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共8篇)_第1页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共8篇)_第2页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共8篇)_第3页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共8篇)_第4页
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共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页共27页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南辕北辙》设计葛换存教学目的:1、通过的方式使学生能正确认读“辕”“辙”并理解其意思。2、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撰写剧本,能感悟人物的说话语气,并能通过合理的想象给人物添加合理的动作及表情。3、通过表演,感悟人物形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的根底上体会寓意。难点:通过合理的想象完成剧本写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前活动:老师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2、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如今我们就一起看看他。〔板书课题“南辕北辙”〕二、理解题目意思。1、字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那如今就请同学们请教请教字典这位老师查一查“辕”和“辙”,看看他们是怎么读的,是什么意思〔解释:辕:车前驾家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2、通过你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语的理解。二、初读寓言,构建剧本框架。1、如今请你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假如要把这个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我们需要哪几个人其中谁是这个故事的最主要的人物2、学生自读课文。3、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4、交流课文内容,同桌互相对读人物对话三、学习寓言,丰富剧本内容。1、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1〕引导: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目的行动〕〔2〕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理解生字“硬”,“硬要“什么意思给“硬要”换一个词语。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那表演这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应该是什么样的性格呢〔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执迷不悟〕〔3〕朗读句子。2、他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却如此固执地往北走,他有什么理由硬要这样做呢请读读文中朋友与他的对话,划出坐车人的理由。你能否通过我们刚刚的总结的这个人的性格特点,给他加上动作3、小组交流,合作想象,饱满人物形象。4、通过你们的朗读表演,让老师看到一个所以即使朋友一再诚恳劝告,他照旧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一意孤行,愚昧无知〕5、请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当坐车人,注意要表演出他的“固执”,另一个人当他的朋友当然也要表演出朋友的诚恳和无奈。听的人要仔细听,仔细看,给出合理的刻画人物的建议,完善人物形象。坐车人:抓“没关系”表演他的自以为是,说话语气的自大骄傲。朋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这是一个什么句换成陈述句怎么说哪句好为什么指导读出反问句的语气。〕抓住朋友对他的无奈6、放飞想像:〔小组讨论〕可不可以给故事加上合理的情境、人物,让故事可以自然的表演给观众四、指导编写剧本,汇报展示成果:1、明确编写要求,〔1〕能完好的通过表演讲述这个故事。〔2〕通过刚刚小组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让故事更有趣。〔3〕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自然表演,让大家更明晰的感受人物形象。2、小组自由练习,并能通过讨论写出剧本。3、指定小组表演,点评。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1、通过你们的表演,老师对这个去楚国的人有了更深化的理解,也对他的朋友表示同情,这个人那是多么的可悲。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他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永远到不了楚国〕2、其实,别说在2000多年前,就是如今,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我们知道一个人假如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的的。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的就会越远。〕板书设计:略第2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络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并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2、认读四个生词,理解“盘缠”的词义。3、通过多读,积累语言。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教学难点:理解成语“南辕北辙”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询问学生每天上学都怎么来到学校,有坐公交车来的吗?坐几线车?假如让你上道对面坐车,能按时到校吗,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体会假如方向错误,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师:但古代有一个人明明要去的地方在南边,可他硬要往北走,他能到达目的地吗?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师板书课题《南辕北辙》〕二、解释文题师: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辕”和“辙”指的又是什么呢?〔师出示马车图,讲解“辕”和“辙”的本意〕师:马车本来向南走,车辙印也应该随之向南,怎么会反而向北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好吗?三、学习课文〔一〕初读课文师: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它。〔生自由朗读课文。〕〔二〕认读生词师:课文都读完了,有不认识的词吗?这课生词很少,谁能领着大家读一读?〔出示书中4个生词,指名领读。〕对于学生提出的不理解的词语,老师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如“盘缠、把式”。〔三〕讲读课文1、指名朗读课文,然后概括主要内容。2、这个人的朋友是怎么提醒他的呢?用——在书中画出来,然后汇报。〔师课件出示朋友三次提醒的句子〕3、学生练习朗读,老师随机指导,并板书“方向错误、越走越远、不能到达”这几个词。4、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人答复的话,用~~~~~线画出,老师相应出示句子,并板书“马快、车夫好、盘缠多”这几个词。5、练习朗读四次对话。两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体会同样的词语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同桌练读,男女生配合读。6、分析^p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让学生说明理由。7、假如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什么呢?8、这个人虽然马快,车夫好,盘缠也多,但是他方向错了,再好的条件也只能使他离楚国越来越远,而且他还不听别人好心的提醒,所以他是到不了楚国的。9、师:如今你能讲一讲“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故事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四、拓展寓言。