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高中202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1页
浙江省杭州高中202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2页
浙江省杭州高中202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3页
浙江省杭州高中202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4页
浙江省杭州高中202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模拟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高中202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2.选择题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2.2022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古代中国地方政治的多变反复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3.某部历史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某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在海边码头,一艘英国货船正在卸货,一旁的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关税额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5.1940年3月28日,国民党中央发出370号公函,称:“本党总理孙先生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尊称总理为中华民国国父在案”。该材料反映出的孙中山主要活动有: ①成立同盟会②领导国民革命成功③创立中华民国④结束专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⑤以民主共和政体取代帝制 A.②③④⑤ B.③⑤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6.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况,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该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 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下图是1949~2022年新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其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C.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 D.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8.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的闭会期间,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对议会负责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与立法权相制约10.观察下面两幅图示,对其本质异同分析得最为准确的是: A.相同的是都是民主政体,不同的是首脑称号 B.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分权,不同的是主权的归属 C.相同的是都体现了集权,不同的是权力的分配 D.相同的是都体现了制衡,不同的是机构的职能11.新华网电:距离8月2日最后期限日的前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8月1日最终高票通过了提高美国债务上限法案。国会参议院此前曾否决了众议院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根据美国立法程序,政府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需经国会两院通过,才能提交总统签署为法律。分析人士认为,美国避免债务违约的障碍基本扫清。而美国国会两党围绕提高债务上限的讨论仍未结束,这一问题也会成为民主党总统奥巴马寻求连任的重要障碍。该材料未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两党制在美国政坛举足轻重 B.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C.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D.财政权是国会制约和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12.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这被称为“一票共和”。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和政体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B.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 C.法国君主政体的弊端、危机重重,国力日益衰微 D.议会选举制度的日益完善和共和派不妥协的斗争1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建立国民自卫军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1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③社会秩序的稳定④田庄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15.南宋《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上述材料表明: 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B.宋代才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 C.宋代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16.从经济学理论的观点来看,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对外贸易措施,最容易遭受那一种学派的责难: A.民族主义 B.社会主义 C.自由主义 D.理性主义17.史书记载:“苏南虽近洋场,本属首当其冲之地,但直到光绪年间,时人记叙还提到纺织与耕种相济以谋营生的事实。”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B.小农经济已完全破产 C.商品经济已经深陷困境 D.纺织品产量高品种多18.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3.128.034.153.662.063.0中国32.833.329.819.712.56.2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19.右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和“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与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变化有关的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20.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浙南地区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其重要意义有: ①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②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加快了农村的现代化进程④开辟了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22.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的发展”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23.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担忧国家开支大幅上升24.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25.下图是“1970——1993年美国、日本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日之间的经济差距逐步扩大 B.中国崛起导致美国经济急剧衰退 C.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D.社会福利开支增多使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26.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27.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28.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文人队伍壮大 B.市民阶层壮大 C.资产阶级产生 D.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29.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30.“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Ⅱ卷(主观题其中31题15分,32题16分,33题9分,共计40分)31.中国探索法制社会是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有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到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二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确保君权。大纲共23条,其中维护皇帝大权的就有14条。有人认为这是欺骗中包含着让步,理由是:首先,清政府把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来;其次,尽管作了种种限制,清政府毕竟在条文中和形式上给了人民一些民主权利;第三,清政府通过改革官制,为资产阶级挤进统治机构打开了一条门缝。——《中国近代史大家谈》第522页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有民主性、革命性。——《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127页材料四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私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也必然要求罗马法精神的复兴,当然绝不可能是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在中国的重现和恢复。——江平《罗马法精神在中国的复兴》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钦定宪法大纲》的进步之处?(3分)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为什么《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起到维护清统治长久治安的愿望?(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3分)(4)结合必修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为什么主张在中国复兴罗马法精神?为什么反对在中国重现和恢复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4分)32.阅读下列关于经济与政策的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尉缭子·治本》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三: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陶煦《租核.推原》材料四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有些干部,对于怎样适合本地情况,多搞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得实惠的东西,还是考虑不多,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思想很不解放。——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2分)。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2分)(2)材料二中两段文字反映了某土地制度的变化,请问该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该土地制度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政策放宽、实行包产到户的原因。(2分)(5)根据材料四,分析邓小平对包产到户制持肯定态度的原因。(2分)(6)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政策与经济的关系?(2分)33.阅读下列材料:(9分)材料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材料二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回答辛亥革命为什么没挖掉“树墩”?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5分)(2)依据材料二,回答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4分)

浙江省杭州高中202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12345678910BBBDBCCBDB11121314151617181920CBBAACAABD21222324252627282930CDCDCBBBCC二、主观题(主观题其中31题15分,32题16分,33题9分,共计40分)31(15分)(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2分)(1)法律由君主定,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钦定宪法大纲》的进步之处?(3分)结合相关史实分析为什么《钦定宪法大纲》并没有起到维护清统治长久治安的愿望?(3分)(2)进步之处:君主立宪政体作为一种国策肯定下来;给人民一些民主权利;为资产阶级进入统治机构创造一定的条件。(3分)原因: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阶级矛盾尖锐;《钦定宪法大纲》中仍要维护君主专制,成为骗局,丧尽民心;孙中山领导革命党人的不懈努力和发动革命。(3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3分)(3)①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给了国民一些民主自由权利;③确定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3分)(4)结合必修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为什么主张在中国复兴罗马法精神?为什么反对在中国重现和恢复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4分)(4)在中国复兴罗马法精神的原因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部分人富裕,人文主义兴起需要法律来保护私有财产和人的自由。(2分)反对在中国重现和恢复两千年前西方古典法律制度的原因是2千年前的法律制度是奴隶制度,只保障了部分人的财产和权利,不符合当今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和市场经济的需要。(2分)座位号32.(16分)(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