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万吨级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xx港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施工项目H2.1标段施工组织设计xxxx港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施工项目H2.1标段项目经理部2009年11月PAGEPAGE83目录第一章工程概述 11.1编制依据 11.2工程概况 11.2.1工程建设意义 11.2.2工程名称 21.2.3施工范围和内容 21.2.4航道工程总平面布置 21.2.5本标段工程航道疏浚设计尺度和工程量 41.2.6疏浚土处理 51.2.7计划工期要求 71.2.8质量要求 7第二章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分析 82.1自然条件 82.1.1工程位置 82.1.2气象 82.1.3水文 112.1.4泥沙 152.1.5工程地质 162.1.6地震 162.2施工条件分析 162.2.1有效施工天分析 162.2.2施工工况 172.2.3避风条件 172.2.4交通条件 172.2.5施工组织条件 18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管理 193.1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体系 193.1.1施工组织机构 193.1.2项目部主要管理职能 203.2主要管理人员资质 223.3施工管理 223.3.1项目管理 223.3.2工程报告 233.3.3施工组织计划 233.3.4施工现场管理 24第四章施工船舶设备投入 264.1施工船舶设备投入 264.1.1主要施工设备配备 264.1.2主要施工船舶适应性分析 274.1.3施工设备配备 284.1.4绞吸挖泥船施工扬程测算 294.2施工工效和能力测算 304.2.1施工工效测算 304.2.2施工能力测算 33第五章施工技术方案 345.1工程难点及应对措施 345.1.1工程难点 345.1.2应对措施 345.2施工总平面布置 365.2.1施工船舶布置 365.2.2临时设施布置 365.2.3施工用电 375.2.4施工用水 385.3施工总体安排 385.4施工准备 385.4.1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的准备 395.4.2技术准备 395.4.3设备准备 395.4.4临时设施准备 395.4.5测量准备 395.5施工工艺 395.6疏浚施工方法 405.6.1-8.0m标高以上泥层疏浚施工方法 405.6.2-8.0m标高以下泥层疏浚施工方法 415.6.3工艺流程 425.7疏浚质量控制方法 425.7.1平面控制方法 425.7.2深度控制方法 435.7.3边坡开挖控制方法 435.7.4施工工效控制 435.8吹填施工方法 435.8.1排泥管线铺设和水门布置方法 435.8.2吹填施工方法和标高控制 445.9施工测量 455.9.1测量控制 455.9.2扫海测量 465.9.3航道疏浚测量 475.9.4吹填区标高控制 48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496.1施工进度计划 496.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496.2.1施工组织保证措施 496.2.2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506.2.3施工管理保证措施 506.2.4设备保证措施 516.2.5施工船舶和吹填管线调遣组织措施 516.2.6施工现场协调管理措施 52第七章劳动力、主要施工船舶使用计划 537.1劳动力使用计划及保证措施 537.1.1劳动力使用计划 537.1.2劳动力保证措施 537.2主要施工船舶进场计划和保证措施 537.2.1施工船舶进场计划 537.2.2主要施工船舶使用计划 547.2.3主要施工船舶使用保证措施 54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568.1质量控制依据 568.2质量目标 568.3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568.4质量管理体系 568.5质量控制要点 578.5.1疏浚工程 578.5.2吹填工程 578.6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588.6.1疏浚工程 588.6.2吹填工程 608.7质量控制流程 61第九章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639.1安全管理依据 639.2安全管理目标 639.3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639.4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639.5安全管理责任 649.6安全生产各项管理制度 659.7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技术要求 659.8专项安全管理预案及措施 709.8.1防寒潮大风预案及措施 709.8.2防汛防台应急预案 729.8.3冬季施工防滑防冻措施 739.8.4夏季施工防暑降温措施 749.9环境保护措施 75第十章文明施工 78第一章工程概述1.1编制依据1、xx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H1.1、H1.2)《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和《xx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施工图》,xx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9年6月;2、《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3、《疏浚工程技术规范》(JTJ319-99);4、《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2001);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134-2001);6、国家和地方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业主指定的各项标准;1.2工程概况1.2.1工程建设意义xx港地处xx北部xx湾西南岸,是xx、xx铁路沿线广大地区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是我国沿海中部能源外运和对外贸运输的重要口岸。