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优选ppt资料_第1页
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优选ppt资料_第2页
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优选ppt资料_第3页
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优选ppt资料_第4页
小肠疾病病人的护理优选ppt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肠(xiǎocháng)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页,共96页。第一节

解剖(jiěpōu)生理概要

第二页,共96页。第三页,共96页。第四页,共96页。第五页,共96页。第六页,共96页。第七页,共96页。

小肠解剖和生理概要【解剖】分段:十二指肠空肠〔2/5〕回肠〔3/5〕血运:肠系膜上A、V淋巴:肠系膜上A周围→腹腔(fùqiāng)A周围共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生理】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水份〕分泌〔胃肠激素〕免疫〔IgA〕第八页,共96页。小、结肠解剖(jiěpōu)生理图片第九页,共96页。第十页,共96页。【阑尾(lánwěi)解剖概要】位于右下腹,体表投影于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为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为一细长盲管、腔小、系膜短、末端指向不定、近端开口(kāikǒu)盲肠、阑盲瓣〔Gerlach瓣〕阑尾动脉为终末动脉〔回结肠动脉分支〕受内脏N支配,来自肠系膜根部第十一页,共96页。结肠(jiécháng)解剖生理概要结肠带1结肠袋2脂肪垂(肠脂垂)3结肠肠腔较大,肠壁较薄4回盲瓣可以延缓食糜进入盲肠(mángcháng),对于那些有短肠综合征的病人来说,这一功能非常重要。还可防止大肠内容物反流入小肠。第十二页,共96页。第十三页,共96页。结肠的血液供给(gōngjǐ)及回流右半结肠由肠系膜上动脉(dòngmài)的分支回结肠动脉(dòngmài)结肠右动脉(dòngmài)结肠中动脉(dòngmài)右半结肠(jiécháng)第十四页,共96页。结肠的血液供给(gōngjǐ)及回流结肠(jiécháng)左动脉数支乙状结肠(jiécháng)动脉左半结肠(jiécháng)第十五页,共96页。〔观察、营养(yíngyǎng)支持、负压引流、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肠内容物和消化酶大量丢失第七十七页,共96页。局部:腹膜炎、腹腔脓肿及腹壁瘘口〕吸收肠内容物中的水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血运:肠系膜上A、V上自齿状线,下至肛门缘,长约3~4CM。〔二〕体温升高病人体温恢复正常。呕吐出现早、频繁,呈反射性第四十一页,共96页。【小结(xiǎojié)】周围情况。外堵法:注意外堵物是否适宜,肠液有无继续外漏,病人有无主诉疼痛不适,瘘口周围组织有无红肿及生命体征变化。↘穿孔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第八十一页,共96页。结肠(jiécháng)的生理功能:吸收肠内容物中的水电解质,参与机体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完成对食物残渣的加工,形成粪便并暂时储存吸收由结肠(jiécháng)内共生细菌产生的维生素K和维生素B复合物,并产生短链脂肪酸。结肠的神经支配:交感(jiāoɡǎn)和副交感(jiāoɡǎn)双重支配第十六页,共96页。

长约12-15cm,其下部扩大形成直肠壶腹部〔暂存粪便〕腹膜反折为界;分直肠上段和直肠下段男性:直肠膀胱凹陷(āoxiàn)女性:直肠子宫凹陷(āoxiàn)、子宫膀胱凹陷(āoxiàn)生理:排便〔反射的主要发生部位:直肠下段〕

直肠的解剖第十七页,共96页。

直肠壶腹有上、中、下三条半月形直肠横襞——直肠瓣直肠粘膜(zhānmó)呈现8—10个隆起的纵形皱襞——肛柱肛柱基底之间有半月形皱襞——肛瓣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围成的小隐窝——肛窦窦口向上,肛门腺开口于此,易于感染而发生肛窦炎肛管与肛柱连接部位有三角形乳头隆起——肛乳头肛瓣边缘和肛柱下端共同在直肠肛管交界处形成一锯齿状的环形线——齿状线

