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_第1页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_第2页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_第3页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_第4页
新高考诗歌阅读之读懂诗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歌之诗古代诗歌鉴赏考点一向失分较多,题出在哪里?读不懂。只有读懂诗,才可能答好题。一轮训练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读懂诗。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是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应该增加解读诗歌的知识储备从而来解读古诗。一、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诗歌大意:时、地、人、事、景、物。二、领会深层意思。1营造了什么意境?(象、氛围2表达了什么情感?(绪、心境3反映了什么思想?(度、观点一、由诗歌基本知识切入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写景与抒情)对应一致的,如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2)前后内容(写景与抒情)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1下列诗词中不是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的一项是()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C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淹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写景。答案

该曲是白朴的《仙吕·寄生草·饮》,其主要内容是劝酒,没有C2结构谋篇

诗词的结构谋篇又称章法。分成”””四部分。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所谓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账,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所谓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个总结,才算完整。例:起承转合《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起句承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个“飞”字,振人心魄。)散入春风满洛城。(从容而舒缓,张弛有度,赋予无形的音乐以实体形象。转句合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然一转,“折柳”点染出一种场景。)何人不起故园情。(深情的发问,关合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起承二句写眼前景,转合二句写故园情。前后以“折柳”连接,“折柳”自然就成了全诗的关键。)(1)定基调“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重要常见的作用有:交代人、时地、事、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奠定基调;统领全篇,设置线索,照应题目等。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听流人水调子王昌龄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案

①交代了环境、时间、地点;②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2)”续境“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一般有可互为因果、承接、补充说明等关系。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斋即事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

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徵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3)开生面“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夕望江桥示萧谘议、杨建康、江主簿[朝·梁]逊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尔情深巩洛,予念返渔樵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巩洛:河南洛阳一带,此处代指京城。请简析“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在诗中的作用。答案

①点明因远望而生忧思,寒江寂寥,又倍增羁旅落寂之感;②此联情景相映,诗篇后四句的归隐之叹由此生发而出,是前四句写景过渡到后四句抒情的桥梁。(4)主旨明结:直接抒情、言志、阐理。(漓尽致,感情强烈)暗结:以景结情。(蓄委婉,耐人寻味)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方

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诗的尾联是怎样抒情的?有什么作用?答案

诗的尾联直抒胸臆。诗人感叹自己仕途多阻,未能平步青云,虽然做梦都梦到江南故乡,而此身却在异地作客,语直情真,强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羁旅思乡的情怀。作用:①点明题旨,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②以“身旅羁”和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二、由诗歌鉴赏基本技巧切入()读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1常见标题作用(1)揭示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2)交代写作原因或目的(3)暗含情感或奠定作品感情基调(4)揭示作品线索(表明诗歌题材(6)暗示诗歌表达技巧2常见标题类型类型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

举例《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竹里馆》《黄鹤楼》《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石灰吟》《海棠》《子规》《未展芭蕉》《流莺》

题目蕴含信息往往是怀古(咏史)诗古讽今吊古伤今昔盛今衰历史沧桑世事变迁、人事飘零或登临揽胜景抒怀(壮志未酬,人生渺小,青春蹉跎)。往往是咏物诗物言志(赞美讽刺)或单纯写景、摹写物态。(1)如果是下层人民:同情悲悯注民生层。(2)如果是历史名人:怀3.以人物为标题

《山中寡妇》《卖炭翁》《里中女》《贫女》《赠妓云念景仰或寄予同情,怀英》《蚕妇》《陶者》《伤田家》《西施》《王昭君》古。《息夫人》《贾生》《渔翁》《剑客》(3)如果是朋友同事:关心挂念,勉励祝福。(4)如果是晚辈学生:激励勉励,寄寓希望。

4.与节日有关的诗歌标题例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寒食寄京师诸兄弟《邯郸冬至夜思家正月十五日夜秋前一日览镜夜作》《十五夜望月《小寒食舟中作》《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清明》《社日》

往往是表现节日风俗人处境思家念亲羁旅漂泊、伶仃孤苦。卷别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山东)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海南)2019年全国卷Ⅰ2019年全国卷Ⅱ2019年全国卷Ⅲ2018年全国卷Ⅰ2018年全国卷Ⅱ2018年全国卷Ⅲ

诗题赠别郑炼赴襄阳赠赵伯鱼(节选)题许道宁画投长沙裴侍郎插田歌野歌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精卫词

