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第三节-次数分布课件_第1页
教学第三节-次数分布课件_第2页
教学第三节-次数分布课件_第3页
教学第三节-次数分布课件_第4页
教学第三节-次数分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次数分布一、次数分布的概念二、变量数列的种类三、变量数列的编制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第三节次数分布一、次数分布的概念二、变量数列的种类三、变1一、次数分布(配)的概念

次数分布是指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个标志分组后,所形成的总体单位数在各组之间的分布(次数分配)。

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做次数或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做比重、比率或频数。一、次数分布(配)的概念次数分布是指将总体中的所有单2二、次数分布的构成由按一定标志分组的各组名称和说明各组的单位数两部分构成。如表3-3和表3-4二、次数分布的构成3三、分布数列的种类1、品质分布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叫品质分布数列,简称品质数列(见表3-3)。2、变量分布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叫变量分布数列,简称变量数列(见表3-4)。三、分布数列的种类1、品质分布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4品质分布数列实例品质分布数列实例5变量分布数列实例变量分布数列实例6次数分布曲线图3—1某地区商业企业销售收入次数分布曲线图次数分布曲线图3—1某地区商业企业销售收入次数分布曲线图7四、变量数列的编制(一)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二)确定组数(k)和组距(i)(三)确定组限和组限的表示方法四、变量数列的编制(一)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二8(二)确定组数(k)和组距(i)

k=1+3.322logn

[公式3—1]

i=R/k[公式3—2]

[公式3—1]称为斯德吉斯(H.A.Sturges)组数公式。上述公式中,n为数据个数,R为全距。(二)确定组数(k)和组距(i)k=1+3.322l9确定组距和组数应考虑下列原则1.要尽量能反映出总体单位的分布情况及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2.要尽可能区分出组与组性质上的差异。确定组距和组数应考虑下列原则1.要尽量能反映出总体单10(三)确定组限和组限的表示方法

1.最小组的下限要略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要略高于最大变量值;2.组限的确定应当有利于表现总体单位分布的规律性;3.对于等距数列,如果组距是5,10,…,100,…,则每组的下限最好是它们的倍数。(三)确定组限和组限的表示方法1.最小组的下限要略低11[例3—1]根据下面资料编制变量数列

某单位30名职工工资(单位为元)资料为:2120.001680.002200.001820.002180.001820.002220.002140.001980.001880.002380.001740.002360.001960.002060.002120.001700.002120.002020.002100.001920.002100.002140.002420.002100.001900.002120.002560.002220.002020.00[例3—1]根据下面资料编制变量数列某单位30名职工12(1)将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1680.001700.001740.001820.001820.001880.001900.001920.001940.001980.002020.002020.002060.002100.002100.002100.002120.002120.002120.002120.002140.002140.002180.002200.002220.002220.002360.002380.002420.002560.00(1)将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1680.001700.0013(2)确定组数和组距在Excel内(2)确定组数和组距在Excel内14(3)编制变量数列(3)编制变量数列15五、累计频数(频率)数列1、向上累计频数(频率)数列——列出各组的上限,依次从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累计频数(频率)到本组止的各组频数所组成的数列。2、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列出各组的下限,依次从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累计频数(频率)到本组止的各组频数所组成的数列。五、累计频数(频率)数列1、向上累计频数(频率)数列——列出16某单位职工工资频数(频率)数列某单位职工工资频数(频率)数列171、某单位职工月工资额向上累计数列月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比重(%)1800310.020001033.322002376.624002593.3260030100合计301001、某单位职工月工资额向上累计数列月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182、某单位职工月工资额向下累计数列月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比重(%)16003010018002790.020002066.72200723.4240026.7合计301002、某单位职工月工资额向下累计数列月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19六、次数分布图1、直方图--以横轴表示各组的组限,纵轴表示次数,用直方形的宽度和高度(面积)来表示次数分布的图形。注:直方图以各条形的面积之比反映次数之比。当分配数列是等距分组时,以各组组距为宽度,以次数为高度绘制直方图。当分配数列是不等距分组时,先计算次数密度(=频数/组距),再以各组组距为宽度,次数密度为高度绘制直方图六、次数分布图1、直方图--以横轴表示各组的组限,纵轴表示次20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成绩(分)人数(人)50-60250-701270-802080-901390-1003合计50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成绩(分)人数(人)50-6021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成绩(分)人数(人)50-60250-701270-802080-901390-1003合计50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成绩(分)人数(人)50-60222、折线图--就是用直线连接各组组中值和次数确定的坐标点而成的图形。作法(1):在绘制直方图的基础上以直线连接直方图中各条形的顶端的中点而成。作法(2):直接以各组的组中值与次数确定坐标点,然后以直线连接而成。2、折线图--就是用直线连接各组组中值和次数确定的坐标点而成23次数分布拆线图图3—1某地区商业企业销售收入次数分布曲线图次数分布拆线图图3—1某地区商业企业销售收入次数分布曲线图243、曲线图--当变量非常多,变量数列的组数无限增多时,折线便近似地表现为一条平滑的曲线。曲线图是组数趋向于无限多时折线图的极限描绘,是一种理论曲线。作法:就是将拆线图中的拆线用平滑的曲线表示出来即成。3、曲线图--当变量非常多,变量数列的组数无限增多时,折线便25七、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一)钟形分布

