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3:再就业项目绩效评价_第1页
案例23:再就业项目绩效评价_第2页
案例23:再就业项目绩效评价_第3页
案例23:再就业项目绩效评价_第4页
案例23:再就业项目绩效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23:再就业项目绩效评价案例23:再就业项目绩效评价案例23:再就业项目绩效评价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案例23:再就业项目绩效评价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某市再就业绩效评价的实践研究一、劳动再就业工作的现状与困难随着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一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些没有技能的工人成为结构性失业人员。此外,一部分城镇初中毕业生、大中专毕业生因不能及时就业而加入到失业大军的行列,以及城镇化过程一部分失地农民因无地可种而成为失业人口。我国正处于大中专和初中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企业转型再就业高潮叠加期,近年来,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登记失业率有上升趋势,其中,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逐年减少,而其他失业人员逐年增加(见表1)。表1:历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失业率和国有企业下岗人数情况表项目年份2001200220032004登记失业人数(万人)681770800827登记失业率(%)国有企业下岗人数(万人)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编.《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p157-162.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搞好劳动再就业工作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大局和社会经济稳定与持续发展的重要大事。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社会倾注更多关注,通过开展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在市场中实现再就业的能力,这不仅是目前做好再就业工作的客观需要,也是再就业工程能否深入下去的关键。二〇〇五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36号)两个文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工作需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再就业工程。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人们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再就业工程在其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经费问题。目前,我国再就业工程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经费数量有限,来源渠道单一。《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5》数据表明,2004年全国国有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共筹集资金亿元,其中有亿元来自财政安排,占%,来自失业保险基金调剂的资金仅亿元,仅占%。这主要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有关。2.岗位问题。目前我国就业岗位不足,劳动力市场需求有限,主要表现在:国有企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发展,吸纳就业的能力已趋饱和;城镇集体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增加就业岗位的潜力不大;我国的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份额不到40%,大量与第三产业有关的个体经济、三资经济其就业容量相当有限;而外资经济主要吸引高技能型人才,对再就业人员需求很少。同时,市场上还存在着“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一些没有技能的人找不到活,一些需要技能的活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干。3.再就业人员的观念问题。下岗失业人员都有一种复杂心理,总认为自己是被社会或政府“抛弃”的人,对政府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有一种自然的抵触情绪。同时,他们认为自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政府帮助他们是应该的,在再就业问题上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总希望政府部门能给他(她)安排工作。同时,失业人员一般年纪较大,缺乏技能,普遍素质较低,依靠个人在市场求职比较困难。劳动再就业工作虽然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成为各级政府每年必办的几件大事之一,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再就业培训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更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创新。再就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再就业培训的制度创新,可以提高再就业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再就业工程绩效。