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员工福利待遇)福利(员工福利待遇)福利(员工福利待遇)福利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员工福利待遇)福利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发展战略上长期实行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是日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历史原因。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长期运用工农产品"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迁入城市,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
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还存在于:当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之后,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对农村和农民的掠夺采取了新形式。如在城镇发展中,低价征用农村工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廉价占用上地资源途径,剥夺农民收入每年达几千亿元,2001年,各级城镇政府从上地一级市场获得收入1318亿元,企业从上地二级市场获得的收入高达7178亿元,从征用上地剥夺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剪刀差'。直到200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加之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才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的情况。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还是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首先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在生产领域,生产同种商品的众多生产经营者中,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其生产的商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发财致富;其生产的商品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和破产,沦为贫困者。在流通领域,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其产品价格就上涨,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求平衡,则可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过于求,其产品价格就会下降,甚至卖不出去,生产者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或破产,沦为贫困者。价值规律的优胜劣汰作用,必然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起着分化的作用,从而导致两极分化。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按劳分配规律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按劳分配规律作用下也会产生两极分化问题。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资本积累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以无偿的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来更多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其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相互交织,共同发生作用,推动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
3、不恰当的强调效率优先,忽略社会公平也是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我们在强调效率优先的同时,连公平也没有兼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甚至变成了"效率优先,不顾公平"。
4、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两种体制并存以及市场体制的不完善和法规的不健全也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转轨时期贫富收入差距扩大的体制和政策因素主要有:(1)强调效率优先,忽视社会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不同地区和领域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由于政策差异导致的收入差距,如沿海地区率先对外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使这此地区最早受惠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偏好,率先富裕起来了。(3)改革开放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在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经营的私营企业主和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在外资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管人员,他们的收入大大高于公有制企业的职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尤其是私营企业主积累了大量的财富。(4)市场机制发生的作用尚未覆盖全社会,一些领域和行业还存在着垄断,尤其行政垄断行业,由于垄断而产生的垄断收入没有得到调节,从而导致了部门之间、行业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5)国有企业的改革。国有企业在改革和转制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被改制、兼并,还有部分国有企业破产,造成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失业,沦为贫困者。与此同时,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有部分人借国有企业改革化公为私而暴富。国有企业改革中一般职工同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5、不合理的分配体制以及分配体制改革的滞后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分配的角度来说,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环节。初次分配在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资本积累规律和讲求效率规律的作用下必然会扩大收入差距,促使两极分化。
经济结构的调整带来利益关系的演变导致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结构调整中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中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长线和短线并存的局面。第二,结构调整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第三,在通常情况下,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总是分布在拥有较高科学技术水平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而低附加值产业和传统产业总是分布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低和文化水平落后的农村地区。这就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扩大。三、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深层原因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学界从历史沿革、经济结构、政策因素、制度因素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虽然认识程度不一,表述不一,但基本上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历史沿革、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的影响。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特征非常明显。