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hapter6
EnzymaticcatalysisinNon-aqueoussystem酶的非水相催化Chapter6
Enzymaticcatalysis1非水相酶学的诞生水是酶促反应最常用的反应介质。但对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来说,水并不是一种适宜的溶剂。因为许多有机化合物(底物)在水介质中难溶或不溶。由于水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如水解、消旋化、聚合和分解等副反应的发生。是否存在非水介质能保证酶催化??1984年,克利巴诺夫(Klibanov)等人在有机介质中进行了酶催化反应的研究,他们成功地在利用酶有机介质中的催化作用,获得酯类、肽类、手性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明确指出酶可以在水与有机溶剂的互溶体系中进行催化反应。非水相酶学的诞生水是酶促反应最常用的反应介质。但对于大多数有2非水相酶催化的优点脂溶性底物和产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较高,有利于提高底物和产物浓度的水平;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使酶促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向合成方向(而不是水解方向)移动;同时由于有机溶剂的存在,含水量减少,大大降低了许多水参与的副反应;在非水相中酶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如猪胰脂肪酶在99%的有机溶剂中100°C保温数十个小时仍保持较高的酶活性。而在此温度条件下,酶在水溶液中却迅速失活;由于酶不溶于有机溶剂中,酶的重复利用更加方便;可以省略产物的萃取分离过程,提高了产物得率;在有机溶剂存在的条件下,一般不存在微生物对反应体系的污染问题。非水相酶催化的优点脂溶性底物和产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较高,3非水相酶催化的缺点-酶催化活力下降但与酶在水相中催化时的活性相比,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时的活性大大降低。如下因素常被认为与酶在非水相中催化活性降低有关在制备酶干粉进行冷冻干燥时酶活性中心构象会发生变化或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导致的酶活性构象改变;酶在有机溶剂中的构象过于刚硬(rigid)导致活性降低;由于酶在有机溶剂中不能溶解,可能存在底物和产物的扩散限制;底物在不同溶剂中去溶剂化能(desolvationenergy)的差异;pH变化,尤其对于交联体晶体酶而言。同时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使用挥发性缓冲液也可能导致酶最适pH的改变。非水相酶催化的缺点-酶催化活力下降但与酶在水相中催化4Contentsofchapter61、酶催化反应的介质2、非水相反应体系
3、影响酶在非水反应介质中催化的因素
4、非水相酶催化反应中酶催化的调控
GoGoGoGo5、酶非水相催化的应用
GoContentsofchapter61、酶催化反应的介5第一节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
有机介质气相介质超临界介质离子液体氟溶剂第一节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有机介质气相介质超临界介质6一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有机溶剂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非水反应介质应用较多的一种反应介质一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有机溶剂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非7二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气相优点: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酶的回收较为方便;气相中底物和产物的传质效果较好。缺点:反应器中的反应物浓度受到底物蒸汽压的影响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中酶还受到酸蒸汽的不可逆抑制失活作用二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气相优点:8三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超临界流体优点:超临界流体有极好的扩散性和很低的黏度,有利于底物向酶分子扩散。底物在超临界中的溶解度还可通过调节超临界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来改变。由于通常用于酶催化反应的超临界流体为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是气态不会与产物混合,所以可制得高纯度的产物。缺点:设备复杂,难于连续生产和进行工业放大。反应介质还会降低酶表面的pH值且还可能对酶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反应结束后取出产物的减压过程也容易造成酶的失活。
三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超临界流体优点:9四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氟溶剂
高氟代烃通常具有极大的惰性、非极性、热力学稳定、无毒,和一般的有机溶剂、水不能混溶。具有高氟化基团的化合物会优先溶解于含氟溶剂中*如Goto等人发现一些脂肪酶在全氟辛烷(perfluorooctane)中催化反应的速率超出酶在异辛烷中催化反应的速率10倍之多。
四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氟溶剂高氟代烃通常具有极大10五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离子液体(一)离子液体的结构及分类
