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INANCESPORTSFORCENTERRESEARCHFEDERATIONGOODSSPORTINGCHINA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RESEARCHONNATIONALFITNESSBEHAVIORANDCONSUMPTION自2020年起,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连续三年发布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通过社会调研与数据分析持续跟踪我国健身人群的行为变化,深入洞察大众健身行业的真实需求,为包括会员企业在内的众多体育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今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共同撰写《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大众健身行业的社会经济价值与变化趋势。本次研究的市场调研工作同样委托知名市场监测与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执行。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本次调研结合我国城市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情况,选取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共26个城市进行随机抽样调研,共回收2489份有效样本。基于调研结果与宏观数据、往年数据的对比,结合体育产业和城市消费发展理论,本报告细致地分析了我国大众健身习惯、消费偏好与场地器材使用的综合情况,力求从市场调研出发探究行业全貌,与市场参与者共享全面、持续、即时的信息。日后,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将继续通过行业调查、数据统计和产业研究的方式为企业、行业和政府提供信息交流服务,积极参与我国大众健身行业发展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在此特别感谢跃动跳绳、雪乐山、爱踢客、SPAX对本报告调研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研究设计研究和执行方法定性深访:体育用品业内专业人士深度电话访谈定量调查:在线调查样本条件年龄16-69岁,包括男性和女性,本地两年及以上常住居民体育参与者,过去三个月内进行过体育锻炼、健身,或参加过体育比赛非敏感行业(敏感行业是指市场调研、广告/公关/咨询、媒体、体育行业等)最近3个月内未参加任何形式的市场调研城市覆盖在全国范围选取26个城市,覆盖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七大区域根据第一财经城市2020年的城市分级排名,将调研城市划分为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哈尔滨乌鲁木齐长春北京沈阳天津太原石家庄兰州青岛西安洛阳苏州合肥上海成都重庆杭州贵阳厦门昆明南宁广州深圳海口样本量定性:共完成6个有效样本,完成时间为2021年11月定量:共回收2489个有效样本,样本回收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月各配额具体完成情况城市:一城市线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城市样本量城市样本量城市样本量城市样本量北京150成都103昆明80乌鲁木齐60上海149重庆97太原80海口61广州150杭州98南宁80洛阳60深圳150天津100石家庄80小计181小计599青岛100贵阳80西安95厦门80沈阳100哈尔滨80苏州100兰州80武汉96长春80合肥100小计720小计989年龄:性别:个人月收入:年龄样本量性别样本量收入样本量16-30岁603男12771万以下25531-50岁1031女12121万-2万114751-69岁8552万及以上1087关于报告研究局限的说明本报告主要采用在线调研访问的方式,而上网者大多属于中青年、中高收入、城市化和高学历的群体,受此限制,50岁以上及低收入群体的代表性可能具有一定局限性。报告样本按城市级别进行配额,性别与年龄均为自然产生。由于不同城市级样本中的不同年龄段样本,及不同性别样本,与去年同期的样本比例(即分布)具有一定差异,可能会对调研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录CONTENT一.大众健身参与行为特征与变化二.大众健身消费行为现状与变化三.大众健身运动场景与器材的选择和偏好变化四.年度热点消费状况与预期五.大众健身消费政策与趋势研判
07172739501大众健身参与行为特征和变化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到2050年我国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体育强国”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其中,大众健身是国民健康、产业发展和竞技体育的基石。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2014年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为3.6亿,经过六年的推动和发展,这一数字提升至4.35亿,而健康中国的行动目标为2030年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3亿。