000平方米;属于Ⅰ类停车库,设计了2个外部车行出入口,地下室在西南部设置了2个7米宽的双车道。停车库内人员的疏散均满足最远点至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大超过60m,设备用房区安全出入口及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八、室内外装修设计1)屋面:结构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结构找坡);防水层为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及细石砼刚性防水层(Ⅱ级防水)隔热层为泡沫砼。2)墙体:外墙及内墙砌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地下室外墙采用抗渗混凝土,底板、侧墙及顶板均刷聚合物防水涂料。3)墙面:外墙:高层住宅(1、2、3号栋)外墙上部主体采用质感涂料,底部为外挂石材幕墙;售楼部商业(12号栋)外墙采用外金属板幕墙和清水混凝土;幼儿园(13号栋)外墙采用涂料;内墙:混合砂浆。其中住宅部分的门厅、电梯厅、走廊等公共部分、消防控制室、幼儿园等墙面为白色仿瓷涂料;住宅户内墙、商业为混合砂浆抹面;厨房、卫生间内墙为水泥砂浆找平(由甲方或业主二次装修)。4)楼地面:住宅部分的门厅、电梯厅、走廊等公共部分、消防控制室、幼儿园等售楼部商业(12号栋)及住宅底层商铺为水泥砂浆找平楼地面(由甲方或业主二次装修)、住宅楼梯间为水泥砂浆找平楼地面;住宅厅房、厨卫、阳台为水泥砂浆找平楼地面(由甲方或业主二次装修);地下车库面层现浇50厚细石混凝土随打随抹平压光;设备用房1:2.5水泥砂浆抹面压光。5)外门窗:住宅主楼、幼儿园为普通铝合金窗+无色透明中空玻璃(6+12A+6),底层商铺为普通铝合金窗+低辐射中空玻璃(6+12A+6);售楼部商业(12号栋)为隐框玻璃幕墙、普通铝合金窗+无色透明Low-E中空玻璃(6+12A+6);6)顶棚:地上部分除水泥砂浆找平;地下室为白色内墙涂料扫平顶。7)栏杆:住宅阳台栏杆为蓝灰色铝合金栏杆,高度不低于1.100m。第四章结构设计一、工程概况本案位于长沙市含光东路以南,潇湘中路的东侧,滨江景观道以西。本次单体建筑设计仅包括1号栋、2号栋、3号栋高层及下部地下室、12号栋和幼儿园。其中各单体情况如下:结构形式主要楼层层高层数房屋高度1号栋、2号栋、3号栋抗震墙结构2.8m3596.0地下室框架结构3.5m/3.7m26.512号栋框架结构(轻钢屋面)5.5m211.013号栋幼儿园框架-抗震墙结构3.6m310.8本工程设有二层地下车库,1号栋、2号栋、3号栋以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嵌固端,基础埋置深度8.5米。(主要)柱网尺寸8.0X8.0m;地下室负二层层高3.6米,负一层3.7米,其中人防部分详人防设计专篇。二、设计依据1、本工程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自然条件1)基本风压值、基本雪压基本风压基本雪压W。=0.35kN/㎡(50年重现期)S。=0.45kN/㎡2)长沙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动反应普特征周期0.35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本工程按6度区要求进行抗震设计。3、根据湖南化工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长沙万科君捷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4、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图纸5、长沙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6、规划局规划管理局建设用地审批单7、长沙市规划管理局建设用地规划定点(要点)通知书8、长沙市规划管理局局务会议纪要9、长沙领域投资有限公司10、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和技术规范及长沙市有关规定11、已批复的报规总图及方案文本12、本工程初步设计所遵循的标准、规范、规程:序号名称代号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砌体结构设计GB50003-20116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2003年局部修订)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10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2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4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1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2年版三、建筑结构分类等级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地下室甲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地下室建筑物耐火等级一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一级人防地下室抗力等级甲6级幼儿园抗震设防类别乙类四、主要荷载(作用)取值1)风荷载、雪荷载: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体型系数基本雪压W。