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北小店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北小店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北小店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北小店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北小店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北小店中学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君舟民水”主张 B.“大一统”的思想C.“民贵君轻”主张 D.“无为而治”主张参考答案:考点: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分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作《春秋繁露》一书,其“大一统”理论来源于《春秋》.(董仲舒属于公羊学派,重视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大一统”的思想,故B正确;A是荀子的思想,排除;C孟子的主张,排除;D是老子的主张,排除.故选B.【点评】考查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政府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参考答案:A3.《焚书》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憾其夫,而公谓我原之欤?”李贽此话的实质是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反对思想专制,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C.批判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D.主张人们应该理性的独立思考问题参考答案:D4.《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和平统一”B.“反贪污、反浪费”“改革开放”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拨乱反正”D.“向雷锋同志学习”“实现四个现代化”参考答案:C略5.1901年5月创刊的《国民报》刊载了美国“独立厅”的图片,并附有文字介绍:“(独立厅)为美人脱英自立起点之地,美人今日拥国民之公权,食自由之幸福,(当时北美人民)万死一生,以争此国民之权利也。(今日中国)独受人羁轭如美昔日之国,四百余州,四万万人,岂竟无一华盛顿其人者耶?”该文A.主张借鉴美国的政治体制B.直接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C.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D.利于激发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参考答案:D【详解】作者通过介绍美国用“独立厅”纪念独立战争等,旨在呼唤中国仁人志士学做“华盛顿”,争取民族独立,是在激发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表彰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刊登在在1901年的文章,不是十年后辛亥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B项说法错误;这一“文章”并没有引起“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C项夸大了报刊文章在旧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落后的情况下的影响,不符合史实。6.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不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现象是A.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B.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C.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D.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参考答案:C7.下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

B.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C.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D.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参考答案:C解析:从图中的信息“公私合营”来看,应当是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故答案为C。A、C项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排除A、B。在改革开放时,中国不存在民族资本主义,排除D。故选:C思路点拨:一是理解所给图中信息,二是通过所给时间用排除法。8.下列有关四大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B.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C.宋代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D.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参考答案:D9.古罗马法中确立和尊重个人的独立人格及主体地位,主观上承认个人意识自治,客观上维护个人权利和利益。还强调公法不粗暴干涉私人生活。材料体现的法律精神是A.公平正义B.高度抽象C.私法至上D.法典化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尊重个人的独立人格及主体地位……强调公法不粗暴干涉私人生活”可知古罗马法保护公民权益,主张私法,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公平正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很具体,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一项公民主体利益的保护方式,并未体现法典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尊重个人独立人格及主体地位,强调公法不粗暴干涉私人生活,保护了正当的公民利益,体现了私法的重要性。10.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卢梭是法国人,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读者不可能不了解卢梭的学说,故①错误;“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意思是《独立宣言》既来自卢梭,也来自洛克,故②错误;“人人生而平等”等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1776年的《独立宣言》发表时,法国启蒙运动方兴未艾,当时法国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故③正确;“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即天赋人权,在美国《独立宣言》中出现,也在法国哲人们的笔下出现,说明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11.一个研究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列举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这一历程反映了(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完善

B.君主专制逐渐强化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思想体系日趋发展并逐步完善参考答案:B12.以下是美国著名的调查机构——盖洛普做的近十年来美国军事力量卷入的事件,国内对军事行动的支持率表国家/地区时间支持率%反对率%利比亚2011年3月21日4737伊拉克2003年3月20日7620阿富汗2001年10月7日905从上表数据可得出的信息是

A.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日渐高涨B.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C.美国的综合国力日益衰落D.反恐是美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目的参考答案:A1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上述材料说明秦始皇A.赞同分封制,反对郡县制B.赞同分封制,赞同郡县制C.反对分封制,赞同郡县制D.反对分封制,反对郡县制参考答案:C【详解】材料中的“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表明秦始皇认为分封诸候国就是树立敌对势力,要想达到安宁,那就难了,因此为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废分封、推行郡县制。故答案为C项。秦始皇反对分封制,赞同郡县制,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D项。【点睛】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地方权力的大小。具体表现在:①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②分封的诸候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③诸候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单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14.学者陈苏镇指出: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以致二世而亡,所以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继承秦朝的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实际上说明了汉代A.“宗法分封”的政治特点

