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管理_第1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管理_第2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管理_第3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管理_第4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管理第一页,共154页。一、概述二、重大危险源国内外发展状况三、重大危险源辨识四、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与QRA五、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六、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第二页,共154页。

一、概述第三页,共154页。1974年6月1日英国Flixborough的Nyproa公司的己内酰胺生产装置发生环己烷大量泄漏后引发蒸气云爆炸,造成28人死亡,36人受伤,工厂周边1英里范围内有1800多座建筑受到破坏。英国Flixborough事故第四页,共154页。1234653月27日5#反应器发生泄漏决定用临时性弯管代替原有5#反应器

Flixborough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第五页,共154页。印度博帕尔灾难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公司的农药厂发生毒气泄漏,约25吨MIC有毒蒸气被释放,有毒蒸气向附近城镇蔓延,,很快就笼罩了25平方公里的地区,几天之内有2500多人毙命,20万人受到波及,附近的3000头牲畜也未能幸免于难。但工厂无人死亡,设备也没有遭到破坏。

被博帕尔农药厂毒气夺去生命的孩子(选自《黑镜头》)第六页,共154页。

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吉化股份有限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体特别严重污染事件。第七页,共154页。大连市大孤山半岛化工园区新港码头保税区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火灾事故,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海域严重污染。2010年7月16日大连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第八页,共154页。2012年2月28日河北省赵县的克尔化工厂1号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事故已造成25人死亡,4人失踪。第九页,共154页。2015年4月6日,福建漳州PX工厂爆炸,事故造成6人受伤。第十页,共154页。厦门PX项目事件大连PX项目事件宁波PX项目事件昆明PX项目事件第十一页,共154页。共同特征

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工厂内外大批人员伤亡,或者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损害,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储存或使用了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物质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物质数量有关。第十二页,共154页。暴露出的问题政府企业公众第十三页,共154页。后果频率重大工业事故一般职业安全事故事故的危险性第十四页,共154页。什么是重大危险源?第十五页,共154页。

重大危险源是专有名词(重大危险设施、工艺安全、过程安全)

注意避免的误区:

重大危险源≠危险大的设施或场所重大危险源≠某个危险化学品超过临界量的设备

Majorhazardestablishmentprocesssafety第十六页,共154页。重大危险源的相关概念

《安全生产法》中的概念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的概念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第十七页,共154页。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的概念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的概念第十八页,共154页。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危险物质:一种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第十九页,共154页。重大危险源概念的扩展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第二十页,共154页。重大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关系宏观上: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微观上:单起事故后果的偶然性海因利希法则:1:29:300预防重大事故必须减少隐患和未遂事故第二十一页,共154页。危险源与隐患的特点

1.危险源的特点:客观存在,稳定,可显示;

2.事故隐患的特点:主观和客观,时效性,隐性,动态变化;

3.一个重大危险源可存在多个隐患。

不知道隐患的存在是最大的隐患!事故预防必须从危险源辨识抓起!第二十二页,共154页。

二、重大危险源国内外发展状况第二十三页,共154页。

欧盟开展的工作1974年英国最早开始研究,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简称CAMH。欧共体在1982年6月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EECDirective82/501,简称《塞韦索法令Ⅰ》。1996年欧盟颁布《塞韦索法令Ⅱ》。2003年欧盟颁布了《塞韦索法令Ⅱ》修订案(2003/105/EC)。2012年欧盟颁布《塞韦索法令Ⅲ》。第二十四页,共154页。

美国开展的工作1992年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OSHA)颁布了“高危险性化学物质生产过程安全管理”标准,提出了137种易燃、易爆、强反应性及有毒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要求企业在1997年5月26日前必须完成对上述规定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价工作。

1996年美国环保署(EPA)依据1990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颁布了《预防化学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计划》(40CFR68)。第二十五页,共154页。OECD在重大危险源方面开展的工作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OECDCouncilAct(88)84中也给出了20种重点控制的危害物质的临界量

国际劳工组织开展的工作1988年ILO出版了《重大危险源控制手册》;1991年ILO出版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实施细则》;1993年6月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及建议书。第二十六页,共154页。《塞韦索法令》对重大危险源的要求申报重大事故预防方针