作者杜甫韩驹陈与义杜荀鹤刘禹锡李贺陆游王建

重要信息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赠别②点明了人物:郑炼③点明了去往地点:襄阳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赠”②表明所选诗歌的体裁形式。“节选”表明是古体诗③表明了对象:“赵伯鱼”①点明了写作目的(赞扬他人画作)②点明了事件——题诗①点明了写作目的(投赠诗、干谒诗)②点明了写作对象(长沙裴侍郎)①点明了地点(田野)②点明了事件(插田、唱歌)①点明了地点(田野)②点明了事件(放歌)①点明了事件——题诗②表明作者的精神状态(醉中)点明了写作对象(精卫).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1)(2020·全国卷Ⅰ)《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2)(2020·全国卷Ⅱ)《读史》(3)(2020·全国卷Ⅲ)《苦笋》(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征人怨》(6)(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残春旅舍》(7)《春日忆李白》(8)《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答案

①暗示了诗的题材,“奉和”谓作诗词与别人相唱和,“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因此,这是一首应和诗;②揭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袭美抱疾杜门”说明好友皮日休因病闭门在家。(2)交代了写作目的,发我们思考怎样阅读历史,样评判历代高贤。(3)①暗示了诗的题材,这是一首托物抒怀诗;②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借歌咏苦笋告诉人们做人应高风亮节,刚正不阿。(4)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地点(蓝)特定读者(侄孙湘);②暗示了诗的题材(贬谪)(5)①交代了写作对象()②揭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③暗示了诗的题材塞诗)。(6)①交代了时间(残)()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7)①交代了写作时间()②揭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和线索();③交代了“忆”的对象(李白,大诗人兼好友)。(8)①交代了写作时间(“秋夕”,深秋的夜晚)②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岑参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之兴,发慨叹之辞);③交代了写作目(“献兵部李侍郎”,向兵部李侍郎献诗,以求获得官职的升迁)。提醒:不要被标题引入歧途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诗题都具有以上功能,不要让下面这些标题引入歧途。如“饮中八仙歌”“丽人行”“李凭箜篌引”“病妇吟”,这里的歌、行、引、吟表示诗歌的类型;词牌名“昭君怨”“虞美人”“祝英台近”“二郎神”“忆王孙”等不反映词作的具体内容;乐府旧题一般只揭示诗歌的题材类型,而不反映诗歌的具体内容,如“出塞”“塞下曲”“关山月”“青楼曲”等。()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等。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知人论世“3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2019天津卷)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①杜

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

,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

①此诗作于公元762。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教你读诗:通过学过的课文《三吏》《三别》等诗歌我们可知,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杜甫曾经写诗歌是来表达当时的悲愤之情。从注释可知,本诗也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在蜀中颠沛之际。诗歌前两句以衣湿和气散之晚显示雾气之重和持续时间之长。然后以“蚊蚋集体现蜀地冬季气候温暖,以“凫鸭乱”表现环境的清幽。接着以曾阴、高岸、驿楼、衰柳、县郭、轻烟等一路铺排,由自然之境转入社会环境,最终总结出通泉山水绮丽壮观的整体特点,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接下来笔锋转入对寂寞伤时的悲苦之情的表述,诗人联系自己的漂泊身世,又将自己与生不逢时的王粲相比,加上遭逢安史之乱,社稷衰微,更感觉愧对孔子。整体来看,诗歌由景到情,由自己到国家,由乐情到哀情,体现了杜甫一贯的忧国伤时的家国情怀。教你作答本题要求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注意只需概括作答,无须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考生首先要从诗歌中找出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如壮观、寂寞、伤时、愧、苦飘零、嗟叹等;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将情感具体化,如由“壮观”可以看出饱览名山大川的愉悦,由“寂寞”“苦飘零”可以看出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由“伤时”可以看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由“愧孔父”和王粲的典故可以看出生不逢时的苦闷。

答案

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3种知人论世的常见分类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王勃:劲健婉畅高适:苍凉悲壮王昌龄:自然雄浑孟浩然:闲静淡远李白:飘逸豪放梅尧臣:朴素平淡柳永:伤感缠绵陆游:雄放流畅