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持续扩大我国大众健身参与人口,继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首先要深入了解我国的大众健身参与行为。目前我国体育人口占比约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除了运动频率,数亿体育人口的健身参与行为在内容、形式上存在诸多差异。根据不同的社会特征和体育行为,可以将我国体育人口分为不同的组别加以探究。首先,城镇¹和农村居民的大众健身参与行为差异明显。乡村经济条件落后、健身意识不强烈、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等原因共同导致了乡村居民较低的运动参与率。¹指与农村相对应的、以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人数2014年3.6亿2020年4.35亿2030年(预期)5.5亿8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据《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显示,当年我国7岁及以上居民每周参加三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7.2%,其中城镇为40.1%,乡村为32.7%。除了参与率较低外,农村居民的大众健身行为还存在运动形式单一、体育消费低等特点,提高农村居民的运动参与比例有赖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投入增加。相较而言,更多城市居民拥有锻炼身体的习惯,较好地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体育消费的意愿更加强烈。为此我们调查了不同城市²居民的大众健身参与情况,结果发现,在过去三个月内进行过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包括20%每周锻炼1-2次的轻度运动人群,且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轻度运动人群比例高于二线和三线城市。因此,在我国一线和新一线近2.6亿居民中就有数千万人有每周运动的习惯、但运动频率小于三次,具备转化为体育人口的潜力。从个人收入来看,月收入低于一万元的轻度运动人群占比高于月收入高于一万元的居民。此外,女性的轻度运动人群占比也高于男性;从运动动机来看,女性运动者更重视健身的“减肥瘦身,改善体态/塑形”效果,而男性人群更偏爱强化体能和锻炼心志及毅力。提高轻度运动人群的运动频率,可以通过制定运动计划实现。调研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中,制定了详细的锻炼计划的人群占比为45%,说明大众健身的计划性习惯仍有待养成。另外,提高单项运动普及度也有助于扩大我国大众健身参与人口。调研显示,我国大众健身热点运动项目已经由四项变为五项,健步/健走、羽毛球、跑步和游泳仍是大众参与最多的四大健身项目,而乒乓球的参与度也超过了30%。²指本次调研选取的26个城市。9大众健身运动习惯大众健身运动频率变化: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每周锻炼1-2次及以上的运动人群,合计占比为98%,而2021年为97%,无明显差异。其中,轻度运动人群显著增加。2022年每周锻炼1-2次轻度运动人群,占比为20%,而2021年为13%。最近一年进行体育锻炼的频率(%)3734192731201013421000上次次次次次次月或53121次每周每周每周每月每季度每每天2022年n=24892021年n=252710大众健身运动时长增加:虽然运动频率下降,但受访者每次平均锻炼时长有所增长。在2022年所有受访者每次平均锻炼时长64.1分钟,而在2021年为61.8分钟。单次锻炼时长超过半小时的比例提高,锻炼时长0.5-2小时的人群增加4个百分点。最近一年平均每次花多长时间进行体育锻炼(%)4945342791211006221111以内以内以内以内以内以内以内以上钟钟钟时时时时及分分分小小小小时个个个个小个1311222022年n=24892021年n=252711不同人群的大众健身习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轻度运动人群占比更高: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每周运动1至2次的轻度运动人群占比更高。一线城市人群更偏爱轻、中度规律运动,新一线以下城市人群更偏爱中、重度规律运动。不同级别城市人群运动频率(%)每天1次或以上每周5-6次每周3-4次每周1-2次39383536362827232321181114101010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三线城市base:一线城市受访者n=599新一线城市受访者n=989二线城市受访者n=720三线城市受访者n=18112收入低于一万的轻度运动人群占比更高:在三个收入等级中,个人月收入一万以下的人群中每周运动1至2次的轻度运动人群占比最高。而每周运动3至4次的规律运动人群比例随收入增长递增。同收入人群运动频率(%)27302532354122177122119每天1次或以上每周5-6次每周3-4次每周1-2次1万以下base:收入1万以下的受访者n=2551万-2万base:收入1万-2万的受访者n=11472万及以上base:收入2万及以上的受访者n=1087男性运动频率更高:男性每周运动3至4次、5至6次及6次以上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女性群体。女性的轻度运动人群占比为23%,高于男性的17%。同性别群体运动频率(%)30393524231191762每天1次或以上每周5-6次每周3-4次每周1-2次每月2-3次男base:男性受访者n=1277女base:女性受访者n=121213男女群体运动动机不同:男女群体的运动习惯差异可能与其动机相关。