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201线宁海新桥工程_第1页
道201线宁海新桥工程_第2页
道201线宁海新桥工程_第3页
道201线宁海新桥工程_第4页
道201线宁海新桥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省道201线宁海新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省道201宁海新桥是是福建省道201线跨越木兰溪的一座大型桥梁,是省道201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面地理位置服从省道S201全线总体规划。拟建宁海新桥全长1.2公里,起点位于北岸涵江区,在K3+800位置与省道201线涵江段对接;南岸位于荔城区,在K5+000位置与壶公大道对接,紧挨壶公大道和涵港大道交叉的枢纽互通。本项目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过对工程分析、现状环境质量调查、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根据各专题的评价结果,从产业和环境保护政策、区域环境质量、污染防治措施等方面给出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可行性的评价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1.项目概况和主要环境影响问题⑴工程建设内容、规模拟建宁海新桥路线长1.2km,桥梁全长1164m,主跨长360m,跨径布置为:(10×40m)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40+4×70+40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10×40m)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面宽度39m,为双向六车道。共占地74.4亩,项目总投资:30992.2714⑵主要环境影响问题宁海新桥环境影响识别因素矩阵见表1。表1环境影响识别因素矩阵表具体行为环境因素施工期运营期施工废水施工废气施工噪声固体废物交通噪声汽车尾气固体废物桥面雨水环境空气-2/S/K-1/L/B声环境-2/S/K-3/L/B地表水环境-3/S/K-1/S/K-1/L/K-1/L/B生态环境-2/S/K-1/S/K-1/L/K注:表中数字表示影响程度3-重大影响、2-中等影响;1-轻微影响;“+”为正面影响、“-”为负面影响;“L”表示长期影响、“S”表示短期影响;“K”表示可逆影响“B”表示不可逆影响。施工期对区域地表水环境、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生态环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是短期的;运营期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声环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且影响是长期的。2.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质量现状调查⑴区域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地处农村地带,区域环境噪声现状参照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大桥建成后的运营期间,大桥及引桥两侧红线外35m范围内的声环境功能类别区划为4a类区,其他区域声环境功能类别区划为2类区;桥址所处木兰溪感潮段(木兰陂至宁海桥)水环境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标准;区域环境空气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⑵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桥址上游断面氨氮和总磷超标,属于地表水劣Ⅴ类水质;桥址下游断面属Ⅳ类水质标准,符合功能区划水质要求。环境空气: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能达到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拟建宁海新桥地处木兰溪感潮段,大气扩散条件比较优越,因此通过监测结果分析,拟建大桥所在地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声学环境:在大桥南北桥头及引桥周围共布设6个监测点位,对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中标准,除了6#夜间超标外,其他测点的昼间和夜间均符合标准,6#测点超标主要原因是受交通噪声的影响。生态环境:评价区域内典型的自然植被已不复存在,在木兰溪两岸分布着一些人工种植的木麻黄,面积均较小。其它区域为水体、水田、旱地等,以种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为主。野生动物资源鸟类主要有海鸟、麻雀等,两栖类主要有青蛙、蟾蜍等。水生生物资源鱼类主要有鲤鱼、鲫鱼等,底栖生物主要有长河螺、河蚬等。3.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分析结果及主要对策3.1水环境⑴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木兰溪感潮段水环境⑵水环境影响分析①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跨河大桥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源为:以泥沙为主的桥梁下部(桩基础施工)产生的生产污水,作业船舶产生的生产废水,施工营地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等。