B.“王国问题”的尖锐复杂C.“郡国并行”的文化背景

D.“汉承秦制”的历史渊源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郡国并行制”出现的文化背景。材料主要说明了秦代采用单一的郡县制治理天下导致二世而亡,刘邦鉴于秦亡教训,一面继续采用郡县制,一面为尊重传统和习俗而推行分封制,从而形成“郡国并行制”这一特殊的地方行政体制,故正确答案为C。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分封”“王国问题”,故A、B不正确;“汉承秦制”历史渊源不是材料论述的中心问题,故D项不准确。15.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的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这为英国创下一个惯例:首相遭议会反对时,首相就会引咎辞职。这一事件意味着()A.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形成

B.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C.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

D.议会权力受到人民的限制参考答案:B【考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形成是18世纪初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为英国创下一个惯例:首相遭议会反对时,首相就会引咎辞职”信息说明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议会至上特点,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议会与内阁关系,而不是人民,故D项错误。16.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起义

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参考答案:A17.下面为我国1965年的一副宣传画。该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双百”方针的正式提出。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C.工农经济实现均衡发展。D.经济领域冒进思想严重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冬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65年基本完成,故答案为B项。A项出现在1956年,排除;C项“实现”说法绝对,排除;D项与1958年大跃进运动有关,排除。【点睛】针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于1960年冬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18.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各自享有专属权力,同时也分享了部分权力,如发动战争与维持和平是联邦政府的专属权力,而教育和家庭法律则专属于州政府,赋税是共享权力。上述内容主要体现了

A.分权原则

B.法治思想

C.集权原则

D.民主思想参考答案:A19.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C.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参考答案:A20.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们这个大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法则,有它的民族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者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地、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毛泽东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B.毛泽东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C.毛泽东主张国共两党合作需要以民族主义为基础D.毛泽东尊崇共产国际,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参考答案:B21.列宁评价近代某位科学家时说:“(他)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他评价的应是A.英国科学家胡克 B.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C.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D.英国科学家牛顿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他“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即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一切生物有共同的生物起源,C项正确。胡克发现细胞,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论”,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22.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变动频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对议会未形成制衡B.总统操纵了国民议会C.法国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法国政局长期不稳定参考答案:A在法国,宪法规定总统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据此可知在法国内阁对议会还没有形成制衡,所以会在法国出现题干中现象,故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法国总统是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联席会议选举产生,且总统职权由宪法赋予,受宪法制约,故B项排除;据所学可知法国是多党制,而不是两大政党轮流组阁,故C项排除;据材料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变动频繁”可以得出法国政局并不是长期稳定,故D项排除。23.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参考答案:20.D本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政策,国营企业转让私人,发挥企业的自主独立的积极性。24.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了A.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实行土地公有制B.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对德国作战C.此土地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D.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同意结束对德国的战争参考答案:C25.

春秋时期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听”的局面,这说明A.周王室权威至高无上

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巩固C.

大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D.大国开展争夺霸权的斗争参考答案:D略26.元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了行省制度,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其中最突出的影响是A.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有利于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实施,巩固其统治D.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管辖下,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为我国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A选项符合题意。元朝的行省制是针对全国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B选项边疆说法错误。元朝的四等人制加剧了民族矛盾,不利于巩固统治,C选项错误。元朝时期的民族矛盾异常尖锐,D选项错误。【点睛】元朝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27.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作用是(

)①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②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标准和基础

③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④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参考答案:A28.《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沿革。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代刺史、唐朝丞相、金朝纠弹之官的设立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故D符合题意。A项错误,中国古代并未形成弹劾的权利;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监察官员素质的问题;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所以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度·沿革29.学者景德祥在《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一文中认为:“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下列各项中属于德国“民主成分”的是()A.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B.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C.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D.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参考答案:考点:6G: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会调动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A议会具有立法权,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表明行政大权与立法权归于皇帝一人,不是民主的表现,故A项错误;B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反映出皇帝对官吏任免权,不能体现出官吏与皇权之间的制衡,不是民主的表现,故B项错误;C议会代表有君主任命,无法体现出议会对皇权监督制约的作用,故C项错误;D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反映出议会立法权是民意的体现,符合民主的含义,故D项正确.故选D.30.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

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④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观察下面三幅地图,回答问题。①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3分)图一:图二:图三:②这三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7分)③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2分)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2分)①

