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大单元二轮复习_第1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大单元二轮复习_第2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大单元二轮复习_第3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大单元二轮复习_第4页
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导学案-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大单元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课标要求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实施,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4.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5.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二、核心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4.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5.大众传媒的发展。三、核心命题角度1.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2.洋务运动的措施、弊端及其作用;3.洋务运动的历史影响及启示;4.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5.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6.历代政府发展民族工业的表现及影响;7.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表现、特点;8.近代通信工具进步的原因、表现及影响;9.近现代交通工具进步的影响;10.近代报刊发展的影响。四、时空定位五、线索梳理线索1:中国近代经济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后经历了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较快发展、遭受沉重打击和陷入绝境几个阶段。线索2: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鸦片战争以来,国人的物资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的交通、通信和大众传媒也逐渐走向近代化。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对衣食住行有了根本的改观,与此同时,社会风尚与民俗风情也在发生变化。六、考点梳理考点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鸦片战争后,洋纱、洋布先后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2.表现(1)洋纱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2)洋布取代土布,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3)丝、茶等农产品日趋商品化。3.影响(1)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2)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二、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内外交困,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入侵;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2.概况(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2)代表: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过程(1)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等。多采用官办、官督商办的形式,产品投放市场,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3)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兴办近代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4.企业性质:官办军事工业依然是封建政府或官僚的一个生产部门;官督商办企业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资本主义企业性质。5.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6.评价(1)积极作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局限性: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制度,“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背景(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2.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地区:东南沿海地区。(3)人物: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3.代表: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4.影响: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考点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条件(1)外部: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2)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表现:民间出现办厂热潮,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而且由沿海向内地扩展。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二、短暂的春天1.原因(1)内因①政治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政策因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和海外华侨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③群众基础: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尤其是1915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1)新建厂矿企业数量和新增资本增加。(2)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3)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等。3.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三、曲折的发展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1927~1936年)(1)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2)表现①原来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均获得较大发展。②制碱工厂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③1935~193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2.抗战时期遭受沉重打击(1937~1945年)(1)原因:日本侵华战争的打击和国民党官僚阶层的压榨。(2)表现①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华北,日军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②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国民党官僚阶层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3.抗战胜利后走向绝境(1945~1949年)(1)原因①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挤压民族企业。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2)表现: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考点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1.鸦片战争前:物质文化生活与社会习俗多沿袭传统。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1)衣①“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②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③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2)食: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3)住:西方建筑样式在中国传统民居中引人注目。(4)社会风俗①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④大城市的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农村仍沿袭传统的风俗习惯。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改革开放前(20世纪50~70年代)(1)社会风尚: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中国的主流。(2)物质生活:由于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2.改革开放后(1978年以来)领域主要变化物质生活衣颜色从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食(1)到1987年,中国已基本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2)政府还倡导“菜篮子工程”住(1)城市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农民纷纷兴建新房。1995年国家启动的城镇“安居工程”解决了中低收入职工的住房(2)更追求家居内部陈设的舒适、外部环境的优美习俗(1)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2)逐步形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的社会风尚三、铁路与公路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2.近现代交通工具(1)铁路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②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③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④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⑥机车制造也有很大进展。在不断改进机车和对铁路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2)公路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②清末民初,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但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四、水运与航空1.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萎缩。2.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五、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通讯(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一个电报机房。②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2)电话: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2.现代通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2)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成为百姓离不开的生活帮手。(3)近年来,人们还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六、报刊业走向繁荣阶段时期表现形成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等19世纪70年代起陆续出现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发展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20世纪前期中共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繁荣改革开放后除党报党刊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创办起来;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新闻价值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七、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1)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2)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3)在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了一批蜚声海内外的进步影片。(4)新中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电视事业(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节目日渐丰富。(3)影响①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②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八、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互联网诞生。2.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七、素养提升1.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解读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在东南沿海一带中国经济结构率先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生产服务于国际市场,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外资企业在中国兴办,近代机器工业开始出现等。对于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我们既要看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客观影响,也要看到中国内部的影响因素,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互动并最终融入世界市场是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推动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实质是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并逐步走向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外市场有所扩大,这促进了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外资企业的出现,诱导了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使机器大生产在中国开始出现并扩展,中国工业化进程展开,中国的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政策、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社会习俗都在发生着或快或慢的变革,中国向工业文明演进的步伐逐渐加快。