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xx港口时,强调指出:“xx南连xx,北接xx隔海东临东北亚,又通过xx铁路西连中西部地区以至中亚,是连接东西南北的纽带,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08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19个部委、同年9月国务院先后明确指出要加快xx港建设步伐。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xx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xx沿海地区的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该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以xx港为核心的沿海港口群建设”,“推进xx港30万吨级航道建设”。为实现xx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强该区域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xx开发沿海,振兴苏北,实现xx“两个率先”目标,必须加快xx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的建设。1.2.2工程名称xx港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H2.1标段(以下简称本标段工程)。1.2.3施工范围和内容H2.1标段施工范围和内容为:xx港区航道桩号S0+000~S5+000段(不包含港内航道)疏浚。1.2.4航道工程总平面布置xx区30万吨级航道呈“人”字形布置,由外航道、xx航道和推荐航线组成,其中外航道内段连接xx区,xx航道连接xx港区,外航道外段及推荐航线为两港区共用航道。根据《xx港30万吨级航道工程先导试挖工程方案设计》,本阶段xx区航道按25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航道进行设计,xx港区航道按5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航道进行设计。1、xx区25万吨级航道+xx港区5万吨级航道xx区25万吨级航道包括外航道内段和外航道外段,外航道在现进港航道基础上进行增深、拓宽,并向外海延伸,轴线走向维持现状不变。xx区25万吨级航道总长53.4km,航道设计有效宽度290/270m,设计通航水深22.9m,设计水深23.4m,设计底标高-20.1/-20.5m(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下,下同)。xx港区5万吨级航道包括xx航道和xx港内航道,总长24.7km,航道设计有效宽度166m,设计通航水深14.6m,设计水深15.1m,设计底标高-11.5m。推荐航线自进港外航道终点为起点向外至30m等深线处。推荐航线长64.2km,扫海宽度1km。航道平面参数见表1-1。航道轴线布置相关参数一览表表1-1航道段长度(km)轴线走向有效宽度(m)底标高(m)备注外航道内段(A—W)1.4292°—112°270-20.1其中人工开挖段长65.5km(W—Y)15.9243°—63°290/270-20.1xx航道(S—Y)20.1196°—16°166-11.5xx港内航道4.6196°—16°280°—100°166-11.5外航道外段(Y—E)36.1243°——63°270-20.5推荐航线(E-F-G-H)64.2188°—8°/214°—34°/253°—73°自然水深段合计142.32、先导试挖工程先导试挖工程航道轴线与表1-1一致。航道尺度见表1-2。

先导试挖工程航道尺度一览表表1-2港区分段规模设计底标高(m)航道宽度(m)xx区A-W段相当于20万吨级航道-17.5250W-Y段相当于20万吨级航道-17.5265/250Y-E段相当于20万吨级航道-17.5250xx港区xx航道相当于2万吨级航道-8.0170港内航道相当于2万吨级航道-8.01701.2.5本标段工程航道疏浚设计尺度和工程量1、设计断面依据施工图,xx港区航道疏浚设计断面见图1-1。图1-1xx港区航道疏浚设计断面示意图2、疏浚尺度根据设计说明,本标段xx航道疏浚尺度见表1-3。xx航道H2.1标段设计疏浚尺度表表1-3航道名称桩号长度(m)先导试挖设计尺度边坡底宽(m)(m)底宽(m)先导试挖设计边坡xx航道S0+000~S5+0005000170-8.0156-11.51:71:10注:S0+000位置往陆侧方向纵边坡按1:8设计。3、工程量根据设计说明和我公司多年来xx施工经验,本标段xx航道计算疏浚工程量见表1-4。xx航道H2.1标段计算疏浚工程量表表1-4航道名称桩号分层(万m3)断面超挖小计回淤合计xx航道S0+000~S5+000-8.0m以上335.946.2382.114.4396.4-8.0m以下475.47.4482.853.9536.7合计811.353.6864.968.3933.14、疏浚土质根据设计说明,xx港区航道(含港内航道)疏浚范围内全部为xx航道H2.1标段各类疏浚土工程量表表1-5航道名称桩号分层1级土百分比(%)2级土百分比(%)合计xx航道S0+000~S5+000-8.0m以上14.41.6382.040.9396.4-8.0m以下53.95.8482.851.7536.7合计68.37.4864.896.29疏浚土处理根据设计说明,H2.1标段xx航道疏浚范围,-8.0m标高以上疏浚土抛卸至2#临时倾倒区,平均运距13.0km;-8.0m标高以下疏浚土长距离吹填或抛吹至xx围堤吹填区已具备吹填条件的吹填1区,吹填最长排距9.0km,平均吹填排距6.5km。1、xx港区围堤吹填区依据设计说明,xx围堤吹填区平面布置,吹填区(1区和2区)容量总计约2530万m3。xx围堤吹填区平面布置见表1-6。

xx港区围堤吹填区平面布置一览表表1-6分块吹填标高(m)吹填面积(万m2)吹填容量(万m3)本次施工吹填方量(万m3)1区7.5165.24959.94536.72区227.021572.65合计392.262532.592、临时倾倒区依据设计说明,2#临时倾倒区位于Y弯段东南侧4km,面积8km2,平均水深约13m,年可抛泥量约2000万m3。控制点见表1-7。