离子液体是呈现为液态的盐离子液体是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且常温下呈液态的离子化合物,这些离子化合物结构上存在离子结构对称性低、分子间作用力弱等特点,导致了离子液体熔点接近室温或低于室温,使离子液体成为一种以液态方式存在的盐。五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离子液体(一)离子液体的结构11从理论上来讲,这种室温呈溶解状态的盐(moltensalt)按阴阳离子不同排列组合方式有1018种之多,数量十分庞大,但根据阳离子母体的不同可将常见的离子液体大致归纳为四类:分别是咪唑盐类(A);吡啶盐类(B);季铵盐类;(C)和季鏻盐类;(D)其阳离子的结构:可作为离子液体的阴离子有:BF4-、PF6-、TA-(CF3COO-)、HB-(C3F7COO-)、TfO-(CF3SO3-)、NfO-(C4F9SO3-)、Tf2N-((CF3SO2)2N-)、Beti-((C2F5SO2-)2N-)、Tf3C-((CF3SO2-)3C-)、SbF6-、AsF6-、NO2-等。从理论上来讲,这种室温呈溶解状态的盐(moltensalt12(二)离子液体的优点
离子液体具有热稳定性高、蒸汽压低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而被研究者称为“绿色”的溶剂A室温离子液体没有显著的蒸汽压。虽然在室温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间的库仑力较弱,但和一般分子溶剂的分子间的作用力相比,离子液体显然要大得多,因此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离子液体也不易挥发,故离子液体可用于高真空体系,而且对环境无污染,有望为绿色工业开辟新的道路。B离子液体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可以不必考虑其它溶剂通常具有的易燃性,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和工业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二)离子液体的优点离子液体具有热稳定性高、蒸汽压低和对环13离子液体强极性的特点也拓宽了酶催化反应介质选择的范围,这是因为强极性底物一般用强极性溶剂来溶解,但强极性有机溶剂常常使酶失活,而在相同强极性的离子液体中,酶却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离子液体强极性的特点使它对精细化工和医用产品起始材料的“构建单元”(如肽、糖、核酸等极性底物)具有的较强的溶解性,预示着离子液体可能在精细化工和医用产品生产上扮演重要角色。同时还有很多研究者认为离子液体是一种“可设计”的溶剂,可以通过合成手段合成一系列结构和性质迥异的离子液体来满足各方面研究和应用的需求。离子液体强极性的特点也拓宽了酶催化反应介质选择的范围,这是因14(三)离子液体缺点离子液体也有一些缺点妨碍着它的应用。已合成的离子液体大多黏度很高,这势必给底物和产物的传质带来困难。Kragl等人发现尽管β-糖苷酶在80°C高温下在离子液体1-甲基-3-甲基咪唑甲基璜酸盐(1-methyl-3-methylimidazoliummethanesulfonate,[MMIM][CH3SO3])中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但80°C的高温仍然没有解决离子液体粘度较大带来的传质困难。尽管有些离子液体成本可达到70欧元/kg,但价格仍然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离子液体能否能完全回收利用是其能否工业化应用的重要条件。(三)离子液体缺点离子液体也有一些缺点妨碍着它的应用。15一无溶剂反应体系
优点:无溶剂反应具有很高的底物浓度,在不存在底物抑制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并推动反应向产物方向进行,从而得到高浓度的产物。因为在反应中没有使用有机溶剂,也就避免了有机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有机溶剂用量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这对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是非常重要的,这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使用溶剂就相应减小了反应器的体积,这对工业生产来说就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工艺的工业化。反应结束后无需考虑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反应溶剂,简化了产物分离纯化工艺。缺点:但酶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催化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高浓度的底物和反应中形成的产物可能对酶起抑制作用,这会对酶的催化活性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反应底物本身的黏度可能很大,可能会使底物与酶难以充分混合,从而导致反应速率过慢。第二节反应体系一无溶剂反应体系
优点:第二节反应体系16
二拟低共熔反应体系所谓低共熔混合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在一定组分比率下会表现出比纯组分熔点低的低共熔点,并且多相共存。底物固、液相同时存在是低共熔混合物能被酶催化的原因。拟低共熔反应体系中进行酶催化反应,具有产物浓度高、对环境友好等许多优点,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在该体系中调节酶的催化特性比较困难。
