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讲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与发展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1978年以来),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一、政治上: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外交的拓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1.民主与法制建设(1)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平反“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冤假错案。(2)政治体制改革: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3)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立法工作,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法律,建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理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实践①香港、澳门回归:洗刷了民族的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②两岸关系发展:打破两岸隔绝状态;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两岸直接实现“三通”。3.新时期的外交(1)政策:奉行不结盟、对外开放。(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3)活动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②积极发挥在联合国和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③发展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二、经济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决策。2.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企业有了竞争机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深圳等经济特区→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开发→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特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城镇、内地开放城市的体系,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三、思想科教文化上:思想理论成果与科技、教育文化的迅猛发展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1.邓小平理论(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1992年,“南方谈话”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标志。(5)1992年,中共十四大科学概括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6)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科教文化(1)科技: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新时期,中国的计算机、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2)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实施义务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等。[通史整合]主题一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视角1运用学者观点考查新时期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考题1】
(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审题定位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题关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安徽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萌发,这与题干中的“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相符,故应选D项。A、B、C三项都属于政府行为,与题干中的“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不符。答案D视角2从中外对比角度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考题2】
(2013·课标全国I,2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审题定位苏俄与中国——新经济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题关键据题干,迁移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其特点就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生产;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二者都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故选B项。答案B【拓展延伸】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①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②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2)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①特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②表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以来①特点: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②表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潮中去。主题二新时期两岸关系的发展与祖国统一视角1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查国家统一的必要性及影响【考题3】
(2012·江苏单科,1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审题定位祖国统一大业——两岸关系的发展辨析选项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反映了他们期盼回大陆探亲的愿望强烈,故B项正确。台湾同胞期盼返乡探亲与普遍认同“一国两制”构想并无必然联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返乡运动并不能说明海峡两岸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故C项错误。1987年港澳尚未回归,故D项本身表述错误。答案D视角2运用法律文件考查“一国两制”构想与实践【考题4】
(2014·上海单科,28)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这体现了()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审题定位祖国统一——“一国两制”构想解题关键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一国两制”,具体说,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享有高度自治权,根据题干“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可判断体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答案选D项。答案D【拓展延伸】
多角度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特点(1)从基础上看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从实行的制度上看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3)从行政区域管理角度看实行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地方自治。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从实行的方式看是通过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行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主题三现代中国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视角1从社会环境角度考查社会意识对史学研究的影响【考题5】
(2015·山东文综,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下表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审题定位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研究——革命史观解题关键据所学可知,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受苏联史学界影响,史学研究以阶级斗争史观为指导。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方式进行救亡,显然与当时的史学氛围不符合,故选C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主张暴力斗争,与当时的史学氛围相符合,故A、B、D三项错误。答案C视角2从时代特征角度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成就
【考题6】
(2014·江苏单科,11)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审题定位现代中国——教育的基本历程与成就辨析选项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图片中的“科教”这一限制词,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文革’后”这一时间限制词。A项发生在“文革”期间,从时间上排除;B项中创办“特区”和D项中发表“南方谈话”都属于邓小平在经济领域的活动,与“科教”这一限制词不符,可排除B、D两项。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C项符合题意。答案C【拓展延伸】
通史视角认识现代中国教育、文艺事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时间阶段特点时代环境与阶段特征1949~1956年向社会主义过渡(1)政治上,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经济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3)教育上,建立了人民教育事业1956~1966年曲折中前进(1)经济建设有成就,也有严重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但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又破坏了“双百”方针(3)1958年,掀起“教育大革命”,有成就也有教训1966~1976年遭受严重挫折(1)政治上,民主法制受到严重破坏,人权遭到践踏(2)经济上,受政治运动的打击,经济建设几乎停滞(3)教育上,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教授受到批斗(4)文化上,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流行,出现“百花凋零”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全面繁荣(1)政治上,进行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得到发展和完善(2)经济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3)外交上,发展全方位的外交关系,努力争取世界的和平与稳定(4)教育上,确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得到全面发展(5)文化上,“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科研、艺术出现全面繁荣的局面[模块链接]主题四从通史视角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考题7】
