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当代文学史》教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第一章晚清文学的现代化趋势18951911)一.【教学要点】一、梁启超的新小说理论二、王国维(1877—1927)的文学观念及其《红楼梦评论》三、晚清小说的类型与成就二.【教学内容】一、梁启超的新小说理论1、《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年《清议报》重视小说的作用: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谕,当以小说谕之;律例不能治之,当以小说治之。小说为国民之魂。2、《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1902《新小说》1号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何以故?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小说之支配人道也,复有四种力:一曰熏,二曰浸,三曰刺,四曰提。3、梁启超小说理论的主要内容小说是文学中的最上乘小说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小说的巨大的政治、社会功能小说应该用通俗的白话写二、王国维(1877—1927)的文学观念及《红楼梦评论》1、人生及美术之概观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苦痛是也,故“欲”与“生活”与“苦痛”三者一而已矣。美术:“使吾人超然于利害之外,而忘物与我之关系”。故美术之为物,欲者不观,观者不欲而艺术之美所以优于自然之美者,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之关系也。美之为物有二种:一曰优美,一曰壮美。“吾心宁静之状态”为“优美之情”。“物大不利于吾人,而吾人生活之意志为之破裂”此物为“壮美”反者名之曰“眩惑”。“则使吾人自纯粹知识出,而复归于生活之欲”。2、 红楼梦之精神“实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脱之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解脱之道,存于出世,而不存于自杀。出世者,拒绝一切生活之欲者也。解脱之中,有二种之别:一存于观他人之苦痛,一存于觉自己之苦痛。前者之解脱,超自然的也,神命的也;后者之解脱,自然的也,人类的也。前者之解脱,宗教的也,后者美术的也。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与其解脱之道,而使吾侪冯生之徒,于此桎梏之世界中,离此生活之欲之争,而得其暂时之平和,此一切美术之目的也。3、 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红楼梦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享;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悲剧又有三种之别:一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二由于盲目的运命者。三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4、 红楼梦之伦理学上之价值解脱者,果足为伦理学上之理想否乎?自通常之道德观之,夫人知其不可也。吾人从各方面观之,则世界人生只所以存在,实由吾人类之祖先一时之谬误。今使解脱之事,终不可能,然一切伦理学上之理想,果皆可能也欤?《红楼梦》之以解脱为理想者,果可菲薄也欤?夫以人生忧患之如彼,而劳苦之如此,苟有血气者,未有不渴慕救济者也;不求之于实行,犹将求之于美术。独《红楼梦》者,同时与吾人以二者之救济。三、晚清小说的类型与成就1、晚清小说代表刊物1902〈新小说〉梁启超1903〈绣像小说〉李宝嘉1906〈月月小说〉吴沃尧1907〈小说林〉黄摩西2、小说类型历史小说、地理小说、科学小说、军事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写情小说、社会小说、神怪小说、滑稽小说3、晚清狭邪小说的现代性狭邪小说,杂糅了古典情色小说的二大传统——感伤及艳情,而能赋予新意。《海上花列传》(1892)写欢场犹如情场,又视逢场作戏为真情流露的最佳时刻,以朴素之笔写繁华之事。《孽海花》写赛金花以淫邪之身颠倒八国联军统帅,扭转国运,是20世纪最暧昧的神话之一。识者诟病狭邪小说诲淫诲盗,却忽略在历史危机中,一代中国人的欲望与恐惧,如何流入对一己身体的放肆想象上。4、晚清公案小说的现代性晚清公案侠义小说的热潮,已重塑传统对法律正义与诗学正义的论述。当庙堂与江湖、执法者与玩法者混淆不分时,所有关于正义的演述面临崩溃与危机。《老残游记》中的老残一心想仗剑治天下却落得以笔代剑,成为浪迹江湖的郎中而非侠客。他与官府周旋而力申“清官比脏官可恨”论,无疑逆转公案说部的地线5、晚清谴责小说的现代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等小说,以辛辣油滑之笔讽刺时事,笑噱人情。这些小说的作者处在学术价值崩溃的时代,写作不只是寄情托志,更是谋生之道。他们讽刺世道不彰,自己却也得为这样的世道负责。他们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下海”的职业文人,对文学、象征资本的挪移运用,较五四作家更有“现代”商业意识。在一片插科打诨下,谴责小说家是极虚无的,除了文字游戏再无其他。