二拟低共熔反应体系所谓低共熔混合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17三两相体系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在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中,多数酶分子处在水相中不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从而能保持较高活性;而大部分底物则溶解在有机相中,在水相中底物或产物的浓度较低这样可以避免底物或产物对酶产生的抑制作用。同时产物从酶分子表面脱落进入有机相中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产物方向进行。存在着相界面,这样会给反应带来传质和传热阻力。同时相界面的存在还导致了酶的界面失活。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溶解于水相的少量有机溶剂还能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还有离子液体-超临界反应体系,离子液体-水反应体系等体系三两相体系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18构建双水相体系实现在线产物分离TopphaseBottomphase
Substrates
Product
Product
Sideproduct
BiocatalystAquousTwoPhaseSystem--ATPS构建双水相体系实现在线产物分离TopphaseBottom19四
反相胶束体系
在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和微水有机溶剂体系中,仅有少数酶能够保持催化活性,而能在反相胶束体系中催化的酶的种类更多(酶在胶束中水池中活力更大)。从一定意义上说,反相胶束体系也是一种两相体系,但它用于传质的相面积更大。
酶的重复利用和产物同步分离上仍存在许多问题
四反相胶束体系在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和微水有机溶剂体系中20微团效应使某些酶活性增加超活性:凡是高于水溶液中所得酶活性值的活性称为超活性(Super-activity)。认为:超活性是由围绕在酶分子外面的表面活性剂这通过与酶相关基团作用改变酶构象而影响酶活。微团效应使某些酶活性增加超活性:凡是高21五氟溶剂的两相体系
催化中均相反应有利于底物传质,而两相体系有利于分离,氟溶剂这种可变为单相体系的两相体系同时拥有两种优点五氟溶剂的两相体系催化中均相反应有利于底物传质,而两相体22第三节影响酶在非水反应介质中催化的因素水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冻干保护剂对酶构象的影响反应介质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载体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第三节影响酶在非水反应介质中催化的因素23干燥的酶水合过程:(1)与酶分子表面带电基团结合达到0-0.07g/g(水/酶)(2)与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0.07-0.25g/g)(3)凝聚到表面相互作用较弱的部位(0.25~0.38g/g)(4)酶分子表面完全水化,被一层水分子覆盖。一水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干燥的酶水合过程:(1)与酶分子表面带电基团结合达到0-024水参与了所有维持酶活性构象的非共价结合力(静电力、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及氢键),因此水在酶催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Visser和Reinhoudt等人等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Time-ResolvedFluorescence)研究了酶悬浮于有机溶剂中的结构构象,发现随着水化程度的提高,酶分子的柔性逐渐增加,酶活性也增加,这为水分子的润滑剂作用提供了更直接试验依据。这部分充当润滑剂的水分子称为”结构水”。极性有机溶剂可以夺取酶水化层的大部分水,甚至结构水。而非极性溶剂夺取水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极性有机溶剂中酶容易丧失活性,而在非极性溶剂中,酶可以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水的作用水参与了所有维持酶活性构象的非共价结合力(静电力、范德华力、25过多水的危害并不是在有机溶剂中水分越多越对反应有利:过多的水分会进一步水化蛋白中极性低的基团使蛋白构象更松散引起一些构象微调来降低酶活性;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水和大部分酶的失活作用有关,尤其是酶的“热失活”。温度升高时酶分子发生可逆折叠,然后进行下述一种或几种反应:(1)形成不规则的结构;(2)通过消除反应使二硫键破坏;(3)天冬氨酸和谷氨酰氨残基的脱酰氨;(4)天冬氨酸残基的肽键水解。另外也有人认为太多的水会使酶积聚成团,导致疏水底物较难进入酶的活性部位,引起传质阻力。水分对不同形式酶的影响也不同,对于一些固定化酶来说,过多水分子在载体上的吸附有可能导致底物的传质限制;同时在有水生成的可逆反应(如酯化、酯交换)中,水分的存在也对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不利。过多水的危害并不是在有机溶剂中水分越多越对反应有利:26酶最适含水量可以看出,在非水相酶反应体系中存在一个“最佳含水量”。该最佳含水量不仅取决于酶种类的不同,也与所选用的有机溶剂有关。通常最佳含水量极低,并未达到水在有机溶剂中的饱和点。早期的研究试图用向反应体系中的加水量来表示“最佳水含量”,事实上这并不恰当。因为体系中的水会在溶剂、酶、载体、甚至底物之间进行分配。Hailing提出用水的热力学活度(wateractivity,aw)表示非水相体系中的水含量,水活度的大小直接反映出酶分子上水分的多少,与体系的其他因素无关。酶最适含水量可以看出,在非水相酶反应体系中存在一个“最佳含水27第6章-酶的非水相催化课件28水活度的调控水活度的调控,通常利用特定的水合盐对,通过以下两种操作方式获得恒定的水活度:将酶和含有底物的溶剂分别与盐的饱和溶液平衡至相同的水活度,然后混合进行反应,如右图所示;向干燥的反应器中直接加入一种高水合盐缓释部分水到体系中,本身变位低水合盐或无水盐,如Na2HPO4、Na2HPO4.2H2O、Na2HPO4.7H2O、Na2HPO4.12H2O。通常有两种情况可改变体系的水活度:反应中产生或消耗水;溶剂化作用或相行为。水活度的调控水活度的调控,通常利用特定的水合盐对,通过以下两29二冻干保护剂对酶构象的影响