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主要工序均在钢板筒围堰内进行,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泥浆不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且木兰溪感潮段平时水质中悬浮物本底浓度就相当高,水环境主要功能又是作为纳污、通航功能,故可预计宁海新桥桥墩施工时产生废水对木兰溪感潮段水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是很明显。作业船舶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是洗舱水和舱底水。该工程水下施工时产生的废渣量较小,因此所需船舶数量较少,吨位较小,来往不是很频繁,因此产生的船舶废水水量不大,且舱底水外运处理,不会对周围的水体造成显著的影响。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仅限于施工期,相对时间较短,比较分散,施工营地的人员数量有限,产生的污水量不大,而且要对污水进行处理,并不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因此不会对周围水体造成严重的影响。施工期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规范化施工来减缓工程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②运营期的水环境影响拟建宁海新桥桥面雨水产生量为78.1m3/d,主要污染因子为COD和石油类,排放量分别为11.56kg/d、0⑶减轻水环境影响的主要对策:①建议把打桩泥浆水经岸上沉淀池或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沉淀后排放;②施工人员居住点的生活污水,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的清洗水禁止直接排入木兰溪感潮段。在水上平台设立临时厕所与垃圾箱,安排专人定期清理,不得直接向感潮段水域抛弃,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③桥墩采用钢板筒围堰、平台作业方式,保证水流通畅。④承建单位应优化施工方案,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水下作业时间。3.2环境空气⑴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大桥附近的居民。⑵环境空气影响分析①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宁海新桥施工采用搅拌设备为双锥反转出料混凝土搅拌机,据类比调查,混凝土搅拌点的扬尘TSP距搅拌点下风向50m处超过二级标准,而距离搅拌点下风向150m处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该大桥施工材料的运输途经村道路面多为水泥路面,仅在大桥桥址附近有一段土路,运输车辆产生的扬尘污染将主要集中在大桥施工区附近,而对道路沿线居民区的影响可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该大桥施工时土方开挖为淤泥,含水量高,淤泥土中粉质及砂质含量极低,故遇风吹时不易起尘,加上本项目土方的开挖量小,开挖及回填产生的扬尘污染小。该大桥所需沥青搅拌料建议由省道201工程临时所建的沥青搅拌站负责提供,从而避免了大桥再建沥青搅拌站而造成的沥青烟和苯并芘污染影响。②运营期的环境空气影响本项目建成后NO2增量是逐年增加,小时平均车流量情况下增量不大,到2027年NO2小时平均浓度增量最大值为0.108mg/Nm3,小于评价标准(0.24mg/Nm3);车流量在高峰期情况下,预测年中期和后期的过往大桥车辆排放废气中的NO2分别在距离大桥中心线20m和40m区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宁海新桥所处的风速较大,加上影响汽车尾气污染的另一重要因素为发动机,目前欧、美、日等汽车生产大国已立法限制汽车废气的排放和发展电动汽车。至2010年或更远的2030年,发动机技术肯定会有显著的改进。随着有关部门对汽车尾气达标排放工作的不断深入,车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还会减少。⑶减缓环境空气影响的主要对策①运输车辆途经土路路面及施工现场应配合洒水设备,定时在作业区洒水;②合理实施大桥绿化工程,以吸附桥面扬尘。建议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方式;③设计中充分考虑引桥坡度对车辆尾气排放的影响,尽可能减小路面坡度。3.3环境噪声⑴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大桥附近的江东村部分居民。⑵声环境影响分析:①施工期噪声影响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昼间施工机械(装载机、平地机)噪声昼间在距离施工场地40m和夜间距离施工场地300m符合标准限值,其它施工机械噪声昼间距离施工场地20m和夜间距离施工场地200m符合标准限值。本大桥施工场地300m范围内主要有江东村居民点,可见夜间施工则机械噪声会对声学环境敏感目标产生较大的影响。②运营期交通噪声影响宁海新桥建成后,随着车辆流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影响范围随之扩大,交通噪声对道路干线两侧区域影响均较大。据现场勘查,本大桥附近约一百户居民受交通噪声影响比较大。⑶减缓声环境影响的主要对策:①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对强噪声施工机械采取临时性的噪声隔挡措施,个别高噪声设备,可考虑设置移动声屏障来消减噪声。②建议桥梁两侧区域在距离道路55m内不要修建学校、医院、居民住宅区等对声学环境要求高的建筑,并将此区域作为交通噪声防护区。③建议对临近大桥一侧100m之内前三排居民给予经济补偿用于安置隔声窗或改变建筑物使用功能、绿化林带等措施控制运营期噪声。3.4固体废物的处置施工期主要为少量生活垃圾及一些建筑垃圾,禁止将固体废物直接倒入感潮段,否则将对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过往客车一些乘客丢弃的果皮、纸屑饮料瓶(盒)塑料袋等,此类固体废物量少,并可能是沿途丢弃的,在宁海新桥处丢弃的固体废物量很少,其对环境影响很小。减缓固体废物影响的主要对策:①要妥善处置建筑垃圾,不得倒入木兰溪感潮段。