他们作品最重要的感情标记是笑——嘲笑、苦笑、冷笑、讪笑。这笑在现代文学里是很少的。此无他,笑比泪更有道德颠覆力。6、晚清科幻小说的现代性中国古典小说不乏志怪神魔佳作,但少对器械发明产生实证兴趣。吴趼人《新石头记》写贾宝玉漫游时光隧道,徐念慈《新法螺先生谭》写法螺形式航想太阳系诸行星。由此小说家对传统或西方构成“知识”与“真理”的论述展开了对话。乌托邦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月球殖民地》《乌托邦漫游》等小说,设计理想过度、假托世外桃源,是为空间的位移。作者对历史困境所不能已于言者,尽行投诸另一世界。他们从西方科幻小说里借来“未来完成式”的叙述法,得以未来角度倒叙今后应可发生的种种7、晚清小说的成就鲁迅:“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米列娜:“晚清小说抓住了正在形成的中国现代社会的全部复杂性、多样性与不确定性。这种主题变化范围使人想到欧洲同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它表明,晚清小说有作为民族文学的能力。”陈平原:晚清小说完成了书面化倾向和叙事模式的转变。由“说——听”转变为“写——读”王得威《想象中国的方法》:狭邪、公案侠义、谴责、科幻显示彼时文人丰沛的创作里。这四类小说已预告了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四个方向:对欲望、正义、价值、知识的批判性思考以及对如何叙述它们的形式性琢磨。三.【课外阅读书目】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选》(1卷)、《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米列娜《从传统到现代——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小说》李欧梵《剑桥中华晚清史》刘呐《嬗变——辛亥革命时期至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学》第二章1949年—1966年的文学创作一.【教学要点】一、十七年文学创作的风貌与特征二、《保卫延安》、《红日》和《林海雪原》三、《青春之歌》与革命成长叙事四、十七年的散文与“杨朔模式”二、【基本内容】第一节十七年文学创作的风貌与特征一、文学的抒情时代,歌颂的表达方式语境:这是一个在废墟上重新建立的国家,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1840年对每一个中国作家都是一个不可忘记的历史记忆;新中国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革命浪漫的情绪:对历史的辉煌史绩采取抒情的歌颂方式。——这种歌颂既是一种艺术手段,也代表了一种政治态度、道德行为,三者中,最重要的是政治态度。主题——歌颂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歌颂共产党、人民领袖;歌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思想揭示——单一的文学主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重于社会主题的揭示,不思考人生、生命、人性等人的文学主题。艺术风尚——明朗雄奇,抒豪情、寄壮志的浪漫英雄主义(从气势上睥睨前代)。——“政治第一性”的原则改造扭曲了作家的生活发现,逼使个人话语向国家话语转换,留下了意识形态改造规定个人的抒情话语的痕迹。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与茅盾《子夜》的艺术处理方式。梁斌《红旗谱》对“复仇”母题的改造。二、人物十七年文学创作中人物的特征——1、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代替了普通人的形象文学史人物:神 f英雄f人III古希腊神话中世纪传奇现实主义文学荷马史诗 骑士文学狄更斯、巴尔扎克等——十七年文学塑造的是阶级的英雄,代表了国家意志的理想与期待。2、 有形的现实追求遮敝了无形的精神揭示3、 英雄人物的完美化与美学实用性英雄人物的定型化倾向:阶级身份贫穷、革命要求强烈,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忠诚、坚贞、无畏、刚强、朴素、大公无私。对英雄的理解塑造,体现一种绝对的观念,尽使英雄人物完美化、极端化“歌颂”表达方式的特点诗歌——比兴散文——“杨朔模式”小说——大团圆模式、单一的时序顺进的叙事方式第二节《保卫延安》、《红日》和《林海雪原》/革命战争历史题材——《保卫延安》《红日》中国当代文学的红色经典f革命成长主题叙事——《青春之歌》《红旗谱》\革命斗争题材 一《红岩》、《小城春秋》一、关于“英雄史诗”——文学作品既要有史的价值,又要有诗的造诣,全面地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杜甫诗被称为“诗史”,即“善陈时事,律切情深”,杜诗《兵车行》、“三吏”、“三别”、《哀王孙》《悲陈陶》《洗兵马》《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就构成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的精神风貌,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黑格尔认为,史诗叙述的是全民族的大事,它的史诗力量的根源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一般来说,战争情境中的冲突提供史诗最适合的史诗情境。