春秋.战国,秦朝。

②春秋: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

战国: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秦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③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32.人类历史也是一部“舌尖上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齐国始,食盐成为国家统治的根本,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所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桑弘羊说:商鞅相秦,外设百倍之利而民不见赋税之增,“利用不碣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官营经济以超额的垄断价格代替利税的征收,国家源源不断地攫取暴利而民众却不知觉。垄断造成的高价掠夺使民众苦苦挣扎,因此还可抑制民间力量的成长,“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入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杜君立《舌尖上的帝国——中国盐政简史》材料二史学家威廉斯说:“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本来,罗马以后奴隶贸易就在欧洲销声匿迹,但因为蔗糖和“大发现时代”的结合,奴隶制死灰复燃。从1500年到1880年,有近1000万黑人被运到新大陆,他们中大部分的人被送到甘蔗园。为了获得这些奴隶,欧洲人把工业产品运到非洲。而财富则在美洲被奴隶们创造出来,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他们生产的糖被英国人消费掉,英国人又把布匹、工具甚至刑具卖到美洲,被奴隶们“消费”。近代世界殖民史上著名的“贸易三角”,围绕着蔗糖和奴隶兴起和成熟。蔗糖,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和美洲土壤,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产品。——《吃糖的历史和全球化历程》材料三

英国之所以能跨过农业的门槛开创工业革命,是因为大量的进口食物供应了人民劳动所需的燃料。英国通过进口食物摆脱了“生物旧体制”的束缚,也让更多劳作者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驱动工业化的燃料,不只是那些理在地底死去的植物——煤炭,更是马铃薯及蔗糖所构成的动力。种种与食物有关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这场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糖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作用。(3)对材料三中“种种与食物有关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这场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否定,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参考答案:(1)经济上,建立国有专营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增加财政收入;政治上,压制民间力量,打击私商,加强中央集权;间接隐蔽地搜刮民众财富,避免引起百姓不满。(2)成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兴起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3)示例一:食物问题的解决引发了工业革命。如果生活资料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就可能出现自然资源紧张,进而加剧资源争夺,最终导致社会解体。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依靠技术发展从自然界获得更多食物,通过国际贸易的殖民掠夺从外部补充食物,缓解了社会矛盾。同时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提高了粮食产量,也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创造了条件,加速了城市化。因此,是食物革命最终推动了工业革命。示例二:工业革命的发生,不是食物这一单独因素,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力量作用的结果。资本主义代议制的建立提供了政治条件,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殖民扩张掠夺、黑奴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资本和市场。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技术知识。这些因素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因此,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仅是因为食物问题的解决,而是英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第(1)问,根据材料“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国家源源不断地攫取暴利而民众却不知觉”“抑制民间力量的成长”可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概括食盐专卖制度的原因。第(2)问,注意题干要求“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作用”,根据材料“没有蔗糖,就没有黑奴”“近代世界殖民史上著名的‘贸易三角’,围绕着蔗糖和奴隶兴起和成熟。蔗糖,结合了亚洲植物、欧洲资本、非洲劳动力和美洲土壤,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国际性产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糖成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原因之一,同时推动三角贸易兴起和世界市场形成,促进欧洲原始积累。第(3)问,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针对“种种与食物有关的因素,最终导致了这场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这一观点表明态度,然后列举史实加以说明,注意史论结合,表述严谨,言之有理即可。33.近500年来,人类历史加速发展,迥异于此前缓慢变化的漫长历史年代。有学者认为:在这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500年中,“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时期,我国历史也进入到了一个承古萌新的转折时代。在社会思想方面,“民本思想是先秦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主潮之一,它与尊君论相反又相承,共同构筑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理论基石……然而,至明末清初,‘天崩地解’的时代氛围和批判思想的氤氲涵化,为传统的民本思想提供了一次更新的机会……我们把明末清初涌现的政治理念称之为‘新民本’”。引自冯天瑜等《解构专制---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1)比较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与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的不同。(4分)材料二、近500年来,“国家能力”的消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国家的海上实力。英国在近代历史上长期居于首屈一指的世界强国的地位也是与英国的海上实力分不开的。(2)依据16至18世纪的历史,分析英国是如何扩展其海上实力的?这种实力对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用如何?(8分) 材料三、19世纪以来,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国家能力此消彼长,深入影响着世界格局。经济实力是国家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近代中国与西欧GDP变化对照表——作者:A.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3)依据统计图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经济状况并分析其原因。(8分)材料四、20世纪后期的时代特点,一是国际关系体系相对稳定。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民族解放运动基本结束,殖民体系瓦解,主权国家林立,各国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国际形势在逐渐从政治革命转向经济竞争。二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对立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从激烈的冲突、对抗性竞争向交往合作性竞争方式转变。引自依据黄凯锋主编《历史与现实的交响---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题研究》(4)近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