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家与经济增长企业家与经济增长企业家与经济增长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企业家与经济增长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张维迎教授主讲“企业家与经济增长”现场纪要]时间:2009-06-1111:00:05
来源:实践教学
查看:610<论坛记录>张维迎教授主讲“企业家与经济增长”现场纪要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5-8-617:40:39主讲嘉宾:张维迎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助理
主
题:企业家与经济增长
时
间:2005年3月19日下午2:30
地
点:管理学院MBA大楼国际会议厅
教授简历:
1959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1984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研究所从事改革理论和政策研究,1990年9月如牛津大学读书,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4年8月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院。1984—90在体改委工作期间,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十篇有广泛影响的论文,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规制改革思路的学者。在牛津大学读书期间,师从著名经济学家、199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James
Mirrlees和产业组织经济学家Donald
Hay,主攻产业组织和企业理论,硕士论文曾获1992年牛津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最佳论文奖(George
Webb
Medley
Prize
for
the
best
thesis)。
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届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据对国内最权威的经济学杂志《经济研究》1995—1997年间论文引证统计,张维迎教授的论文被引证的次数排名第一,其中《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名列单篇第一。另据统计,在1997年出版的43种经济学核心期刊文献中引用《经济研究》理念发表的文献405次,其中张维迎教授的论文占22次,名列第一;被引用4次以上的有16篇,其中张维迎教授占3篇。
主要著作:《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和《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另有数十篇中英文论文发表。
(论坛实录)
李新春:各位老师,各位校友,论坛下面开始了。在开始之前我简单介绍一下,今天是我们院庆的大喜日子,来自各地的校友、老师共聚一堂,今天上午刚刚举行了庆典,下午又迎来了另一场非常重要的活动,非常容幸地请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维迎教授来我们这里做CEO论坛,张维迎教授是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光华管理学院的副院长,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在过去的一些年对企业改革,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对中国的企业与成长都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尤其是最近几年他又一直关注中国的教育改革,对中国大学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所以今天是非常容幸地邀请到他,他也非常忙,昨天刚刚从西安过来,今天下午讲完课以后马上得赶回去,所以张教授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做CEO论坛,我首先代表全体师生向他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忠心的感谢!
张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是国内最受尊重的经济学家,他不仅仅在理论界,在企业界同时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曾经被中央电视台(CCTV)评为“年度经济新闻人物”,在企业家里面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说和学术界并驾齐驱,所以我想在座的学员,同学不仅对他的理论有所熟知,而且对他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方面也有很多了解,这里我就不多做介绍,下面我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张维迎教授做报告,谢谢!
张维迎:谢谢李院长,非常高兴又来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我首先祝贺管理学院成立20周年,非常抱歉的是我原来计划参加今天上午的活动,但是由于我们校内有一些事没有能赶来,只能来完成这项任务,因为这项任务有很多人要来,所以无论如何这一场讲座是要来的。其实CEO论坛已经举行了好多次,前面请的人都是企业家,企业界的高层管理者,我可能是第一个经济学者在这个论坛上报告,深感容幸。今天在座的有中大管理学院的学生,但是更多的可能是企业界的朋友,当然也有管理学院的校友,讲这个题目稍微面宽一点,也切合论坛的主题。
今天大家在谈到企业家,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了,在20多年前,谈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忌讳的。我本人1984年9月在《读书杂志》发表了一个文章叫“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这篇文章发的时候我记得非常清楚有两个问题编辑跟我讨论,征求意见,第一,是不是可以不用“企业家”这三个字,用“实业家”,因为企业家在计划经济下的几十年中是贬义词,一谈到企业家就想到资本家,就是剥削,所以在这里谈到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在当时的情况显然不太恰当;第二,我也谈到企业家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冒险精神,这也是个问题,是不是不应该用冒险精神,用什么呢用探险精神,因为冒险精神在当时也是一个贬义词。二十年过去了,大家知道这两个词在我们国家已经不再是贬义词,好多人都喜欢叫自己是“企业家”,无论是真正的私营企业家还是国有企业部门的一些领导人。