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基本原理-精选课件_第1页
政治学基本原理-精选课件_第2页
政治学基本原理-精选课件_第3页
政治学基本原理-精选课件_第4页
政治学基本原理-精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刘廷忠政治学基本原理主讲刘廷忠政治学基本原理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的对象一、什么是政治1.从现象入手对政治的感受(1)历史事实举证A.影响王朝政权的历史事件B.涉及政权的巩固与发展的事件C.涉及王朝思想意识的事件D.涉及王朝管理的事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的对象(2)现实生活的政治感受

A.政党政治生活B.国家的政治活动C.经济生活D.文化生活2.政治概念的理解(1)古今中外学者对“政治”的认识(2)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的定义:政治就是有关国家统治的属性及方式,国家组织形的问题;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和国家管理,以及全体社会成员在利益实现的方式与公共利益决策和分配活动的全部过程。

(2)现实生活的政治感受A.政党政治生活二、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范围

1.政治学的含义

政治学有广义的政治学和狭义的政治学之分。广义的政治学泛指关于人类社会政治现象和政治发展规律的一般知识。

狭义的政治学是近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科学,它借助与科学的方法,以经验事实材料为基础,研究以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活动、政治思想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及其范围

2.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问题

(1)研究的对象国家、政府、公民、政党、民间组织等政治主体及其政治行为和政治权力关系。(2)基本问题包括:政治社群或政治共同体、政治组织、政党政治、民族国家、政府机构和政府管理、政治制度、政治机制、政治权力和权威、政治过程和政治程序、政治决策、政治活动、政治行为、政治关系、政治利益、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社会化、政治正义、公民权利、政治参与等等。2.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问题3.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及学科体系

(1)政治理论(包括政治思想)(2)政治制度,包括宪法、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共行政等。(3)政党、社团与舆论,包括政党、社团与结社、公民参与政府和行政舆论。(4)国际关系,包括国际政治、国际政治与国际法。3.政治学研究的范围及学科体系

三、政治学原理的性质及教学目的

1.对人类的政治现象、政治过程、政治关系、政治生活的方式、政治运动的过程作科学的解释。2.对当今的政治发展,西方的政治状况,尤其是我国的政治改革给予恰当的介绍并作出科学的分析。3。对当今中外政治学的研究作出一定的介绍,以此从理论上更好认识当今中国的政治状况。三、政治学原理的性质及教学目的1.第二节政治学的发展概况一、中国政治学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概况(1)儒家思想A.先秦的儒家思想三纲:明明德亲民止致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的核心:积极入世,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实现人生价值第二节政治学的发展概况B.汉代的儒家思想董仲舒《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2)法家的思想(3)道家的思想道家的思想特点:是一种消极出世,回避矛盾,以此寻求自我的自由和一种超然的人生价值。2.中国近、现代政治学

B.汉代的儒家思想董仲舒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学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奥古斯汀《上帝之城》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学2.中世纪的政治学显著特征是神学性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自然法:神祗自然法和人类自然法;实在法:神祗实在法和人类实在法3.文艺复兴的政治学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博丹《共和六论》2.中世纪的政治学显著特征是神学性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4.近代西方政治学[荷兰]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斯宾诺沙的《神学政治论》、[英国]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法国]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美国]杰佛逊等人的《独立宣言》、番恩的《人权论》[德国]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边沁的《道德与立法原理》、巴枯宁的《国家制度与无政府状态》4.近代西方政治学[荷兰]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斯宾诺沙5.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第一、它把政治与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第二、政治问题的阶级性6.现当代西方的政治学(1)现代政治学的产生(2)现当代政治学的发展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鲍桑葵的《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布莱斯的《现代民主政治》、莫斯卡的《统治阶级》、拉斯基的《国家的理论与实践》5.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第一、它把政治与经济紧密地联系起来第二第二章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家的起源和产生一、国家起源的各种观点1.神权说:这种理论认为国家起源于上帝,国家是神所创造的;国王(天子)是上帝指派的代表。董仲舒:《天人三策》——天人相应《春秋繁露》——天人合一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托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2.社会契约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是建立于人们相互争斗过程中所定立的契约基础上。霍布斯洛克卢梭3.暴力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强者征服弱者的结果,强者凭借武力征服弱者而建立国家。柴西克杜林考茨基4.历史进化说:这种观点认为国家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他是一个由诗歌向散文和哲学而自然进化的过程。维柯(进程,重现)赫尔得(进化,发展)1第二章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国家的起源和产生一、国家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起源于阶级的产生(一)关于国家起源研究情况的介绍1.古代历史学家的记述:«高卢战记»