二、《保卫延安》《红日》——描绘战争的宏大图景,确立了十七年文学对宏大题材、宏大叙事的史诗性追求1、战争叙事共同点:在规模、气魄上都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的描写展示战争的伟力;取材于两场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保卫延安》以陕北战场为背景,通过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上的运动战以及沙家店歼灭战等不同类型的战斗,表现各种类型战争的特点,以一个连队的军事活动为主线,从其撤出延安到返回延安的半年的战斗生活,展示延安保卫战的历程。《红日》以山东战场为背景,以一个军的军事行动为主线,通过描写涟水战役受挫、莱芜战役大捷和孟良崮歼灭战的胜利,以艺术的形式表现了革命战争中的重大战役。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敌众我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殊死决战<陕北战场:敌34个旅,23万兵力;我西北野战军主力6个旅,2万多兵力。山东战场:敌50多万重兵,包括蒋亲信、五大主力之一的74师,十倍于我。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历史转折图景;体现毛泽东军事思想和路线的伟大胜利——“大踏步地前进,大踏步地撤退”,“避开敌人锋芒、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2、战争叙事的差异《红日》以宏大的现代战争场面的描绘替代了中国传统战争小说中的传奇故事。三个大的战役、一个军的行动;叙事中心是以一支“常胜英雄军”与一支王牌军之间的对立角逐展开大规模战役的描绘。《保卫延安》追求史诗、宏大图景,其主线是周大勇连队脱离大部队之后的孤军作战,出现诸多传奇情节(沙漠迷路、打粮站等)叙事的节奏上,《保卫延安》更强调“打”,从一个战斗转向另一个战斗,显得极其激烈,视野集中于战场。《红日》视野比较开阔,战争叙事有张有弛,从军师团到连排班,从军队到地方,前方与后方,战场与医院,战争与和平、爱情,有较生动的结构安排。3、塑造典型英雄人物——十七年文学创造英雄人物的范例《保卫延安》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等英雄形象——从惨烈的战争、残酷的环境和生死考验的战火中锻造出来的人物,体现了英雄主义的典型塑造原则。其特征是:a・“钢铁战士”,无所畏惧、勇猛顽强,表现人民解放军有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b・“集体主义的英雄”,永远和自己的战斗集体联系在一起,个体的生命价值溶解于集体的胜利之中;c・在战斗中成长的英雄。《红日》中的英雄人物塑造同样体现了英雄主义的典型塑造原则,基本特征、基调一致。但有更丰富的揭示——其一,从军一级指挥员到普通士兵的人物群像: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团长刘胜、连长石东根、班长秦守本、机要员姚月琴;其二,注意对人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身份的揭示。刘胜团长对知识分子的偏见;石东根胜利后的醉酒纵马,带着农民出身的性格弱点。4、反面人物的描写——《保》反面人物<敌对人物的形象>简单化,漫画化。《红》没有采用当时流行的漫画化手法。敌74师师长张灵甫具有国民党军第一主义“天之骄子”的性格,刚愎自用、骄横狂妄,虽对孤军作战内心恐慌,危急中却又沉着干练。5、揭示战争的决定因素,强化了当代文学的政治功能揭示毛泽东思想和军事路线的伟大胜利,用描写战争普及现代革命历史和中共党史;歌颂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气概,“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在“二元对立”的战争思维模式确立中,淡化消除了人物自我灵魂的搏斗过程。三、《林海雪原》——革命传奇描写一支智勇精悍的小分队剿灭东北土匪的斗争,一场特殊军队所进行的一场特殊战斗。利用民族文学的传奇因素表现战争,属革命传奇类小说。这一类小说还有《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平原游击队》等。1、 受到传统小说“五虎将”模式与《水浒》108条好汉模式的影响“五虎将”模式:古典武侠或历史演义中以五种性格<忠诚、勇毅、胆识、粗犷、朴实耐劳>构成主要英雄人物的基本人物模式;又同好汉模式一样,各怀绝技,各俱个性。2、 追求情节的曲折生动,故事的浪漫夸张,正反两方的强烈对比。第三节《青春之歌》与革命成长叙事一、 关于成长叙事用叙事的方式来表现人的成长“母题”是西方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出现于18世纪的德国。其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意味着人物从某个设定的点上的水平向某种理方向的提高,人物是动态的,时间注入人的性格发展中。《青春之歌》是以成长的方式来表现革命的成长。二、 从原始素材到革命叙事的变化1、原始素材是作者自身的经历一个反抗旧家庭而走投无路的女性。类似于文学史上的“子君”、“沙菲”等人物。2、革命叙事对原始素材的改造⑴作者的创作意图:通过林道静表现一个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变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表现党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参见杨沫《我为什么写〈青春之歌〉》)⑵改造素材为革命成长叙事的途径A.