2#临时倾倒区控制点一览表表1-7临时倾倒区控制点经纬度经度纬度2#临时倾倒区2a34°43′48.1″N119°40′47.6″E2b34°46′24.2″N119°41′41.2″E2c34°47′15.8″N119°43′43.8″E2d34°46′46.8″N119°44′01.7″E2e34°46′01.7″N119°42′14.3″E2f34°43′39.3″N119°41′25.4″E1.2.7计划工期要求根据施工合同的要求,本标段工程总工期19.5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12月15日。重要节点工期及交工日期:在2010年4月底达到-8.0m(xx当地零点,下同)水深,观测4个月,2011年7月底完工。1.2.8质量要求根据合同文件要求,工程质量符合合格标准。

第二章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分析2.1自然条件2.1.1工程位置xx港位于我国xx湾西南岸、xx山北麓、东西连岛南侧,处于我国沿海岸线的中部,以xx市为依托;北距xx港107海里、xx港342海里,南至xx港383海里、xx港702海里、香港1106海里,东与xx隔海相望,距xx522海里、日本xx5872.1.2气象根据xx西连岛海洋站1970~2003年实测资料统计,xx地区气象要素如下:1、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5.0多年最高月平均气温29.9℃多年最低月平均气温-1.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1.4℃2、降水本地区降水有显著的季节变化,每年的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3%,其中6月份降水量最大。而冬三月(1~3月)的降水量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年平均降水量895.1mm日最大降水量432.2mm(1985.9.2)≥10.0mm降水日24.1天≥50.0mm降水日3.4天3、相对湿度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1%。4、风本地区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控制,干旱少雨,气温偏低,盛行偏北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东南季风控制,温度、湿度偏高,盛行东南风。根据xx海洋站1974~2003年定时实测风资料统计,常风向为偏E向,ESE向出现频率为11.4%,E向出现频率次之,为10.3%。强风向为偏N向,6级以上(含6级)大风NNE向出现频率为1.9%,N向出现频率次之为1.5%。累年各向风的平均风速、最大风速统计见表2-1,风玫瑰图见图2-1。xx海洋站累年风速、风频率统计表表2-1风向NNNENEENEEESESESSE平均风速(m/s)4.75.3最大风速(m/s)29.727.025.026.330.026.025.022.0频率(%)7.010.3风向SSSWSWWSWWWNWNWNNW平均风速(m/s)5.16.5最大风速(m/s)24.021.318.024.020.025.027.029.0频率(%)3.04.01951~1981年期间,影响xx的台风(6级以上大风)共39次(大于或等于8级风力的有20余次),其中多数年份中一年仅有1次,个别年份3~4次。台风影响xx的时间,最早为7月6日,最晚在10月5日。从7月中旬到9月上旬,影响xx的台风次数最多,约占总数的85%。对xx影响最大的7123号台风,xx西连岛海洋站最大风速26m/s,极大风速30m/s。2007年9月20日凌晨,超强台风“韦帕”裹挟着强风暴雨袭击xx,海上风力达到8~9级,阵风10~11级,极大风速达28.8m/s。根据1966~2001年中央气象局编印的历史天气图和xx海洋站实测气温资料普查,24小时内降温达10℃以上的寒潮约有32次。xx受寒潮影响的时间在每年的2~3月和11~12月,其中2~3月24小时降温幅度较之于11~12月要大,87.5%以上过程伴有7级以上的大风,风向为NNW-NE占93.7%,影响xx图2-1xx风玫瑰图(xx海洋站1974-2003年)5、雾年平均雾日为18.4天。一年中雾日主要出现在3~6月,共有10.9天,占年雾日的59%,其中4月最多,为3.1天。2.1.3水文1、潮汐(1)基面关系见图2-1。图2-2xx站高程与各基面关系图(2)潮汐特征xx地区潮汐运动受南黄海驻波系统控制,无潮点位于本海区东南部外海约34°N、122°E附近。处在xx北部的海州湾湾顶为潮波波腹所在,xx地区距海州湾湾顶较近,潮差较大,潮流流速相应偏小。潮型属于非正规浅海半日潮性质。根据xx庙岭1996年1月~2000年1月实测潮位资料计算所得调和常数以及西大堤合拢后1995~2003年资料确定的平均海面计算潮位特征值如下(基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平均海平面2.95m平均潮差3.64m平均大潮高潮位5.31m平均高潮位4.76m平均小潮高潮位4.34m平均大潮低潮位0.84m平均低潮位1.13m平均小潮低潮位1.68m平均涨潮历时5h:38min平均落潮历时6h:48min(3)设计水位设计高水位5.45m设计低水位0.54m(4)乘潮水位根据报潮所长期实测潮位资料统计乘潮水位见表2-2。xx乘潮水位表2-2乘潮历时70%80%90%2h23h3.973.833.634h3.673.553.352、潮流xx地区潮流运动受到南黄海驻波系统的控制,同时还受到岸线的强烈影响。在外海,潮流椭圆率大于0.5,属于旋转流。在近岸区,潮流过渡为往复流,流向与岸线方向基本一致。2005年9月夏季水文测验,xx港区附近的各测点外侧为旋转流,近岸流场长短轴呈顺岸方向。大潮涨急垂线平均流速在0.49~0.67m/s,落急垂线平均流速0.37~0.73m/s;中潮涨急垂线平均流速0.42~0.64m/s,落急垂线平均流速0.34~0.71m/s。2006年1月冬季水文测验,xx港区附近的各测点外侧为旋转流,近岸流场长短轴呈顺岸方向。大潮涨急垂线平均流速在0.36~0.87m/s,落急垂线平均流速0.38~0.79m/s;中潮涨急垂线平均流速0.3~0.59m/s,落急垂线平均流速0.3~0.57m/s。3、波浪xx海洋监测站位于西连岛北侧,距港区约4km,视角开阔度为202°(NW-ESE),测波浮筒处水深为5.6m,距岸370m左右。采用1962-2003年实测波浪资料进行统计,xx地区波型主要为风浪,占63%;以涌浪为主的混合浪次之,占28%。常浪向为偏NE向,NE向出现频率为26.41%,E向出现频率次之,为18.40%。