从运动动机来看,不论男女均看重“改善健康”和“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此外,女性运动者更重视健身的“减肥瘦身,改善体态/塑形”效果,而男性人群更偏爱“强化体能”和“锻炼心志及毅力”。不同性别群体希望通过体育运动获得什么(%)打发时间增强自信45放松心情/减压4035锻炼心志和毅力30培养爱好252015105提升精神状态0改善健康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体能获得更好的生活状态认识兴趣相投的朋友减肥瘦身,改善体态/塑获得比赛/竞技的成就感形14大众健身计划性习惯有待养成调研显示,在运动中制定了详细的锻炼计划的受访城镇居民比例为45%,说明大众健身的计划性习惯仍有待养成。制定大众健身锻炼计划(%)8 4偶尔运动一下,但没养成习惯有规律的运动,但没有详细的锻炼计划37 有规律的运动,并且制定了详细的锻炼计划51有规律的运动,并讲究训练计划和方式,目标是专业和熟练n=248951%37%
制定锻炼计划可以保证健身运动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便于运动者提升体能和运动表现,检验健身运动的效果,对于提高运动参与度、培养终生运动者都具有促进作用。在受访人群中,有51%的运动者有规律的运动,但没有详细的锻炼计划。通过普及教育和体育科技鼓励运动者制定锻炼计划,将有助于增加我国的体育人口数量。15大众健身热点运动项目大众健身热点运动项目相对集中:我国大众健身选择的运动项目相对集中,参与度超过25%的运动项目有七项。排名前三的球类项目是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众健身运动项目参与度(%)614339333326251717141310108886664跑步健步毛球乓球游泳骑行篮球场舞操课太极足球网球瑜伽台球登山训练排球滑冰钓鱼滑雪羽乒广量健走力n=2489大众健身热点运动项目由TOP4变TOP5:跑步、健步/健走、羽毛球和游泳仍是大众参与最多的四大健身项目,而乒乓球已成为和游泳项目相并列的热点项目。61% 43% 39% 33% 33%162大众健身消费行为现状与变化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随着我国近年经济发展持续增长,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居民消费已经成为GDP增长的主要动力。2021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拉动GDP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增长也具有显著意义。据《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当年全国人均体育消费支出1330元,占居民人均消费的6.3%。从地域来看,我国城乡居民在体育消费上存在巨大差异。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我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2032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支出2592元,农村居民人均支出1309元,约为前者的一半。按照该比例推算,2020年我国乡村居民人均体育消费800多元,而城镇居民体育消费则超过1600元。由于个体收入情况不同,城镇居民之间的体育消费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调研数据显示,月收入一万以下的受访者人均体育消费仅为1401元,月收入一万至两万的消费3544元,月收入两万以上的人均体育消费激增至6713元。从大众健身消费结构来看,实物型消费依然是居民首选,92%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购买了运动鞋服、器材和功能饮料等体育产品。以深圳为例,据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2020年深圳市人均体育消费3175.4元,其中实物型消费占比高达57.2%,其它省市统计的实物型体育消费占比也在40%至60%之间。相比实物型消费,近十年来我国大众健身服务型、活动型消费增势迅猛,消费占比大幅提升。大众健身服务型和活动型消费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居民对发
2020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全国水平2032元农村居民1309元城镇居民2592元18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展型、享受型消费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也归功于大众健身服务业供给的快速发展。以市场规模逾千亿的体育培训为例,据企查查数据,目前我国体育培训相关注册机构接近40万家,其中在2014年及以后成立的机构高达85%,供消费者选择的体育培训服务大幅增加,体育教育与培训行业总产值也从2015年的24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2023亿元;即使排除统计口径变化带来的影响,我国体育培训消费的增速也相当可观。结合地域和收入差异来看,目前我国大众健身服务消费者多为城市中的中高收入人群,尤其是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在30万以上、其他城市在20万以上的数千万中产家庭,而我国乡村居民和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则更依赖政府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从人均体育消费926元到1330元,2014年至2020年我国体育消费稳步上升;然而从这两年的调研数据来看,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过去一年人均体育消费下滑明显。