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_第1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_第2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_第3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_第4页
《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是他隐士情怀的最好表白。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作者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文学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陶侃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孟嘉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义熙四年,即归隐后第二年,他家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贫乐道;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官,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这个时期起主导作用的显然是道家思想。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他的作品有两类题材:➢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诗歌: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文章: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辞赋《归去来兮辞》著称文史。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写作背景公元405年,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田园的生活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田园诗歌。题解归去来兮辞回去助词,无义

语气词

文体

“辞”源于屈原创造的诗体“楚辞”,西汉在辞的影响下又产生了赋这种新文体。汉人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特点:四句一节,六字为一句,读成三拍,多用兮字,虚字用在句腰,多押韵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写作的缘起。(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阅读本文小序,理解本文的内容及写作缘起。余家贫,耕植➊不足以自给。幼稚❷盈室,瓶❸无储粟,生生❹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❺。会有四方之事❻,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❼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❽家百里,公田之利❾,足以为酒,故便求之。①耕田植桑②小孩③盛粮食的器皿④动+名,维持生活⑤没有门路⑥出使到外地去的事⑦被⑧距离⑨公田收获的粮食就任彭泽的心境及少日,眷然➊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❷所得;饥冻虽切❸,违已交病❹。尝从人事❺,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❻,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❼,当敛裳宵逝❽。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①思念的样子②造作勉强③急迫④身心都感到痛苦⑤做官⑥叹息⑦庄稼成熟⑧收拾衣裳,昼夜离去弃官归田的缘由序文探究思考小序中讲到了陶渊明辞官的原因有哪几点?你觉得哪一点是最根本的?从学过的哪首诗词中可以看出?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不愿扭曲天性,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饥冻虽切,违已交病不愿折节为吏,那比冻饿更难以忍受。程氏妹丧于武昌亲妹过世,需要去奔丧。自己的本性使然是最根本的。“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惆怅chóuchànɡ飏yánɡ熹xī微樽zūn眄miǎn庭柯kē矫jiǎo首岫xiù翳翳yì

盘桓huán棹zhào窈窕yǎotiǎo遑遑huáng皋ɡāo注音诵读感知初读一字一词诵读,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理会文义;本文属“辞”体,多为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可作较长停顿。六字句:按三拍读,3、3顿或1、2、1、2顿。如“舟/遥遥/以/轻题,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数四字句:按二拍读,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字句2、1顿;五字句2、3顿;七字句2、2、3顿,有些七字句中出现了虚词,仍可作六字句读。另外还应注意语调、语气。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注意语调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题,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文本研读--第一段第一段探究文章第一段作者说明了辞官归家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作答)作者对此的情感态度从哪几句能看出?后四句用了什么手法,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后四句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有很强的感染力。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已往”“昨非”自责自悔出仕归隐“来者”“今是”自恕自慰第一段探究押ui、ei、i韵,韵脚有“归”“悲”“追”“非”“衣”“微”。主要写作者归去的原因以及归心似箭的心情。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四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文本研读--第二段第二段探究文章第二段作者抵家后有哪些活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载欣载奔欣喜若狂归家后的日常生活怡然自得引壶觞以自酌舒适安逸居室涉园园日涉以成趣留连忘返抵家第二段探究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松菊”是作者淡泊而又孤傲的人格的象征。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感无限欣慰一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第二段探究押en、un、an韵,同上偶句押韵。主要写作者归家后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文本研读--第三段第三段探究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悦亲戚之情话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

乐琴书以消忧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与乡邻交往之乐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巾车孤舟出游之乐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第三段探究押ou、iu韵,同上偶句押韵。主要写回归田园的欣喜心情。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文本研读--第四段第四段探究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渊明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3段结尾处两句“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复几时委心任去留遑遑欲何之承上而问富贵浮云恬然自乐自我解答乐天安命卒章显志第四段探究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陶晚年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这股济世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追求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通过归隐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体现的正是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第四段探究押i韵,同上偶句押韵。主要抒发归去后的感想。小结归隐原因和过程自责自悔:悟已往之不谏自恕自慰:知来者之可追归家后的日常生活抵家:欣喜若狂居室:舒适安逸涉园:流连忘返抒发诗人情怀随遇而安,乐天安命亲友往还,互诉衷肠琴书为伴,消除忧伤春天来临,耕种西畴驾车乘舟,恣意遨游归去来兮辞艺术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特色质朴凝练音韵和谐拓展探究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对官场的厌倦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拓展探究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陶渊明的归隐是其对黑暗现实完全绝望后采取的一种无奈的守志方法。他的归隐有一种苦涩的味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