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理财与管理控制动态研究分析报告_第1页
公司理财与管理控制动态研究分析报告_第2页
公司理财与管理控制动态研究分析报告_第3页
公司理财与管理控制动态研究分析报告_第4页
公司理财与管理控制动态研究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司理财与治理操纵研究动态ContemporaryResearchinCorporateFinanceandManagementControl东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公司理财与治理操纵研究室编目录一、治理操纵专题文献 3基础理论 3【基于治理操纵程序的治理操纵系统】 3【治理操纵向交易成本理论的进展】 4【治理操纵系统的概念框架】 5业绩评价 6【公司业绩评价的进展:经济附加值(EVA)出现之前的基准】 6【以折现现金流量评估公司价值:十种方法和九种理论】 7【职员持股打算】 7预算治理 8【转变预算治理模式强化企业内部预算治理】 8其他文献 9【关于当前中国会计研究方法的考虑】 9【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转换的探讨】 10【利益相关者会计行为分析】 11【东北的病根:配置性资源断裂】 12二、公司理财专题文献 14基础理论 14【公司理财理论进展历史纵览】 14【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风险治理简史】 15【企业财务治理理念的变化及创新】 17【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进展前景】 17财务状况 18【企业财务状况合理性探析】 18【企业财务风险治理】 19【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20公司治理 21【公司治理研究的均衡观及其意义】 21【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考虑】 21【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考虑】 22【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考虑】 23【EVA理念与公司治理目标的优化】 24【公司治理与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25价值评估 26【价值评估——证券分析、投资评估与公司理财】 26【实物期权理论及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27资本经营 28【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 28【1999年—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MBO实证研究——兼论EMBO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29【公司并购制造价值的财务学分析】 30其他文献 31【知识经济时代更要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治理】 31【谈中小企业进展的财务战略】 32【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新进展】 3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时】 33一、治理操纵专题文献基础理论【基于治理操纵程序的治理操纵系统】治理操纵的目的是使战略得以执行,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治理操纵强调的是战略执行的操纵,而战略执行过程操纵是由确定标准、评价业绩、纠正偏差构成的治理操纵系统。治理操纵作为一个系统,它应是有规律地或重复地执行某一活动或某几项活动。从操纵程序研究治理操纵系统更有利于理解治理操纵系统的差不多做法。关于治理操纵的程序,从治理操纵的不同范畴、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理解,往往会有所不同。由于我们已将治理操纵界定在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过程这一范畴,因此,治理操纵程序通常包括战略目标分解、操纵标准制定、内部操纵报告、经营业绩评价、治理者酬劳五个步骤,要完成每一步骤又涉及许多环节,从而形成治理操纵程序系统的矩阵结构。战略目标分解是治理操纵的第一步。战略制定是决定组织目标和达成这些目标的战略的过程,也是战略选择的过程。当组织战略确定后,如何使组织目标及战略得以实现是治理操纵的差不多任务。战略本身是重大的和重要的打算;战略规划则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打算,它决定组织将采取的方案和这一方案在接下来的一些年度内所需分配的资源数量;战略打算是为实现组织长远战略规划在短期内(通常一年)所采取的资源分配方案。在战略打算基础上制定治理操纵标准是实施有效操纵的重要环节。制定治理操纵标准的具体环节包括:(1)明确组织目标阻碍因素或目标驱动因素;(2)找出阻碍战略目标执行的重要变量;(3)确定关键的风险变量作为操纵点;(4)制定先进可行的治理操纵标准。内部操纵报告是对实际经济运行状况的真实计量与反映。内部操纵报告的种类及内容应依照治理操纵标准及要求而定。内部操纵报告的编制应按操纵标准、实际业绩、差异计量、差异程度、差异分析几个步骤进行,其关键是实际业绩计量与差异分析。差异分析的关键在于对差异缘故进行分析,特不是分清可控差异与不可控差异,从而明确操纵点。另外,依照差异程度确定操纵程度是治理操纵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经营业绩评价实际上也是操纵业绩的评价。治理操纵中的经营业绩评价更侧重于对治理者或操纵者业绩的评价。目前,研究与应用较为普遍的经营业绩评价方法要紧有三类:单一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和平衡计分卡评价。治理操纵的效果只有与治理者的酬劳相衔接才能保证治理操纵的长期有效运行。从这点看,治理者酬劳既是治理操纵的终点,也是治理操纵的起点。(袁克利整理自《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11期,作者:张先治)【治理操纵向交易成本理论的进展】一个组织依靠许多个体为达成它们的目标所做的贡献。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治理操纵能够理解为在签订合同和操纵贡献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关平等、适应、动机、执行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些问题起源于两个方面:(1)人类行为的特征;(2)组织从事的活动的属性以及组织成员所必须的支持这些活动的贡献。组织的活动和所需贡献的本质能够在三个尺度上加以界定:(1)不确定性,或者经济活动和必须的贡献对事先的程序的可修正的程度;(2)资产特异性的程度,或为支持包含机会损失的经济活动而进行的可选择使用的投资;(3)依据过去经济进展情形分析的信息不对称的强度,或对实际行为真实性的评估能力。我们能够预见这些特征是伴随着需要解决的专门的操纵问题的。组织试图通过采取适当的治理操纵结构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产生了极大的多样性,我们能够从这种多样性中识不出有限的典型的操纵模型:(1)臂长操纵,特征是以市场标准或预先确定的契约性供给为基础的产出操纵;(2)机器操纵,它是指以行为法典或预先确定的行为目标为基础的行政操纵;(3)探究操纵,它起源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和传播的趋同的洞察力;(4)界限操纵在本质上强调应躲避的行为。这些原形的操纵结构因它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有所不同,这使得它们能适于治理一些经济活动和贡献,而对其他的活动和贡献则不适应。另外,关于成本它们也有所不同,最后,通过描述相匹配的效率资产,我们经验上能够解释经济活动和操纵结构的有效联合。治理操纵的交易成本方法有一些有味的性质,它是有效的、可行的。这一理论细化了各种各样的原形的操纵结构的成分,并把它们和它们各自的环境联系了起来。它的相对简单的主题使它面向一个广泛的经验领域,同时以连贯不断的、始终一致的方式归结截然不同的操纵结构。因此,它提供了一种在治理操纵思想中特不罕见的统一度。另外,前面的方法提出了处理操纵结构效力问题的实效性方法。最后,这种方法在经验上是可检验的,至少在原则上是能够的。尽管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行同时有效的,但目前还不完善。这就使得对这种理论的研究仍有专门大的进展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乌日娜整理自ErasmusResearchInstituteofManagement(ERIM)website:www.erim.eur.nl,2003年8月11日,TowardsaTransactionCostTheoryofManagementControl,作者:ROLANDF.SPEKLÉ)【治理操纵系统的概念框架】文章从治理操纵系统的定义、治理操纵系统研究的重点、治理操纵系统的设计框架三个方面将以往学者研究观点进行综述,认为以往学者的观点,尽管都有其成功的地点,然而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缺陷。