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_第1页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_第2页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_第3页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_第4页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1第一页,共六十三页。原核细胞真核细胞一、真核微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有明显核区,无核膜、核仁有核膜,核仁细胞器无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许多物质代谢在质膜上进行有线粒体,能量代谢和许多合成代谢在线粒体中进行核糖体分布在细胞质中,沉降系数为70S分布在内质网膜上,沉降系数为80S2第二页,共六十三页。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3第三页,共六十三页。4第四页,共六十三页。真菌的分类Ainsworth分类系统G.W.Martin分类系统真菌——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以产生大量孢子进行繁殖,以寄生或腐生方式生存的真核微生物。5第五页,共六十三页。藻状菌纲(常见例子:根霉、毛霉)子囊菌纲(常见例子:酵母、曲霉、青霉、冬蟲夏草)担子菌纲(常见例子:草菇、蘑菇、木耳、灵芝)半知菌类(主要为寄生真菌)6第六页,共六十三页。第二节酵母菌(yeast)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俗称,分类学上分属于子囊菌纲和半知菌类。7第七页,共六十三页。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8第八页,共六十三页。二、酵母菌的形态和构造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细胞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大小:一般为2.5~10微米x4.5~21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代表种:Saccharomycescerevisiae(酿酒酵母)9第九页,共六十三页。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根据能否进行有性繁殖,可将酵母菌分为:●假酵母:

只有无性繁殖过程。●真酵母:

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过程。10第十页,共六十三页。(一)无性繁殖——芽殖出芽方式:多边出芽两端出芽三边出芽单边出芽11第十一页,共六十三页。芽殖过程

母细胞形成小突起(A—D)核裂(E—G)原生质分配(H—I)新膜形成(J—K)形成新细胞壁(L)12第十二页,共六十三页。芽痕假菌丝13第十三页,共六十三页。

裂殖是少数酵母菌进行的无性繁殖方式,类似于细菌的裂殖。14第十四页,共六十三页。产生无性孢子

节孢子——Geotricum厚垣孢子——Candidaalbicans掷孢子——Sporobolomyces15第十五页,共六十三页。(二)有性繁殖

酵母菌是以形成子囊(ascus)和子囊孢子(ascospore)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经三个阶段:质配-核配-减数分裂16第十六页,共六十三页。(三)酵母菌的生活史上代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称为该生物的生活史或生命周期。各种酵母的生活史可分为三种类型:1.单双倍体型2.单倍体型3.双倍体型17第十七页,共六十三页。1、单双倍体型单双倍体型:以酿酒酵母S.cerevisiae为代表18第十八页,共六十三页。2、单倍体型单倍体型:以八孢裂殖酵母S.octosporus为代表19第十九页,共六十三页。3、双倍体型双倍体型:以路德类酵母S.ludwigii为代表20第二十页,共六十三页。

四、酵母菌的菌落

啤酒酵母的菌落红酵母的菌落21第二十一页,共六十三页。酵母菌和细菌的异同

特征酵母菌细菌细胞形态细胞大小

菌落形态

繁殖方式细胞结构

生长pH多为单细胞,球形、椭圆形等,有的有假菌丝细胞直径或宽度2~5μm,长度5~30μm

较大、厚,光滑、粘稠,易挑起。乳白色,少数红色一般为芽殖,少数为裂殖,有的产子囊孢子具完整的细胞核、线粒体和内质网等;核糖体为80S;细胞壁组成主要是葡聚糖和甘露聚糖等

偏酸性单细胞,呈球状、杆状等细胞直径或宽度为0.3~0.6μm一般为易挑起的单细胞集落,有各种颜色,表面特征各异

一般为裂殖只有拟核,无线粒体、内质网等;核糖体为70S;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和脂多糖等中性偏碱