进一步看一看,20年确实发生了好多事情,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不要讲了,我1985年是第一次来广东,广东当时的情况跟现在是非常不一样的,那时候广东还是最发达的,到处都是摩托车,交通堵得一塌糊涂,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这二十年来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进一步看,我们当时想不到的一些企业现在在中国是赫赫有名,我举几个例子都是二十年前创办的企业,像联想、海尔、方正、万科、科健、科龙、正泰等等,全是1984年之前创建的,这些已经变成了赫赫有名的企业家。再看学生的整个导向,20年前如果问中山大学的学生愿意去企业工作吗我想一般来讲或者是没有门路的人或者是确实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企业工作,尤其是私营企业,一般人是不愿意去的。二十年前我也提出一个口号,就是“中国应该从学而优则仕转向学而优则商”,这个口号现在好多人都接受了。我们就是要带着这些问题想想,特别是中国二十多年怎么能够维持高速增长,增长的源泉究竟在哪里经济学上好多学者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资源配置怎么做得更合理,使生产要素、生产力更高,这是整改的办法。学者们做了好多研究发现富国与穷国的主要区别不在于资源的多少,而在于资源配置方式的差异,特别是从国际上来看,好多资源非常多的国家恰恰是比较落后的国家,而资源贫瘠的国家恰恰是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俄罗斯,资源非常丰富但现在是贫穷的国家,还有日本和阿根廷,阿根廷的资源要比日本丰富得多,但是日本现在在世界经济位于第二、第三的位置。我们国内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也是这样,南方特别是广东这一代应该说资源相对贫瘠的地区,但是西北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比较贫穷,这些事实就证明了一个结论,就是好多国家的发展差异不在于资源有多少,而在于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在座有不少的同学可能喜欢探讨这个问题,其实我遇到的美国大学生经常写这个论文,为什么资源富有的国家经济发展不是很好大家也可以思考这个问题。刚才说我是西部人,最近在讨论西部问题的时候,我想到一个问题(这个跟我今天谈的不太一样),我们学过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大家知道是由于土地的地理位置、肥沃程度,资源穷富等等引起的,同样的人力操作,同样的资本运作在不同的土地上创造的价值不一样,资源的级差地租为谁所有这里就介绍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刚才讲西北是比较穷的,但我想穷可能有一个原因(跟广东比)就是广东的级差地租都自己留下,而西北的级差地租都国家拿走了,这可能是中西部人的收入差距的原因之一,为什么这么讲广东靠近香港,靠近沿海,这就是地理位置的优势,土地全部转嫁之后都留在地方城市建设,我们那个地方(我的老家)最富有,有石油、天然气,煤、盐,资源非常丰富,号称“中国的科威特”,但是资源丰富引起的级差地租国家都拿走了,挖一吨煤给地方就留一块钱,煤的价格是150块,只有一块钱留给地方,这一块钱就相当于补偿开采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等问题的解决。也许大家可能觉得西北人在为西北辩护,但是你们学马克思资本论的应该考虑这些问题,级差地租应该归谁所有,哪一些级差地租应该归国家所有,哪一些应该归当地所有。
言归正传,我今天要特别强调的,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任何一个国家最稀有的资源是什么就是企业家才能这一类资源,而企业家的才能可以用于好多方面,所以他用途的不一样,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快是慢,人民生活是好是坏,从这一点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穷国与富国的区别主要在于企业家才能的配置不同,不在于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数量的多少而在于配置方式的不同。下面我用这个图(见PPT)来告诉大家,假如把所有的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高能力”,就是人口中出类拔萃的精英分子;第二类是“中能力”;第三类叫“低能力”,就是普通人,你们在座的可能不认为自己是普通人,可能是中上。从统计学上来讲,人的才能在全社会当中的分布大致可以用这个图(见PPT)来表示,横坐标代表才能,纵坐标代表分布密度,可以看到越到右边曲线越低,意味着最高能力的人比例占的非常少,大部分的人处于下面这个地带(普通人),当然也有一少部分的人特傻,曲线分布大致是这样的情况。回过头来,从人类整个历史上看或是横向地看,资源配置划为这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经济就是最高能力的人待在政府,就是政府官员,次一点能力的人做生产,最差的或者是最普通的人做企业家活动就是工商业活动;第二类经济仍然是最高能力的人当政府官员,在政府任职,次一点能力的人当企业家,再往下低能力的当生产工人,生产工人包括一般的工人,也包括农民;第三类经济是最高能力的人做企业、工商活动,次等的是政府官员,低能力的人做机器生产。如果用这个图来看,中国的历史上属于哪一类呢应该属于第一类,最精英的人待在政府,一般的人做生产,最被人看不起的是做工商业活动的,所谓“恃农工商”,恃排在第一位,农排在第二位,工商是排在第三位的。现在世界上可以看出,拉美这些地区大致上排在第二类,最高能力的人去当官,管理国家,次一点的做工商业,发达国家像美国、英国这些国家是第三类分布,就是最有才能的人在做企业,其次是政府官员,再次是工人。但是我这个图可能有些太简单了,因为人的能力有好多,某一方面优秀,另一方面不一定优秀,可能适合不同的专业,但是从整体的社会来看是这样的。我首先要纠正一个概念,以免大家引起一些误解,我们一般讲企业家具有创意才能的,并且承担风险的这一部分人,很难把政府官员叫“企业家”,其实在90年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写过一篇文章,他说实际上政府部门的人本来也是具有企业家素质的,但是当你进入政府了以后,你的激励机制变了,慢慢人的性格、行为方式都会进行改变,从先天的角度来讲他可能仍然是具有企业家才能的,所以我在说到企业家才能的时候不是说一定是做企业的企业家才能,而是整个社会当中具有的那种素质。大家可以看出,我们国家20多年是从第一类的分配方式到第二类、第三类,这样一个走的过程。