1、忽略了战略与治理操纵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2、企业治理操纵模型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在一定孤独内的摆动状态,追求瞬态的最优均衡而消耗大量的资源,关于企业而言是得不偿失的;3、目前的治理操纵系统概念框架尽管对不确定性给予一定的关注,但显然是不够的。平衡记分卡等治理操纵工具的出现在专门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应对这一缺陷。针对以上缺陷,并结合以往学者的官衔,作者从机制分析的角度提出以下的治理操纵概念框架:感应机制处于框架的最外围,要紧用于及时感受外部经历内部环境的变化,并将受动机制所产生的反馈信息通过通信机制传递给评价机制。评价机制要紧负责对受动机制进行评价,结合薪酬激励体系阻碍受动部门,同时评价部门还担负着及时修正战略目标的任务。受动机制位于框架的底层,受到众多因素的阻碍,同时它的反馈信息又会对治理操纵系统的核心——战略目标产生阻碍。因此,单独的使用财务操纵方法是较难奏效的,还应该结合客户,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定性指标进行治理操纵。通信机制贯穿于整个治理操纵系统框架,拥有从上而下和反馈的双循环机制。(王小涛整理自《治理科学》2003年第5期作者:王强王鲁平周小耀)HYPERLINK返回目录业绩评价【公司业绩评价的进展:经济附加值(EVA)出现之前的基准】现代建立在会计基础上的评价模型,比如留存收益和经济附加值(EVA),被认为是对投资者得到的超过公司资本成本的经济酬劳的慎重可能。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陈述了公司业绩评价的进展过程,并指出现在对公司业绩评价的争论与缺乏产生适当的会计数据来输入理论上正确的经济模型的能力有关。公司业绩评价的进展起源于20世纪早期。1917年,投资酬劳率(ROI)和安全收益率等评价标准就差不多被广泛应用。在所有早期的基于政府收集的数据的研究中,1929年出版的LeonardCrum的《公司盈利能力》一书是关于美国公司盈利最有成就的研究,它把边际收益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要紧标准,同时标志着现代公司业绩评价基准时代的开始。这些早期理论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它们使行业内部和行业间各公司的业绩评价标准化,并用统计摘要来报告它们。1929年出版的LaurenceH.Sloan的《公司利润:繁荣时期其大小、变化、用途和分配》着眼于利用会计数据来进行业绩评价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Sloan支持把投入资本收益率(EOIC)作为公司业绩的要紧衡量标准。他所定义的投入资本是用总资产减去流淌负债来表示(流淌负债被扣除是因为它们被认为是无须付出代价的,即它们通常没有与之相联系的利息支出)。然而Sloan的EOIC概念缺乏理论上的依据。耶鲁教授IrvingFisher的《利息理论》(1930年)便解决了这一问题。他用一个直接数学等式把以后收益和投资成本换算成现金流量,然后折现并加总来确定一项投资决策的经济价值。换算到现值后,所有的投资都能够运用他的“最大现值原则”进行选择。但Fisher的净现值原则的运用要求明白以后现金流量的增长。如此,当不明白以后现金流量时运用净现值来评价一个公司是不容易的。因此MIT教授MyronJ.Gordon在1962年提出Gordon增长模型。该增长模型假设公司的股利以一个固定比率增长。当折现率和增长率固定时,公司价值便能够用“当前每股股利除以股票投资者要求的利润率和股利增长率之差”来计算。20世纪60年代早期,Wharton大学的一位会计学教授DavidSolomons的《部门业绩:评价与操纵》描述了美国50家要紧公司广泛使用投资酬劳率的现象。他花费了大量精力来讨论如何样用会计数据来恰当构建投资酬劳率(Sloan的EOIC)。他指出,作为业绩评价标准,投资酬劳率可能专门好,但作为一项为制定合理的公司决策的治理激励方法,它不一定使资金投资于有较高净现值的项目。因此Solomons提出关于大多数公司来讲,留存收益是激励经理做出使公司价值最大化行为和评价业绩的恰当方法。EVA就和Solomons对公司的留存收益的定义特不接近,也确实是公司的税后利润减去资本乘资本成本,或E-Cr,那个地点E是公司利润,C是投入资本,r是要求的资本酬劳率。一个公司最大化EVA和最大化Solomons的留存收益是一样的。事实上,上面的式子除以资本(C)就意味着你也最大化了E/C-r,即EOIC和投资者要求的酬劳率之间的差。DonaldsonBrown明确指出一个过于简单的业绩评价模型,特不是被用在执行赔偿打算时,会给公司带来长期的负面作用——使工资与ROI挂钩的经理治理人员为了短期利润而牺牲长期前景。因而在运用EVA时应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张阳整理自SocialScienceResearchNetwork(SSRN)2003年8月11日,TheDevelopmentofCorporatePerformanceMeasures:BenchmarksBeforeEVA,作者:WillianmN.GoetzmannStanleyJ.Garstka)【以折现现金流量评估公司价值:十种方法和九种理论】本文在第一部分中介绍了利用折现现金流量评估公司价值时最经常采纳的十种方法,首先介绍了利用折现现金流量评估公司的价值时的4种差不多方法:1、利用自由现金流量和平均资本成本(WACC)估算公司的价值;2、利用期望的权益现金流量和要求的权益酬劳率来估算公司的价值;3、利用资本现金流量和平均税前资本成本来估算公司的价值;4、通过调整现值法估算公司价值。文章对这四种方法的差不多原理、差不多的计算公式和运用方法进行了阐述。接下来,对依照这四种差不多方法推导出的其他方法进行了介绍,这些方法分不为:利用经营风险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量和要求的资产回报率来估算公司价值、利用经营风险调整后的权益现金流量和要求的资产回报率来估算公司价值、利用经济利润和要求的权益酬劳率来估算公司的价值、利用经济附加价值(EVA)和平均资本成本来估算公司的价值、利用自由风险率折现由自由风险调整后的自由现金流量来估算公司价值、利用自由风险率折现由自由风险调整后的权益现金流量来计算公司价值等。文章指出,所有的这十种方法计算出的公司价值差不多上相同的,同时那个结论是符合逻辑推理性的,因为这些方法差不多上在相同的前提条件下分析相同的事实,而它们只是在选用现金流量作为估价起点的时候存在区不,然而这并阻碍运用这些方法估算的公司价值。本文接着运用这十种方法对ToroInc.公司的价值进行了估算,通过实例分析充分体现了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同时,对由关于如何计算税盾(VTS)价值的不同理论而引发出的对公司估价的九种不同的理论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中包含这九种理论中关于有杠杆作用和没有杠杆作用的市场之间关系的不同观点以及关于对要求的权益酬劳率和资产酬劳率之间关系的不同观点等。在实例分析的过程中,作者分不分析了对应这些不同理论而估算出的公司的价值,并对这些价值进行了了比较。本文还在文章的附录中,给出了对应这些理论的最重要的一些估价等式,同时表述了当负债的市场价值不等于其账面价值时估价等式的变化情况。最后,本文还具体分析了当公司报告亏损的时候,如何对公司的价值进行估算。(张振强整理自IESEBusinessSchool,February10,2002,ValuingCompaniesbyCashFlowDiscounting:TenMenthodsandNineTheories,作者:PabloFernandez)【职员持股打算】职员持股打算最初是由银行家刘易斯·凯尔索提出的,理由是为职员提供公司股票的所有权及除薪水、工资外的额外收入,这将最好的服务于资本主义的长期利益。从这一意义上,职员持股打算是双赢的,为职员提供股票所有权可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这将导致公司业绩的提高,使全体股东受益。此外,职员持股打算依旧公司操纵治理的重要工具。多年来,税收法规授权雇主建立股票奖励打算,这为职员获得公司股票提供了机会,职员持股打算实质上确实是股票奖励打算,但它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要求职员持股打算首先要投资于赞助那个打算的雇主或其联营企业的股票。第二个特点是职员持股打算具有杠杆作用,也确实是讲能够借钞票购买股票。一般是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购入的股票先放置于悬置账户中。贷款的偿还可用雇主对该打算的捐赠和股票分红。随着贷款的偿还,将等量的股票从悬置账户转入到职工个人账户中。职员持股打算的参与者与其他股东有相同的权利,但参与者只有年龄达到55岁且已参与此打算10年才能够自由出卖他们的股票或改变持有量。为鼓舞企业推行职员持股打算,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为实行职员持股打算的企业和有关各方提供税收优惠。比如向职员持股打算提供贷款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因发放职员持股打算贷款而获得利息收入的50%免交所得税;职员持股打算分得用于偿还贷款的股份收入可减免税收;参加职员持股打算的职员在离开公司或退休时得到的股份收入,能够享受税收优惠;私人企业的所有者把股票卖给职员持股打算,且将因出售股份而获得收入用于国内再投资,政府缓征其在出售股份时的资产收益率。通过对接着存在的,终止中的,终止的,新建的职员持股打算比较分析,我们能够得出如此一些结论:接着存在的职员持股打算在职员数量,资产规模等一般要比新建的职员持股打算大;更多较小的公司大概正在终止它们的职员持股打算;较小雇主的职员持股打算易终止它们的职员持股打算。