韩愈:古朴奇险白居易:通俗易懂刘禹锡:清新豪丽杜牧:俊爽明丽温庭筠:精巧艳丽欧阳修:清新舒畅苏轼:豪放旷达李清照:凄婉清丽

陈子昂:古朴雄浑岑参:雄奇瑰丽王之涣:清朗雄健王维:恬淡优美杜甫:沉郁顿挫王安石:遒劲峭拔秦观:清丽典雅姜夔:峭拔雅丽

柳宗元明净幽峭元稹精警浅切李贺奇诡璀璨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煜凄婉柔丽晏殊闲雅婉丽黄庭坚瘦硬新奇辛弃疾沉郁豪放境遇不同,诗情有别作者时代和遭遇作者被贬谪、被排挤时所作作者常年旅居(客居,流寓)外地,游学宦游作者是南宋诗人(或前朝灭亡,仕于新朝)作者是爱国诗人如:辛弃疾、陆游、岳飞、陈亮、陈与义、顾炎武、文天祥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感情表现主要感情有:①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立志报国;②对朝廷不满、愤懑;③寄情山水。主要感情有: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主要感情有:收复失地、志存恢复、思念故国、亡国之痛。主要感情有: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国恨家仇,感时伤世,壮志难酬。如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时代初唐时期诗歌

主要诗人和风格特点初唐前期,宫廷诗人创作多是歌功颂德、奉和应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饰辞藻,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初唐后期,随着初唐四杰登上诗坛,诗人力反齐梁宫廷诗风,主

盛唐时期诗歌中唐时期诗歌晚唐时期诗歌

张诗歌要有风骨兴寄,抒情刚健有力。其代表诗人有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等。盛唐作品精丽华美、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高昂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田园山水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最知名,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情感基调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审美情趣由外拓趋向内敛,由自然趋向锻炼,由昂扬趋向低沉,由浓郁趋向高秀。这一时期诗人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异常突出。其代表诗人有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孟郊、李贺、刘禹锡等。晚唐诗感时伤怀,个性鲜明,散发出秋华的晚香。情感内涵上,转入日常生活;艺术内涵上,追求语言与构思的雕琢与锻炼。主要代表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杜荀鹤、罗隐、韩偓等。北宋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的诗歌主要是继承与创新并存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材风格趋于通俗化。其代表诗人有柳永、王禹偁、钱惟演、林逋、欧阳修、梅尧臣、晏殊、晏几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南宋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诗歌创作面向社会人生,反映多灾多难的时代生活,体现了民族的呼声,诗(词)风也随之一变。其代表诗人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戴复古、刘克庄、姜夔、辛弃疾、赵师秀、文天祥等。()看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2020江苏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沈康知常州王安石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州民。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殷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注

①兰陵:古地名,诗中代指常州。嘉祐二年王安石知常州,嘉祐三年诏沈康知常州。②厨传:古代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处所。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教你读诗:从注释①可以看出,本诗是作者作为前任写给沈康这个新任常州知州的,一般而言,前任除了告知继任者常州的民生现状和自然条件外,还有前任对继任者的多种复杂情绪,如考虑到常州百姓的贫苦生活,希望沈康能够凭借其卓越才能把常州治理好;最后就是直抒自己对常州的

情感,有对自身治理常州不尽如人意的失落与惆怅,还有对常州秀美风光的喜爱与留恋等情感。教你作答:本题旨在分析后两联的思想情感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局部情感不能脱离主旨,要立足于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但要注答案

对常州百姓得到一个优秀父母官的欣喜之情;对常州治理未能尽如人意的惆怅之情;对沈康此去政通人和的期许之情;对常州秀美山水的喜爱之情。()析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在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第一,渲染气氛,营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造意境。

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第二,寓情于景,情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景交融。

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

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教你读诗:本诗首句写杜鹃鸟,“愁锁巴云”,直接由杜鹃典故生发,使人联系到望帝杜宇化成杜鹃的哀怨故事,为全诗定下凄凉黯然的基调。第二句说杜鹃鸟把满腔的遗恨,寄托在满山遍野鲜红怒放的杜鹃花上,也就带出了杜鹃花,呼应标题。表明一切都可忘怀,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思

念不能忘。颔联承上,仍写杜鹃鸟,啼声犹如“不如归去”,啼到出血表达思归苦心和怨恨。颈联出句又借冷月照射着的花,返带杜鹃鸟,说杜鹃鸟的精魄一定仍然记挂着往日锦江边的东风。体现出作者的故乡之思,百死不悔。故“杜鹃鸟”对抒情和全文结构起到点染作用;《琵琶行》中,白居易说“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写诗人贬官九江以来的孤独寂寞之感。以荒凉的环境衬托出诗人悲凉的心境。杜鹃的哀鸣声加深了诗人的痛苦孤寂。教你作答:结合《杜鹃花得红字》和《琵琶行》的内容,从多角度分析杜鹃鸟在诗中的不同作用。答案

①本诗中,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拓展:一、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分类意象类别