恺撒«日尔曼尼亚志»

塔西陀2.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研究:摩尔根«古代社会»马克思«<古代社会>摘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二)氏族社会的发展1.氏族社会的基本情况(1)家庭的形式:血缘家庭——群婚的家庭形式,排除了父母与子女的婚姻关系。(人类第一个婚姻家庭形式)普那路亚家庭——这是排除了兄弟姐妹间的婚姻形式。普那路亚即同伴的意思。在绝大多数场合下氏族制度直接产生于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家庭婚姻的过渡阶段。这是由婚姻的排除与限制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形式。一夫一妻制家庭——父权制确立的家庭形式。2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国家起源于阶级的产生(一)关于国(2)氏族的定义:所谓氏族,它纯粹是以血缘关系作为基础,并排除了同族内部的婚姻形式的人们共同体。注意:这里的“血缘关系”最初是以母系而不是以父系计算,即以这一血缘关系为一个公社核心,而在婚姻关系上与其它血缘关系的男子组成共夫共妻的家庭的形式(人们共同体)。这种家庭形式的特征:A排除了父母与子女的婚姻关系。B排除了姊妹与其妻子的兄弟之间的婚姻关系。C这种家庭关系是以血缘亲属为纽带,而不是以地域界线进行划分.2.氏族制度的发展(1)母系氏族阶段A生产生活情况:生产力非常低下家庭财产公有B社会特征:第一、子女由氏族共同抚养,也为氏族共同所有。第二、财产按母系继承。第三、死者的财产必须留在死者所属的氏族中,转归同氏族的人所有。第四、男子去世后,他个人的财产不能留在他妻子的氏族内,而要带回他所出身的氏族。3(2)氏族的定义:所谓氏族,它纯粹是以血缘关系作为基础,(2)父系氏族阶段A.生产生活情况:生产工具的改善,生产力的提高,劳动产品的增多,私有制形成。B.家庭的特征:父亲地位的确立,父系代替了母系,一夫一妻制家庭形成。C.社会特征: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和生产单位。3.氏族的结构形式A.胞族一种分裂而成的几个女儿氏族同时又把他们联合起来的母亲氏族。胞族同属一个共同的女祖先女儿氏族B.部落几个亲属胞族构成一个部落,在英雄时代几个部落已联合为一些小民族。4(2)父系氏族阶段A.生产生活情况:生产工具的改善,生第二节阶级的产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三次大分工1.第一次大分工——畜牧业(部落)与其它生产部门(野蛮部落)的分离。结果:(1)社会生活发生变化——交换的产生。(2)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裂,分为两个阶级:主人和奴隶、剥削者和被剥削者。(3)母权制的倾覆,父权制的实行,一夫一妻制得到确定。(私有制的确立)2.第二次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结果:(1)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2)部落联盟的出现,氏族社会机关的产生,军事民主制的形成。氏族社会机关——1,军事首长。2,议事会。3,人民大会。军事民主制——即以战争为职业并以掠夺其他民族的财富为目的的生产生活方式。3.第三次大分工——商人阶级的产生结果:(1)商人从生产部门独立,商品的交换由直接变为间接,使这种交换活动得到发展。(2)金属货币的产生,高利贷剥削的出现,货币财富的形成。(3)地产财富出现,土地所有权的确立,(4)商业带来居民的流动,财富贵族代替了氏族贵族,以财富划分的阶级社会最终代替了氏族社会。二、结论:三次大分工的过程就是阶级和阶级社会产生的过程,国家正是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5第二节阶级的产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三次大分工1.第一次大第三章国家的产生的形式与国家的性质第一节国家产生的形式一、国家产生的形式1.雅典国家产生的方式——直接从氏族内部产生国家。2.罗马氏族国家产生的方式——平民胜利炸毁氏族制度,建立了国家。3.德意志国家产生的方式——征服领土产生的国家。第三章国家的产生的形式与国家的性质第一节国家产生的形式一二、对雅典国家的研究1.提秀斯的改革(公元前9——8世纪)a.设立一个中央管理机关——雅典总理事会b.把全体居民,不问氏族、胞族和部落,一概分为三个阶级。2.索伦的改革a.宣布取消债务b.成立四百人的议事会c.按地产和收入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3.克利斯提尼的改革a.以居住地区划分公民和选举单位b.建立“十将军委员会二、对雅典国家的研究1.提秀斯的改革(公元前9——8世纪)a二、国家的特征(1)国家是以地域来划分和组织国民,而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组织居民。(2)公共权力机关的设立第二节国家的本质与职能一、传统的国家本质观1.社会共同体的观点2.国家统治的观点3.国家要素的观点二、国家的特征(1)国家是以地域来划分和组织国民,而氏族组织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观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2.概念分析(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和国民的(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并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本质观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2.概念分三、国家的职能1.国家职能的含义国家的职能是指国家在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中,为实现作为国家的政治意图,而表现出的国家行为,即国家通过本身的政治权力所进行的各种政治管理活动和社会管理活动。2.国家职能的内容(1)政治统治的职能(2)经济管理和社会事务的职能,又称社会公共职能。三、国家的职能1.国家职能的含义国家的职能是指国家在作用于社接上页

