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人体及动物生理学(英文):HumanandAnimal

Physiology课程代码:09S1124B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适用专业:生物科学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选用教材:1.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参考书目:1.王金发主编,《细胞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2.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动物生理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二、课程简介《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及动物机体基本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学专业核心课。通过《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及动物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包括行为、各器官系统、细胞及其组成物质分子在内的活动变化与机制的基本规律、基本理论;了解《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理论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中的作用;了解《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间的相互关系及该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打下初步的理论基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技能和素养。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及动物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发生的过程,掌握主要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从整合生理学的角度理解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功能联系;理解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组织器官和整体动物对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应答反应;理解环境-动物体-器官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农畜各项生理功能对其生长、发育、健康、生产性能等的影响。2.能力目标:增强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研究兴趣,善于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利用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中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初步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为进一步的生理学前沿知识的学习或从事生理教学科研相关研究奠定基础。3.素养目标:通过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知识拓展、讨论,使学生掌握查阅文献、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技能,树立终身学习与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学会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通过科学史的发展脉络,科学家事迹和贡献的讲授,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3.学科素养3-1具有扎实的生物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1、23-2把握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历史和前沿动态1、23-3能从综合及跨学科的视角认识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社会实践的相关性,具有整合和利用生物及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生物教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34.教学能力4-1具有基于科学素养和生物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24-3具有教学改革意识与教学创新精神37.综合育人7-2能结合专业知识和课堂教学传播正能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教育和引导2、37-3理解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能够在生物学教学和其他教育实践活动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2、38.反思研究8-1具有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能结合教学实践,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研究2、38-2具有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意识,具有积极的教学反思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1、2五、课程教学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学时安排第1章绪论引导式、讨论式、对比式1、2、32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启发式讲授法、互动式、演示法1、2、34第3章血液启发式讲授法、专题讨论法1、2、34第4章血液循环反思法、启发式、讨论式、演示法1、2、34第5章呼吸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式1、2、34第6章消化与吸收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分析法1、2、34第7章能量代谢及体温自学1、2、3自学第8章排泄及渗透压调节自学1、2、3自学第9章感觉器官引导式、讨论式1、2、32第10章神经系统的功能反思法、对比式、讨论式、演示法1、2、36第11章内分泌引导式、讨论式1、2、32第12章生殖与泌乳自学1、2、3自学合计32学时第1章绪论【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反馈控制系统原理;了解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2.能力目标:领会为什么要学习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以及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健康的关系。3.素养目标:能够利用生理功能的调节系统及反馈系统分析一些生理现象。【重点、难点】1.人体及动物机能调节方式及其相互关系、反馈性调节。2.人体及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课程内容】1.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研究对象与任务1.2生理功能的调节及其调控1.2.1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1.2.2人体及动物生理功能的控制系统【课程思政要点】通过生理学的稳态、正常调节的知识,引导学习建立健康地理念【教学方法】课前布置有关学习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将课程内容和相关学习资料告诉学生,让学生去网络课程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和查阅相关学习内容的书籍和资料,解答问题,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正反馈与负反馈的讲解,可以把两者不的反馈信息对控制系统的作用、特征、效果、生理意义及典型离子进行列表比较。