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于都县三中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江西省于都县三中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江西省于都县三中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冷战是一个多因素的产物”,影响冷战形成的因素包括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②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③英国等欧洲国家推波助澜的作用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截止2020年4月10日,全球累计确诊超160万,累计死亡达9万,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卷入。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①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③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④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无论是古罗马的辉煌,文艺复兴的风潮,还是天主教廷的无上尊崇,所有这些伟大的时代,都幸运地留存下了被铭刻上历史标记的伟大建筑。其中,圣彼得大教堂作为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凝聚了众多巨匠心血。下列选项中,对其表述正确的是A.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等都参与了教堂设计方案的修改与施工B.教堂的大圆顶由拉斐尔设计并指导建成C.教堂内有米开朗琪罗所作的大理石雕像《最后的审判》D.主祭坛上面覆盖的锁金青铜华盖由贝尔尼尼设计建造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54年颁布以来,历经三次修改、五次修正。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判断,下列出自各大宪法时材料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②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③“三个代表”思想写入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④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5.北宋山水画作品《晴峦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早春图》等,章法处理都呈现出宾主分明,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这表明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道家思想受到尊崇 C.理学观念影响绘画 D.艺术呈平民化趋势6.下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A.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 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D.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7.下表是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比例分配表:这说明此时的中国A.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B.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C.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D.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8.明代谢杰在《虔台倭纂》中写道:“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禁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入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其意在说明A.海禁政策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B.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保障国家安全C.明代对世界形势的了解片面 D.对外贸易并非明朝发展必然需求9.如图反映了不同年份联合国成员国分布比例情况,据图中信息可以认定A.第三世界国家逐渐成为全球领导力量B.重要国际组织已能维持国际和平稳定C.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构成发生重大调整D.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受此影响出现变化10.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A.人的理性意识的重要性B.人权和神权的斗争永恒存在C.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D.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11.如图是关于抗战时期某一战役的漫画。这一战役A.迫使国共放弃纷争精诚合作 B.粉碎了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C.提高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望 D.有力地保障了西南后方安全12.“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为此,发展中国家组成“七十七国集团”主要是解决A.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源生态环境问题 B.世界经济体系内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C.国际贸易过程中秩序的管理仲裁问题 D.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公共卫生体系问题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审计”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北宋初期,天下财计归三司,三司之下的一些机构执掌审计职权。这种财审合一的内部审计体制,难以确保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实行改革,废除三司,将其财政职权划归户部,审计工作转归刑部之下的比部负责。审计对象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种账籍。户部汇编的全国财政收支报告,除以正本上报皇帝外,还必须以副本报尚书省转比部审核。比部查账时注重查核账簿、收支凭证,以及结存实物的一致性。只有经过比部审核确认无误,才能予以核销;如有隐漏、重复、收支不实的情况,相关官吏将受到处罚;未经比部审核的,库务不能支给钱物。比部的审核还要受到御史的纠弹。——摘编自方宝璋《试评宋代审计》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丰改制之后北宋审计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审计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不同的文明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时间观念。由于中西方文明在哲学观、历史背景、社会模式等诸多方面千差万别,其对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时间取向模式。材料一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人们对时间的认识比较模糊,因而人们在用时、计时、守时等习惯上也比较模糊。中国人在时间的使用上一般用“掌灯时分”、“日上三竿”、“不见不散”等相当模糊说法。“掌灯”的时间和季节有关,和天气有关,和地理位置及生活习惯也有关,反映了深厚的农耕文明气息。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比喻,但是多数中国人只是从个角度来看待时间价值,并没有把这种高尚的时间观推广到社会交往当中去,因而,最终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时间观念和惜时的社会风尚。——摘编自汪天文、王仕民《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材料二清末以后,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中国人对西人情况愈加了解,人们的时间观念随着钟表的普及变得精准化。张謇在《政闻录》中曾特别强调:“最可宝贵者莫如时,愿国人均奋起力求时间上的经济。”新学制规定学堂授课需有定时,一些政府机构在实行星期休息制度的同时,也开始实行工作定时制度。近代中国人新式时间观念的产生并不依靠一种自然的发展状态,而是一个伴随着压迫去强行消化的过程,沿海地区更新快一些,内地相对缓慢;城市更新快一些,农村相对缓慢。——摘编自范雪梅《近代计时工具与生活节奏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变化,并简析这一变化出现的社会背景。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形成的背景。【题目详解】试题分析: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的对峙格局。其形成的因素有:雅尔塔体系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最初信号。所以本题选C。二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制,而不是瓦解,故排除ABD项。2、D【答案解析】