强浪向为偏N向,1.5m以上的波高NNE向出现频率为2.13%,NE向出现频率次之,为1.79%。累年平均波高为0.5m。其中秋、冬季波高略大于春、夏季。各向波高特征值列于表2-2。波浪玫瑰图如图2-3所示。xx累年各向波高统计表(1962-2003年)表2-3图2-3xx波浪玫瑰图累年平均周期为3.1s,累年最大周期为8.5s。各向周期特征值见表2-4。xx累年各向周期统计表表2-4方位周期平均周期最大周期2.1.4泥沙1、悬沙(1)含沙量该地区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1kg/m3。含沙量浓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即冬半年高于夏半年,12月~翌年2月风浪频繁且多向岸风,含沙量相对较高;6~8月风浪较小,含沙量较低。(2)悬沙粒径2005年9月的夏季测验所得各点悬沙中值粒径最小值基本一致,为0.005mm~0.008mm,最大值为0.008mm~0.013mm。2006年1月的冬季测验各点悬沙中值粒径最小值为0.005mm~0.010mm,最大值为0.006mm~0.019mm。冬夏季各测点悬沙最大粒径最大值均为0.125mm。2、底质xx附近海域的沉积物是历史时期废黄河入海泥沙在潮流作用下向北扩散运移形成的,沉积物粒径较细,d50约0.004mm(1965年),2006~2009年资料反映,xx区航道沉积物d50均小于0.01mm,d50基本在0.005mm左右,粘粒含量普遍大于40%;xx港区航道附近沉积物d50均小于0.015mm,d50基本在0.009mm左右,粘粒含量普遍大于30%。2.1.5工程地质根据2009年4月xxxx地质工程勘察院《xx港30万吨级航道(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xx航道5万吨级航道(底标高-11.5m)范围疏浚泥土基本全部为淤泥,可挖性很好。其特性如下:灰色,饱和,流塑,土质均匀,局部间夹粉砂薄层。物理力学指标平均值W=72.2%,γ=15.4kN/m3,e0=2.024,IL=1.50,Cq=11KPa,Φq=7.4度,a1-2=1.99MPa-1,Es=1.5MPa。该层压缩性高,工程地质性质差。2.1.6地震本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相应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2.2施工条件分析2.2.1有效施工天分析施工区水域宽阔,东北临海外侧无掩护遮挡,容易受NNW-NE方向的风浪影响。影响本标段工程航道疏浚施工的主要因素是台风、寒潮、6级以上大风、雾等,尤其是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寒潮,87.5%以上过程伴有7级以上的大风,风向为NNW-NE占93.7%,对施工影响最大。根据自然条件和我公司长期在xx施工的经验测算,各类型水上施工船舶全年可作业天数约60~70%,其中每年11月~翌年3月为寒潮频发季节,施工条件较差,而每年4月~10月风、浪影响较小,施工条件良好。根据风浪条件和将投入的施工船舶,各月份测算施工可作业天数见表2-5。施工期有效施工天测算表表2-5月份日历天数绞吸挖泥船1500m3有效天数有效天数比%有效天数有效天数比%1月份311238.71858.12月份281138.71657.13月份311651.62167.74月份302480.02583.35月份312580.62683.96月份302480.02583.37月份312477.42683.88月份312374.22477.49月份302273.72480.010月份312270.92568.811月份301550.02273.312月份311238.72064.5合计36523063.0272施工工况根据设计说明,本标段工程采用绞吸挖泥船施工,施工工况为六级工况;15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为四级工况。2.2.3避风条件施工区无港区码头和施工船舶专用避风锚地,避风条件较差,大风时施工船舶可进入附近西北部的xx港区避风。2.2.4交通条件1、陆路交通陆路交通可通过施工区堤顶道路、施工道路与当地的公路网连接,通过xx山隧道可到达xx区。吹填岸管可通过水路调遣至xx,通过水陆转运,陆路运输到施工现场。2、水路交通可通过施工区北侧的xx外航道进入xx港区。施工船舶可通过水路调遣至施工现场。2.2.5施工组织我公司长期在xx施工,与当地港口、水务、海事、海洋等政府部门有着长期良好的工作关系。另外,我公司在xx有办公楼和施工基地。这些都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和施工管理3.1施工项目管理组织体系3.1.1施工组织机构为确保本标段工程安全、按期、高质量地完成,我公司成立了“xx港30万吨级航道先导试挖工程疏浚工程施工项目H2.1标项目部”,全面负责本标段工程的施工和管理。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1名,项目副经理各1名、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1名、安全工程师1名、港航工程师1名、质检工程师1名、测量工程师1名及有关管理和技术人员。为加强施工管理,针对本标段工程的施工内容和投入施工的设备及人员等因素,围绕各节点目标和最终目标,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部下设5个职能部门。施工组织机构见图3-1。

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工程技术部综工程技术部综合办公室安全监督部质检部设备部耙吸挖泥船组绞吸挖泥船组管线耙吸挖泥船组绞吸挖泥船组管线组测量组图3-1施工组织机构图3.1.2项目部主要管理职能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施工组织、施工管理、检查督促施工过程中的进度、质量、安全及协调处理内外关系等各项工作。对负责工程质量的管理、执行、验证(评审)等有关人员规定其职责、权限及明确相互的关系,各职能岗位选派与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并持证上岗,确保优质、按期、高效、圆满地完成施工任务。1、项目经理接受业主及监理的指令,并贯彻落实到有关人员,对本标段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成本和环保等工作全面负责,是本标段工程具体实施的第一负责人。2、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分管日常施工、安全、设备等工作。