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认知过程第四节思维第四章认知过程第四节思维1
一、什么是思维(一)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或规律进行探索。
2、
间接性:指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事物,借助于已有的知识或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进行认识。
一、什么是思维2二、思维的种类(一)根据思维的内容,可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以眼前直接操作的动作为基础进行的思维。如3岁前幼儿的思维,在眼前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思维,离开眼前的活动,其思维也就随着转移。二、思维的种类(一)根据思维的内容,可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3二、思维的种类
2、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借助于语言,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二、思维的种类
2、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4二、思维的种类(二)
根据思维的过程是否被清晰的意识到,把思维分为:
1、分析思维:主体能明确地意识到思维的过程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思维。如做几何证明题、科学研究等。
2、直觉思维:主体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却对某些问题,直接迅速地作出判断的思维。二、思维的种类(二)
根据思维的过程是否被清晰的意识到,把思5二、思维的种类(三)根据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方向性,可分为:1、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根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以求某一问题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对于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从问题的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各种可能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它是创造力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导成分。
二、思维的种类(三)根据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方向性,可分为:6二、思维的种类(四)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
1、习惯性思维(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科学的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包括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四)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7三、思维的过程(一)分析和综合(二)比较和分类(三)抽象和概括(四)具体化和系统化三、思维的过程(一)分析和综合8四、思维的形式(一)概念1、定义:是人脑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抽象、概括,舍弃了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征,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就形成了概念。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四、思维的形式(一)概念9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包含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概念的质;外延是属于这一概念的一切事物,是概念的量。
概念和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词是概念的形式或标志,而概念是词的内容和意义。词的意义不断充实的过程,也是概念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词与概念不是一一对应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同一概念可以由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词也可表示不同的概念。词与文化有密切关系。
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深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包含事物的本质属性,102、概念的种类(1)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①日常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的属性,而忽略了本质属性。
如,把“鸟看成是会飞的动物”,“活的东西是能动的物体”等。②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概念。个人主要是通过书本或课堂学来的概念。其内涵是确切和明确的。2、概念的种类(1)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分为日常概念112、概念的种类(2)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分为:①具体概念:(concreteconcept)按事物的外在属性形成的概念。②
抽象概念:(abstractconcept)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2、概念的种类(2)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122、概念的种类(3)
根据概念形成过程的性质,可分为:①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
②人工概念:是指在实验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制造出的一种概念。这类概念主要是研究者为了某种研究的需要自己创造的概念。
2、概念的种类(3)
根据概念形成过程的性质,可分为:133、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conceptformation)是指个体学会掌握某种概念的过程。由于自然概念的形成涉及的因素多,时间长,用实验方法研究起来几乎不可能。因此,心理学家主要是通过研究人工概念来探讨概念形成的过程及策略的。3、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conceptformation143、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的策略(1)整体策略(2)部分策略(3)聚焦策略(4)扫描策略3、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的策略154、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概念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1)过去经验(2)事物的变式4、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概念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方16(二)判断1、定义:指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2、判断的基本特征(1)判断都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2)判断都有真假(二)判断1、定义:指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17(三)推理1、定义:指人脑从已知判断出发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例2: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锡导电。金、银、铜、铁、锡都是金属。所以凡是金属都导电。例1:如果张三作案,那么他一定有作案动机。张三没有作案动机。所以张三没有作案。(三)推理1、定义:指人脑从已知判断出发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18(三)推理在推理过程中,把出发进行推理的已知判断叫做前提,把由已知判断推出的新判断叫做结论。要保证推理结论的正确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前提要真实(2)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三)推理在推理过程中,把出发进行推理的已知判断叫做前提,把19(三)推理2、种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1)归纳推理:指从特殊性知识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推理。(2)演绎推理:指从一般性知识前提推出特殊性知识结论的推理。(三)推理2、种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20五、问题解决(一)问题1、问题的概念问题是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解决,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解决的情境。五、问题解决(一)问题212、问题的基本成分(1)给定,即问题的最初状态,指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描述。(2)目标,即问题的目标状态,指关于结论的描述。(3)障碍,即问题的中间状态,指由最初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认知操作。2、问题的基本成分(1)给定,即问题的最初状态,指已知的关223、问题的种类(1)