常见意象

寄寓含义①送别类意象

杨柳、长亭、南浦、美酒、兰舟、关山(月)、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鹧鸪鸟等。写别后的思念。②思乡类意象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捣衣。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③愁苦类意象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斜阳、沙漠、古道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落日寒风冷雨杜鹃鸟子规鸟)芭蕉等。渲染凄冷、悲凉气氛。④抒怀类意象⑤爱情类意象⑥战争类意象

菊花、梅花、松柏、竹、黍离、冰雪、草木。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⑦闲适类意象

五柳、东篱、三径、春日、清风、明月、泉溪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花草等。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的。如: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二、意象特征辨别忧伤的情调:残缺的形状、暗淡的色彩、阴冷的时节、沉闷压抑的环境;

愉悦的心情:圆满的形态、明朗的色彩、温暖的季节、开阔明丽的环境。()明典故典故,指诗歌中运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运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反比和类比。读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典故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与诗歌要表达的主旨联系起来思考,这样才能体会出用典的妙处。典故类型:1历史事件: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宋之问《经梧州》)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第》)2历史人物: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传说故事: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前人诗文:曹操的《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用典的方法:1明用典故:直接引用典故本事、用作正面的比喻寄托,达到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暗用典故:诗人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行文流畅贯通,如若己出。即使不如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射天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3正用典故:正用就是直用其事,将典故的意思和作者表达的含义融为一体。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4反用典故: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用之,借以抒发一种与典故相反的思想感情或见解。用典的作用: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隔江犹唱《后庭花》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4简洁精练,丰富内涵: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效果:寓万于一,以少胜多,言简意丰,语言精练,内容丰富;借古喻今,情思隽永,含蓄深刻曲折含蓄,耐人寻味,增强艺术感染力等,有的用典还能使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结构严谨。.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庆庵寺桃花谢枋得注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教你读诗: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的地方。故事说,有打鱼的人顺着水中的桃花,找到源地。由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请你作答:分析这首诗的妙处。答案

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抓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歌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抓关键词,主要抓以下关键词:类型

阐释

示例

典型诗句可以明显看出显诗歌情性感类型词的词语语,也叫“情感语,

包含“愁”“怨”“恨”“愤”“忧”“凄”“悲”“喜”“乐”“悔”“思”“怜”“泪”“闲”“怅”“怆”“孤”“独”“寂寞”等词语。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闲”两字即是情语,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隐性词语

多为动词和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1)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首联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雕栏玉砌应犹(2)表情态、语气的虚词。

如“但”“却”“惟”“仍”“又”“只”“徒”“空”“尚”“犹”等词语。

在是朱颜改。“犹“只”两字将词人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了出

来)找出下面诗歌中后两句中的显性词语和隐性词语,并分析表达效果。闺

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答案

①显性词语悔

表达情感将少妇让夫君长年征战求取功名的做法的悔恨和自责之情表达了出来。②隐性词语忽

表达情感将登楼时的兴冲冲到因柳色想起丈夫而生伤感的这种情绪的变化,传达得淋漓尽致。()看选项古典诗歌鉴赏的客观选择题,选项信息含量很大,囊括了诗歌的情感、主旨、语言、表达技巧等各方面的赏析,虽然其中有的选项设置了错误,但这些错误大多也只是细节上的。所以说,积极对待选项会使考生在读懂诗歌方面获得莫大的帮助。当然由此带来的甄别选项的正误也对考生提出巨大的挑战。基于此,掌握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北斋雨后文

同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禀白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吴画”指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教你读诗:读诗歌,可以把握: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诗人。和苏轼是表兄弟,苏轼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文与可即是此人。此诗写北斋雨后的景色和作者的闲适心情,同时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通读下面的选项,可初步确定A、B两项正确C两项中的“因为近来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暗示了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厌恶和急于逃离的心情”疑似错误。结合原诗细读,“野兴渐多公事少”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治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确定此项无误。由全诗中双禽占竹、秋蝶寻花、开吴画、试越茶等动作,以及“清佳”“野兴渐多”等显示感

情的词可以看出D项暗示了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厌恶和急于逃离的心情”于诗无据。请你作答: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庭院不大,园圃却极清幽,表达了作者对园圃的喜爱之情。B.五、六句转向写室内生活,诗人既有独处之乐,又有交友之乐。两者情趣不同,但恬淡闲适之情则一致。C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乐趣,这句是倒装,因为近来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D.末句写出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厌恶和急于逃离的心情。答案