直肠的解剖第十八页,共96页。第十九页,共96页。第二十页,共96页。上自齿状线,下至肛门缘,长约3~4CM。齿状线是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齿状线以上是粘膜,受自主神经支配,无痛觉,齿状线以下为皮肤(pífū),受阴部内神经支配,痛感敏锐。齿状线以上由直肠上、下动脉供给,齿状线以下属肛管动脉供给。

肛管的解剖(jiěpōu)第二十一页,共96页。齿状线以上是直肠静脉丛通过直肠上静脉回流至门静脉,假设曲张那么形成(xíngchéng)内痔;齿状线以下为直肠下静脉丛通过肛门静脉回流至腔静脉,此静脉丛曲张那么形成(xíngchéng)外痔,痔外表是皮肤。齿状线以上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主动脉或髂内淋巴结;齿状线以下的淋巴引流主要入腹股沟淋巴结或骼外淋巴结。肛管直肠环组成肛管的解剖(jiěpōu)第二十二页,共96页。学习(xuéxí)目标识记能正确描述肠梗阻、肠瘘的病因和分类能简单阐述肠梗阻、肠瘘的病理生理(shēnglǐ)变化理解能表达肠梗阻、肠瘘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那么能比较机械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能表达腹腔引流的目的、适应症和护理要点应用能针对肠梗阻、肠瘘病人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第二十三页,共96页。第二节

肠梗阻

〔Intestinalobstruction〕第二十四页,共96页。【概述(ɡàishù)】定义(dìngyì)局部或全部的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流动并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90%的肠梗阻发生于小肠第二十五页,共96页。分类(fēnlèi)按发生的根本原因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有无(yǒuwú)血运障碍单纯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gěngzǔ)的程度完全性肠梗阻(gěngzǔ)不完全性肠梗阻(gěngzǔ)按梗阻(gěngzǔ)的部位高位肠梗阻(gěngzǔ)低位肠梗阻(gěngzǔ)第二十六页,共96页。常见病因

——机械性肠梗阻粘连肠扭转和肠套叠疝嵌顿肿瘤其他(qítā):蛔虫、粪块、结石、异物第二十七页,共96页。肠套叠肿瘤(zhǒngliú)粘连(zhānlián)粪石扭转(niǔzhuǎn)嵌顿第二十八页,共96页。【几种常见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línchuánɡ)特点】1、粘连性肠梗阻—占20%~40%,腹部手术后,可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很少绞窄。预防为主。2、肠扭转—多发生在小肠〔青壮〕与饱餐后剧烈运动有关,有典型梗阻表现及X线特征。其次为乙状结肠〔老年人〕,多为便秘所致,除梗阻表现外,X线可见尖端呈“鸟嘴〞状阴影。第二十九页,共96页。粘连(zhānlián)性肠梗阻第三十页,共96页。肠扭转(niǔzhuǎn)第三十一页,共96页。3、肠套叠—分回结肠型、小肠型、结肠型,前者多见,多见于2岁以下(yǐxià)幼儿常可在短期内导致肠坏死。表现为:剧烈腹痛、腹部腊肠样包块、果酱样粘液血便,检查指套有粘液血便。4、肠蛔虫堵塞—多见于农村儿童,经常腹痛史,假设驱虫不当常引起梗阻,除梗阻征外,可扪及条索状团块。第三十二页,共96页。肠套叠和蛔虫(huíchóng)性肠梗阻第三十三页,共96页。常见病因

——血运性肠梗阻〔较少见(shǎojiàn)多由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动力性肠梗阻肠壁本身无病变,由于神经反射(fǎnshè)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功能紊乱,致使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肠梗阻。第三十四页,共96页。绞窄性肠梗阻:临床(línchuánɡ)特点1〕腹痛发作急骤,持续性剧烈腹痛。呕吐出现早,频繁而剧烈。2〕病情开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抗休克治疗后病症改善不明显。3〕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升高,脉搏增快,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4〕不对称性腹胀,腹部有局部隆起(lónɡqǐ)或触及有压痛的肿块。5〕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穿刺抽出液为血性。6〕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后病症体征无明显改善。7〕X线检查可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且位置不因时间而改变。第三十五页,共96页。