冷冻干燥是制备非水相催化用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冷冻干燥过程可能引起酶分子脱去”结构水”导致了酶构象的一些改变而影响酶的活性。加入冻干保护剂以后蛋白的二级结构与天然态蛋白(缓冲液中)的二级结构更相似。冻干保护剂有很多氢键,可在脱水过程中起着”氢键替代”作用,可弥补”结构水脱去引起蛋白构象变化;也有人认为冻干保护剂在冻干过程中包围在蛋白周围成玻璃态,防止蛋白分子间不正常聚集。冷冻干燥作为酶的脱水过程对酶的活性中心和二级结构都有一定损害作用,而冻干保护剂则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酶的活性中心和构象,同时一定的冻干保护剂还可以降低底物传质障碍,这也可能是冻干保护剂影响酶在非水相中催化活性的一个途径。二冻干保护剂对酶构象的影响冷冻干燥是制备非水相30三反应介质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一般认为有机溶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影响酶的催化:(1)溶解于酶周围水分子层内的有机溶剂分子可与酶活性中心直接结合,或通过干扰氢键和疏水键等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受抑制或引起酶失活、催化选择性的变化;(2)有机溶剂会夺去酶分子表面的必需水分(结构水),导致酶活性下降;(3)由于酶一般不溶于有机溶剂而成聚集体,而造成底物传质困难;(4)有机溶剂与水之间的极性不同,在反应过程中会影响底物和产物的从宏观溶液到酶表面水膜分配,从而影响酶的催化反应。(5)控制底物的溶剂能或稳定反应的过渡态,改变反应能量。三反应介质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一般认为有机溶剂可以31溶剂的性质与lgP最初,研究者认为溶剂的以下性质与酶催化活性具有很大的相关性:Hildebrand(希尔德布兰德)溶解度参数δ;介电常数ε;偶极矩μ;分配系数的对数lgP。溶剂理化性质相关系数gP①(%)2lgP0.900.1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δ0.721介电常数ε-0.632~5①根据非相关变量计算获得的g值高于实验g值的概率lgP,为化合物在标准正辛烷-水两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的对数,严格意义上讲,lgP代表溶剂的疏水性(Hydrophobicity),而非极性(Polarity),但两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溶剂的性质与lgP最初,研究者认为溶剂的以下性质与酶催化活性32四载体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
酶分散性立体屏蔽是由于载体的空隙太小,或者由于固定化方式与位置不当,给酶的活性中心或调节中心造成了空间障碍,因而底物与效应物无法和酶接触,从而影响酶活性的一种效应。对酶构象的影响酶构象改变主要是酶和载体的相互作用引起了酶的活性中心或调节中心的构象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酶活性的下降。底物分配效应分配效应是由于固定化载体的亲水和疏水性质使酶的底物、产物以及其它效应物在微观环境与宏观体系间发生了不等分配,改变了酶反应系统的组成平衡,从而影响酶反应速度的一种效应。水的分配及酶上结合水的影响载体的亲水性越强,争夺水的能力就越强不利于维持酶的微水环境,使酶的活性构象受到影响。而疏水性载体利于水结合到酶分子周围,使酶保持高活性构象。最终固定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载体上酶的负载量、载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内部孔径大小等。
四载体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
酶分散性33五pH选择和离子强度的影响pH选择:在有机溶剂的环境中,不会发生质子化及脱质子化的现象。酶在水相的pH值可在有机相中保持,(pH记忆现象)同一种酶不同来源,对pH值敏感程度大不相同。可通过控制冻干前缓冲液pH值来达到控制pH的目的.五pH选择和离子强度的影响pH选择:34与“pH记忆”相似,蛋白质还具有配体“记忆”能力。蛋白质溶于高浓度配体溶液时,会形成大量弱结合复合物,冻干后用无水溶剂洗去配体,获得的蛋白质中会有许多由配体结合时留下的“印迹”,由于蛋白质在分子在无水溶剂中具有刚性,这些印迹得以保持,由此得到的蛋白质为“印迹蛋白质分子”。其在无水溶剂中表现出对原始配体的极大结合容量,这种选择性结合,可用于专一性催化、分离纯化、生物传感器。与“pH记忆”相似,蛋白质还具有配体“记忆”能力。蛋白质溶于35第四节非水相酶催化反应中酶催化的调控
通过酶工程方法调控基因水平的改造酶分子的化学修饰固定化酶冻干酶通过底物工程方法调控通过介质工程方法调控溶剂水活通过其它手段调控添加剂微波超声
第四节非水相酶催化反应中酶催化的调控通过酶工程方法调控36第五节酶非水相催化的应用酶催化反应应用
脂肪酶肽合成青霉素G前体肽合成酯合成醇与有机酸合成酯类转酯各种酯类生产聚合二酯的选择性聚合酰基化甘醇的酰基化蛋白酶肽合成合成多肽酰基化糖类酰基化羟基化酶氧化甾体转化过氧化物酶聚合酚类、胺类化合物的聚合多酚氧化酶氧化芳香化合物的羟基化胆固醇氧化酶氧化胆固醇测定醇脱氢酶酯化有机硅醇的酯化第五节酶非水相催化的应用酶37(1)手性药物两种对映体的药理作用药物名称有效对映体的作用另一种对映体的作用普萘洛尔(Propranolol)萘普生(Neproxen)青霉素胺(Penicillamine)羟基苯哌嗪(Dropropizine)反应停(Thalidomide)酮基布洛芬(Ketoprofen)喘速宁(Trtoquinol)乙胺丁醇(Ethambutol)萘必洛尔(Kebivolol)S构型,治疗心脏病,β-受体阻断剂S构型,消炎、解热、镇痛S构型,抗关节炎S构型,镇咳S构型,镇静剂S构型,消炎S构型,扩张支气管S,S构型,抗结核病右旋体,治疗高血压,β-受体阻断剂R构型,钠通道阻滞剂R构型,疗效很弱R构型,突变剂R构型,有神经毒性R构型,致畸胎R构型,防治牙周病R构型,抑制血小板凝集R,R构型,致失明左旋体,舒张血管1992年,美国FDA明确要求对于具有手性特性的化学药物,都必需说明其两个对映体在体内的不同生理活性、药理作用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情况。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制定了有关手性药物的政策和法规。这大大推动了手性药物拆分的研究和生产应用。目前提出注册申请和正在开发的手性药物中,单一对映体药物占绝大多数。