下面再来看一下,不同的配置对整个社会经济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重要影响,我归结了这几个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在任何一方面都可以做深入研究),第一就是说最多才能的人如果他在做企业,他就在创造价值,所谓创造价值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能够使社会财富增加,而如果最高才能的人待在政府,他主要就是寻租,就是在分配而不是创造,还要提醒一点,其实最糟糕的社会是最有才能的人去打仗,拿刀拿枪的社会,中国历史上也经历了好多这样的时代,我这个图表应该是非常温和的,没有把最糟糕的社会列出来。最有才能的人如果在创造价值,这个国家的国民财富就会不断增加,反过来说如果最有才能的人都去分配财富,这个国家的财富就很难增加,大家都去研究如何分配的问题,财富从一部分人手里保存到另一部分人手里,最严重的就是革命,就是我刚才讲的用革命的方式分配财富,已有财富从一部分手里转到另一部分手里。由于活动的性质不一样,就导致如果最有才能的人在政府部门寻租,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就比较缓慢,如果他在工商业界做企业,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就比较快,有经济学者已经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是用企业家的能力决定的,如果最高能力的人在做企业,这个国家增长就快,再进一步讲,这个国家的技术进步也是由企业家能力决定的,特别是在企业家当中最具有创造的那个人的能力决定的,比如软件业的发展目前为止仍然是由比尔盖茨的能力决定的,其实现在有好多慢慢替代比尔盖茨的。如果最低才能的人都在从事工商业,这个国家是很难进步的,大家从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长期以来是私有工商业,基本上都是在搞贸易,没有带来技术方面的进步,即使国家有一些技术进步,也不会在商业上使用,资源的配置对技术进步发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证明,一个国家企业规模的大小,也是由企业家的能力决定的,高能力的人领导大企业,低能力的人领导小企业,如果这个国家整体从事工商业的人能力比较低,这个企业是不可能做大的,反过来说最高能力的人在领导企业,这个国家才能出现规模比较大的企业。再进一步看,这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当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劳动者工资的高低,经济学家也证明工人的边际生产力也是由企业家的能力决定的,你在不同的企业工作,创造的价值不一样,比如你跟着比尔盖茨干创造的价值就很大,但你跟着张维迎干就创造不出什么价值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生毕业后去什么地方,你的边际生产力有多高,源于你去什么样的企业,如果跟一个好的老板,你就非常能干,创造的价值也很大,你如果跟一个很糟糕的老板,过去以后没有胸怀,没有远大的目标,这个时候就干不了什么事,由此就决定了社会当中普通劳动者的收入。你可以想象,如果最高能力的人在做普通的生产工人,低能力的人在管他,这个时候高能力的人也是创造不出什么价值来的。再进一步讲,它会导致整个社会分界的不一样,如果最高能力的人在做企业,这个国家就开始了一个竞争—生产力竞争,如果最高能力的人在做政府,这个国家的人们之间也在进行竞争,但是是破坏的竞争(这是我这几个月总结出的一个理论,稍微谈一点),其实社会的各种组织大体可以划为两类,一类是生产力导向组织,另一类是破坏力导向组织。所谓生产力导向组织就是说这个人在这个组织中能够得到什么样的位置,什么待遇,是由经济科学家讲的“边际生产”决定的,有本事就可以上去,没本事就上不去,有本事工资就高,没本事工资就低,但是“破坏力导向组织”就不是这样,你获得什么位置、什么待遇不依赖于你的边际生产力,而依赖于你的破坏力,就是你能给别人带来损害,你的位置就高,你的待遇就高,简单地说就是拿枪的比拿刀的分得多,拿炮的比拿枪的又要分得多。在中国的好多组织都是破坏力导向的组织,而不是生产力导向的组织,机构里面提某一个人,不提某一个人,首先考虑的不是他的组织有多重要,创造的价值有多大,而是说我不提他,他会给我造成什么伤害,比如说某一个机构的头,他手下有一个人是省委副书记的女婿,那你一定要提拔他,因为你不提拔他,他给你带来的破坏很大,你拔款就拔不到了,然后你就拼命地提拔他,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进行破坏的竞争而不是生产力的竞争,每个人都在想办法提高自己对别人的伤害力,而不是想怎么增加价值,这样的社会就非常糟糕。所以最高能力的人在政府位置上基本存在的都是破坏力导向组织,而最高能力的人在企业,存在的基本上都是生产力导向的组织。20年前在北大的一个讲座上,我讲的时候就用了一个比喻,就是说在一个健康的社会里面,你干得好我要比你干得更好,但是在一个不健康的社会里面,你干得好我想办法怎么把你拉下来,怎么把你拌倒。大学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况也可能有,一个好的大学,你的研究搞的好,我要比你更好,我嫉妒你,但是我要把嫉妒变成更大的努力,好比你发了五篇文章,我就发六篇;但是在破坏的导向下就想办法不断地诋毁别人,说别人坏话,谁都没法干活,这时候就显得他的地位。这个是在资源配置里面整个社会人的导向带来的问题。再看看最高能力的人在政府的这些国家经济当中,充满了欺诈,而最高能力的人在做企业的地方显得比较诚实,比较守信用,商业关系就是合同关系,这个时候每个人的声誉就变得非常重要。最近出的“苏丹红”事件就可以看出来,肯德基在政府没有查的情况下开始自我曝光,说明他的情况,这是诚实的一种行为,但是另一些企业根本不是这样,出问题了只要没查出来就假装没有,即使查出来了也百般抵赖,不承认,所以这对社会风气也很重要。总体导致的结果就是刚才讲的情况,最高能力的人如果做企业这个国家就可以变得富有,最高能力的人做政府,这个国家就会贫穷,到处不断地闹革命,不断地搞阶级斗争,这些就是人力资源的配制方式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接下来大家关注的就是为什么有些国家、有些经济中最高能力的人在做政府,而在另一些国家、另一些经济中最高能力的人在做企业,简单地说就是激励机制的问题。我们对人性有一个基本的假设,经济上讲的理性人,理性人总是最大化地扩大自己的效益,再进一步看人们总是选择能为自己提供最好的综合报酬的职业,就像你大学毕业后究竟干什么,你要选择能给你提供综合报酬最好的职业,这个综合报酬不光是钱的问题,有些工作钱不多,但是社会声望很好,有些重视社会声望的人可能就愿意去这个地方,还有的工作报酬不高,但是自由度大(比如当老师),大家也可能愿意去做。这里面有个问题就是人的本性受到“可观察偏见”的影响,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尽管影响福利、效益的因素很多,但是我们最重视的是经常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所以你找工作看哪个工资高,但其实进去以后不一定舒服,这个就好比谈恋爱,所有结过婚的人都知道配偶长的漂亮不漂亮对你的幸福有没有影响,可能有,但是并不像你当初想象中的那么大,即使你原来找了一个漂亮的对象,结婚之后发现两口子过不下去,离婚了,下次你再找对象的时候仍然会看长相,因为长相最容易看,人品不好观察,我们在找工作当中也存在这个。像大学招人,有些学校提的工资很高,对人很有吸引力,其实他进去以后就后悔,而有些工资不一定高,但它的人文环境、学术管理非常好,进去以后非常舒服。由于工资可观察,其他的不可观察,所以导致职业选择的偏差。还有一个假设就是最有才能的人总是选择报酬递增的行业,报酬递增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好比你们知道毛阿敏唱歌赚好多钱,但是唱歌唱得比毛阿敏稍微差的人赚多少钱那就差得远了,她的出场费可能是一晚上30万,但是比她稍微差的人出场费可能不到五万,这就是报酬递增的含义。企业家的行业也是一个报酬递增的行业,你研究一下工资制度,一个企业内越到顶层工资体现的曲线越陡,在社会中也是这样,你的能力稍微比另一个人高一点,你可能管5000人的企业,另一个人只能管2000人的企业,你的报酬就比管2000人的企业大得多,你们的能力相差,但是没有两倍,这就类似体育比赛中得冠军,好比说冠军是秒,另一个人是秒,就是亚军了,然后做广告,做广告的时候冠军的收入比亚军就不是差百分之几了,而是差好几倍,这就是报酬递增的行业。所有有才能的人总是选择报酬递增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使他能够得到最好的综合回报,这样我们就明白,如果社会上的报酬制度不一样,激励制度不一样,不同活动的相对收入就不一样,如果社会在政府工作的综合报酬高,大家都愿意去政府,如果企业界的综合报酬高,大家都愿意去企业。