新中国成立后,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以及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如“剪刀差”、“户籍制度”等的实施,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另外,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由于各地区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等差别很大,造成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明显地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发展的格局。加上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由东向西的经济梯次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这是导致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呈现出地区差别的直接原因。(注:马海涛、姜爱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财政研究》2003年第7期。)此外,从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个人收入差距拉大与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我国经济正处于由传统的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过程中,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也会带来个人之间、行业间和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注:马海涛、姜爱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财政研究》2003年第7期。)(二)经济体制改革及体制变迁的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注:马海涛、姜爱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财政研究》2003年第7期。)此外,在改革和体制变迁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我国采取了渐进改革的方式,在体制转轨中出现了双重体制并存的局面,再加上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使得经济改革或体制变迁中发生了许多无序的问题,集中到寻租和设租行为、内部人控制、垄断、腐败等方面,成为形成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注:赵人伟:《转型期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另一方面,在经济体制转轨期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的市场化程度有差异,形成相应的收入差距也是必然的。(注:邢成、韩丽娜:《财政税收杠杆对我国基尼系数的主要影响》,《现代财经》2001年第9期。)(三)原有体制的政策惯性及部分宏观政策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在相当程度上同原有体制下的“政策惯性”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是原有体制下的一种政策产物。农产品的低价收购政策、限制农民进城政策、对农民的税收政策、对农民的税外负担政策、对城市居民的福利补贴政策,都是原有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以来,这些政策有所松动和改变,但离根本性改变尚有距离。(注:赵人伟:《转型期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一些宏观政策也拉大了收入差距:一是城市化方向明显走偏,它不是将增加就业和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作为主要目标,而是将大量资金、土地等资源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方面,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二是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给低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带来的机会不平等。依靠国债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对大中城市关注过多,对小城镇和农村关注不够。三是金融政策安排不当。“嫌贫爱富”的金融政策向城市偏斜,使农民贷款无门,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的发展机会和增收空间。(注:马晓河:《宏观政策偏差拉大收入差距》,《经济参考报》2003年12月24日。)(四)制度的缺陷及政策制度不到位因素的影响。由于我国所进行的是经济体制的根本性的全面改革,一些制度的缺位不可避免。目前,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新旧体制并存、体制缺位、体制错位、体制虚设、法律政策缺位、法律政策本身的规制力度不够、政策规定有不周延的空隙、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力或受到干扰等。正是这些体制和政策的缺陷为寻租活动设置了大量租金。应当说在体制转轨期间制度缺陷的存在是很难避免的,因而在我国近期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大量滋生是有其制度根源的。加上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非法收入与财产转移、灰色收入与灰色财产转移由此大量出现,特别是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严重腐败问题以及利用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投机欺诈等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额收入的现象,造成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下),《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30期,第30页。)(五)社会保障乏力、教育机会不均等因素的影响。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的运作,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面太窄,只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集体所有制职工享受,而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中方员工却很少享受。这种在享受社会保险方面的不均等性,使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注:何莉:《库兹涅茨倒U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国外财经》2001年第4期。)此外,受教育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一项重要因素。现实社会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未受过教育或受过很少教育的成员。我国目前教育投资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由于本身收入水平不高,因此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不多,而教育投资的不足又会进一步加剧城乡之间以及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注:何莉:《库兹涅茨倒U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国外财经》2001年第4期。)四、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长期变动趋势关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分析,牵涉到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理论的争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在1955年一篇经典论文中指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演变趋势为“在从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极为快速转变的经济增长早期,不平等扩大;一个时期变得稳定;后期不平等缩小”。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的长期阶段,个人收入分配不均的变动,是沿着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轨迹进行的。这种“先恶化后改善”的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0——100年时间。这就是著名的“库兹涅茨假说”(Kuznetshypothesis)。库兹涅茨的“倒U型假说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学者们持不同意见。从文献考查看来,大多数的横向国别研究支持倒U假设:时序资料分别证明了在经济发展初期收入差别扩大,而在发达国家收入差别下降的现实:微观分解资料也并不否认倒U假设的成立。不过,我国这样一个处于转轨经济的国家,其收入差别的变动趋势是否符合库兹涅茨倒U假设有待进一步验证。有学者认为,库兹涅茨效应具有普遍性。当然,各国库兹涅茨效应也会因其不同的历史、文化、体制等原因有不同的表现,如初期增长的时间长短可能不一致,收入分布差距的上限和下限也可能不相同。