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遗传信息教案一、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三、课时安排四、教学过程引入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DNA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学生听到、看到有关DNA应用的报道是很多的,因此,对于“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知。这也是学生倍感兴趣的内容。)生思考回答师提示提示1.提示: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提示: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上。在研究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鉴定技术。.提示:需要。因为DNA鉴定只是提供了犯罪嫌疑人的遗传物质方面的信息,还需要有嫌疑人是否有作案动机、时间,是否在犯罪现场,是否有证人等其他证据。如果有人蓄意陷害某人,也完全有可能将他的头发、血液等含有DNA的物质放在现场。因此案件侦察工作应在DNA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证据确定罪犯。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板书一、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试验)DNA(甲基绿)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吡罗红)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旁栏思考题原核细胞的DNA位于拟核区域。二、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两者的区别如下同脱氧核糖磷酸核糖DNA腺嘌呤(A)RNA鸟嘌呤(G)胸腺嘧啶(T)胞嘧啶(C)尿嘧啶(U)小结略作业练习。提示基础题.(1)V;(2)V?;(3)V?O.C。3.C。一、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一核酸,人民教育出版社。二、教学设计思想:新课标倡导科学探究的科学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地学习。本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表达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一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让学生观察“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形成DNA双螺旋结构动画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动画,采用观察一一提出问题一一讨论一一解决问题的问题式探究模式使学生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1、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学会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到合作学习和小组团结协作的力量。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A液20ml,B液80ml。学生准备:查阅资料及互联网搜集DNA和RNA的有关材料。六、教学过程简述:定向激趣,引入课题: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配音:指纹鉴定一直是探案破案的一个有力手段,但有些场合犯罪分子可能未留下任何指纹,或有些物品上的指纹难以取样,而且一些犯罪老手往往在作案时小心避免留下指纹,这些都使利用指纹鉴定判案断案显得无能为力。DNA指纹鉴定不但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而且还具有其他许多优越性。世界上首次利用DNA指纹图成功地进行侦破的案件是英国的一起杀害少女案。由于作案者的狡猾,当时英国警察无计可施。后来在发案现场获得了一些作案者的痕迹,通过对5000人的DNA指纹图进行普查之后,很快将杀人犯绳之以法。提问:1、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2、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3、如果得到了DNA方面的证据,是否还需要其他证据?学生回忆初中知识,联系生活,思考、交流回答。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入学习内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提问:1、你知道生物体内的核酸有几种?它们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2、如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上课之前就给学生分好组,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两位同学需要进行的是:讨论,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及方案,观察、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后,选派代表就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主动获得结论:核酸包括两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学生在得出实验结论后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作深入思考:第一次分离出核酸是1868年,瑞士的科学家米舍尔从外科绷带上脓细胞的核中分离出一种有机物,它有很强的酸性,所以叫核酸。米舍尔分离的是哪种核酸?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吗?RNA只存在于细胞质中吗?原核细胞中的DNA是如何分布的?学生在思考后给出答案:米舍尔发现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的RNA。给学生机会,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感知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共同探索,建构知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1、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物质,那么,核酸由哪些元素组成?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DNA和RNA的化学组成有何异同?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4、DNA和RNA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投影“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形成DNA双螺旋结构动画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动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表达核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倾听、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用列表比较的形式,说明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功能。