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的职能发展经济基础设施促进国家实力

社会公共职能为政治统治服国民教育文化生活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卫生社会福利城市建设对外防御的职能接上页四、马克思国家理论的意义与国家政治关系的新认识1.马克思国家理论的意义(1)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历史意义(2)马克思政治理论研究的系统这套理论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资本论》、(2)《土地所有制》、(3)《雇佣劳动》、(4)《国家》、(5)《国际贸易》、(6)《世界市场》(3)国家阶级理论不是唯一的分析方法四、马克思国家理论的意义与国家政治关系的新认识1.马克思国家2.当今政治学界对国家及政治关系的认识新视角(1)新制度主义分析这种方法跳出阶级决定论范畴,通过对政治制度和程序的分析来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2)国家——社会分析方法政治社会(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市民国家)通过对国家——社会的整体研究,有助于提高国家政治领导的实际能力,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水平。2.当今政治学界对国家及政治关系的认识新视角(1)新制度主义第四章国家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家历史类型的概念国家的历史类型也称为“国家类型”,它是指国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不同的历史背景,经济基础和政治需求而建立起的一定形式的国家政权形态。二、国家类型的分类方法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见副图)2.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第四章国家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一节国家的历史类型一、国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演进一、国家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1.国家历史演进规律的含义2.国家历史演进的过程一、国家与社会发展水平的认识1.前国家2.近代国家3.现代国家第二节国家历史类型的演进一、国家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1.国家三、关于国家的消亡1.阶级的消亡2,政治国家的消亡(1)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国家消亡的政治条件(2)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高度发达,社会的财富的极大丰富,是国家消亡的经济条件。(3)全体人民的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是国家消亡的思想条件。三、关于国家的消亡1.阶级的消亡2,政治国家的消亡(1)无产第五章国家的形式第一节国家形式的涵义一、国家形式的基本意义1.国家形式的概念国家形式就是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政治国家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合。2.国家形式的内容(1)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2)国家结构形式(3)国家政治体制形式第五章国家的形式第一节国家形式的涵义一、国家形式的二、国体与政体1.国体2.政体(1)政体的概念什么叫政体?所谓政体就是指国家政权构成的形式,任何政权总要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去完成其政治任务。政体与国体是密切联系的两个概念。国体是说明国家的本质,而政体则是说明国家的政权形式。二、国体与政体1.国体(1)政体的概念什么叫政体?所谓政体就(2)政体的类型A.君主政体a.专制君主政体b.贵族君主政体c.等级君主制d.立宪君主制B.共和政体a.贵族共和政体b.民主共和政体国家政权形式见副表(2)政体的类型A.君主政体a.专制君主政体b.贵族君主政体第二节国家结构形式一、单一制国家1.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其它基本法律。2.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3.国家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掌握。4.全国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按地区划分,各地区的地方权力必须接受中央权力的统辖。5.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6.由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对外不具有独立第二节国家结构形式一、单一制国家1.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二、复合制国家1.联邦制国家(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的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它们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行使政治权力。(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的宪法和法律范围内,个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二、复合制国家1.联邦制国家(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2.邦联制(1)各成员国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不存在彼此之间隶属和制约关系,而且知识在某些方面采取程度不同的一致行动。(2)邦联本身不是主权国家,邦联一般不设有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和国籍。(3)邦联设有成员国的协商机关,起成员主要由各成员国的政府首脑担任,其职能主要是协商成员国之间的共同事宜。(4)邦联成员国之间的共同活动一各方签字的条约为基础。2.邦联制(1)各成员国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相互之间是平等的第六章政治体制与国家机构第一节政治体制一、政治体制的涵义1.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的关系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其中包括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即国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政治体制、议会制度、行政制度、司法制度、政党制度等保证机器正常运行的一系列具体制度。第六章政治体制与国家机构第一节政治体制一、政治体制的涵义接上页政治体制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在实现自己政治意志过程中一系列的组织化、程序化和机构化的设计和安排。政治体制的核心是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关系、组织关系和权力使用过程。2.政治权力与政治体制的关系(1)政治权力的本质(2)政治体制中的权力作用接上页政治体制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的具体组织形式,它是国家在二、政治制度中的一般原则与实践1.三权分立的思想2.分权制衡政治体制的形成二、政治制度中的一般原则与实践1.三权分立的思想2.分权制衡第二节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设置原则1.国家机构的概念及特征(1)阶级性(2)实体性(3)严密的组织性(4)特定的职能性第二节国家机构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和设置原则1.国家机构的概2.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1)集权原则(2)分权制衡的原则(3)议行合一的原则a.议行合一原则的产生b.议行合一原则的基本内容c.议行合一原则的国家机构关系2.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1)集权原则(2)分权制衡的原则(3二、主要国家机构1.国家元首(1)公布发法律;(2)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3)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4)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5)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另外,大多数国家的国家元首还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统帅,具有国家武装力量的指挥权。二、主要国家机构1.国家元首(1)公布发法律;另外,大多数国2.立法机关立法机关具体职责主要包括如下几项:(1)立法权(2)财政权(3)监督权a.监督政府的组成b.质询权c.弹劾、罢免政府官员的权力2.立法机关立法机关具体职责主要包括如下几项:(1)立法权a3.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比较广泛,其主要有:(1)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贯彻立法机关通过的各项决策、议案、提案。(2)制定各项政策,发布行政命令,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和卫生等各方面的工作。(3)领导全国行政机关工作,选拔、管理任免行政工作人员。(4)负责或协助处理军事力量的编制、训练、调遣和指挥事宜。(5)处理对外事务。3.行政机关行政机关的职责范围比较广泛,其主要有:(1)组织4.司法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责主要有两种:第一、行使国家司法审判权,即审理各种民事、刑事案件。另外还包括各种民事的非审判关系的公证、鉴定等。第二、违宪审查,即对违背宪法的各种法律、条令进行审查。4.司法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责主要有两种:第一、行使国家司法审判第三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一、总统共和制国家1.美国的议会制度国会拥有最高立法权、对外宣战权、财政权、监督调查权、弹劾权