企业现在提供的几种职员持股的新选择,比如职员股票购买打算和股票期权打算,在专门多方都优于职员持股打算,表现在:它们是没有限制性的打算,且建立和运行花费少,受政府的管制程度大大减少等。职员持股打算只有在职员参与企业治理方面稍有优势,但参与治理模式甚至在大公司也开始逐渐盛行了。职员持股打算处于被淘汰的危险境地,但它对小公司在提供税收优惠方面仍有专门大的诱惑力。只要国会认为向他们提供税收优惠以使他们向职员转让股份仍重要的话,职员持股打算将专门可能因那个专门目的存在下去。(孙阳整理自URBANINSTITUTE,TheRetirementProject,BriefSeries•No.10•June2000,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s:AStatusReport,2000年6月10日,作者:PamelaPerun)HYPERLINK返回目录预算治理【转变预算治理模式强化企业内部预算治理】预算治理作为企业内部治理操纵的重要环节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依照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和对一些企业的实地调查,认为现时期可考虑通过以下四大转变来解决这些问题。1.从职能化预算到一体化预算预确实是治理的重要职能,那个职能的动作效率与预算治理的组织架构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体化是预算治理的差不多要求。有效的预算治理系统必须能够有效地协调预算治理过程中所可能出现的各种冲突行为。有鉴于此,作者建议在企业设置一个组织层次更高、协调功能更强、更具权威性的预算委员会来实施一体化的企业预算治理工作。2.从单项预算到全面预算一体化的预算治理模式需要有全面的预算体系来支撑和配合。依照财政部颁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治理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企业全面预算体系应当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业务预算,二是资本预算,三是筹资预算,四是财务预算。作者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当增加一项责任预算。3.从死预算到活预算具体措施为:①编制弹性预算;②编制可供抉择的预算;③编制每月补充预算;④编制零基预算;⑤适时调整预算指标。4.从软预算到硬预算硬化预算约束的要紧对策是:①提高预算准确度;②预算编制体现可控性原则;③预算执行过程中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张阳整理自《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11期,作者:毛保家)HYPERLINK返回目录其他文献【关于当前中国会计研究方法的考虑】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闻名会计学者瓦茨和齐默尔曼所著的《实证会计理论》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会计界以来,实证会计研究正试图取代规范研究,成为会计学术研究的主流范式。然而,其间存在的问题,值得学术界重视。笔者认为,在作为经验科学的经济学研究中,占重要地位首先是事实推断,而不是价值推断。一般来讲,在研究对象的选择、认识目标的确定、研究方法和分析结果的选择等领域和方面,需要进行价值推断;然而在学术理论研究的内容领域,也确实是在认识过程和理论形成过程之中,却不同意价值推断插足。假如在内容领域借助于价值推断,就会使认识过程从一开始就引入“信仰”问题,只会使认识过程扭曲,得不出科学结论。实证分析能够分为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前者的任务是提供一个概括的体系或框架,对现实关系究竟是如何样的问题,做出理论上和逻辑上的分析和解答;后者的目的在于对理论实证得出的结论和假讲进行经验检验,即证实或证伪。当前,许多中国会计学者进行的经验实证分析,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确实是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分析的框架,尤其是缺乏足够的微观经济学、金融理财学等会计的“基础学科”的理论分析框架和通过严谨理论研究之后得出的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尽管这类研究中,作者搜集了数据,构造数学模型并作了回归分析,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给人一种玩弄数字游戏的印象。笔者建议扩大“会计学研究的经济学视野”。采纳实证的方法进行学术理论研究,就要同意、采纳和遵从主流的学术规范和学术传统。但融入主流不仅意味着要同意和采纳,而且要紧是创新和进展。中国当代的经济改革,给学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来纪录这段无法重复的历史,发觉并提出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概念并进行理论创新。会计理论研究中,中国学者还做得不够。笔者对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究分工,即学术界要紧采纳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进行理论研究,而实务界要紧采纳规范的研究方法进行新的会计方法的开拓和对已有实务的规范,给予确信。同时学术界仍然需要为政府进行政策性、决策性研究,为实务界的对策性研究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最后作者提倡在会计研究中开展学术批判。(杨德玉整理自《财经研究》2003年第十期,作者:陈珉孙铮)【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转换的探讨】一、现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现有模式为:上市公司生产会计信息→注册会计师检验会计信息→证券市场投资者消费会计信息该模式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1.会计最差不多的反映经济活动职能不能全面实现在我国上市公司现有的股本结构中,国有股和法人股占绝对地位,一股独大的现象使得会计人员的利益和地位受制于大股东,为投资者提供会计信息蜕变成了为大股东提供有利的会计信息。2.注册会计师审计不能真正实现独立、客观、公正上市公司的消费者地位和会计报表审计业务供不应求的状态使得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平等,会计师事务所处于劣势地位。3.现有生产模式不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注册会计师出于自身业务进展的需要和社会公众的压力,在审计时从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分类到整理都必须认真分析、审查。审计变成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重新确认和加工过程,会计师事务所可能由检验员同时变成了生产者。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模式改革设想三、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生成社会化1.上市公司的会计机构只承担对内职能和与内部治理操纵紧密相关的记账、登账的会计核算职能,至于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生成则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2.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构建(1)上市公司向证券交易所支付会计信息生产费用为确保注册会计师生产的会计信息质量,幸免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形成利益捆绑关系,上市公司支付的会计信息生产费用应通过中介组织——证券交易所转交给注册会计师。(2)上市公司支付费用的确定支付的费用应以原支付的审计费用为下限,以上市公司原会计机构生成会计报表相关费用和审计费用之和为上限。(3)证券交易所采纳招标方式聘用注册会计师在招聘时,标的首先不是价格,而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3.证券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生产的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监督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注册会计师因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与上市公司合谋、寻租来损害宽敞投资者利益。监督方式应以低成本检查为主。监督的主体为证券交易监管部门。(安皓昱整理自《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作者:樊行健夏云峰)【利益相关者会计行为分析】会计信息系统不断的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反映他们之间财务关系及其变动的信息。