在学生讨论总结的基础上投影DNA、RNA结构异同比较的表格:比较项目DNARNA结构大多为双链、个别单链大多单链、少数双链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含氮碱基A、G、C、TA、G、C、U存在部位主要在细胞核内主要在细胞质内相同点都是核酸,基本单位都是核苷酸一一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碱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1、本节的课题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一核酸,核酸我们已经知道是什么,那么遗传信息是什么?2、遗传信息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DNA中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具有多样性是因为DNA分子具有多样性,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HIV、SARS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HIV和SARS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什么?归纳总结,形成思维:最后让学生总结两个问题:1、你体会到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态度或方法?2、你认识到了哪些科学基本知识?从上面探讨分析中,学生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一核酸已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对于知识的总结可以采用学生回答,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法,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学以致用,形成思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适当地组织一些练习,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符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练习题的设置(略)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克隆羊的科学技术过程并得出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概述细胞核是一个遗传信息库。能力目标:通过克隆羊、DNA是遗传物质的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模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了解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教学重点: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三、教学难点: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四、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大家观察了自己和父母眼睛的形态(如:双眼皮、单眼皮)。和父亲眼皮相似的请举手,和母亲眼皮相似的请举手,和父亲眼睛形状相似的请举手,和母亲眼睛形状相似的请举手,和父母的眼睛只要有相似之处的请举手。很明显,我们和自己的父母总有相似之处,那么,小组相互观察一下,你们的眼睛是否相似呢?为什么?积极举手,并相互关注举手的人数。生人:自己和父母相似是因为遗传的原因,和同学没有遗传关系。过渡谢谢大家给我的信息,刚才同学们的举手和发言就是信息,而我们和自己的父母相似,这是因为父母把遗传的信息传给了我们,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这个道理,生物都能把遗传信息传给下一代,那么,遗传信息在哪里呢?靠什么物质遗传给下代呢?新课学生积极讨论教师(板书)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请大家看1996年轰动世界的克隆羊多莉,它的身世与三只母羊有关,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多莉到底像哪一只?为什么像?这说明什么?请小组讨论,我将请二位学生到黑板上利用贴画再现多莉的身世之谜。判断:非常正确,细胞核内有遗传信息(板书一、细胞核里有遗传信息)。比如一本书是细胞核,书中的文字就是遗传信息。那么,细胞核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到底是什么呢?科学家们发现:细胞核中有两种重要的物质:蛋白质和DNA,你们认为哪一种是遗传物质?有什么证据来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呢?(鼓励)非常好,你排除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从而证明YNDA是遗传物质,但是,有没有证据来直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呢?踊跃举手,两位学生上台贴画,其他同学则纷纷举手发表意见,共同得出多莉的身世之谜。生A:多莉长得像B羊。生8出羊了细胞核。生C:说明细胞核里有遗传信息。DNA是遗传物质。积极思考,尝试回答。学生讨论设计一些探究,老师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找到真正的证据,而是引导他们回忆探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对比法的应用。然后利用多媒体模拟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出结论。多媒体技术;教师绘画请大家观看多媒体,这是一种病毒,像一个机器人,但他却非常小,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我们知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这种病毒只有两种物质,蛋白质组成外壳和里面的DNA(教师简笔画画出病毒的结构)。它能在生物体内大量繁殖,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它通过什么物质遗传给自己的后代?(多媒体展示噬菌体的侵染动画过程)。师生交互谈话生:通过DNA来遗传。师:这说明什么?生:遗传物质是DNA。师:为什么说DNA是遗传物质呢?生:因为蛋白质留在了外面,只有DNA进入细胞了。我们知道了DNA是遗传物质,(板书二、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那么,DNA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实物投影展示同学的DNA图片,老师展示DNA动态旋转结构)。DNA的结构像什么?像旋转的梯子一样。建立空间结构想像与推理DNA呈双螺旋结构,(板书1、结构:双螺旋结构。)它是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FrancisCrick)和美国生化学家沃森JamesD・Watson)合作发现的。当时,人们还不大清楚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什么?1952年美国一位化学家发表了关于DNA三链结构的研究报告,另一位科学家拍下了DNA照片,沃森通过仔细观察看出Y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他立即产生了一种新概念:DNA不是三链结构而应该是双链结构。他们继续循着这个思路深入探讨,一致达成共识:DNA是一种双螺旋结构。随后,沃森和克里克立即行动,在实验室中联手开始搭建DNA双螺旋模型,终于在1953年3月7日,想像中的DNA模型搭建成功了。人们终于知道了DNA的结构。这使他们获得“诺贝尔奖”,也使生物学的研究从宏观开始向微观方向发展,而杰出的生物学家克里克被誉为“分子生物学之父”。同学们,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1953年,离现在有多少年?50年。才有50年的历史,现在对DNA的研究己经取得了迅猛发展,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做?