=0.35kN/㎡(50年重现期)C类1.40S。=0.45kN/㎡2)屋面及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kN/㎡)类别活荷载标准值(kN/m2)组合值系数Ψc频遇值系数Ψf准永久值系数Ψq屋面不上人屋面0.50.70.50上人屋面2.00.70.50.4楼面车库4.00.70.50.4住宅2.00.70.50.4住宅厨房2.00.70.60.5住宅卫生间2.50.70.50.4住宅主卫4.00.70.50.4阳台2.50.70.60.5设备用房10.00.90.90.8商场3.50.70.60.5人流密集的走廊、门厅、楼梯间3.50.70.50.3注:①重大设备按实际荷载计算;②地下室顶板考虑施工荷载取值5.0kN/m2,消防车道荷载取值为35kN/m2③其它未列项见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程。3)建筑墙体恒荷载标准值(不包括墙面建筑做法)墙体材料:加气砼砌块4)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特征周期值建筑场地类别结构阻尼比地震影响系数6度0.05g第一组0.35(s)II类场地5%0.040温度作用: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统计,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建筑保温、覆土、施工期等因素,本工程温度作用的温差取值如下:地下室:±15°,露天构件:±20°,室内构件:±15°6)甲6级防空地下室等效静荷载标准值详人防设计专篇。7)地下室抗浮设计参数:本工程地下室设计抗浮水头约为4.7m~7.7m。五、上部和地下室结构设计1、结构缝的设置地下室楼板每30米设置一道后浇带。2、结构选型各子项工程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和抗震等级详见下表:子项名称结构体系抗震等级底部加强区范围1号栋、2号栋、3号栋剪力墙结构三级基顶~5层楼面12号栋框架结构(轻钢屋面)四级幼儿园框架-抗震墙结构三级地下室框架结构三级3、楼盖及屋盖结构12#楼屋面采用轻钢屋面,其余屋盖及楼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4、主要构件截面尺寸住宅标准层剪力墙墙厚200;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厚一般为100~120mm,屋面板厚120mm。地下室(非人防部分):柱截面为600x600,地下室底板为400mm,负二层顶板厚120mm,地下室顶板厚度为180mm。钢筋混凝土外墙厚350mm/450mm。人防部分地下室柱截面为600x600,底板厚度400mm,负二层人防顶板厚250mm。钢筋混凝土外墙厚350mm/450mm。各部分构件截面尺寸详各单体结构平面布置图。5、地下室设计1)本工程地下一层及二层采用钢筋砼肋梁楼盖。2)人防地下室由详人防设计专篇。3)地下室抗浮设计:据地质资料,设计抗浮水头约为4.7m~7.7m,顶板覆土及地下室结构自重约为40kN/m2,地下室抗浮由人工挖孔桩提供。4)地下室防水设计: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地下室底板、顶板、外墙混凝土抗渗强度等级均采用均采用0.6MPa。超长结构设计构造本工程地下室部分,建筑物长度超出规范要求,设计时采取以下措施:1)地下室结构超长,设计时计算温度应力。2)采用补偿收缩砼,混凝土中掺高效抗裂防水膨胀剂。3)每隔30m左右设间隔设置后浇带;并根据设计要求合理确定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以减少混凝土前期收缩的影响。4)对材料及施工采取以下措施:材料:混凝土原材料应采用低收缩、低水化热水泥(例如粉煤灰水泥等—但严格控制其掺和比例),采用碎石骨料,控制好砂、石的含泥量和级配,地下室混凝土内加入适量防水剂;同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质量和剂量。施工:施工方须做好防砼前期收缩的施工组织设计,并提请相关部门审查,施工时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和浇筑温度,以部分抵消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应力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采取二次振捣措施,并应加强混凝土养护,特别是前期养护。7、主楼与地下室顶板处加强措施地下室顶板与主楼楼面存在高差,故采取以下加强措施:a.适当加大该部位相关墙柱截面。b.适当提高该部位柱的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以提高其承载力延性。c.提高剪力墙底部加强区的分布钢筋和提高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8.主楼与地下室高差处理措施见顶板平面大样图.六、地基基础设计1、工程地质概况:位置及环境及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长沙市含光东路以南,潇湘中路的东侧,滨江景观道以西。地形高低不平,地面标高在45.36-56.65m之间,场地原始地貌为剥蚀残丘。