制度安排,产权安排,产权保护,对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产权是要靠政府保护的,因为政府有军队、有警察,如果属于这种状况,一个人要得到最好报酬的办法就是到政府工作,在政府中你可以受贿,可以贪污。我记得在几年前读了一本小说,可能大家都读过,叫《百慕园》(同音),是陕西的一个作家写的,里面谈到关东平原的农民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武汉起义了,紧接着北京的皇帝打倒了,当时农民就很纳闷,说皇帝打倒了,以后还要不要交公粮在农民的心目中要交税一定是有皇帝,没有皇帝还交不交税这就是个问题了。后来事实证明,皇帝打倒以后不仅要交,而且交的更多了,因为每一任新的组织上来以后都要征一次税,原来皇帝是一年征一次税,后来政府老在更换,每届新的政府上来以后就征一次税,最后农民总结一句话,就是“与其等着富人来征咱们的税,还不如咱们去征富人的税”,所以就打仗去了,然后就形成闹革命的运动,由此使好多的资源在这样的战斗中耗尽。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对产权的保护越弱,政府对有才能的人吸引越大,政府也是报酬递增的行业,你想一下,好比你是个省长,下面的人是副省长,我们讲是任人唯贤,是按你的才能,省长的能力比副省长高不了多少,但是待遇很不一样,比如退休,省长是65、副省长是60,一下子相差五岁,大家知道这是不一样的,因为人越到年龄大了以后对位置就越珍惜,多一年就是一年,多工作五年给你带来的快乐、享受不是年轻的时候可以相比的,还有其他的一些权力等等,所以政府和企业一样也是一个报酬递增的行业,有才能的人跟比你次高一点的人的报酬跟你们的才能是不成比例的。如果产权保护不好,大量的人就被吸引到政府去,如果你做企业,你的利润,如果你给别人打工或者是在政府工作,你拿的工资,全世界的经济都是这样,对工资的保护比对利润的保护要好、要有力,因为毕竟赚工资的人是多数,你要破坏工资的产权是很难的,像我们现在国家下岗,确实需要下岗,但政府也要保护,但是没有一个政府说你这个企业要破产了,除了一些特别的例子以外政府来保护你,但是破产不应该保护,你本来干得好好的,政府可以随时来侵害你,但是政府没有办法侵害赚工资的人,我每个月拿一千块的工资,政府不能随便来侵害我,我一年赚了100万的利润,政府就会不断地侵害我的利益,各种名目(收税、收费),用其他办法限制我,使我不得不贿赂他。还有一个例子就是软件产业和硬件产业,硬件产业的产权保护相对容易一些,软件产业比较难一些,这就是中国的软件产业难以做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国家本身的产权保护不好,但相对而言硬件好一些,软件的比如盗版、剽窃没法保护,所以软件行业的报酬就低,这样社会最有才能的人就吸引到干硬件,而不是软件,我与其像比尔盖茨那样造软件,不如像柳传志那样造硬件,这就是我们的社会跟发达国家的一个重要区别。现在说国家要走新技术,就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就是说在这种产权制度下,哪一个行业对人最有吸引力,一定不是无形资产多的,像软件、金融这些行业,而是有形资产比较多的,钢铁企业、房地产这些部门。还要强调的是政治制度,其实产权保护好都是要政治制度,简单地说政府的权力越大,对私人侵害的可能性就越大,腐败越严重,这时候越有才能的人就愿意去政府而不是企业,这个是激励的导向。前面讲的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些国家比如印度,印度现在好得多,当然我举印度的例子可能不恰当,因为印度的产权保护相对我们要好得多,举意大利,意大利的产权保护比较差,所以最有才能的人都拼命地往政府那边走,中国的情况后面再讲。讲了这么多,简单地说就是人的选择、决定,是社会的激励机制,产权制度、政治制度决定激励配置,就是最有才能的人去什么地方。
有了这个框架之后,来分析一下中国的情况。中国从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算起,可以看到中国的传统社会是开放的官场,封闭的市场,有这样一个基本特点。所谓开放的官场就是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到汉代隋唐之后政治是开放的,跟欧洲不一样,欧洲是贵族政治,我们是平民政治,就是说任何人不论你出身什么,多么低贱、多么贫苦,只要你发奋努力,就有希望当到宰相的位置,皇帝是继承的,但是宰相以下的官位都是开放的。在秦始皇那时候还没有制度化,到了汉武帝之后就有了察举制,就是每一个地方,每20万人里面每年选一位优秀人才送到长安,中央政府进行培训,培训三年之后派到当地做小官,做好了可以调上来到新的地方当大官,这种制度发展到隋唐之后是科举制度,就是全国的任何人都可以考试,那时候有乡试、京试,最后你拿到状元或者进士,就有官做了,所以政治是非常开放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传统的政治这么开放。我在几年前讲过,为什么中国国家人口这么大很重要的原因是这种制度使最优秀的人聚集到政府来了,然后进行职业化的管理,中国历史上政府就是职业化的管理,受同样的教育,接受的都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学完以后知识结构差不多,这样陕西的官可以派到广东来,就不需要中间转换了。与此相联系那时候政府官员行为的自由度相对比较大,一个地方官员有相当大的权力,比如征税,因为那时候信息流通不大,中央政府对他的约束不是很有效,好多中央政策下面经常不执行,用自己的办法多征税贪污老百姓。相对而言是一个封闭的商场,就是说市场是封闭的,中国过去对企业家的活动限制是非常多的,你要做一个企业,非常难,好多的资源都是国家垄断、国家控制的,国有企业在中国是非常盛行的,国有企业控制了整个社会大部分的资源,所以普通老百姓很少有机会做生意。由于商场封闭,官场开放,这样每个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就形成了很明显的倾向,就是学而优则仕,只要优秀的人、好的人一定要去当官,这样就造成我们国家在两千多年里面最优秀的人都到政府里来了。