模拟模型建构请大家看我手中的模型。(用一段筷子,筷子上缠绕着粗毛线,外面包裹着胶泥)拉出缠绕的呈螺旋形的毛线,这是什么?(纠正)蛋白质。蛋白质和DNA共同组成了染色体。笑!DNA。这是一条染色体,掰开胶泥,这是什么?笑!胶泥初步建立模型建构模拟模型制作与展示(板书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学生形象记住了非常抽象的染色体结构。接下来老师染色体模型材料和不同颜色的彩条各10条,合作学习小组制作染色体。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学生积极制作染色体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染色体的组成,同时,又为下面探究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素材。问题:1.为什么各小组缠绕的彩条会有差异?染色体颜色均不同。2.彩条代表DNA上不同的片段,染色体上DNA的排列也和我们手中的彩条一样,不同的片段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我们的眼睛有的像爸爸,有的像妈妈,有的却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就是因为每个人DNA上有这样不同的小片段,使得遗传信息不同。人有23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上DNA所表达的遗传信息就更是千差万别。这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展示一下染色体,非常好,接下来,请同学们随机把彩条裹在染色体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缠绕上彩条。观察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染色体模型上的彩条组成。使用彩条的先后顺序不一样。每组的同学把染色体拿到前排展示看。小组讨论遗传信息、DNA、染色体和细胞核有什么样的关系?结论:小小的细胞核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所以说细胞核是一个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上,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染色体存在细胞核中。思考你从克隆羊多莉的身世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通过这节课,你还会产生什么想法?提出什么问题?教学目标①学生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③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制作等活动,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从而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模拟制作的能力等。重点和难点学生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一、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信息。交流汇报收集到的有关克隆的信息。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地评价。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1.资料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结论: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2.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结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观看“小羊多莉的身世”课件,经过思考提出有关问题。小组内进行资料分析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学生互评)。观察教师模拟制作的一条信息载体。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卡片模拟遗传信息的组成。演示“小羊多莉的身世”的课件,鼓励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组织分析活动并适时评价。板书小结。示范制作一条信息载体。组织和帮助学生利用教师准备好的卡片摸拟遗传信息的组成。三、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1.结构2.基因认同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进行调控,最后小结信息的多样性取决于“字母”的不同组合方式。板书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四、DNA和蛋白质组成列举由于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的例子。分析染色体的作用。引导举例:信息的存在及其载体;导入DNA;演示“DNA分子片段”课件;巩固遗传信息存在于DNA上。演示“染色体”课件;常识性介绍染色体的形态;列举由于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疾病的例子;引导分析染色体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概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能力目标.通过对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通过对DNA、染色体及基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产生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教学方法分析法、启发式。教具准备.教师准备:(1)有关DNA分子片段示意图的多媒体课件。(2)有关DNA分子和蛋白质相结合构成染色体的多媒体。.学生准备:有关DNA、染色体及基因发展及应用方面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的正常生活不仅需要物质和能量,信息也同样重要。如果我们现在失去了一切的信息,我们就会与亲朋好友失去信息,与社会隔离开来,生活将变得杂乱无章。同样,生命的起始也需要信息。有句俗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虽是俗话,但道理很深刻。龙只能生龙,凤也只能生凤,小老鼠一生下来就会打洞,而人却不会。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生命开始的时候就受到了控制,它会控制是生龙呢?还是生凤?这个控制的中心就是遗传信息。那这遗传信息在哪儿呢?就在我们的细胞核中。[讲授新课]为什么说遗传信息在细胞核内呢?请大家看教材中的例子《小羊多利的身世》。先请大家阅读资料,并思考:为什么多利羊的模样几乎跟8羊一模一样?学生活动:阅读资料,积极思考讨论。教师活动: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来看,多利羊在胚胎前的受精卵中的细胞核来自8羊,这也就说明一个问题。学生回答: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对,虽然A羊、C羊也参与克隆过程,但都没有提供细胞核,而B羊仅提供了细胞核,这说明了生物的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只要是信息都要有载体。比如我们的教材就是一种载体,它所承载的信息是图片和文字的信息。那么我们的遗传信息和载体是什么呢?经过研究发现,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DNA的有机物。(演示多媒体)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它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样子,分子很长,可以分为许多小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这些片段就叫基因。