结合稳态概念建立健康的理念【复习思考】1.简述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2.简述动物生理功能的3种控制系统。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形式;掌握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理解局部电位的概念、分类(去极化与超极化)、特点与产生机制;理解细胞间兴奋转导过程与机制;掌握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特征。理解与收缩功能有关的骨胳肌细胞超微结构,了解骨胳肌的兴奋收缩耦联机制。2.能力目标:领会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机制以及生物电与细胞兴奋之间的关系。3.素养目标:能够分析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生理现象,比如细胞膜渗透功能障碍的机制,中毒影响动作电位的机制,运动的机制等。【重点、难点】1.细胞跨膜物质转运中的各种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的机制;生物电的种类、产生、特性、传导和传递机制(学说)及其与兴奋性之间的关系神经肌肉间兴奋传递过程。2.受体蛋白和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及功能;兴奋-收缩耦联机制,

骨骼肌肌丝滑行的超微结构基础。【课程内容】2.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2.2细胞间的通讯与信号转导2.3神经元的电活动与兴奋性2.3.1生物电产生机制2.3.2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2.4神经元间的信号传递2.4.1经典突触及其传递2.4.2影响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因素2.5肌细胞的功能2.5.1骨骼肌细胞2.5.2心肌细胞2.5.3平滑肌细胞【课程思政要点】结合骨骼肌收缩建立运动是健康的重要元素,运动防护知识的普及。【教学方法】1.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理论内容,然后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教师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论结论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做适当点评,帮助学生纠正认识上的误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2.结合骨骼肌收缩建立运动是健康的重要元素,运动防护知识的普及。【复习思考】1.何为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该现象使动作电位具备了哪些特征?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3.组织兴奋性变化各期的含义及其生物学意义。4.简述突触传递的过程?5.简述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的特点?6.简述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连过程。7.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第3章血液【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血液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血浆渗透压及其在水分移动中的作用;掌握白细胞与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功能;了解生理性止血的一般过程与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了解人类ABO血型。2.能力目标:领会血液在机体各组织器官间的物质交换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作用。3.素养目标:能够分析补液必须用等渗液的机制,生理止血的医学案例,同时拉近同临床的联系。【重点、难点】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基本概念;血液在维持内环稳态中的几个方面的作用:渗透压、pH值、红细胞数相对稳定及其机制;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的生理意义和机制;白细胞的生理功能。2.凝血的过程与机制;造血微环境与造血干细胞的作用、调控及其新进展【课程内容】3.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3.2血细胞及其功能3.2.1血细胞的生成3.2.2红细胞生理3.2.3白细胞生理3.2.4血小板生理3.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3.4血型和红细胞凝集【课程思政要点】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和新闻事件抓人眼球,继而透过现象看本质。利用新冠这一热点问题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医生佑护人民健康的伟大抗疫精神。【教学方法】在讲解“血液”之前,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提出以下几个常见的问题:为什么正常情况下血流在血管内不凝固?医院里病人为什么要用白纱布包扎伤口?不同血型的人为什么不能相互输血?等等。通过合适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寻问题的答案,直至得到满意的答复,这样的教学式样可以取得传统讲授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和新闻事件抓人眼球,继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在讲授输血原则时提倡成分输血,马上导入数张特殊献血者的图片,他们是医生、是患者、是治愈者、更是献血者。通过互动引出答案:他们是武汉第一批感染新冠后痊愈的医生,通过捐献血浆,以另一种方式履行救死扶伤的使命。利用新冠这一热点问题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医生佑护人民健康的伟大抗疫精神。结合血细胞再生知识点建立献血无害以及健康家居的健康知识特别是中医药方面知识的普及。【复习思考】1.简述血液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2.分析生理状态下机体血管中不易发生血液凝固的原因

。3.比较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异同点第4章血液循环【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心脏泵血功能。了解心泵血功能的评价。,掌握心肌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了解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机制。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掌握微循环的组成、毛细血管血压、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了解淋巴液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掌握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掌握心血管的体液调节因素。2.能力目标:领会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往复流动的原因以及血压形成的机制。3.素养目标:能够查阅资料总结最新的血液循环相关的研究成果及应用案例,例如心导管技术等。【重点、难点】1.