二、某市劳动再就业工作的创新举措及效果某市在开展劳动再就业工作中,同样碰到了上述三大问题,但他们没有为困难所困,也没有回避矛盾,而是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大胆进行制度设计,勇于创新,闯出了一条促进劳动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新路,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某市开展劳动再就业工作采取的创新举措主要有:(一)公办和民营职业培训机构展开竞争,结合培训和就业情况拨付培训补贴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并没有把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全部交给公办的培训机构去完成,而是选择了具备条件的3家公办和4家民营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八大类35个专业的多期培训班。当年进入下岗失业行列的再就业人员凭再就业优惠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任何一家培训机构,免费参加再就业技能培训一次,培训费用由财政补贴。这样,社会声誉好、有实力的培训机构培训的人员多,得到的培训补贴也多,促使公办和民营培训机构展开竞争,提高培训质量。2005年全市培训的7042名学员中,49%由民营培训机构承担。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再就业科会同市财政局社保处根据各培训机构在年中和年末上报的参加再就业培训人员名单和联系方式,逐一与再就业人员联系,核实其再就业培训情况。如发现培训机构有虚报现象,不仅要扣减虚报的部分,还要从实际培训的人数中扣减与虚报数量相同的培训人数,以示惩罚。最后,财政部门根据核实的再就业培训人数,按事先确定的不同培训种类的培训补贴标准的80%划拨培训补贴费用。余下的20%的培训补贴则要凭再就业人员有效的、齐全的上岗就业证明(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工资单、用人单位代为交纳社会保险的证明等)领取。这样,不仅考核了培训情况,还考核了培训后的就业情况,促进了培训提高就业的作用。(二)建立街道、社区劳动保障站(所),拓宽再就业培训后的就业渠道某市在市本级10个街道和100多个社区分别设立了劳动保障站和保障所,每年给劳动保障站工作经费3万元,劳动保障所工作经费8000元,并配备较简单的、能满足开展工作需要的办公设备。劳动保障站(所)一般配备工作人员3-5人,其工作职责主要是为辖区内就业再就业人员进行求职登记、办理各种社会保障手续、与周边的企业建立就业基地、发布就业信息、举办小型招聘会等,为就业再就业人员顺利就业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及保险金主要来自财政对劳动保障站(所)介绍再就业人员上岗就业的奖励,劳动保障站(所)每成功介绍一个再就业人员上岗就业,市财政给予200元的奖励,街道配套奖励20元。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再就业科要求各街道社区建立再就业人员求职登记和再就业台账,并对再就业人员上岗就业后的情况进行跟踪反馈,了解再就业人员的就业状况。年终,市劳动局会同财政局有关部门组织专人对各街道社区的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市大检查,进行评比打分,根据得分情况确定再就业补贴下拨的额度。对于弄虚作假、虚报的情况,不仅要扣减虚报的部分,还要从实际介绍上岗再就业的人数中倒扣与虚报数字相当的再就业人数,以示惩罚。某市通过社区中介完善再就业工程,在全国是一种创新。社区介入解决了培训与就业脱节的矛盾,形成了失业----培训----街道社区中介服务----再就业的完整体系。随着这一体系的建立,政府再就业工程效率不断提高。据统计,2005年该市培训再就业人数达到3116人,中介再就业政府帮扶就业人数14110人。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就业人数超过万人。预计2006年,该市实现再就业上岗人数将达到2万人,“就业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三、开展劳动再就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财政再就业支出绩效评价是指政府和财政部门根据“花钱买效果”的预算观,按一定程序,借助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再就业财政资金的业绩和效果进行评议和估价的制度。2006年7月开始,某市财政局绩效评价处委托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中心,以某市2005年度再就业财政拨款和业绩为依据,开展对再就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试点工作。经过深入基层调研、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层填报基础数据、中介机构复核和组织研究生对再就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等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最后于2006年12月27日邀请江苏省财政厅绩效评价处、上海财经大学中国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中心、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等有关部门专家、学者5人,成立“某市2005年度财政再就业支出绩效评价专家组”,对某市2005年再就业财政支出绩效作出评价。(一)基本结论2005年,某市共安排再就业财政资金1544万元,其中,再就业培训补贴345万元,劳动保障中介服务210万元,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补贴等989万元。在就业培训方面,2005年全年培训7042人,培训合格的为6845人,合格率为97%,有3116人在培训后六个月内实现了就业,经我们按培训名单抽取样本,按样本调查,结果为按巩固率计算的就业率达%,按实际就业计算的人均再就业培训财政支出为909元(表1)。