我们的调查受访者多为中青年、中高收入、高学历的城市居民,拥有较高的健身消费意愿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体育消费能力。从他们的消费变化情况来看,全体受访者今年人均大众健身消费4709元,而去年个人年人均花费为5670元,同比下降16.9%。这种消费降级趋势普遍体现在各城市层、年龄层和收入阶层中;然而不同性别群体的消费行为出现了分化,女性群体大众健身消费额大幅下降,而男性群体的大众健身消费额反而稍有上涨。人均大众健身消费额的下降也体现在实物、服务和活动消费上,三类体育消费的购买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购买体育服务的人群减少了10%,客户流失最为显著。从具体的消费品类来看,办健身卡/报健身班/购买健身课程、购买运动器材(如篮球、自行车、太极剑、健身器械、保健器材等)和广场舞/舞蹈/操课的音响设备的人数比例降幅较大,而购买运动鞋服(运动服、鞋袜、帽子等)、购买运动装备(如运动眼镜、耳机、手表、户外装备等)、购买软件/APP会员、报名参加体育培训班和聘请体育教练/私教的人数比例则逆势上升,成为体育消费发展波动期的稳定器。19大众健身消费水平个人大众健身消费水平下降:总体上看,个人体育总消费显著降低。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者个人年平均总花费为4709元,而去年个人年人均花费为5670元,同比去年人均减少了961元。从不同城市级别来看,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受访者的2022年的体育消费均出现缩减。不同收入级别、不同年龄层的大众健身消费也显现出同样的趋势。近一年内,您在体育/健身方面总共花了多少钱元/人年)56706251691247094402544740775185379349332022年2021年2022年2021年2022年2021年2022年2021年2022年2021年2489 2527 599 618 989 847 720 813 181 249TOTAL 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三线城市20男性体育消费水平上升:从不同性别群体来看,女性受访者的平均体育消费从去年的6362元骤减至4289元。而男性运动者的消费水平反而有小幅上升,增加至5107元。近一年内,您在体育/健身方面总共花了多少钱元/人年)63625107497142892022年2021年2022年2021年1277125712121270男女21大众健身消费行为各大类体育消费的购买比例均下降:实物类、服务类和活动类体育消费的购买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服务类体育消费下降10百分点,降幅最为明显。最近一年内体育消费的人群构成(%)87 9263 7335 39购买实物 购买服务 参与活动2022年n=24892021年n=2527在主要体育消费品类中,办健身卡和购买运动器材的消费下降幅度较大。购买运动鞋服、运动装备、软件/APP会员以及参加体育训练班的比例有所提升,其中报名参加体育培训班的购买比例提升幅度最高。近一年内,您购买过哪些体育用品(%)7371474336513438333521182020192116111415鞋服装备身卡器材食品会员活动租赁训班开销动动健动动交地培的运运办运运社场育事买买买买的体赛购购购购软件会参加体育买体看购团观22大众健身实物类消费运动鞋服和器材消费增加:运动鞋服、器材及食品仍为主要实物类体育消费品类。调研数据显示,购买运动鞋服(运动服、鞋袜、帽子等)、购买运动器材(如篮球、自行车、太极剑等)和购买运动饮料、蛋白粉、维生素等运动食品的人均消费额有所上升。最近一年在实物类体育用品上个人的花费(元/人年)115711259799832022年2021年904875755752594729634647运动鞋服运动装备运动器材运动饮料食品体育书籍、舞蹈音响设备影音产品2022消费人数18101158838809268105n2021消费人数17991078951890244206n23瑜伽、游泳和球类用品广受欢迎,跑步机占健身器材电商消费半壁江山:为了进一步了解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我们对某电商平台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众在瑜伽舞蹈和游泳用品上投入较多。球类运动中,羽毛球相关产品最受大众欢迎,篮球和乒乓球普及度也很高,分别占球类及其它用品电商消费额的11.1%、9.5%和8.8%;高尔夫和网球等运动相对小众,但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健身器材类商品中,跑步机的受欢迎度远超其它健身器材。电商销售数据显示,跑步机贡献了约40%的健身器材电商销量。除跑步机外,动感单车、椭圆机和划船机日益风靡;近年来大火的筋膜枪的电商消费也位列前排,占健身器材电商销量的4.1%。此外,哑铃、跳绳、拉力器等传统健身器材依然是大众健身的普遍选择,虽然商品单价低,但电商消费额也占到了健身器材品类的4.3%、4.0%和2.8%。球类等体育用品电商消费 健身器材类产品电商消费其他其他网球瑜伽舞蹈综合训练器高尔夫单双杠跑步机游泳拉力器乒乓球跳绳筋膜枪篮球羽毛球哑铃轮滑滑板棋牌划船机椭圆机动感单车数据来源:清华五道口体育金融研究中心24大众健身服务类消费场地租赁消费增加,整体体育服务消费减少:办健身卡、聘请私教和报名参加体育培训班仍是服务类体育消费中人均消费最高的品类,但同比去年消费有所下降。在服务类体育消费的六个子类中,仅有场地租赁类消费的年人均消费水平从702元提高至737元。而其余5个品类的年人均消费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最近一年在服务类体育用品上个人的花费(元/人年)316535132022年2021年115515329391116744803737702476546办健身卡、聘请私教参加培训班观看赛事场地租赁购买软件会员报健身班相关开销2022消费人数900304389346476522n2021消费人数1287218285376540464n25大众健身活动类消费健身团体、俱乐部会员消费增加:受访者今年会员费、社交活动和参加赛事方面的消费水平基本一致,单项消费约为800元。