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页岩气研究几个问题探讨第一页,共49页。中国页岩气研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012年12月程克明第二页,共49页。汇报提纲一、页岩气藏的地质评价二、页岩气藏有效页岩厚度及系统厚度划分三、页岩气勘探水平钻井的导向四、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对勘探开发的影响五、页岩气藏的储集条件研究六、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层次第三页,共49页。一、页岩气藏的地质评价页岩气藏的地质评价研究最核心问题是页岩的含气性和页岩的储集特征含气性主要在现场利用岩芯在等温吸附仪中分别进行测试页岩的储集特征比较复,由于其孔隙度和渗透性特低,目前孔隙度一般在超微电子显微条件下,用亚离子抛光技术观察纳米级微孔。第四页,共49页。有效页岩的生烃条件、沉积条件、厚度分布、TOC含量及热成熟度是基本条件生烃条件中最本质的是TOC含量>2.0%Ro分布于1.2%~3.0%沉积环境为深水陆棚有效黑色页岩一般厚度>30m页岩的储集条件,包括基质孔隙度、渗透率、页理及微裂隙的发育、矿物组成(特别是石英含量)、等温吸附曲线所显示该页岩的最大吸附气含量等页岩的保存条件,主要是生烃和储集条件的保存页岩气生产能力关键要素-龙卷风图–包括敏感性页岩含气量(scf/ton)0246810120200400600800页岩含气量有机碳含量(wt,%)一、页岩气藏的地质评价第五页,共49页。汇报提纲一、页岩气藏的地质评价二、页岩气藏有效页岩厚度及系统厚度划分三、页岩气勘探水平钻井的导向四、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对勘探开发的影响五、页岩气藏的储集条件研究六、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层次第六页,共49页。二、页岩气藏有效页岩厚度及页岩系统厚度划分
有效页岩厚度及页岩系统厚度划分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地质研究中核心问题之一。它既涉及开发层系划分和储集特征研究,又涉及水平井的导向方位及深度分布,同时还涉及资源潜力估算和页岩气开发主要目的层系的确定等基本地质问题。根据文献调研,特别是(2002)的研究,并结合中国扬子地台下古生界筇竹寺组及龙马溪组两套黑色页岩的纵向变化及区域分布特征以及四川盆地威远(筇竹寺组)及川南(龙马溪组)的地质实践,提出有效页岩厚度系指该层组中单层厚度在3m以上,TOC含量>2.0%黑色页岩的累计厚度谓之有效页岩厚度。TOC>2%层段40-50m,GR高第七页,共49页。页岩气藏有效度及系统厚度划分既涉及资源评价和资源潜力计算,又涉及开发技术特别是水平井钻探技术的导向。因此,页岩气藏有效厚度及系统厚度划分必需结合地质实际做精细工作。二、页岩气藏有效页岩厚度及页岩系统厚度划分第八页,共49页。汇报提纲一、页岩气藏的地质评价二、页岩气藏有效页岩厚度及系统厚度划分三、页岩气勘探水平钻井的导向四、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对勘探开发的影响五、页岩气藏的储集条件研究六、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层次第九页,共49页。三、水平钻井应以有效页岩分布的延长方向为水平导向
水平钻井及多段压裂是扩大吸气面积最有效手段。显然,水平钻井的导向应以有效黑色页岩分布的延长方向为导向方能实现最大限度增加吸气面积,实现高产和稳产。这是因为页岩中气体的赋存状态以干酪根的吸附、基质孔隙和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的游离和沥青中的溶解等方式决定的。第十页,共49页。汇报提纲一、页岩气藏的地质评价二、页岩气藏有效页岩厚度及系统厚度划分三、页岩气勘探水平钻井的导向四、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对勘探开发的影响五、页岩气藏的储集条件研究六、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层次第十一页,共49页。四、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