心脏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输出量概念及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各种心脏细胞与心脏泵血功能相适应的生理特性;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心肌的自律性及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心肌的传导性和心脏内兴奋的传导以及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血压形成的机制及影响血压的因素;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心电图的形成及波形的意义;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其他内脏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课程内容】4.1心肌的生理特性4.2心脏的泵血功能4.2.1心脏泵血功能周期性活动4.2.2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4.2.3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4.3血管生理4.3.1血管的种类与功能4.3.2血流动力学4.3.3动脉血压与静脉血压4.3.4微循环4.3.5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4.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4.4.1心泵功能的自身调节4.4.2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4.4.3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课程思政要点】通过介绍中外科学家的研究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学习科学家坚持真理的科学家精神,以及我国科学家在人工心脏领域的世界领先技术,树立学生强烈的民族自信、科技自信。【教学方法】设置设有悬念的实验、促人思考的发问,从知识理论和等动手实践两方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全面提高专业素质。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历程,介绍循环生理之父-威廉哈维不畏权威、坚持真理的故事,宣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科学家精神。在讲授完心力储备的概念和大小以后,通过互动提问:哪一类患者,即使已经动用了全部的心力储备,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呢?引出心力衰竭。而后,在心力衰竭的治疗和技术进展方面,引出两个思政素材,一是我国心脏移植手术第一人夏秋明教授,二是我国独立研发的磁悬浮人工心脏泵的刘淑琴团队。在讲解心脏的起搏点时,通过一名大学生微信发表的一条朋友圈,引出其利用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机场抢救一位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新闻事件。“大学生”“朋友圈”,都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关键词,先用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剖析其本质。从血管生理引入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高血压中医药养生保健。【复习思考】1.简述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2.简述微循环的定义以及微循环的血流通路?3.给动物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动物血压、心率有何变化?为什么?4.论述急性失血量为10%时,机体可能出现哪些代谢补偿反应?第5章呼吸【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肺通气的动力,肺内压的变化,胸内压的变化。理解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组成、产生、作用机制。掌握气体交换的动力以及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理解呼吸节律的产生机制。掌握化学因素对呼吸活动的调节机制。2.能力目标:领会呼吸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3.素养目标:能够分析在不同因素对呼吸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案。【重点、难点】1.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气体运输过程;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和化学因子对呼吸运动的调节。2.呼吸气体的交换;呼吸中枢:脑干呼吸相关神经元的定位和联系,延髓背侧组和腹侧组呼吸相关神经元,脑桥上部呼吸调整中枢的概念;呼吸节律的产生。【课程内容】5.1呼吸器官的通气活动

5.2气体交换5.2.1气体交换原理5.2.2组织中的气体交换及其影响因素5.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5.3.1氧及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5.3.2氧的运输5.3.3二氧化碳的运输5.4呼吸运动的调节

5.4.1神经调节5.4.2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课程思政要点】通过介绍新冠肺炎发病机制,引入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抢救生命的事迹,宣扬医务人员“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教学方法】1结合呼吸的三大环节探讨呼吸系统的危险因素,强调吸烟的危害。【复习思考】1.胸膜腔内负压的生理意义。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如何维持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3.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4.试分析氧解离曲线的特点和生理意义。第6章消化与吸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了解消化系统的神经支配。掌握胃肠激素和脑-肠肽的概念。掌握胃、肠运动的调节和胃排空机制,了解消化道运动的方式。掌握胃酸的作用与盐酸分泌的机制及其分泌的调节。掌握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以及胰液分泌的调节;掌握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掌握糖、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与吸收机制。2.能力目标:领会各类动物如何摄取食物,复杂的食物在体内如何消化吸收以及如何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3.素养目标:能够查阅消化与吸收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一些消化相关的疾病及预防措施。【重点、难点】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胃液、胰液、胆汁的生理功能及分泌调节;消化道吸收的路径及主要方式;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2.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方式和路径。【课程内容】6.1概