具有自利本性的利益相关者可能会产生通过操纵会计信息来获利的动机,但各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为幸免或减少受损利益相关者又会产生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的动机。上述两种动机,只要外部环境、条件具备都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会计行为。一、股东会计行为的分析1.股东的会计监督行为(1)在股东投资份额专门小时,股东实施监控是不值得的。(2)在监控行为本身具有价值时,股东投资的资产来源确实是特不重要的。(3)在利用他人资产进行投资时,托付人到位和有效的监控与激励将是至关重要的。2.股东的会计操纵行为在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制度一定的前提下,股东要操纵会计信息必须依靠于由经营者直接操纵的会计系统的配合。若其不能有效操纵经营者,操纵会计信息达到利己目的的企图就难以得逞。因此,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存在大股东或操纵性股东的情况下。二、债权人会计行为的分析1.债权人的会计监督行为债权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有着有利条件,特不是对银行类债权人更是如此,主银行制度的实施使这一优势体现的尤为明显。当债权人是众多的持有企业债券的中小投资者时,债权人的利益就专门容易遭到侵蚀,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让发行债券的企业提供抵押和担保,并加强政府对发行债券企业的监管。2.债权人的会计操纵行为债权人一般可不能主动操纵借款企业的会计信息,但由于经营者有选择债权人的权利,债权人为获得经营者的青睐可能为经营者隐藏收入、躲避纳税、公款私存等提供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瘟疫的蔓延。三、经营者会计行为的分析1.经营者的会计操纵行为每个层次的经营者都有粉饰会计信息以猎取额外酬劳的动机。经营者除了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操纵会计信息以外,还可能与某一类利益相关者联合起来对会计信息进行操纵。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会计操纵行为都与经营者有关,因此,对经营者的会计监督是整个会计监督体系的重心。2.经营者的会计监督行为经营者的会计监督要紧是对下一级经营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监督。至于对其他类利益相关者操纵会计信息的企图,经营者(要紧是最高层经营者)所面临的选择是是否与其合作,而不能称之为对其他类利益相关者操纵会计信息的监督。四、职工会计行为分析1.职工的会计操纵行为真正有威胁的是职工群体与经营者合作操纵会计信息,受害者一般是股东、债权人或政府。2.职工的会计监督行为职工直接参与各项经济活动,在会计监督方面具有较强的信息优势。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操纵,只要不损害职工的利益,职工会和经营者一样,选择是否与其合作。五、政府会计行为分析1.政府的会计操纵行为在我国,反映地点经济进展状况的经济指标与政府官员的升迁休戚相关,地点政府间的攀比现象也专门严峻,这些都会导致政府卷入操纵会计信息行为之中。更为严峻的是,作为征税者的政府往往向企业许诺种种税收优惠配合作为社会治理者的政府对会计信息的操纵行为。由于这种行为要紧是由于作为社会治理者的政府行为不当引起的,因此,对其治理就必须进行政府治理体制的改革。2.政府的会计监督行为要紧由税务机关进行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但也有其片面性:对那些不阻碍税收利益甚至会增加税收利益的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税务部门的监督就可能无效,而这又要紧发生在经营者、职工为粉饰业绩或大股东为操纵股票价格而虚增利润的情况下。六、结论综上所述,每一类利益相关者对待会计信息的态度都具有两面性,这讲明每一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可能受到来自其他类利益相关者操纵会计信息的威胁。因此必须建立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会计监督的机制。(安皓昱整理自《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作者:王竹泉)【东北的病根:配置性资源断裂】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加以论述。讲明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资源问题除了自然资源枯竭问题,更重要的是因经济体制改革、经济战略调整和市场化替代而造成的配置性资源断裂问题。一、是什么使东北可观的产业基础、都市化程度、人力资源等优势失效。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得到国家在配置性资源上的大力支持。这些资源的获得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得以建立的全然条件。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自其建立之日起就对配置性资源有着不可分离的依靠关系。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由政府配置转向由市场调节,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来讲,这显然是一个致命的资源丧失。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自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最先表现出来的问题是资金不足,最全然的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产品找不到销路。这等于原来都由国家包揽的企业的入口和出口都被封死了,支持东北国有企业的两个生死攸关的配置性资源断裂了。二、历史因素使东北关于经济体制改革更敏感,关于其他地区是阵痛,关于东北是休克。东北地区的国有企业设备大部分差不多老化,需要更新换代,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才能解决。在如此的关头,国家资金来源被堵截,不仅无法更新设备,而且企业的生产资金也面临严峻紧缺。另外,国有企业差不多适应于依靠国家包销产品,经济体制改革造成大批产品积压,逐渐使企业生产进入窒息状态。三、配置性资源断裂所带来的是连锁反应,“并发症”、“合并症”的出现,使东北问题沉重而复杂。要紧表现在:自然资源枯竭尤其是配置性资源的断裂导致了产业资源的枯竭;产业资源枯竭直接导致就业资源枯竭,这是最令人焦急,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产业资源和就业资源的枯竭严峻挫伤了社会成员的社会信任,这种社会信任衰退或丧失的现象比自然资源枯竭的危害还要大。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也不是没有绝路逢生的机会。它要从全然上调整自己的运行机制,改变自己对政府的依靠性。也确实是讲,国有企业不在产权制度上进行具有全然性的改革,在其他制度上做修补性的调整解决不了它面临的配置性资源断裂问题,它不可能为自己找到新的进展资源。(乌日娜整理自《中国经济导报》2003年11月14日,作者:兰昆)HYPERLINK返回目录二、公司理财专题文献基础理论【公司理财理论进展历史纵览】一、绪论本文的目的是对现代公司理财理论的进展历史进行回忆。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该领域最要紧的情况确实是找出最理想的投资、融资、股利政策,却专门少关注这些政策个体阻碍或融资市场的自然平衡。20世纪50年代,经济分析模式、方法开始应用于财务,这种进展伴随着财务著作论述焦点的转移:由差不多理论转向实证研究理论,这关于为公司财务决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是特不必要的。二、基础理论大厦(1)有效市场理论:该理论认为若在某市场中运用所有可获得信息进行交易无法获得经济利润,那么该市场是有效的。现在,公司的市场价值反映了其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包括以后投资机会产生的现金流量。(2)投资组合理论:该理论认为合理的证券组合其收益为各证券收益的加权平均数,而其风险则小于各证券风险的加权平均数,即存在最小方差组合点,可分散投资风险。(3)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最典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如下,它表达了平衡状态下某证券的预期收益率其中:用来度量证券j的系统风险。(4)期权定价理论:该理论分析那些或者有要求权如买入期权、公司债等价格的决定因素。(5)代理理论:该理论分析了在契约关系中各种诱因,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之间利益冲突的操纵与协调问题。三、资本预算编制决策该理论认为公司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考虑所投资项目的内涵收益率法、净现值法。