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近代部分课件_第1页
医学史近代部分课件_第2页
医学史近代部分课件_第3页
医学史近代部分课件_第4页
医学史近代部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学史概述

以中国医学史为中心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社会科学系王勇联系电话:65296482E-mail:wangyong-00@近代中国医学

问题:1、近代中国的主要疾病2、近代中国的医患关系3、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4、中国社会对西医传播的反应参考书目1、余岩.余云岫中医研究与批判.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2、李经纬.中医史.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

近代中国的主要疾病危害1892年,四川许多地方流行霍乱,死伤无数。1902年京津地区,霍乱流行,死人无算,有以顷刻死者,有半日死者。同年黑龙江瑷珲也出现严重的霍乱,半个月后,市断人稀,街面几无人迹,每日有七八百人死亡。(张剑光:《三千年疫情》)二十世纪初,法国殖民者在云南修筑铁路,20多万中国民工中有6-7万人死于疟疾。1923年,据北京协和医学院钩虫病委员会对苏州农村770户调查,钩虫病患者占42%。1927年,中国人口死亡率为300/00。“全国所有人口中,每年枉死之人(即可以不死而不幸竟死之人)其数实在六百万人左右。此六百万人苟加以适当之简易保护,即可获得健存。”“以上所举六百万人中其25%至40%(即一百五十万人至二百四十万人)为死于胃肠病者,”“此外枉死者为痨病(其数约在百分之十五即九十万人)及其余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系之诸症。”(黄子方:《中国卫生刍议》)1934年,据卫生署调查,江苏淮阴82%的村庄都有黑热病,几乎每家都有一两名病人。近代中国的主要疾病疾病是苏区中一大仇敌,因为它减弱我们的革命力量如长冈乡一样,发动广大群众的卫生运动,减少疾病以至消灭疾病,是每个苏维埃的责任。

———毛泽东:《长冈乡调查》(1933年)近代中国的主要疾病陈志潜在河北定县选择4.5万人的人群样本,作专门卫生调查。结果表明:婴儿死亡率每1000人活产婴儿为199。六岁以下的儿童,腹泻与痢疾是主要的死因。2030例死亡报告分析揭示出,37%显然完全可以预防,32%如果早期成功地治疗,情况可能会得到好转。近代中国的主要疾病流行病的发生既有生物学因素和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有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原因。疾病流行从本质来讲是社会和文化在某段时间内失调的现象。

———微尔啸近代中国的医患关系社会对医生的期望: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全。在下能及大小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近代中国的医患关系今世之所谓名医者,有三术焉。见病势较重即多防变推诿之辞,为后日留愈则居功、变则诿过之地,此其一也。专选平淡和平之药,动曰某方所增损,以博稳当之名,可告无罪于天下,此其二也。和颜悦色温语婉词,动效奴仆之称,求媚于妇女庸愚之辈,使其至死而不悟,此其三也。观此世之所谓名医,但不负诊治之责任。(胡安邦《国医开业术》)近代中国的医患关系患者在求医时的选择依据:选择与自己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医生选择亲朋好友曾经求治有效的医生选择有很高社会名气的医生选择经由某种传媒渠道得知的医生近代中国的医患关系一个古老的文化本来就很复杂,再加上一些外来的新文化,便更复杂得有点莫名其妙,于是生活的道路上,就象下过大雨以后出来许多小径那样,随便那个小径都通到吃饭的处所。在我们老的文化里,我们有很多医治病痛的经验,这些经验的保留者与实行者便可以算作医生。赶到科学的医术由西方传来,我们又知道了以阿司匹灵代替万应锭,以兜安氏药膏代替冻疮膏子药;中国人是喜欢保留古方而又不肯轻易拒绝新玩艺儿的。因此,在这种时候要行医,顶好是说中西兼用,旧药新方,正如同中菜西吃,外加叫条子与高声猜拳那样。(老舍:《四世同堂》)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医学科学作为西方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使我国卫生医疗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还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西方医学科学传入中国以后,由于它与中国传统医学是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医学体系,两者之间不免产生矛盾。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总体进程来看,西方医学,主要是近现代医学科学,在华传播是比较顺利的,最终为中国社会各界所普遍接受,并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取代中国本土传统医学,反客为主,成为中国现代医学的主体部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由来已久。早在唐朝就有景教徒(基督教聂斯托里派)在华从事行医活动。1289年,罗马教皇派遣意大利籍传教士孟高维诺来华。孟氏在传教同时,也以医术为活动工具。这是欧洲传教士把西方医学传入中国的开端。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渐多,其中著名者有利玛窦(MatteoRicci,意大利人)、熊三拔(SabbatinodeUrsis,意大利人)、邓玉函(JohannTerrentius,日尔曼人)等人。他们在行医的同时,还翻译了多部西医书籍。其中邓玉函翻译的《泰西人身说概》(解剖学),经过国人毕拱辰润色,于1643年付梓刊印,流传民间。当然,传播医学并不是传教士的目的,而是求得在华立足之地以宣扬教义的手段。