(MAPP)多米诺效应土地利用规划安全监察还包括:安全报告(包括MAPP和安全管理体系)应急预案(场内和场外)公众信息公开低级重大危险源高级重大危险源第二十七页,共154页。美国《过程安全管理标准》对重大危险源的要求过程安全信息过程危险分析变更管理试运行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培训机械完整性动火作业许可承包商应急预案与响应事故调查商业机密符合性审核员工参与第二十八页,共154页。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ILO第174号公约)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报告应急预案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重大危险源的监察第二十九页,共154页。我国开展的工作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1997劳动部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监控系统试点项目”,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成都、青岛六城市进行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2000年颁布了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作为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2002年颁布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纳入法律、法规层次。2003年11月国家安监局印发了《关于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三十页,共154页。2004年4月国家安监局印发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2005年9月《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2009年3月颁布了修订的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2010年发布了行业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安全监控装备设置规范》。2011年8月颁布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40号令)。2012年4月印发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文书的通知》。我国开展的工作第三十一页,共154页。三、重大危险源辨识第三十二页,共154页。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的工业设施(重大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害设施/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害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源。第三十三页,共154页。我国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参考国外同类标准,结合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和火灾、爆炸、毒物泄漏重大事故的发生规律,以及1997年由原劳动部组织实施的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中对重大危险源辨识进行试点的情况,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提出了国家标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2009年该标准修订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第三十四页,共154页。重大危险源的申报登记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

贮罐区(贮罐)

压力容器

库区(库)煤矿(井工开采)

生产场所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压力管道尾矿库锅炉第三十五页,共154页。GB18218-2009的主要内容2009-03-31发布2009-12-01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Identificationofmajorhazardinstallationsfordangerouschemical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218—2009代替GB18218—2000第三十六页,共154页。1主要变化

标准名称改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将采矿业中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和储存活动纳入了适用范围;不适用范围增加了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对部分术语和定义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进行了修订;对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进行了修订;取消了生产场所与储存区之间临界量的区别。第三十七页,共154页。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本标准不适用于: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

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军事设施;

采矿业,但涉及危险化学品的加工工艺及储存活动

除外;

危险化学品的运输;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活动。2范围

第三十八页,共154页。3规范性引用文件

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GB2059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4术语和定义①危险化学品

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②单元

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第三十九页,共154页。③临界量

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④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第四十页,共154页。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1)辨识依据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具体见表1和表2。序号类别危险化学品名称和说明临界量(T)1爆炸品叠氮化钡0.52叠氮化铅0.53雷酸汞0.54三硝基苯甲醚55三硝基甲苯56硝化甘油17硝化纤维素108硝酸铵(含可燃物>0.2%)5表1危险化学品名称及其临界量第四十一页,共154页。第四十二页,共154页。第四十三页,共154页。第四十四页,共154页。第四十五页,共154页。类别危险性分类及说明临界量(T)爆炸品1.1A项爆炸品1除1.1A项外的其他1.1项爆炸品10除1.1项外的其他爆炸品50气体易燃气体:危险性属于2.1项的气体10氧化性气体:危险性属于2.2项非易燃无毒气体且次要危险性为5类的气体200剧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毒性气体5有毒气体:危险性属于2.3项的其他毒性气体50易燃液体极易燃液体:沸点≤35℃且闪点<0℃的液体;或保存温度一直在其沸点以上的易燃液体10高度易燃液体:闪点<23℃的液体(不包括极易燃液体);液态退敏爆炸品1000易燃液体:23℃≤闪点<61℃的液体5000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第四十六页,共154页。易燃固体危险性属于4.1项且包装为I类的物质200易于自燃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2项且包装为I或II类的物质200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危险性属于4.3项且包装为I或II的物质200氧化性物质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I类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5.1项且包装为II或III类的物质200有机过氧化物危险性属于5.2项的物质50毒性物质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1的物质50危险性属于6.1项且急性毒性为类别2的物质500续表2未在表1中列举的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其临界量第四十七页,共154页。

接触途径单位类别1类别2经口mg/kgLD50≤55<LD50≤50经皮肤mg/kgLD50≤5050<LD50≤200吸入气体mL/LLC50≤0.10.1<LC50≤0.5蒸气mg/LLC50≤0.50.5<LC50≤2.0粉尘和烟雾mg/LLC50≤0.050.05<LC50≤0.5上表中吸入的最大值是基于4h接触试验得出的。如现有1h接触的吸入毒性数据,对于气体和蒸气应除以2,对于粉尘和烟雾应除以4加以转换。化学品的急性毒性危害类别1和类别2第四十八页,共154页。②危险化学品临界量的确定方法如下:

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其临界量按表1确定;未在表1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其危险性,按表2确定临界量;若一种危险化学品具有多种危险性,按其中最低的临界量确定。

第四十九页,共154页。(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规定的临界量,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式(1)计算,若满足式(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q1/Q1+q2/Q2+…+qn/Qn≥1……(1)式中:q1,q2,…,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Q1,Q2,…,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第五十页,共154页。GB18218-2009使用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