(1)手性药物两种对映体的药理作用药物名称有效对映体38消旋化合物的拆分有机介质中用脂肪酶(PSL)催化酯化用于γ-羟基-α,β-不饱和酯的拆分。可以避免副反应的发生。消旋化合物的拆分有机介质中用脂肪酶(PSL)催化酯化用于γ-39(2)脂肪酶-位置选择性酯化反应葡萄糖苷-6-O-酰基衍生物是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可以用脂肪酸和葡萄糖苷在脂肪酶催化下进行选择性酯化得到:(2)脂肪酶-位置选择性酯化反应葡萄糖苷-6-O-酰基衍生40(3)糖酯的合成(3)糖酯的合成41(4)脂肪酶-内酯合成反应-羟基酸或它的酯在脂肪酶催化下,发生分子内环化作用得到内酯化合物。内酯可继续反应形成开链寡聚物.内酯化产物形式主要取决于羟基酸的长度外,也取决于脂肪酶的类型、溶剂及温度等。(4)脂肪酶-内酯合成反应-羟基酸或它的酯在脂肪酶催化下42(5)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是利用生物油脂生产的有机燃料,是由动物、植物或微生物油脂与小分子醇类经过酯交换反应而得到的脂肪酸酯类物质。可以代替柴油作为柴油发动机的燃料使用。
生物油脂的来源:菜子油,豆油,椰子油,棕榈油、蓖麻油、棉籽油,葵花籽油,废食用油等优点:(1)具有良好的环境属性(2)具有较好的低温发动机启动性能。(3)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4)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5)具有良好的燃料性能。(6)具有可再生性能。(5)生物柴油生物柴油是利用生物油脂生产的有机燃料,是由动物43从生物质到生物柴油生物柴油生产装备从生物质到生物柴油生物柴油生产装备44美国生物柴油发展趋势美国生物柴油发展趋势45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学法生产,采用酸、碱催化油脂与甲醇之间的酯交换反应,而生成脂肪酸甲酯。反应时间短,成本低。但在反应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甲醇,而使后处理过程变得较为繁杂。能耗高;色泽深,在高温下容易变质;酯化产物难于回收;生产过程有废碱液排放新方法:生物酶法,在有机介质中,脂肪酶可以催化油脂与小分子醇类的酯交换反应,生成小分子的酯类混合物。条件温和,醇用量小、无污染排放。缺点:对甲醇及乙醇的转化率低,一般仅为40%~60%,酶的使用寿命短。副产物甘油和水难于回收,不但对产物形成抑制,而且甘油对固定化酶有毒性,使固定化酶使用寿命短。生物柴油的生产方法目前生物柴油主要是用化学法生产,采用酸、碱46Chapter6
EnzymaticcatalysisinNon-aqueoussystem酶的非水相催化Chapter6
Enzymaticcatalysis47非水相酶学的诞生水是酶促反应最常用的反应介质。但对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来说,水并不是一种适宜的溶剂。因为许多有机化合物(底物)在水介质中难溶或不溶。由于水的存在,往往有利于如水解、消旋化、聚合和分解等副反应的发生。是否存在非水介质能保证酶催化??1984年,克利巴诺夫(Klibanov)等人在有机介质中进行了酶催化反应的研究,他们成功地在利用酶有机介质中的催化作用,获得酯类、肽类、手性醇等多种有机化合物,明确指出酶可以在水与有机溶剂的互溶体系中进行催化反应。非水相酶学的诞生水是酶促反应最常用的反应介质。但对于大多数有48非水相酶催化的优点脂溶性底物和产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较高,有利于提高底物和产物浓度的水平;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使酶促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向合成方向(而不是水解方向)移动;同时由于有机溶剂的存在,含水量减少,大大降低了许多水参与的副反应;在非水相中酶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高。如猪胰脂肪酶在99%的有机溶剂中100°C保温数十个小时仍保持较高的酶活性。而在此温度条件下,酶在水溶液中却迅速失活;由于酶不溶于有机溶剂中,酶的重复利用更加方便;可以省略产物的萃取分离过程,提高了产物得率;在有机溶剂存在的条件下,一般不存在微生物对反应体系的污染问题。非水相酶催化的优点脂溶性底物和产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较高,49非水相酶催化的缺点-酶催化活力下降但与酶在水相中催化时的活性相比,酶在有机溶剂中催化时的活性大大降低。如下因素常被认为与酶在非水相中催化活性降低有关在制备酶干粉进行冷冻干燥时酶活性中心构象会发生变化或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导致的酶活性构象改变;酶在有机溶剂中的构象过于刚硬(rigid)导致活性降低;由于酶在有机溶剂中不能溶解,可能存在底物和产物的扩散限制;底物在不同溶剂中去溶剂化能(desolvationenergy)的差异;pH变化,尤其对于交联体晶体酶而言。同时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使用挥发性缓冲液也可能导致酶最适pH的改变。非水相酶催化的缺点-酶催化活力下降但与酶在水相中催化50Contentsofchapter61、酶催化反应的介质2、非水相反应体系
3、影响酶在非水反应介质中催化的因素
4、非水相酶催化反应中酶催化的调控
GoGoGoGo5、酶非水相催化的应用
GoContentsofchapter61、酶催化反应的介51第一节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