而去年同期,参加体育赛事的开销(包括报名费、周边、食宿、交通等)和团体、俱乐部的会员的社交活动(聚会、聚餐等)的年人均消费,显著高于参加团体、俱乐部的会员费。最近一年在活动类体育消费上的个人花费(元/人年)8382022年2021年814813804766786团体、俱乐部会员费参加体育赛事开销团体、俱乐部会员社交活动2022消费人数n2993134882021消费人数n355323515263大众健身运动场景与器材选择和偏好变化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据《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目前我国有超过9亿人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体育锻炼,其中大部分运动者偏好公共体育场地,在运动场地租赁方面的消费不高。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社区全民健身中心(45%)、体育公园(42%)、露天广场(30%)等开放运动空间是我国目前大众健身的主要运动场景。因此,开放、新建公共体育设施,保障大众的体育运动空间,成为政府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自2018年起我国体育场地面积快速增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18年的1.86㎡提高到2021年的2.41㎡,增幅接近30%。基于大众的健身意愿,增加公共体育场地对大众健身参与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乒乓球场是我国近年来重点建设的公共体育场地类型,2013年我国共有室内外乒乓球场共19.44万个,2020年大幅增加至83.5万个,而乒乓球也晋升为大众健身TOP5项目。从我国大众健身最受欢迎的三个项目来看,健步/健走、羽毛球、短跑都是在开放空间进行的运动(2020年我国羽毛球场数量为20.24万个,容纳量有限,大部分群众羽毛球运动是在公园、广场空地上开展的),对场地设施要求较低,自然而然成为了大众健身的首选项目。而从球类运动场地来看,除了篮球场(100.6万个)和乒乓球场(83.5万个),其它球类场地(尤其是向社会开放的场地)数量不足在客观上限制了群众参与这些运动项目,补充羽毛球、足球、排球、网球等运动场地将有效提高我国大众健身参与率,承载多种球类运动场地的体育公园、社区运动场应成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下一阶段的工作要点。
球类体育场地数量篮球场地100.6万个乒乓球场地83.5万个羽毛球场地20.2万个28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除了公共体育场地,商业运动场地逐渐成为大众健身运动空间的重要补充。调研数据显示,选择体育综合体和商业健身房进行经常性锻炼的比例分别为32%和26%,设施更专业、环境更好的商业运动场地对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中青年和高知群体的吸引力日渐提升。以一线城市为例,北上广深四城共有约10万个体育场地,其中包括商业球场13956个和健身房14328个,商业运动场地占比超过25%(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场地比例约为10%),成为大众健身和体育消费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最热门的商业运动项目健身(有氧或力量训练)来看,据《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当年全国健身行业的会员人数超过7000万,健身人口渗透率为5%,占我国经常运动人口的约16%。随着未来体育服务消费发展,我国商业运动场地的数量和比例、选择专业运动场地的人数都将进一步增加。在不同的运动场景中,运动人群对项目和器材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调研数据显示,在室外公共体育场地进行活动关节的运动锻炼、进行有氧运动锻炼、进行力量运动的锻炼和进行需要两人及以上参与的体育锻炼的人群比例均在44.7%至48.6%之间,偏好较为均衡。在商业健身房/俱乐部,最受运动人群欢迎的五个项目是跑步(67%)、力量型训练/肌肉锻炼(49%)、动感单车(49%)、瑜伽(33%)和操课(30%),选择不同项目的人群比例差别较大。除了公共体育场地和商业运动场地,家用健身场景也是不可忽略的大众健身选择。虽然存在空间、器材限制,但家用健身场景正随着线上运动指导系统化和家用健身器材专业化变得越来越高效。调研数据显示,“做一些无器械有氧或自重训练”(52.8%)、“跟着运动类APP的健身视频做运动”(51.6%)和“利用小型健身工具进行锻炼”(51.3%)等居家锻炼形式非常普遍。在家用健身器材选择上,购买比例最高的是小型健身器械(13.2%),其次是有氧健身器械(8.4%),再次是力量型健身器械(7.5%)和智能交互式健身器械(4.9%)。29大众健身运动场景选择大众健身人群更多选择专业体育锻炼场景:调研数据显示,社区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体育综合体和大型体育场/馆等专业体育锻炼场景使用比例上升,从消费端说明过去一年我国大众健身基础设施增加。商用场景使用率降低,而社区全民健身中心等免费或低收费场景的利用率显著提高。最近一年内,您习惯在什么地方进行体育锻炼(%)社区全民健身中心4538体育公园4235普通公园3330体育综合体3228社区/街道的露天广场3032大型体育场/馆2623健身房/健身俱乐部264320户外运动场所24宿舍里/家里172515大型文化广场11河边/江边/海边9127学校操场13马路边61030体育公园、体育综合体和大型体育场/馆的选择比例持续提升:选择体育公园进行经常性锻炼的人群比例从去年的35%上升至42%,增长势头明显。