前者适用于独立方案选择,后者则应用于互斥方案选择。四、资本结构决策(1)资本结构无关论:该理论认为,给定公司的投资政策,且不考虑税收和代理成本,一个公司财务决策的选择可不能阻碍其现行市价,只要它不阻碍公司整体先进流量的分布。(2)理想的财务决策:资本结构无关论的前提是资本结构可不能阻碍公司现金流量的分布,然而,事实上,筹资政策会对公司的现金流量产生重大阻碍:或是由税收的阻碍;或是由于契约、代理成本的客观存在;也可能由于筹资与投资政策选择之间重要的内部依存关系。不同学者从认识上几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均得出以下结论:公司的资本结构关于其现金流量分布以及股东收益阻碍重大。一般讲来,财务杠杆作用越强,则股东收益越多,反之,财务杠杆作用越弱,股东收益越少。五、股利决策(1)股利无关论认为只要公司的现金流量分布固定及不考虑税收阻碍,股利政策可不能阻碍公司的市场价值。因为投资者对股利与利得并无偏好。(2)理想股利政策。后来许多学者对该理论予以置疑,他们认为投资者关于现金股利的估价会远高于以后不确定的资本利得;还有人认为产生股利与资本利得的边际成本才是对二者的决定因素,若二者的边际成本相等,投资者偏好将只反映为股利与利得的相对数量,并不反映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六、结论公司理财理论的进展前进为许多复杂问题的敏感分析提供了有益关心,进而又出现了一些重要问题急需解决:(1)股利的支付水平;(2)公司举债工具的合理搭配;(3)公司证券市场估价;(4)在公司资本结构中债务权益的相对比例等等。我们期待公司理财方面的研究不断扩展深化,这对解决理财工作实际问题是极具价值的。(安皓昱整理自SSRN:SocialScienceResearchNetwork,,2003年8月6日,TheTheoryofCorporateFinance:AHistoricalOverview,作者:MichaelC.JensenandCliffordW.Smith)【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风险治理简史】不论研究任何领域,熟悉一下这一领域的历史进展是特不有关心的。这一部分提供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与风险治理的一个历史。这一历史特不简短因为这一领域的进展只是最近四十年的情况。这段历史以HarryMarkowitz(1952)——一个最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的论文为开端。1952年Markowitz论述了最优投(或“有效”)资组合的建立方法,每个最优投资组合在给定风险水平(以投资组合收益的标准差度量)上具有最高的收益率。然而,这一方法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看计算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他的最优分配模型专门难应用于实际工作。然而,1963年WilliamSharpe(也是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提出了他导师的模型的一个简化的形式,这一新的模型不再需要复杂的计算。这一理论的差不多观点体现为一个称为“单因素模型”的大致反映投资组合收益方差的公式。这一模型与现代计算技术的进展相结合,使得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能够应用于现实世界。今天,Markowitz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在不同类型的资产之间分配财宝,而Sharpe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在各种资产类型内部分配财宝,尤其是一般股。同时,在1960年代早期,金融经济学家也开始探究Markowitz的模型如何阻碍证券估价。这一研究关注的是在一个不可细分的市场上最优投资组合的形成所造成的阻碍。这一研究的结果是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由WillamSharpe(1964)、JanMossin(1966)和JohnLintner(1965)分不独立地提出。这一模型表明一项资产的均衡收益是它的系统风险的线性函数。更确切地讲,一项资产的收益等于无风险利息率加上一个取决于这一资产与市场投资组合的方差的风险溢酬。CAPM至今一直被广泛应用,除了对它的正确性(有效性)的一个激烈的批判(Roll,1977)。这一批判推动了其他资产定价范式的产生,包括套利定价模型(APM)和1980年代首次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多因素方法。接着,资产定价模型导致了专业资金治理者业绩评价的革命,它使得业绩的评价建立在风险调整的基础之上。1960年代中期,EugeneFama提出了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完善的定义:假如信息能够被市场分析人士快速有效地汲取,那么,通过任何形式的证券分析都不可能获得超额收益。而且,由于产生新信息的事件是随机出现的,因而,证券价格也是随机波动的,以至于技术分析是无效的。Fama的研究引发了几个金融创新,包括股票指数共同基金,其投资理念是保持一个广泛的股票市场指数,来降低与各种积极的投资组合治理方法相关的成本。指数基金近年来比较流行,尤其在美国的退休金基金治理者之间。自从Fama的论述开始,人们对市场的有效性和发觉超额利润机会的可能性进行了成千上万的经验研究。总起来讲,结论是多种多样的。最近,Fama修改了他的一些早期的论述和市场有效性分类。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出现了有关自1929-1930年股市大冲击以来一直没有被注意到的市场波动性的理论(Schwert,1989)。这一时期,较具有粘着性的基础宏观经济因素的波动增加了缺乏粘着性的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性。总之,证券市场的风险更大了,1980年代展示了比二战后任何十年更大的波动性。这些新增风险来源于货币政策的重大变化,布雷顿森林协议下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终结,以及这一时期的OPEC石油价格冲击。金融工程师对风险的增加做出了反应,制造和提出了新的证券和投资策略来关心投资者更好地治理风险。1972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开始交易货币期货合同。这一事件标志着金融期货合同第一次被成功交易。1975年第一个利率期货出现,在StephenFiglewski和StanlyKon的论文(1982)的鼓动下,1983年第一个股票指数期货(“pinstripeporkbellies”)出现了。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期权交易也大量出现了。股票指数期权、货币期权、利率期权和期货期权都被引入市场交易。在被用于其他风险治理技术研究的无风险套利假设的基础上,FisherBlack和MyronScholes(1973)提出期权定价模型,为期权估价提供了便利。后来,这些新的金融产品在短期资产配置实务中特不流行。这些技术之一确实是投资组合保险,由HayneLeland(1980)和MarkRubinstein(1985)提出。这一风险治理策略在1987年10月全球股票市场冲击之前特不流行,而且现在开始重新展现生机。同时,在1980年代早期,货币和利率互换进展为重要的风险治理工具。接踵而来的是1987年出现的商品互换,以及由银行家信托(BankersTrust)的金融工程师于1989年末制造的权益互换。互换、通信技术的进展、以及1980年代出现的其他金融的和技术的创新,也促进了国际投资的进展,这要紧是通过国际共同基金来实现的。(袁克利整理自ContemporaryPortfolioTheoryandRiskManagement,WestPublishingCompany,1994,pp.4-7.作者:AlanL.Tucker,KentG.Becker,MichaelJ.Isimbabi,andJosephP.Ogden)【企业财务治理理念的变化及创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进展,使得企业在财务治理理念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给企业财务治理目标、财务治理内容和财务关系三个方面给予了新的内容,研究及挖掘其新质对企业财务治理有着整体推动作用。关于企业的财务治理目标,目前有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在美国,私有制经济为主,企业的目标确实是为了经济效益,也确实是为了股东权益最大化。显然,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财务治理目标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进展。在我国,公有制经济据主导地位,国有企业不仅要有经济利益,还要有社会效益,同时我国证券市场处于起步时期,这些都不益将股东权益最大化作为财务治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考虑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注重企业的可持续进展或长期稳定进展,因此,我国比较适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治理目标,但对如何计量需要进一步界定。