梗阻程度:完全性肠梗阻★〔闭袢性肠梗阻:发生肠扭转致病变肠袢两端完全阻塞〕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部位(bùwèi):高位肠梗阻〔空肠上段〕低位肠梗阻〔回肠末端与结肠〕

第三十六页,共96页。高位(ɡāowèi)肠梗阻低位肠梗阻第三十七页,共96页。闭袢性肠梗阻第三十八页,共96页。病理生理变化〔肠管(chángguǎn)局部〕梗阻以上部位蠕动增强、肠管扩张、积气、积液↓肠蠕动↑肠管膨胀↓血管受压通透性↑渗出粪臭味液体↓↗肠壁变薄,缺血坏死→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穿孔↓静脉回流受阻,肠壁淤血(yūxuè)、水肿,呈暗红色动脉血流受阻,肠壁失去光泽,呈暗黑色梗阻以下部位肠管空虚、瘪陷、仅存少量粪便。第三十九页,共96页。

病理生理(shēnglǐ)变化〔全身性〕

高位:代碱K+、H+、CL-丧失过多(ɡuòduō)。低位:肠腔内积气、积液和肠壁通透性增加体液进入第三间隙→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代酸K+、Na+、HCO3-丧失过多(ɡuòduō)〕→低容量性休克肠内细菌和毒素渗入腹腔→腹膜炎肠腔内容物潴留→细菌繁殖+毒素吸收→脓毒症,甚至全身性感染呼吸、循环功能的障碍第四十页,共96页。

痛、吐、胀、闭临床表现——病症(bìngzhèng)第四十一页,共96页。【临床表现——

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反复发作的、节律性的、阵发性腹部绞痛(jiǎotònɡ)绞窄性肠梗阻腹痛间歇不断缩短持续性腹痛疼痛程度不断加重麻痹性肠梗阻全腹持续性胀痛第四十二页,共96页。高位(ɡāowèi)肠梗阻呕吐出现早、频繁,呈反射性呕吐物主要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低位肠梗阻呕吐出现较晚,为返流性呕吐物常为带臭味的粪汁样物绞窄性肠梗阻呕吐物为血性或棕褐色液体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呈溢出性【临床表现——

吐】第四十三页,共96页。【临床表现——

胀】程度与梗阻(gěngzǔ)部位有关高位肠梗阻(gěngzǔ)呕吐频繁,腹胀不明显低位或麻痹性肠梗阻(gěngzǔ)腹胀明显,普及全腹闭袢性肠梗阻(gěngzǔ)腹胀不对称★第四十四页,共96页。【临床表现——

闭】完全性肠梗阻停止排便排气◆不完全性肠梗阻屡次少量排气、排便高位肠梗阻梗阻以下的残留(cánliú)气体和粪便仍可排出绞窄性肠梗阻可排出血性或果酱样便第四十五页,共96页。【临床表现——