2、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主要地层及描述:①杂填土(Q4ml):褐灰色,黄褐色,松散,干,主要由黏性土混风化岩块、建筑垃圾、砂砾石组成,回填年限5年以上。②耕土(Q4pd)紫红色,深灰色,褐灰色,松散,干,内含腐植质和少量植物根茎,场地内局部分布。③粉质黏土(Q2al+pl):褐黄色、灰褐色、灰黄色,硬塑,干,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场地内局部分布。④圆砾(Q2al+pl):黄褐色,中密,干,砾(卵)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⑤全风化泥质板岩(Pt):黄灰色、灰紫色、紫红色、浅黄色,板状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已全部风化变质,节理裂隙非常发育,节裂面见铁锰质氧化物,岩性很软,岩芯呈坚硬土状,采取率55~65%,岩石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分布于整个场地内。⑥强风化泥质板岩(Pt):褐黄色,紫红色,灰色,夹褐黑色,变余泥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已大部分风化变质,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块状,节裂面见铁锰质氧化物,岩芯采取率为60~70%,岩石RQD指标为5~10%,岩体破碎,岩石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分布于整个场地内。⑦中风化泥质板岩(Pt):灰紫红色,青灰色,褐黄色,夹褐黑色,变余泥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块状,短柱状,岩芯采取率为65~75%,岩石RQD指标为20~35%,岩体破碎,岩石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分布于整个场地内,控制厚度:5.00-16.00m。3、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地层分布中等复杂,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4、场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基础设计水位的确定(1)水文地质特征本次勘察对场地内地下水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圆砾④及全风化泥质板岩⑤中,主要由土中孔隙的补给,水量较小,易于疏干,勘察期间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在10.20-12.50m之间,标高在37.85-40.17m之间。(2)地下水腐蚀性测试及评价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5、场地地震效应本区属长江中下游地震亚区的麻城—岳阳—定远地震带。长沙地区据历史记载共发生过28次地震,无大于5级地震的记录,主要以小震形式释放能量,烈度在六度或六度以下。根据现场实测所取得的各层剪切波速值并结合长沙地区经验,结合场地的地质、地形、地貌综合条件,该场地为处于对建筑抗震有利与不利场地之间的一般地段,可以拟建建筑物的建筑。6、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及防治措施建议1号栋、2号栋、3号栋高层持力层以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⑦岩土层作桩端持力层,采用人工挖孔桩;12号栋以粉质黏土③作持力层,采用独立柱基础;幼儿园以粉质黏土③作持力层,采用独立柱基础;地下室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⑥作桩端持力层,采用人工挖孔桩;七、主要结构材料1、钢筋结构用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抗震性能指标的要求;全部采用=2\*ROMANHRB400级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的规定。2、混凝土构件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备注住宅楼人工挖孔灌注桩C25、C30、C35墙、柱C50~C30梁、板C35~C30楼梯同楼层梁板地下室墙、柱塔楼内C50、其他C35地下室外墙混凝土抗渗等级为0.6MPa梁板C35地下室底、顶板混凝土抗渗等级为0.6MPa12号栋墙柱C30(部分为型钢柱)梁板C30(部分型钢梁)13号栋幼儿园墙柱C30梁板C30其它部位垫层C15构造柱、圈梁C253、砌体非承重砌体(作用填充墙)墙体部位墙体材料砌块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等级地下室墙体粘土多孔砖MU10M5混合砂浆其余墙加气混凝土砌块A3.5M5专用砂浆4、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1)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桩基、地下室底板、外墙、地下室顶板、消防水池、水箱、阳台、雨篷、屋面等外露构件属二a类环境,厨房、卫生间及其余部分属二a类环境。