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_第1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_第2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_第3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_第4页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如何科学、准确地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也就是“成绩考核”成为每个体育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发展方向

在以往体育课考核中,由于受学科主义和竞技运动比赛的影响,比较多的是对学生的体能与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考核,全国范围内统一运动项目的评分标准,如:《国家体育达标标准》等,由体育教师对学生每一个考核项目进行定量评定,地方也以此作为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这势必造成了学校体育教学将评价为目的,考什么,就教什么,违背了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的教育规律。出现了因先天条件优越,很容易得分;因先天条件不足(如体弱、身矮、体胖等),尽管学习很努力,还是得低分,甚至不及格,从而挫伤了不少学生的积极性的现象。新课程标准的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并将定量与定性评价标准结合起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进步与发展状况,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由体育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与体育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主体化;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面向未来,重在发展,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二、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学校《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标准

1、科学制定学习成绩评定内容及标准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表现自己,拥有自信。

体育中考也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改革,体育中考分不再只是一次考核的成绩,而是由两部分成绩构成,即过程管理成绩和目标测试成绩,各占总分的50%。

基于以上观念,结合体育课程标准、市体育中考的改革及学校实际,确定了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作为评定内容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将每一类目标采用等级制与记分制相结合。(90-10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1)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最快、最重要的时期。在初中三年里,学生的体格、体形、骨骼、肌肉和体能等经历着较大的变化。此时,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对他们目前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从事体育活动时,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各器官系统都要积极地参与活动。因此,激励学生经常适量地参加体育活动,对提高他们的体能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此外,由于体育活动的竞争性,合作性等特点,参与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首先设定运动参与目标:①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②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考察标准主要依据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课间操出勤情况以及学校其它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如:参加校运会、校体育节、训练队校外俱乐部等与体育有关的活动或组织),占总评分10%。

(2)体育活动对人体各个系统功能有很大的影响,初中阶段是人体各器官机能成熟前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发展身体机能的最佳阶段。体育活动是发展身体机能重要的、有效的途径之一。而体育课是学生获得体育运动基础知识与技能最重要场所。

因此设运动技能目标:①获得运动基础知识;②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③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④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考察标准主要依据体育课项目学习成绩。占总评分30%。

(3)身体形态是反映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体质水平、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虽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后天的合理营养和积极的科学的体育锻炼对改善学生的体形具有重大的作用。体能的提高依赖于长期的体育锻炼,“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会使学生的体能水平止步不前,甚至下降。

因此设定身体健康目标:①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②发展体能;③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④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考察标准主要依据身体素质达标成绩。其中身体素质达标成绩还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即基础情况制定具体内容。例如:某一项身体素质达标实成绩=当年实测成绩±[(当年实测成绩-去年该项成绩)-(当年该项满分成绩-去年该项满分成绩)](速度、耐力项目用“+”号;其它项目用“-”号)。占总评分40%。对于有残疾、严重疾病不能上体育与健康课,在提供市级以上医院的证明的前提下,经学校研究后可降低一定幅度的标准。

(4)在现代社会,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心理压力的逐渐加大,心理疾病迅猛增多,身心健康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通过体育活动可以获得运动愉快感,从而保持心理平衡,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所以设定心理健康目标:①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②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③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④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考察标准主要依据在体育课和其他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占总评分10%。

(5)体育活动中每一位参加的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严格遵照角色的要求,就象现实生活会中一样,即要有交往与合作,又遵守规则,尊重对手。

因此,设定社会适应目标:①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②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的方法。考察标准主要依据在体育课和其他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占总评分10%。

2、学习成绩评定标准的实施

学习成绩的评定对于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教学的效果,从而总结经验,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能够促使他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和技能,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与缺陷,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高水平;对于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及其变化,以便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淡化其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和发展功能,并采用适当的评价方法与形式,使学习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教学应关注人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从某种程度对学生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评定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评定时,除了量化考核外,还应大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和综合评价。下面以一学年“运动技能评价”表为例说明评定表格的制定。