22第二十二页,共六十三页。第三节丝状真菌——霉菌霉菌(mould,mold)是丝状真菌(filamentous)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23第二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一、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24第二十四页,共六十三页。二、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一)霉菌的菌丝:直径一般为3~10微米25第二十五页,共六十三页。(二)菌丝体及其各种分化形式菌丝体:许多菌丝分枝连接,相互交织在一起所构成的形态称菌丝体(mycelium)。营养菌丝体气生菌丝体26第二十六页,共六十三页。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形态假根匍匐菌丝吸器菌核菌网和菌环等27第二十七页,共六十三页。假根和匍匐菌丝28第二十八页,共六十三页。吸器(haustorium)29第二十九页,共六十三页。菌核(sclerotium)30第三十页,共六十三页。31第三十一页,共六十三页。三、霉菌的繁殖方式32第三十二页,共六十三页。无性孢子1.孢囊孢子2.分生孢子3.节孢子4.厚垣孢子33第三十三页,共六十三页。1.孢囊孢子

(sporangiospore)形成特征:形成于菌丝的特化结构——孢子囊内。孢子形态:近圆形。举例:根霉、毛霉。34第三十四页,共六十三页。2.分生孢子(Canidinm)形成特征:由分生孢子梗顶端细胞特化而成的单个或簇生的孢子。孢子形态:极多样。举例:曲霉、青霉。35第三十五页,共六十三页。36第三十六页,共六十三页。3.节孢子(arthrospore,又称粉孢子)

形成特征:由菌丝断裂而成。孢子形态:常呈成串短柱状。举例:白地霉。37第三十七页,共六十三页。厚垣孢子4.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形成特征:部分菌丝细胞质浓缩、变圆,周围生出厚壁而成。孢子形态:圆形、柱形等。举例:总状毛霉。38第三十八页,共六十三页。有性孢子1.卵孢子(oospore)2.接合孢子(zygospore)3.子囊孢子(ascospore)39第三十九页,共六十三页。由大小不同的配子囊结合后发育而成。小配子囊称雄器大配子囊称藏卵器1.卵孢子(oospore)形成过程:40第四十页,共六十三页。2.接合孢子(zygospore)是由菌丝生出的结构大小相似、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两个配子囊接合后发育而成。所属分类地位:接合菌纲形成过程:41第四十一页,共六十三页。3.子囊孢子(ascospore)子囊:两性细胞接触以后形成的囊状结构。子囊孢子在子囊中形成。所属分类地位:子囊菌纲42第四十二页,共六十三页。子囊果子囊果(Ascocarp):子实体(一种有性结构),多个子囊外部由菌丝体组成共同的保护组织结构,称为子囊果。子囊包在其中。子囊果有三种类型:

闭囊壳(Cleistothecium)

子囊壳(Perthecium)

子囊盘(Apothecium)43第四十三页,共六十三页。四、霉菌的菌落44第四十四页,共六十三页。几属重要的霉菌根霉属Rhizopus毛霉属Mucor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45第四十五页,共六十三页。(一)根霉(Rhizopus)分类地位:藻状菌纲毛霉目分布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代表种米根霉(R.oryzae)黑根霉(R.nigrican)应用46第四十六页,共六十三页。无性繁殖47第四十七页,共六十三页。有性繁殖48第四十八页,共六十三页。根霉的生活史

49第四十九页,共六十三页。根霉的菌落

50第五十页,共六十三页。(二)毛霉(Mucor)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代表种总状毛霉、高大毛霉、鲁氏毛霉、梨形毛霉应用51第五十一页,共六十三页。繁殖及生活史52第五十二页,共六十三页。毛霉的菌落53第五十三页,共六十三页。(三)曲霉(Aspergillus)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代表种黑曲霉(Asp.Niger)黄曲霉(Asp.flavus)应用54第五十四页,共六十三页。无性繁殖55第五十五页,共六十三页。有性繁殖大多数有性阶段不明,归为半知菌类。少数种可形成子囊孢子,归为子囊菌纲。56第五十六页,共六十三页。各种曲霉的菌落57第五十七页,共六十三页。(四)青霉(Penicillium)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征繁殖方式代表种产黄青霉(Pen.chrysogenum)桔青霉(Pen.citrinum)应用58第五十八页,共六十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