再看看企业家的概念问题,其实中国最优秀的人,也就是说本来应该从事工商业、做企业的人到政府了,到政府以后政府有政府的规定,他不是在创造价值,是在分配价值,掠夺价值,所以他的性格、能力会发生变化,因为商场有竞争,要给消费者创造更大的价值,而政府要比人家做的好,提升的快,那你就要搞好多阴谋诡计,进行好多非正当的活动,贿赂帮助,甚至用武力对抗,所以这些人的性格就全部扭曲了,这可以说是中国两千多年来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地跟其他国家做一些比较,十七、十八世纪的英国最有才能的人去做工商业了,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产权制度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而且有了专利制度,这样无形资产的保护也非常好,最优秀的人去做企业,所以发生了英国革命,英国的革命使英国变成了全世界的霸主,但是中国一直没有完成这个转变,即使工商业做的有所成就的人也是用钱来买官,这样就带来了好多问题。再看看中国人在国外是怎么表现的。我在1982年写企业家理论的时候,一开始感觉中国缺少企业家,似乎中国人素质里面大家习惯于当官,而不习惯于做企业。之后又读了一些东西,特别是我去日本访问,最后发现不是这个情况,其实中国人是很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如果不信,你看广东人,到国外以后的华侨都做企业,东南亚最大的企业都是华人的企业,正大集团在泰国好多部门都是垄断的,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华人的企业都是当地主导的力量,为什么在中国没有自己想一下,就是刚才讲的激励机制。因为中国人出国之后,在中国是开放的官场,但在外国官场是不开放的,中国人要想在国外当官是不可能,改善自己处境的唯一办法就是挣钱,赚了钱就可以把当地的达官贵人买通,他可以保护你,这样华人就开始做生意了。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犹太人善于做生意因为犹太人到处流浪,谁都看不起他,他只能用钱来弥补,练就了自身的本领。今天俄罗斯的这些大富翁好多都是犹太人,但是他要进入政府很难,如果一个犹太人,要当政府部长,好多俄罗斯人是不接受的,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前途渺茫,只好投身经济,反倒变得富有了,发展起来了,而中国进入政府(与进入商业比)的边际收益更大,所以好多人都去做政府。
接下来再看中国26年中发生了一些什么。简单地说26年的变化的重要原因或是中国经济增加的主要源泉,用刚才的话讲就是企业家资源的重新分配是中国过去20多年增长的主要源泉。改革开放之前,最优秀的人、最具有创造力的人就两部分,一部分集中在政府里面,主要不创造价值,而是分配财富,分配价值,政府不得不承认聚集了中国十几亿人口里面最优秀的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在政府之外,主要在农村,这些人在农村干什么呢他种地种不过普通的农民,所以就搞投机倒把,最后抓起来,判刑了,大部分是这样的人,他没有地方创造价值,原来叫投机倒把,现在叫物流的这样的人。分配的过程大体变化有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80年代的农民企业家,你看广东大部分的企业家都是那时候农民出来的,当然广东有一些特殊的原因,开放、建设、侨民、资金、跟香港的关系等等,但是大体是这样,80年代起来做企业的人大都是农民,土地少,富不了,或者是牢里放出来以后没事做,就只能做生意。我大胆地猜测一下(你们不一定同意),如果把现在在坐牢的那些人的智商(IQ)拿出来量一下,然后在普通大街上随便找来人再量一下,我敢猜坐牢那些人的IQ是不是更高一些一般比较高,这是一个重要的现象。从严格的学术角度讲我并没有做这项工作,但是好多的思想可以猜想,然后我们找证据来证明他,也可能推翻他,推翻就是证伪,你们有兴趣的可以找一些资料看看。属于什么问题就是说最优秀的人是最聪明的人,如果你不能让他们在正道上发挥作用,他们就一定会在邪道上发挥作用,说的简单点就是,如果你不让他在内部,比如说不是保皇党一定会变成革命党,在企业里面也是,所以搞企业的人要注意这些问题,企业当中最优秀的那些人你不好好用他,不提拔他,他就会变成破坏力量,而一般的人就没事,你不提他,他也起不到多大的破坏作用,提了他也做不出多大贡献,做私企老板要注意这点,优秀的人一定要正确地运用他。在90年代形成另一帮,就是知识分子和党政干部下海,现在好多有名的企业都是在政府、在大学,这有一定的偶然性,就是1989年发生的“六次事件”(同音),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其中的一个影响就是导致人力资源膨胀,你看现在好多做生意的人“六次”之前在政府部门都是飞黄腾达,前途非常光明,不断往上提,在“六次”之后或者是犯错误了,或是糊里糊涂游行去了,写口号去了,甚至参加了一些组织活动,前途就没了,还有一些人由于某种原因本身心灰意冷,所以这时候就开始考虑我是不是还要继续待在这里,仅仅只是这些还不行,这只是产生一种共识,还有一个需求就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这个讲话非常重要,由于有这个讲话之后,原来等在那儿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下海还是继续待在政府的人就想好了,我们现在看到好多优秀的企业都是从那时候下海的,否则你很难想象,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给中国带来那么大的影响,很快广东这个地方出现了泡沫,海南、广西的北海这些地方,钱多得不得了。我在1993年出去的时候(那时候几百块钱收入已经很好了),1993年要在海南组织一个会议,我原来单位的一个同事下海了,我回来带的是英镑,头发太长了,国外的理发比较贵,所以一般能减少理发次数就减少理发次数,因此头发比较长,回到海南后我要组织大会,头发长了不礼貌,我要理发。但是那时候换钱还要找银行,不方便,朋友说先借你点钱吧,然后他掏出800块钱给我,那时候理发只要两、三块钱,怎么这么多当时也没说就拿走了,但是没花那么多,我花了88块钱。第二天我还钱的时候他生气了,他说你看不起我吓了我一跳。就那么几年时间,也许泡沫还有虚假的成分,但是为什么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在“六次”(同音)之后积累的人力资源,那时候都等在大门口,邓小平去按一下电按纽,门一开所有的人都涌进来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26年发生的变化中就可以看出为什么引起经济的高速增长,其实80年代后期经济增长已经开始发力了,90年以后第二拨企业家下海。这两部分企业家现在形成了一个对比,就是第一部分企业家(80年代的)从下往上做,做一个小的产品,生产一个磁带,或者是一双皮鞋很辛苦,他出过国,也没有见大世面,慢慢地做;90年代以后下海的这些人都是开着空手套白马,他不做实际的东西,净倒腾,因为他有事业,有关系,他在政府部门认识人,银行认识人,他在上面做,但是你不能老在上面坐,上面坐的时间长就会跨的,所以他就慢慢开始做实验,一开始是倒腾土地,后来不行做房地产,房地产不行干脆就组建一个建筑队,或者是组织一个装修公司等等,越做越实了。现在这两部分企业家在慢慢均衡,均衡的力量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是两部分人,一部分人在下面做,一部分人在上面吆喝,经济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很有效,现在看看既有做实的东西,又有搞组织的东西,原来小的企业整起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一个电子商务,自己不生产实际的产品,就是广东的中小企业生产的东西,通过它的网站出口、卖,这就是传统的产业同现代的方法整合起来。这些东西80年代的人是没法做的,一定是90年代的人才能做起来,所以我总结了一下,26年的增长主要来自人力资源配置的变化,用这个图(见PPT)来讲中国是从最左边的配置方案,也就是原来最有才能的人在做政府,做企业的被人看扁,逐步转向中间,右边,最有才能的人做企业,这就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我再给大家举两个例子,讲的是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分配去向。(见PPT)这是分配去向的比例,纵坐标代表比例,蓝线代表到政府工作的人,黄线是政府和事业单位,从1989年开始到2004年中间虽然有波动,但是趋势相对是比较明显的,去企业的人越来越多,去政府的越来越少,我不知道中山大学怎么样,但是大体跟这个差不多,也就是大部分的人愿意去企业,80年代愿意去国有企业,现在愿意去私有企业。