现行的监管机制存在着不足,表现突出的问题如董事会独立性不强、监事会的作用有限等。这些决定和限制了我国目前公司财务仍然停留在专业财务主导型的对内财务体系上。尽管企业财务治理工作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资金治理和成本费用以及强化责任制度,但仅在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进展多方监控主体并存,以内部监控为主的公司治理模式,改变国有资产的托付代理关系,变换产权和债权的约束模式,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之间的权责利相互制衡机制,提高董事会和监事会在治理结构中的地位;改变对经理人员的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强化市场机制的监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控股企业的财务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国家财政对企业财务的包容性大大缩小;2国家财政对企业财务所负的责任大大减轻;3企业财务对投资者所负的责任大大加重;4企业财务中的利润分配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式下,加强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要求企业提高对知识和人才的重视。(孙阳整理自《经济与治理》2003年第10期,作者:孙桂华,孙鹏)【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进展前景】金融在经济进展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国金融业已步入深层次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时期,其间涉及的问题多样,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和结果将直接决定中国金融业的以后生存和进展,决定其能否为国民经济有效筹集和配置资源。不难看出,快速推进的金融改革实践已向现有的金融学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亟待融合国际学术惯例、契合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版的现代金融学理论及其学科。在金融学的理论认识及学科建设上,中国金融学界面临的挑战要紧有三:1、关于金融学的内涵界定,中国学术界仍然是混沌一片。金融学(Finance)的定义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且用来定义学科的术语对该学科的进展方向会有极其重要的阻碍。《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的“Finance”相关词条,由斯蒂芬•A•罗斯撰写,称“金融以其不同的中心点和方法论而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本资产的供给和定价;其方法论是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给金融契约和工具定价。罗斯概括了“Finance”的四大课题:“有效率的市场”、“收益和风险”、“期权定价理论”和“公司金融”。罗斯的观点,集中体现了西方学者界定“Finance”倚重微观内涵及资本市场的特质。在国内学界,对“Finance”一词的翻译及内涵界定存在较大争议,关于“金融”一词的代表性定义为“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刘鸿儒,1995),并不突出反映资本市场的地位。一般而言,国内学界理解“金融学(Finance)”,要紧以“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两大代表性科目为主线。令人尴尬的事实是,基于以上两大学科界定的(国内)“金融学”,今天看来却恰恰不是Finance的核心内容。西方学界对Finance的理解,集中反映在两门课程:一是以公司财务、公司融资、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公司金融。二是以资产定价为核心内容的投资学。2、金融学理论和学科建设较为滞后。关于金融学内涵界定的模糊,直接导致我国金融理论和学科建设较为滞后:学科布局需要细化、二是理论研究滞后、三是金融师资匮乏、四是学生培养模式封闭、五是高质量学术研究期刊短缺、六是金融教材建设与实际需求脱节。3、金融研究没有能够充分地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如何正确理解金融学的内涵和外延?鉴于以上分析,作者将金融学(Finance)分为三大学科支系: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以及由金融与数学、法学等学科互渗形成的交叉学科。作者认为中国金融学最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问题:以资本成本理论为核心研究金融学;以随机折现因子为核心研究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推动行为投资学和行为公司财务学的研究,使金融学更接近现实;加强法和金融学研究,完善金融学科建设、推动金融创新。(杨德玉整理自《金融研究》2003年第八期作者:张新)HYPERLINK返回目录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合理性探析】一、负债构成要合理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在40%左右是适宜的,那个比例对经营者来讲较为安全.若负债大于自有资本,经营就有一定风险,但在资本金利润率大于贷款利率的前提下,企业可获得财务杠杆利益.流淌负债中企业内部形成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实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减震器和调和剂,占到流淌负债的10%~20%左右较为合适。至于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是经营活动中的一种理财技巧,其比例若能在流淌负债的25%以内,对企业是较为有利的。二、所有者权益构成要合理经营者要把握时机,开拓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外商资本的融资渠道,国有资本可逐步从一些竞争领域退出,减少直至免除其经营风险,只要把握国有资本掌握控股权那个“度”即可。三、资产构成要合理流淌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总资产的组合形式,其比例以6:3:1为宜。1.流淌资产构成要合理应收账款一般应操纵在年均销售额的50%以内,回款好、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该比例应大力压缩;考虑到一部分生产周期长的企业现状,总存货额度操纵在三个月到半年的销售额之间较为适宜。2.固定资产构成要合理企业在向“哑铃型”结构过度中,应把大量加工工序向专业化企业、中小企业转移,本身只负担关键工序、高新技术部分的制造。如此与加工制造相关的固定资产的购置可相对减少,把市场风险转移给其他企业。3.无形资产占有比例逐步提高,并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四、现金流量合理性评析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合理性分析经营者不仅要关注产销率,更要关注收现率,即现金注入是否达到既定目标。但有的企业为开拓新产品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采取微利销售,增加产品功能但不提价等策略,尽管临时使变现率有所下降,只要在整体上有利可图也是可取的。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合理性分析应充分重视企业技术改造与低成本扩张的有机结合。低成本扩张确实是企业以少量投入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形成企业新增生产规模。若运作的好,可大大缩短企业技术改造进程,尽快形成生产力,并获得规模效益。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合理性分析筹资的目的是使企业建设、经营和技术改造等活动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筹资组合、筹资成本合理与否也要与上述活动相联系。总的讲来,综合资金成本率不低于贷款利率范畴是可行的。