有机质热成熟度是判别源岩不同演化阶段产物特征的关键因素。从页岩气的观点出发,有机质成熟度越高,越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和聚集。成熟度越高,由于页岩中各种赋存形态的有机质发生降解和热裂解生烃并运移离开母体,从而增大了固体空间并导致页岩的基质孔隙度增大(据张同伟及Dan的研究页岩基质孔隙可增大3.7~4.2%)。因此,页岩有机质的热成熟度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十二页,共49页。在一定成熟度范围内,页岩有机质成熟度越高,有机固体颗粒微孔愈发育,其吸附性越强。以煤的演化为例:
四、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第十三页,共49页。2)通过页岩生烃过程了解成熟度过高的页岩对其含气性的影响
(1)几种典型源岩成熟度与烃转化率关系
a海相源岩(环14井中奥陶统泥灰岩,Ro0.6%,TOC0.49%,I型母质)
四、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第十四页,共49页。b湖相泥岩(泌80井,Eh,Ro0.27%,TOC4.63%,I型母质)
第十五页,共49页。c湖相泥岩(杜6-11井,K1,Ro0.43%,TOC3.11%,II型母质)第十六页,共49页。d碳质泥岩(乌苏电厂,J2x,Ro0.42%,TOC22.7%,III型母质)第十七页,共49页。(2)各类母质源岩热成熟度与烃产率关系四、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第十八页,共49页。
上述各类源岩不同成熟阶段的产物组成变化及总烃产率百分组成变化清楚说明:任何源岩其生烃过程均经历了生烃门限、生烃高峰、液态窗结束和气态烃枯竭阶段。各类源岩生烃枯竭时的热成熟度一般RO值为3.0~3.2%。所谓生径沽竭即是该源岩的生烃量已接近于零,亦即现今源岩的残余生烃潜力(S1+S2)接近于零。上述实验说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超过3.0~3.2%后,页岩的生烃潜力亦趋近于零,这一认识已为实验模拟和自然演化规律所证实。因此,页岩有机质成熟度过高(Ro>3.2%),这类页岩对其吸附气含量的影响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值得重视的研究问题。四、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第十九页,共49页。3)关于成熟度Ro>3.0~3.2%以上的页岩对含气量的影响的初步认识,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对其含气性的影响可从两个方面认识:(据李明潮等,1996)页岩的含气性必需具备一定的热成熟度,即Ro值必须>1.2%,此时页岩中的液态烃开始热裂解出现部份气态烃,随着成熟度增高,源岩演化进入湿气-凝析油(Ro1.3~2.0%)和干气阶段(Ro>2.0%)。此阶段不仅有机质大量热降解生烃,其液态有机质也随着热成熟度增高而发生热裂解而大量生成气态烃。与此同时,随着页岩中固体有机质的热降解和热裂解生烃并运移,从而导致页岩的基质孔隙增加(3.7~4.2%),增大了页岩中游离气的储集空间;除此之外,页岩中的残余固体有机质的微孔愈发育,对烃类气体的吸附力增强,有利于页岩的含气性增大。少四、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第二十页,共49页。Ro0.5%Ro0.52%粒间微孔Ro1.35%Ro1.6%Ro%(据Loucks,Reed,andJarvie,2009)Barnett页岩热演化过程中的孔隙变化第二十一页,共49页。四、页岩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及其对含气性的影响当页岩成熟度过高(Ro>3.2%),页岩有机质的生烃潜力已接近或达到枯竭,页岩中只是现有微裂隙及基质孔隙中的游离气和有机颗粒及细颗粒对烃类气体的吸附以及基质孔隙及自然裂隙中以游离态储集的天然气。除此以外,再无生烃潜力的后续补给。因此,页岩中这种气还能称“根源气”和“连续型”聚气吗?这些问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更为重要的是,成熟度过高(Ro>3.2%)的页岩气其开发寿命如何?这更是一个急待研究的问题。由此出发,我们研究中国海相页岩气过程中,除解剖高过成熟度页岩的先导试验之外,还应在热成熟度Ro为1.5~2.5%区间的页岩进行比较性的实验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上述问题。
第二十二页,共49页。汇报提纲一、页岩气藏的地质评价二、页岩气藏有效页岩厚度及系统厚度划分三、页岩气勘探水平钻井的导向四、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对勘探开发的影响五、页岩气藏的储集条件研究六、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层次第二十三页,共49页。