D题干、诗题、注释:解答古诗鉴赏题的三个最佳视角怎样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好古诗词鉴赏题?不少同学对此往往感到困惑,不知从何下手。其实,题干、诗题和注释就是解答古诗词鉴赏题的散个最佳视角。从这三个最佳视角出发,往往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答起题来就会得心应手,答案就不难浮出水面。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如下:一干助我明确解题方向。试题的题干讲的除了是要求回答的问题外,大多还对答题做出了别的规定,大体必须将题干中的信息准确而完整地把握。比如2020年新高考1第16题的题干是这样的:“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就应该包括这两方面:要求回答的是“作者主张的学诗途径”;必须“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二、诗题助我把握诗歌主旨。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窗口。”诗歌的题目,更能精炼地体现诗歌的不少内容:或创作目的、或所抒情感、或所叙事件,等等答题时应该从诗歌标题中筛选出对答题有意义的重要信息。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诗题中就包含了若干重要信息:诗的内容是“梦游天姥”、创作目的是“留别”、诗歌体裁是“吟”等。又如2020年新高考1卷所选的《赠别郑炼赴襄阳》诗题中“郑炼赴襄阳”是诗歌所叙事件,“赠别”是诗歌的创作目的,明白了这点,就等于明白了诗歌的主旨,在回答“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这道题时,困难就会减少很多。

三、注释助我破解试题难点。试题中的对诗歌的注释,大多是命题者为了减轻试题的难度而设置的,因此必须认真对待。碧如021年新高考2卷为陆《示儿子》一诗尾联中“七月诗”加了一条注释“《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这条注释为什么要专门指出这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呢?认真了分析这一点,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回答第16“诗人指‘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的问题了。可以说,在解答高考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时,只要我们能很好地从以上三个视角出发分析,思路就会豁然贯通,赏析就会势如破竹,答案就会顺势浮出,满分就会轻易到手!下面以全国高考新高考卷Ⅰ中的一道试题为例,具体谈谈。【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

,青云依旧是前途。[]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解析】先把握题干。首先,如果不知道诗的作者杨巨源的生活年代,可根据诗题题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一语可知他是唐朝人。其次,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了解答此题的关键:必须回答出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再读懂诗题。诗题表明这首诗是写给白居易的,而此时的白居易正被贬江州,担任毫无实际职权的司马小官,其心境可想而知。最后再看看注释。根据注释②可知,惠林是东晋高僧,是杨巨源的前代之人,早已作古。诗人为什么还要问他呢?再由注释③可知,白居易此时在江州经常出没于佛脚讲经的集会(这一点可由尾联中“莫谩看出。于是我们可以悟出:原来,第二句其实并不是在问惠林,而是在委婉地表达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于是,答案便顺势得出:第二句“惠远东林住得无”用“惠远”“东林”两个意象,表现高僧的淡泊遁世的态度,“住得无?”以问句的形式,委婉地表达了对白居易出入佛寺的关切以及劝告,含蓄地劝诫友人不要轻易产生逃避、厌弃官场的情绪。尾联中“莫谩”“青云依

旧”等词语,直接劝告友人不要过度沉浸在佛法当中,相信自己依然可以青云直上,表达前途无量的勉励之意。【即时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①岐②

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注】①此诗作于唐代宗李豫大历五年(770年)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漂泊到江南长沙之时。李龟年,唐代开元时期受到唐玄宗特殊眷顾的著名音乐家,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②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以好学爱才著称。下句的“崔九”即崔涤,时任中书监,得到唐玄宗宠幸。【问题请对其落花时节又逢君一句所表达的作者感情加以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思往喜今白居易忆除司马向江州,及此凡经十五秋。虽在簪裾从俗累,半寻山水是闲游。谪居终带乡关思,领郡犹分邦国忧。争似如今作宾客,都无一念到心头。【注】①此诗作于公元829年唐文宗太和三年),此时白居易已58岁,称病免归在家,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分管东都。【问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生查子

独游雨岩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注】①此词是作者被削职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所写。请联系作者的生平,理解“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一句的含意。【参考答案】1.①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时节”,既是即景书事,又别有寓托。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②诗句以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一位老歌星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的重逢,构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③这里既有诗人对自己和李龟年身世遭遇的深深感慨,④更包孕着诗人对国事兴衰的深层次的悲哀。(根据注释可知,此诗作于唐代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

流落到湖南长沙的时候。此时的诗人饱受战乱之苦,得知唐代宗即位的消息,正盼望着得到朝廷的再次任用。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唐代兴盛时期曾红极一时的著名歌唱家李龟年,其兴喜之情可想而知。因此,诗歌以“江南逢李龟年”为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