体征】腹部(fùbù)体征视:腹胀,肠型,蠕动波触:腹块,腹膜刺激征叩:鼓音,移动性浊音听:肠鸣音亢进,减弱或消失全身脱水、休克〔晚期〕第四十六页,共96页。1、实验室:后期Hb及血细胞比容增高、尿比重高、电解质失衡,PH值及CO2CP下降。肠绞窄可有WBC、N增高。2、X线:梗阻4~6小时后,立位平片可见多数气液平面和胀气的肠袢,空肠胀气可为“鱼肋骨(lèigǔ)刺〞状阴影。【辅助(fǔzhù)检查】第四十七页,共96页。第四十八页,共96页。第四十九页,共96页。急性(jíxìng)肠梗阻X线表现第五十页,共96页。【诊断(zhěnduàn)要点】腹痛、腹胀、呕吐、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的病史。直肠指检触及肿块指套染血腹部X线检查:扩张(kuòzhāng)的肠气肠袢、气液平面。第五十一页,共96页。【治疗(zhìliáo)原那么】原那么:解除梗阻,纠正全身生理紊乱〔一〕非手术:1、禁食、胃肠减压〔注石蜡油〕2、皮硝、大黄外敷腹部3、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4、防治感染—应用(yìngyòng)抗菌素5、病因治疗:如单纯性肠扭转-颠波疗法、麻痹性-促肠蠕动、痉挛性-解痉、蛔虫性-驱虫、粪块性-润肠通便。第五十二页,共96页。【治疗(zhìliáo)原那么】〔二〕手术:适于绞窄性、肿瘤、先天(xiāntiān)畸形及非手术无效者根据病因不同选:粘连松解、扭转复位、套叠复位、短路术、肠切除吻合和肠造口术等。第五十三页,共96页。第三节护理(hùlǐ)【护理评佑】〔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年龄、既往如手术、腹膜炎、肿瘤〕、诱因〔饮食、活动〕等2、身心状况:局部〔四大表现〕、全身〔脱水、感染、休克〕、辅助检查。3、心理社会支持状况〔二〕术后评估1、手术情况2、生命体征3、腹部情况4、术后恢复(huīfù)情况〔切口、引流、腹腔脓肿、肠漏〕第五十四页,共96页。【护理(hùlǐ)诊断/问题】【护理(hùlǐ)目标】〔一〕体液缺乏维持水电酸碱平衡,纠正休克〔二〕疼痛减轻腹痛(fùtònɡ)舒〔三〕体温增高维持正常体温〔四〕潜在并发症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吸入肺炎、腹腔感染肠瘘、肠粘连〕第五十五页,共96页。【护理措施】〔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1、饮食:禁食梗阻解除后可进流汁〔但禁甜食(tiánshí)与牛奶〕。2、胃肠减压:(胃管)。记录量质色。3、体位:无休克时取半坐卧位4、止痛和缓解腹胀:肠痉挛可用阿托品解痉〔绞窄和麻痹性禁用〕,禁用吗啡。也可用热敷、针灸、服石腊油等。第五十六页,共96页。5、呕吐护理:侧卧、去除、防窒息(zhìxī)。6、记出入量:胃肠减压和呕吐量等。7、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8、应用抗菌素。9、病情观察:全身情况和腹部体征,注意有无绞窄〔腹痛急骤、早期休克、腹膜刺激征明显、腹胀不对称、呕吐或排出血性物、非手术无效、X线肠袢阴影〕。第五十七页,共96页。〔二〕术后护理1、病情(bìngqíng)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病症、伤口及引流情况〕。2、体位:半坐卧位3、禁食4、补液,胃肠功能恢复可开始进流汁5、应用抗菌素5、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腹腔感染和肠瘘〕。6、早期活动。第五十八页,共96页。第五十九页,共96页。【护理(hùlǐ)评价】〔一〕疼痛是否减轻。〔二〕腹胀是否缓解〔三〕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是否得到纠正。〔四〕并发症〔肠坏死、腹腔(fùqiāng)感染、休克〕是否得到预防和及时发现和处理。第六十页,共96页。【健康(jiànkāng)教育】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暴饮暴食。进易消化、少食刺激性食物。防止腹部(fùbù)受凉和饭后剧烈活动。便秘者应及时服用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出院后假设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及时就诊。第六十一页,共96页。【小结(xiǎojié)】肠内容物正常运行和通过发生障碍,称为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检查有腹部膨隆、肠型或蠕动波,肠呜音亢进〔机械性〕或寂静〔麻痹性〕,甚至压痛、反跳痛,X线可见,肠管扩张,有气液平面即查明确诊断。处理:单纯性、麻痹性及蛔虫性肠梗阻先非手术治疗,绞窄性、肿瘤或先天畸形和非手术无效的肠梗阻应手术治疗。非手术及术前护理应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半坐卧位、应用(yìngyòng)抗菌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术后护理同术前,但应注意活动和处理并发症。第六十二页,共96页。【复习(fùxí)思考题】1、肠梗阻如何分类?2、机械性肠梗阻的病因有哪些?3、肠梗阻有哪些临床表现?X线主要特点是什么?4、肠梗阻治疗原那么如何?5、肠梗阻病人(bìngrén)术前术后如何护理?第六十三页,共96页。