五、页岩气藏的储集条件研究
页岩储集条件(主要指页岩基质孔隙度、渗透率和天然裂隙的发育等)是页岩气成藏地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页岩矿物组成多以细粒硅、铝泥质为主,结构致密,原生基质孔隙一般为1~3%,后经不断发生的生烃和排烃作用,从而使固体有机物质的不断紧缩和源岩的储集空间有所增大(3.7~4.2%),进而使页岩基质孔隙度可达5~8%。另外页岩由于层理结构发育,自然微层理裂隙也十分普见,这些因素都与页岩的储集特征密切相关。而页岩储集条件不仅与其含气性密切相关,且与其增产改造紧密相连。
第二十四页,共49页。
页岩吸附能力的单因素分析页岩TOC含量对其吸附能力分析干酪根类型对吸附能力分析页岩的矿物组成对吸附能力的分析温度、压力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分析页岩孔隙度对吸附能力的分析页岩含水饱和度对吸附能力的分析第二十五页,共49页。(一)页岩吸附能力的单因素影响分析1.页岩有机碳含量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①目的:建立不同有机质含量下页岩吸附能力的变化模型。②方法:选取有机质含量不同的样品(大约10个样),人为使其达到相同的成熟度,在指定的温度条件和压力范围内研究各样品吸附能力的变化。③预期成果:建立在指定条件下的页岩吸附等温曲线,以确定有机质含量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第二十六页,共49页。①目的:对不同类型、不同转化程度下的干酪根进行吸附研究。②方法:人为选取各种不同类型的干酪根,对其进行热模拟演化,而后对纯干酪根进行等温吸附研究。③预期成果:得出不同类型干酪根在不同转化程度下的吸附等温曲线。2.干酪根类型及其转化程度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
第二十七页,共49页。3.页岩的矿物成分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分析①目的:分析页岩中具有吸附能力的矿物以及各自吸附能力的强弱。②方法:对页岩进行矿物组分分析,对得到确认的矿物组分进行等温吸附研究。③预期成果:得到页岩各矿物组分的等温吸附曲线。第二十八页,共49页。4.温度对页岩其吸附能力的影响
①目的:如题。②方法:首先在恒压下对某一指定的页岩样品进行等温吸附试验;而后在指定的气体浓度下进行不同温度的等温吸附试验。③预期成果:建立温度对页岩吸附能力影响的认识。第二十九页,共49页。5.页岩孔隙度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
①目的:如题。②方法:选取孔隙度不同而其余指数接近的泥岩样品,研究孔隙度对页岩吸附能力的影响。(孔隙度)?(内表面积)?③预期成果:得出孔隙度对页岩吸附能力影响的初步认识,总结孔隙度对页岩内表面积的影响。第三十页,共49页。①目的:如题。②方法:在不同含水条件下对页岩进行等温吸附研究。③预期成果:建立在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页岩吸附等温曲线,以确定页岩含水饱和度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6.页岩含水饱和度对其吸附能力的影响
第三十一页,共49页。页岩吸附气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
页岩TOC-孔隙度-吸附能力分析页岩TOC-矿物组成(主要是粘土含量)-吸附能力分析页岩TOC-Ro-吸附能力分析页岩热演化程度与矿物组成变化分析页岩吸附能力与温压敏感性分析页岩吸附能力与TOC和含水饱和度变化分析第三十二页,共49页。(二)多重因素影响下页岩吸附能力分析1、页岩TOC-Ro-吸附能力分析
①目的:建立页岩关于TOC-Ro-吸附能力分析的模型。
②方法:选取指定TOC含量、指定Ro的泥岩样品,在特定的温压条件下进行吸附能力测定。
③预期成果:建立一个关于直观反映TOC含量、Ro值和吸附气量关系的三维坐标模型。第三十三页,共49页。2、页岩TOC-孔隙度-吸附能力分析
①目的:建立页岩关于TOC-孔隙度-吸附能力分析的模型。②方法:选取不同TOC含量、不同孔隙度的泥岩样品,在特定的温压条件下进行吸附能力测定。③预期成果:建立一个关于直观反映TOC含量、孔隙度值和吸附气量关系的三维坐标模型。第三十四页,共49页。3、页岩TOC-粘土矿物含量-吸附能力分析