但也应看到,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但在近代仍然占主导地位,传统手工业生命力顽强,仍有很强竞争力。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带有强制性,因此中国未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在备考这一部分知识的时候,考生应立足时空背景之下,多角度分析历史现象。2.运用唯物史观解读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等条件。后天畸形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因素自然经济解体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影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时期政府鼓励兴办实业。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地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思潮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实业家自强不息的探索和坚持也是支撑民族工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促进其发展的因素。3.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解读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近代以来我国主要经历了四次大的社会变迁: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把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带入中国,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上海等近代化城市逐渐崛起。辛亥革命后,中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带有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仪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等级观念发生巨大变化,风俗习惯的变化带有民主革命的政治色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经济得到恢复,一些社会陋习被取缔,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温饱问题依旧未能解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政治变迁、经济转型、外来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变革的表现。社会生活的演变反过来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贯穿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高考对社会生活变迁的考查,侧重点不在于社会生活本身,而是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问的关系。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注意运用唯物史观,将社会生活现象置于时代背景之下解读,深层次挖掘事件本质。八、专题知识总结一、全面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形式特征产生和发展地位自然经济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古代形成,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列强在中国的企业,带有掠夺性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战争后日益增多近代长期占优势,垄断了重工业部门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依靠国家政权,形成对经济的垄断洋务运动时期兴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膨胀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中国人投资的企业,是在封建经济解体过程中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较快,后日益衰落是近代新经济因素,瓦解了自然经济,有利于社会进步,但发展艰难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曲折发展时间阶段特征原因表现影响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初步发展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华民国成立初期(1912~1919年)短暂春天辛亥革命的推动;“实业救国”的影响;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级基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年)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全国基本统一;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沉重打击,日趋萎缩沦陷区:日本经济掠夺。国统区:国民政府战时体制,官僚资本压榨沦陷区:被日军所毁或被吞并;国统区:民族资本日益萎缩-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陷入绝境美国经济掠夺,官僚资本挤压,国民政府苛捐杂税,通货膨胀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三、近代中国与西方近代化起步的差异西方近代化中国近代化领导力量资产阶级一直扮演着主角,开始是商业资本家,后来是工业资本家、垄断资本家推动近代化开始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其过程中作用甚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领导权资金来源来源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洋务企业多靠政府投资,民族资本主义在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资金严重不足发展进程①西方近代化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发展,虽然有来自封建势力的阻碍,但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还是推动了西方近代化的进程②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快了西方近代化的进程①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没有独立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②鸦片战争后的近代化进程受制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进程曲折缓慢四、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时期历史背景表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尤其明显辛亥革命前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仪式逐渐推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落后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五、近现代以来中国交通的发展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60—90年代交通业的起步(1)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立轮船招商局(2)铁路交通: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淞沪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20世纪初及民国时期交通业的发展(1)轮船运输:民国以后,逐渐发展,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2)铁路交通: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3)公路交通: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民国时期,发展缓慢(4)航空运输: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代化交通业的出现(1)轮船运输:20世纪90年代以后,轮船运输业萎缩(2)公路交通:发展较快,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3)铁路交通:铁路建设加快,建成宝成、兰新铁路;改进机车,火车由蒸汽机车发展到今天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速度越来越快(4)航空运输: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六、近现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时期发展历程19世纪中后期大众传媒的出现报刊业:维新运动时期,形成国人办报的高潮20世纪初大众传媒的发展(1)报刊业:《民报》《新青年》《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2)电影业:《定军山》是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渔光曲》是中国首次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逐渐走向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发展(1)报刊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与其他类型报刊并存,种类多,内容丰富;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2)电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电影题材主要是工农和革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3)电视业: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改革开放后,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得到解决(4)互联网:1994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据统计,到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九、典型例题【2021·全国甲卷】1、1931年——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表单位: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年份铁砂产量铁砂及生铁输出量钢铁消费量钢铁输入量19311840279831652804000557625193218392127584414040004306551933190346699252169400052567319342135031864107770000617726A.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发展空间 B.民族企业规模日益萎缩C.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 D.中国工业基础薄弱落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从表格数据可知,1931年至1934年,中国铁砂产量增加,铁砂和生铁输出量基本稳定,钢铁消费量变动较大,一直需要进口钢铁。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需要长期进口钢铁,体现出我国工业基础落后,故D项符合题意。我国民族工业有发展空间,A项错误;从材料中不能看出民族企业规模变化,B项错误;从材料不能得出国民政府实业政策无甚成效,C项错误。【2021·全国乙卷】2、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儒学地位颠覆 B.列强侵略加剧 C.政局变化迅速 D.西学深入民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社会变化。根据材料可知,1898年,某书商以为“经学”书籍会因废八股而难卖,新学书籍会因变法而畅销,但之后“经学”书籍依旧有人购买,新学书籍反而滞销。结合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可知,C项正确。儒学地位未被颠覆,A项错误。列强侵略加剧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2021·全国乙卷】3、1957年,国家统计局《工人阶级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如下表所示。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工人劳动农民转业军人个体劳动者及一般市民学生资本家上海35.5212.952.6918.7516.085.94天津39.1314.273.2712.2919.443.70陕西26.2627.998.328.6722.950.52新疆16.1625.4723.1918.1819.050.23据上表可知()A.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 B.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不彻底C.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D.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更为迅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史。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上海、天津工人的比例比内地高,加上资本家比例高,说明上海、天津的工业发展水平比内地高。因此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A项正确。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不彻底从材料中无法得出,B项错误。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更为迅速的信息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错误。【2021·全国乙卷】4、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 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 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解析:由材料“土改后”“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可知,男人尊重女人,女人对家庭支出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这反映出当时解放区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故选B项。A项、D项说法绝对,故排除。材料未提及按劳分配,C项排除。十、变式训练1.1872年12月23日,李鸿章向清廷上奏《试办招商轮船折》,重申“庶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至为洋人尽占,其关系于国计民生者实非浅鲜”,并提出“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候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三天后清廷批准了该奏折。据此可知,这一企业(