2)混凝土结构的防腐设计:本工程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微腐蚀性,按正常环境进行设计。八、初步设计计算结果1、结构分析软件:本工程结构计算运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开发的PKPM系列软件10版SATWESATWE(2012.06)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及设计软件进行计算2、结构分析输入的主要参数:1)本工程地下室顶板作为1号栋、2号栋、3号栋上部结构的嵌固端。2)各单体输入的主要参数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楼层刚度算法: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比值(V/△)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WO=0.35地面粗糙程度:C类各段体形系数:USi=1.40周期折减系数:0.9结构阻尼比:0.05计算振型数:NMODE=15~27(按有效质量系数达到90%)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1=0.04框架的抗震等级:NF=3剪力墙的抗震等级:NW=3是否考虑偶然偏心:是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是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全楼层考虑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不折算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否按2010规范取值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0.85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BM=1.0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0.60梁扭矩折减系数:TB=0.400.2Qo调整起始层号:KQ1=00.2Qo调整终止层号KQ2=0结构重要性系数:RWO=1.00梁柱重叠部分简化:作为刚域是否考虑P-Delt效应:否3、结构分析的主要控制性计算结果及分析:1)1、2、3号栋主要计算结果如下结构自振周期(前3个振型)振型周期(S)转角平动系数(X+Y)扭转系数12.8874174.180.98(0.97+0.01)0.0222.805584.611.00(0.01+0.99)0.0032.139515.760.02(0.02+0.00)0.98Tt/T1=0.73抗倾覆验算结果抗倾覆弯矩Mr倾覆弯矩Mov比值Mr/Mov零应力区(%)X风荷载3969091.2126944.131.270.00Y风荷载2743342.5180754.215.180.00X地震3853312.5126648.830.430.00Y地震2663319.0132020.920.170.00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X向刚重比EJd/GH**2=3.81Y向刚重比EJd/GH**2=3.99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风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地震作用下(偶然偏心)楼层最大位移/楼层平均位移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1/23651/18841/19921/21631.201.20基底的地震剪力、地震剪力系数和有效质量系数基底地震剪力(kN)基底地震剪力系数有效质量系数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1635.141621.630.84%0.88%96.06%95.11%楼层抗侧刚度比楼层123456X向本层刚度与下层刚度比值1.00001.04771.00000.97101.00001.0000Y向本层刚度与下层刚度比值1.00000.97341.00000.97101.00001.0000楼层抗剪承载力比值楼层123456X向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1.420.991.061.001.001.01Y向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1.420.961.040.980.991.002)12号栋主要计算结果如下:结构自振周期(前3个振型)振型周期(S)转角平动系数(X+Y)扭转系数10.3440177.450.99(0.99+0.00)0.0120.312182.060.41(0.01+0.40)0.5930.240890.640.59(0.00+0.59)0.41抗倾覆验算结果抗倾覆弯矩Mr倾覆弯矩Mov比值Mr/Mov零应力区(%)X风荷载964210.71162.4829.500.00Y风荷载505184.81950.0259.070.00X地震945786.44697.8201.330.00Y地震495531.76062.981.730.00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X向刚重比EJd/GH**2=5736.13Y向刚重比EJd/GH**2=1773.70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