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这些大学中聚集了中国社会当中最优秀的那批人,也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考出来的那些人,那时候考完试以后是当官,现在是去做生意,这就是在创造价值。另一个看企业家学历的变化,企业家学历不是第一重要,但是仍然是一个指标,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原来搞的东西没有文化可以搞,但现在可能相对比较困难一些。在85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做了一个调查,企业高层里面具有大专以上学位的人占%,高中及高中以下占%,就是大专以上的不到一半,2003年大专以上的比例占到86%,这是另一个调查,数据样本很大,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可以大体看出来,企业家经营的学历在不断上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也就是说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源越来越用于企业。
接下来花几分钟看一下中国企业家究竟在做什么,他们是在创造价值还是在寻租,还是再分配价值我有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大部分的企业家在创造价值,也就是增加社会的财富,也有一部分企业家在寻租、分配财产,不增加社会的总量,但是可以使自己变得富有,好比你有一个关系,认识土地局长,认识税务局长,还有一部分企业家,既寻租又创造价值,是同时进行的,有一些一开始可能是寻租的,靠某种关系致富,后来转向创造价值,这个关系不能老利用下去,赚到第一笔钱以后开始真正创造价值,也有些人相反,一开始没有什么关系,靠勤勤恳恳,做小生意,生产小产品赚了一点钱,赚钱以后跟政府搞关系,看不上原来做的事了,通过跟政界的关系增加自己的收入。大体可以这样判断,但是没有准确的数字。还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大部分的人在创造价值,或者至少是创造价值和寻租同时进行,不能够简单地说中国的企业家全都在寻租,这样就没有办法解释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如果仅仅是分配财富,寻租,只是一部分人富了,另一部分人穷了,但是总财富是一样的。我们的经济能够有这么高的增长,人均GDP从不到300美元提到1000美元,这就是中国财富的增长,也是企业家创造价值的过程,研究这些具体的问题可能比较复杂,在座的大学生、研究生可以花一点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把创造价值和寻租完全分开。好比政府规定这事不能做,本来按照西方自由社会是可以做的,但中国不能做,你要做成这种事,如果允许你可以创造1000万的价值,但是政府不允许,这时候有些人就想办法贿赂政府官员,政府就让你做了,最后增加了1000万的价值,其中的500万被政府某一个官员拿走了,这时候创造价值的活动和寻租的活动就结合起来。在中国过去(80年代)如果创造价值的活动不伴随寻租的活动,价值是没法创造的,再举一个例子,80年代国家规定,钢铁、煤炭、石油这些材料只能给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企业是不能使用的,国家没有分配指标给你,但是国有企业效率很低,它创造的价值甚至是负的,那时候我记得一吨钢铁是600块钱,但市场价格是1000块钱,私人企业没有指标拿到600块一吨的钢铁,但国有企业或者是有门路的人可以拿到这个指标,你再花1000块钱从他那儿买回来,他600块钱买的,一千块卖给你,他寻租了。本来这400块不应该是他的,应该是国家的,但是如果你不用这个关系,乡镇企业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大量的寻租活动把整个社会的资源调动起来,然后才出现了创造价值的活动。90年代的时候中国的腐败现象非常严重,当时好多人非常担心,现在仍然很担心,我当时有一个判断,解决只要国家社会的财富和经济增加的速度,快于腐败增长的速度,就不会发生大动乱,但是一旦经过增长的速度掉下来了,腐败还在不断增长就可能出大问题,所以我要强调的意思不是替腐败辩护,而是你看一个大问题的时候,要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下,从当时的历史情况看,否则好多改革的措施没有办法进行。
当然要解决腐败问题最重要的是怎么解决寻租的问题,就是使你没有机会寻租。我们分析一下“租”来自什么地方所谓经济上的租就是与垄断相联系的,好比有地租因为土地的供应有限,所以才有地租,或者用需求曲线来讲,供给量跟价格不敏感,不论价格多高,供应量是一定的,这个时候才有租。广东的土地20年前的价格跟现在相差好多倍,这是什么原因是经济增长带来的,有土地有钱,所以简单地说所有的租来源于垄断。垄断有几类,一类是天然垄断,像刚才说的土地自然资源,这类垄断的租究竟归谁所有,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土地的租金应该归谁所有,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土地所有者应该是谁,这是另一个问题,国家规定说土地都归国有,那土地的租金都应该归国有,归财政部,土地的价格不是原生价格,而且延伸的价格,土地为什么值钱,是因为有需要,它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只是派生出的价值。陕西的土地就不值钱,为什么它派生的价值低,这就是天然垄断的资源应该属于谁,这方面有好多问题需要研究。我刚才讲到的东部和西部比较这个问题,东部的租金归地方所有,这个地方土地价格上涨乐,市政府一卖土地几个亿就变成地方的收入,而西部的租金归政府所有,发现煤矿了就是中央的,地方不能有,由于各地和中央都在争夺租金,所以又出现了好多有意思的问题,你看煤炭,为什么各个地方的国家大煤炭在那儿,小煤窑也在那儿,地方保护小煤窑,因为小煤窑的租金归地方,大煤矿的租金归政府,归中央,由此形成中央和地方的对立(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我要强调的不是这个垄断,是行政和法定垄断,本来不是供给量有限的,比如要办多少企业,供给量是没限的,但是在我们国家是由政府规定的,只能办多少,这个是法定垄断,比如电信,中国现在只发6个牌照,其它的都不能做,这就形成了法定垄断或是行政垄断,这种垄断就带来租金,所以大家看现在电信行业创造的利润是一千几百亿的利润,有相当一部分是垄断带来的垄断租金,还有其他的好多行业都是这样,像这些普通的行业过去有审批制,你办任何一个企业需要政府批准,只要需要政府批准就属于垄断性质,有垄断自然就带来租金,所以中国最为可怕的是由行政和法定垄断带来的租金。由于有了这些垄断,就出现了大量的寻租活动,像现在腐败这么严重,腐败受贿的人可以分一部分垄断租金出来,就是我让你干,也可以不让你干,我让你干你可以赚一百万,不让你干你什么都不赚,这样你就愿意拿50万给我,我让你干,最后你拿了50万,我拿了50万,腐败就出现了,寻租活动出现了,所以真正要铲除寻租,一定要铲除垄断。我刚才讲,有一部分垄断没法铲除,是天然的,那就要怎么样分配租金,有没有法律保证不产生寻租活动。第二个是行政性的垄断,行政垄断是必要,也就是说这个租金应该怎么分配,好比北京,北京现在的出租车不是随便开就可以了,你必须要有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公司政府给你分配多少个出租车的名额,就有大量的租金,在市场上一个出租车的牌照是多少钱,这就是每个出租车的租金。