选择体育综合体进行经常性锻炼的人群比例从去年的28%上升至32%。选择大型体育场馆进行经常性锻炼的人群比例从去年的23%上升至26%。31硬件设施好是选择三大体育锻炼场景共同的关注因素:在体育公园运动锻炼时,硬件设施的质量和是否免费是关键。选择体育公园时主要关注哪些因素(%)硬件设施条件好,对身体损伤小27有免费场所可以运动/锻炼26健身器材可娱乐社交,让体育锻炼更轻松和愉快25可进行的健身/运动种类丰富,器材齐全25离我住的地方近24base:在体育公园锻炼的受访者n=1043综合配套服务、硬件设施好,是选择体育综合体的标签特征。选择大型体育场馆时主要关注哪些因素(%)综合性强,可以满足体育锻炼、餐饮、文化、休闲、购物等需要28硬件设施条件好,对身体损伤小26可进行的健身/运动种类丰富,器材齐全24配套服务、设施齐全24健身器材可娱乐社交,让体育锻炼更轻松和愉快23base:在体育综合体锻炼的受访者n=787选择大型体育场/馆进行锻炼时,大众最关注环境是否卫生。选择大型体育场馆时主要关注哪些因素(%)环境好、干净卫生28硬件设施条件好,对身体损伤小28配套服务、设施齐全25综合性强,可以满足体育锻炼、餐饮、文化、休闲、购物等需要24可进行的健身/运动种类丰富,器材齐全24base:在大型体育场/馆锻炼的受访者n=65032大众健身运动器材选择三大最常锻炼场景中,体育公园的器材使用比例较高:在体育综合体中,运动器材的使用以力量型健身器械的使用为主。大众在大型体育场/馆中,更偏好使用小型健身器械和有氧型健身器械。在体育公园中,四类运动器材选择比例普遍较高,且以力量型器械和交互式器械为主。大场景中不同运动器材的使用(%)222116151691087654体育综合体 大型体育场/馆 体育公园有氧型健身器械base:有氧器械的使用者n=148力量型健身器械base:力量器械的使用者n=124小型健身器械base:小型器械的使用者n=253智能交互式健身器械base:智能器械的使用者n=5233室外公共健身器材的使用频次减少、时长增加:从频次来看,每周使用室外公共健身器材1-2次的人群比例同比显著增加,每周使用3次及以上的人群比例降低。外公共健身器材的使用频率(%)4135771025271613883用次次次次过使用都周使天531每有每每周每周周使用少于没每本基2022年n=24892021年n=2527但从使用时长来看,每周使用室外公共健身器材30分钟及以上的人群显著增加。其中每次锻炼30-60分钟的人群由29%提高至39%。外公共健身器材的使用时长(%)578114839294315分钟以内15-30分钟以内30-60分钟以内1个小时及以上2022年base:2022年室外公共器材使用者n=22822021年base:2021年室外公共器材使用者n=232034室外公共健身器材对健身需求的满足程度有所提高:调研数据显示,82%的大众认为室外公共健身器材能够满足其健身需求,对器材不满意的人群占比逐步下降。而大众对室外健身器材的必要程度评价没有明显变化,认为“非常必要”的人群占比为44%,仅有1%的受访者认为没必要,同比去年没有变化。室外公共健身器材对健身需求的满足程度(%)5分表示“完全满足我的健身需求”,1分表示“对我的健身需求没有任何帮助”6353291416149100543212022年base:2022年室外公共器材使用者n=22822021年base:2021年室外公共器材使用者n=232035商用健身场景中有氧和力量训练器械使用率高:在健身房/俱乐部,最受欢迎的5个项目是跑步、力量型训练/肌肉锻炼、动感单车、瑜伽和操课,选择比例均超过30%。力量型训练/肌肉锻炼的选择比例为49%,比去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相应地,力量训练器械使用率较高。健身房常见的有氧器械跑步机、动感单车和椭圆机使用比例也较高。在健身房/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的类型(%)跑步力量型训练/肌肉锻炼4944动感单车4948瑜伽33 40操课30 36游泳2338普拉提1816椭圆机1216拳击/搏击/散打1013Crossfit 032022年base:2022年在健身房进行运动的受访者n=6572021年base:2021年在健身房进行运动的受访者n=1092
676836家用健身场景中小型器械更受青睐:大众在家庭健身场景中更偏好做一些无器械有氧训练或利用弹力带、哑铃等小型健身工具进行锻炼。大众居家锻炼的方式(%)做一些无器械有氧或自重训练53跟着运动类APP的健身视频做运动52利用小型健身工具进行锻炼51跟着视频网站上的运动视频做运动46利用家用健身器材进行锻炼42跟着直播平台上的教练做运动13利用交互式智能设备进行锻炼12其他1base:在大型体育场/馆锻炼的受访者n=650家用健身场景中以小型健身运动设备的使用为主,有氧健身运动器材和力量健身器材为辅,以智能交互式运动器材的作为补充。近一年购买家用健身器材的比例(%)13885小型健身器械 有氧型健身器械 力量型健身器械 智能交互式健身器械base:购买过运动服饰或器械的受访者n=208837家用健身器材选择多样化:调研数据显示,小型健身运动设备的使用为比例为54.5%,排在前3位的细分品类,依次是哑铃、瑜伽垫和跳绳。有氧健身运动器材的使用比例为31.9%,排在前3位的细分品类依次是家用跑步机、踏步机和健身车。力量健身器材的使用比例为26.7%,排在前3位的细分品类,依次是踏步机、动感单车和仰卧板。智能交互式的健身器材的使用比例仅为11.2%,产品类型较为单一。经常使用小型健身运动设备的占54.5%哑铃23瑜伽垫20跳绳19拉力带13弹力绳10筋膜枪8拉背器8健腹轮6减震地垫5按摩球5杠铃杆4杠铃片4泡沫滚轴3拳击球2壶铃2飞镖盘 1
