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国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1《回声》是二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第八单元的主题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热爱科学,这篇童话故事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一一回声。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的语气。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回声这一现象,学生也有感受但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第5自然段,理解回声的原理,即青蛙妈妈说的一段话。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突破难点,理解回声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回声,我采用多种听读的方式,如老师读,学生听,一名学生范读,其他学生听,听后学生评价。学生分角色听读,师生分角色听读等,让学生在多次听读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有比较深的印象,以备更好的理解课文意思。在解决回声是怎么回事的问题上,我没有做更多的解释,只是利用板画展示青蛙妈妈的做法,学生在观看了板画之后,好像略有所感,各抒己见,虽然有的同学说的不是很到位,但这都是学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理解,最后让学生说说“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在交流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他的答案。总之,这节课下来,我想了很多,要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要有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通过对本课的教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身也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课本只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载体,我们不应过多的把目光放在这个上面,而应该把视野打开,让学生从课本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生活。学生的倾听能力才会很快的提高。国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2《回声》一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这篇童话故事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一一回声。但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的第四自然段,讲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又荡了回来。显然,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我本来想运用小实验,化静为动,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害怕操作起来影响教学秩序,我就让孩子在一张纸上用画来表示回声的现象。随后,再要求学生讲解自己画图的想法,在回头朗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口述过程,想象回声并反复进行。通过课件演示展示水面波纹活动的景象,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小青蛙的不同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很多学生都能读出小青蛙的欢快和奇怪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但是由于放弃了动手演示这部分,对于突破难点有一些欠缺。导致这部分时间分配太多,耽误了后面的任务,结果拖延了下课时间。本节课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课后深刻的反思。及时改进,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因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3《回声》一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但科学性又很强,它通过一个简单的童话故事,用拟人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回声的形成,读起来生动有趣,激发学生注意发现自然现象,提出问题,自己发现寻找解决途径,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这篇童话故事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一一回声。但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而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的第四自然段,讲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又荡了回来。显然,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我本来想运用小实验,化静为动,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害怕操作起来影响教学秩序,我就让孩子在一张纸上用画来表示回声的现象。随后,再要求学生讲解自己画图的想法,在回头朗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我在本课教学中还创设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小青蛙的不同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很多学生都能读出小青蛙的欢快和奇怪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我还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看到的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的,这样比较直观形象的把课文内容先展示出来,一来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来给学生理解课文作了铺垫。之后学生好象略有所感,各抒己见,虽然有的同学说的不是很到位,但这都是学生自己的感悟,自己的理解,是他思想的火花,这一点很重要。最后布置学生试着到课外去找资料,寻找答案。但在交流的环节时,我应该安排一个小的分组讨论会,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作到各个都说,关照面更大,还可以便于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二次产生思想的火花,使他们的理解更加的到位。总之,这节课下来,我想了很多,虽然我的识字、读文完成了预期的目标,课文也大致的理解了,但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关注学生这些方面还做得不够,课本只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载体,我们不应过多的把目光放在这个上面,而应该把视野打开,让学生从课本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生活。因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4这篇课文是二年级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非常有趣,同时回声这一现象,学生也有感受但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第5自然段,理解回声的原理,即青蛙妈妈说的一段话。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突破难点,理解回声现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回声,我采用多种读书的方式,如齐读,范读,学生分角色读,师生角色分读等,让学生在多次读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内容有比较深的印象,以备更好的理解课文意思。