40号令颁布后,《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和《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有关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方面的内容将不再执行。(1)辨识依据第五十一页,共154页。(2)必须收集相关资料

相关标准:GB12268《危险货物品名表》、GB6944《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GB20592—2006)、《危险货物运输包装类别划分方法》(GB/T15098-2008)等标准。

相关技术资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等表明危险化学品物化特性和危险特性等数据的资料。危险化学品的具体信息:名称、数量、浓度、状况、分布等。第五十二页,共154页。(3)辨识的统一性为保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统一性,危险化学品单位厂区内存在多个(套)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并且相互之间的边缘距离小于500m时,都应按一个单元来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储罐储罐厂房装置100米490米第五十三页,共154页。(4)危险化学品辨识必须准确

同样的物质由于含量不同或性质变化可能存在不同的临界量,如硝酸铵(含可燃物>0.2%)、硝酸铵(含可燃物≤0.2%)和硝酸铵基化肥属于不同的危险类别,因此有不同的临界量。氯化氢属于辨识物质,而盐酸则不属于。液氨10t60%氨溶液10t40%氨溶液10t20%氨溶液10t第五十四页,共154页。(5)辨识的完整性

辨识不仅是确认是否属于重大危险源,更主要是了解和掌握企业中高危险性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6)临界量最小原则

一种危险化学品常具有多种危险性,按临界量小的确定。同一设备或场所重复存储多种危险化学品时,这时要按临界量最小的危险化学品来确定。第五十五页,共154页。(7)数量最大原则

危险化学品存量按数量最大的原则确定。

对于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危险化学品存量是该危险化学品储罐最大容积所对应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对于其他容器、设备或仓储间,危险化学品存量是容器、设备或仓储区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实际最大存量与设计最大存量中的较大者。第五十六页,共154页。(8)混合物数量的确定

对于属于混合物(包括溶液)数量按其整体数量确定,不按混合物中纯物质的数量确定。但应特别注意如果由于混合物组分或溶液浓度变化,导致该混合物(包括溶液)的整体危险性(与纯物质相比)发生重大变化时,则应确定该混合物是否还属于标准表1或表2中标准辨识范围内的危险化学品,如果属于则按标准规定确定临界量,如果已不属于则该混合物的数量不予考虑。如果混合物(包括溶液)中所有危险化学品的质量分数低于百分之一,则该混合物数量不予考虑。(9)改扩建项目要与现有企业一起辨识第五十七页,共154页。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①长输管道②公用管道③工业管道第五十八页,共154页。长输管道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气体,且设计压力大于1.6MPa的管道;输送有毒、可燃、易爆液体介质,输送距离大于等于200km且管道公称DN≥300mm的管道。长输管道是指用于产地、储存库、使用单位间的用于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一般指跨越地(市)输送商品介质的管道。第五十九页,共154页。公用管道指城市或乡镇范围内的用于公用事业或民用的燃气管道和热力点前的热力管道。公用管道中压和高压燃气管道,且公称直径≥200mm。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第六十页,共154页。工业管道输送GB5044中,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气体、液化气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输送GB5044中极度、高度危害液体介质、GB50160及GBJ16中规定的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甲类可燃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输送其他可燃、有毒流体介质,且公称直径≥100mm,设计压力≥4MPa,设计温度≥400℃的管道。

工业管道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

第六十一页,共154页。锅炉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第六十二页,共154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

蒸汽锅炉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

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

第六十三页,共154页。级别制造锅炉范围A不限B额定蒸汽压力小于等于2.5MPa(表压,下同)C额定蒸汽压力小于及等于0.8MPa且额定蒸发量小于及等于1t/h;额定出水温度小于120℃的热水锅炉D额定蒸汽压力小于及等于0.1MPa的蒸汽锅炉;额定出水温度小于120℃且额定热功率小于及等于2.8MW的热水锅炉《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2002年)锅炉制造许可级别划分

第六十四页,共154页。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第六十五页,共154页。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中度危害的三类压力容器;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且PV≥100MPam3的压力容器(群)。第六十六页,共154页。煤矿(井工开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煤层自然发火期≤6个月的矿井;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矿井。第六十七页,共154页。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矿井: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第六十八页,共154页。尾矿库全库容≥100万m3或者坝高≥30m的尾矿库。