3、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本标段工程施工技术工作,审定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复查落实技术交底工作,解决施工技术、质量要求的操作可行性,及时同业主、设计、监理联系工程情况,核定工作量。组织有关人员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施工顺序、施工规范、质量指标要求等,负责审定施工项目形象进度,施工项目操作程序及规程图表等。4、工程技术部工程部负责办理施工手续,组织施工生产,对施工船舶、各施工组下达施工进度计划,上报进度款及月报表,解决工程施工中的技术问题,进行施工进度和质量监督,管理技术资料,并负责工艺的改进及施工技术的提高、收集汇编施工及竣工资料。5、设备部设备部负责施工船舶的调迁、维修、配件的采购、燃油的供给等,确保施工船舶的正常工作。并及时做好施工船舶设备的检验、养护和维修工作,使之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施工的需要。6、质检部质检部负责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进行疏浚范围水深检测和吹填范围标高检测,检查疏浚和吹填施工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7、安全监督部安全监督部负责施工船舶及施工中有关安全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负责安全管理、消防保卫、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工作,并负责监督检查船舶、船员及特殊工种证书与持证上岗工作。8、综合办公室综合办公室负责工地的财务管理及项目部日常生活管理及后勤管理。3.2主要管理人员资质在本工程实施期间,担任本工程的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安全工程师、港航工程师、质检工程师和测量工程师等项目部主要施工管理人员,均是根据招标文件及业主的要求选派: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长期从事大型疏浚和吹填工程施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3.3施工管理3.3.1项目管理项目经理部将严格按照“验评标准”有关规定、施工图和设计说明及合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标段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从严要求,自觉接受业主管理、指挥;服从监理、质监等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认真处理、协调好内外合作关系。本标段工程将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实行优化组合,动态管理,工程实施中采用竞争、激励机制,配备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方法有方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工程工期、安全、质量。3.3.2工程报告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将按照要求编制开工报告,并将编制好的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再开始施工。工程施工中,及时编制准确、详实、签字齐全的有关报告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主要包括:开工报告、测量定位设备检定报告、工程测量检验报告、工程月度完成情况报告、工程事故报告、整改报告、竣工报告以及监理工程师指定的其它报告。临时设施开工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临时设施方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再开工。3.3.3施工组织计划1、我项目部将依据施工合同规定的时间要求,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计划,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在施工中实施,其内容包括详细的施工组织、现场布置、施工方案、临时工程时间计算书、工程进度计划、劳动力计划、施工船舶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资金流量计划、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安全保证体系与措施等。2、工程进度计划编制采用关键线路法或监理工程师规定的其他方法,所提交的进度计划横道图中的一切主要活动与工程量清单一致。关键线路的相关联系标明年度、月度的任务、资源的需求及累计进度。3、工程实施过程中,将根据总体计划和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与要求,及时提交年度、月度及阶段施工计划,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如计划需要必要的调整和变动时,应保证合同规定的总工期不变。3.3.4施工现场管理1、施工测量管理建立测量工程联系单及测量资料成果报审制度,工程施工中所有的测量任务实施前应填写测量工程联系单,并将测量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测量仪器及测量人员管理。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核、保养,并按规定送往具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进行年检、率定,使用之前应取得监理工程师许可;配备相应资格的施工测量人员,如有测量人员变动应报监理工程师许可。2、施工船机管理我公司已经将准备投入本标段工程的施工船舶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修,确保施工船舶以良好状态投入施工。制定项目部船舶管理办法,并针对调遣、避风制定出必要、可行的技术组织措施。