肠瘘第三节第六十四页,共96页。【概念(gàiniàn)】肠瘘系指肠管与其它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表形成异常通道,肠内容物循此进入其它脏器、体腔或至体外,引起感染、体液丧失、内稳态失衡、器官功能(gōngnéng)受损及营养不良等改变。并发症多、处理难度大、死亡率高。第六十五页,共96页。【病因(bìngyīn)和分类】〔一〕按发生原因:

1、先天性:脐瘘

2、病理性〔腹腔或肠道感染〕:憩室炎、克罗恩病(Crohn)、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等3、肠道缺血性病变或恶性肿瘤

4、创伤性:腹部火器伤、腹部术后并发症占90%〔误伤、吻合不良、异物(yìwù)遗留〕

5、治疗性:人工造瘘

第六十六页,共96页。人工肛门(gāngmén)〔回肠造瘘〕第六十七页,共96页。〔二〕按肠瘘走向是否与体表相通

1、肠外瘘〔管状瘘、唇状瘘〕

2、肠内瘘〔胆-肠、膀胱-肠、阴道-肠、肠-肠〕

〔三〕按肠道是否连续:

1、侧瘘

2、端瘘〔断端瘘多为治疗性〕

〔四〕按瘘管所在位置:

1、高位瘘〔空肠Treitz韧带(rèndài)100cm以内〕

2、低位瘘〔空肠下段、回肠、结肠〕

第六十八页,共96页。直肠(zhícháng)阴道瘘第六十九页,共96页。【病理(bìnglǐ)生理】高位生理紊乱重、低位感染重。

〔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pínghéng)失调

〔二〕营养不良

〔三〕消化液腐蚀及感染第七十页,共96页。【临床表现】〔一〕腹膜炎期〔腹部手术(shǒushù)后3-5天〕〔二〕腹腔内脓肿期〔瘘发生后7-10天〕〔三〕瘘管形成期〔瘘发生后1-2个月〕〔四〕瘘管闭合第七十一页,共96页。粪便瘘口周围的皮肤对病人的影响高位肠瘘稀薄、呈蛋花样(有时可有未消化的食物和胆汁)刺激性强、湿疹、皮炎肠内容物和消化酶大量丢失低位肠瘘较干、少、粪渣、有臭气刺激性弱、无多少改变较小【高位(ɡāowèi)肠瘘与低位肠瘘的比较】第七十二页,共96页。【临床表现】〔一〕局部表现

1、腹膜炎病症和体征

2、腹壁瘘口

3、瘘口周围(zhōuwéi)皮肤溃烂

〔二〕全身表现

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消瘦、浮肿;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并发严重感染者,可有寒战、高热、呼吸急促、脉率加速等脓毒症表现。可开展为MODS。第七十三页,共96页。【辅助(fǔzhù)检查】〔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RBC↓HB↓WBC↑N↑

2、肝功能检查:GPT↑GOT↑AKP↑r-GT↑胆红素↑

3、低钾、低钠

4、营养不良指标:血清蛋白、转铁蛋白、前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jìshù)均下降

第七十四页,共96页。〔二〕特殊检查

1、口服或胃管注入美兰以判断瘘口部位

2、瘘管组织活检判断有无肿瘤、结核

〔三〕影像学检查

1、B超、CT助于发现腹腔脓肿、积液和占位性病变(bìngbiàn)。

2、瘘管造影

3、胃肠道钡剂造影

第七十五页,共96页。【诊断(zhěnduàn)】1、病史

2、临床表现

3、造影(zàoyǐng)检查

第七十六页,共96页。【处理(chǔlǐ)原那么】纠正水电酸碱平衡、控制感染、加强(jiāqiáng)瘘口护理、重视营养支持、维护重要器官功能和防治并发症。

第七十七页,共96页。〔一〕全身治疗:

1、控制感染:抗菌素充分引流

2、纠正水电、酸碱失衡

3、营养(yíngyǎng)支持:早期PN后期EN〔二〕局部治疗

1、充分负压引流经手术或瘘管放入双套管行负压引流

2、堵塞瘘道〔内堵、外堵〕如采用医用胶、乳胶片等〔见P245页,图18-5、18-6〕。3、手术方式:①肠段局部切除;②肠瘘局部楔形切除缝合术;③肠瘘旷置术;④小肠浆膜补片覆盖术。第七十八页,共96页。第七十九页,共96页。第八十页,共96页。【护理(hùlǐ)评估】〔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外伤、手术腹部感染

2、身体状况

局部:瘘管类型、腹膜刺激征、瘘管周围情况。

全身(quánshēn):营养不良状况和全身(quánshēn)感染状况

辅助检查状况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第八十一页,共96页。【护理(hùlǐ)评估】〔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

2、生命(shēngmìng)体征、腹部部、伤口和引流情况

3、有无肺部和腹腔感染、胃出血和瘘口出血、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4、认知状况

第八十二页,共96页。【护理诊断/问题】【预期(yùqī)目标】〔一〕体液缺乏病人体液平衡得到改善。〔二〕体温升高病人体温恢复正常。〔三〕营养失调〔低〕病人营养得到改善。〔四〕皮肤(pífū)完整性受损瘘口周围皮肤(pífū)得到有效保护。〔五〕潜在并发症并发症得到预防、发现和处理。第八十三页,共96页。肠瘘病人的术前特殊(tèshū)准备肠道准备:术前3~5天开始禁食,口服肠道不吸收抗生素,做好瘘口及旷置肠袢的灌洗(ɡuànxǐ),术日晨清洁灌肠〔从肛门及瘘口两个进路〕皮肤准备:使瘘口周围皮肤保持枯燥。应用抗生素:术前两天给予适宜的抗生素。第八十四页,共96页。【护理(hùlǐ)措施】〔一〕维持体液平衡

1、禁食、胃肠减压

2、静脉输液以维持体液平衡〔补充应>引流(yǐnliú)量)〔二〕控制感染1、体位:低半坐卧位,有利于引流(yǐnliú)和呼吸

★2、负压吸引和灌洗的护理

〔1〕保持引流(yǐnliú)管的通畅

〔2〕调节负压大小〔10~20Kpa,即75~150mmHg〕

〔3〕调节灌洗液速度(目的是保持管内湿润)每日冲洗量为3000~5000ml

〔4〕观察和纪录:观察灌洗时病人有无不良反响,注意记录引流(yǐnliú)质、量、色。3、合理应用抗生素第八十五页,共96页。警示(jǐnɡshì)标志第八十六页,共96页。【护理(hùlǐ)措施】〔三〕营养支持〔肠内EN、肠外PN〕〔1〕注意输注速度和量〔2〕注意无菌操作〔营养支持维持至肠功能恢复止〕〔四〕瘘口周围皮肤的护理:

〔1〕及时去除(qùchú)溢出的肠液

〔2〕敞露瘘口,保持枯燥

〔3〕保护瘘口周围皮肤〔氧化锌油膏〕第八十七页,共96页。【护理(hùlǐ)措施】〔五〕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1、堵片移位及松动〔1〕注意观察〔2〕发现松动、脱落报告医生2、肝肾功能障碍〔1〕及时纠正水电(shuǐdiàn)失衡〔2〕加强肝肾功能监测〔3〕护肝护肾第八十八页,共96页。【护理(hùlǐ)措施】3、胃肠道及瘘口出血〔消化液腐蚀(fǔshí)血管、胃粘膜糜烂、应激溃疡〕〔1〕病情监测〔2〕保持引流通畅

〔3〕应用止血药4、粘连性肠梗阻〔1〕注意体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