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专题二现代中国经济建设_第1页
中国现代史专题二现代中国经济建设_第2页
中国现代史专题二现代中国经济建设_第3页
中国现代史专题二现代中国经济建设_第4页
中国现代史专题二现代中国经济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现代史专题二现代中国经济建设第一页,共23页。阶段政治外交经济理论科技文教49-56过渡时期49-52底53-56底56-65十年社主探索66-76十年文革76-78两年徘徊78年底现代化新时期以来新中国成立(七届二中全会、新政协会议)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建立(人大制度、政协制度、民族自治制度)中共八大民主政治良好开端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主法治国家,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法律体系;一国两制构想及实践一个原则三大方针;建国初期外交的四大成就(中苏关系、提出和-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70S三大突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正常化、中日邦交结伴不结盟独立自主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区域合作。恢复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土地改革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奠定工业基础,建立社主制度。两头好中间差;成就大于失误。经济遭严重破坏,失去良好机遇。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南方谈话十四大,现代化新阶段毛泽东思想新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6年4月“双百”方针;65年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教事业受破坏77.12恢复高考文艺“二为”;83年教育三面向、95“科教兴国”国防科技进展显著:58实验性原子反应堆、64第一原子弹、67第一氢弹、70自制人造卫星。65首次人工牛胰岛素、73袁“杂交水稻”“双尊”号召;全国科学大会科教兴国战略;科技飞跃。第二页,共23页。专题二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考点解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化三改;中共八大关于经济的决策;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探索十年的建设成就;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经济曲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改革的原因、内容与意义;城市改革的内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的原因、过程、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第三页,共23页。【考点整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发展历程阶段原因措施(内容)意义(影响)49-56过渡49-5253-56底56-65十年社主探索66-76十年文革78年底以来78-9292年后新中国成立,经济基础薄弱没收官僚资本经济得到恢复,为由新主经济向社主经济过渡作好准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一化:第一个五年计划;三改:农、手、资改造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56年底完成标志社主制度基本建立。社主制度的建立,探索社主的发展道路。56年中共八大;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60年八字方针,调整政策两头好中间差,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教训。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失去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利机遇旧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国有企业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开放: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国际形势变化;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十四届三中与十五大推动改革进入新阶段;社主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第四页,共23页。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1)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呈现了怎样的趋势?(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什么?(4分)(03上海)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中华民族将“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阅读下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专题梳理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答案:(1)快速发展(1分),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1分)。原因: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巩固与建设;抗美援朝的胜利;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化三改造的进行;“一五”计划的指导作用;苏联的帮助(各1分,但本部分不超过4分。)第五页,共23页。(2007四川文综)材料二

材料三

1933年,(苏联)宣布实行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工业品的出售价格,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加快(工业化的)资金积累。1953年,中国实行以固定价格强制收购粮食的制度,……为撰写的工业化发挖掘人家提供了资源,……低价的收购制度提供了把物资部分无偿转出农业部门的手段。——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和五十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相似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7分)并分析新中国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4分)特点:重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农业生产发展滞后。(3分)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或片面强调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以忽视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4分)原因:新中国缺乏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4分)第六页,共23页。(3)依据材料四、五,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4分)“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4分)(3)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4分)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基本上解决,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或者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分)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2007江苏卷历史)材料四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材料五(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第七页,共23页。材料六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邓小平文选》(4)材料六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6分)(4)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4分)原因: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2分)第八页,共23页。(6)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材料七: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52年57年60年66年71年73年75年曲折发展(5)60年后为什么又出现经济发展又上长趋势?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提出,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7)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可以得出哪些经济建设的启示?启示二: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启示三: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启示四: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启示五: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启示一:经济建设需要有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前提;启示六:经济建设需要与国际接轨,及时抓住发展机遇……第九页,共23页。专题梳理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变革过程45%57%67%37%14%18%29%33%(1)思考并完成以上两个填空?(2分)(2)1956年我国为社会主义经济,那么1949年-1953年我国为

经济?(1分)代表

工业代表

工业代表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材料一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第十页,共23页。材料二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内商品流通恢复和发展。1950年,社会商品零售部额为170.6亿元,1952年增长到276.8亿元。农副产品采购额,1950年为80亿元,1952年增长到129.7亿元。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额,1950年为7.3亿元,1952年增长到14.1亿元。——《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三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折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1953年,中央统配物资有227种,到位1957年增加到532种……1957年国务院规定,(企业)一律停止自行从社会上招工,禁止企业辞退多余职工。——《中国近现代经济史》(2)材料二所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我国经济体制有什么特点?(2分)(3)材料三为我们了解现代中国经济体制的演变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2分)1957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形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第十一页,共23页。(08重庆卷,39)材料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宁可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史》(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4)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二页,共23页。材料五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3日深圳市交易所正式成立……1992年底,经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有82家,网点2000多个,中介机构500多家。——《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材料六1992年起进行了以下改革……一是发展现货批发市场……建立了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批发市场以及交易所100多个,主要经营粮食、牲畜、食粮、蔬菜、金属、木材、石油、化工、机电、煤炭等大宗商品……二是探索期货交易……三是大力发展城乡集贸。——《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三卷

材料七宪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5)根据材料五、六、七和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⑵变化:各类市场出现,市场体系正在培育中;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已初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4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4分)第十三页,共23页。材料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6)中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材料五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的新变化?(4分)

新变化:①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②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4分)(7)30多年来的改革以1992年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92年前后,对内改革的重心有何不同?并指出推动改革重心转变的关键因素。(6分)不同:①1992年前,改革原有的经济体制中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②1992年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关键因素: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2分)(8)根据材料,用最简明形式勾勒现代中国经济体制演变的轨迹。(3分)(8)新民主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四页,共23页。专题梳理三: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对比从18世纪至20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各种观念和主张,对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近现代的开放在本质上是不一致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裨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量廷楠:《粤海关志》卷23(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10分)(1)看法: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惠;政策:闭关政策;后果: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第十五页,共23页。材料二:1898年买办官僚盛宣怀提出:“各国窃保护之名,分占边疆海口,渐入腹地。……处今日而欲散其瓜分之局,惟有照土耳其请各国共同保护。凡天下险要精华之地,皆为各国通商码头;特立铁路矿务衙门,统招中国及各国股份,聘请总铁路司.总矿务司,职分权力悉如总税务司——《愚斋存稿》卷30(2)材料二中的主张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这种主张不应肯定,为什么?(4分)(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因为它出卖国家主权,要将中国变成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材料三: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注:该字未辨清楚)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以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五.所以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孙中山:《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年)(3)材料三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立场,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4分)(3)为了得到列强的支持,(答“争取列强承认革命政府”也可);反映了同盟会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性。第十六页,共23页。(2007天津文综)材料四18世纪中期以后,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43年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地区,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逐渐转移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61年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地区,天津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发展成近代大城市。(4)广州、上海、天津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各依据什么条约?(2分)概括材料四反映的通商口岸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5)广州、上海依据《南京条约》,天津依据《北京条约》;特点:开埠通商引起全国外贸中心的转移;设立租界引起相关城市商业或经济中心的转移。

第十七页,共23页。材料五: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5)根据材料五,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13)(5)原因: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离不开世界。立足点:对外开放须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第十八页,共23页。(6)依据图13~15,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2分)指出图15所示地区与前两地开发相比,在经济运行环境方面的最大优势。(2分)(6)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格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7)依据材料五和材料六,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关系。(6分)(7)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材料六第十九页,共23页。【考点训练】考向一“一五”计划【题1】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B.工业生产基础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