②过桥车辆抛弃在桥面上的垃圾,应由专人定期进行清扫,交由环卫部门处理;3.5大桥对防洪影响分析根据2010年11月福建省莆田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的《莆田市宁海新桥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大桥的建设对防洪的影响如下:(1)宁海新桥建设后,由于桥墩占用更多的天然河道,将使桥位处过水断面面积进一步减小,造成桥址上游水位的壅高增加,五十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时壅高水位在0.019m~0m之间,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时壅高水位在0.024m~(2)宁海新桥467m壅水范围内主要的水利设施为桥兜水闸,桥梁的建设将会影响水闸的泄洪和稳定,因此需要对桥兜水闸进行适当的移位。(3)宁海新桥的桥墩方向布置与水流方向保持一致,桥梁建设后,基本上不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流方向,发生五十年、百年一遇洪水时,桥址处将发生一般冲刷、局部冲刷,由于冲刷对河势的影响仅限于工程区域,对工程河段的大河势影响较小。(4)宁海新桥工程建设不影响现有的交通,不会影响防汛抢险人员及车辆的通行,工程建成将使区内交通更为便利,对防汛抢险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5)宁海新桥过洪所需最低梁底高程为设计水位6.07m+壅水高度0.024m+堤顶超高2.0m=8.09m,通航所需最低梁底高程为天然河道上的级通航净空尺度为4.5m+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5.56m=10.56m,根据桥梁的设计方案,宁海新桥涉河段梁底高程为10.88~12.01m,局部地段通过加高防浪墙形式,可以满足桥梁与堤顶高程不少于2.5m净高的要求。3.6生态环境⑴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大桥建设占用的耕地。⑵生态环境影响分析:①施工期大桥建设没有经过自然保护区,也没有受保护的特殊物种和名木古树,项目沿线的植被种类单一,覆盖率低,且在当地具有广谱性,项目建设未占用连续分布的公益林地和防护林带,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会对沿线植被造成较大的影响。项目沿线地区多为农栖型的小型野生动物,项目建设对现有野生动物会造成一定骚扰,但不会造成重大影响和灭绝性破坏。项目建设对沿线动物影响较小。桥梁桩基施工对桩基占地范围内底泥造成不可逆影响,但其影响范围小,且当地水域未发现珍稀水生生物,因此总体上影响不大。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施工过程中对地面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破坏了原有地貌及植被,在不同程度上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了一定的损坏,形成土层松散、表土层抗侵蚀能力减弱,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随着工程的竣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实施,工程措施首先发挥出有效的作用,而植物措施则需要一年的自然恢复期,地表逐步被林草覆盖,水土流失强度逐步减弱。②运营期大桥营运后对周围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主要包括地表植被、地表覆盖层、景观、土地功能等。宁海新桥建成后,植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有农田植被将全部消失,人工栽培的花草树木将取而代之,植被数量较建前将有所减少;引桥建设,增加了对地表的覆盖,该地原有可渗透的耕地大部分变为不可渗透的人工地面;大桥建成后,将成为木兰溪的另一标志性建筑和一大景点。⑶恢复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①落实土地调整或利用占地补偿费;加强大桥引桥区的绿化工作,并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绿化方式。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清理整治和恢复植被。3.7社会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荔城区和涵江区之间的关键性客运、货运的主要通道,大大改善地区局部通行能力,完善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荔城区、涵江区及周边其他地域的经贸往来。拆迁房屋10340.9m宁海新桥与宁海古桥相距110m,施工时将影响宁海古桥地基基础,加大了对宁海古桥文物保护的难度。建议建设单位应尽快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宁海古桥安全论证报告,并尽快报请文物部门批准,做好宁海古桥的保护工作。施工期将暂时影响当地交通秩序,增加其他公路的交通运输负担,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交通不畅、堵塞以及出行不便等现象,但这种影响是轻微的、暂时的。拟建大桥完成后将能够改变该区域的交通环境,缓解交通紧张状况,改善公路交通能力,提高行车质量。3.7产业政策与选线合理性分析宁海新桥是省道201线跨越木兰溪的一座大型桥梁,其建设性质属于莆田市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本工程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限制类和淘汰类建设项目,因此,本工程建设不违背国家产业政策。