尾矿库等别全库容(万m3)坝高(m)一供二等库提高等别用二V≥10000H≥100三1000≤V<1000060≤H<100四100≤V<100030≤H<60五V<100H<30第六十九页,共154页。四、重大危险源的分级与定量风险评价第七十页,共154页。重大危险源分级(40号令)一级重大危险源二级重大危险源三级重大危险源四级重大危险源低高定量风险评价安全监测监控备案核销第七十一页,共154页。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第七十二页,共154页。校正系数β的取值危险化学品类别毒性气体爆炸品易燃气体其他类危险化学品β见下表21.51毒性气体名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环氧乙烷氯化氢溴甲烷氯β2222334毒性气体名称硫化氢氟化氢二氧化氮氰化氢碳酰氯磷化氢异氰酸甲酯β551010202020注:未在表2中列出的有毒气体可按β=2取值,剧毒气体可按β=4取值。

第七十三页,共154页。校正系数α的取值厂外可能暴露人员数量α100人以上2.050人~99人1.530人~49人1.21~29人1.00人0.5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厂区边界向外扩展500米范围内常住人口数量,设定厂外暴露人员校正系数α值。第七十四页,共154页。分级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级别R值一级R≥100二级100>R≥50三级50>R≥10四级R<10第七十五页,共154页。重大危险源的定量风险评价

定量风险评价(简称QRA)也称为概率风险评价,是从量化风险的角度,评价危险化学品危险源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事故影响的风险可接受程度,对所采取安全措施对降低风险的有效性进行判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安全措施建议的技术方法。

目前,许多欧盟国家都采用QRA方法,用以当局决策重大危险源产生的风险增量以及重大危险源附近的土地开发是否可容许。第七十六页,共154页。

个人风险(individualrisk)个人风险是指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年)的个体死亡率。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

第七十七页,共154页。

社会风险(socialrisk)社会风险是指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死亡的事故累积频率(F),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为年)的死亡人数。通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

第七十八页,共154页。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区别10-510-610-710-510-610-7危险源危险源ABIA=IBSA<SB第七十九页,共154页。熟悉系统、收集数据(系统描述)危险辨识

基础数据收集及分析频率(F)分析后果(C)分析风险计算(R=F×C)风险评价反复计算风险管理风险标准评估结果及报告定量风险评价一般程序第八十页,共154页。

可容许风险标准

可容许个人风险标准不同人群对不同水平风险的感受和承受是不同的,据此提出的安全要求也是不同的,风险容许标准因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可容许风险标准是政府和企业进行安全决策的重要依据。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第八十一页,共154页。事故类型个人死亡风险(10-6/年)事故类型个人死亡风险(10-6/年)吸烟(20支/天)饮酒游泳打橄榄球拥有枪支乘汽车乘火车乘飞机癌症500038050303014530101800家中事故行人被汽车撞自杀火灾触电(非工业)使用药品灾难性暴雨洪水雷击陨石击中100352010320.20.10.001澳大利亚某州个人风险第八十二页,共154页。丹麦2000-2005年间人的自然死亡率第八十三页,共154页。可容许个人风险标准

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类别可容许风险(/年)1.高敏感场所(如学校、医院、幼儿园、养老院等);2.重要目标(如党政机关、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单位等);3.特殊高密度场所(如大型体育场、大型交通枢纽等)。<310-71.居住类高密度场所(如居民区、宾馆、度假村等);2.公众聚集类高密度场所(如办公场所、商场、饭店、娱乐场所等)。<110-6第八十四页,共154页。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第八十五页,共154页。

五、重大危险源的管理第八十六页,共15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第八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一)……(二)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三)……第八十七页,共154页。生产经营单位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告知应急措施报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备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罚权第八十八页,共154页。《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第十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二条规定“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第八十九页,共154页。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防护距离报相关部门备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受备案监督整顿第九十页,共154页。《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第八条搞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加强国家、省(区、市)、市(地)、县(市)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建立应急救援预案和生产安全预警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二节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实施重大危险源普查和监测监控,加大安全设施投入,搞好隐患治理和安全技术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九十一页,共154页。《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生产经营单位的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全面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上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九十二页,共154页。4)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在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及时报告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5)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个人经营的投资人要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第九十三页,共154页。6)生产经营单位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等;7)生产经营单位要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8)生产经营单位至少每3年要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9)生产经营单位要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现场检测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九十四页,共154页。10)生产经营单位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等;11)生产经营单位要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12)生产经营单位至少每3年要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13)生产经营单位要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现场检测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九十五页,共154页。14)生产经营单位要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以及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检验,并做好记录;15)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整改。要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资金、责任人、期限等。整改期间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16)生产经营单位要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报送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第九十六页,共154页。申报登记安全评估资金投入检测监控教育培训安全告知安全警示检测检验隐患整改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第九十七页,共154页。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

