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22张)_第1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22张)_第2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22张)_第3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22张)_第4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22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温故知新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认识论部分【课标要求】: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实践真理认识直接现实性知识建构

实践含义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认识真理基础反作用含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现和发展真理动力检验标准含义阶段特点属性目的来源特点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复习指导:1、识记基本概念:实践、认识、真理

2、掌握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①实践的特点

②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真理特点—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④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必备知识复习整合】一、认识与实践

做步步高2021山东高考选择题1.认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感觉、

知觉和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水平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挫折一、认识【必备知识复习整合】2.实践及其特征(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首先,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其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二、实践【关键能力重点突破】课下完成步步高山东高考简答题

正确理解实践的特点P192方法技巧特点理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联系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变革社会的实践

处理个人和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处理各阶层、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处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等。如:深化改革、国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科学实验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实践中,主客体相互作用实现

强调“从无到有”.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践的产物(来源ǂ途径)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和发展”;关键词:新问题、新要求;认识工具;认识能力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把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起来的特点。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引向歧途认识与意识?认识目的与反作用?必备知识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人类第一次获得了对月球背面的认识。以前有人猜测在月球的背面存在大片海域,这次通过嫦娥四号探测器登上月球背面传回的月背影像图,证明月球的背面没有海,而是一块块高地。

嫦娥四号“鹊桥”中继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率先掌握了地月中继通信技术,探月背面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背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嫦娥四号通过对着陆区地形地貌、矿物组份等进行科学探测与研究,将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方面?【必备知识复习整合】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5min速记)原理方法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细节提醒①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不能讲重要、主要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表明实践这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为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提供唯一的判别尺度。易错易混点—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必备知识复习整合】步步高2020全国2高考题一、真理是客观的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客观性—真理的内容、检验标准—实践都是客观的)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注意:(1)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2)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对立)三、真理必备知识一

真理的含义【区别】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属于认识论。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4.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5.意识、认识、理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正确的【联系】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之间的关系原理世界观方法论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①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求正确认识和改正错误原理总结: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认识具有反复性:(2)认识具有无限性:(3)认识具有上升性:原因:①

认识主体?②认识客体?是什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①

认识主体?②认识对象?③认识基础是什么: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明确观点:A、认识不是直线前进,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B真理不会停止前进,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C已经确定的真理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认识运动规律)(作为主观题考查)是什么: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关键能力重点突破】知识拓展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从深度上讲,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变化上讲,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是无止境的。(如图所示)原理世界观方法论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人类认识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原理总结: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课上练手这题我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是“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阶段,即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对自然有一种敬畏、崇拜和顺从的态度。农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规律有一定的把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天应时,靠天吃饭,总体上人与自然是一种较为融洽的关系。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在全世界的蔓延。科学技术的进步助长了“征服自然”和“人定胜天”的冲动,上述种种对待自然生态的“陋习”在工业文明的旗号下变本加厉,成为文明的反面。新时代,我们要牢固树立和坚持的应该是集合了古今中外先进自然观精华而形成的科学自然观。以自然为本既是一种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念,也是一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安排。在科学自然观中,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是辩证统一的,没有自然生态的平衡,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发展。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说明人类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过程。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人类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经过多次反复、不断提升的过程。真题再现(2022广东卷)

现实生活中,偏见是普遍存在的。因地域、种族、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的不同而引发的诸多偏见,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某班以“偏见的哲思”为主题举行辩论赛。辩论双方表达各自观点并展开论证,见下表。观点开篇立论正方:偏见可以克服偏见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认识主体的主观性错误,如盲目崇拜权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必然可以克服这些主观性缺陷,逐渐摆脱偏见的束缚,最终达至无偏见的认知。反方:偏见不可克服偏见是人们受历史传统制约而形成的思维定势。作为认识,偏见不等于错误,它由历史传统造成并构成理解者的某种视野。由于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中,在接受了语言、文化和历史的同时,就意味着获得了看问题的既定视角,意味着看问题的偏见性。假设你被邀请加入这场辩论赛,你支持哪方观点?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进一步阐明你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提示:

一、支持正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偏见的出现是因为认识受到主体因素的制约,如盲目崇拜、拘泥于片面的成见、轻率下结论等。③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时代延续,认识也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中无限发展。二、支持反方:①认识主体: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及立场、观点、方法等条件的限制。②认识客体: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③认识活动会受到人们身处其中的历史传统的局限,其中包括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实践水平等。历史传统是认识产生、发展的必要前置条件,认识总是受到它的制约。【重点总结】1、如何获得正确的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①根据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