(二)U形分布

(三)J形分布七、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一)钟形分布(二)U形分布(三26(一)钟形分布图3—2钟形分布图(一)钟形分布图3—2钟形分布图27(二)U形分布图3—3U形分布图(二)U形分布图3—3U形分布图28(三)J形分布图3—4正、反J形分布图下一个(三)J形分布图3—4正、反J形分布图下一个29第四节统计汇总的组织、技术与现代化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二、统计汇总的审核三、统计汇总的技术与现代化第四节统计汇总的组织、技术与现代化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30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一)逐级汇总--自下而上一级一级地汇总本地区、本系统或本单位的调查资料。(二)集中汇总--把全部调查资料集中在一个机关或最高统计机关进行汇总。(三)综合汇总--将逐级汇总和集中汇总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一)逐级汇总--自下而上一级一级地汇31二、统计汇总的审核包括汇总前的审核和汇总后的审核。1、汇总前的审核,其内容为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是把握汇总质量的关键。2、汇总后审核,其内容为汇总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对汇总工作质量的检查。二、统计汇总的审核包括汇总前的审核和汇总后的审核。32三、统计汇总的技术与现代化(一)手工汇总法--就是利用一些简单工具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二)机械汇总法--就是利用机器设备对统计资料进行整理。三、统计汇总的技术与现代化(一)手工汇总法--就是利用一些简33(一)手工汇总法1.划记法--就是按照事先分好的组用点线符号刬记,计算各组的单位数和合计总数的一种方法。

2.过录法--就是将统计调查资料先过录到事先设计的整理表上,并计算出各组合计数,然后再将其结果填入正式汇总表中的一种方法。(一)手工汇总法1.划记法--就是按照事先分好的组用点34

3.折叠法--就是将所有调查表中需要汇总的项目和数值折在边上,一张接一张地叠在一起进行汇总计算的方法。

4.卡片法--就是将每个总体单位需要汇总的项目和数值摘录到事先准备好的卡片上,然后根据卡片进行分组和汇总计算的方法。3.折叠法--就是将所有调查表中需要汇总的项目和数值折在边35(二)机械汇总法

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汇总的步骤:

1.明确所要编制的程序的目的,即确定程序要完成些什么功能。

2.进行技术准备工作,就是要掌握准备采用的电子计算机语言。

3.进行可行性分析。

4.根据汇总方案画出程序框图。(二)机械汇总法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汇总的步骤:365.进行代码设计,就是对事物进行编码。

6.编写程序。

7.程序调试及运行。5.进行代码设计,就是对事物进行编码。37第三节次数分布一、次数分布的概念二、变量数列的种类三、变量数列的编制四、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第三节次数分布一、次数分布的概念二、变量数列的种类三、变38一、次数分布(配)的概念

次数分布是指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个标志分组后,所形成的总体单位数在各组之间的分布(次数分配)。

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叫做次数或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做比重、比率或频数。一、次数分布(配)的概念次数分布是指将总体中的所有单39二、次数分布的构成由按一定标志分组的各组名称和说明各组的单位数两部分构成。如表3-3和表3-4二、次数分布的构成40三、分布数列的种类1、品质分布数列--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叫品质分布数列,简称品质数列(见表3-3)。2、变量分布数列--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叫变量分布数列,简称变量数列(见表3-4)。三、分布数列的种类1、品质分布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41品质分布数列实例品质分布数列实例42变量分布数列实例变量分布数列实例43次数分布曲线图3—1某地区商业企业销售收入次数分布曲线图次数分布曲线图3—1某地区商业企业销售收入次数分布曲线图44四、变量数列的编制(一)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二)确定组数(k)和组距(i)(三)确定组限和组限的表示方法四、变量数列的编制(一)将原始资料按数值大小依次排列(二45(二)确定组数(k)和组距(i)

k=1+3.322logn

[公式3—1]

i=R/k[公式3—2]