师:通过一个故事来提醒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做“寓言”。你还知道哪些寓言?老师再拓展几个寓言,让学生查找并理解寓意。五、板书设计:方向错误越走越远不能到达马快车夫好盘缠多第3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南辕北辙》教学设计蔡家滩小学刘政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络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2、才能目的A、培养学生的质疑,理解才能。B、可以表演,再现课文情境。C、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评价才能。3、情感目的做什么事必须把方向搞正确,要听从朋友好心的劝告。教学重难点教学中要在学生感受寓言提醒的形象、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根底上,体会寓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那么寓言故事,谁说一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那么寓言。齐读课题,那这那么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让我们赶快学习吧!二、感知大意1.自读《南辕北辙》这那么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三、熟读自悟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老师烦琐的讲解。〕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3.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解析课文〕4.假设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四、总结寓意讨论: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五、学习生字重点提示:“街”可同“衔”比照;“缠”字别忘一点。六、小结板书设计:朋友楚国人在南边马跑得快越远车夫是个好把式哪一天才能到盘缠多第4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2.正确读写“盘缠、硬”等词语。3.朗读课文,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文中坐车人和他朋友对话的深化含义。2.复述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节。3.课外积累更多的寓言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寓意中得到教育,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弄清方向,要听从朋友的提醒。教学重点理解《南辕北辙》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体会寓意:行动和目的保持一致,否那么永远无法成功。教法与学法教法:导读法学法:读思法,自主、合作探案相结合。教学准备田字格黑板贴,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导言:回忆什么是“寓言”?前面学过哪些寓言故事?上节课学习了《亡羊补牢》谁能说说它的寓意?〔寓言:一种文学形式,通常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化的道理〕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那么寓言《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南辕北辙)3.齐读课题,理解“辕”和“辙”的意思。出示图片,理解“辕”指车前头架在牲口上的两根长木,“辙”指车轮碾过的痕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PPT出示阅读要求。〔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2〕勾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3〕在不懂的字词后面做上记号。〔4〕找一找书上哪句话很准确地说明了南辕北辙的意思,用“—”画出来。2.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2〕学生答复,哪句话准确说明标题意思。〔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3〕指名读这句话,理解“硬”的意思,并指导书写“硬”。“硬”在字典中有以下意思:①物体性质巩固,跟“软”相对。例如:坚硬。②坚强有力。例如:强硬、硬朗。③才能强、质量好。例如:硬功夫。④固执、勉强。例如:硬撑。在本句中是哪一种意思。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1.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指导朗读,理解这个人的固执。2.假如用一个词形容这个人,你会用哪个词?〔固执己见、执迷不悟〕3.齐读这句话。4.出示去往楚国的人和他朋友的对话。〔1〕师生对读。〔2〕想一想,坐车人有什么理由坚诗往北走,找出来,生答复。师相机板书:马跑得快车夫是个好把式带的盘缠多师解释:①盘缠:古代的钱,古钱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用绳串一起吊起来,把铜钱盘起来缠绕在腰间方便又平安。②好把式:指人在某方面有一事实上的技能,特长,行家,老手。师指导书写“缠”。5.师指导朗读对话,指导读出语气,分男女生练习读,组与组练习读。6.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组男女生表演,师及时评价。7.坐车人能到达楚国吗?出示课件“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学生读句子,读的时候强调五个“越”字,体会坐车人南辕北辙的荒唐。师相机板书:离楚国越来越远。四、考虑1.坐车人条件这么好,为什么到不了楚国?〔方向选错了〕2.你认为坐车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固执不听劝告〕3.你想对做车人说什么?〔要选对方向,方向弄错了,无法成功〕4.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见过类似“南辕北辙”的事吗?说说你的见闻和感受。五、总结1.学了这那么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出示课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选对方向,方向弄错了,无法成功。生齐读。2.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这那么寓言故事。六、拓展出示课件《郑人避暑》,生读完谈谈自己的感受。作业续写《南辕北辙》。板书设计南辕北辙去楚国,却向相反方向走马跑得快车夫是个好把式带的盘缠多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启示:要选对方向,方向弄错了,无法成功教学反思:这是一那么寓言故事,提醒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琢磨,看看课文中的人是怎样问话又是怎样答话的。在学生读中悟的根底上,再让学生对去楚国人说说自己想要说的话。这时有的学生说他带的盘缠越多,越不能到楚国;有的学生说车把式技术越好,他离楚国越远;还有的说楚国在南边,他不听朋友的劝说,硬要往北边走,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在这个环节学生表现的非常棒,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上台表演,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联络实际,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南辕北辙”的事发生。读完课文后学生复述这个故事。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很高,缺乏之处在于指导朗读时,语气指导上不专业。第5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会写“盘缠、硬”,理解“盘缠、把式”等词。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这那么寓言故事。3、在理解故事内容的根底上,理解故事寓意。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言内容的根底上,理解寓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亡羊补牢》,回忆这个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昨天我们学习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要及时改正,还来得及。可是啊,有一个人他犯了错,不仅不改正,还坚持错下去。是怎么回事呢?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另一个寓言中理解一下吧。