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到了康熙朝,西方传教士,他们在派别上属于天主教,在中国的医学活动达到一个高峰。当时来华传教士,如意大利教士鲍仲义、罗怀忠,法国教士樊继训、安泰,德国教士罗德先都先后入太医院供职。鲍仲义和安泰充当康熙帝的随身医生,随驾出巡。罗德先(BernardusRhodes)曾经用药治疗了康熙的心脏病,还为他做过外科手术,切除了唇上的肿瘤。虽然西方传教士试图利用医学作为传教的手段,然而事实上西方医学传播的社会影响远胜于宗教。不过当时传入中国的西方医学,还是以古代医学为主,无论是在基础理论还是在临床实践方面都没有取得显著的成就。康熙朝末年,由于罗马教廷没有处理好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礼俗之间的矛盾,在华传教士又介入了皇室立储纷争,触怒了后来继位的雍正帝。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甚至遭到清王朝的驱逐。西方医学在华传播也因此遭遇挫折。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由古代模式向近代模式的转变,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这一转变与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宗教传播活动以及国内的政治与社会变革紧密相关,因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它包括西方医学的传入、对西方医疗卫生体系的认同、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反思以及我国近代医疗卫生体系的确立等过程。

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19世纪初,一批新教传教士开始来华传播医学。此时,西方医学已经发展到近代阶段,在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步,在全球遥遥领先。正如西方医学史家所指出的:“现代医学,我简称为‘我们的医学’,是19世纪社会的产物。”(威廉·F·拜纳姆.19世纪医学科学史)1800年以后来华的英、美传教士医生,把西方医学的最新成果传入中国,对于改善当地人民的医疗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1805年英国医生皮尔逊在澳门开展了牛痘接种,并雇佣了中国人邱熺等在广东各地推广,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邱熺后来独立开办了自己的种痘诊所,在当地名望颇著,得到了两广总督阮元的题匾赠诗嘉奖。

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英国医学硕士、皇家外科学会会员合信(BenjaminHobson)是当时另一位传播西医的杰出人物。1839年,他在广州开设了惠爱医馆,“舍药施医,至者甚众,无不应手奏效,而去求医者几于其门如市,户限为穿,于是合信氏之名遂遍粤东人士之口。”教会医生在建立医院的同时,还积极推进西医教育,为当地培养新式医生。麦高恩(D.Macgowan)提出:“不应该认为教会医务人员工作的重要部分仅仅限于内外科的实施,应该对当地的开业医师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进行讲授,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学习医学和有关科学。”1837年,伯驾招收本地学生入眼科医局学习。合信也于1839年在广州惠爱医院传授西方医学。