根据问题能否引起人的思维,可分为:思考性问题和非思考性问题①思考性问题:单纯通过回忆已有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的,必须通过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②
非思考性问题:通过回忆已有知识经验就能解决的,无须通过思维就能解决的问题。
3、问题的种类(1)
根据问题能否引起人的思维,可分为:思233、问题的种类(2)根据问题是否有固定答案,可分为:
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和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3)根据问题的界定是否清晰,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①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到达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
②界定含糊的问题:是指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或者对两者都没有明确说明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3、问题的种类(2)根据问题是否有固定答案,可分为:
24(二)问题解决1、定义: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指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认知操作而达到目的的过程。例如,河内塔问题。
(二)问题解决1、定义:问题解决(problemsolvi25**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即解决问题具有明确目的性。
操作系列性,即解决问题必须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自动化或单一的操作不能构成问题解决。
认知性操作,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活动,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如骑自行车,等等。**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即解决问题具有明确目的性。262、问题解决的阶段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2、问题解决的阶段1、发现问题27(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策略: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的方法。2、启发式策略:依据一定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范围内进行较少的探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1)手段目的分析法(2)爬山法(3)反推法(逆向推理法)(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策略: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28(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指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与个体的认知结构越接近,越有助于问题解决。(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92、情绪与动机状态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紧张、惶恐、烦躁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动机有助于问题解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降低解决效率。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之间呈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2、情绪与动机状态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乐观、平静、积30陆钦斯取水实验陆钦斯取水实验31陆钦斯取水实验实验表明:实验组大多数学生在解6、7、8、题时之所以没能采用最简便的方法,是由于他们受到在解1~5题时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陆钦斯取水实验实验表明:实验组大多数学生在解6、7、8、题时32(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
定势
定势是指由于受到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而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陆钦斯(Luchins,1942)在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用大小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用数字进行计算。本实验共有8个问题,每题限时30秒。实验分两组,实验组从第一题做到第八题,控制组只做6,7,8三题。(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定势33(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
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灵活的解决问题。(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
功能固着34问题:一只熊从A点出发,向南跑1公里,然后转向东跑1公里,再转向北跑1公里便回到了出发地A点。请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问题:一只熊从A点出发,向南跑1公里,然后转向东跑1公里,再35(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5、知识经验
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的数量以及知识的组织方式上有所不同,是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5、知识经验36(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6、问题表征的方式
问题表征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例如,9点连线图问题(用笔在不离开纸面情况下将右图9个点最多用4条直线连起来)。(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6、问题表征的方式37六、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培养(一)创造性思维1、定义:以新异、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2、过程(1)准备期(2)酝酿期(3)豁朗期(产生灵感阶段)(4)验证期六、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培养(一)创造性思维38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思维的流畅性(2)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3)思维的独特性(4)思维的敏感性
3、创造性思维的特点(1)思维的流畅性39(二)创造力培养1、定义:指根据一定的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判断标准:(1)产品是否新颖(2)产品是否独特(3)产品是否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二)创造力培养1、定义:指根据一定的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402、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社会教育中对青少年儿童创造力的培养①利用第二课堂②利用课外读物③利用影视文化④利用社会教育设施2、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1)社会教育中对青少年儿童创造力的413、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2)学校教育中对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①优化学校物质环境②营造自由、民主、开放、安全的学习气氛③积极开展创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①民主型的教育方式②与孩子一起动手动脑③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孩子的创造力3、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2)学校教育中对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培42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思维、概念、判断、推理、问题、问题解决、定势、创造力二、填空1、思维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和——。