将革命内容与传统婚爱故事两种文学进行组装个人奋斗史:从挣扎一革命恋爱史:从失败一成功 余永泽一卢嘉川一江华——用人物身份的不同来使两条线索紧密组合在一起B.赋予主人公革命成长的思想基础、诱因及革命成熟的保证出身——受压迫阶级,底层佣人的女儿(革命基础)知识背景——阅读西方经典:马列著作;接受党的指引与教育——革命加恋爱参加工农革命实践三、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①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出走到九•一八事变阶段——林道静的成长起点,从个性解放开始。性格主要特征是仇恨家庭,仇恨社会,仇恨黑暗世界,同情底层社会,要求个性解放,追寻自由,带着个人奋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绪和罗曼蒂克的幻想要改变现关,失败后便以死抗争。四、一个国家的寓言——林道静成长中与三个男性的隐喻实际上,林道静是被动的,在小说中,是处于被看、被改造、被男性愿望改造,其成长过程是在被三个男性的拯救、唤醒、肯定中完成的。余永泽一一骑士英雄,拯救了林道静的肉体生命,唤醒了林道静生命中爱与美的意识f人性、人道主义;卢嘉川一一革命知识分子,精神英雄,是林道静革命的启蒙者,阶级意识(斗争),精神的拯救;江华一一工人阶级,革命的英雄。林道静的并肩战斗者,在卢嘉川精神拯救的基础上唤醒了林道静的斗争意识和女性意识。林道静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在每个阶段都是通过男人来界定、建构和阐释的。三个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即造就一个属于自己的林道静,要在精神上占有她,但所使用的方式和话语又有所不同——余永泽一西方的人道主义话语,如个性解放、反传统道德、女性独立;卢嘉川、江华一马克思主义话语,马克思主义完成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青春之歌》体现的不仅是林道静的成长过程,也是国家的成长过程,她是一个群体的象征。在中国现代史上,充满着人道主义与阶级斗争的矛盾,构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基本的冲突。最后,卢嘉川、江华拥有了林道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拥有了中国。第四节十七年的散文与“杨朔模式”一、十七年散文的发展脉络1、 建国后—1956年通讯报告空前发展(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志愿军英雄传》,柳青《王家斌》、臧克家《毛主席向着黄河笑》)。这与几件国家大事有关,如抗美援朝、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高潮。通讯报告的成果标志着散文的初步繁荣。2、 1957年—1966年散文非常活跃时期,主要是抒情散文。代表作家杨朔、秦牧、刘白羽、吴伯箫。一一此时奠定了中国散文为抒情散文,追求诗意,由此影响几代人的观念。报告文学在通讯报告基础上发展成一支劲旅一一《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等。3、新中国杂文一直处于冷寂状态。二、杨朔的散文模式——五六十年代当代中国作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神载体”。1、 身份角色——从知识分子(作家)转变为战士,表达的是战斗的情怀,表现一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投影设备在电影后期制作的应用考核试卷
- 宝石的市场营销策略与品牌建设创新成果评价分析考核试卷
- 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与检查标准考核试卷
- 灯具销售目标市场分析与定位考核试卷
- 泵的密封系统与泄漏控制考核试卷
- 中药材种植的农业水土保持措施考核试卷
- 玻璃制造中的市场竞争与品牌建设考核试卷
- 情绪管理教具设计考核试卷
- 全球及中国蒽醌(蒽醌中间体)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潜力预测报告2025-2030年
- 专业英语 Unit 2教案学习资料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文库
-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南充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 2025年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级水电工试卷及答案
- 宠物清洁卫生用品猫砂
- 边坡支护施工方案
- 2025年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五四学制)(含答案)
-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原卷版)
-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形考任务2-国开-参考资料
- 《电气照明设备安装》ppt课件
- 天然烟用香料的芳香组分和提取工艺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