(注:刘萌芽:《对库兹捏茨效应及其成因的思考一兼谈我国当前分配政策的取向》,《衡阳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因此,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存在,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扩大主要是由经济不平衡发展引起的。(注:郭熙保:《从发展经济学观点看待库兹涅茨假说—兼论中国收入不平等扩大的原因》,《管理世界》2002年第3期。)也有学者利用省份横截面数据对库茨涅兹“倒U型”假说进行经验验证,从经验分析中得出库兹涅茨假说在中国不成立的结论,但认为,对于“倒U型”假说,要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中国现在的数据不支持并不意味着将来的数据也不支持库茨涅兹“倒U型”假说。(注:李实:《对收入分配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进一步说明——对陈宗胜教授评论的答复》,《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也有学者认为,虽然横截面的经验研究有其价值,但以横截面的经验研究来否定倒U形变化的结论在方法上是有问题的。判定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是否呈倒U形变化应该依据的是历史序列分析。(注:曾国安:《关于居民收入差距的几个问题的思考》,《当代财经》2002年第6期。)总的来说,学者们比较认同我国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与经济改革的进程相关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的过渡的长期过程中,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动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目前正处于从起步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前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的完善、法律体系的健全,部分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将会得到纠正或缩小。因此,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变动研究仍有借鉴意义。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正处在倒U型曲线的前半部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会加大。我们应坚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促进居民收入的变动及早走向倒U的后半段,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五、关于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一)发展经济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二)加强法治建设是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保障。(三)必须注意实行正确的政策选择。(四)发展教育、普及教育,使教育机会均等。(五)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一、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三、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加强财政支持力度,使财政向社会薄弱环节倾斜五、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对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而导致两极分化、偏离共同富裕目标。一、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收入差距的存在和扩大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的,收入差距的最终消失也要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在发展生产力与调整分配制度问题上,在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上,偏重公平、偏重精神的作用,轻视效率、轻视物质利益,搞穷过渡。这虽然迎合了我国“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小农思想观念,却导致了经济活力的严重衰退和经济效益的普遍低下。人们的收入差距虽不大,但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据统计,1952年至1977年的二十六年间,我国国民收入仅增长了倍,只相当于1978年至1989年十二年的经济效益提高所带来的财富增长量,1978年人均GDP为370元。1965年至1980年,农业年平均增长率仅为%,农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只有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1999年人均GDP为6534元,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210元,是1978年的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78年的17倍。农村贫困人口也由1978年亿减少到1999年的3400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同时,由于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财力也明显增加,这就为解决收入差距过大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生产力发展了,蛋糕做大了,才能为减轻和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雄厚与牢固的物质基础。然而,现阶段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因素仍很突出,城市化进程缓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格局僵化、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城乡、地区、部门之间收入差距难以缩小。二、规范个人收入分配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以公平分配为目标,规范个人收入分配关系。具体而言:一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分配问题的基本政策。只有对合法收入进行保护和鼓励,才会使他们产生好的示范作用,并带动更多的人富裕起来。二要取缔非法收入。非法收入又称黑色收入,是指利用种种非法手段如侵吞国有资产、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取得的收入,这些收入是不义之财,它意味着对国家财产、集体财产的占有,对别人劳动成果的剥夺,对公平原则的践踏。这是每一个守法公民无法容忍的。现在,许多人对收入差距的不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非法收入现象的不满。因此,对那些通过非法手段谋取利益者要坚决依法惩处,毫不留情。三要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的额外收入,如通过乱收费、乱摊派等获得的收入应予以规范,对转换为个人收入的,必须纠正和制止。这些额外收入由不公平竞争取得,从性质上讲,也属于寻租行为,群众对此也有很大的意见。四要调节过高收入。其办法是进一步做好税收体制改革和税收征管工作,通过完善税制,包括完善个人所得税、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等新税种加强税收征管,既限制了过高收入,又增加了国家财源,从而加大收入调节力度,使地区、部门、个人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个人所得税在一些福利国家,已经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自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到1997年年底,共征收个人所得税821亿元,但个人所得税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大低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如果我国在个人所得税上实行严格的累进税制,税收潜力还相当大。当然在发挥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时,要使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级差确定在人们能够接受的水平,以体现社会的公平。同时还要适当提高遗产税、赠与税税率,防止坐享其成、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群体的形成。另外,要尽快出台鼓励个人投资的优惠政策并鼓励高收入者从事公益慈善活动。五要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区别不同情况,制定和逐步实施职工最低工资收入标准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标准。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强者经济,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它本身并不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必然存在产生贫困两极分化的趋势。