第一学年运动技能评价表(占30%)

项目

自评

互评

教师评价

综合评价

总评价

跑的技术

跳高

技巧

双杠

健美操

武术

篮球技术

排球技术

自选项目

每个单项以四等级评价即优秀90-100分;良好75-89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在每个单项都评定完后,学生的综合评评价为前三栏成绩的平均分。例如一个学生前三栏一个良,一个及格,一个不及格。综合评定分=(良好的中间分82+及格的中间分67+不及格52)÷3=67(不及格分以59-良好与及格分数段的平均分7=52为标准),然后取几个项的综合评定分的平均值×30%即为本学年该学生运动技能的成绩。其它评价相同。此表格依据每学年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

3、设立《学生成长档案》

在新课程改革的年级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见附表),《学生成长档案》学生从初一开始填写,记录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各项情况,档案的内容设有(1)个人情况:班级、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住址、宅电等;(2)父母情况表:父母姓名、年龄、身高、联系电话、健康状况;(3)身体健康登记表:记录学生每一学年的体检情况;(4)形态、机能登记表:记录学生每一学年的形态、机能情况,并给学生每一学年同年龄段各种形态、机能的均值以备参考;(5)运动素质登记表:记录学生每一学年运动素质项目达标情况;(6)运动技能评价表:记录学生每一学年学习的每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此项评价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和综合评定组成(7)《体育与健康》综合评价表:记录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水平四的学习中各项目标的评价。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此项评价结合(3)—(6)表综合评价,每学年也是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定和综合评定组成。(8)问卷调查:体育常识,体育知识。

此成长档案既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也有利于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管理。

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什么要划分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学习领域目标是指期望学生在各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根据上述情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方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从身、心、社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了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将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并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构建了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强调以下几点:

1、学生的运动表现,包括运动参与行为和运动技能状况仍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掌握运动技能并非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唯一内容和目的,改善学生参与体育的态度和行为,同样是课程学习的目标。

2、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是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3、学生的运动行为表现包括运动兴趣、爱好、习惯及其对自身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的责任感与能力,是课程关注的重要问题。

需强调说明两点:一是五个学习领域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某一学习领域不能脱离其他学习领域而独立存在;二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而实现的,而不是主要通过“知识教育”方式来完成的。当然,在充分保证体育实践课的前提下,也可以安排少量的室内教学来讲授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或指导学生阅读体育与健康课本上的有关内容。

这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其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是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中有些具体的学习内容,如水平五的心理健康目标:“在不断提高运动能力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感觉”,水平五的社会适应目标“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都必须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载体才能真正得以实现的。这就要求同一个学习内容要兼顾多种学习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改变过去只是传授运动技术的倾向,而应成为完成多种教学目标(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的手段。

划分学习领域有利于更好地贯彻三维健康观和拓宽课程的学习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即健康是三维的,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依据三维健康观来划分学习领域有利于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指向性,能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目标。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分的具体规定

学生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且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在水平五中必修11学分,其中田径运动系列必修1学分(具体项目可选)、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其余9学分通过在六个运动系列中选学完成(每学分相当于18学时)。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即达到课程的毕业要求。各校必须保证第六学期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学生在学校指定的范围内每学期或每学年选择一次学习项目,可以重复选择同样的项目。

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精神,高中学生还可以在学校设立的选修I的范围内选择5个学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简介

2000.7-2001.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制定

2001.9-2002.7: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

2002.9-2003.7:400实验区进入实验,高中标准公布

2003.7-2004.7:35%的学校进入实验

2004.9-2005.7:65%的学校(含高中)进入实验

2005.9-全部学校进入实验

新《标准》下的课程构建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最佳发展期

在新《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小学无教材、初中三年一本教材,高中三年也仅一本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严格地执行课程方案,而且要在吃透《标准》精神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教材。