这个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办法是黑箱操作,然后谁能够搞长途运输,谁能够办出租车公司由政府官员说了算,大家就得寻租,就找关系,就得贿赂,钱装在个人腰包了。另一个办法可以对出租车牌照进行公开拍卖,每年或者每三年、两年要增加出租就要竞标,如果你要办个出租车公司就要竞到100个标,每个标20万,100个就是20000万,这就是政府的收入,一旦竞标之后租金收入就归政府。为什么政府不愿意搞竞标,因为搞竞标以后收入归政府财政了,不能归个人了,所以从政府的角度应该用投标的方式,但是管政府的人不喜欢用投标的方式,当然企业也一样,企业的最大利益跟管企业的人的最大利益是不一样的。由于这些制度性的问题,使中国的企业家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寻租上,特别要强调国有企业,国有产业可能是中国目前寻租最为严重的地方,当然这个要和民营企业是结合起来的,在计划经济下寻租比较有限,如果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国有企业全部是一个寻租场,我那时候是农民出身,我要当工人能当吗不能当。只要当了工人的人实际上就等于享受了一部分垄断租金,所以城市工人的待遇好,当工人找对象都容易。电信行业、银行行业、石油行业,同样素质的工人去那儿之后他的工资待遇、福利待遇都高得多,这个不是说那个地方的企业家能力高,是由垄断租金决定的,你去了石油部门,工资一定比其他部门高,因为它有大量的垄断利润,去电信部门就有大量的垄断租金可供员工分享,所以国有企业是我们国家最大的寻租场。资源不开放,资源只限于一部分人使用,一部分人垄断一定就会构成寻租,全员寻租,现在好多企业亏损了,亏损还继续发工资,这也是一种寻租活动。国有银行的2500亿银行坏帐,好多都是寻租闹出来的,因为好多钱都在个人腰包里,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最近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发展个体和非公有经济的若干意见》一共36条,意义重大,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废除了审批制,制定对民营企业相对自由的准入制度,原来国有企业寻租的活动就没有了。我又想起过去戴“红帽子”,戴“红帽子”典型反映的是寻租,本来帽子是什么,我穿一套衣服跟帽子本身是没有关系的,好比我要卖一个造纸厂,我的价值是由消费者决定的,但是如果我不挂国有的牌子就没法办起来,就只好戴“红帽子”,这个“红帽子”的租金最后就转嫁谁来让你挂,谁就分摊一部分,你的企业挂在我这儿你就要交管理费,摘帽子的时候矛盾就更多了。大家知道在洋务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挂洋企业,那时候不是“红帽子”,而是洋企业,就是说如果你是中国的企业,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政府官员、警察部队要擦你的油水,那你怎么办没有办法,就让法国人入30%的股,一分钱不要,变成法国企业,然后当地官员就不敢欺负你了,这个时候你算一算,送给法国人30%的股,可能比我不送他受当地的官僚、警察盘查还要有利一点,所以你肯送,也就是说我自由创造100万价值,送给法国人30万,如果不送法国人,政府对我的侵害可能是50万,所以我还赚20万,戴“红帽子”和这个性质是完全一样的。
要继续维持中国经济的增长,核心问题还是企业家资源的利用问题,这个利用跟我们刚才讲的稍微要进一步,刚才讲这些人原来在做政府、做学校,现在做企业,下一步就是已经在做企业的人怎么把寻租的活动转嫁到创造价值的活动上来,如果能够做到这个转变,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或者是可持续性就会更长,而要使最有能力人的精力转到创造价值而不是寻租上来,这几个方面一定要解决:第一个要完善产权制度,特别是对企业家剩余索取权的保护,如果企业家的剩余索取权没有合法的保护,就会形成大量的寻租活动,由于企业家合法的剩余索取权没有很好的保护,寻租的就不光是政府了,外国人跟我们寻租,加拿大政府、新西兰政府都在跟我们寻租,他们怎么寻租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企业家一富有就害怕,害怕就买护照,买护照就是给外国政府送钱,给他交税,本来你一年四季在中国,还要买加拿大护照,就要给加拿大政府交税,本来收入应该交给中国政府,现在交给加拿大政府。大家想一想国家的法律制度对产权制度的侵害是谁想得到好处,外国人想得到好处,本来这些东西是中国人自己的;再一个是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特别是刚才讲的审批制等等,真正建立一个自由企业制度,政治体制的改革,建立一个廉洁透明的政府,只有政府更透明了,更廉洁了,人们才觉得去企业比去政府更好,才会觉得创造价值比寻租更好;我们也必须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司法制度,使政府的工作受法律的监督,政府和老百姓一样在法律面前应该是平等的,我们现在不是这样,尽管现在企业可以和政府打官司,但打赢的机会很少,因为好多规定是政府规定的,司法很难独立,如果司法没有独立,政府官员可以任意欺负老百姓,欺负企业家,精力就花在这个上面,这解决要真正地改革国有企业,减少国有部门控制的资源。现在全国我大致算了一下,初步判断国有部门控制着70%的资源,创造的价值是30%,这是中国最大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这个资源不光是指银行贷款,不光是土地,还有人,那些优秀的人,政府部门包括好多技术人才都进来很多,但是政府不能释放出来,不能释放出来不是不让你去跳槽,而且由于传统体制下大家形成的观念,有的人仍然愿意待在政府,不愿意去私营企业,人才本来就有限,又使用不当。我想在当农民时候的感觉,我们村自留地只占全部集体地的10%,但是提供了40%的口粮,10%的地提供40%的口粮,另外90%的地只提供60%的口粮,我们国家资源配置的状况大致跟人民公社土地的分配差不多,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果不能够做到这一点,国家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可能有问题,我们在世界上可能永远是“三等国民”,不要以为GDP增长就可以抬头了,最重要的是这个民族对造成了什么贡献,我们现在赚的是苦力钱,哪一个品牌是我们的,哪个技术是我们发明的古代还有四大发明,这是我们的贡献,现在这二十年对人类的贡献是什么当然有一个,解决了世界上70%的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人口本来就是你的,还变成了你对世界的贡献。最重要的是再过100年,真正的中华民族对世界做出的贡献,这个要靠我们的企业家,如果中国不能出现优秀的企业家,不能出现最有品牌的企业,20年、30年以后即使都富了,但是我们对世界、对人类本身没有贡献,这样我们在世界上是没有地位的。一个大的国家跟一个小的国家不一样,小的国家只要有钱就行,大的国家一定还要有其他方面的影响力,日本有那么多的品牌,韩国像三星品牌,而中国没有,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我曾讲过一句话,就是对待民营企业的态度问题,实际上就是爱国主义的问题,如果你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个民族,你就要公平地对待民营企业,公平地对待企业家,有效地保护私有财产制度,谢谢大家!