(1)监督调查权是监督政府的权力(2)弹劾权是指国会有权对犯判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清罪的总统、副总统以及国家的所用文职官员的弹劾权第三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一、总统共和制国家1.美国2.美国的总统与行政制度(1)美国总统美国总统的权力,概括起来有7种:外交权、军事权、赦免权、人事任免权、行政领导权、执行权、立法权(2)美国的行政(政府)内容见副图2.美国的总统与行政制度(1)美国总统美国总统的权力,概括起3.美国的司法制度(1)美国的法院体系(2)美国的司法审查制度美国的司法审查是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审查和裁决立法和行政是否违反宪法的一种基本司法制度,它的实质是对立方和行政的监督。3.美国的司法制度(1)美国的法院体系(2)美国的司法审查制二、内阁制国家1.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负有连带责任2.内阁和政府首脑是三权中的核心。3.虚位元首处于三权之外。二、内阁制国家1.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之间负有连带三.总统—内阁混合制1.半总统制的形成2.总统的地位和权力第一、人事方面的权力第二、立法方面的权力。第三、行政权力第四、军事方面的权力3.法国议会的权力第一、在立法权方面第二、在财政权方面第三、在监督权方面三.总统—内阁混合制1.半总统制的形成2.总统的地位和权第七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的涵义一、政党的本质和特征1.政党的本质政党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了执掌和参与国家政权,以维护起利益而建立的、有政治纲领的政治组织。2.政党的特征(1)政党都具有阶级性

(2)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目标(3)政党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4)政党都具有组织纪律性