在就业中介服务方面,2005年共帮扶再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110人次,经抽样调查,按巩固率计算的就业率达%,按就业人员计算的人均帮扶再就业支出为850元(表2)。表1:某市2005年度再就业技能培训情况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后果,本案例删去了培训单位的具体数据,下同。------笔者注。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后果,本案例删去了培训单位的具体数据,下同。------笔者注。单位名称培训人数合格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再就业人员满意率(%)财政拨款(万元)人均再就业培训财政支出(元)自报抽样自报抽样全市合计704268453116表2:某市2005年度再就业培训后推荐上岗情况单位名称登记求职再就业人员数政府帮扶就业人数政府帮扶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再就业人员满意率(%)财政拨款(万元)政府帮扶再就业人均支出(元)自报抽样自报抽样全市合计1670014110对此,专家们的一致结论是:某市政府在再就业工程上投入比较充足,资金使用比较合理,再就业工程制度设计符合中国实际,工作扎实有效。在较低的成本下,某市再就业工作的成效显著,社会效果较好。(二)取得的主要成绩按绩效观点,某市的再就业工程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绩效拨款机制有力地保证了再就业工作。在再就业培训方面,财政采用“培训合格人数拨款+就业上岗人数拨款”的模式,在就业服务站方面,采用“固定经费+按就业人数奖励”的拨款模式,贯彻了绩效原则,有利于调动各自的积极性。财政绩效化管理为再就业工程提供了有力的资金平台。2.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促进了再就业人员上岗就业。绩效测量结果为,%的再就业人员在培训后六个月内找到了合适的岗位。社区则通过组织招聘会、与企业合作建立就业基地等举措,根据下岗人员特点,有针对性地介绍再就业等。使得再就业人员半年内重新就业率,就业稳定率提高。总之,完善再就业保障体系提高了该市再就业工程的成功率。3.就业人员对政府服务基本满意。通过组织江苏科技大学20名研究生,对再就业人员随机进行问卷调查,有900多人接受了调查,获得608份有效问卷,覆盖率为%。调查结果显示,再就业者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再就业培训为%(表3),再就业中介服务为%(表4)。由于这些数据是来自独立调查,因而具有真实性。这也说明,再就业人员对政府服务比较满意。表3:再就业人员对再就业培训的满意度调查计量单位:%题号1.对实践课时和形式2.再就业后收入增加3.培训对再就业的帮助4.对培训内容和效果5.对老师的态度6.对免费再就业培训平均很满意(A)满意(B)一般(C)不满意(D)平均满意率表4:再就业人员对培训后推荐就业的满意度调查计量单位:%题号1.对信息数量和真实2.再就业后收入增加3.了解再就业政策4.对再就业工作情况5.对工作人员态度6.对再就业服务效果平均很满意(A)满意(B)一般(C)不满意(D)平均满意率从满意度调查看,满意率较高的为“在再就业岗位上就业持续时间”和“工作人员的态度”两项。这说明,失业后人员比较珍视新的工作,不愿意轻易变换工作,害怕再次失业,也说明该市再就业部门工作人员能理解其处境,真诚地为他们着想。技能培训问卷中“你认为再就业培训对找到新工作帮助大吗”的满意率偏低。这与我国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完全采用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不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因而持证者在岗位、薪酬上的优势不明显有关。在对中介服务问卷中,“通过街道社区或就业管理中心了解的再就业政策多吗”的满意率偏低。这与劳动部门的再就业政策宣传有关。这说明,服务站在职业介绍中,不仅要追求成功率,更应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再就业人员要求和特点,同时,也应教育再就业人员结合自身特点有正确的职业定位。(三)通过绩效评价发现再就业工作中尚存在的问题在对某市再就业支出绩效评价中,也反映出就业率有待提高等方面的问题。具体为:1.培训机构缺乏完备的就业跟踪制度就业率是培训机构的业绩所在,也是生存依据。但因各种原因,培训机构业绩观念淡薄,缺乏跟踪反馈机制,因而自报的就业率、稳定率均低于抽样结果。虽然财政部门为提高就业率,采用了两次拨款模式,但由于缺乏就业跟踪机制,培训机构只能放弃剩余20%的补贴。当然,再就业人员流动性大也是这一制度建设困难的具体原因。由于缺乏跟踪反馈机制,培训机构对劳务市场动向了解较差,也影响了就业率提高。而缺乏再就业跟踪反馈也使得劳动主管部门难以及时调整政策。2.培训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某市劳力再就业培训是从“短、平、快”的服务性项目开始的,它们花钱少,时间短、见效快,但也存在着技术含量低,就业竞争性差等缺点。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行业的就业人员接近饱和,即使就业的人也容易再失业,这也是造成就业培训的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偏低的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发现,俞氏厨艺和高级技工两机构的培训就业率分别达%和%,稳定率达%和%,重要原因是培训的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性较强。这一点,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3.培训后可获得的就业信息不充分发布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是促进再就业人员,特别是经培训后有一技之长的再就业人员上岗的有效途径。从问卷结果看,只有%的人认为通过街道社区或就业中心了解到的再就业政策较多,有%的人认为一般,%的人认为不多。在街道社区和就业中心发布的就业信息数量和真实性方面,满意者为41%,一般者为%,不满意者为%。这说明,就业中心和社区的服务有待改进。4.培训就业后收入增长有限从调查看,月收入比下岗前增加500元以上的再就业者为10%,200-500元的为20%,200元以下的为40%,收入较下岗前减少的为30%。