剩下的时间提问。
问:我姓周,首先我代表大家非常感谢张教授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演讲。假设我们是做房地产和生物技术方面的投资,在全球很多时候都会侧重于第三世界,包括俄罗斯、菲律宾、印度还有中国,在这些一流领导者聚集政府部门的国家,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假设我是中国企业,我投资在菲律宾还有印度、俄罗斯,我怎么样保护我的资产第二个我是中国人,但是我不信任中国政府,所以怎怎么样把我的资产去转移,怎么样保护?
张维迎:第一个问题如果你在俄罗斯这些地方投资,你一定要跟当地的警察、黑社会搞好关系;第二个问题就是要改革我们的政府行为,改革我们的产权制,这是中国政府要做的,使中国的企业家真正信任政府,愿意把自己的家庭、财产放在中国境内,这是我刚才呼吁的政府应该做的。
问:前一段时间有一位教授有一句话,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演绎思维,具体到咱们今天的话题(企业家与中国经济),就是说中国企业的战略主要是通过归纳思维得来的,具体的表现是什么一般是的战略就是前三年怎么样,前五年怎么样,然后未来五年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正是这种归纳式的推理耽误了中国企业很多机会,因为咱们可以看一看很多国外的企业都是演绎式的推理,比如说有一个记忆,在95年是600亿美金,那时候想他的战略就是采取演绎式的,我如何在本世纪末(五年之内)把我的企业做到1000个亿,这个战略是通过演绎产生的,这样会碰到很多机会,就是说……
张维迎: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一个好的企业战略不是说我先定几年内达到多少亿的目标,然后怎么做到,一个企业最好的战略是你的企业理念是什么,要做成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在某一个行业,在哪一个价值链上要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这才是制定战略的正确思维。其实中国好多企业也是那样的,哪一年要达到多少亿,要进入500强,然后看看现在的产业还不行,要扩张一个,要增加一个,这是有问题的,最典型的就是联想,联想几年前就是靠计算机增长发力的,后一直重复多元化的战略,现在证明是不对,现在的战略是真正做成世界的PC,个人电脑主要的供应商。
问:张老师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现在国资委把中国的很多大型企业统和在一起,比如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这样超大型的企业,面对这种企业他未来的出路是怎么样的,是继续由国家进行管理,还是民营,或者是卖给外资,这里面可能面临几个不同的问题,比如说国家继续管理显然是一个技术垄断,就像英国撒切尔把一些大的国企私有化以后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但是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都不具备接这么大盘子的能力,如果卖给外资以后可能存在跨国性的政治上的因素,第一个问题请张教授开一个药方,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最好。第二个问题想请张教授谈一谈,在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号的人口大国,在未来的竞争上请您做一个比较,谢谢!
张维迎: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还要强调我在其他地方说过一个观点,我们需要政府,需要国家的目的,不是最大化国有资产,而是最大化人民的资产,老百姓的资产,这个在现代经济学是不成问题的,政治上都不成问题,在中国儒家里的思想也是这样,孟子讲“民为贵,君为轻”,任何国家的政策都应该以最大化民众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在这个意义上认识国有企业的改制问题,离开了这一个,就不太好谈了,为什么如果你的目的是最大化国有资产,办法很简单,也不要做什么MBA、EMBA,国家下命令把所有的资产垄断起来,国有资产不就就最大了吗如果我们的目的是最大化人民的资产,国民的资产,就是说国家这么多的资源用什么样的办法使用是最有效的,现在大量的行业,民营企业进入了使用是最有效的,刚才讲国有部门占用了好多的资源,他们要慢慢放出来,如果不是释放这些资源,民营企业发展会非常难。至于国资委控制这个,不太好讲,有一些特大型的企业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家还是持有控制权的,但是另一部分还是会放出去,至于怎么放,卖给中国的私营企业,其实不是说中国的私营企业买不起,关键是用什么的制度做,在100多年前修铁路的时候,有哪一个私人企业能修铁路,那时候就出现了股份制。我们知道中国任何单个的企业都没有办法收购国有企业,那么大的国有企业,但是靠一个企业家群体,私营企业这个集团,用股份制的办法可以做到。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部分上市,就是国家控股,但是仍然一部分卖给老百姓,英国就是这样的,先50%可以公开市场,另外50%国家控制,再下一步再提出20%,这样做;最能买得起的是外国人,我这个观念跟你的差不多,我觉得像中国这些重要的,带有一定垄断性的行业过早地卖给外国人,再过20年、30年,我们会后悔的。但是也可能反过来说,我富有了,买回来不就完了但是卖的过程也就决定了体能不能富有的问题。如果不愿意卖给中国的企业,而愿意卖给外国的企业,像电信上市,宁愿在香港上市、美国上市,愿意卖给外国人不愿意卖给中国人,银行上市也是,愿意让外国人当我的战略合作者,不能让中国人来当,本身就有中国人对自己国家的信心。如果政府允许民营企业进入这些行业,收购国有企业,就使私营企业家对中国的政策,对我们国家充满信心,他就更愿意好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茶叶产品研发与技术转让合同
- 2025版开工庆典仪式专业摄影摄像与后期制作合同3篇
- 2025年度燃料油行业投资与融资合作合同2篇
- 2024版借款合同:含可靠担保方条款版B版
- 2024年绿色环保材料-木屑采购及综合利用项目合同3篇
- 2024年西安二手住宅交易合同指南3篇
- 2024年城市广场植物租摆与节日庆典活动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高层建筑门窗安装工程合同
- 2024版仪器试用合同范本
- 2024年装饰装潢工程合同文本3篇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河南新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物业管理服务人员配备及岗位职责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背1000题题库【含答案】
- 担保公司员工守则(共18页)
- 录音艺术教学大纲
-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探讨
- 单层钢结构厂房施工方案(完整版)
- 小沈阳新白蛇传台词
- 中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工艺PPT课件
- 看图写话植树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