第七章政党第一节政党的涵义政党是一定的阶级、阶层和二、政党的类型和作用1.政党的类型(1)以意识形态或政治倾向为标准划分,可分为左、中、右三类。(2)以对现行政治体制的态度为标准:可分为拥护党反对党。(3)以是否执政为标准:可分为执政党在野党(4)以法律承认为标准;可分为合法党非法党地下党(5)按照政党在政治生活中起的作用分:可分为体制内政党、体制外政党。二、政党的类型和作用1.政党的类型(1)以意识形态或政治倾向2.政党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组织和操纵选举。社会主义的政党主要是执政党,可以说是全面介入社会的政治生活。(1)组织群众,教育群众(2)集中全体人民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3)参与、指导和确定国家政治活动的方针、任务和内容。2.政党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最主要的作用就第二节西方国家政党概述一、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产生和特点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产生(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及阶级利益的分化是政党产生的物质条件b.人民主权思想的广泛传播是政党产生的思想条件

(2)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两个主要途经a.议会中的派别发展为独立的政党b.议会之外的社会斗争中建立起来的政党2.现代资产阶级政党的主要特点第二节西方国家政党概述一、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产生和特点b.人二、资产阶级政党的作用

1.组织国家行政机关2.控制议会3.操纵选举

4.整合各种社会团体二、资产阶级政党的作用1.组织国家行政机关三、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1.多党制度的思想基础——“合法反对原则”2.多党制的不同表现(1)两党制a.在一个国家有两个以上的政党,但居垄断地位的政党只有两个b.两个大党势均力敌,长期轮流职掌政治权力;C.两党通过竞选,夺取议会多数席位并组阁或当选总统;d.其它小党没有希望掌权,但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影响。三、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1.多党制度的思想基础——“合法反对原(2)多党制a.国内存在两三个以上重要政党,但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通常采取几个政党联合执政的办法;b.靠选举时的偶然胜利或与其它政党联合掌权c.这种制度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政府更迭频繁,影响政局的稳定。(3)一党制a.法西斯一党制

b.事实上的一党制

(2)多党制a.国内存在两三个以上重要政党,但没有一个政党能第三节无产阶级政党与政党制度一、无产阶级政党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政治生活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1)历史地位(略)(2)法律地位2.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政治领导(2)思想领导(3)组织领导第三节无产阶级政党与政党制度一、无产阶级政党的形成与发展二三、我国的多党合作制1.民主党派简介2.历史关系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三、我国的多党合作制1.民主党派简介2.历史关系3.中第八章民族与宗教第一节民族与民族问题一、民族的定义和特征1.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四个基本特征的共同体.2.民族的特征(1)共同的语言(2)具有共同的地域(3)共同的经济生活(4)共同的心理素质第八章民族与宗教第一节民族与民族问题民族是3.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国家等人们共同体的区别a.民族与氏族、部落b.氏族与种族的区别c.民族与国家的区别另外,在当今的政治国家里,一国的居民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如“中华民族”。梁启超《东籍月旦》:“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一观念浮于脑海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3.民族与氏族、部落、种族、国家等人们共同体的区别a.民族与二、民族的形成与发展1.民族的形成(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民族的形成(2)民族的融合与同化是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2.民族的发展

(1)古代民族(2)现代民族现代a.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民族成员的联系加强b.民族成员的民族意识提高

(3)关于社会主义民族与民族消亡的认识

二、民族的形成与发展1.民族的形成(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民族三、民族问题的政治意义1.什么是民族问题2.不同历史阶段民族问题的表现(1)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主要民族问题(2)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4)现当代民族问题a.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问题b.跨国的“泛”字号民族主义东山再起三、民族问题的政治意义1.什么是民族问题2.不同历史阶段民族3.我国的民族问题(1)我国的民族特点a.多民族的国家b.政治制度上确立了个民族的平等地位和政治权利c.由于历史的原因,民族的差异将长期存在

(2)我国的民族政策(见后页)3.我国的民族问题(1)我国的民族特点(接前页)第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第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第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政策;第四、社会改革的政策;第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第六、尊重少数民族风格习惯的政策;第七、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第八、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接前页)第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策;第二节宗教与政治

一、宗教的性质与宗教的起源1.宗教的性质宗教religiony来自于拉丁文religare和religio在汉语字源中,宗从“宀”从“示”意为“宇宙神祗所居”。宗也有尊祀祖先,或祭祀“日月星辰,江河海岱”之意。因此,从中国的字源讲,宗教应是奉祀神祗、祖先之教。(1)宗教是热诚于人与神之间交往的一种信仰(2)宗教是一种超人间的理想和理想道德信念(3)宗教是一种世俗经验情感的精神现象第二节宗教与政治一、宗教的性质与宗教的起源(4)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宗教是一种颠倒了的社会反映恩格斯对宗教有一段经典的表述:“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的定义:宗教是一信仰和习俗为表现形式,是支配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民头脑中虚幻、颠倒的反映,并且用信仰和传播这种虚幻观念的专门组织。(4)马克思主义的观点2.宗教的起源