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1840年,伯驾回美后,先在华盛顿、后又到英国宣传他在华行医经历,展示了他在中国治疗的病例和图画,呼吁欧美人士捐款,到中国去办医院,资助中国青年赴欧美留学。他得到了英国“皇家外科医生学院”的响应,该院同意接受6名或更多的中国学生在伦敦公立医院免费学习外科。美国“纽约中国医学教会协会”同意接受3名中国青年。1842年,伯驾再次来到广州,将眼科医院发展成为综合性的广州医院。在助手马奇班克斯(S.Majorbanks)和凯恩(J.K.Kane)的帮助下作了很多成功的手术。1844年,为一位病人摘除了右脸部8又2/3磅重的腺体瘤;为一位35岁的病人作了膀胱结石截除术。1847年,他使用乙醚麻醉法为一病人摘除了右臂脂瘤。1848年,他在手术中使用了氯仿麻醉剂。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1850年后,合信翻译出版了《全体新论》、《西医略论》、《内科新说》、《妇婴新说》等多部西医著作。美国人嘉约翰(J.G.Kerr)在1859年至1886年间编译出版了以临床医学为主的20余种西医书籍。1866年,由嘉约翰主持,第一所西医学校在广州博济医院建立,招收中国学生入学医科。1879年改名为南华医学校,并开始招收女生。“中国训练女医生及男女同校之始”。该校为广东西医人才培养贡献很大,造就了诸多杰出之士。戊戌六君子之康广仁、民国国父孙中山都曾经在此求学。1886年,由美国教会医生布恩倡议,在上海成立了在华教会医学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博医会”。该会创办了《博医会报》,报道西医在华传播情况和世界医学发展动态,并在上海、东北、武汉、广州、福建等地建立分会。在华传教士还资助一些中国青年赴外国学习。例如广东人黄宽得到了美国教士布朗夫妇的资助,先赴美国留学,后在英国爱丁堡大学攻读医学,获学士学位。1857年,他学成回国后,在香港、广东等地开诊行医,并在诊所内培养中国学徒,是为中国人自行教授西医之始。

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20世纪初,在华各外国传教组织为了协调宣教事业,提出了著名的“协和”理念,即进一步在空间和组织上联合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教派,具体操作主要就反映在教会和隶属的教育和医疗事业之中。中华基督教教育会和中华博医会的创办,即开始在财政上实施“协和”行动。在医疗方面的表现是各传教会开始集中资金合办医院和医科学校。