经常使用有氧型健身运动器材的占31.9%家用跑步机22踏步机7健身车5椭圆机2划船器0经常使用力量型健身运动器材的占26.7%踏步机8动感单车8仰卧板5哑铃凳5引体向上架5杠铃凳4经常使用智能交互式的占11.2%健身镜11其他0base:购买过运动服饰或器材且经常使用健身器械的受访者n=464384年度热点消费状况与预期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披露的数据,2021年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尽管受疫情干扰,2014年起我国体育消费规模平均增速仍保持在10%以上,这得益于各子行业的全面发展。从实物消费来看,据《中国城市体育消费报告》,近年来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增速超过16%,健身器材消费规模增速约为10%,运动食品饮料零售额增速超过17%,球类产品、户外装备和运动车船的销售额也持续上涨,带动体育实物消费规模快速扩张。从近两年的消费趋势来看,智能化健身器材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热点。疫情期间,线上健身平台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快速上涨,智能健身器材作为连接线下健身和线上服务的端口也受到越来越多运动爱好者的青睐。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者最常用的三类智能健身在线服务分别为“做运动记录,并分析运动表现提供自动定制的运动健康处方”(65.6%)、“使用智能体质测评对自身健康进行评估”(64.1%)和“观看健身视频”(45.8%),相应地,记录运动数据的智能运动手环、集成身体检测仪器的智能跑步机和嵌入运动教学视频的智能健身镜等器材也将成为实物消费的热点。从体育服务消费来看,疫情爆发以来体育旅游和观赛服务严重受阻,线上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培训业支撑了体育服务消费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我国体育培训与教育行业总产出247.6亿元,2020年猛增至2023亿元,平均年增长率高达52.2%。除了统计口径改变的影响外,家庭消费者购买青少年体育培训的能力和意愿大幅提升是体育培训业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体育各子产业市场规模增速运动鞋服16%健身器材10%运动食品饮料17%40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14岁及以下人口高达2.5亿,占全国人口的17.95%,其中有上千万孩子参加体育培训。据2019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城市家长毫不吝惜孩子的体育教育投入,南方城市体育培训平均消费水平约为5474.3元,北方城市平均消费水平约为3991.5元,一线城市上海的平均消费水平更高达8590.9元。从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体育培训班的动机来看,排在前4位的依次是“强身健体”(45.3%)、“丰富孩子课余时间”(42.7%)、“塑造孩子品格,包括耐力、恒心、团队合作、抗挫力、竞争力等”(35.9%)和“激发孩子的体育兴趣”(33.1%),可见追求身心健康是青少年体育消费最重要的原因。在政策层面,“双减”带来更多课余时间,为体育培训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仅有2.9%的家长出于备考的目的为孩子报名体育培训班,说明“体育中考”政策并未扭曲市场行为,对促进青少年形成终生运动习惯可能产生良性推动作用。41热点一:智能健身应用智能健身在线应用服务形式多样:大众使用智能健身在线应用服务有多种目的,常用服务包括运动记录、健康评估和观看健身视频等。经常使用的智能健身在线应用服务(%)做运动记录,并分析运动表现提供自动定制的运动健康处方66使用智能体质测评对自身健康进行评估64观看健身视频46完成运动任务,获取相应积分,兑换奖励41主要是打卡,和网友一起运动、互相监督38参加定制化的健身课程/训练计划进行锻炼31跟着直播做运动24进行锻炼场地预约15远程参与体育赛事,获取奖牌13进行团队锻炼预约13进行教练预约11购买专业的教练指导服务9参加主题运动派对4base:使用智能健身在线应用的受访者n=134642智能健身器材与在线应用结合使用:智能健康管理是大众最常使用的健身器材智能服务。超过64%的受访者使用器材提供的科学锻炼计划和体质测评等健康管理服务,与智能健身在线应用的比例相对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智能器材通常是和在线应用结合使用的。此外,相比在线应用,能够进行动作监测与识别也是智能健身器材受消费者青睐的重要特点。经常使用的运动健身器材智能化服务(%)智能健康管理(如科学制定每月锻炼计划/智能体质测评等)服务64智能运动动作监测和识别(监测/识别动作是否规范)64运动教学视频服务43私教指导视频服务(一对一专业教练咨询服务,与教练实时互动)33实时在线交流31人脸识别服务(扫脸启动设备等)28远程运动竞技服务27观看影音视频26运动过程生成个人小视频25语音交互25游戏体育互动13阅读 13VR游戏体验5base:使用运动器材智能化服务的受访者n=68643商业健身场景下的智能健身服务:超过一半相关受访者认为健身房等商业健身场景应该提供能够记录运动数据的智能健身器材。智能健康管理和智能管理系统也是商业健身房、俱乐部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您认为健身房/俱乐部应该有哪些智能健身功能(%)智能健身器材:自动将运动数据同步至手机,查看运动效果55智能健康管理:在线科学制定每月锻炼计划、智能体测等53智能管理系统:在线寻找健身房、选课程、约教练、会员管理等49专业咨询服务:实时进行一对一专业教练咨询服务46教学视频:高清大屏,通过教练视频或实景教程,进行视频教学42手机自助服务:扫码自助开启门禁、储物柜、淋浴等41智能娱乐社交:观看影音/阅读/运动过程可生成个人小视频33在线运动竞赛:在线打卡、健身挑战等27在线社区:在线聊圈子、交流锻炼心得和信息等27虚拟互动:通过VR眼镜和虚拟现实健身器进行趣味性锻炼25base:使用健身房/俱乐部智能化服务的受访者n=65744智能健身在线应用服务对运动产生广泛的影响:总体而言,智能健身在线应用提供的运动记录、健康管理和视频教学等服务对大众健身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增加了运动的乐趣,对运动的促进作用明显。