述6.1.1消化的主要方式6.1.2消化道的结构与神经支配6.1.3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6.1.4胃肠激素6.2口腔消化6.3单胃的消化6.4小肠的消化6.4.1小肠的物理性消化6.4.2小肠的化学性消化6.5大肠的消化6.6吸收6.6.1概述6.6.1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课程思政要点】让学生分析“病从口入”背后的机制,引导学生健康、养生、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介绍诺贝尔奖得主马歇尔以身试菌,证明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溃疡的事迹,激发学生崇尚科学,为医学发展献身的精神。【教学方法】1.结合胃酸-胃黏膜防御屏障的平衡引入预防肠胃疾病的健康饮食习惯特别是中医饮食文化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复习思考】1.小肠作为吸收的主要部位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猪吃食后胃液分泌有何变化?为什么?第7章能量代谢及体温调节【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能量代谢的相关概念: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了解基础代谢的测定方法;了解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及基础代谢的测定原理。掌握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理解体温调节机制。2.能力目标:领会摄取食物后能量如何消耗以及体温和能量代谢的关系。3.素养目标:能够利永能量代谢相关知识分析肥胖的危害,并做到合理安排生活饮食。【重点、难点】1.掌握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掌握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与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掌握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制。2.间接测热法的原理;体温调节的控制系统。【课程内容】7.1机体的能量代谢7.2动物的体温及其调节【课程思政要点】通过体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介绍肥胖的危害,能够规范生活行为,让学生了解“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教学方法】在讲解知识点之前,先提出一系列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教师一边授课一边启发学生思考,最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和动力。结合物质能量代谢理论讨论合理有效的体重控制方式。【复习思考】1.用体温调定点学说解释发热(如体温升高到39℃)的机制。2.发热患者为什么常伴有寒颤?比较寒颤时的骨骼肌收缩与正常生理状态下做某个动作时的骨骼肌收缩之间的区别。第8章排泄及渗透压调节【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肾脏排泄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掌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掌握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功能。理解尿的排放机制。理解尿液浓缩与稀释的机理。2.能力目标:领会人及动物排泄与渗透压调节的关系。3.素养目标:能够查阅肾病相关研究进展,分析其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重点、难点】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因素,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肾内自身调节;神经调节;体液性调节;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与分泌特点,各种物质转运间的相互关系。2.尿液浓缩与稀释: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肾髓质渗透梯度与尿液浓缩稀释的关系,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渗透梯度中的作用。【课程内容】8.1肾的功能解剖特征8.2尿的生成及调节8.2.1肾小球的滤过8.2.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8.2.3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8.2.4影响肾小管物质转运作用的因素8.2.5尿的浓缩与稀释8.3尿的排放8.4动物机体的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课程思政要点】通过慢性肾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宣传低盐低脂饮食、控烟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教学方法】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大量饮水后为什么排尿量会增多”等等。讨论式教学方法既能活跃教学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肾脏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介绍机体水盐代谢的平衡、有利尿作用的食材和中药材【复习思考】1.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和多尿症状?2.正常成年人一次迅速大量地饮用清水、生理盐水1000mL后,血浆渗透浓度及尿量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第9章感觉器官【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眼感光功能和成像调节;掌握前庭器官结构和生理功能;了解皮肤感受器。2.能力目标:使学生对人眼看清物体的机制、耳的功能以及皮肤感受外界刺激的机制有所了解,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生理现象或疾病。3.素养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何发挥各感觉器官的功能。【重点、难点】1.眼感光功能和成像调节;前庭器官结构和生理功能。2.前庭器官结构和生理功能。【课程内容】9.1视觉器官9.2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9.3皮肤感受器【课程思政要点】通过介绍器官捐献、遗体捐献的事迹,激励学生树立仁心仁术、大爱为医的精神。【教学方法】1.结合视力相关知识介绍科学用眼的健康知识、对视力有好处的食材【复习思考】1.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2.简述视觉的形成。3.简述听觉的形成。4.举例说明鱼类感觉生理知识在渔业的应用。第10章神经系统【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了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了解神经元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与神经的营养作用。,掌握突触与接头传递过程及机理。掌握中枢抑制机制。了解神经递质的种类与作用。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了解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自学特殊感觉的中枢分析。,掌握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了解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掌握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了解小脑的功能,理解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2.能力目标:领会神经系统如何在人及动物机体应对内外环境做出迅速变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3.素养目标:能够查阅资料分析神经系统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对人类的贡献。【重点、难点】1.掌握突触传递原理和特征,中枢抑制,感觉和丘脑投射系统,肌张力的产生及其调节;主要的外周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的种类、分布、生理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生理功能;掌握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2.脑的高级功能。