有机介质气相介质超临界介质离子液体氟溶剂第一节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有机介质气相介质超临界介质52一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有机溶剂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非水反应介质应用较多的一种反应介质一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有机溶剂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非53二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气相优点:避免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酶的回收较为方便;气相中底物和产物的传质效果较好。缺点:反应器中的反应物浓度受到底物蒸汽压的影响酸与醇的酯化反应中酶还受到酸蒸汽的不可逆抑制失活作用二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气相优点:54三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超临界流体优点:超临界流体有极好的扩散性和很低的黏度,有利于底物向酶分子扩散。底物在超临界中的溶解度还可通过调节超临界流体的压力和温度来改变。由于通常用于酶催化反应的超临界流体为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是气态不会与产物混合,所以可制得高纯度的产物。缺点:设备复杂,难于连续生产和进行工业放大。反应介质还会降低酶表面的pH值且还可能对酶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反应结束后取出产物的减压过程也容易造成酶的失活。
三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超临界流体优点:55四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氟溶剂
高氟代烃通常具有极大的惰性、非极性、热力学稳定、无毒,和一般的有机溶剂、水不能混溶。具有高氟化基团的化合物会优先溶解于含氟溶剂中*如Goto等人发现一些脂肪酶在全氟辛烷(perfluorooctane)中催化反应的速率超出酶在异辛烷中催化反应的速率10倍之多。
四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氟溶剂高氟代烃通常具有极大56五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离子液体(一)离子液体的结构及分类
离子液体是呈现为液态的盐离子液体是完全由阴阳离子组成且常温下呈液态的离子化合物,这些离子化合物结构上存在离子结构对称性低、分子间作用力弱等特点,导致了离子液体熔点接近室温或低于室温,使离子液体成为一种以液态方式存在的盐。五酶非水相催化的反应介质—离子液体(一)离子液体的结构57从理论上来讲,这种室温呈溶解状态的盐(moltensalt)按阴阳离子不同排列组合方式有1018种之多,数量十分庞大,但根据阳离子母体的不同可将常见的离子液体大致归纳为四类:分别是咪唑盐类(A);吡啶盐类(B);季铵盐类;(C)和季鏻盐类;(D)其阳离子的结构:可作为离子液体的阴离子有:BF4-、PF6-、TA-(CF3COO-)、HB-(C3F7COO-)、TfO-(CF3SO3-)、NfO-(C4F9SO3-)、Tf2N-((CF3SO2)2N-)、Beti-((C2F5SO2-)2N-)、Tf3C-((CF3SO2-)3C-)、SbF6-、AsF6-、NO2-等。从理论上来讲,这种室温呈溶解状态的盐(moltensalt58(二)离子液体的优点
离子液体具有热稳定性高、蒸汽压低和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而被研究者称为“绿色”的溶剂A室温离子液体没有显著的蒸汽压。虽然在室温离子液体中,阴阳离子间的库仑力较弱,但和一般分子溶剂的分子间的作用力相比,离子液体显然要大得多,因此即使在较高的温度下,离子液体也不易挥发,故离子液体可用于高真空体系,而且对环境无污染,有望为绿色工业开辟新的道路。B离子液体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可以不必考虑其它溶剂通常具有的易燃性,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和工业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二)离子液体的优点离子液体具有热稳定性高、蒸汽压低和对环59离子液体强极性的特点也拓宽了酶催化反应介质选择的范围,这是因为强极性底物一般用强极性溶剂来溶解,但强极性有机溶剂常常使酶失活,而在相同强极性的离子液体中,酶却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离子液体强极性的特点使它对精细化工和医用产品起始材料的“构建单元”(如肽、糖、核酸等极性底物)具有的较强的溶解性,预示着离子液体可能在精细化工和医用产品生产上扮演重要角色。同时还有很多研究者认为离子液体是一种“可设计”的溶剂,可以通过合成手段合成一系列结构和性质迥异的离子液体来满足各方面研究和应用的需求。离子液体强极性的特点也拓宽了酶催化反应介质选择的范围,这是因60(三)离子液体缺点离子液体也有一些缺点妨碍着它的应用。已合成的离子液体大多黏度很高,这势必给底物和产物的传质带来困难。Kragl等人发现尽管β-糖苷酶在80°C高温下在离子液体1-甲基-3-甲基咪唑甲基璜酸盐(1-methyl-3-methylimidazoliummethanesulfonate,[MMIM][CH3SO3])中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但80°C的高温仍然没有解决离子液体粘度较大带来的传质困难。尽管有些离子液体成本可达到70欧元/kg,但价格仍然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离子液体能否能完全回收利用是其能否工业化应用的重要条件。(三)离子液体缺点离子液体也有一些缺点妨碍着它的应用。61一无溶剂反应体系
优点:无溶剂反应具有很高的底物浓度,在不存在底物抑制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并推动反应向产物方向进行,从而得到高浓度的产物。因为在反应中没有使用有机溶剂,也就避免了有机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有机溶剂用量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这对于食品和医药工业是非常重要的,这也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使用溶剂就相应减小了反应器的体积,这对工业生产来说就是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工艺的工业化。反应结束后无需考虑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反应溶剂,简化了产物分离纯化工艺。缺点:但酶在无溶剂条件下进行催化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高浓度的底物和反应中形成的产物可能对酶起抑制作用,这会对酶的催化活性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反应底物本身的黏度可能很大,可能会使底物与酶难以充分混合,从而导致反应速率过慢。第二节反应体系一无溶剂反应体系
