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大学、“211”“2011计划”、“985”“985创新平台”_第1页
全国重点大学、“211”“2011计划”、“985”“985创新平台”_第2页
全国重点大学、“211”“2011计划”、“985”“985创新平台”_第3页
全国重点大学、“211”“2011计划”、“985”“985创新平台”_第4页
全国重点大学、“211”“2011计划”、“985”“985创新平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创新平台、“985工程”及“2011计划”联系全国重点大学全国重点大学,是一个历史上的称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被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1959年,《中共中央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所高校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中共中央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又增加了44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总数达到64所;1978年,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报告》最终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

“211工程”简介“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211工程”于1995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国内、国际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211工程”简介全国共有112所“211工程”大学,其中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两个校区,实际高校为116所。“211工程”简介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国家先后开始实施“211工程”、“985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等项目,以重点支持实施高校或其部分学科的建设。原来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湘潭大学、燕山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大学、东北石油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15所院校由于地理和自身发展受限等原因没有纳入国家“211工程”计划,仅存全国重点大学之名。“211工程”简介而原先不属于全国重点大学的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江南大学、长安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郑州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石河子大学、海南大学、西藏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一共38所院校由于发展迅速,实力上乘而被列入“211”工程计划,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建设大学。

北京(26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11工程”大学名单(红色为“985”)“211工程”大学名单(红色为“985”)上海(9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上海交通大学天津(4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重庆(2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

河北(1所)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河北工业

山西(1所)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211工程”大学名单(红色为“985”)吉林(3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黑龙江(4所)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江苏(11所)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南京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浙江(1所)浙江大学

安徽(3所)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建(2所)厦门大学福州大学

“211工程”大学名单(红色为“985”)江西(1所)南昌大学

山东(3所)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河南(1所)郑州大学

湖北(7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3所)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东(4所)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1所)广西大学

“211工程”大学名单(红色为“985”)四川(5所)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云南(1所)云南大学

贵州(1所)贵州大学

陕西(7所)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

甘肃(1所)兰州大学

新疆(2所)新疆大学

石河子大学

海南(1所)海南大学宁夏(1所)宁夏大学青海(1所)青海大学西藏(1所)西藏大学军事系统(3所)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211工程”大学名单(红色为“985”)“985工程”简介“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1998年5月4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随后,中国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此规划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讲话时间命名为“985工程”。

“985工程”简介最初只有北大和清华确认为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并使得第一批985定格为2+7所。2009年10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9所中国大陆名牌高校结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加强合作与交流,优势互补,这使我国诞生了首个名校联盟—“C9”。

九校联盟九校联盟(C9),中国首个顶尖大学间的联盟,首批985工程名校结盟。2009年来自首批985高校的9所大学校长经过讨论,决定成立学术联盟“九校联盟,并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协议书内容主要包括互换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互相承认所修学分;举办暑期学校,扩大“九校联盟的影响”,与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盟校、澳大利亚G8紧密合作;成立联盟网站,博士学位论文互评等等内容。九校联盟9所高校(C9)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期高校名单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中山大学(广东省)、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同济大学(上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二期高校名单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国大陆39所985大学的详细分类以文理见长的综合性大学13所:

北京大学(医)、复旦大学(医)、武汉大学(医工)、中山大学(医)、山东大学(医工)、四川大学(医工)、吉林大学(医工)、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二);以理工见长的综合性大学7所:

清华大学(文医)、浙江大学(文医农)、上海交通大学(医)、西安交通大学(医财经)、华中科技大学(医)、中南大学(医)、湖南大学(财经);

中国大陆39所985大学的详细分类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7所:

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以行业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2所:

国防科技4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农林科技2所:中国农业大学(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中国大陆39所985大学的详细分类以行业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2所(接上):

海洋科技1所:中国海洋大学;

电子科技1所:电子科技大学;

社会科学1所:中国人民大学;

自然科学1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民族事业1所:中央民族大学(二);

军事科技1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211工程”大学而不是从“985工程”大学中选择。“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学科前沿,在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全国顶尖的优势学科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从而大力提高建设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学科群。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合并重组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精度极高,拥有一至两个全国顶尖的学科,在行业内认可度极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只有国家中央部委直属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资格获得985平台。院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南京理工大学现代攻防与先进装备技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飞行器设计制造与飞行安全哈尔滨工程大学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军事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先进雷达技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研究院、新材料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与洁净利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系统过程与矿产资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系统过程与矿产资源、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院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转化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华东理工大学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与石油化工关键技术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北京林业大学应对全球变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与可持续经营

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输工程河海大学全球水循环与国家水安全院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院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合肥工业大学节能环保汽车及其制造装备技术武汉理工大学绿色建材与新材料北京化工大学绿色化工与材料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生长发育调控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与高效利用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科学与工程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安全科学与技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法、管学科融通创新与我国社会建设

211与985、特色985、全国重点关系211大学是国家二十一世纪要重点建设大学,而985工程大学则是211大学中的重点大学。211全国有100多所,985仅39所。是211的可能不是985,是985的肯定是211。“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高校从“211工程”大学而不是从“985工程”大学中选择。211与985、特色985、全国重点关系“2011计划”简介“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是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以高校为实施主体,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参与。“2011计划”简介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加速建立能够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教育部、财政部每年组织一次“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申报认定,通过认定的中心建设运行满四年后,教育部、财政部将委托第三方评估。“2011计划”四种类型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主力阵营。“2011计划”四种类型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序号中心名称

主要协同单位

类别

1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前沿2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

文化3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