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与不寐课件_第1页
金匮要略与不寐课件_第2页
金匮要略与不寐课件_第3页
金匮要略与不寐课件_第4页
金匮要略与不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匮要略与不寐

福建省立医院中医科东汉时期,张仲景对于睡前障碍的称谓在《金匮要略》中有“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等”。一、金匮要略治疗不寐的方子二、总结治法三、临床运用举隅(一)、主症:1、《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组成】炒酸枣仁二升(15克)茯苓二两(6克)知母二两(6克)川芎二两(6克)甘草一两(3克)【用法】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方解】酸枣仁养血安神为主;茯苓宁心安神,川芎调血养肝,知母清热除烦,甘草泻火缓急,俱为辅。用于上述诸证,可使肝血足,烦热平,心神定而安眠。【治法】:养血宁心安神,清热除烦。【病机】: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血不养心(以方测证)(一)、主症:2、《金匮要略•夫人杂病脉证治第二十二》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组成】甘草三两(12g)、小麦一升(18g),大枣五至七枚。【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方解】小麦为肝之谷,而善养心气;甘草、大枣甘润生阴,所以滋脏气而止其躁也。(《金匮要略心典》))。【治法】:补益生津,宁心安神【病机】:脏燥,谓妇人血室先受积冷,而郁久为热,则为之燥。脏躁的基本病机在于脏阴不足,失于濡润,其主要病位为心肺。《素问.至真要大论》: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说明心肺精血不足时,易产生悲伤忧愁之类情绪变化。[2][2]张颖.从《金匮要略》看阴血亏虚与情志病的关系[J].河南中医,2006,26(12):4-5.【方解】《金匮要略心典》:百合色白入肺,而清气中之热,地黄色黑入肾,而除血中之热,气血即治,百脉俱清,虽有邪气,亦必自下;服后大便如漆,则热除之验也。(百合能清肺经气分热邪,养肺中阴气;地黄清心经营分之热,并益心肾之阴。)【治法】:滋养心肺,凉血清热。【病机】:心肺阴虚,百脉失养,内热扰神(以方测证);针对百合病心肺阴虚的基本病机特点,仲景治以百合地黄汤,又依其不同的病理转归或易以百合鸡子黄汤、百合知母汤、滑石代赭汤等治方。各方均以润肺清心安神的百合为基本治疗药物,在治其本的同时,也兼顾到了内热扰神不能卧这一标证。【治法】:清利湿热,补虚和中【病机】:湿热蕴于中焦,致胃腑不和(胃不和则卧不安)

寒湿内蕴见于《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腹满,舌(身)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清热祛湿的茵陈蒿汤和茵陈五苓散”对于上述两种证候,后世医家一般认为是由于湿热或寒湿蕴于中焦,致胃腑不和,胃不和则卧不安。——湿热或寒湿蕴于中焦,致胃腑不和,胃不和则卧不安。【治法】调阴阳,和营卫,潜镇固摄【病机】阴阳两虚《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凡阴阳之要,阳秘乃固。”阴充于内,阳守于外,以保持“阴平阳秘”之状太,意谓阳失阴的涵养,则火浮不敛,阴得不到阳的固摄,则精不内守,故用桂枝汤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以收敛固涩。本方为治疗遗精、滑脱、失眠、梦交、惊悸、虚劳诸疾属于阴阳两虚证之要方。[3-4][3]苏凯,陈学忠,尹方.研读中医经典,论治失眠经方[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0):81-82.[4]李东,张国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临床运用举偶[J].中国中医药,2012,10(7):68.(二)、兼症:4、心阳不振,水气凌心:《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5、寒聚胸膈,营卫不和:《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

对于黄汗病暮躁不得眠的病机,尤在泾注为:“热为寒郁,而寒甚于暮也。”然而,从水气病篇后文黄汗病的两个治方芪芍桂酒汤和桂枝加黄芪汤来看,两方均用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皆有宣达阳气,调和营卫,祛除水湿的功效,只是前方主治证为周身汗出,表气已虚;后方为汗出不透,故偏于宣散。可知本证的病机为卫阳为寒邪所郁,营卫不和。6、血虚误汗,心神失养:《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不得眠。”血汗同源,失血病人若发汗则阴血重伤,心神失其濡养则不得眠。

7、阴竭阳浮,阴不敛阳:《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吐血的病人,见脉数身热,是阴血大虚,阳气不能敛藏而浮越于外。其危重者,阴竭阳无所附而躁扰于外,则致不得卧。

针对狐惑、黄汗和黄疸等病的病因病机而立方,基本上未对其不得眠的兼证予以针对性的治疗。(三)、由于其他疾病的病痛造成的不能平卧或不能入眠如产后病之腹痛(枳实芍药散)、转胞之倚息(肾气丸)、咳嗽上气病之咳逆上气(皂荚丸——涤痰降浊)、肺痈病之喘(葶苈大枣泻肺汤)、胸痹病之心痛彻背(瓜蒌薤白半夏汤)、痰饮咳嗽病之咳逆倚息(葶苈大枣泻肺汤)等。二、总结治法[5]:1、滋养法:养心肝之阴和滋养心肺之阴。2、宣达法:宣达阳气,调和营卫。(芪芍桂酒汤和桂枝加黄芪汤,用桂枝、芍药,调和营卫,宣达阳气,祛除水湿,令营卫之气运行和畅,睡眠自安。)3、清利法

:甘草泻心汤,清热化湿,安中解毒。茵陈蒿汤和茵陈五苓散,清热祛湿,和合脾胃。[5]李晓光.《金匮要略》治疗睡眠障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增刊:116-117.三、临床举隅:2、陆氏[7]临床治疗失眠抓住心肝的主要病机,以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柴胡、当归、白芍为主方。

心为神之主,心静神安则能入寐。普济本事方: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为心之母,若肝不藏血,血行不利,则心失濡养而失眠;若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热扰心神,也可致失眠。陆曙教授在临证时多用酸枣仁汤为主辨证用药,就是抓住了失眠的基本病机,从心肝入手,兼顾他脏,以调和气血为基本治法,从而达到调节机体阴阳的目的。三、临床举隅:

茯苓、茯神本于一体,《神农本草经》只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茯神抱木而生,有取木助火之意,入心之用多,正如张洁古谓:风弦心虚非茯神不能除。故陆师在此取茯神健脾渗湿之外又可通心气,安心神。陆氏加减:心肾不交者加黄连伍肉桂之交泰丸;

心悸易惊者加桂枝龙骨牡蛎汤;

胃中不和所致夜卧不安者加半夏秫米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