优点:第二节反应体系62
二拟低共熔反应体系所谓低共熔混合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在一定组分比率下会表现出比纯组分熔点低的低共熔点,并且多相共存。底物固、液相同时存在是低共熔混合物能被酶催化的原因。拟低共熔反应体系中进行酶催化反应,具有产物浓度高、对环境友好等许多优点,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在该体系中调节酶的催化特性比较困难。
二拟低共熔反应体系所谓低共熔混合物,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63三两相体系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在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中,多数酶分子处在水相中不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从而能保持较高活性;而大部分底物则溶解在有机相中,在水相中底物或产物的浓度较低这样可以避免底物或产物对酶产生的抑制作用。同时产物从酶分子表面脱落进入有机相中有利于反应向生成产物方向进行。存在着相界面,这样会给反应带来传质和传热阻力。同时相界面的存在还导致了酶的界面失活。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溶解于水相的少量有机溶剂还能对酶的活性产生影响。**********************还有离子液体-超临界反应体系,离子液体-水反应体系等体系三两相体系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64构建双水相体系实现在线产物分离TopphaseBottomphase
Substrates
Product
Product
Sideproduct
BiocatalystAquousTwoPhaseSystem--ATPS构建双水相体系实现在线产物分离TopphaseBottom65四
反相胶束体系
在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和微水有机溶剂体系中,仅有少数酶能够保持催化活性,而能在反相胶束体系中催化的酶的种类更多(酶在胶束中水池中活力更大)。从一定意义上说,反相胶束体系也是一种两相体系,但它用于传质的相面积更大。
酶的重复利用和产物同步分离上仍存在许多问题
四反相胶束体系在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和微水有机溶剂体系中66微团效应使某些酶活性增加超活性:凡是高于水溶液中所得酶活性值的活性称为超活性(Super-activity)。认为:超活性是由围绕在酶分子外面的表面活性剂这通过与酶相关基团作用改变酶构象而影响酶活。微团效应使某些酶活性增加超活性:凡是高67五氟溶剂的两相体系
催化中均相反应有利于底物传质,而两相体系有利于分离,氟溶剂这种可变为单相体系的两相体系同时拥有两种优点五氟溶剂的两相体系催化中均相反应有利于底物传质,而两相体68第三节影响酶在非水反应介质中催化的因素水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冻干保护剂对酶构象的影响反应介质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载体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第三节影响酶在非水反应介质中催化的因素69干燥的酶水合过程:(1)与酶分子表面带电基团结合达到0-0.07g/g(水/酶)(2)与表面的极性基团结合(0.07-0.25g/g)(3)凝聚到表面相互作用较弱的部位(0.25~0.38g/g)(4)酶分子表面完全水化,被一层水分子覆盖。一水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干燥的酶水合过程:(1)与酶分子表面带电基团结合达到0-070水参与了所有维持酶活性构象的非共价结合力(静电力、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及氢键),因此水在酶催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Visser和Reinhoudt等人等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Time-ResolvedFluorescence)研究了酶悬浮于有机溶剂中的结构构象,发现随着水化程度的提高,酶分子的柔性逐渐增加,酶活性也增加,这为水分子的润滑剂作用提供了更直接试验依据。这部分充当润滑剂的水分子称为”结构水”。极性有机溶剂可以夺取酶水化层的大部分水,甚至结构水。而非极性溶剂夺取水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极性有机溶剂中酶容易丧失活性,而在非极性溶剂中,酶可以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水的作用水参与了所有维持酶活性构象的非共价结合力(静电力、范德华力、71过多水的危害并不是在有机溶剂中水分越多越对反应有利:过多的水分会进一步水化蛋白中极性低的基团使蛋白构象更松散引起一些构象微调来降低酶活性;还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水和大部分酶的失活作用有关,尤其是酶的“热失活”。温度升高时酶分子发生可逆折叠,然后进行下述一种或几种反应:(1)形成不规则的结构;(2)通过消除反应使二硫键破坏;(3)天冬氨酸和谷氨酰氨残基的脱酰氨;(4)天冬氨酸残基的肽键水解。另外也有人认为太多的水会使酶积聚成团,导致疏水底物较难进入酶的活性部位,引起传质阻力。水分对不同形式酶的影响也不同,对于一些固定化酶来说,过多水分子在载体上的吸附有可能导致底物的传质限制;同时在有水生成的可逆反应(如酯化、酯交换)中,水分的存在也对反应的热力学平衡不利。过多水的危害并不是在有机溶剂中水分越多越对反应有利:72酶最适含水量可以看出,在非水相酶反应体系中存在一个“最佳含水量”。该最佳含水量不仅取决于酶种类的不同,也与所选用的有机溶剂有关。通常最佳含水量极低,并未达到水在有机溶剂中的饱和点。早期的研究试图用向反应体系中的加水量来表示“最佳水含量”,事实上这并不恰当。因为体系中的水会在溶剂、酶、载体、甚至底物之间进行分配。Hailing提出用水的热力学活度(wateractivity,aw)表示非水相体系中的水含量,水活度的大小直接反映出酶分子上水分的多少,与体系的其他因素无关。酶最适含水量可以看出,在非水相酶反应体系中存在一个“最佳含水73第6章-酶的非水相催化课件74水活度的调控水活度的调控,通常利用特定的水合盐对,通过以下两种操作方式获得恒定的水活度:将酶和含有底物的溶剂分别与盐的饱和溶液平衡至相同的水活度,然后混合进行反应,如右图所示;向干燥的反应器中直接加入一种高水合盐缓释部分水到体系中,本身变位低水合盐或无水盐,如Na2HPO4、Na2HPO4.2H2O、Na2HPO4.7H2O、Na2HPO4.12H2O。通常有两种情况可改变体系的水活度:反应中产生或消耗水;溶剂化作用或相行为。水活度的调控水活度的调控,通常利用特定的水合盐对,通过以下两75二冻干保护剂对酶构象的影响