在解决回声是怎么回事的问题上,我没有做更多的解释,我运用多媒体动画先来演示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的动画。让学生根据画面和文中句子来描述一下画面。并且还让学生用动作演示波纹的形成和碰岸荡回来的样子。接着我又让学生看多媒体中一个人叫喊的声音碰到石壁返回来的画面,让学生再结合青蛙妈妈的答案来让学生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两组动画很形象,很直观地把回声的形成与水的波纹的回荡加以联系和比较,很容易地让学生就明白了回声产生的道理了。然后让学生在看过两组动画演示后,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去讨论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效果很好。但是要真正体验回声还得学生实践,于是我要求学生周末时到山村或桥洞亲身喊一喊,感受回声,这样让学生从课本走向语文,从语文走向生活。国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5教材分析新课标中要求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在现,突出了“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学习这一课让学生掌握体会力度记号,是一个有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音乐发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在欣赏歌曲的情绪、力度、速度等方面有了认识,并能准确的回答出来,课外知识面也宽一些。本课歌曲优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美好的向往。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与歌曲产生情感共鸣,共同感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意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音乐情景及游戏中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2、有情感的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并能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二、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探究回声的特点,掌握力度记号,通过合作进行模仿,将所获得的经验在歌曲中得以体现,并有情感的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三、情感态度1、通过探究与实践,感受充满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2、通过歌曲的演唱,在感受到大自然神奇的同时,对真挚的友谊充满了向往。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力度记号;学会歌曲《友谊的回声》,歌曲的旋律及力度记号的体现。教学过程一、呼唤友谊1、故事导入:在大山深处,有一只小兔叫淘淘。一天,它和小伙伴发生了一些不愉快,小伙伴们都不理它,于是,它来到了湖边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播放课件)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导入:是谁在和淘淘说话呢?(回声)进行游戏:引导学生体验回声。小结,力度记号:用f表示强,用p表示弱;用ff表示很强,用pp表示很弱。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知道力度记号fp,从自然的声音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二、寻找友谊导入:哪里有回声?让我们一起来找找。1、初听歌曲,随音乐划拍。提问:你看到歌谱中有那些认识的音乐记号?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为后面情感的引导做铺垫。2、再听歌曲,用母音随音乐哼唱旋律。3、教唱第一段歌曲。注意唱准八分休止符、及切分节奏。4、听琴跟唱第二段歌词。5、学唱第二乐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视唱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比较直观的掌握带休止符的切分音的节奏型,并且完成歌曲的表演。三、赞美友谊设疑:后来小兔淘淘又怎么样了?(播放课件)小结:心相映,心相通,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让我们带着对友谊的‘赞美来歌唱人间最美好的回声吧!完整演唱歌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的美好,并用清晰准确的声音演唱歌曲。四、珍惜友谊聆听:音乐家拉索创作的无伴奏合唱《回声》。总结全课。因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6今天,我上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回声》。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借一只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个物理现象一一回声。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生动有趣,但是要理解回声还真是有点难。看不见摸不着的,尽管在以往可能都遇到过这种现象,但是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我让孩子们在周末预习了课文,在这节课上,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读课文,特别是青蛙妈妈说的那段话,在读时看图理解,还用多媒体展示声音传播的过程,模拟回声产生的过程,孩子们好像理解了,这时,还有孩子站起来提问了:“我们在教室里为啥没有回声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还真是费劲了,让孩子都走出教室,留一个人在教室里大声说话,别的同学听。还真的有回声,这是我告诉孩子们,回声产生必须在空旷的山谷,或者是空荡荡的房子里。接着用动画媒,体演示青蛙妈妈捡石子扔到水里,河水溅起一圈圈波纹又荡回来的情景,这样孩子们就理解了。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还不错。只要老师用点心,不论什么课文,孩子们学起来也并不是很难。国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7《回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又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解释了回声这一物理现象,课文语言浅显,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内容充满童真童趣。—是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极好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朗读训练的重要凭借。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及新课标中确定的“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阅读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纹”字。2.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3.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兴趣。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遍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让学生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但是,本课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避免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本节课采用了“导读法”,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全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师生互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以思促读,读中感悟。