风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地震作用下(偶然偏心)楼层最大位移/楼层平均位移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1/54031/51511/42771/60531.261.67基底的地震剪力、地震剪力系数和有效质量系数基底地震剪力(kN)基底地震剪力系数有效质量系数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629.16826.431.88%2.42%99.99%100.00%楼层抗侧刚度比(剪切刚度)楼层12X向本层刚度与下层刚度比值1.00000.0146Y向本层刚度与下层刚度比值1.00000.0305楼层抗剪承载力比值楼层12X向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30.431Y向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12.2013)13号栋幼儿园主要计算结果如下:结构自振周期(前3个振型)振型周期(S)转角平动系数(X+Y)扭转系数10.574142.980.95(0.51+0.44)0.0520.5045139.770.78(0.45+0.32)0.2230.4397111.780.27(0.04+0.23)0.73Tt/T1=0.76抗倾覆验算结果抗倾覆弯矩Mr倾覆弯矩Mov比值Mr/Mov零应力区(%)X风荷载963082.02704.7356.080.00Y风荷载805017.82090.2385.130.00X地震934528.15746.9162.610.00Y地震781147.85294.6147.540.00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X向刚重比EJd/GH**2=18.33Y向刚重比EJd/GH**2=18.92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1.4,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该结构刚重比EJd/GH**2大于2.7,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风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地震作用下的弹性位移角地震作用下(偶然偏心)楼层最大位移/楼层平均位移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1/38261/32921/32921/29541.371.45基底的地震剪力、地震剪力系数和有效质量系数基底地震剪力(kN)基底地震剪力系数有效质量系数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X方向Y方向277.66201.432.22%2.04%93.73%95.43%楼层抗侧刚度比楼层123X向本层刚度与下层刚度比值1.00001.0001.0000Y向本层刚度与下层刚度比值1.00001.0001.0000楼层抗剪承载力比值楼层123X向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1.141.241.19Y向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1.141.191.20计算结果及抗震设防超限分析根据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规定,对以上计算结果分析如下表:各单体计算结果及抗震设防超限分析同时具有下列三项及三项以上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单体名称1~3号栋超限分类控制指标是否超限Ⅰ类1a扭转不规则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2否1b偏心布置偏心率大于0.15或相邻层质心相差大于相应边长15%否2a凹凸不规则平面凹凸尺寸大于相应边长30%等是2b组合平面细腰形或角部重叠形是3楼板不连续有效宽度小于50%。开洞面积大于30%.错层大于梁高否4a刚度突变相邻层刚度变化大于70%或连续三层变化大于80%否4b尺寸突变竖同构件位置缩进大于25%,或外挑大于1O%和4m否5构件间断上下墙、柱、支撑不连续.含加强层、固定连体类否6承载力突变相邻层受剪承载力变化大于80%否7其它不规则局部的穿层柱、斜柱、夹层、个别构件错层或转换否具有下列某一项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Ⅱ类1扭转偏大裙层以上的较多楼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4否2抗扭刚度弱扭转周期比大于0.9,混合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0.85否3层刚度偏小本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50%否4高位转换框支墙体的转换构件位置:7度超过5层,8度超过3层否5厚板转换7~9度设防的厚板转换结构否6塔楼偏置单塔或多塔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大于底盘相应边长20%否7复杂连接各部分层数、刚度、布置不同的错层或固定固定连体两端显著不同的结构否8多重复杂结构同时具有转换层、加强层、错层、连体和多塔类2种以上否注:连体的塔楼显著不同,不仅是高度或体型,也包括沿大底盘某个主轴方向的振动周期显著不同;仅前后错层或左右错层属于表二中的一项,多数楼层同时前后、左右错层属于本表的显著不规则。