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北京旧协和医学堂是1906年首先由伦敦会创办的,但不久即另有五个教会加入办理,即长老会、美以美会、内地会、伦敦教会医学会和英格兰教会。旧协和医学堂创办时的组织者是伦敦会的科克伦医师,他得到了慈禧太后和某些中国高级官员的支持,并在中国政府立了案。对于住院病人,医院规定不许家人陪住,三等病房的病人,每星期可探视三次,时间为下午3时至4时;头、二等病房每日下午皆可探视。在传教方面,医院有传教士两人,每日早8时至8时半在内、外科大病区作礼拜。此外在不影响病人治疗和休息时,可对轻病人个别传教。中国社会对西医传播的反应西方医学的传播得到了中国士大夫阶层中有识之士乃至开明派封疆大吏的积极响应。他们出于自强救亡的目的,在察觉到中国传统医学存在诸般弊端的同时,也开始重视西方医学,期望以此作为经世救国的手段。西方医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治疗方法的有效性,获得了晚清中国士大夫阶层的认可。有士人著文感叹道:“西医之精妙,西药之简便,华人稍知西学者,无不知之。而独斥为不足信,不可用者,则中国之医人药肆居多。然每见上海各处遇有疑难重症,华医为之束手者,一延西医,用西药,即能霍然而愈者,指不胜屈”。(《申报》)中国社会对西医传播的反应晚清学界颇负盛名的桐城派大家吴汝纶,在致友人书信中,对西医理论和诊疗方法深表佩服:“今西医盛行,理精凿而法简捷,自非劳瘵痼疾,决无不瘥之事。而朋友间至今仍多坚信中国含混医术,安其所习,毁所不见,宁为中医所误,不肯一试西医,殊可悼叹。”“令弟如系肺疾,应就西医,……此病甚不易治,中医不解,亦无徵效之药;其云可治,乃隔膜之谈。若西医用闻症筒(注者:听诊器)细心审听,决为可治,乃足信耳。”晚清思想界著名人物郑观应在其名著《盛世危言·医道》一篇中,较全面地将中西医加以比较。他认为西方医学在关于人体脏腑器官的认识、诊断手法、药物炮制、外科器械等方面都胜于中医。他对于西方的医事制度也非常赞赏:“西国医学设专科……皆由名师教诲……迨至学成,官为考验,必须确有心得,给予文凭方能以医师自命……故学问阅历精益求精,中国之医能如是乎?中国社会对西医传播的反应曾国藩、李鸿章等晚清著名地方督抚疆吏,在成功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以后,认识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作为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新工具。他们在主持洋务自强运动过程中,对于作为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重要组成部分的近代医学科学也采取了积极的接纳与提倡态度。1865年,北京同文馆设立医学课程,聘请美国医生德贞为教习,是为中国自设西医教育之始。在洋务派大吏中,以李鸿章为推进西方医学传播出力最多。他聘请西医为自己家庭的私人医生,著文大力宣扬西医:“泰西医学有长官、有学堂,又多世业孤学,藏真府俞悉由考验,汤液酒醴更极精翔。且俞跗治疾、割皮解肌、湔浣肠胃,此法久逸。而彼方于肿疡、金疡、折伤、溃疡之石药劀杀尤得其传,且于草木金石之原则化质,一一格致微眇,务尽其实用,非仅以炮制为尽物性,则尤中土医士所未逮者,予久伟其用心之精而立法之善矣。”中国社会对西医传播的反应李鸿章提出了汇通中西医的观点,指出:“倘学者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与医学岂曰小补!”他出资赞助英国教会医生马根济在天津开办了一所英文名为“总督医院”(Viceroy’Hospital)的新式医院。1893年,他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官办正规近代化西医院校——北洋医学堂。北洋医学堂聘请外国医生主持教学。学校堂规称:“西医学堂原为珍重生命而设,诸生来堂肄业于医学诸书,宜视为利己济人之要务,孜孜不倦,晨夕研求,毋得始勤终怠。将来造诣有成,资送各兵船及各营所当差,不独资给薪资,兼可活人无算,良医良相事异功同。”1872年,很具影响力的《申报》刊文评价西医道:“今夫治疾之法,至于西医可谓详且备矣。其于人之一身,内而心肝五脏,外而筋骨四肢,上而耳目各孔,下而阴阳等窍,无不详辨其形,细察其隐,以观其受病之处,以究其得病之原。较之中国医书之所载与夫中国医士之所知,奚啻详细千百倍哉。”

中国社会对西医传播的反应

尽管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各国列强在华侵略行径引起了国人的敌视与仇恨,西方文化在华传播所受阻力甚大。但是,西方医学以其拯救生命、维护健康的崇高宗旨和先进的科学理论与治疗技术,逐渐赢得了中国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接受。当时有人记载道:“自中国通商以来,西医之至中国者,各口岸皆有之”,“初则贫贱患病,无力医药者就之,常常有效;继则富贵患病、华医束手者就之,往往奏功;今则无论富贵贫贱,皆有喜西药之简便与西药之奇异者,而就医馆医治者,日多一日,日盛一日也。”中国社会对西医传播的反应维新派思想家认为救国首先必须强民。他们强调要从身心两方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提出了医学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指出:“不求保种之道则无以存中国。保种之道有二:一曰学以保其心灵,二曰医以保其身躯。”严复也积极提倡医学救国,他在其名著《原强》一文中论道:“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