如我们教材中的彩图黄、红、紫、绿分别代表四种物质,它们的联系是有规律的,它们排列顺序的变化、它们数量的不同就可代表多种多样的遗传信息,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科学家们在对细胞核的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就会看到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染色体是否就是DNA呢?(演示多媒体)经科学家们进一步发现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先进行螺旋折叠,然后再捆绑到蛋白质上,再进行下一次螺旋,最后就构成了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这对生物进行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就在性状上表现出来,比如教材中的例子,多了一条染色体就影响到了智力的发育。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学生准备的有关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细胞核中有遗传信息、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以及DNA和蛋白质组合成染色体。进一步证实了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更多的知识还需要大家在以后能进行收集并整理。下面我们来做一些课堂练习。[巩固练习].信息需要物质做载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它的分子很长,可以分成许多片段,这些片段叫 。答案:DNA基因.染色体由 和 组成。答案:蛋白质DNA.细胞是 、 和 的统一体。答案:物质能量信息.判断题(1)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染色体(2)DNA也叫基因(3)有时候可以发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片(4)基因是DNA的片段答案:(1)X (2)X (3)X (4)V.把下列结构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基因细胞核细胞染色体DNA答案: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布置作业]继续查阅有关资料,加强对DNA、染色体以及基因的了解学习。活动与探究.举例说明细胞为什么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在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中,母羊A提供了去核卵细胞,为什么在进行这种技术时,所提供的受体细胞一般都是卵细胞?板书设计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一、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依据:多利跟提供细胞核的B羊几乎一模一样二、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DNA小片段,可决定生物体的性状三、染色体.构成:蛋白质和DNA.每一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恒定.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3、学生通过资料分析,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从而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重点和难点:学生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导入:上节课说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其实我们还需要细胞提供给我们信息。观察你的同桌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再调查他的父母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遗传到爸爸或者妈妈的。是什么使到我们能遗传到我们父母的这些特性呢?是因为我们细胞中有一个结构是提供给我们遗传信息的。一、遗传物质:那么,什么是遗传信息呢?是指上一代传给子代的控制该物种遗传性状的全部信息受精卵内含有生物全部的遗传信息。那么遗传信息存在于哪里呢?克隆羊多莉的实验:得出结论:细胞核里面有遗传物质。二、细胞核里面有哪些成分储存遗传物质?简单介绍DNA、蛋白质共同组成染色体。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DNA的有机物.结构双螺旋结构基因具有特定遗传信息DNA的片段,也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介绍人的卷发,蓝眼睛等都是由基因引起的。染色体上的数量过多过少引起疾病三、遗传信息、DNA、染色体、细胞核四者之间的关系四、小结: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腊的功能五、练习:1、从细胞结构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现象主要决定于()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壁2、中国人的皮肤是黄色的,这是由细胞中的()决定的。3、有关遗传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B、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c、染色体首尾相连组成YdnaD、DNA的特定结构中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4、基因与DNA的关系是:()A、一条DNA就是一个基因B、一条DNA有多个基因C、一个基因中包含有好几条DNAD、一个基因就是一条DNA5、判断题:染色体的英文名就是DNA。6、判断题:染色体就是DNA教学反思: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要想让学生对前面四个知识点能有一个深度的理解,这节课并不容易上,因为学生之前也有些关于DNA,基因的知识,但并不理解这几种物质的关系,所以我这节课并不按照书本的顺序安排课堂教学,而是先介绍细胞中贮存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然后再介绍每种生物中都有不同数量的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基因是DNA上的片段。这样的顺序学生更易于理解遗传物质的关系。最后把前面的知识总结出: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教学设计思想本教案是新课程标准中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生命科学》第6章第1节《遗传信息》内容。本节共3课时完成,这是第1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内容包括:糖的有氧分解。第二课时则探讨糖的无氧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以及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比较等。本节课的设计思想为:“知识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知识解构法”参与构建的“知识解构型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由四阶段组成,它们依次为提出问题项目阶段、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阶段、解构知识点阶段和完成问题项目阶段。