根据语文教育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新课标精神和二年级的实际情况,我通过多方位组织、点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图画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课我直接以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开门见山,简洁明了。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质疑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想一想: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在哪儿听到呢?学生初读课文后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本节课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教师选择一些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来提问,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讨的欲望和兴趣。多种形式,乐中认字。识字教学仍是二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主动探究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联系生活实际,逐步学会自主识字,有效提高了识字能力。重点学习“纹”、“圈”“碰”字,尤其是进行归类识记生字,让学生掌握学习生字的方法。精读课文,感悟回声。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十分适合朗读,因此我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地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读出小青蛙的兴奋与好奇。在读时我积极引导学生自评他评,每一句评价语不同,相同的是鼓励、表扬评价成了朗读提高的推动力。这样教师很好地发挥了引领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尽情地朗读,和文本亲近,揣摩小青蛙的心情,激发了学生对小青蛙心理的多元解读。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到,摸不着。要理解它产生的原因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青蛙妈妈的讲述,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波纹,波纹碰到岸边又一圈圈荡回来。在桥洞里小青蛙的声波碰到石壁声波也返回来。很好的理解了什么是声波,找出了水波与声波的共同点,再来认识回声轻而易举。在此以图画增加直观形象,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溶化了知识的难点,引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在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对学生的学情考虑不够细致,对课堂出现的问题预设方案较少,今后,我还要多加思考,多加揣摩,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国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8回声这这种现象每个同学几乎都碰到过,只不过有些同学不清楚这就是回声。所以教学一开始我就对同学们说:“小时候老师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拉长声音大声地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你们碰到过这种情况吗?有什么感受?这样,我通过联系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拉近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愿望,自然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中。感觉这一环节的教学顺利。《回声》的第四自然段,讲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又荡了回来。课文从这一自然现象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显然,理解第四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运用小实验,化静为动,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效果。小实验的操作过程如下:先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槽,槽内盛入适量带色的水(清水中放入一两滴红墨水)。通过投影,学生观察并口述水面静止的状态。接着,教师随手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圆形水槽内,要求学生观察、口述水面的变化:槽内的水被小石子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槽壁,又荡了回来。随后,再要求学生朗读本段,找出动词,加以体会。演示实验,口述过程,想象回声并反复进行。演示小实验,展示水面波纹活动的景象,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全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例如:、师生互读、齐读、默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经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能根据小青蛙对回声的认识的变化,读出不同的语气。由赞美到奇怪到欢乐。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国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9一、教学目标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一一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探究、设疑以及师生合作中学会歌曲;在倾听、实践、评价等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pp”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二、教学材料分析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第二乐句是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2、复习反复记号"||::||”。3、掌握前半拍休止2/4OX|……教学难点:1、学习使用气息控制声音的强弱。2、认识并掌握力度记号“f”、“p”。2、了解“ff”、“pp”、“mf”、“mp”。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1、看动画片《回声》片段。2、看后回答大山里神秘的声音是什么吗?(生答:回声)4、师: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声音是最美妙而复杂的。他能将大自然中很多的声音表现出来,例如:回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向大自然学习这美妙的回声。二、解决难点,感受“回声”1、分两组进行模仿“回声”练习噢噢(交换练习)2、师:大家声音的表现力可真棒,我们能为回声加音高吗?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fPPi60|i60|噢噢fPP750|750|噢噢fPPfPPi60|i60|750|750|噢噢噢噢3、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音乐中,用什么记号来表示“强”?什么记号来表示“弱”?师讲解:“f”表示强,“P”表示弱。引申:“ff”表示极强,“PP”表示极弱。4、让我们大家再一次的来感受一下美妙的回声。2/4fppfppi60|i60|750|750|噢,噢。噢,噢。(师生对唱一一生生对唱一一加上动作唱)5、小结:这真是美妙的回声,我们仿佛就在跟大山对话一样,可爱的回声,友谊的回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友谊的回声》三、新课教学,学习“回声”1、竖起你的耳朵,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2、复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聆听歌曲,思考)3、现在,让我们一起划着二拍子,再次聆听歌曲。4、自己任选歌中的一句来学唱,学会后唱给同学们听5、在唱谱过程中,如果你遇到难唱的乐句请举手示意,我们请“小老师”或老师来帮助你。