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面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巨大挑战,国际社会应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信息、开展科研合作,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还要发挥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不全面,排除。3、D【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圣彼得大教堂内,教皇马尔巴诺八世纪念碑和教皇阿勒桑德罗七世纪念以及碑以及殿堂的中央的青铜华盖均为贝尔尼尼的杰作,故D项正确;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并没有达·芬奇,排除A项;教堂中央的圆顶由米开朗基罗设计,两重结构,内部明亮,排除B项;教堂内有米开朗基罗雕塑作品《圣母哀痛》,并非《最后的审判》,排除C项。故选D。4、D【答案解析】

①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1982年宪法的内容;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这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③“三个代表”思想写入宪法,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这是2004年宪法的内容;④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这是1999年宪法的内容。按时序排列为②①④③。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5、C【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学到宋代发展为理学,理学强调的是存天理,灭人欲,以便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材料“众山拱伏主峰的景观十分注重山峰的主客、宾主之位置经营,以及相互朝拱环抱、顾盼有情的画面形象”体现的是对等级秩序的维护,说明理学观念影响绘画,C选项符合题意;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冲击等级秩序,A选项排除;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治和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不能体现,B选项排除;材料中的山水画比较高雅,无法体现艺术呈现平民化的趋势,D选项排除。6、A【答案解析】

“蚕桑”“茶”都属于经济作物,且在一些地区成为“岁计”“要务”,这说明经济型作物的地位提升,故选A;仅根据湖州、严州和蜀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不能说明特色经济作物成为农业主导,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仍然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排除B;从材料中湖州“以蚕桑为岁计”,严州“唯蚕桑是务”,蜀地“民卖茶资衣食”等信息可看出,宋代农业生产确有商品化的趋势,但仅限于部分地区,“普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农业发展状况,无法体现手工业,排除D。7、A【答案解析】

材料表明,政治协商会议包含了各个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体现了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A正确;材料未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不能证明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排除;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不是政协会议,C排除;据表格信息看,共产党所占比例最高,因此是无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D排除。故选A。8、A【答案解析】

材料“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说明海禁政策是引发倭寇危害的因素之一,并不是一项长治久安的政策,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不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排除B;C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故选A。9、D【答案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亚非国家在联合国中的数量在增加,体现的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冲击着两极格局,故D项正确;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但并不是全球领导力量,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国际组织,只反映主权国家,排除B项;安理会成员构成没有变化,排除C项。10、A【答案解析】

由“使人权……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知,康德强调人的主体性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故A正确。“要在人权和神权继续斗争”不是康德强调的主旨,排除B;早在理性主义思潮出现之前,人性就已经得到解放,排除C;理性主义和天赋人权均是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两者强调的角度不同,排除D。11、C【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抗战时期”及漫画中的关键信息“火车”“铁轨”“月下行动”,可以判断漫画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共产党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主要是在华北地区展开“交通破袭战”,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C正确;国共阶级立场不同,不可能放弃纷争,A错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错误;百团大战是华北地区的战役,不能起到保障西南后方安全的作用,D错误。故选C。12、B【答案解析】

在二战后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严重差距,即南北问题,从材料中的“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来看,“七十七国集团”主要是解决世界经济体系内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故答案为B项;“七十七国集团”是为了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不是能源生态环境问题,或公共卫生体系问题,排除A、D项;“七十七国集团”不是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机构,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财审分离:审计范围扩大:审计程序严密:审计严格:审计受到监督。(2)有助于完善财政制度:保证审计的质量、效果:加强中央集权:预防贪腐: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对后世有借鉴意文。【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废除三司,将其财政职权划归户部,审计工作转归刑部之下的比部负责”,“审计对象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种账籍”,“户部汇编的全国财政收支报告,除以正本上报皇帝外,还必须以副本报尚书省转比部审核……只有经过比部审核确认无误,才能予以核销……未经比部审核的,库务不能支给钱物”,“如有隐漏、重复、收支不实的情况,相关官吏将受到处罚”,“比部的审核还要受到御史的纠弹”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职权划分、审计对象、审计程度、审计状态和御史监督等方面,概括元丰改制之后北宋审计制度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财审合一的内部审计体制,难以确保审计的质量和效果”,“只有经过比部审核确认无误,才能予以核销;如有隐漏、重复、收支不实的情况,相关官吏将受到处罚”,“未经比部审核的,库务不能支给钱物”“‘审计’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发展、审计职能、打击贪腐、加强集权、增加收入、影响后世等方面,简析北宋审计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14、(1)特点:时间观念随意模糊;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大多数人对时间的价值认识不足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或农耕文明决定性);计时工具的局限;自然经济的生活习惯的影响。(2)变化:时间观念越来越精准化,对时间的价值认识逐步增强;观念变化的不平衡性(沿海地区及城市变化快,内陆及农村变化慢);时间观念越来越近代化(时间经济意识逐步增强);背景:近代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