2、根据思维的内容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和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将思维分为——和——。3、思维的形式主要包括——、——和——三种形式,其中——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4、一般来说,所有的问题都包含有——、——和障碍三个基本成分。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43复习思考题5、问题解决的过程非常复杂,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和——四个阶段。6、问题解决的策略有——和启发式策略两大类。其中,常见的启发式策略有——、——、——等。7、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等。8、创造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和——。9、创造思维的过程大体上经历——、——、——和——四个基本阶段。10、“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叫“三角形”,这就是思维过程中——的结果。复习思考题5、问题解决的过程非常复杂,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问题44复习思考题三、辨析题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成正比关系。四、简答题1、简述问题解决的策略。五、论述题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2、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复习思考题三、辨析题45第四章认知过程第四节思维第四章认知过程第四节思维46
一、什么是思维(一)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二)思维的特征1、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或规律进行探索。
2、
间接性:指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的事物,借助于已有的知识或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进行认识。
一、什么是思维47二、思维的种类(一)根据思维的内容,可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直观动作思维:以眼前直接操作的动作为基础进行的思维。如3岁前幼儿的思维,在眼前正在进行的活动中思维,离开眼前的活动,其思维也就随着转移。二、思维的种类(一)根据思维的内容,可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48二、思维的种类
2、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思维。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借助于语言,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二、思维的种类
2、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49二、思维的种类(二)
根据思维的过程是否被清晰的意识到,把思维分为:
1、分析思维:主体能明确地意识到思维的过程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思维。如做几何证明题、科学研究等。
2、直觉思维:主体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却对某些问题,直接迅速地作出判断的思维。二、思维的种类(二)
根据思维的过程是否被清晰的意识到,把思50二、思维的种类(三)根据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方向性,可分为:1、集中思维(聚合思维、求同思维):根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以求某一问题最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
2、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对于一个问题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形式。从问题的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各种可能性,充分发挥想象力,它是创造力重要组成部分,是主导成分。
二、思维的种类(三)根据解决问题时思维的方向性,可分为:51二、思维的种类(四)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
1、习惯性思维(常规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运用新颖的、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科学的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包括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二、思维的种类(四)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分为:52三、思维的过程(一)分析和综合(二)比较和分类(三)抽象和概括(四)具体化和系统化三、思维的过程(一)分析和综合53四、思维的形式(一)概念1、定义:是人脑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抽象、概括,舍弃了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征,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就形成了概念。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四、思维的形式(一)概念54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包含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概念的质;外延是属于这一概念的一切事物,是概念的量。
概念和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词是概念的形式或标志,而概念是词的内容和意义。词的意义不断充实的过程,也是概念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词与概念不是一一对应的。(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同一概念可以由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词也可表示不同的概念。词与文化有密切关系。
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深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变化。每个概念都有它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概念所包含事物的本质属性,552、概念的种类(1)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①日常概念:也叫前科学概念,是在日常交往和个人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的内涵中有时包含着非本质的属性,而忽略了本质属性。
如,把“鸟看成是会飞的动物”,“活的东西是能动的物体”等。②科学概念:也叫明确概念,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经过假设和检验逐渐形成的概念。个人主要是通过书本或课堂学来的概念。其内涵是确切和明确的。2、概念的种类(1)根据人们掌握概念的途径不同,分为日常概念562、概念的种类(2)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分为:①具体概念:(concreteconcept)按事物的外在属性形成的概念。②
抽象概念:(abstractconcept)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2、概念的种类(2)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572、概念的种类(3)
根据概念形成过程的性质,可分为:①自然概念: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是由事物自身的特征决定的。
②人工概念:是指在实验的条件下,为模拟自然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人为制造出的一种概念。这类概念主要是研究者为了某种研究的需要自己创造的概念。
2、概念的种类(3)