(生提出难点乐句,如果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有难度,可以通过教师范唱解决难点乐句)6、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歌曲的旋律(学生轻轻跟唱)7、填唱歌词8、完整演唱歌曲9、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把歌曲学会了,真棒!10、山谷的回声仿佛还在歌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合着山谷的回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拓展教学,情感升华1、拓展延伸,再次观看《回声》片段。友谊的回声真美啊!让我们来当一回大山和小兔淘淘来一次亲密对话(当小兔淘淘对着大山喊一声时,我们来当大山轻轻地回应他一声)。刚刚我们和小兔淘淘共同喊出了“友谊的回声",那么请你们也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朋友之间友谊的存在。2、请学生讲述。3、分组做游戏“回声”4、让我们用最优美的歌声和舞蹈动作来表现“友谊的回声”。5、是啊!友谊的回声无处不在,就像兔妈妈说的: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也同样会对你好。友谊是一朵鲜花,只有在双方的浇灌下,才能越开越美,愿友谊的回声永远飘荡在我们周围!国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10《回声》一课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借小青蛙遇到的“问题”和青蛙妈妈的讲解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生活中最常见的物理现象一一回声。本课课文的语言浅显,内容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齐读、默读、师生合作读、带动作读、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渎、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在教学中我把读贯穿全文。童话是学生最爱读的,我在本课教学中创造了一定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边读边悟小青蛙的不同语气和青蛙妈妈的语气。很多学生都能读出小青蛙的欢快和奇怪的语气。学生各个都积极踊跃要参与分角色朗读,学习气氛很活跃。回声较为抽象。学生能听得见但看不见,摸不着。要理解它的产生原因是重难点。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如何理解这些抽象的文字,让静变动化难为易呢?这节课我运用多媒体动画先来演示青蛙妈妈捡起一颗小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荡回来的动画。让学生根据画面和文中句子来描述一下画面。并且还让学生用动作演示波纹的形成和碰岸荡回来的样子。接着我又让学生看多媒体中小青蛙声音碰到石壁返回来的画面,让学生再结合青蛙妈妈的答案来让学生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两组动画很形象,很直观地把回声的形成与水的波纹的回荡加以联系和比较,很容易地让学生就明白了回声产生的道理了。国2021年《回声》教学反思11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2、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教学目标: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正确的力度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2、在优美的歌声及有趣的游戏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能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3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友谊的珍贵。教材分析:《友谊的回声》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七课《回声》中的表演歌曲。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教学重难点:用正确的强弱力度演唱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和绘画纸笔。教学过程:一、营造气氛,感受美1、播放《友谊的回声》伴奏音乐,以美丽的大山做背景,学生听音乐走进音乐室。2、师生问好。二、寓教于乐音乐实践,体验美1、基础练习:1=F2/45342|1-|5342|1-||lalaililalailu2、情境导入:师:大家的声音真美,将这么简单的练习都变得如此动听!在这个世界上,人的声音是最美妙而复杂的,他能将大自然中很多的声音表现出来,例如:回声。设问:什么是回声?(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大家在什么地方听见过回声?(空房子里、山谷中)3、模仿回声:师:我们就一起来向大自然学习这美妙的回声。(电子琴用固定音高不同力度伴奏)fP噢一噢一4、突破歌曲中的难点:师:大家声音的表现力可真棒,现在老师把回声加上音高,请同学们唱一唱。(电子琴伴奏,控制力度)1=bE2/4fPPfPPi60|i60|750|750H噢噢噢噢5、学习力度记号:师:同学们的声音真是美啊!尤其是加入音高后,声音更加动听了。不过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想请大家回答:我们向着山谷喊的声音和山谷中的回声一模一样吗?有什么变化?(喊声“强”,回声“弱”)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音乐中用什么记号来表示“强”?什么记号表示“弱”呢?板书:“f”表示强,“p”表示弱。引申:七广,表示极强,“pp”表示极弱。6、小游戏师:让我们大家来做回声的游戏,再一次的来感受一下美妙的回声。(1)介绍方法:10人模仿回声,表现P,其他的同学模仿人声,表示f。(电子琴伴奏)1=bE2/4fPfPi60Ii60|750|75O||噢噢噢噢(2)学生自己设计f对pp和ff对pp的回声游戏,然后实践。三、创造表现表演歌曲,理解美1、聆听歌曲。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一一《友谊的回声》。边听边引导学生划2/4拍的图式。设问:这首歌唱出了哪些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2、复听歌曲。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设问:你觉得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唱曲调:(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2)师:我们先学习第一部分还是第二部分?(3)生选择。(4)第一部分的方法:①分组自学,找出问题。(师钢琴单旋律作为背景。)要求:遇到问题的可做出标记。②各出一招,解决问题。③跟琴的伴齐唱第一部分的旋律。(5)第二部分的学习方法听琴唱第二部分(最后的14小节)歌谱。师关注学生的情况解决难点。(6)完整唱全曲。希望同学们能表现出中间部分的回声效果。4、填词。(1)听琴轻声填词。(2)找出疑难问题共同解决。(3)歌曲处理。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感才能表达出友谊的回声呢?(4)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四、编创表演,升华美1、自由选择小组:歌唱组、伴奏组、绘画组、舞蹈组。2、分组编创,以歌曲伴奏做背景。要求:歌唱组用最美的声音表现歌曲,伴奏组可以选择打击乐或自备乐器为歌曲准确伴奏,绘画组画出你心中美丽的大山,舞蹈组用优美的舞姿表现歌曲的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盘供货合同范本
- 住宅赠予合同范本
- 农业种子买卖协议合同范本
- 化妆服务合同范本简易
- 业务指导合同范本
- 2024年招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招聘考试真题
- 加盟学员签约合同范本
- 买土地合同范本
- 加油站聘用站长合同范本
- 借款项目合同范本
- 汽车运行材料ppt课件(完整版)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练习一-北师大版
- GB∕T 1732-2020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 2022《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精选ppt课件
- Q∕GDW 12067-2020 高压电缆及通道防火技术规范
- 汽车系统动力学-轮胎动力学
- 《经济研究方法论》课程教学大纲
- 10T每天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
- 中国民航国内航空汇编航路314系列航线
- 山西特色文化简介(课堂PPT)
- 一元二次方程100道计算题练习(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