(2013·广东文综,39)(节选)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刘光禄遗稿》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伦敦与巴黎日记》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解析第(3)问,首先找到变化是“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是从否定到肯定。先要介绍20世经70年代否定的原因,然后介绍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据此分析学术研究能够发生变化的原因。第(4)问是近年的大热点,考查历史学研究的问题。答案(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拓展延伸】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1)政治上①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促进国家政治民主化、法律化。②祖国统一问题上,对台湾政策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策略,香港、澳门回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2)经济上①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为主向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向转变;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发展思想从片面盲目发展到全面科学发展的转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宏观调控,强调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外交上①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②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思想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5)科技教育上:科技快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载人航天事业等逐渐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教育全面发展。[连线高考]【题源材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材料一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中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构成了“中国模式”的核心内容。……。“中国模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力开创的,是在当代中国的历史性实践中生成的。它不是“苏联模式”的衍生品,不是“西方模式”的翻版,不是华盛顿智库的一帮人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创造”。——陈曙光《“中国模式”:确定性与开放性的辩证统一》【解读结论】
根据学者观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1)中心任务:“文化大革命”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结论: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2)建设速度:1958年“大跃进”,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结论: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3)生产关系:1958年人民公社追求“一大二公”,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结论: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现实水平。(4)建设道路:新中国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改革开放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论:坚持中国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5)依靠力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更具有广泛性。结论:必须调动一切力量为经济建设服务。(6)外部环境: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世界多极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结论: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考题例证】
(2013·江苏单科,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解析“甲线段”是从1990~1995年。这一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两者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受此理论的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故选C项。答案C猜想1(主干知识——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托克维尔认为:“很难使一个人放弃自我去关心整个国家的命运,因为他不太理解国家的命运会对他个人的境遇发生的影响。但是如果要修筑一条公路通到他家园……他就会发现个人利益和全体利益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B.全国人大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案C.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行政D.1998年以来各地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选举解析托克维尔认为:只有更契合人民个人利益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引起人民关注全体利益。据此分析,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只有发生在人民身边、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民主建设才能引起公民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基于此分析,A、B、C三项与普通民众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有D项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D。答案D猜想2(立意:历史概念——“一国两制”构想)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其回忆录中说:“我只想把香港留在英国的治下。……但这不可能。于是我想到了邓先生的‘一国两制’,这为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提供了机会。”材料中“香港的独特性”是指()A.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B.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权C.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D.保持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迁移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构想允许香港保留既有制度,从而保持了香港的独特性,故选D项。“长期繁荣稳定”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影响,并非制度本身,A项错误;一国两制之下,香港的治权归香港,并非英国,B项错误;“自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与“一国两制”构想没有关联,C项错误。答案D猜想3(立意:社会热点——中非关系)2014年7月24日《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13~2014》指出,2013年,中非贸易规模达到2102.39亿美元,同比增长5.9%,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黄皮书指出,未来七年中非经贸关系将呈现“发展导向、投资引领、多元互动、推动转型”的发展趋向。中非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中国在外交上()A.积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B.积极参加国际组织的活动,开展多边外交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重视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解析非洲国家普遍为发展中国家,中非关系的发展体现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往来的加强,故A项正确;题干未体现国际组织,故B项不正确;霸权主义指大国凌驾于小国之上,中非都是发展中国家,其交往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故C项不正确;非洲并非中国的周边国家,故D项不正确。答案A猜想4(立意:主流历史意识——体制创新)1986年8月,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引发全国关注。当时外电报道:“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破产事件”为什么引起如此反响()A.暴露了“大锅饭”体制的弊端B.揭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序幕C.打破了“姓社姓资”式的桎梏D.冲击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解析据题干情境,迁移所学史实可知,国有企业受计划经济下大锅饭、平均主义弊端的影响,难以发展,国有企业破产表明对计划经济的冲击,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或所学不符,排除。答案D猜想5(立意:历史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民明确了方向。此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进一步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C.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D.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搞活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推广是在20世纪80年代,A项错误;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发生于21世纪初,B项错误;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D项错误。答案C猜想6(立意:主干知识——新时期的教育成就)邓小平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邓小平自告奋勇抓教育期间首先所做的主要工作是()A.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B.支持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C.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D.提出高等教育“211工程”计划解析材料体现了邓小平对教育事业的关注,注意题干限定信息“首先所做的主要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震勘探仪器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考核试卷
- 喷涂技术标准与法规考核试卷
- 直播带货中的法律风险与规避
- 2025年中国熄火拉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
- 2025年中国涤纶圈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注塑机专用电动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潜水眼镜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中药材种植观光园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中药材消毒喷雾剂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
- 学生心理健康测量表
- GA745-2017银行自助设备、自助银行安全防范要求国标
- 邯郸市垃圾填埋场封场方案
- 2020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introduction to pipeline pilot在处理数据中的一些应用
- 智能中台数据底座解决方案
-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 (2015版)
-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程光伏发电工程光伏发电施工组织设计
- 11钢的表面淬火解析
- 导数应用举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