同时,智能健身在线应用也使得大众更容易从运动社群中获取更加专业、更加个性化的信息,提升运动效率。智能健身在线服务对运动产生的影响(%)能更好地促进/监督我的运动60增加运动乐趣46能找到免费的运动学习信息43增加与相同运动爱好者之间的沟通交流41能获得更多专业指导40利用碎片化时间,更好的运动38满足定制化的需求34信息沟通更加便利25进行体育运动消费时,享受到很多优惠22家中即可运动,减少出行时间21通过参加线上赛事,激发运动满足感9没有明显促进作用 0base:使用智能健身在线应用和其它网络服务的受访者n=164745热点二:青少年体育运动1/5的家长为孩子报班参加体育培训:最近一年,为孩子报名参加体育培训班(%)3219211816TOTAL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101831043120968base:最近一年内给孩子购买过体育产品或服务的受访者n=1018最热门的青少年体育培训项目为球类和游泳:您给孩子报了哪些类型的体育培训班(%)球类(足、篮、排、乒、羽、网球等)53游泳41跆拳道、空手道、散打19体能训练18棋类(围棋、象棋、国际象棋等)15轮滑、滑板15户外营地训练10武术9体育考前培训(体育小中高考培训)8体操8冬季项目(滑雪、冬泳等)7攀岩6冰上运动(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5击剑4base:给孩子报了体育培训班的受访者n=70246青少年体育培训年消费额普遍不超过4000元:年度花费不超过4000元,是家长为孩子报名体育培训班普遍可以接受的消费额度。为孩子报名体育培训的年消费额(%)232381885632212…)…………0下元元元元元元元元元上或元或元元90000000000000000005base:给孩子报了体育培训班的受访者n=702相应地,有45.5%的青少年增加了体育运动上的消费。您孩子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有什么变化(%)30投入更多的金额46 没什么变化,差不多投入的金额减少51 不知道/不清楚base:有孩子且填写了“您的家人在体育方面的消费有什么变化“的受访者n=101847“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闲暇时间增加:77.7%的受访大众听说过国家推出的“双减”政策;22.3%的受访大众表示没听说过。是否听说过“双减”政策(%)22没听说过78听说过n=2489超过6成的受访大众对“双减”政策的效果表示认可。在国家推出“双减”政策后,62.3%的受访大众感觉孩子的闲暇时间增多。“双减”后孩子的闲暇时间变化(%)236闲暇时间增多闲暇时间跟之前差不多62闲暇时间反而减少base:听说过“双减”政策且有孩子的受访者n=86848“体育中考”政策不是青少年参加体育培训的主因:63.7%的受访大众听说过国家推出的“体育中考”政策。同时,超过6成的受访大众认为“双减”和“体育中考”政策会对孩子开展体育锻炼产生有利影响。是否听说过“体育中考”政策(%)36没听说过听说过64n=2489不过,体育中考并不是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体育培训班的主因。调研数据显示,仅有2.9%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体育培训班是出于备考的目的。您为什么让孩子参加体育培训班(%)强身健体45丰富孩子课余时间43塑造孩子品格,包括恒心、团队合作等36激发孩子的体育兴趣33没有报任何体育培训班32缓解学习压力和紧张情绪18孩子喜欢18希望孩子以后成为职业运动员7平时静态学习多,释放精力7备考3base:填写了“您为什么让孩子参加培训班“的受访者n=1037495大众健身消费政策与趋势研判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大众健身运动与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息息相关,大众健身行业兼具公共属性和市场属性。长期以来,受限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众健身的消费需求不高,我国大众健身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2008奥运会后,普通大众开始形成为运动买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材料贸易管理办法
- 恶性肿瘤管理办法
- 惠东民宿管理办法
- 2024年四川省蒲江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山东省沂源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房屋租入管理办法
- 无锡数据管理办法
- 新闻公告管理办法
- 异地团队管理办法
- 扩大劳务管理办法
- GB/T 13402-2010大直径钢制管法兰
- 催化裂化装置工艺流程及设备简图
- 小讲课阑尾炎(课件)
- 工程争创钱江杯质量控制手段
- 开利30HXC螺杆冷水机组操作规程
- 古诗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赏析
- 贝伐珠单抗联合 FOLFIRI 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
- DB37-T 705-2020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许氏平鲉-(高清版)
- 格林巴利综合征(课件)
- vf100使用手册单三相
- (双减背景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题研究结题总结报告(结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