(1)关于图腾崇拜图腾崇拜的结果逐渐产生一种泛神的思想,崇拜广泛应用与自然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到了父系氏族社会的,人民把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逐步分开,出现了祖先崇拜(包括男性祖先如黄帝和女性祖先如女嫘、妈祖)、神灵崇拜、生殖器崇拜(如女阴崇拜、男性生殖器崇拜)等等。(2)巫术巫术产生的结果使人寻找到一种与神灵相同的道路,它虽然不与图腾活动发生关系,但在情绪的转化方式上有相似的地方,这就是两种力量(外在力量和内在力量)的转化的一致性。很多原始宗教就是直接从巫术发展起来的。而现代宗教,又是在众多原始宗教的基础上产生的。2.宗教的起源(1)关于图腾崇拜二、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1.基督教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是基督教教徒信仰的总纲和处世的规范。2.伊斯兰教“伊斯兰”一词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顺从”,“和平”。伊斯兰教以“古兰经”为基本经典。3.佛教佛教产生与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创始人为伽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乔达摩.悉达多,首先在印度发展。佛教的根本教义主要有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蕴,无我论和业报轮回说二、当今世界的三大宗教1.基督教三、宗教的社会作用

1.宗教对民族发展的推动作用2.宗教在政治上的作用(1)宗教是维持政治统治的精神力量(2)宗教对人们的精神起一种麻醉的作用(3)宗教成为阶级斗争或民族斗争的工具和旗帜三、宗教的社会作用1.宗教对民族发展的推第九章政治管理与政治参与

第一节政治管理一、政治管理的概念1.政治管理的定义(1)政治管理的产生(2)政治管理的定义所谓政治管理,就是国家权力“按照某种特定的秩序和目标多政治生活进行自觉地、有计划地约束或制约的一定方式。就是说,通过这种特殊的约束方式使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按照某种既定的秩序和目标来运行和发展。第九章政治管理与政治参与第一节政治管理2.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

(1)政治统治的含义(2)两者的联系和区别a.两者的联系b.两者的区别第一、在行为主体上两者不同第二、在行为客体上的不同第三、在行为的原则和要求不同2.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关系(1)政治二、政治管理的方式

1.政治领导2.政治决策(1)特殊性与公共性的统一(2)权威性(3)指导性(4)强制性3,决策实施4.政治沟通5.政治监督二、政治管理的方式1.政治领导三、政治管理的作用第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问题进行干预调节和控制;第二、能够保证政治关系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第三、能够保证民主政治生活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三、政治管理的作用第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问题第二节政治参与一、政治参与的概念与特征1.政治参与的概念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2.政治参与的特征(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关系(3)政治参与是以合法的手段影响国家机构的活动(4)政治参与的内容第二节政治参与一、政治参与的概念与特征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条件1.政治参与的方式(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

(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2.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1)经济发展的水平(2)公民的民主意识状况(3)社会政治机制二、政治参与的方式与条件1.政治参与的方三、政治参与的作用1.政治参与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1)政治参与是公民与政治体系发生联系的最直接和主要的形式(2)政治参与影响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3)政治参与制约着国家机构管理民主化的程度。(4)政治参与有助于国家推进政治社会话的过程。

2.政治参与的社会作用(1)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

(2)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3)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之一三、政治参与的作用1.政治参与在第十章政治发展第一节政治发展的涵义一、政治发展的实际与理论1.政治发展的实际2.政治发展研究中的主要流派和观点(1)结构功能派这一派的主要人物和主要著作有阿尔蒙德的《发展中地区的政治》、里格斯的《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管理》、戴维·伊斯顿的《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阿普特的《现代化政治》、列维的《现代化与社会结构》等。(2)社会过程派主要人物和著作有卡尔·多伊奇的《社会动员和政治发展》、卡特莱特的《民族政治发展》。(3)比较历史派这派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有布莱克的《现代化的动力》、摩尔的《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塞缪尔·亨廷顿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十章政治发展二、政治发展的本质和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