(安皓昱整理自《财会研究》2003年第10期,作者:邓伟)【企业财务风险治理】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活动过程中,因种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操纵的因素给财务状况造成的不确定性进而使财务产生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依照来源的不同,可将财务风险划分为五个方面:筹资风险,指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资金来源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投资风险,指因投资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现金流量风险,指企业在收益不错的情况下,因销售实现原则的不同而产生的财务困难;连带财务风险,指一个企业以自己的财产为另一个企业的经济合同进行担保,因另一个企业有可能届时无法履行合同,而本企业必须依法承担连带的偿付义务,从而给本企业今后的财务成果造成的不确定性;外汇风险,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企业财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的衡量可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进行。定性分析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信息网络,并采取措施,保证这一信息网络正常运行,最后有专门人才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定量分析,可借助简化模型来进行,即计算特定风险程度下的期望收益,如运用概率论方法。另外,还能够运用敏感性分析来判定风险阻碍的作用范围,以便在决策中防止和减少损失。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能够操纵的,一般的方法是建立企业风险防范机制,并采取措施以保证其正常有效地运行;那些规模不大而治理水平又一般的企业乐于采纳风险转移法,它是指一定的代价将可能的风险转移给其他单位的合法行为;那些财力雄厚、技术和治理水平较高的大型企业更愿采纳多元化经营法来防范、化解或缩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然而,搞多元化经营,一定要力所能及,必须在主业突出的前提下,适度涉及其它产品、产业。否则,专门可能走向失败。(孙阳整理自《财会研究》2003年第6期,作者:庄小彤)【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的实证研究】本文开篇强调了建立一种科学先进的财务预警模型对我国企业特不是上市公司的必要性,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环境日益市场化、国际化,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日益惧增,特不是上市公司的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风险关注程度的加大,对先进科学的财务预警体系的需求日益增长。正是基于此研究背景,作者依照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选取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本文在考虑了财务指标的优良状况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选取了67家ST类上市公司和67家非ST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结合破产公司的明显特征(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和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选定了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能力、进展能力等在内的12个财务比率指标作为研究起点,然而又通过分析,舍去了其中的4个指标,并通过验证,证明了剩余8个指标的可取性和可辨不性。本文采纳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又称因子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得出财务比率相关系数,并依照那个结果得出了各主成分特征值和贡献率,推倒出主成分因子个数,并用这5个主成分来代替原来的8个财务比率指标,通过用原始的8个财务比率对这5个因子的因子载荷(即原始指标与主成分因子的相互关系),得出了各主因子和原始财务比率指标的线形表达式。在以上推导的前提之下,在借鉴已有的财务预警模型特不是美国学者埃特曼(Altman)的Z分数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接着用建立的模型对134个原始样本进行分类检验,初步确定了上市公司Y的预测值的评价区域,依照预测值的大小,分不界定了五个区域:Y>1为财务状况特不安全区、1>Y>0.5为财务状况安全区、0.5>Y>0.3为财务状况灰色区、0.3>Y>0为财务状况失败区、0>Y为财务状况严峻恶化区。最后,在总结全文的同时,提出了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Y分数模型具备的几个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张振强整理自《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期,作者:杨淑蛾、徐伟刚)HYPERLINK返回目录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研究的均衡观及其意义】文章首先简要地回忆了近20年来公司治理机制和公司业绩之间实证研究的矛盾,提出导致这种结果的要紧缘故是已有的实证研究在方法论上存在缺欠。研究内容过于局限在对单一治理机制的作用进行分析,而对多种治理机制的互动性缺乏研究。文章分不从股权结构方面、董事会结构方面、公司领导权结构方面展开论述,得出结论:公司治理专门多研究领域实证检验方面的结论差不多上含混的。因此,作者认为,要打破已有的实证研究一直采纳的“非均衡”观念,建立公司治理研究的“均衡观”。然后文章进一步举例讲明,用非均衡观来指导的实证研究,在国不之间公司治理机制比较方面弱点最明显。在比较美国和日本的股权制度、董事会制度、酬劳制度等方面差异的时候,有关计量研究常常特不缺乏讲服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几项经验研究都发觉,美国大型公司的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盈利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然而,对日本公司的类比研究却发觉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专门多存在着大型董事会的日本公司,其业绩同样辉煌,或曾经辉煌过。这时,只有运用均衡的观念,才可能有助于我们解决上述不明白。公司治理研究的“均衡观”意味着任何公司治理机制都看作是由市场过程诱生出来的企业制度的一个部分,是完全内生的。建立公司治理的均衡观的意义体现在:1.深化学术研究,指导实证研究。强调要不要把公司治理体系的演进看成是一个历史过程;2.政策制定方面。强点用“均衡”观念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意义在于,假如把某一种公司治理机制看成是系统均衡的结果则任何改革这种公司治理机制的努力差不多上在试图打破均衡,而打破均衡之后,系统会可不能稳定在事先预期的位置上,则是未知的。(王小涛整理自《南开治理评论》2003年第5期作者:宁向东)【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考虑】中国正处于企业改制的关键时期,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关于企业改制和中国经济的进展都至关重要。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在一个多元、分散、可流淌的股权结构上的组织形态。公司治理模式选择,首先应考虑现代经济的进展趋势,或是讲是股权结构的进展趋势。作者认为,构建公司治理模式的关键是,能否提高公司绩效或社会财宝增加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1、国有股与全流通问题。公司治理的全然问题是建立社会财宝爱护机制。假如企业的财宝不能得到爱护,那么社会财宝的爱护就确信是句空话。我国国有股的“所有者缺位”,是国有股所有者的虚无缥缈和“非人格化”问题。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政企是分开了,但政资并没有分开。政府部门既行使公共治理权力,又行使出资人权力,国有资产事实上仍是无人负责。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改革指导原则,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方向。2、独立董事问题。强调应提高独立董事人数的比例;并从制度安排等方面解决独立董事的“责、权、利”问题,使独立董事真正发挥其作用。3、经理层激励与人事制度。强调关键问题是要形成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挂钩的市场机制。4、报表信息披露。从两方面:一方面,只有在公司治理及其资本市场规则中引入透明化、公开化的市场机制,在公司内外进行全面整治,才有可能还投资者一本公司业绩明白账;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转变监治理念,重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管制,加大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减少供大于求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并严惩报表造假者。