以上分析表明:1~3号栋住宅、12号栋和13号栋幼儿园结构的主要控制性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计算结果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因此,各建筑单体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及结构构件设计合理。九、设计建议审批时确定的问题1)初步设计的构件截面尺寸在施工图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2)地下室设计中虽提出了对材料及施工的具体要求,但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材料的品种、质量和剂量,建议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方案配合及施工技术指导,当施工及使用不当时,仍有可能产生不影响结构安全的细微裂缝。3)由于地下室基坑范围大,在基坑开挖和基础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可靠的基坑支护和降水截水措施,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对侧边道路产生不利影响。第五章给排水设计一、设计依据1.1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5《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0《汽车库、修理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1《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91.2本项目建筑、结构、采暖空调、电气和总图等专业提供的作业条件图和设计资料。二、工程概况本次初步设计为一期(首开区)项目,合计总建筑面积约113200平米,主要位于总用地南部,范围包括三、设计范围3.1本工程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由本院设计。3.2本工程水表井与城市给水管的连接管段和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城市污水管及雨水管的连接管等,由城市有关部门负责设计或施工。四、室外给水排水工程4.1室外给水工程设计4.1.1.水源1).本项引入二路市政水源,分别位于项目北侧含光东路,市政给水管径DN400,东侧滨江景观路,市政给水管径DN400,市政给水压力0.30MPa(相对绝对标高42.60米);2).根据建设方提供市政资料及方案阶段给排水管网规划,本工程生活给水水源情况如下:分别从含光东路和滨江景观路,接入一根DN200的给水管进入场地,并在区内呈环状布置,满足本期生活用水及室外消防用水;4.1.2.用水量1).生活用水量: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706.6m3,最大小时用水量为75.9m3,平均小时用水量为35.3m3。2).主要用水项目及其用水量详表5.4.1-1。3).消防用水量,详表5.4.1-23.给水管道系统1).三期2#地块引两根室外消防管到3#地块形成室外环状管网。表5.4.1-1本工程各用水项目用水量汇总表序号用水项目名称使用人数或单位数单位用水量标准(L)小时变化系数(Kh)使用时间(h)用水量(m3)备注平均时最大时最高日1住宅2856人每人每日2002.52423.859.5571.22商铺1370㎡每m2面积每日61.40120.680.968.2按建筑面积计3幼儿园180每人每日502100.91.893汽车库地面冲洗20000m2每m2每次21.085540按每日1次计4绿化用水量7000m2L/m2.d21.081.751.7514按每日2次计5小计6未预见水量按本表1至4项之和的10%计3.26.964.27合计35.375.9706.6表5.4.1-2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序号消防系统名称消防用水量标准火灾延续时间一次灭火用水量备注1室内消火栓系统40L/s2h288m3地下室消防水池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30L/s1h108m3地下室消防水池3室外消火栓系统30L/s2h216m3合计612m33).室外给水管管材(1).室外给水管管材采用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给水管。(2).管内壁涂塑材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1998的要求。(3).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0MPa。4).水表井和阀门井均采用砖砌筑。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位于非行车道上者为轻型。4.2室外消防给水工程设计1.室外消防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2.室外消防用水量为30L/s。3.室外消防系统由含光东路和滨江景观路分别引入DN200给水管,在本期内呈环状布置,环网管径DN200,供应本期室外消防用水。