3、项目管理中的关系协调与业主单位之间的协调:在施工过程中服从业主对本标段工程的统一领导、动态管理,经常与业主保持联络,加强沟通,及时向业主反映工程进展情况,涉及到政策性处理问题,积极与业主联系,同业主协商,取得业主的帮助。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协调:认真阅读、深刻领会验评标准、设计图纸的意图,并坚决贯彻到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去;积极与设计人员联系,进一步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要求,根据设计意图确定施工方案。与监理工程师之间的协调: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在加强自检的基础上,接受监理工程师的验收和检查,并按照监理要求改进,不足之处当场整改。及时施工过程中若遇到地质、地形变化影响需更改施工方式,工程技术人员及时与设计和监理联系并征得同意,遵照设计变更要求施工。对生产班组的协调指挥:建立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施工中项目经理部每日召开施工例会,对施工中存在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并对次日工作做出安排。每周召开由项目经理主持的施工协调会,总结一周生产情况,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各工序、工程质量、现场标化、安全生产、计量状况、工程技术资料等进行检查,并采取必要的激励机制,制定奖罚制度,奖优罚劣,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

第四章施工船舶设备投入4.1施工船舶设备投入4.1.1主要施工设备配备根据本标段工程的施工内容、工程量、工期及疏浚土处理要求和吹填排距(抛泥运距),结合对施工区自然条件、土质条件、浚前水深和施工条件,本标段工程-8.0m标高以上泥层疏浚施工,将投入5艘15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实施;-8.0m标高以下泥层疏浚施工,将投入1艘3500m“1500方耙吸船-1#”主要参数表表4-1总长83.85m型宽13.04m型深4.79m满载吃水4.50m舱容1500m最大挖深18m主机功率1234.8kW×2自由航速11kn泥泵机功率529.20kW流量7300m3全船总功率3921.6kW总吨位2167t建造年份1975年建造厂荷兰IHC船厂“1500方耙吸船-2#”主要参数表表4-2总长83.85m型宽13.04m型深4.79m满载吃水4.50m舱容1500m最大挖深18m主机功率1235kW×2自由航速11kn泥泵机功率529.20kW流量7300m3全船总功率3822kW总吨位1924.1t建造年份1975年10月建造厂荷兰IHC船厂“1500方耙吸船-3#”主要参数表表4-3总长84.18m型宽14.50m型深6.30m满载吃水5.10m舱容1500m最大挖深17m主机功率970kW×2自由航速12kn泥泵机功率441kW×2流量3000m3/h×全船总功率4033.4kW总吨位2880t建造年份1983年1月建造厂天津新河船厂

“1500方耙吸船-4#”主要参数表表4-4总长76.90m型宽11.75m型深4.73m满载吃水3.56m舱容1500m最大挖深19m主机功率735kW自由航速10kn泥泵机功率1080KW流量4500m3全船总功率2339kW总吨位1295t建造年份1963年建造厂挪威“1500方耙吸船-5#”主要参数表表4-5总长66.0m型宽11.80m型深4.30m满载吃水3.75m舱容1500m最大挖深20m主机功率625kW×2自由航速10kn泥泵机功率390kW流量4000m3全船总功率2178kW总吨位1170t建造年份1983年建造厂Scheepsweefstapel3500m3总长9满载吃水3.型宽17.20m型深5.00m绞刀功率1200kW泥泵总功率9360kw全船总功率14576kW最大挖深27m扬程186m(三泵)最大排距排泥管直径φ8吸泥管直径φ900mm建造年份2006年建造厂南通港闸船厂4.1.2主要施工船舶适应性分析投入本标段工程施工的15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吃水浅,单船自航疏浚作业,不需要占用大量施工水域或封闭航道,抗风浪能力较强,操作灵活(配有大功率横向推进器),适应浅水区狭长航道疏浚开挖,挖淤泥效率高,适用本标段工程-8.0m标高以上泥层开挖。将投入的3500m3/h绞吸挖泥船装有三台泥泵,串联疏浚吹填施工扬程达186m,淤泥吹填排距达10km以上,施工效率高,单船可完成长距离疏浚吹填施工,适用本标段工程-8.0m标高以下泥层的疏浚吹填施工。将投入本标段工程的施工船舶均具有良好的抗风浪性能,可抗风6~7级,可在波高4.1.3施工设备配备在绞吸挖泥船施工期间配备锚艇1艘,配合绞吸挖泥船移船、移锚和水上沉浮管的接拆,并配备大马力拖轮1艘,负责大风时绞吸挖泥船的避风撤离调遣。同时配备相应的吹填管线及施工测量仪器。本标段工程施工设备配备见表4-7。H2.1标施工设备配备表表4-7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自航耙吸挖泥船1500m艘5绞吸挖泥船3500m3艘1拖轮1080kw艘1锚艇带起重10t回旋吊机艘1交通船180hp艘1测量船273kw艘1浮管φ850mmm800沉管φ850mmm8500岸管φ850mmm2500双频GPSZ-MAX套1GPS基准站双频GPSZ-MAX套2GPS移动台信标机TrimbleGPS套1电子水准仪LeicaDNA10套1自动安平水准仪C32套1测深仪MKIII双频套1全站仪LeicaTC702套1波浪补偿仪HS-50型套1水深测量用潮位遥报仪YBYB-1T(R)套7GPS定位仪套6施工船舶船载4.1.4绞吸挖泥船施工扬程测算绞吸船扬程验算按在本标段工程吹填最长排距情况下,排泥浆所需的扬程(H)和绞吸船扬程(H绞)相比较,若H绞>H,则选用的绞吸船能满足本标段工程吹填需要,反之,则不能满足需要。排泥浆所需总扬程(H)采用下列公式计算:H=γ泥×H水式中:γ泥:泥浆比重H水:排清水扬程H水=Hf+ΣHj+Z+V2/2g式中:Hf:ΣHj:Z:自水面起算至吹填管线排出口的地形高程差(m);V2/2g:流速水头损失(m);其中沿程摩阻水头损失Hf按达西-威士巴赫(Darcy-Wisbach)公式计算:Hf=λ·(L/d)·(V2/2g)式中:L为吹填管线全长。本标段工程在最长吹填排距时,需要浮管800m、沉管7500m、岸管1000m,由于水上浮管及沉管的橡胶管接头摩阻大,将浮管及沉管折算为岸管,折算系数取1.20。L值计算见表4-8。L值计算表表4-8挖泥船浮管(沉管)长度(m)折算后浮沉管长度(m)岸管长度(m)最大吹填距离(m)最大排距时吹填位置3500m3绞吸船86009960100010960xx吹填1区d:吹填管线直径,取d=0.85(m)。