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莆田市城乡规划局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7010号)确认了该项目的选址,本项目的选址符合莆田市总体规划3.8公众参与被调查的公众大部分了解宁海新桥工程的建设;有36%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出行不太方便;施工期公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是交通噪声,其次是建筑垃圾和生态破坏,以及有部分被调查者关注木兰溪水环境保护;运营期公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是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其次是大桥景观,公众关注的这些环境问题正符合本工程建设的特点;被调查者对该项目建设及选线合理性态度不一,担心大桥建设会破坏原宁海古桥的景观。3.9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宁海大桥将改善周边地区的交通状况,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同时随着工程建设期和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将使短期内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和改善,使其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远大于环境损失。3.10污染防治与控制措施=1\*GB2⑴施工期污染防治与控制措施有关道路建设施工期污染防治与控制措施列于表2中。表2施工期污染防治与控制措施一览表序号项目或行为防治内容及要求控制目标1施工场地布置尽量利用预留地和路基、旧宅地、建设用地、荒地以及道路内侧用地,禁止占用农田。远离居民区(150m外)节约占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减少施工噪声、扬尘对居民区影响,减缓水体影响。2房屋拆迁采用围网防护,并采取洒水措施减少粉尘量,保障安全弃土首先用于道路底层填方减少借方量不可利用的废料分类外运由垃圾场集中处置对现有的化粪池清淘作农肥,对化粪池、禽舍等消毒防止生物污染按时按规定标准完成拆迁补偿和安置房建设减少居民生活影响3项目征地与植被保护涉及征地范围内的果树截枝移栽;提前告知村民施工时间,以便作物收获;按规定标准完成征地赔偿。减少生物量损失和农业损失用地外的农作物、果树应围护保护保护植被运输车辆必须在规定的便道内行驶、停放或掉头以免损坏农田和农作物依法征地,并上缴耕地开垦费等保持耕地总量不变不得在耕地内取土、弃土保护耕地的质量和数量路基填方与耕地交接处设置浆砌片石护脚保护耕地4路基挖填方先行将耕作层表土(0~30cm)铲起保留,用于土地复垦利用土壤资源,减少农业损失平衡土方减少水土流失及时压实,洒水抑尘减少水土流失量和粉尘量5物料堆放远离居民点(200m减少扬尘污染6车辆运输与现有道路交叉口处附近两侧设置挡护设施保证交通安全保持车辆整洁、加盖蓬布和严禁超载减少扬尘污染7施工便道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及时清扫和适时洒水减少扬尘量影响8生活污水施工场地建设临时性环保型公厕、化粪池,利用于农田不直接排入水体,减缓水环境影响9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定期外运处理由垃圾场集中处置10桥梁施工钻渣运到岸上指定地方堆放,不得随意抛弃于水体减缓水环境影响采用钻孔灌注桩工艺。文明施工,减少震动冲击。减缓噪声影响。保护文物古迹。11水土流失在路堤沉实或夯实后施工,采用满铺植草防护,道路经过耕地段,路基填方与耕地交接处设置浆砌片石边坡护脚。施工期产生的水土流失得以控制,项目运营期基本无水土流失现象分隔带内的填土不高于路缘石做好取土场截洪沟和沉砂池建设,及时压实场地,取土完毕后及时种草12临时占地清理拆除临时建筑物,清除硬化的路面,重新疏松被碾压后密实的土壤,洼地要覆土平整等。在清理后的区域和坡地尽快恢复植被。减缓生态影响13施工机械维护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状态降低噪声源强防止油料泄露防止水、土壤污染14噪声控制施工作业和车辆运输避开休息时段(夜间22:00~次日6:00、午间12:00~14:00)减缓噪声影响按监测计划进行施工期噪声跟踪监测15施工期监理纳入工程总体施工监理计划之中,项目业主应与施工单位签订相关环境保护条款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理,有效监督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不当施工行为,并及时给予纠正或整改=2\*GB2⑵运营期污染防治与控制措施有关项目运营期污染防治与控制措施见表3。表3运营期污染防治与控制措施一览表序号防治项目或行为防治内容及要求控制目标1汽车尾气与道路扬尘加强绿化,选择对NO2有吸收或抗逆性强的植物为主降低扬尘和有害气体加强交通管理,限止尾气超标车辆上路降低有害气体加强路面清扫和定期洒水降低扬尘量加强道路管理,禁止脏车或运输粉状物料而无挡护设施的汽车进入降低扬尘量2噪声加强交通管理,在集中居民区路段设禁鸣、限速标志。沿线开阔地带的荒地加强绿化林带建设。隔声窗降噪效果达15-25dB左右(低频噪声降噪达30dB以上)。控制室内噪声小于功能区相应标准10dB,即控制处在4a类区内建筑物室内昼间噪声小于60dB、夜间噪声小于45dB;控制处在2类区内建筑物室内昼间噪声小于50dB、夜间噪声小于40dB对道路两侧受交通噪声影响导致噪声超过功能区标准的民宅安装具通风功能的隔声窗(约15按监测计划实施运营期噪声跟踪监测3风险防范设置将桥面径流引至陆地的设施并在陆地相应设置事故池(50m减缓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事故对木兰溪感潮段、南洋河网的影响在行车道与人行道之间设置防撞护栏制定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事故应急预案,规定在该路段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事故时,及时疏散居民和通知相关部门,并采取应急措施。4其他通过宣传和制定法规,倡导乘客不要在道路上乱丢弃饮料袋、易拉罐等垃圾,以保持道路两侧的清洁。减少固体废物量和保护景观警示标牌、广告牌应统一管理保护沿线景观加强桥下河道和涵洞的清淤减少后期道路破坏和生态影响绿化带的日常养护保护沿线景观划定公路建筑控制红线。禁止在控制红线内建设与公路养护无关的永久建筑和地面构筑物。4.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