〔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字词。2、课件出示词语认读。3、认识理解“辕”“辙”。A、出示“辕”“辙”。观察两个字的字形,你知道了什么?B、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查一个字,比比谁的速度快。C、出示图片,帮助理解4、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文中哪一段能概括整篇课文的内容?〔最后一自然段〕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从这一句,我们知道了什么?三、深化研读,体会道理1、楚国在南边,坐车的人为什么不停劝阻,非要往北边走呢?他有自己的道理吗?在书上画出来。2、课件出示“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3、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读出感情。4、同学们,你们觉得坐车的人一直往北走,能到达南边的楚国吗?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到不了楚国。5、经过讨论,我们知道,凭那个时候的条件,坐车的人是到不了楚国的。但他不听朋友的劝告,结果——〔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6、“硬要”是什么意思?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7、假如你看到了那个人,你想对他说什么?8、学了这那么寓言,你有什么感想吗?9、总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找到正确的方向。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可千万不要像那个坐车的人一样,南辕北辙呀!第6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南辕北辙》教学设计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或读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吗?说一说,和给大家分享。2、大家知道的寓言故事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吗,寓言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开展史了,语言最初起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一个个深化的道理。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七单元,学习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二、释题:1、齐读课题。2、仔细观察“辕”、“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出示古代马车图〕理解“辕”、“辙”。当车往南走的时候,“辕”会朝哪个方向?车辙会向哪个方向延伸?区别“辕”、“袁”、“猿”。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南辕北辙”的意思。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文,想一想课文中哪段话说出了“南辕北辙”的意思?2、讨论交流。〔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楚国太行山〕〔2〕楚国在南,他却往北走,是说他行动和目的相反。3、楚国明明在南边,他却往北走,路上碰到一个人告诉他方向错了,但老师读着这些对话有点糊涂了,这些话个是谁说的?你能填上恰当的提示语吗?最好把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态度也加进去。〔出示人物对话〕路上遇到他的人问:“你往哪里去?”他说:“我到楚国去。”“那你走错方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朝南面走才对”。“不要紧,我的马好,跑得很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管你的马多好,方向错了,是到不了楚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关系,我带的路费多”。“你带的路费再多,走的方向不对,也是到不了楚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紧,我的驾车人技术很好。”〔1〕填提示语,同一意思最好用不同的词表达。〔2〕学习引号的用法〔出示引号用法练习〕〔3〕通过刚刚的人物对话,你知道坐车人有哪些优越条件?〔4〕他自认为有着无可比的优越条件,所以路人再三劝告,他还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做法,而不听别人的意见,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吗?〔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4、结合课文内容,用所给的关联词语说话。〔出示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尽管……但是……无论……都……即使……也……5、学习了这那么寓言故事,你今后做事时会注意些什么?怎样做?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早在2000多年前,魏王想以武力攻打赵国,魏国大臣季梁说魏王的做法是“南辕北辙”。其实,就是如今,生活中还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举例子说一说。五、总结:寓言,故事虽小,却有无穷内涵,让人们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就像一颗宝珠,在文学宝库中熠熠生辉。六、作业:搜集寓言故事,和同学交流。七、板书设计:南辕北辙南楚国相反[2023-06-03]北太行山行动目的第7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南辕北辙”这那么寓言的内容。学会通过质疑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小组自学讨论,让学生体会寓言故事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寓意,引导学生行为,不能固执己见,要听从别人的劝告。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内容;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意,并体会成语的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提醒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二、读书,解决问题。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指名读文。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刚的问题。三、内容简析。《南辕北辙》寓言故事出自于《战国策·魏策四》,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假如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四、背景分析^p。南辕北辙背景:相传在战国后期,一度称雄天下的魏国国力渐渐衰退,但是国君安厘王仍想出兵攻打邻国赵国。他的一个谋臣季梁,本来已经在出使齐国的路上,当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折回。在路上,他绞尽脑汁地想:怎么才能让国君回心转意不攻打赵国,同时又不会使自己因为阻止了国君而受罚。于是,他回来后就给国君讲了一个故事。第二课时一、复习稳固。1、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分析^p整理问题。二、讨论。1、同学们,这两个人到底谁说的对?为什么?2、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3、体会寓意:知道一个人假如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的的。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四、即兴表演。五、讨论:1、假如你是这个人的朋友,如今你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2、假如生活中有人给你劝告,你会怎么做?六、评价: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七、课后习题。第8篇:南辕北辙教学设计《南辕北辙》教学设计渊泉第二小学曾桐琴教学目的:1.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络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2.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