V:管中平均流速,取V=3.8(m/s)。g:重力加速度;λ:摩阻系数;依据以往积累的施工经验,对直径Ф850mm的吹填管线,取λ=0.012,局部水头损失ΣHj按Hf的10%计。Z值计算,水面标高取0.0m,排出口高程以+7.5m计,则Z=7.5排水所需的总扬程计算见表4-9。排水所需的总扬程计算表表4-9挖泥船λLDHf(1)ΣHj(2)Z(3)V2/2g(4)H水(1)+(2)+(3)+(4)新海豹0.012109600.85114.54134.24注:表中数据除λ外,其余均以m计。绞吸船挖吹泥扬程H=γ泥×H水,根据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3500m3/h绞吸船挖吹平均浓度约30%,经计算γ泥=1.25,绞吸挖泥船在本标段工程最长排距情况下施工所需要的扬程H=134.24×1.25=167.8(m),3500m3/h绞吸船三泵串联扬程为186m4.2施工工效和能力测算4.2.1施工工效测算1、耙吸挖泥船工效测算对投入本标段工程施工的自航耙吸挖泥船装舱溢流法的施工效率测算公式如下:

W=Q2L1+L2+tV1V2式中:W——耙吸挖泥船工作效率(m3/h);Q——每船装载土方量(m3);L1——施工段平均抛泥运距(km);V1——轻重载平均航速(km/h);L2——施工单元长度(km);V2——平均挖泥航速(km/h);t——抛泥及施工中转头的时间(h);1500m3自航耙吸挖泥船在xx航道本标段工程疏浚范围挖泥施工,疏浚土质主要为淤泥,平均每船装舱量1000m3/船。考虑到自航耙吸挖泥船在有效施工天作业中补给、检修等停工因素,有效施工天正常生产时间平均为221500m3参数单位自航耙吸挖泥船每船土方装载量m3900施工段平均抛泥运距km13轻重载平均航速km/h16.5平均挖泥长度km2.0平均挖泥航速km/h4.5抛泥及施工中转头的时间h0.5耙吸挖泥船工作效率m3/h360日产量(22小时/天)m3/天8830依据月有效施工天测算,各月施工产量测算见表4-11。1500m3耙吸挖泥船月施工产量表表4-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小计施工天(天)181621252625121施工能力(万m3/月)15.814.118.522.020.619.8110.8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月合计施工天(天)2624242422261施工能力(万m3/月)20.619.019.019.017.515.4221.32、绞吸挖泥船工效测算根据3500m3/h绞吸船三泵串联长距离吹填淤泥的施工经验,吹填平均效率为2300m3/h,考虑到绞吸船在有效施工天作业中移船移锚、管线移动、检修等停工因素,有效施工天正常生产时间平均为18小时/天,则有效施工天可完成疏浚吹填工程量依据月有效施工天测算,各月施工产量测算见表4-12。

3500m3/h绞吸船月产量表表4-月份1月2月3月4月月6月合计施工天(天)1211162525115施工能力(万m3/月)49.745.365.9103.5107.6103.5476.1月份7月8月9月11月12月总计施工天(天)2524231812240施工能力(万m3/月)103.599.495.295.274.549.79施工能力测算根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8.0m标高以上泥层疏浚外抛,施工节点工期为2009年12月15日~2010年4月底,疏浚工程量为396.5万m3,而即将投入的5艘耙吸挖泥船依据工效测算,在节点工期4.7个月内合计施工能力可达405.3万m3;-8.0m标高以下泥层疏浚吹填施工节点工期为2010年9月~2011年7月底,疏浚工程量为536.7万m3,而即将投入的1艘绞吸挖泥船依据工效测算,在节点施工期11个月内合计施工能力可达894.2万m3,均能满足节点工期要求。

第五章施工技术方案5.1工程难点及应对措施5.1.1工程难点根据我项目部对招标文件及合同的理解、现场的详细踏勘及以往的施工经验,认为H2.1标段施工具有以下难点:1、本标段工程工程量大,疏浚土有外抛和吹填两种处理方式,其中-8.0m标高以上泥层疏浚外抛施工,浚前水深浅,不适应大型船舶施工,节点工期紧,施工强度达85万m3/月。-8.0m标高以下泥层疏浚吹填施工,吹填排距远,最长排距达9.0km。2、疏浚吹填施工必须要在xx吹填区围堤具备吹填条件下才能开工,施工进度控制受吹填区围堤施工影响和干扰较大。3、本标段施工区水域宽阔,靠外海侧无掩护遮挡,根据施工区位置,受风浪影响较大,特别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寒潮频繁,87.5%以上过程伴有7级以上大风,NNW—NE风向占97.3%,对施工影响特别大。4、本标段工程施工工期长达2年,在施工中除需要落实季节性安全施工措施外,还需要对工程项目采取维护保护措施。5、本标段疏浚范围原为水产养殖场,渔网、木桩等障碍物较多,影响施工。5.1.2应对措施通过对本标段工程难点分析,我项目部应对措施如下:1、针对浚前水深浅、外抛疏浚节点施工强度大的难点,即将投入5艘吃水浅,操作灵活、有横向推进、调头占用水域面积小的1500m3小型耙吸挖泥船施工。施工中高潮位挖浅水段,低潮位挖深水段,以满足施工要求。针对吹填排距长的难点,为降低施工造价,根据我公司的船舶设备情况和施工强度,即将投入1艘吹填排距长、扬程大的三泵3500m2、针对疏浚吹填施工受吹填区围堤施工的影响较大的难点,施工中项目部加强与围堤标段施工单位的联系,主动将疏浚吹填施工安排和吹填管线铺设方案提供围堤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协调,一旦具备吹填条件及时开工。并且在施工安排上留有余地,按围堤施工进度和设计吹填加载速率控制吹填,做到均匀疏浚吹填施工。3、针对本标段工程施工区受风浪影响大的难点,即将投入的施工船舶均具有一定的抗风浪能力,在施工中落实避风措施,每天收听气象预报,当风力大于8级时,提前做好避风准备工作,选择xx区为避风区,在避风时服从xx海事局的指挥和安排。在绞吸挖泥船施工期间,投入1艘大马力拖轮,配合避风撤离。在施工安排上,-8.0m标高以下泥层疏浚吹填施工,即将投入的施工船舶施工能力有富余,冬季安排施工船舶进厂检修。4、在施工中制定防冻保暖、防暑降温、防台防汛和防寒潮大风等各专项安全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为防止吹填区抛石挤淤堤漏泥,吹填施工时先在围堤内坡吹填一层下层土。加强施工期回淤观测,预留回淤超深,在竣工验收前进行回淤扫浅施工,确保施工工程质量。5、在疏浚施工前,对疏浚区、抛泥区和航行路线范围水域进行扫海,清除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确保施工安全。