1)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本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档案,并实行分级报告制度;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并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各类信息的管理;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第九十八页,共154页。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经审查同意,方可恢复生产经营和使用;5)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有违法行为的,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罚款。第九十九页,共154页。建档报告信息系统监督检查督促隐患整改执法处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第一百页,共154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已经2011年7月22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百零一页,共154页。《暂行规定》的主要内容第一百零二页,共154页。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辨识与评估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四章监督检查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

2个附件第一百零三页,共154页。第一章总则

制定依据适用范围责任主体监督管理先进技术第一百零四页,共154页。《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价、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危化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

制定依据第一百零五页,共154页。适用范围《暂行规定》的适用范围主要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所涵盖的范围。城镇燃气、用于国防科研生产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及港区内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不适用本规定。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应依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同时也应符合本《暂行规定》的有关要求。第一百零六页,共154页。责任主体和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督管理实行属地监管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规定,对本辖区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施安全监督管理。第一百零七页,共154页。先进技术

国家鼓励危险化学品单位采用有利于提高重大危险源安全保障水平的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设备以及自动控制系统,推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建设。第一百零八页,共154页。第二章辨识与评估

辨识分级安全评估重新评估第一百零九页,共154页。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履行的职责: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本《暂行规定》的附件1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依据本《暂行规定》进行安全评估。第一百一十页,共154页。安全评估的要求

可以企业自己做,也可委托安全评价机构做。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和法定安全评价一并进行。对于毒性气体、爆炸品、液化易燃气体的一级或二级重大危险源,必须委托安全评价机构进行,要采用定量风险评价(QRA)的方法。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54页。安全评估的主要内容

评估的主要依据;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仅适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事故应急措施;评估结论与建议。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54页。需要重新辨识、分级、评估的情况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者风险程度的;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安全评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变化的。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54页。

规章规程监测监控检测检验隐患排查培训教育第三章安全管理

安全标志周边告知应急体系应急演练登记建档企业职责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54页。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重大危险源安全规章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要和企业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机结合,不是完全另搞一套。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54页。安全监测监控体系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组分泄漏检测重大危险源采集监测系统监测内容具备功能信息远传连续记录事故预警信息存储第一百一十六页,共154页。化工生产装置一、二级重大危险源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紧急停车系统安全仪表系统第一百一十七页,共154页。安全设施检测检验、维护保养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第一百一十八页,共154页。隐患排查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者责任机构,并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当及时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第一百一十九页,共154页。培训教育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使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总局令第44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总局令第3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总局令30号)第一百二十页,共154页。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安全标志及周边告知第一百二十一页,共154页。应急体系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依法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并保障其完好和方便使用;配合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所在地区涉及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第一百二十二页,共154页。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剧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易燃液体两套以上(含本数)气密型化学防护服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设备第一百二十三页,共154页。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照下列要求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一)对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二)对重大危险源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并及时修订完善。应急演练第一百二十四页,共154页。重大危险源档案辨识、分级记录;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设备一览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计划和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其他文件、资料。第一百二十五页,共154页。建规立档汇总信息报送核销企业监督检查工业园区监督检查安监部门职责备案登记第四章监督检查第一百二十六页,共154页。建规立档

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加强资料归档。第一百二十七页,共154页。所有重大危险源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一级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单位备案申请表档案材料县级安监部门市级安监部门省级安监部门完成评估15日内每半年每季度备案登记第一百二十八页,共154页。重大危险源汇总信息县级安监部门省级安监部门市级安监部门1月15日前省级安监部门国家安监总局1月31日前2月15日前汇总信息报送第一百二十九页,共154页。所有重大危险源一、二级重大危险源一级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单位核销申请表其他核销材料县级安监部门市级安监部门省级安监部门接收核销申请30日内每半年每季度核销第一百三十页,共154页。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和落实情况;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分级、安全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情况;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情况;重大危险源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检测、检验以及维护保养情况;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修订和演练情况;有关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安全警示标志设置情况;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配备情况;预防和控制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第一百三十一页,共154页。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工业(化工)园区等重大危险源集中区域的监督检查,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周边单位、居民区、人员密集场所等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之间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

工业园区监督检查与安全距离第一百三十二页,共154页。比利时PX厂荷兰PX厂日本PX厂大连PX厂第一百三十三页,共154页。中区外区内区重大危险源开发项目敏感程度内区中区外区分级举例1级工厂√√√2级住宅×√√3级小学××√4级大量人员的2或3级目标×××英国重大危险源的土地利用规划控制

注:√为不反对开发;×为反对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