4.室外消防管道系统,沿路侧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其间距不超过120m,距道路边不大于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0m。管材采用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给水管。5.建筑物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水系统的消防水泵接合器设在本工程室外,水泵接合器15~40m范围内保证有室外消火栓。4.3室外污水工程设计1.城市污水管道情况:a.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道路市政检查井。b.排出点市政资料如下:滨江景观路:WSJ19污水检查井,市政污水管道DN400,井内底标高低于39.38(上游检查井井底标高为39.38);YSJ12雨水检查井,市政雨水管道DN1300,井内底标高37.80;潇湘中路:WSJ3污水检查井,市政污水管道DN400,井内底标高低于44.50YSJ1雨水检查井,市政雨水管道DN600,井内底标高43.01;2.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3.生活污水排水量:a.生活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635.94m3/d。5.室外排水管道采用UPVC双壁波纹排水管。6.本工程采用塑料检查井。4.4室外雨水工程设计1.城市雨水管道情况:雨水汇集后接入市政道路上的雨水检查井。2.雨水量1).暴雨强度公式q=3290(1+0.68lgP)/(t+17)0.863).设计降雨历时:t=t1+mt2,m=24).设计重现期:a=25).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6).汇水面积:F=21008m2,地面综合径流系数:取Ψ=0.77).雨水量:Q=387.59/s3.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4.雨水排水管直径小于等于500mm采用UPVC双壁波纹排水管;雨水排水管直径大于500mm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5.雨水口采用砖砌筑。五、建筑物内给水排水设计5.1生活给水系统1.用水量:各部分的生活用水量,详见本设计说明书表5.4.1-1。2.水池在地下车库设置地下层生活贮水池。生活贮水池总有效容积为V=150m3,生活贮水池为两个容积为75m3的钢筋混凝土生活水池。3.给水系统:1)系统设置:室内生活给水采用并联分区给水系统。a.-2层~1层为市政直供分区,采用小区室外管网压力供水;2~13层为低区,14~24层为高区,25~35层为高区,采用变频加压供水;用水点水压超过0.35Mpa采用支管减压。b.设计秒流量:给水分区(楼层)总当量设计秒流量(L/s)低区(2层~13层)147613.00中区(14层~24层)135312.83高区(25层~35层)135312.832)地下室生活水泵房内设置两套变频给水泵系统,其供水流量不小于住宅楼各分区最大设计秒流量。3)住宅每户设一个水表。水表设于公共水表间,入户管在建筑找平层埋设。4)管材: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双热熔管件,双热熔连接。工作压力:均为1.6MPa。支管采用PPR给水管。暴露在室外的给水管采用超细玻璃棉管壳进行保温隔热。5.2生活污废水系统1.室内采用粪便污水与洗浴废水合流排水管道系统。2.室内地面层(±0.000m)以上的生活污废水重力流排出;地下室的废水采用排水沟汇集至集水坑内,用潜水排污泵提升后排至室外雨水管道。3.为保证较好的室内环境,污水管道系统采用U-PVC排水管,部分住宅排水立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5.排水管道除地下层机房内为明装外,其余部分均暗装在管道井、吊顶或墙槽内。5.3屋面雨水排水系统1.暴雨强度公式与室外雨水排水设计相同,详本说明书第5.4.5节。2.设计参数:1).设计降雨历时:t=5min2).设计重现期:P=5a;屋面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的总排水能力不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3).屋面径流系数:Ψ=0.93.屋面雨水采用外落式重力流雨水排水系统。屋面雨水由87型雨水斗收集经雨水管道排至裙房屋面和室外建筑雨水暗沟,再排至雨水检查井。4.雨水管采用加厚UPVC排水管,粘接。5.空调冷凝水考虑有组织排水。5.4室内消防工程设计(详消防设计专篇)六、节水节能措施(详节水节能设计专篇)七、环境保护措施(详环保设计)八、卫生防疫措施(详环保设计)九、施工图设计时,建设单位应提供的资料和确定的问题9.1本工程给水引入管允许在城市自来水管上的接管位置(坐标)和标高,给水引入管处市政能保证最不利供水压力。9.2本工程污水排出管、雨水排出管允许接入城市污水管、雨水管的检查井编号、管径、标高和坐标。主要设备器材表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低区变频给水设备设备供水流量Q=46.8m3/h·套,H=75m套1三台主泵,15kw/台),一台小泵(N=4Kw)配气压罐一个1中区变频给水设备设备供水流量Q=46.2m3/h·套,H=105m套1三台主泵,15kw/台),一台小泵(N=4Kw)配气压罐一个2高区变频给水设备设备供水流量Q=46.2m3/h·套,H=135m套1三台主泵(22kw/台),一台小泵(N=7.5Kw).