公司治理的目标与财务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公司治理的核心是财务治理,财务治理是指通过财权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从而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财务制衡制度安排。公司经营操纵权的核心是财权,在公司各项制衡制度的安排中,财务制衡制度是第一位的。作者认为,除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外部市场环境外,公司内部财权的合理安排是个重大问题。财务治理在专门大程度上是通过各项财权制度设立来实现的。文章最后还提到了财务治理的相关理念。要紧是财务治理与财务治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王小涛整理自《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作者:蒋茵)【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考虑】中国正处在企业改制的关键时期,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关于企业改制和中国经济的进展都至关重要。公司治理的全然问题是投资者利益的维护,财务治理是公司的核心。本文针对上市公司财务治理弱化、缺乏投资者利益爱护机制等问题,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完善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若干问题。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要依据其是否更适合于现代经济的进展趋势而定,目前,资本市场在一国经济中的巨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分散型股权结构模式的选择是明智之举。完善我国公司治理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国有股与全流通问题。导致上市公司业绩恶化的全然问题是“所有者的缺位”。解决国有股的关键问题是设立一个完善的制度来体现那个所有权,并实现国有股权在资本市场上的自由流淌,并实现国有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实质性分离,建立能“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机构。其次,独立董事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比例偏小,并应从制度安排等方面解决独立董事的“责、权、利”问题,使独立董事真正发挥作用。再次,经理层激励与人事制度。分散性股权结构模式的特点之一确实是在经理层的人事制度安排上引入市场机制,并加强治理层激励制度,形成激励水平与公司业绩挂钩的市场机制。最后,报表信息披露。监管部门应转变监治理念,重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管制,加大上市公司违规成本,减少供大于求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并严惩报表造假者。除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外部市场环境外,公司内部财权的合理安排是个重大问题。财务治理的目标是为了保证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全然问题是要在公司内部引入市场机制,保证各项财权公正、公平、有效。财务治理中的重要问题是解决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最后介绍了财务治理的相关理念。认为财务治理是制衡机制,财务治理是运行机制,财务治理解决制度性问题,财务治理解决方法性问题。并从财务目标、融资策略和资本结构、利润分配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投资者爱护问题。(李茜整理自《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作者:蒋茵)【构建我国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现实考虑】一、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公司治理模式的选择要适合股权结构的进展趋势。集团企业的跨国经营、跨国上市、国际资本的全球流淌及资本市场全球化趋势等都表明集中型股权结构已不再适宜现代经济的进展趋势,“多元、分散、可流淌”的股权结构模式的选择应是明智之举。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若干设想1.国有股与全流通问题导致上市公司业绩恶化的全然问题是“所有者缺位”,我国国有股权的“所有者缺位”是指国有股所有者的虚无缥缈和“非人格化”问题。解决国有股的关键问题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来体现那个所有权,并实现国有股权在资本市场上的自由流淌。2.独立董事问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仍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独立董事人数的比例偏小;二是要从制度安排等方面解决独立董事的“责、权、利”问题,使其真正发挥作用。3.经理层激励与人事制度分散型股权结构模式的特点之一确实是在经理层的人事制度安排上引入市场机制,通过透明化、公开化的经理人市场将公司的经营权责与经理人的业绩、薪金紧密的联系起来,用市场机制确保在位的经理人具备被最优的企业家才能。4.报表信息披露成熟的资本市场特不重视财务报表呈报的管制,而放松对市场准入等规则的监管。目的提高市场透明度,爱护投资者的知情权。监管部门应转变观念,重视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管制,加大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减少供大于求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并严惩报表作假者。三、完善财务治理的若干设想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它是指通过财权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从而确保财务目标的实现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财务制衡安排。1.从财务目标上看要在公司治理中形成如此一种理念,爱护所有者投资,企业的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宝最大化,实施公司财务治理的主体是产权所有者。2.从融资策略和资本结构上看股权多元化是现代企业理想的股权结构,而较低的负债率不管对公司经营依旧投资者利益的爱护差不多上有利的。假如我们加大对投资者利益的爱护力度,使中国资本市场日益繁荣起来,就会有更多的大型国有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并实现股权多元化。3.从利润分配政策上看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实质是资源配置和投资者利益爱护的双重问题,要创导一种给投资者以回报的理念,若不要求上市公司给投资者红利回报,就会导致治理层滥用资金,同时破坏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再配置功能。(安皓昱整理自《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作者:蒋茵)【EVA理念与公司治理目标的优化】公司治理目标的优化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明确合理的公司治理目标和确定有效的目标标准。一般认为公司治理目标是股东财宝最大化,本文作者将EVA指标及其治理理念作为公司治理目标实现的标准和机制,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股东财宝最大化作为公司治理目标,缘故不仅是因为股东是企业所有者这一明显的事实,也有一些不明显但却更有力的理由,比如:为股东制造财宝是实现所有者利益的全然要求;股东财宝最大化是一种引导社会资源用于最有效率和最有价值领域的行为;追求股东财宝最大化实际上并不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恰恰相反,它是以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为股东制造财宝还有一个有用主义理由,该目标简单明晰,易于操作,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EVA是经济增加值,它与传统指标相比有以下特点:与股东财宝的制造直接联系,真实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对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剔除了会计失确实阻碍;使治理者注重公司的持续进展,维护股东的长期利益;为投资者的决定提供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