【课程内容】10.1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细胞成分10.2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10.2.1反射活动及其反射中枢的复杂性10.2.2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其生理意义10.2.3反射中枢内兴奋的传播10.2.4中枢抑制10.2.5反射活动的一般特性10.3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10.4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10.5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10.5.1自主神经的结构特征10.5.2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征10.5.3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10.5.4动物的本能行为与情绪【课程思政要点】通过介绍大脑的语言功能,以及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说明语言交流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恰当的语言对于患者的恢复有重要的正向作用。【教学方法】1.心脏的神经调节讲解时,可以把心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分布、释放的神经递质、心脏血管上与递质结合的受体等列表比较。通过把内容上易混淆且联系性又强的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往往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2.结合学习睡眠相关知识点强调有效睡眠对健康的意义。【复习思考】1.简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的生理意义?2.简述中枢抑制的类型及其生理意义?3.简述脊蛙的缩腿反射实验,说明脊髓在运动调节中的作用。4.简述去大脑僵直实验结果发生的机理。第11章内分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与作用机制。掌握下丘脑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掌握神经垂体及腺垂体激素的种类及生理作用。掌握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理解甲状腺功能的调节,了解甲状腺素的合成与代谢。掌握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分泌调节。掌握肾上腺皮质生理作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熟悉髓质激素的种类及其作用。2.能力目标:领会激素的功能、运输与传递信息特征及作用机制。3.素养目标:能够结合所学只是分析临床上为什么有些药物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奏效。【重点、难点】1.激素作用的机制及细胞信号跨膜转导;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下丘脑与腺垂体的机能联系,下丘脑的调节性多肽;腺垂体:腺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神经垂体: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的来源、生理作用与分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肾上腺皮质生理作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2.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过程及其效应。【课程内容】11.1概

述11.1.1内分泌与内分泌系统11.1.2激素11.2下

脑的内分泌11.2.1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11.2.2下丘脑促垂体区激素及其生理作用11.2.3下丘脑激素分泌的调节11.3垂体的内分泌11.4甲状腺11.5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的激素11.6肾上腺【课程思政要点】有些药物(例如抗甲状腺药物)必须服用很长时间才能奏效,所以防止有些患者因为短时间见不到药效不肯继续吃药,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和患者沟通。介绍中国科学家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过程,宣扬科学家的批判性思维,迎难而上、坚持不懈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教学方法】1.让学生分组,通过做并讲解PPT及课堂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参与教学环节。2.结合胰岛素的生理学作用相关知识引入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复习思考】1.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缺乏分别会造成什么后果?2.根据所学的内分泌知识,阐明有哪些内分泌因素引起肥胖?第12章生殖与泌乳【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睾丸及其功能调控;掌握卵巢的功能及其调控。掌握本节的基本概念,了解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过程。2.能力目标:领会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的生殖活动的特点以及人工授精对保护濒危动物、改良动物品质的意义。3.素养目标:能够领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尊重生命。【重点、难点】1.掌握性腺的主要内分泌功能与生殖过程的重要环节;乳的分泌与调节。2.性周期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的关系性腺功能的调节;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物合成中的相互关系。【课程内容】12.1性腺的功能与调控12.2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12.2.1哺乳动物的性周期12.2.2排卵与排卵后黄体12.2.3受精与授精12.2.4妊娠与分娩12.3泌乳12.3.1乳汁的分泌12.3.2乳汁的排出【课程思政要点】通过介绍受精卵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繁衍后代的必要性,珍惜生命。【教学方法】1.当发觉学生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时,可以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提问、讨论问题方面以及总结归纳上,把节奏放慢一些。上课时要多提问并打分,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2.结合生殖生理相关知识点引入性健康教育。【复习思考】1.简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2.简述妊娠维持和分娩的激素调节机制。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考核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及占比(%)考核方式1.掌握人体及动物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发生的过程,掌握主要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从整合生理学的角度理解各系统、器官之间的功能联系;理解体内外环境对生理功能的影响以及组织器官和整体动物对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应答反应;理解环境-动物体-器官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农畜各项生理功能对其生长、发育、健康、生产性能等的影响。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水平:302.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实施能力:101.雨课堂随堂练习2.雨课堂弹幕投稿3.雨课堂期中测验4.期末考试2.增强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研究兴趣,善于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利用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中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安排教学内容,初步具备一定的教学设计能力,为进一步的生理学前沿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