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_第1页
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_第2页
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_第3页
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_第4页
历史必修2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左右,中国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2、表现: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格局,会饲养猪、狗、鸡和水牛。西周时候,后世的农作物多已具备。3、原因: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②生产工具进步:从石刀、石斧到耒耜、石锄、石犁到商周时候出现青铜农具。③生产技术提高: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4、意义: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由迁徙开始走向定居生活。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图片下页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马桥文化石锄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返回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2.“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穆,禾麻菽麦”,这段材料表明西周时期A.西周奴隶和农民终年劳作B.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多C.农民承担的租赋很重D.西周统治者重视农业铁制农具铁制农具返回西汉时期的耦犁(形象图)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返回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翻车的模型宋代水转翻车水力为动力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09届高三摸底考试)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的是A.石斧B.骨制耒耜C.铁犁D.曲辕犁2.(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是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B.牛耕的出现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D.铁器的产生3.(安徽蚌埠二中2008届10月月考)“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4.(山东枣庄市2009届高三阶段性检测)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以直接用来论证图(一)图(二)A.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B.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C.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D.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5.(山东省聊城一中2009年高三期中)关于右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继汉代犁耕发展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B.自此之后,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C.与旧犁相比具有省力、提速、适应范围广的特点D.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完善6.《史记•河渠书》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材料中的“渠”是指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广通渠7.“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这段文字介绍的是A.四川都江堰 B.大运河 C.八达岭长城 D.河北赵州桥8.(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余秋雨先生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请你判断一下,余先生笔下的“它”指的是:A.郑国渠B.都江堰C.灵渠D.大运河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形成:春秋战国时期。2、形成原因:铁犁牛耕的使用,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3、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实际上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地位: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5、弱点:A分散性:属于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B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C落后性: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资料有限,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D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6、评价: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②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小农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④但它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阻碍经济的发展,是阻碍中国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因素。7、破产: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涌入,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小农经济开始解体。3.(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④4.(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马克思指出:东方小农“不能自己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上述情况从一个角度说明 A.东方小农在思想上信奉皇权主义B.封闭的自然环境和农耕经济促使专制的产生C.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D.儒家学说是中国专制主义的理论基础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民间俗语探究一: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男耕女织D.铁犁牛耕探究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⑴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⑵经营方式: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之一⑶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⑷耕作方式:铁犁牛耕;⑸耕作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