根据概念形成过程的性质,可分为:583、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conceptformation)是指个体学会掌握某种概念的过程。由于自然概念的形成涉及的因素多,时间长,用实验方法研究起来几乎不可能。因此,心理学家主要是通过研究人工概念来探讨概念形成的过程及策略的。3、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形成(conceptformation593、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的策略(1)整体策略(2)部分策略(3)聚焦策略(4)扫描策略3、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的策略604、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概念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1)过去经验(2)事物的变式4、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概念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两方61(二)判断1、定义:指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2、判断的基本特征(1)判断都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2)判断都有真假(二)判断1、定义:指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62(三)推理1、定义:指人脑从已知判断出发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例2:金导电,银导电,铜导电,铁导电,锡导电。金、银、铜、铁、锡都是金属。所以凡是金属都导电。例1:如果张三作案,那么他一定有作案动机。张三没有作案动机。所以张三没有作案。(三)推理1、定义:指人脑从已知判断出发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63(三)推理在推理过程中,把出发进行推理的已知判断叫做前提,把由已知判断推出的新判断叫做结论。要保证推理结论的正确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前提要真实(2)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三)推理在推理过程中,把出发进行推理的已知判断叫做前提,把64(三)推理2、种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1)归纳推理:指从特殊性知识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推理。(2)演绎推理:指从一般性知识前提推出特殊性知识结论的推理。(三)推理2、种类:归纳推理、演绎推理65五、问题解决(一)问题1、问题的概念问题是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解决,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解决的情境。五、问题解决(一)问题662、问题的基本成分(1)给定,即问题的最初状态,指已知的关于问题的描述。(2)目标,即问题的目标状态,指关于结论的描述。(3)障碍,即问题的中间状态,指由最初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认知操作。2、问题的基本成分(1)给定,即问题的最初状态,指已知的关673、问题的种类(1)
根据问题能否引起人的思维,可分为:思考性问题和非思考性问题①思考性问题:单纯通过回忆已有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的,必须通过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②
非思考性问题:通过回忆已有知识经验就能解决的,无须通过思维就能解决的问题。
3、问题的种类(1)
根据问题能否引起人的思维,可分为:思683、问题的种类(2)根据问题是否有固定答案,可分为:
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和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3)根据问题的界定是否清晰,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①界定清晰的问题:是指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以及由初始状态如何到达目标状态的一系列过程都很清楚的问题。
②界定含糊的问题:是指对问题的初始状态或目标状态,或者对两者都没有明确说明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3、问题的种类(2)根据问题是否有固定答案,可分为:
69(二)问题解决1、定义: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指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认知操作而达到目的的过程。例如,河内塔问题。
(二)问题解决1、定义:问题解决(problemsolvi70**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即解决问题具有明确目的性。
操作系列性,即解决问题必须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自动化或单一的操作不能构成问题解决。
认知性操作,不具备认知性操作的活动,不被看作是问题解决,如骑自行车,等等。**问题解决的特征目标指向性,即解决问题具有明确目的性。712、问题解决的阶段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2、问题解决的阶段1、发现问题72(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策略: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决问题的方法。2、启发式策略:依据一定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范围内进行较少的探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1)手段目的分析法(2)爬山法(3)反推法(逆向推理法)(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策略:依照正规的机械的途径去解73(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指要解决的问题的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客观情境或刺激模式与个体的认知结构越接近,越有助于问题解决。(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742、情绪与动机状态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紧张、惶恐、烦躁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的速度。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动机有助于问题解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降低解决效率。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之间呈一种“倒U形曲线”关系。2、情绪与动机状态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乐观、平静、积75陆钦斯取水实验陆钦斯取水实验76陆钦斯取水实验实验表明:实验组大多数学生在解6、7、8、题时之所以没能采用最简便的方法,是由于他们受到在解1~5题时形成的思维定势的影响。陆钦斯取水实验实验表明:实验组大多数学生在解6、7、8、题时77(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
定势
定势是指由于受到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而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陆钦斯(Luchins,1942)在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用大小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用数字进行计算。本实验共有8个问题,每题限时30秒。实验分两组,实验组从第一题做到第八题,控制组只做6,7,8三题。(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定势78(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
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灵活的解决问题。(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
功能固着79问题:一只熊从A点出发,向南跑1公里,然后转向东跑1公里,再转向北跑1公里便回到了出发地A点。请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问题:一只熊从A点出发,向南跑1公里,然后转向东跑1公里,再80(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5、知识经验
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的数量以及知识的组织方式上有所不同,是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5、知识经验81(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6、问题表征的方式
问题表征的方式影响问题的解决。例如,9点连线图问题(用笔在不离开纸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中教师考勤管理制度
- 不断改进会议管理制度
- 生产车间安全管理制度与执行规范
- GB/T 16271-2025钢丝绳吊索插编索扣
- 氧应激细胞保护-洞察及研究
- 提取物皮肤渗透研究-洞察及研究
- 植物配置优化-洞察及研究
- 应力测试新技术-洞察及研究
- 交通态势实时预测-洞察及研究
- 岩土体力学行为研究-洞察及研究
- 试生产前安全审查(吴祥林)课件
- 2022年浙江省东阳市教师城乡选调《教育基础知识》试卷及标准答案【含解析】
- MT 285-1992缝管锚杆
- GB/T 3522-1983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 检验科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质量手册
- 正性肌力药及血管扩张药血管活性药在心血管手术中的应用课件
- 南昌市红谷滩区街道社区行政村统计表
- 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范本
- T-SDDA 0002-202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 DB32-T 3153-2016公路桥梁伸缩装置病害评定技术标准-(高清现行)
- CTPAT反恐文件1. 货物单据和文件记录安全控制程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