配气压罐一个3生活水池有效容积V=150m3座1设置在地下室4潜水排污泵WQG37-15-4Q=37m3/h.套,H=15m,N=4kw台12消防电梯,及泵房集水坑(每组两台一用一备)5潜水排污泵WQG10-15-1.5sQ=10m3/h.套,H=15m,N=1.5kw台20设置在地下室集水坑第六章电气设计工程慨况:项目总用地面积为52560㎡,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264590㎡,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约210240㎡(其中含住宅144800㎡,商业21300㎡,办公、酒店41000㎡,社区公共配套1300㎡,幼儿园1840㎡),不计容积率总建筑面积约54350㎡。本次初步设计为一期(首开区)项目,合计总建筑面积约113200平米,主要位于总用地南部,范围包括包括1、2、3号栋(高层住宅,约87440平米,816户)、12号栋(商业,兼住宅售楼部,1370平米)、13号栋(幼儿园,1840平米)、1号地下室(一期住宅地下室,约20070平米),及一期用地部分的总图设计。住宅限高100米,首层除局部架空,为布置底层商铺(770平米);另有局部半地下小商业127平米;1号地下室为地下2层,含甲类核6级二等人员掩蔽所。一、设计依据1、甲方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6、《住宅建筑规范》JGJ242-20117、《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000年版)9、《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2006(2005年版)11、长沙市城市居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技术导则(试行)12、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二、设计范围工程设计范围包括:1、高低压变配电系统设计。2、一般照明、动力配电设计。3、火灾自动报警及其联动设计。4、综合防雷接地设计。5、室外照明系统及电力综合管网的设计,小区的安保及三网(电视、电话、网络)设计由建设方委托专业部门,我院配合进行设计。三、负荷统计及计算一期包括1#、2#、3#三栋高层和4#多层公寓,住宅总户数892户。a)公用变电所(地下车库)编号建筑物名称11、2、3栋(35层)<=90>90684084082448326424栋公寓(7层)《60476304负荷计算:Pe=6016KWKc=0.33容载比1.25,cosO=0.9Sj=1897KVA,选用4*630KVA变压器。b)专用变电所(地下车库)编号建筑物名称1商业1540800.651052地下车库149845120.75253公共配套用房1605700.65924高层电梯18KW/台6台0.35风机、水泵等6预留景观照明50负荷计算:Pe=2175.8KW,Kc=0.85,容载比1.25,cos0=0.9Sj=1264.1KVA选用2*800KVA变压器。四、供配电1.负荷等级:1.1一级负荷: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生活泵、排污泵、应急照明、普通电梯、消防设备(含消防泵、消防电梯、防火帘卷、防排烟风机、消防阀门等)。1.2三级负荷:住宅照明、立面泛光、广告及景观照明等其他负荷。2.供电电源在地下一层设一期专用变电所,二路10KV电源由市政引至3栋地下室开闭所,负荷开关环网柜受电。由开闭所引一路10KV电源至公共高压室,引两路10KV电源至专变高压室。应急电源:为确保供电可靠性,特殊的工艺设备,如消防中心、弱电机房等分别设置UPS不停电电源。3.低压配电3.1住宅照明采用单台变压器供电,公用变电所低压母线为单母线运行方式。专用变电所一般照明动力采用双变压器供电,单母线分段运行,有关消防负荷及一级负荷采用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末端互投。3.2各住宅单元用电由公变低压配电屏用电缆供电。每三层设置一电表箱。各住户供电采用一户一表方式,户用配电箱直接入户。商业用房及地下室供电由专变低压配电屏直接用电缆引至各个区相应配电表箱,消防设备用电从不同的变压器的低压母线引至,双电源一用一备,末级互投。3.3线路:小区内一级负荷中涉及消防负荷的线路均采用BTTZ矿物绝缘电缆,其余负荷采用普通的WDZA-YJ(F)E-1KV低烟无卤电缆沿设备夹层、管道井或电缆桥架敷设,支线采用BV-0.45/0.75KV铜芯塑料线穿阻燃PVC管在顶板或地面敷设。与消防有关的导线采用耐火型线缆或BYJ-105℃耐高温线。4.计费:箱变设专用计量装置。各栋住宅用电、公共部分照明及商业用电、动力分开计量。5.功率因素补偿:建筑物内的气体放电灯具均采用高功率因数电子镇流器,公变及专变内设置无功功率移相电容集中自动补偿,功率因数补偿至0.92。五、照明设计1.本工程照明包括正常照明、应急照明、景观照明。2.主要房间照度标准,配电指标及主要灯具选择。照明场所正常照度LX配电指标W/㎡灯具选择办公室30010T5荧光灯地下车库753T5荧光灯风机房1004节能灯电梯厅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20050~30030~5063~101~3节能灯节能灯节能灯3.应急照明3.1疏散照明:所有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电梯前室、疏散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