为了减少社会贫困,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竞争失败者和弱势群体的保护伞和安全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激励器,是确保分配公平的调节器。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已经走出五十年代由国家包下来的旧框框,建立起了一个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共同承担,包含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多层次的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远不够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还较小,社会化程度还不够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法规建设还严重滞后。随着结构调整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工作越来越迫切。“十五”计划纲要已初步提出了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根据这个框架,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多渠道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社会保障资金实行社会统筹,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合理负担,通过提高收缴率、调整各级财政支出机构,减持上市公司的国有股,适当扩大彩票的发行等途径筹集社会保障资金。二是加快相关的立法步伐,形成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法制环境,增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系统性和前瞻性,使社会保障制度真正成为一项体制、机制、法制都较健全的经济社会制度。三是建立社会化的科学管理体制,保证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缴、支付以及运营的规范化、制度化。四是要发展多层次的社会保险,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开放我国保险市场,引进竞争机制。五是扩展社会保障覆盖面,使城市、农村及各种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都能合理、公平地享受到社会保障。现阶段,农村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更加落后,资金不到位、制度不规范的现象十分严重,相当数量农民还未感受到社会保障制度的雨露阳光。因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任务更加艰巨。四、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虽已基本实现,但3400万城乡贫困人口的存在仍是一个严峻的事实。而且由于现有的贫困人口分布日趋分散,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更加低下,加上城镇结构性失业增加,脱贫难度显然还很大。这是新世纪国人所面临的一个顽固保垒,要打好这场攻坚战,笔者认为:第一,要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扶贫机制。一般来说扶贫属于伦理道德范畴,它是人们出于某种信念或情感而对贫困人口给予援助、捐赠和救济的道义行为。社会主义要大力提倡和充分肯定这种道义行为。但善款能否救众尽管各地各界都有不少捐助活动,给予贫困者以很大的帮助,但社会救济多停留在“年节慰问”上,受益者只是少数或只是一次性受益。这种救济只能救急而难以救贫。因此有必要使社会扶贫机制规范化、制度化,通过政策、体制、法律及组织机构等来保证扶贫攻坚计划的完成。第二,进一步强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实施转移支付是缩小区域差距的有效手段。由于我国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较低,可支配的财力有限,因而中央财政对地方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支付规模很小,满足不了政府承担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和缩小地区分配差距的要求。“十五”期间,将要进一步强化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对老、少、边、穷地区基础设施、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资金投入。第三,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由救济式扶贫转向开发式扶贫是“十五”期间扶贫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把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身的努力同国家、社会各界的扶持结合起来,通过以工代赈、小额贷款、技术培训等扶贫方式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他们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党和国家对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极为重视,在“十五”计划中,进一步制定了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这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国家坚持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只要我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国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2000年,我国人均GDP为800美元,国际上通常认为,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GDP为800-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显而易见,与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呈异常。二是地区之间居民的收入差距。1993年东、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1,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到1999年,三大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比扩大为∶1∶.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1998年扩大为∶∶1。1999年,最富的上海市人均GDP为3677美元,而最穷的贵州省人均GDP只有295美元,不及上海的十二分之一。三是部门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部门之间职工的收入差距首先表现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职工的收入有很大的差别。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大大低于其他部门,外资企业、私营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部门之间职工收入差距还表现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上。一些垄断及新兴产业部门(如金融、电信、房地产、高科技等)的职工收入与一些传统产业部门(如煤炭、纺织等)的职工收入有较大差距。1990年,收入最高与最低行业人均收入之比为∶1,1995年扩大到∶1,1999年已达到∶1。四是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地下停车场地坪漆施工方案
- 2024年湖北客运从业资格证考什么题
- 2024年新型节能型内燃机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4年单位理发师聘请协议
- 地下人防消防设施更新改造方案
- 2024年红外测温仪项目提案报告模范
- 2024年养殖业鸡粪购销协议
- 2024年郑州道路旅客运输考卷
- 2024年阳江客运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资料
- 2024年口语一对一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范
- 2021年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室间隔缺损护理查房-课件
- 可口可乐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的设计论文说明
- 学校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
- 我的家乡-东营课件
- 药房员工培训记录
- 结肠息肉管理
- 《国际政治经济学大纲》详解课件
- 建筑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范例)
- 外研版(三起)五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题含听力原文(含答案)
- 高中数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