冷冻干燥是制备非水相催化用酶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冷冻干燥过程可能引起酶分子脱去”结构水”导致了酶构象的一些改变而影响酶的活性。加入冻干保护剂以后蛋白的二级结构与天然态蛋白(缓冲液中)的二级结构更相似。冻干保护剂有很多氢键,可在脱水过程中起着”氢键替代”作用,可弥补”结构水脱去引起蛋白构象变化;也有人认为冻干保护剂在冻干过程中包围在蛋白周围成玻璃态,防止蛋白分子间不正常聚集。冷冻干燥作为酶的脱水过程对酶的活性中心和二级结构都有一定损害作用,而冻干保护剂则可以一定程度上保护酶的活性中心和构象,同时一定的冻干保护剂还可以降低底物传质障碍,这也可能是冻干保护剂影响酶在非水相中催化活性的一个途径。二冻干保护剂对酶构象的影响冷冻干燥是制备非水相76三反应介质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一般认为有机溶剂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影响酶的催化:(1)溶解于酶周围水分子层内的有机溶剂分子可与酶活性中心直接结合,或通过干扰氢键和疏水键等改变酶的构象,导致酶受抑制或引起酶失活、催化选择性的变化;(2)有机溶剂会夺去酶分子表面的必需水分(结构水),导致酶活性下降;(3)由于酶一般不溶于有机溶剂而成聚集体,而造成底物传质困难;(4)有机溶剂与水之间的极性不同,在反应过程中会影响底物和产物的从宏观溶液到酶表面水膜分配,从而影响酶的催化反应。(5)控制底物的溶剂能或稳定反应的过渡态,改变反应能量。三反应介质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一般认为有机溶剂可以77溶剂的性质与lgP最初,研究者认为溶剂的以下性质与酶催化活性具有很大的相关性:Hildebrand(希尔德布兰德)溶解度参数δ;介电常数ε;偶极矩μ;分配系数的对数lgP。溶剂理化性质相关系数gP①(%)2lgP0.900.1Hildebrand溶解度参数δ0.721介电常数ε-0.632~5①根据非相关变量计算获得的g值高于实验g值的概率lgP,为化合物在标准正辛烷-水两相体系中的分配系数的对数,严格意义上讲,lgP代表溶剂的疏水性(Hydrophobicity),而非极性(Polarity),但两者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溶剂的性质与lgP最初,研究者认为溶剂的以下性质与酶催化活性78四载体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
酶分散性立体屏蔽是由于载体的空隙太小,或者由于固定化方式与位置不当,给酶的活性中心或调节中心造成了空间障碍,因而底物与效应物无法和酶接触,从而影响酶活性的一种效应。对酶构象的影响酶构象改变主要是酶和载体的相互作用引起了酶的活性中心或调节中心的构象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酶活性的下降。底物分配效应分配效应是由于固定化载体的亲水和疏水性质使酶的底物、产物以及其它效应物在微观环境与宏观体系间发生了不等分配,改变了酶反应系统的组成平衡,从而影响酶反应速度的一种效应。水的分配及酶上结合水的影响载体的亲水性越强,争夺水的能力就越强不利于维持酶的微水环境,使酶的活性构象受到影响。而疏水性载体利于水结合到酶分子周围,使酶保持高活性构象。最终固定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载体上酶的负载量、载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内部孔径大小等。
四载体对非水相酶催化的影响
酶分散性79五pH选择和离子强度的影响pH选择:在有机溶剂的环境中,不会发生质子化及脱质子化的现象。酶在水相的pH值可在有机相中保持,(pH记忆现象)同一种酶不同来源,对pH值敏感程度大不相同。可通过控制冻干前缓冲液pH值来达到控制pH的目的.五pH选择和离子强度的影响pH选择:80与“pH记忆”相似,蛋白质还具有配体“记忆”能力。蛋白质溶于高浓度配体溶液时,会形成大量弱结合复合物,冻干后用无水溶剂洗去配体,获得的蛋白质中会有许多由配体结合时留下的“印迹”,由于蛋白质在分子在无水溶剂中具有刚性,这些印迹得以保持,由此得到的蛋白质为“印迹蛋白质分子”。其在无水溶剂中表现出对原始配体的极大结合容量,这种选择性结合,可用于专一性催化、分离纯化、生物传感器。与“pH记忆”相似,蛋白质还具有配体“记忆”能力。蛋白质溶于81第四节非水相酶催化反应中酶催化的调控
通过酶工程方法调控基因水平的改造酶分子的化学修饰固定化酶冻干酶通过底物工程方法调控通过介质工程方法调控溶剂水活通过其它手段调控添加剂微波超声
第四节非水相酶催化反应中酶催化的调控通过酶工程方法调控82第五节酶非水相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某科技公司货物运输合同示范文本
- 《一站式营销策略》课件
- 《超声波技术概论》课件
- 技能培训专题电工制图第5章
- 《电路》课件节点电压法
- 2025年理财师考试考试特点试题及答案
- 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及典型案例分析
- 班组长安全管理培训教材
- 砼构件预制件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考核试卷
- 《公司法总论课件》课件
- 2025《四川省建设工程施工总包合同》示范文本
- 施工入场考试题及答案
- 超市安全用电培训
- 电气火灾警示教育培训考试试题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中国移动泛终端产品白皮书(2025年版)
- 2025年快递公司工作计划模板参考范文模板
- 无人机应聘面试简历
- 日立电梯LCA故障代码
- 智能制造装备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