平衡能力6--8岁;反应速度9--12岁;移动速度男7--14岁,女7--12岁;力量素质13--17岁;爆发力男7--15岁,女7--13岁;灵敏素质10-12岁;柔韧素质8-12岁;耐力素质16-18岁。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最佳发展期,安排适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特别是提高最佳发展期的某项素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高中课程体系的重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因此,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问题能力的过程。

4.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都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一定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使评价标准呈现多元性,并注意评价手段、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与其他同学,并处理好教师与学生评价、能力与情感评价等方面的结合,以发展的眼光去科学评价学生的成绩。

新《标准》下的课程构建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最佳发展期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从今年起在全国开始施行。《标准》中明确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新《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小学无教材、初中三年一本教材,高中三年也仅一本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严格地执行课程方案,而且要在吃透《标准》精神的基础上台理选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教材。

平衡能力6--8岁;反应速度9--12岁;移动速度男7--14岁,女7--12岁;力量素质13--17岁;爆发力男7--15岁,女7--13岁;灵敏素质10-12岁;柔韧素质8-12岁;耐力素质16-18岁。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最佳发展期,安排适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特别是提高最佳发展期的某项素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什么要划分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学习领域目标是指期望学生在各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根据上述情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方式,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从身、心、社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充分考虑了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设的经验教训,将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并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构建了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强调以下几点:

1、学生的运动表现,包括运动参与行为和运动技能状况仍然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要形式,但掌握运动技能并非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唯一内容和目的,改善学生参与体育的态度和行为,同样是课程学习的目标。

2、学生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是课程学习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3、学生的运动行为表现包括运动兴趣、爱好、习惯及其对自身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的责任感与能力,是课程关注的重要问题。

需强调说明两点:一是五个学习领域构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体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某一学习领域不能脱离其他学习领域而独立存在;二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学习领域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而实现的,而不是主要通过“知识教育”方式来完成的。当然,在充分保证体育实践课的前提下,也可以安排少量的室内教学来讲授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或指导学生阅读体育与健康课本上的有关内容。

这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运动主线,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其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是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中有些具体的学习内容,如水平五的心理健康目标:“在不断提高运动能力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感觉”,水平五的社会适应目标“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等,都必须通过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的学习载体才能真正得以实现的。这就要求同一个学习内容要兼顾多种学习目标,运动技能的教学要改变过去只是传授运动技术的倾向,而应成为完成多种教学目标(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目标)的手段。

划分学习领域有利于更好地贯彻三维健康观和拓宽课程的学习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保持完美的状态,”即健康是三维的,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依据三维健康观来划分学习领域有利于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指向性,能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使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真正实现身体、心理、社会的整体健康目标。

高中《体育与健康》学分的具体规定

学生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且学习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在水平五中必修11学分,其中田径运动系列必修1学分(具体项目可选)、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其余9学分通过在六个运动系列中选学完成(每学分相当于18学时)。学生修满11个必修学分即达到课程的毕业要求。各校必须保证第六学期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学生在学校指定的范围内每学期或每学年选择一次学习项目,可以重复选择同样的项目。

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精神,高中学生还可以在学校设立的选修I的范围内选择5个学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简介

2000.7-2001.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制定

2001.9-2002.7:38个实验区进行实验

2002.9-2003.7:400实验区进入实验,高中标准公布

2003.7-2004.7:35%的学校进入实验

2004.9-2005.7:65%的学校(含高中)进入实验

2005.9-全部学校进入实验

新《标准》下的课程构建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最佳发展期

在新《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小学无教材、初中三年一本教材,高中三年也仅一本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严格地执行课程方案,而且要在吃透《标准》精神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教材。

平衡能力6--8岁;反应速度9--12岁;移动速度男7--14岁,女7--12岁;力量素质13--17岁;爆发力男7--15岁,女7--13岁;灵敏素质10-12岁;柔韧素质8-12岁;耐力素质16-18岁。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抓住学生最佳发展期,安排适当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特别是提高最佳发展期的某项素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都要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