)A.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目的 B.最先引进西方机器生产C.为官办的民用企业性质 D.采用了股份制经营方式2.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之后,一般会将“各船生意盈亏、官商存欠各款、添置折旧各账”,呈请北、南洋通商大臣查考,并咨送江、津两海关备核,同时分存上海、天津等局,以股东就近查览,再登诸《申报》等,“供远省有股诸公博采。”这一做法(

)A.体现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B.义和团运动形势的影响C.突破了“器物”层面局限 D.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影响3.继昌隆缫丝厂在南海创办后的三年,到厂学艺取经的人就达一千多。而且,继昌隆缫丝厂所在的简村至江浦一带,仿照继昌隆设厂的就有四家;八年后,当地的机器缫丝厂增加到十家。这些现象反映出(

)A.华侨办厂设局得到政府支持 B.机器生产受到民众广泛认可C.当地民众具有先进经营理念 D.近代企业利润促进行业发展4.1933年,我国工业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而农业占到了60%。另据估计,1933年全国商业人员约1171万人,是当时工厂职工人数的24倍,商业资本约为工业资本的10倍。这可说明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极为不平衡 B.工商业的殖民化倾向C.城市化动力存在缺陷 D.受西方经济危机影响5.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同时,政府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些经济举措(

)①提供了长期抗战的经济支持②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开发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有效应对了世界经济危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关税保管制度,将关税分为值百抽五的旧税与新增的额外关税两项,前者照旧存入汇丰银行偿付外债、赔款,后者则存入中央银行。1932年,国民政府彻底取消两种税款的分别,将全部关税存入中央银行。关税保管权的变更(

)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B.推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全面接轨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D.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7.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新者主张国民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号召“家庭革命”。一些读书人甚而设想“废婚毁家”,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上述思潮的产生表明(

)A.辛亥革命强化民主共和观念 B.五四运动促进民族觉醒C.工业化增强了经济自立能力 D.民族危机引发思想震荡8.1873年,上海租界管理者在报刊上刊登告示:“租界各处马路,原多车马来往,行人宜走两旁,庶免彼此碰撞,特谕老幼男女,各宜遵守莫忘,切勿中道冲行,临时不急避让。”这一告示反映了当时上海(

)A.现代交通推动社会生活变革 B.最早引进了现代交通工具C.西式道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 D.殖民统治渗透到交通领域9.有学者统计,《万国公报》刊行期间,共发表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报道207篇,内容与女子教育直接相关的至少有46篇,占22%以上。《申报》早在1876年就曾专门针对女学问题,女子教育的合法性、合理性、重要性等展开过激烈讨论。由此可见,近代中国的大众传媒(

)A.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B.开启了妇女受教育的历史C.有助于提升女性社会地位 D.颠覆了国人对女性的认知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候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可知,体现了李鸿章主张通过官督商办的方式创立民用企业,商人为企业的董事,反映了采用股份制的经营方式,D项正确;军用企业以保障国家安全为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选项最先引进西方机器生产,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选项为官办的民用企业性质,表述有误,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同时分存上海、天津等局,以股东就近查阅,再登诸《申报》;供远省有股诸公博采。”可知,表明轮船招商局采用了募股的经营方式筹措资金,体现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A项正确;选项义和团运动形势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新变法突破了“器物”层面局限,排除C项;选项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3.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个小小的简村至江浦一带,就有如此多的缫丝厂,充分说明陈启源继昌隆缫丝厂的利润可观,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建立近代工厂,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陈启源的继昌隆缫丝厂创办于1873年,属于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而清政府在甲午战后才承认了民间设厂的合法性,故“华侨办厂设局得到政府支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继昌隆缫丝厂设立以后,一度被当地人民误解,不被看好,举步维艰,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继昌隆缫丝厂促进了当地一大批企业的创建,并没有体现经营理念的先进与否,而且创办企业的是资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