①目的:建立页岩关于TOC-粘土矿物含量-吸附能力分析的模型。②方法:选取不同TOC含量、不同粘土矿物含量的泥岩样品,在特定的温压条件下进行吸附能力测定。③预期成果:建立一个直观反映TOC含量、粘土矿物含量和吸附气量关系的三维坐标模型。第三十五页,共49页。4、页岩热演化程度与矿物组分变化分析
①目的:分析页岩的热演化程度如何影响粘土矿物组分构成。②方法:略。③预期成果:建立一个页岩在不同热演化阶段中粘土矿物成分变化的规律模型。第三十六页,共49页。5、页岩吸附能力的温压敏感性分析
①目的:测试结果反映出地下温压条件下页岩吸附能力的变化情况。②方法:略。③预期成果:建立一个页岩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吸附模型。第三十七页,共49页。6、页岩吸附能力与TOC和含水饱和度变化分析①目的:如题。②方法:选取不同TOC含量的样品,在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分析其吸附能力的变化。③预期成果:建立一个页岩在不同TOC含量和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吸附模型。第三十八页,共49页。吸附参数数据库的建立
①目的:建立一个吸附参数的标准数据库,从其中可以查阅到某种条件下的吸附参数,通过适当的计算,估算这个岩样的吸附能力。②方法:有机质类型、转化程度、矿物组分(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石英)、含水量随温压的变化。③优点:通过分析岩样的化学成分,得到其有机碳含量、Ro、矿物组分含量等地球化学数据,以及地下温压条件,查阅数据表,定量估算其吸附能力。第三十九页,共49页。页岩气藏的成藏机理
页岩气藏的成藏机理是原位“滞留成藏”,连续型分布。甲烷在页岩微孔(孔径小于2nm)中顺序充填,在介孔(孔径为2~50nm)中多层吸附至毛细管凝聚,在大孔中(孔径大于50nm)甲烷以压缩或溶解态赋存。成藏中经过吸收、解析、扩散等作用。页岩有机质直接生气或原油裂解成气,天然气首先在页岩有机质的孔内表面饱和吸附,之后解析扩散至基质孔隙中,以吸附或游离相原位饱和聚集。第四十页,共49页。页岩气的成藏机理及过程从页岩气的成藏过程分析页岩储集空间对页岩气开发的重要性有机质和粘土颗粒表面吸附与解吸1-吸附阶段气体进入天然裂缝网络气体流入页岩基质孔隙最终形成页岩气藏2-孔隙充填阶段3-裂缝充填阶段4-页岩气藏阶段集集第四十一页,共49页。微孔(≥0.75μm):与微体化石、化石碎片物质、黄铁矿莓状体等有关微孔(<0.75μm)主要类型,分布于有机质上,主要为有机质粒内和粒间孔硅质化石碎片中的粒间微孔基质颗粒内微孔粒间微孔(据Loucks,Reed,andJarvie,2009)由于页岩的特殊组成结构决定了其孔隙分布需在不同尺度下进行研究,目前已进入纳米(nm)级别的研究(1nm=10-9m),一般原子直径为0.1~0.3nm,甲烷的分子直径为0.34nm。第四十二页,共49页。TOC棱角状微孔直角状微孔与分散有机质相关的微孔球形微孔据Loucks,Reed,andJarvie,2009第四十三页,共49页。据Loucks,Reed,andJarvie,2009球形微孔:18-46nm;面孔隙度:5.2%柱状内表结构:550nm;镜下孔隙度:5.2%管状孔喉(<20nm)管状孔喉(<20nm)第四十四页,共49页。页岩含气性及其与微孔比表面积的关系据统计,目前世界上页岩含气性分布特征如下:富含气:每吨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基因编辑技术员与生物工程企业合作协议
- 患者尿管护理规范与实施
- 冬春季传染病防控指南
- 餐厅技术加盟协议书
- 被迫写下婚前协议书
- 解除劳动和解协议书
- 餐饮股东入股协议书
- 训练篮球安全协议书
- 饭堂食堂承包协议书
- 销售总监聘请协议书
- 状元展厅方案策划
- 土壤农化分析实验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甘肃农业大学
- 鸢飞鱼跃:〈四书〉经典导读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四川大学
- 空压机日常维护保养点检记录表
- MOOC 统计学-南京审计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国风水滴石穿成语故事模板
-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2023届小升初语文试卷(含解析)
- (高清版)TDT 1001-2012 地籍调查规程
- 毛泽东诗词鉴赏
- 电机与拖动(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关于开展涉密测绘成果保密的自查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