[公式3—1]称为斯德吉斯(H.A.Sturges)组数公式。上述公式中,n为数据个数,R为全距。(二)确定组数(k)和组距(i)k=1+3.322l46确定组距和组数应考虑下列原则1.要尽量能反映出总体单位的分布情况及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2.要尽可能区分出组与组性质上的差异。确定组距和组数应考虑下列原则1.要尽量能反映出总体单47(三)确定组限和组限的表示方法

1.最小组的下限要略低于最小变量值,最大组的上限要略高于最大变量值;2.组限的确定应当有利于表现总体单位分布的规律性;3.对于等距数列,如果组距是5,10,…,100,…,则每组的下限最好是它们的倍数。(三)确定组限和组限的表示方法1.最小组的下限要略低48[例3—1]根据下面资料编制变量数列

某单位30名职工工资(单位为元)资料为:2120.001680.002200.001820.002180.001820.002220.002140.001980.001880.002380.001740.002360.001960.002060.002120.001700.002120.002020.002100.001920.002100.002140.002420.002100.001900.002120.002560.002220.002020.00[例3—1]根据下面资料编制变量数列某单位30名职工49(1)将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1680.001700.001740.001820.001820.001880.001900.001920.001940.001980.002020.002020.002060.002100.002100.002100.002120.002120.002120.002120.002140.002140.002180.002200.002220.002220.002360.002380.002420.002560.00(1)将原始资料按大小顺序排列1680.001700.0050(2)确定组数和组距在Excel内(2)确定组数和组距在Excel内51(3)编制变量数列(3)编制变量数列52五、累计频数(频率)数列1、向上累计频数(频率)数列——列出各组的上限,依次从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累计频数(频率)到本组止的各组频数所组成的数列。2、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列出各组的下限,依次从变量值高的组向变量值低的组累计频数(频率)到本组止的各组频数所组成的数列。五、累计频数(频率)数列1、向上累计频数(频率)数列——列出53某单位职工工资频数(频率)数列某单位职工工资频数(频率)数列541、某单位职工月工资额向上累计数列月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比重(%)1800310.020001033.322002376.624002593.3260030100合计301001、某单位职工月工资额向上累计数列月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552、某单位职工月工资额向下累计数列月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比重(%)16003010018002790.020002066.72200723.4240026.7合计301002、某单位职工月工资额向下累计数列月工资额(元)职工人数(人56六、次数分布图1、直方图--以横轴表示各组的组限,纵轴表示次数,用直方形的宽度和高度(面积)来表示次数分布的图形。注:直方图以各条形的面积之比反映次数之比。当分配数列是等距分组时,以各组组距为宽度,以次数为高度绘制直方图。当分配数列是不等距分组时,先计算次数密度(=频数/组距),再以各组组距为宽度,次数密度为高度绘制直方图六、次数分布图1、直方图--以横轴表示各组的组限,纵轴表示次57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成绩(分)人数(人)50-60250-701270-802080-901390-1003合计50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成绩(分)人数(人)50-6058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成绩(分)人数(人)50-60250-701270-802080-901390-1003合计50某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成绩(分)人数(人)50-60592、折线图--就是用直线连接各组组中值和次数确定的坐标点而成的图形。作法(1):在绘制直方图的基础上以直线连接直方图中各条形的顶端的中点而成。作法(2):直接以各组的组中值与次数确定坐标点,然后以直线连接而成。2、折线图--就是用直线连接各组组中值和次数确定的坐标点而成60次数分布拆线图图3—1某地区商业企业销售收入次数分布曲线图次数分布拆线图图3—1某地区商业企业销售收入次数分布曲线图613、曲线图--当变量非常多,变量数列的组数无限增多时,折线便近似地表现为一条平滑的曲线。曲线图是组数趋向于无限多时折线图的极限描绘,是一种理论曲线。作法:就是将拆线图中的拆线用平滑的曲线表示出来即成。3、曲线图--当变量非常多,变量数列的组数无限增多时,折线便62七、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一)钟形分布

(二)U形分布

(三)J形分布七、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一)钟形分布(二)U形分布(三63(一)钟形分布图3—2钟形分布图(一)钟形分布图3—2钟形分布图64(二)U形分布图3—3U形分布图(二)U形分布图3—3U形分布图65(三)J形分布图3—4正、反J形分布图下一个(三)J形分布图3—4正、反J形分布图下一个66第四节统计汇总的组织、技术与现代化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二、统计汇总的审核三、统计汇总的技术与现代化第四节统计汇总的组织、技术与现代化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67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一)逐级汇总--自下而上一级一级地汇总本地区、本系统或本单位的调查资料。(二)集中汇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