这种模式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提出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课标中与问题项目相关知识的需求;使组块知识的运用有目标对象;提供培养学生形成和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机会。大量事实表明,专家进行思维时先从全局考虑该问题或项目涉及到的知识有哪些,而不是先着手解决问题。而非专家进行思维时,先选取某个知识便着手解决问题,但往往难以凑效。运用专家型思维模式的过程是:1)疏理出与问题项目有关的知识点。2)审视自己对疏理出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3)如果对知识点的掌握有缺漏,则完善对知识点的掌握。4)运用知识点或由几个知识点构成的组块知识解决问题项目。解构知识点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有序、有效地理解知识;使学生学会一种有序、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主动运用一种有序、有效的方法进行学习。解构知识点的过程是:1)判定该知识点属结构类知识还是过程类知识。2)按知识类别进行相关方面的解构。结构类知识可从结构类型、来源或存在部位、作用、作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过程类知识可从过程、起因、结果、条件等方面进行有序、有效的解构。完成问题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知识点或组块知识解决问题项目;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利用投影刘翔奥运夺冠照片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源,并回忆学过的知识,如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相互转变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关文字,同时操作有氧呼吸的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有氧呼吸过程。3.通过师生交流,探究人和高等动物等生物获取能量的来源等活动。4.完成课堂训练题。学生学法指导:呼吸作用的过程复杂、抽象,学生对呼吸过程的物质、能量变化理解困难,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过程。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教师教法设计:1.制作有关课件,剪接影片帮助学生理解呼吸作用过程等抽象、理解困难的知识。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细胞呼吸的知识。3.让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三阶段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本节课在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方面,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他们根据知识解构的方法,探索问题项目的解决之道,并实现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掘。教师主要起引导者的作用,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加以完成。并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对学习的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通过项目驱动,内化能力,辅以助学支架,让学生充分阐述、质疑、讨论、交流,教师适时解疑,借助多媒体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教案一、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l过程与方法:通过重演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向专家型思维的转化,对相关项目问题及知识点能够运用知识解构的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索;培养其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表达信息的能力。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遗传信息的了解,使学生能正确理解生命的本质,逐步形成生命世界的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懂得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的价值观。二、重点、难点:l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1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原理和过程。l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三、教学流程图:课前准备(课件制作、学案设计等)项目情景展示布置任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言(直接导入法)练习,巩固及拓展指导学生解构知识、质疑。解答学生的疑问。小结,形成性评价四、教学过程: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行为目的设疑引入问题项目1、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显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遗传。那么什么是遗传物质呢?2、科学家是怎么知道DNA是遗传物质的呢?从而引出经典实验一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学生根据以往的生物学知识以及从媒体上获取的信息都会回答:是DNA。2、学生阅读课本。引入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经典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电脑镇痛泵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继电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IO-Link信号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堆栈式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经典居间合同
-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
- 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合同
- 热长期供货合同
- 安全监控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政府与企业合作协议
- 中医诊疗设备种类目录
- 战略管理与伦理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课件
- 徐金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讲义
- 沥青拌合设备结构认知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课件)肝性脑病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5课时 人民币兑换
- 工程回访记录单
-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课件:“配速法”解决摆线问题
- 检验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