5.2施工总平面布置5.2.1施工船舶布置施工船舶布置见附表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1和2。1、-8.0m标高以上泥层疏浚外抛施工耙吸挖泥船在xx港区航道本标段工程疏浚范围自航挖泥装舱施工,挖满后航行至2#临时抛泥区开底抛泥。2、-8.0m标高以下泥层疏浚外抛施工(1)绞吸挖泥船布置进点时绞吸挖泥船布置在xx港区航道本标段工程疏浚范围的南端,艏北艉南布设,由南往北开挖。(2)吹填管线布置本标段工程吹填管线由水上浮管、水陆管架和陆上岸管组成。挖泥船船艉弯管后连接浮管,在xx港区航道至吹填1区之间铺设沉管,沉管位置布置在航道外的西侧,随着疏浚施工向南推进,逐渐缩短沉管,陆上管线沿吹填区围堤铺设。5.2.2临时设施布置项目部布置见附表一:施工总平面布置图-3。1、项目部基地布置我公司在xx荷花街有办公楼,可供本标段工程项目部和监理办公之用。另外,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我项目部将在施工现场设置办公基地,根据现场踏勘,在施工区堤顶道路南侧租用民房或租用场地搭建临时活动房,设置现场办公基地,内设项目部和监理办公室、会议室、宿舍等,配备空调、家具、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其它办公和生活用品。租用场地面积500m2,搭建的活动房采用定型彩钢保温板拼装搭建,结构一层,并符合防大风和防寒保暖要求,建筑面积300m2、管线工住宿用房、仓库及临时堆场我项目部将在施工区堤顶道路南侧租用民房或租用场地搭建临时活动房,设置管线基地,用于管线工住宿、仓库,存放备用的排泥管、橡胶管、弯度管等管线配件。临时租用2000m2临时用地计划见附表四:临时用地表。临时租用场地向有关单位申请,在获得同意后搭建临时活动房,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或移交有关单位。5.2.3施工用电水上疏浚吹填施工,施工用电由施工船舶自发供电。现场办公基地如租用民房有现成的供电、供水条件;如自行搭建活动房所需的照明电力供应由项目部向当地电力部门申请,从附近电网接入。现场配备1台75kw柴油发电机组,作吹填区应急排水抢险供电之用和断电备用。5.2.4施工用水水上疏浚吹填施工,无施工用水。现场办公基地生活用水由项目部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从附近管网接入自来水;施工船舶生活用水由专门的供水船进行供应。5.3施工总体安排1、疏浚施工前,先安排本标段工程疏浚范围和抛泥区范围内的扫测和水深测量,清除障碍物。2、-8.0m标高以上泥层疏浚施工,2009年12月15日~2010年4月底安排5艘1500m3耙吸挖泥船分段施工,在安排的施工期内合计可完成工程量405.33、2010年5月~8月配合设计进行疏浚范围回淤观测。4、-8.0m标高以下泥层疏浚吹填施工,2010年9月开始进行吹填管线铺设等施工准备,2010年9月~2011年6月30日安排1艘3500m3/h绞吸挖泥船分段施工,考虑到施工时间较长和冬季施工受风浪影响较大,其中在2011年1月安排修船。在安排的施工期内可完成工程量741万m3。疏浚土全部直接吹填至xx5、2011年7月1日~7月20日安排1艘3500m35.4施工准备为确保本标段工程的施工工期、质量和安全目标,我项目部已着手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组织管理体系的准备;技术准备;设备准备;物资准备等。5.4.1施工组织管理体系的准备我公司已选派具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历、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设立项目管理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到措施到位和责任到人。5.4.2技术准备组织有关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勘察,熟悉和掌握现场施工条件,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安全技术措施等各项技术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安全满足招标文件和设计的要求。5.4.3设备准备做好施工船舶和管线调遣方案,为保证投入的施工船舶具有良好的技术状态以满足施工强度要求,在投标阶段,我公司已做好拟投入的施工船舶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的完好,并及时调遣就位。5.4.4临时设施准备在前期施工准备阶段,我项目部将完成项目部现场基地、堆场、仓库等临时设施的布设,确保按时开工。5.4.5测量准备开工前依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做好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的布设和校核及GPS基准站的设立工作,进行疏浚、抛泥区范围的浚前扫测和水深测量,确保施工顺利进行。5.5施工工艺-8.0m标高以上泥层疏浚施工,采用自航耙吸挖泥船挖、运、抛工艺;-8.0m标高以下泥层疏浚施工,采用绞吸挖泥船挖、吹工艺。5.6疏浚施工方法5.6.1-8.0m标高以上泥层疏浚施工方法1、施工技术耙吸挖泥船自航挖泥装舱施工,根据施工区域的长度、宽度、泥层厚度等确定分段、分带与分层开挖尺度。由于浚前水深较浅,施工前期需要分段候潮施工,高潮位挖浅水段、低潮位挖深水段。当全槽增深至-4.5m标高后,根据本标段工程航道疏浚长度5km,分两段开挖,分段长度2.5km。每段按50m宽度分条开挖,分层挖泥厚度0.5m。施工开挖中先浅后深,全挖槽分层逐步加深,均匀挖深至-8.0m2、施工方法通常,耙吸式挖泥船采用逆流施工的方法,使船舶易于操作,安全性高,而且浚挖上线的准确性高。但在转流休憩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在流速小、无来往船舶干扰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顺流施工的方法。在候潮施工时,挖槽长度较短,可采用来回往复挖泥走线,同时,要求在保证船舶安全和施工效率的前提下,做到挖槽的均匀增深,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中根据DGPS定位系统显示的施工轨迹及深度指示仪显示的数据,均匀走线。当水深增深至-8.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