可见,再就业工程对个人收入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这一问题,既有下岗前一些人工资收入较高,又有新岗位的时间尚短的原因,更有培训项目缺乏技术特长,就业岗位与个人专业特长不匹配等原因。因此,提高培训技术含量可能是提高再就业人员收入的有效途径。(四)政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专家组提出的政策性建议主要有:1.加强对再就业支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效率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的重要途径,这一点在某市再就业工程中已得到体现。针对就业率偏低的问题,专家们指出,应当从改革培训机制入手,通过公共事业市场化方式,引进竞争机制来提高培训效率。=1\*GB3①大力扶持那些培训效果好,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如数控技术等)或项目(如创业培训等)。针对它们培训时间长,培训成本高总量,可根据受益原则,在限额拨款之上适度向受益者收费。政府对业绩好的机构可通过一次性奖励方式,帮助其解决扩大规模的资金难题;=2\*GB3②对于那些培训业绩差,就业率不高的培训机构,要求其限期调整专业和培训内容,否则同解除培训合同。使有限资源转移到那些技术力量雄厚,社会影响好的培训机构上;=3\*GB3③改善再就业资金结构,随着再就业工作重心逐渐向街道社区转移,相应增加对街道社区等基层部门的投入。2.建立再就业跟踪制度,使绩效评价常态化=1\*GB3①各培训机构应建立再就业跟踪反馈制度,在招生时,应详细核查学员的个人信息。在培训结束后,应通过电话、信函等,保持与学员长期联系,借以改进管理。此外,劳动部门可通过减免费来鼓励他们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对于再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缴费,财政可通过与企业建立定期分担方式,使之纳入社会保障体系;=2\*GB3②街道服务站和服务中心应建立下岗人员的就业跟踪机制,及时了解就业和收入变动,借以总结经验,此外,应借助“金保工程”网络系统,建立再就业人员的就业信息档案;=3\*GB3③建立经常性绩效评价制度。绩效评价是提高再就业工程效率的基本制度环节。通过修订绩效指标体系,某市应将再就业支出绩效评价正式纳入财政、社保局工作内容。通过绩效评价,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布各培训机构业绩信息,这将有力地促使他们改变政绩观,在就业跟踪反馈上变“要我跟踪”为“我要跟踪”,提高就业率。3.结合社会需求,改善培训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对再就业岗位的需求变化,各培训机构也应当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改善培训内容,结合自身特色和用人单位需要来设置专业。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开设上级劳动部门规定的培训课程外,还应当开设特色课程,以提高竞争力,在专业上,可以在国家目录之外,根据社会需要创设新的专业。在课程安排上,应根据各专业特点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操作课程。总之,政府要鼓励创建特色培训项目和特色学校。4.拓展就业信息来源渠道,提高介绍工作岗位的成功率在这方面:=1\*GB3①中介机构应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获得更多、更真实的就业信息;=2\*GB3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及时公布岗位需求信息,街道社区和就业中心应该走出去,深入了解不同行业、部门的用人需求;=3\*GB3③社区应该发挥基层组织优势,分析和了解再就业人员的自身特点和求职意向,有针对性地介绍岗位,提高就业成功率。四、劳动再就业制度创新带来的启示通过对某市劳动再就业工作制度创新的回顾,我们能够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得到一些启示,或许可以作为其他兄弟城市开展劳动再就业工作的借鉴。1.建立委托-代理关系,提高劳动再就业工作效率劳动部门与培训机构、街道社区建立起委托-代理的关系,培训机构和街道社区成为劳动部门的代理人。通过培训机构和街道社区与失业人员直接打交道,充分了解失业人员的需求,并帮助他们寻找就业岗位。这样做的好处有几点:(1)通过培训机构或街道社区促进失业人员上岗就业,增加了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机会,因为培训机构或街道社区作为分布在全市不同地方的机构,与用人单位联系较多,了解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2)缩短了失业人员寻找就业信息的时间,减少了用人单位与失业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能有针对性地介绍失业人员就业,同时也能帮助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因此,失业人员上岗再就业后,就业持续时间都较长;(3)虽然增加了交易费用——培训补贴和中介奖励,但是提高了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效率,因为通过向培训机构和街道社区付费,增强了他们专门从事再就业服务的能力和动力,从而会提高效率。2.通过多种途径激励培训机构和街道社区提高再就业工作效率在劳动部门与培训机构、街道社区的委托-代理关系中,代理人可能会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而机会主义行事,从而沦入“道德风险”(moralhazard)。为了防止代理的机会主义行为,某市劳动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1)让代理人——公办和民营的培训机构展开竞争。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在抑制普遍存在的代理人机会主义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间接控制来源于竞争:让代理人明白,如果他们不尽其所能以实现委托人的目标,他们就有失业的危险。(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